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三更,總共一萬字。。。嗬嗬,大家見諒。三章內容不對照,放在一起不太合適(當然也是為了點擊。。。見諒見諒)。上周末,本來要免費的,可訂閱榜競爭激烈,就挪到了今天。謝謝大家的支持。
---------------
“夫君,你瘦了。”含煙院裏趙京娘低聲說道。
馬雲嘿嘿一笑,還沒張嘴呢?一旁的紫英卻是說道:“那有你說得那麽厲害,隻不過是黑了些而已。看起來略略憔悴了些。”
明樂公主在一旁接口道:“也是,畢竟行軍打仗,不比平日在長沙,是更要操心一些,考慮的事情也多一些。”
從麗春院回來,馬雲終於從國事中抽身出來,陪陪自己的幾個妻妾。相別小半年,這馬雲是不是消瘦了、有沒有憔悴了,自然變成了她們嘴裏的頭等話題。
馬雲笑道:“行軍還好些,要說吃苦,還是從來的路上,荊州、洞庭湖的蚊子太過厲害,估計都有燕子那麽大,咬的全身都是包,奇癢難耐,整夜整夜都睡不著叫。”
明樂、京娘抿嘴而笑,倒是紫英在一旁笑道:“嗬嗬,既然那麽大,你怎麽不捉回來幾個烤著吃呀?”
眾人又是一通大笑,惹得正坐在地上的允文、允武也嗬嗬直笑,馬雲俯身抱起允文,問道:“小家夥兒,你在笑什麽呀?”
允文隻是嘿嘿直樂,伸著小手,要抓馬雲的王冠,馬雲一仰頭,閃了開,笑道:“想要這個啊?那要你長大了,有了本事才行。”
紫英在一旁邊伸手要接過允文,邊說道:“給我抱吧!他可皮了。自來熟,什麽都不怕的。”明樂眼珠一動,似是在尋味這句話,不過也隻是那一閃念的功夫,神色也就回複了正常,在一旁陪著笑。
馬雲將允文遞給了紫英,說道:“對了,我在唐州的時候,見到了郭大哥,還有匡胤,他們都好,還讓我替他們向你問好。”
“匡胤還好嗎?父親、母親還有小弟,他們都好嗎?”
“他們都好,大漢皇帝新立,嶽父大人已經調回了汴京任職,這下你也可以放心了,這麽近,也便於照顧家裏。匡胤屢立戰功,估計現在要升官了吧。沒想到,我這小舅子,打仗還是一把好手啊。[.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馬雲言不由衷的誇讚道。
紫英淺淺一笑,忙著照顧兒子,也就不再說話。
馬雲轉過頭,又對明樂說道:“對了,過兩天,趙普要出使大唐,你看看有什麽東西要帶的,讓趙普替你帶過去。你在這裏回不去,盡些孝心也是應該的。”
明樂眼睛一跳,問道:“趙大人,又要出使大唐了?”
馬雲掃了明樂一眼,說道:“是啊!眼下我們大楚占了襄州等地,正好和大唐的淮河一線,練成了一片,以後可以一同北抗中原。這次趙普去,也就是繼續加深,咱們楚唐兩國的交流,增進兩國的信任。”
“大王,這唐軍北伐,可有什麽收獲嗎?”明樂悄聲問道。
馬雲沉默了一下,歎了口氣,說道:“年初的時候,我們和大唐約定共同出兵中原,那個時候契丹無道,中原民怨沸騰,可是平分天下的大好機會。可惜,嶽父猶豫不定,沒有出兵,直到漢帝劉知遠即位,進入汴京,安定了天下,嶽父方才出兵,哎,那時中原無隙可趁,大楚隻能暫避風頭,大唐軍隊在宿州被漢軍擊敗了。”
“哦。”明樂點了點頭,不再說話。
馬雲見明樂鬱鬱不樂,隨笑著寬慰道:“唐兵雖敗,但根基尚在,你莫要擔心了。漢軍不敢南渡淮河的,若漢軍南渡,寡人當親自掛帥出征,救援大唐。”
“哦,對了,明日寡人招何仲舉入宮,讓他給我們一家人畫幅畫,等允文、允武長大了,也讓他們看看自己小時候的樣子。紫英,明樂,你們覺得怎麽樣啊?”馬雲忽然提議道。這是趙普提出來的要求,向馬雲要一幅明樂、允武、和自己一家三口的畫像,這位趙大人就準備帶著這幅畫,作為禮品,出使李唐。
反正是副畫嘛,又沒什麽損失,馬雲樂得答應,隻是單單給明樂畫,別的妻妾未免心裏不平衡,於是,話到嘴邊,就成了大家一塊畫了。至於找何仲舉來畫,那是因為人家李景文化素質比較高,既然要畫,一定要畫的比較好才對,這楚國之中,文化程度最高,又最聽話的,當然就是天策府十八學士了,而十八學士中,最會畫畫的,當屬何仲舉了。
