這是人家的家事,外人不便插手;而且,竹簡記載的內容關係重大,如果透露出去,稍有差池,難保會有族人不理解,或者憤怒,或者恐慌,引起鎮上少有的波動
難平人心。所以,石城隻是等著王義斌的動靜――反正他也是知道事情真相的,說不說在於他,自己一個外人,沒必要多嘴多舌,以免亂了別人的家事。
其實,石城在被劉青餘拉著出門的時候就隱約聽說了徐王鎮的怪事,心想天下還有這樣的鎮子,幾百年來居民都不出鎮,世世代代都憋在一方地麵上
還不得悶死?後來聽劉青餘解釋說是因為徐王鎮的祖宗有訓誡:不能出鎮。才明白原來是得了祖宗的祖訓,心下疑惑稍解。
不過自從進了鎮子之後,他越發覺得徐王鎮居民禁足於鎮子之內,恐怕不單是因為得了祖訓,恐怕還另有原因。在
徐王鎮半個多月來,他細細加以打聽,果不其然,原來私自出鎮者都橫遭暴死,連最親近的人也再所難免。
石城的心裏此時就打了個問號,他一再向居民複核,也多次問過族長王義斌,祖訓的內容就隻有一句話:不能出鎮;但是對於出鎮者必死這一點,祖訓裏卻並沒有提到,
石城產生了這樣的疑問:“難道徐梓在傳下祖訓的時候不清楚私自出鎮者會暴死?不然他在傳下祖訓的時候不會加上後麵這句?
石城越想越奇怪,徐王鎮的祖訓“不能出鎮”和“出鎮者必死”在語言上並沒有連接起來,但是結果卻很奇妙地聯係在了一起,出鎮者,必定死。
這就很奇怪,什麽情況下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從竹簡內容上來看,徐梓在留下話並沒有采取什麽限製族人出鎮的措施,他相信自己的子孫會遵從自己的訓誡,
采取的是道德的力量;而從後來徐王鎮族人出鎮必死的事實來看,石城猜測,一定是有其他人在徐王鎮做了什麽手腳,用實際行動確保徐氏族人遵守祖訓。
當然,石城隻是猜測,不過,現在將所有事情理順之後,石城相信自己找到了某個突破口,揭開整個事情的突破口。
前幾天鎮中發生的一件事情卻讓他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並且相信自己判斷不會錯。正打算向王義斌和盤托出,不料王義斌禁不住事實真相的打擊,竟然病倒了,所以,這事便一直壓在了石城心裏。
從墓裏出來以後,石城在徐王鎮又呆了幾天,王義斌還是躺在床上,並沒有什麽動作,石城認為王義斌不會說什麽了,他一定會讓徐王鎮的這種狀況維持下去,所以他和劉青餘已經收拾好了包袱,隻等王義斌身體稍微好轉,便上門辭行。
石城得了家丁的通報,並沒有直接到王義斌的宅子裏去,而是到鎮外走了一番,回到鎮子裏的時候,袖子裏鼓鼓囊囊的,不知道揣了什麽東西。
王義斌剛把粥喝完,一看見石城,便立刻長楫一躬,告罪道:“這兩天老朽身體欠妥,怠慢了尹大大哥,還望尹大大哥不要往心裏去啊。”石城趕緊扶起。
王義斌這一躬確實是出於心甘情願,巴巴地把別人從縣城請來,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查出了事情真相,一回頭就把人家晾那兒了,擱誰誰不寒心?雖說自己是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可尋常的禮數也應該盡到啊,所以王義斌倒是真心實意賠罪的。
別看石城平時嬉笑怒罵,氣度也是不小,趕緊扶起王義斌,連道不敢當。其實石城心裏也確實沒什麽,要換成是自己,祖宗害了自己的子孫,這種事打擊可不小。
受了這種刺激說不定現在還沒回過神來呢。
兩人又互相說了寒暄的話,王義斌道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尹大大哥啊,今天找你來,是想問問,你有沒有解除徐王鎮限製的辦法。”
王義斌說的懇切,石城便回道:“徐老弟,容我在這兒說句可能你不愛聽的話。”“尹大大哥但說無妨。”“既然是自己祖宗定下的規矩,為什麽就要廢了呢?”
