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閻晉卿看來,對付楊邠這些人,最好也是最穩妥的辦法,就是拖著,拖到楊邠年紀大了,送他們一個名譽頭銜,讓他們體麵的下台就可以了,這也不過就是三五年的時間,而且,楊邠這些人雖然專權了一些,可畢竟不是曹操,對君主該有的尊重,該有的禮節是一點都不少啊!
更何況,最近閻晉卿也聽到了風聲,自從史弘肇和蘇逢吉在王章府上大鬧之後,王章已經有了退隱的意思,他準備向皇帝請求離開中樞,到地方上擔任節度使了,大漢的節度使,比起過去的兩朝(後唐、後晉、後漢包括後周都是出身於河東係,為了說明自己是名正言順的,就不承認竄唐的後梁,支持後梁是叛軍),還有唐末來說,中央對節度使的控製已經很嚴密了,經常性的對調節度使,讓節度使在地方上無法培養自己的勢力,王章一退出,楊邠他們想必也更會收斂一些,這樣皇帝就能慢慢的將楊邠手裏的權力給收攏過來。(.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而在這個時候,搞政變也太愚蠢了,楊邠、王章、史弘肇確實好殺,衝著他們忠心耿耿沒有絲毫防備的情況下,派幾個武士就能把他們給收拾了,可是別忘了,外麵還有一個手握重兵的樞密使郭威呢?這四個人可是不僅感情上情同手足,而且政治上也是正兒八經的鐵杆,相互聲援。
閻晉卿不動聲色的李業道:“不知李大人準備如何對付郭大人呢?”
李業滿不在乎的說道:“郭威,一匹夫罷了,全靠這楊邠等人撐腰,如果楊邠等人死了,郭威立刻就成了無爪的螃蟹,傳召讓鄴城的侍衛馬軍指揮使郭崇殺之即可,然後以郭崇統領鄴城兵馬!”
閻晉卿眼睛轉了轉,裝作一副積極參與的樣子,又和李業討論一下細節,定於後天清晨發動政變,具體的計劃很簡單,現在每天早上楊邠、史弘肇、王章三個人都入朝,到殿中參拜陛下,處理朝政,等他們入朝之後,再請皇令讓三個人去偏殿休息,然後派人殺之。
就在李業和閻晉卿商量密謀的時候,皇帝劉承佑第一次做這樣的大事,這心裏總有些得意,於是,他就跑去找自己老娘李太後,告訴了李太後自己的計劃,讓自己老娘也替自己高興高興,誰知道李太後聽了之後,大驚失色,連忙勸阻自己的兒子,一方麵替楊邠等人表功勞,另一方麵也說了這天下還遠沒有到天平時節,沒有這幾個老臣幫助,怎麽大漢恐怕很難維持下去啊!
劉承佑本來是有點表功的心態的,可沒想到自己老娘會把自己給臭罵一頓,劉承佑一怒:“楊邠等人專權誤國,像楚國,原本是我們的屬國,楚國伐唐,本來是要送海州等地給我們大漢的,可是楊邠卻毫無道理的派人去申斥楚王,讓楚軍停軍,結果,現在如何,楚國兼並了江南之地,我們大漢朝一點好處都沒有得到,再有,過去逢年過節,楚國的供奉從來不曾缺少,可現在,中秋節、重陽節,楚國再也不給我們大漢進貢了,這,,,這難道不是楊邠吳國嘛,再者,為什麽郭威征討河中一年都沒有什麽動靜,可朕一下詔催促,他就很快的平息了叛亂,這,,,這不是欺負朕年幼嘛!”劉承佑把李業等人總結的楊邠罪行一樁樁一條條的倒了出來,最後來了一句:“國家大事,婦人懂個什麽?”說完,揚長而去,隻留下李太後傷心垂淚。
另一麵,李業走後,這閻晉卿倒也沉得住氣,裝作沒事人一樣,該幹嘛幹嘛?等到了第二天傍晚,他才偷偷的跑去找史弘肇,楊邠、王章、史弘肇三個人裏麵,閻晉卿和史弘肇還是有點情分的,至於其他兩位,閻晉卿和他們有矛盾,相互之間是有隔閡的,他跑到史弘肇的府上,要求見史弘肇,準備將李業政變的計劃告訴史弘肇,隻要史弘肇有了防備,搶先一步到軍營裏麵,控製住親軍,然後再矯詔平亂,抓了李業他們也就是了。