紫英等人聽了連聲稱讚。
大漢天福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楚王馬雲回到了長沙。在郊迎大禮上,拓跋恒率先責問大王,規勸大王切莫窮兵黷武,緊接著兩位相國徐仲雅和範質也先後規勸楚王“裁軍”,楚王默然不語,不置可否。這個消息很快,就在長沙官場上傳播開來,善於鑽研楚王心裏的大臣們,紛紛猜測楚王的心意兒。
自第二天開始,不斷的有官員上書附和徐、範二人的建議,楚王馬雲將他們的奏章全部留中不發,於是上書裁軍的官員,越來越多,理由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麵對這種情況,軍方當然不會聽之任之,置之不理,畢竟一裁軍,那可就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切身利益了。樞密使王贇、副使李驤、劉彥濤,連日來多次求見馬雲,想找馬雲述說厲害,竟然全部被當回。
這樣,還在觀望中的官員,群起而動,上書裁軍的奏章,都能塞滿一個房間了。畢竟很多人不是隻寫一次了事,而是反複的寫,一次比一次詳細,一次比一次有理,一次比一次臭長。正在廣大官員準備再接再厲,大寫特寫的時候,楚王突然下詔,詔令徐、範二相,六部九卿,會同樞密使、樞密副使一同議事,誰都知道,這件事,要有個結論了。
經過整整一天緊鑼密鼓的磋商,第二天,馬雲舉行了大朝會,頒布了軍隊重組的詔的第一句話就是:改革,事在必行。
至此,針對19萬3千多人的楚軍,首先挑選軍中精銳,成立一萬人的近衛軍,以曹彬、潘美、石大為左右團練使,其後大軍裁減為十萬常備軍隊,其中水軍2萬人,馬步兵8萬人,在鄧州、唐州等地另外實行鄉兵製度,招募鄉兵3萬人,農閑操練,農忙耕種。
在全軍實行,新的軍隊組建方式,成立火、隊、都、營、團、師、軍七級組織,十人為一火,五火為一隊,五隊為一都,四都為一營,三營為一團,三團為一師,三師為一軍。隊的長官稱為隊長,都的長官稱為都頭,品階為尉官,有上下尉之分;營的長官稱為指揮使,團的長官稱為團練使,品級為校官,有上中下之分;師的長官稱為防禦使,軍的長官稱為提督,品級為將官,也有上中下之分。另外尉官、校官、將官,還有封號。有了封號,才可以進入忠烈祠,享受春秋二祭的祭祀,在軍中可以將封號,繡在軍服上,以示榮耀。尉官以“勇”字開頭;校官,以“忠”字開頭,將官以“智”、“仁”、“信”字開頭,再往上的品級還有元帥,封號以“武”字開頭。例如,一個隊長立了大功,除了論功行賞之外,還可以賞賜封號,比如“勇安尉”一類的。為了更加全麵的控製和掌握軍隊,馬雲還在軍中營以上單位設立了文工團,專門給軍中的將士,講講評書,說說故事,大都是宣傳忠君愛國不怕死,或者是些生活中的小樂子,給官兵解悶兒。
指揮使、防禦使這些叫做軍職,除此之後,還有官職,比如一個營駐紮在嶽州,那麽營的長官的軍職是指揮使,官職是嶽州守,在官階上比嶽州刺史低了半級,負責嶽州的防禦工作。馬雲重新組織了楚國的軍事指揮體係,將梧州道和柳州道整合在一起,稱為嶺南西道,任命馬光猛為嶺南西道都統,馬氏第二軍提督,少將銜;郎州道改為黔中道,任命曹芸為黔中道都統,馬氏第三軍提督,下麵隻管轄一師一團,少將銜;將襄、房、均、鄧、唐、隨、複、呈等八州劃為山南東道,以丁思瑾為山南東道都統,馬氏第一軍提督,管轄兩個師,以及三個師的鄉兵;以荊州、安州、嶽州等地為荊南道,以朱元為荊南道都統,馬氏第四軍提督,以林仁肇為水軍提督。
