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溫、張顥得到消息,立刻率甲士入府,張顥見楊渥死了,起了貪心,想踢開徐溫,自己當吳王,張顥大陳甲兵,然後召來文武“議事”,張顥尖著嗓子幹嚎道:“小主子已經沒了,淮南無主,眾位覺得誰可當之,!”連問三次,眾人低頭不語,暗想:直說你想當吳王得了,裝什麽大頭蒜。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眾人的沉默就是對張顥無言的拒絕,張顥勃然大怒,準備發作,徐溫的哥們嚴可求是淮南第一智士,向來看不上張顥,見眾人不說話,生怕事變,裝模作樣的湊到張顥身邊耳語道:“淮南事亂,能做淮南主者,非公而誰,隻是現在還不是時候!”張顥不解:“為什麽?”嚴可求小聲道:“武忠王雖故,但劉威、李遇、李簡等人皆淮南首功之臣,恐怕他們不會對張公心服,今日之事,不如先立二公子隆演,張公挾天子令諸侯,誰敢不從!”
張顥沉默不語,嚴可求等不下去了,知道張顥被逼急了就可能來粗的,嚴可求急中生智,聲稱肚子不舒服要出趟恭,急赴書記室,以太夫人史氏的名義寫了一道教令,然後出來招呼眾人到府中正堂,說是有大事相告,眾人來到正堂,嚴可求跟真的一樣,跪在地上宣讀“史太夫人”的教令:“武忠王創業不易,為使楊家基業不墮,今應速立隆演!”
眾人都不希望張顥出頭,也不管是教令真假,伏地三呼,張顥聞著動靜也趕了過來,看到這個樣子,知道自己暫時不能得手,隻好依眾人議,迎立楊隆演。
張顥雖然一時失了手,卻賊心不死,當然首先他需要的做的是搬掉徐溫這塊絆腳石,讓徐溫去守潤州,徐溫得到消息,急問嚴可求該怎麽辦,嚴可求和徐溫交情很鐵,便去聯係淮南節度副使李承嗣,幾人密謀之後,嚴可求獨自來見張顥,說外邊傳言張顥要殺徐溫,所以先調出揚州,張顥裝清白:“徐溫自己想去,和我沒關係!”嚴可求附耳道:“留下徐溫更好下手!”張顥覺得有理。
不久,徐溫和李承嗣來見張顥,嚴可求大罵徐溫:“犬知報主,徐公奈何受武忠王之大恩,而今淮南動蕩之際,公卻要甩手,豈不負武忠王大恩!”徐溫暗笑,大呼冤枉:“不敢,不敢,武忠王重恩數世不敢忘,溫願竭犬馬以報楊氏!”李承嗣也跟著起哄,張顥沒法,隻好留下徐溫。
徐溫躲過一劫,嚴可求勸徐溫先下手,張顥這人雖然愚鈍,但一旦玩粗的來,大家都吃不消,徐溫覺得時候著差不多了,便收買左監門衛將軍鍾泰章,率領三十個壯漢闖入軍府,趁張顥不備,割下了人頭,徐溫大喜,速誅張顥黨羽,甚至連當初殺掉楊渥的的紀祥也沒放過,以大逆不道罪將紀祥五馬分屍,從此,淮南大權盡入徐溫手中,楊隆演不過是尊泥菩薩,供人拜拜而已。(.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徐溫執政之後,力行改革,之前施行的弊政,一概廢除,百姓稱悅不已,徐溫總攬國務,以嚴可求參知軍政,是實際上的內閣總理,而讓財經高手支計官駱知祥主抓財政,淮南局勢日趨穩定。