可惜,冥冥之中自有定數,閻晉卿好心好意跑去報信,巴巴的在史弘肇大門口外等著,等了半天,史弘肇的家仆出來了,一句話:“老爺今天有事,不見客!”任憑閻晉卿怎麽說,那家仆怎麽也不再去通報了。
在眼下這個節骨眼上,史弘肇、王章、楊邠的府門外說不定已經有李業的安插的探子,在時刻盯著,見史弘肇就是不願意出來相見,閻晉卿也不敢多呆,隻能怏怏不樂的回到家裏,他不像李業那樣“渾身都是膽”,內心裏是憂心忡忡,到了家裏對著漢高祖劉知遠的畫像,痛哭了一夜,祈求禱告。
為什麽史弘肇不見閻晉卿呢?原因有兩個,一是,史弘肇和閻晉卿過去關係和睦,那確實是有史夫人的因素在裏麵,而在王章府上,史弘肇和蘇逢吉發生衝突的導火索就是因為閻晉卿影射到了史夫人,所以,史弘肇心裏對閻晉卿感覺有點別扭;二是,閻晉卿這人就算不是什麽憤青,可也不是老成的人,他被楊邠給壓著不升官,心裏、嘴裏確實是時有怨言,不然的話,李業也不會找他來商量對付楊邠、王章、史弘肇了,閻晉卿對楊邠不滿的事情,李業這個花花公子都知道,楊邠這樣的人怎麽可能不知道呢?楊邠知道了,那史弘肇有怎麽可能不知道呢?閻晉卿和史弘肇的關係,怎麽也比不上史弘肇和楊邠的關係鐵啊!從這一點考慮,史弘肇不見閻晉卿,也是幫著老兄弟楊邠碰閻晉卿一個釘子,可惜啊!史弘肇本想冷落一下閻晉卿,可沒想到把自己的老命給送葬了。
乾佑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公元949年)清晨,楊邠、王章、史弘肇按照慣例,進宮入朝,在偏殿被殺(比曆史早發生了半年)。
接著,劉承祐下旨,夷楊邠、王章、史弘肇等人三族,無論少長,盡數誅死,而“三逆”黨羽如京使甄彥奇、內常侍辛從審、樞密副承旨郭顒、控鶴指揮使高進、三司都勾官柴訓等人,一個也沒漏網,凡是被公認“楊黨”中人的,全部誅滅
更何況,最近閻晉卿也聽到了風聲,自從史弘肇和蘇逢吉在王章府上大鬧之後,王章已經有了退隱的意思,他準備向皇帝請求離開中樞,到地方上擔任節度使了,大漢的節度使,比起過去的兩朝(後唐、後晉、後漢包括後周都是出身於河東係,為了說明自己是名正言順的,就不承認竄唐的後梁,支持後梁是叛軍),還有唐末來說,中央對節度使的控製已經很嚴密了,經常性的對調節度使,讓節度使在地方上無法培養自己的勢力,王章一退出,楊邠他們想必也更會收斂一些,這樣皇帝就能慢慢的將楊邠手裏的權力給收攏過來。(.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而在這個時候,搞政變也太愚蠢了,楊邠、王章、史弘肇確實好殺,衝著他們忠心耿耿沒有絲毫防備的情況下,派幾個武士就能把他們給收拾了,可是別忘了,外麵還有一個手握重兵的樞密使郭威呢?這四個人可是不僅感情上情同手足,而且政治上也是正兒八經的鐵杆,相互聲援。
閻晉卿不動聲色的李業道:“不知李大人準備如何對付郭大人呢?”
李業滿不在乎的說道:“郭威,一匹夫罷了,全靠這楊邠等人撐腰,如果楊邠等人死了,郭威立刻就成了無爪的螃蟹,傳召讓鄴城的侍衛馬軍指揮使郭崇殺之即可,然後以郭崇統領鄴城兵馬!”
閻晉卿眼睛轉了轉,裝作一副積極參與的樣子,又和李業討論一下細節,定於後天清晨發動政變,具體的計劃很簡單,現在每天早上楊邠、史弘肇、王章三個人都入朝,到殿中參拜陛下,處理朝政,等他們入朝之後,再請皇令讓三個人去偏殿休息,然後派人殺之。
就在李業和閻晉卿商量密謀的時候,皇帝劉承佑第一次做這樣的大事,這心裏總有些得意,於是,他就跑去找自己老娘李太後,告訴了李太後自己的計劃,讓自己老娘也替自己高興高興,誰知道李太後聽了之後,大驚失色,連忙勸阻自己的兒子,一方麵替楊邠等人表功勞,另一方麵也說了這天下還遠沒有到天平時節,沒有這幾個老臣幫助,怎麽大漢恐怕很難維持下去啊!