為了打造有大楚特色的軍隊,增加軍隊的自豪感,馬雲下令在三年之內,分階段的統一軍服,在尉官、校官和將軍的軍服上要有明顯的區別。從今天起,大楚所有的軍隊,隻能打出馬氏的旗幟,不能在寫自己的姓氏,作為軍旗了。馬雲使用正中繡著“馬”字的玄黃滾龍旗,作為軍旗。
緊接著,馬雲下詔正式組建了一所軍事院校,專門培養隊、都、營級軍官,稱之為馬氏軍官學院,每年都從軍中抽調部分軍官參加培訓,學院的院長由馬雲親自擔任,副院長則是從中退役的老將呂師周和張少敵擔任,主修軍事指揮和政治兩大類課程,軍事指揮教材,有孫子兵法一類的,重要的一本則是馬雲署名編著的《論基層幹部在戰爭中的巨大作用》;至於政治類的則是由監察院的人過來上課,傳授忠君、不怕死等思想,以及如何對普通士兵做思想工作。
詔令下達以後,楚國官場對此是一片讚揚之聲,它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文官們渴望監督控製軍隊的想法,另一麵對軍隊來說,讚揚聲,也多於反對聲,畢竟軍隊人數少了之後,士兵的待遇反而提高了一點。雖然裁了軍,可是由於有部分軍官參加培訓,軍官的數量上也沒有減少。
當然,最高興的還是馬雲了。自從當上楚王以來,他最放心的是荊南的軍隊,最不放心的就是長沙附近的內軍,可是當時的環境下,對內軍隻能安撫,他借著內軍和荊南軍隊的支持,強行的調走了各地掌握實權的馬氏子弟,整頓了政府體係。等完成了這些工作之後,馬雲率內軍和荊南軍隊北伐,在北伐途中對兩部分軍隊就做了一點的調動,接著北伐大捷,自己在軍中威望高漲。這個時候的馬雲,就有心整頓軍隊了,像劉彥濤這些人老將,該留的留,該退的退。不過馬雲,還是沒有動手,等徐仲雅等人提出裁軍的時候,馬雲心裏高興,但是表麵上仍然對徐仲雅等人冷麵相對。直到整個文官係統,對軍隊一片喊打的時候,馬雲才拋出自己的整頓想法,果然,得到了順利的通過。
裁軍,動作最大就是山南東道,可山南東道的兵,很多都是後晉的降兵,裁撤起來阻力就小的多。至於軍官的任命方麵,通過北伐之戰,有升有降,也是應有之意,所以,進展的也頗為順利。
改組軍隊的同時,國債的發行工作也陸陸續續開展了起來。隨著六月的到來,糧食收割之後,百姓交了賦稅,國庫也充裕了一些。馬雲的目光逐漸的投降了南方——嶺南劉氏。時不我待,現在郭威已經是大漢的樞密使了,掌握了大漢朝的兵力,如果劉知遠一旦掛了,後周的建立就不遠了,這樣柴榮、趙匡胤等人掌權的時間也快了。
因此,大楚統一江南的步伐一定要加快。不然,等那些人猛人掌權,自己還守著楚國這一畝三分地,可就危險了。至於,趁中原動亂的時候,和郭威爭奪天下,這個想法,馬雲不是沒想過,可是相對於統一江南,進而北爭中原而言,前一個難度太大。中原亂確實很亂,經濟狀況也不好,可有一點,中原的部隊戰鬥力強悍,要和郭威爭天下,那就一定要用舉國之兵,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就算贏了,也是便宜了別人,要是輸了,可就一敗塗地了。與其這樣,還不如把精力放在統一南方上麵,畢竟嶺南已經是案板上的肉了,而李唐,它一發行大錢,就蹦不了幾天了。
---------------
“夫君,你瘦了。”含煙院裏趙京娘低聲說道。
馬雲嘿嘿一笑,還沒張嘴呢?一旁的紫英卻是說道:“那有你說得那麽厲害,隻不過是黑了些而已。看起來略略憔悴了些。”
明樂公主在一旁接口道:“也是,畢竟行軍打仗,不比平日在長沙,是更要操心一些,考慮的事情也多一些。”
從麗春院回來,馬雲終於從國事中抽身出來,陪陪自己的幾個妻妾。相別小半年,這馬雲是不是消瘦了、有沒有憔悴了,自然變成了她們嘴裏的頭等話題。
馬雲笑道:“行軍還好些,要說吃苦,還是從來的路上,荊州、洞庭湖的蚊子太過厲害,估計都有燕子那麽大,咬的全身都是包,奇癢難耐,整夜整夜都睡不著叫。”
明樂、京娘抿嘴而笑,倒是紫英在一旁笑道:“嗬嗬,既然那麽大,你怎麽不捉回來幾個烤著吃呀?”