王義斌思考良久,“尹大大哥啊,不瞞你說,這不肖子孫的事,我是做定了。幾百年來,我們徐氏一族的子孫,已經為那個儒酩守了幾百年的墓,無論徐、梓受了他多大的恩情,也應該還清了;我不想徐氏的子子孫孫,再無窮無盡地守在這片小地方,世世代代枉做別人的守墓人。”
王義斌的語氣堅定,並且直呼徐氏開山祖宗徐梓名諱,想來是已經從心裏把這個祖宗除了名;再看王義斌眼神也沒有閃躲,料想他為了千百徐氏族人,已經決定要背起大逆不道的罪名了。
石城心裏暗自佩服,也不再試探,拉了椅子靠近王義斌,從袖子裏拿出那把東西,“徐老弟,你看這是什麽?”王義斌低頭一看,“這……這不是全不理嗎?”
石城的手裏確實拿著一把枯黃的野草,正是徐王鎮遍山遍野可見的全不理,王義斌不明白石城此時拿出一把全不理用意何在?
“知道這是什麽草嗎?”石城細細端詳,王義斌搖頭,“從我們徐王鎮建鎮以來,這種野草就布滿了各個角落,但是沒有一個人認識,我們都叫他‘全不理’
“全不理?怎麽叫這個名字呢?”石城覺得很好奇,心想難道是我看錯了
。“哦,是這樣的,這種野草在我們這兒根本沒有什麽用處,牛羊等牲畜都不吃,燒火做飯又不禁燒,所以我們鎮子裏的人就給它取個土名‘全不理’”。
“哦,原來是這樣。”石城放下心來,暗暗鬆了一口氣。
“我剛才所問之事與這全不理有什麽關聯嗎?”王義斌自石城手中拿過幾根枯黃的野草,左看右看都沒看出什麽特別之處。
“有關聯,關聯大著呢。”石城一手指著野草,“我覺得,你們以後應該把這野草改名為‘全都理’。”“哦?”王義斌大惑。“徐王鎮的祖訓,與這野草有著太大的關係。”“啊?”
難平人心。所以,石城隻是等著王義斌的動靜――反正他也是知道事情真相的,說不說在於他,自己一個外人,沒必要多嘴多舌,以免亂了別人的家事。
其實,石城在被劉青餘拉著出門的時候就隱約聽說了徐王鎮的怪事,心想天下還有這樣的鎮子,幾百年來居民都不出鎮,世世代代都憋在一方地麵上
還不得悶死?後來聽劉青餘解釋說是因為徐王鎮的祖宗有訓誡:不能出鎮。才明白原來是得了祖宗的祖訓,心下疑惑稍解。
不過自從進了鎮子之後,他越發覺得徐王鎮居民禁足於鎮子之內,恐怕不單是因為得了祖訓,恐怕還另有原因。在
徐王鎮半個多月來,他細細加以打聽,果不其然,原來私自出鎮者都橫遭暴死,連最親近的人也再所難免。
石城的心裏此時就打了個問號,他一再向居民複核,也多次問過族長王義斌,祖訓的內容就隻有一句話:不能出鎮;但是對於出鎮者必死這一點,祖訓裏卻並沒有提到,
石城產生了這樣的疑問:“難道徐梓在傳下祖訓的時候不清楚私自出鎮者會暴死?不然他在傳下祖訓的時候不會加上後麵這句?