徐溫這個外姓主政淮南,自然有人不服,撫州(今江西撫州)刺史危全諷第一個跳了出來,他自封為鎮南軍節度使,連結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彭彥章、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彭釺和信州(今江西上饒)刺史危仔倡起兵做亂,攻鎮南軍府駐地洪州(今江西南昌)。
徐溫派淮南馬步軍使周本出戰,周本曾經鬥殺過猛虎,江湖人送雅號“打虎將”,不久八百裏捷報傳來:危全諷兵敗象牙塘(今江西南昌南),活捉獻入揚州,徐溫好脾氣,沒殺他,其他人都以危全諷為首,危全諷一敗,全都跑沒影了。
楊家雖然失了勢,但楊行密經營淮南三十年,根基尚在,徐溫知道揚州不是他的地盤,想經營一塊自己的戰略根據地,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徐溫讓楊隆演封自己為升州刺史,並在升州(金陵)建造水師,由義子徐知誥率領,徐溫看的很遠:揚州雖然是天下財賦重地,但卻在江北,隻有淮南一線可以防禦北方勢力,而金陵卻多了一道長江防線,況又是東晉南朝故都,地勢易守難攻。
危全諷反徐溫失敗,不等於其他人都願做徐溫的走狗,宣州觀察使李遇是楊行密的故交,徐溫在他麵前都是小輩,徐溫成了大丞相,李遇不服,曾經罵徐溫:“老子跟先王跑江湖的時候,徐溫在哪裏,憑什麽就敢挾嗣王號令諸鎮!”徐溫派都指揮使柴克用去滅李遇,並把李遇的小兒子抓來在陣前,李家少爺哀告父親不要造反,李遇最疼這個兒子,心軟了,決定歸順徐溫,可徐溫是什麽人,管你老臣小臣,反正不是他的心腹,殺光了才好,柴克用進宣州後,奉徐溫命,先斬李遇父子,再將李遇一家老小全都砍死,殺了李遇,果然震住了那幫老家夥,沒人再敢和徐溫較量。
徐溫除掉了一些不聽話的,開始積極培養自己的勢力,他吸收楊行密的教訓,首先扶持自己的兒子們,徐溫六個兒子:徐知訓、徐知詢、徐知誨、徐知諫、徐知證、徐知諤,但這些親生的都不如徐溫另一個收養的兒子:徐知誥(李昪)。
徐知誥事徐溫如親父,極為孝順,徐溫非常感動,經常對自己的兒子們說“你們雖然是我親生的,但若論起孝道來,沒一個超過知誥的!”吳王楊行密活著的時候,對徐知誥也偏愛有加,徐溫白撿了本是自己養子的徐知誥,楊行密常吐酸水:“知誥這孩子人中俊傑,前途不可限量!”
徐知誥不僅在孝順上強過徐知訓他們,而且能力上更是判若雲泥,徐知誥坐鎮金陵,黜庸進賢,寬簡得當,一時間,四方賢士蜂擁來投,其中名頭最響的就是洪州人宋齊丘,宋齊丘素有辯才,有戰國蘇張之風,其他如周宗、曹倧等人,徐知誥都允以重用,參預政務,徐知誥禮賢下士,慷慨大方,甚得軍民士心,徐知誥手下文武雲集,徐溫對徐知誥大加讚賞,歎為奇才。
此後,吳越王錢繆和梁朝皇帝,聽說徐溫掌握淮南實權之後,都先後過來考察徐溫的本事,結果,他們發現,這姓徐的,一點也不比楊行密差。
梁朝和吳越同是淮南的死敵,徐溫都給修理了,威望直線上漲,徐溫的大兒子徐知訓知道老爹將來要做皇帝,自己肯定就是皇太子,心高氣傲,連吳主楊隆演都不放在眼時,經常出難題,讓楊隆演下不來台,幹兄弟徐知誥在徐知訓眼中也不算個人物,徐知訓能瞧得起的,估計也隻有老爹徐溫了。