眾人又是一通大笑,惹得正坐在地上的允文、允武也嗬嗬直笑,馬雲俯身抱起允文,問道:“小家夥兒,你在笑什麽呀?”
允文隻是嘿嘿直樂,伸著小手,要抓馬雲的王冠,馬雲一仰頭,閃了開,笑道:“想要這個啊?那要你長大了,有了本事才行。”
紫英在一旁邊伸手要接過允文,邊說道:“給我抱吧!他可皮了。自來熟,什麽都不怕的。”明樂眼珠一動,似是在尋味這句話,不過也隻是那一閃念的功夫,神色也就回複了正常,在一旁陪著笑。
馬雲將允文遞給了紫英,說道:“對了,我在唐州的時候,見到了郭大哥,還有匡胤,他們都好,還讓我替他們向你問好。”
“匡胤還好嗎?父親、母親還有小弟,他們都好嗎?”
“他們都好,大漢皇帝新立,嶽父大人已經調回了汴京任職,這下你也可以放心了,這麽近,也便於照顧家裏。匡胤屢立戰功,估計現在要升官了吧。沒想到,我這小舅子,打仗還是一把好手啊。[.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馬雲言不由衷的誇讚道。
紫英淺淺一笑,忙著照顧兒子,也就不再說話。
馬雲轉過頭,又對明樂說道:“對了,過兩天,趙普要出使大唐,你看看有什麽東西要帶的,讓趙普替你帶過去。你在這裏回不去,盡些孝心也是應該的。”
明樂眼睛一跳,問道:“趙大人,又要出使大唐了?”
馬雲掃了明樂一眼,說道:“是啊!眼下我們大楚占了襄州等地,正好和大唐的淮河一線,練成了一片,以後可以一同北抗中原。這次趙普去,也就是繼續加深,咱們楚唐兩國的交流,增進兩國的信任。”
“大王,這唐軍北伐,可有什麽收獲嗎?”明樂悄聲問道。
馬雲沉默了一下,歎了口氣,說道:“年初的時候,我們和大唐約定共同出兵中原,那個時候契丹無道,中原民怨沸騰,可是平分天下的大好機會。可惜,嶽父猶豫不定,沒有出兵,直到漢帝劉知遠即位,進入汴京,安定了天下,嶽父方才出兵,哎,那時中原無隙可趁,大楚隻能暫避風頭,大唐軍隊在宿州被漢軍擊敗了。”
“哦。”明樂點了點頭,不再說話。
馬雲見明樂鬱鬱不樂,隨笑著寬慰道:“唐兵雖敗,但根基尚在,你莫要擔心了。漢軍不敢南渡淮河的,若漢軍南渡,寡人當親自掛帥出征,救援大唐。”
“哦,對了,明日寡人招何仲舉入宮,讓他給我們一家人畫幅畫,等允文、允武長大了,也讓他們看看自己小時候的樣子。紫英,明樂,你們覺得怎麽樣啊?”馬雲忽然提議道。這是趙普提出來的要求,向馬雲要一幅明樂、允武、和自己一家三口的畫像,這位趙大人就準備帶著這幅畫,作為禮品,出使李唐。
反正是副畫嘛,又沒什麽損失,馬雲樂得答應,隻是單單給明樂畫,別的妻妾未免心裏不平衡,於是,話到嘴邊,就成了大家一塊畫了。至於找何仲舉來畫,那是因為人家李景文化素質比較高,既然要畫,一定要畫的比較好才對,這楚國之中,文化程度最高,又最聽話的,當然就是天策府十八學士了,而十八學士中,最會畫畫的,當屬何仲舉了。
紫英等人聽了連聲稱讚。
大漢天福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楚王馬雲回到了長沙。在郊迎大禮上,拓跋恒率先責問大王,規勸大王切莫窮兵黷武,緊接著兩位相國徐仲雅和範質也先後規勸楚王“裁軍”,楚王默然不語,不置可否。這個消息很快,就在長沙官場上傳播開來,善於鑽研楚王心裏的大臣們,紛紛猜測楚王的心意兒。