劉承佑本來是有點表功的心態的,可沒想到自己老娘會把自己給臭罵一頓,劉承佑一怒:“楊邠等人專權誤國,像楚國,原本是我們的屬國,楚國伐唐,本來是要送海州等地給我們大漢的,可是楊邠卻毫無道理的派人去申斥楚王,讓楚軍停軍,結果,現在如何,楚國兼並了江南之地,我們大漢朝一點好處都沒有得到,再有,過去逢年過節,楚國的供奉從來不曾缺少,可現在,中秋節、重陽節,楚國再也不給我們大漢進貢了,這,,,這難道不是楊邠吳國嘛,再者,為什麽郭威征討河中一年都沒有什麽動靜,可朕一下詔催促,他就很快的平息了叛亂,這,,,這不是欺負朕年幼嘛!”劉承佑把李業等人總結的楊邠罪行一樁樁一條條的倒了出來,最後來了一句:“國家大事,婦人懂個什麽?”說完,揚長而去,隻留下李太後傷心垂淚。
另一麵,李業走後,這閻晉卿倒也沉得住氣,裝作沒事人一樣,該幹嘛幹嘛?等到了第二天傍晚,他才偷偷的跑去找史弘肇,楊邠、王章、史弘肇三個人裏麵,閻晉卿和史弘肇還是有點情分的,至於其他兩位,閻晉卿和他們有矛盾,相互之間是有隔閡的,他跑到史弘肇的府上,要求見史弘肇,準備將李業政變的計劃告訴史弘肇,隻要史弘肇有了防備,搶先一步到軍營裏麵,控製住親軍,然後再矯詔平亂,抓了李業他們也就是了。
可惜,冥冥之中自有定數,閻晉卿好心好意跑去報信,巴巴的在史弘肇大門口外等著,等了半天,史弘肇的家仆出來了,一句話:“老爺今天有事,不見客!”任憑閻晉卿怎麽說,那家仆怎麽也不再去通報了。
在眼下這個節骨眼上,史弘肇、王章、楊邠的府門外說不定已經有李業的安插的探子,在時刻盯著,見史弘肇就是不願意出來相見,閻晉卿也不敢多呆,隻能怏怏不樂的回到家裏,他不像李業那樣“渾身都是膽”,內心裏是憂心忡忡,到了家裏對著漢高祖劉知遠的畫像,痛哭了一夜,祈求禱告。
為什麽史弘肇不見閻晉卿呢?原因有兩個,一是,史弘肇和閻晉卿過去關係和睦,那確實是有史夫人的因素在裏麵,而在王章府上,史弘肇和蘇逢吉發生衝突的導火索就是因為閻晉卿影射到了史夫人,所以,史弘肇心裏對閻晉卿感覺有點別扭;二是,閻晉卿這人就算不是什麽憤青,可也不是老成的人,他被楊邠給壓著不升官,心裏、嘴裏確實是時有怨言,不然的話,李業也不會找他來商量對付楊邠、王章、史弘肇了,閻晉卿對楊邠不滿的事情,李業這個花花公子都知道,楊邠這樣的人怎麽可能不知道呢?楊邠知道了,那史弘肇有怎麽可能不知道呢?閻晉卿和史弘肇的關係,怎麽也比不上史弘肇和楊邠的關係鐵啊!從這一點考慮,史弘肇不見閻晉卿,也是幫著老兄弟楊邠碰閻晉卿一個釘子,可惜啊!史弘肇本想冷落一下閻晉卿,可沒想到把自己的老命給送葬了。
乾佑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公元949年)清晨,楊邠、王章、史弘肇按照慣例,進宮入朝,在偏殿被殺(比曆史早發生了半年)。
接著,劉承祐下旨,夷楊邠、王章、史弘肇等人三族,無論少長,盡數誅死,而“三逆”黨羽如京使甄彥奇、內常侍辛從審、樞密副承旨郭顒、控鶴指揮使高進、三司都勾官柴訓等人,一個也沒漏網,凡是被公認“楊黨”中人的,全部誅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