淮南名將朱瑾此時守在揚州,在徐知訓手下做事,朱瑾曾經教過徐知訓武功,算得上師生之誼,可徐知訓卻把朱瑾當成了家奴,經常頤氣指使,朱瑾好歹也是見過大世麵的人,現在倒給徐家小兒當奴才,哪裏咽得下這口氣,後來二人起了口角,徐知訓派江湖刺客去暗殺朱瑾,朱瑾武功了得,不在乎這幾個小賊,全都做了,埋在後花園裏。
梁貞明四年(公元918年)六月,徐溫知道朱瑾在揚州和兒子鬧了矛盾,胳膊肘自然朝裏拐,便調朱瑾去泗州(今江蘇盱眙)做淮寧軍節度使,明擺著是瞧不起朱瑾,朱瑾受不了這個窩囊氣,決定幹票大買賣,朱瑾知道徐知訓看上了自己的小妾桃氏和坐騎寶馬,便盛情邀請徐知訓來宴,願意把桃氏和寶馬送給大少爺,徐知訓不知有詐,歡喜前來赴宴,朱瑾恭恭敬敬的請徐少爺上坐,然後轉呼:“桃兒,過來侍侯少主子!”簾響處,香氣襲來,果見一個大美人搖拽而來,奉大卮酒跪地請飲,徐知訓眼都直了,大喜:“相公如此厚愛,知訓哪裏承受的起,多謝!”痛飲數卮後,酩酊大醉,伏在案上,朱瑾見機會來了,遞個眼色讓桃氏出去,朱瑾操刀將徐知訓的人頭剁下來。
朱瑾急入宮,把徐知訓的人頭丟給楊隆演:“徐知訓無禮大王,臣以斬之!”楊隆演膽小怕事,嚇的魂飛九霄外,如果徐溫要是知道他和徐之訓的死有牽連,哪還有好吃果子吃,掩袖急走,顫抖言道:“這是你自己幹的,日後齊公問罪,與我無關!”
朱瑾見楊隆演如此不中用,氣的大罵,這時徐溫的親兵已經追來,朱瑾跳牆逃跑,結果摔斷了腿,再找所乘的馬,已經不知跑哪了,朱瑾知道沒救了,要被徐溫活捉,酷刑是少不了的,為了不受辱,橫劍自刎,(朱瑾也太魯莽了,真不知道這人是咋想的,)
在金陵的徐溫聽說揚州有變,急率精銳入揚州,大肆誅殺朱瑾黨羽,並滅了朱瑾的三族,暴朱瑾屍於揚州市中,徐溫留下最器重的義子徐知誥總督揚州軍政,然後回到金陵。
行軍司馬徐玠曾經勸徐溫把權力傳給徐知詢,嚴可求也不喜歡徐知誥,經常播弄是非,徐溫也有了換掉徐知誥的打算,可徐知誥運氣不錯,徐溫在這個節骨眼上病死,徐知詢天大的能耐也沒轍了,吳國軍政大權毫不意外的落到了徐知誥的手裏,接著徐知誥逼迫楊溥當皇帝,楊溥無奈,隻好在徐溫死後不久自稱大吳皇帝,改元乾貞
徐知誥當政,徐溫的幾個親兒子非常不滿,暗罵父親糊塗,徐溫糊塗,徐知詢比老爹更糊塗,徐知詢不會籠絡人,甚至連自己的幾個親兄弟都刻薄寡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都跑到徐知誥那邊了,乾貞三年(公元930年)十一月,徐知誥以皇帝楊溥的名義讓徐知詢來揚州朝見,徐知詢不知是計,剛到揚州,徐知誥就把“陰謀造反”的大帽子扣在了徐知詢的頭上,關了起來,徐知誥改任和自己關係不錯的六弟徐知諤去守金陵重鎮。
第二年,徐知誥上奏皇帝楊溥,說自己想回金陵養老,楊溥同意,徐知誥這年也隻有43歲,養哪門子老,不過是徐知誥準備在金陵建立新政權的前奏,揚州實在不是一個建都的地方,從哪方麵來說都不如金陵,徐知誥學起義父徐溫,坐鎮金陵總控淮南,讓親生兒子徐景通(李景)在宋齊丘等的幫助下在揚州“輔政”,實際上是監視楊溥。