自第二天開始,不斷的有官員上書附和徐、範二人的建議,楚王馬雲將他們的奏章全部留中不發,於是上書裁軍的官員,越來越多,理由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麵對這種情況,軍方當然不會聽之任之,置之不理,畢竟一裁軍,那可就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切身利益了。樞密使王贇、副使李驤、劉彥濤,連日來多次求見馬雲,想找馬雲述說厲害,竟然全部被當回。
這樣,還在觀望中的官員,群起而動,上書裁軍的奏章,都能塞滿一個房間了。畢竟很多人不是隻寫一次了事,而是反複的寫,一次比一次詳細,一次比一次有理,一次比一次臭長。正在廣大官員準備再接再厲,大寫特寫的時候,楚王突然下詔,詔令徐、範二相,六部九卿,會同樞密使、樞密副使一同議事,誰都知道,這件事,要有個結論了。
經過整整一天緊鑼密鼓的磋商,第二天,馬雲舉行了大朝會,頒布了軍隊重組的詔的第一句話就是:改革,事在必行。
至此,針對19萬3千多人的楚軍,首先挑選軍中精銳,成立一萬人的近衛軍,以曹彬、潘美、石大為左右團練使,其後大軍裁減為十萬常備軍隊,其中水軍2萬人,馬步兵8萬人,在鄧州、唐州等地另外實行鄉兵製度,招募鄉兵3萬人,農閑操練,農忙耕種。
在全軍實行,新的軍隊組建方式,成立火、隊、都、營、團、師、軍七級組織,十人為一火,五火為一隊,五隊為一都,四都為一營,三營為一團,三團為一師,三師為一軍。隊的長官稱為隊長,都的長官稱為都頭,品階為尉官,有上下尉之分;營的長官稱為指揮使,團的長官稱為團練使,品級為校官,有上中下之分;師的長官稱為防禦使,軍的長官稱為提督,品級為將官,也有上中下之分。另外尉官、校官、將官,還有封號。有了封號,才可以進入忠烈祠,享受春秋二祭的祭祀,在軍中可以將封號,繡在軍服上,以示榮耀。尉官以“勇”字開頭;校官,以“忠”字開頭,將官以“智”、“仁”、“信”字開頭,再往上的品級還有元帥,封號以“武”字開頭。例如,一個隊長立了大功,除了論功行賞之外,還可以賞賜封號,比如“勇安尉”一類的。為了更加全麵的控製和掌握軍隊,馬雲還在軍中營以上單位設立了文工團,專門給軍中的將士,講講評書,說說故事,大都是宣傳忠君愛國不怕死,或者是些生活中的小樂子,給官兵解悶兒。
指揮使、防禦使這些叫做軍職,除此之後,還有官職,比如一個營駐紮在嶽州,那麽營的長官的軍職是指揮使,官職是嶽州守,在官階上比嶽州刺史低了半級,負責嶽州的防禦工作。馬雲重新組織了楚國的軍事指揮體係,將梧州道和柳州道整合在一起,稱為嶺南西道,任命馬光猛為嶺南西道都統,馬氏第二軍提督,少將銜;郎州道改為黔中道,任命曹芸為黔中道都統,馬氏第三軍提督,下麵隻管轄一師一團,少將銜;將襄、房、均、鄧、唐、隨、複、呈等八州劃為山南東道,以丁思瑾為山南東道都統,馬氏第一軍提督,管轄兩個師,以及三個師的鄉兵;以荊州、安州、嶽州等地為荊南道,以朱元為荊南道都統,馬氏第四軍提督,以林仁肇為水軍提督。