石城越想越奇怪,徐王鎮的祖訓“不能出鎮”和“出鎮者必死”在語言上並沒有連接起來,但是結果卻很奇妙地聯係在了一起,出鎮者,必定死。
這就很奇怪,什麽情況下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從竹簡內容上來看,徐梓在留下話並沒有采取什麽限製族人出鎮的措施,他相信自己的子孫會遵從自己的訓誡,
采取的是道德的力量;而從後來徐王鎮族人出鎮必死的事實來看,石城猜測,一定是有其他人在徐王鎮做了什麽手腳,用實際行動確保徐氏族人遵守祖訓。
當然,石城隻是猜測,不過,現在將所有事情理順之後,石城相信自己找到了某個突破口,揭開整個事情的突破口。
前幾天鎮中發生的一件事情卻讓他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並且相信自己判斷不會錯。正打算向王義斌和盤托出,不料王義斌禁不住事實真相的打擊,竟然病倒了,所以,這事便一直壓在了石城心裏。
從墓裏出來以後,石城在徐王鎮又呆了幾天,王義斌還是躺在床上,並沒有什麽動作,石城認為王義斌不會說什麽了,他一定會讓徐王鎮的這種狀況維持下去,所以他和劉青餘已經收拾好了包袱,隻等王義斌身體稍微好轉,便上門辭行。
石城得了家丁的通報,並沒有直接到王義斌的宅子裏去,而是到鎮外走了一番,回到鎮子裏的時候,袖子裏鼓鼓囊囊的,不知道揣了什麽東西。
王義斌剛把粥喝完,一看見石城,便立刻長楫一躬,告罪道:“這兩天老朽身體欠妥,怠慢了尹大大哥,還望尹大大哥不要往心裏去啊。”石城趕緊扶起。
王義斌這一躬確實是出於心甘情願,巴巴地把別人從縣城請來,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查出了事情真相,一回頭就把人家晾那兒了,擱誰誰不寒心?雖說自己是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可尋常的禮數也應該盡到啊,所以王義斌倒是真心實意賠罪的。
別看石城平時嬉笑怒罵,氣度也是不小,趕緊扶起王義斌,連道不敢當。其實石城心裏也確實沒什麽,要換成是自己,祖宗害了自己的子孫,這種事打擊可不小。
受了這種刺激說不定現在還沒回過神來呢。
兩人又互相說了寒暄的話,王義斌道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尹大大哥啊,今天找你來,是想問問,你有沒有解除徐王鎮限製的辦法。”
王義斌說的懇切,石城便回道:“徐老弟,容我在這兒說句可能你不愛聽的話。”“尹大大哥但說無妨。”“既然是自己祖宗定下的規矩,為什麽就要廢了呢?”
王義斌思考良久,“尹大大哥啊,不瞞你說,這不肖子孫的事,我是做定了。幾百年來,我們徐氏一族的子孫,已經為那個儒酩守了幾百年的墓,無論徐、梓受了他多大的恩情,也應該還清了;我不想徐氏的子子孫孫,再無窮無盡地守在這片小地方,世世代代枉做別人的守墓人。”
王義斌的語氣堅定,並且直呼徐氏開山祖宗徐梓名諱,想來是已經從心裏把這個祖宗除了名;再看王義斌眼神也沒有閃躲,料想他為了千百徐氏族人,已經決定要背起大逆不道的罪名了。
石城心裏暗自佩服,也不再試探,拉了椅子靠近王義斌,從袖子裏拿出那把東西,“徐老弟,你看這是什麽?”王義斌低頭一看,“這……這不是全不理嗎?”
石城的手裏確實拿著一把枯黃的野草,正是徐王鎮遍山遍野可見的全不理,王義斌不明白石城此時拿出一把全不理用意何在?
“知道這是什麽草嗎?”石城細細端詳,王義斌搖頭,“從我們徐王鎮建鎮以來,這種野草就布滿了各個角落,但是沒有一個人認識,我們都叫他‘全不理’
“全不理?怎麽叫這個名字呢?”石城覺得很好奇,心想難道是我看錯了
。“哦,是這樣的,這種野草在我們這兒根本沒有什麽用處,牛羊等牲畜都不吃,燒火做飯又不禁燒,所以我們鎮子裏的人就給它取個土名‘全不理’”。
“哦,原來是這樣。”石城放下心來,暗暗鬆了一口氣。
“我剛才所問之事與這全不理有什麽關聯嗎?”王義斌自石城手中拿過幾根枯黃的野草,左看右看都沒看出什麽特別之處。
“有關聯,關聯大著呢。”石城一手指著野草,“我覺得,你們以後應該把這野草改名為‘全都理’。”“哦?”王義斌大惑。“徐王鎮的祖訓,與這野草有著太大的關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