為了打造有大楚特色的軍隊,增加軍隊的自豪感,馬雲下令在三年之內,分階段的統一軍服,在尉官、校官和將軍的軍服上要有明顯的區別。從今天起,大楚所有的軍隊,隻能打出馬氏的旗幟,不能在寫自己的姓氏,作為軍旗了。馬雲使用正中繡著“馬”字的玄黃滾龍旗,作為軍旗。
緊接著,馬雲下詔正式組建了一所軍事院校,專門培養隊、都、營級軍官,稱之為馬氏軍官學院,每年都從軍中抽調部分軍官參加培訓,學院的院長由馬雲親自擔任,副院長則是從中退役的老將呂師周和張少敵擔任,主修軍事指揮和政治兩大類課程,軍事指揮教材,有孫子兵法一類的,重要的一本則是馬雲署名編著的《論基層幹部在戰爭中的巨大作用》;至於政治類的則是由監察院的人過來上課,傳授忠君、不怕死等思想,以及如何對普通士兵做思想工作。
詔令下達以後,楚國官場對此是一片讚揚之聲,它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文官們渴望監督控製軍隊的想法,另一麵對軍隊來說,讚揚聲,也多於反對聲,畢竟軍隊人數少了之後,士兵的待遇反而提高了一點。雖然裁了軍,可是由於有部分軍官參加培訓,軍官的數量上也沒有減少。
當然,最高興的還是馬雲了。自從當上楚王以來,他最放心的是荊南的軍隊,最不放心的就是長沙附近的內軍,可是當時的環境下,對內軍隻能安撫,他借著內軍和荊南軍隊的支持,強行的調走了各地掌握實權的馬氏子弟,整頓了政府體係。等完成了這些工作之後,馬雲率內軍和荊南軍隊北伐,在北伐途中對兩部分軍隊就做了一點的調動,接著北伐大捷,自己在軍中威望高漲。這個時候的馬雲,就有心整頓軍隊了,像劉彥濤這些人老將,該留的留,該退的退。不過馬雲,還是沒有動手,等徐仲雅等人提出裁軍的時候,馬雲心裏高興,但是表麵上仍然對徐仲雅等人冷麵相對。直到整個文官係統,對軍隊一片喊打的時候,馬雲才拋出自己的整頓想法,果然,得到了順利的通過。
裁軍,動作最大就是山南東道,可山南東道的兵,很多都是後晉的降兵,裁撤起來阻力就小的多。至於軍官的任命方麵,通過北伐之戰,有升有降,也是應有之意,所以,進展的也頗為順利。
改組軍隊的同時,國債的發行工作也陸陸續續開展了起來。隨著六月的到來,糧食收割之後,百姓交了賦稅,國庫也充裕了一些。馬雲的目光逐漸的投降了南方——嶺南劉氏。時不我待,現在郭威已經是大漢的樞密使了,掌握了大漢朝的兵力,如果劉知遠一旦掛了,後周的建立就不遠了,這樣柴榮、趙匡胤等人掌權的時間也快了。
因此,大楚統一江南的步伐一定要加快。不然,等那些人猛人掌權,自己還守著楚國這一畝三分地,可就危險了。至於,趁中原動亂的時候,和郭威爭奪天下,這個想法,馬雲不是沒想過,可是相對於統一江南,進而北爭中原而言,前一個難度太大。中原亂確實很亂,經濟狀況也不好,可有一點,中原的部隊戰鬥力強悍,要和郭威爭天下,那就一定要用舉國之兵,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就算贏了,也是便宜了別人,要是輸了,可就一敗塗地了。與其這樣,還不如把精力放在統一南方上麵,畢竟嶺南已經是案板上的肉了,而李唐,它一發行大錢,就蹦不了幾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