徐知誥做事穩妥,他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麽?隻是飯要一口口的吃,沉得住氣,這跟殺人一樣,讓人慢性中毒比當場把人毒死更不容易被察覺,徐知誥就是這樣,公元935年九月,楊溥先將年號改為天祚,然後“順從民意”,加封徐知誥“尚父、太師、大丞相、大元帥”,爵位再進一級,進封為齊王,加九錫,弄了十個州為“齊國”封地,事情到了這一步,傻子也知道徐知誥下一步要幹什麽了。
徐知誥掌握吳國軍政大權近十年,統治基礎根深蒂固,即使那些楊行密時代的老臣,看到楊家血脈不久就要滅絕,心痛不已,但又沒膽量給徐知誥使絆子,也隻好向現實低頭,象德高望重的中書令周本就是這樣,徐知誥本希望周本能帶頭勸楊溥下台,周本不想幹這缺德事,長歎:“楊家待我恩重如泰山,食人祿,不忠於人,傳出來,臉麵何存!”他的兒子周弘祚巴不得徐知誥稱帝,好在新朝中謀個好位置,強迫周本去勸進,拗不過兒子,周本隻好低首率群臣向徐知誥勸進。
徐知誥裝好人,自稱“無才無德,不足宰製天下!”沒等大臣們二勸呢?楊行密的兒子曆陽公楊濛痛心楊家將亡,去找周本希望能幫他搞掉徐知誥,周本做為楊行密的嫡係,和徐家父子不算深交,自然希望能弄倒徐知誥,也算給老主子楊行密有個交待,可他的寶貝兒子周弘祚哪還把楊濛當回事,密使亡命徒把楊濛抓起來送給徐知誥,還那有什麽好,以吳國皇帝的名義將楊濛處死。
公元937年十月,吳國皇帝楊溥正式遜位,遣代理太尉江夏王楊璘去金陵傳禪國詔書,齊王徐知誥在金陵(今江蘇南京)稱帝,建國號大齊,改吳天祚三年為大齊昇元元年,尊義父徐溫為太祖武皇帝。雖然徐知誥受“禪”時對遜帝楊溥還自稱什麽“老臣”,並尊楊溥為“高尚思玄弘古讓皇帝”,看上去天花亂墜,可一年以後,楊溥就不明不白的死在揚州。
徐知誥當上大齊皇帝後,就有一個想法:“自己本來姓李,改姓楊,最終姓了徐,現在還有必要再給徐溫傳香火嗎?”徐溫沒把徐知誥當成親生的,徐知誥以怨報怨,也不想給老徐家臉上抹粉了,徐知誥便把這個想法“傳”給了徐溫還在世的兩個兒子徐知證和徐知諤,這二位在徐知誥稱帝後也當上了王爺,但畢竟是在人家徐知誥門下討生活,徐知誥想改姓,二人自然順水推舟,帶著眾臣上請皇帝還複李姓,徐知誥就等著呢?不過在改之前又演了場戲,眾人再勸,這才決定複姓,公元939年,徐知誥複李姓,改國號唐,改名李昪
眾人的沉默就是對張顥無言的拒絕,張顥勃然大怒,準備發作,徐溫的哥們嚴可求是淮南第一智士,向來看不上張顥,見眾人不說話,生怕事變,裝模作樣的湊到張顥身邊耳語道:“淮南事亂,能做淮南主者,非公而誰,隻是現在還不是時候!”張顥不解:“為什麽?”嚴可求小聲道:“武忠王雖故,但劉威、李遇、李簡等人皆淮南首功之臣,恐怕他們不會對張公心服,今日之事,不如先立二公子隆演,張公挾天子令諸侯,誰敢不從!”
張顥沉默不語,嚴可求等不下去了,知道張顥被逼急了就可能來粗的,嚴可求急中生智,聲稱肚子不舒服要出趟恭,急赴書記室,以太夫人史氏的名義寫了一道教令,然後出來招呼眾人到府中正堂,說是有大事相告,眾人來到正堂,嚴可求跟真的一樣,跪在地上宣讀“史太夫人”的教令:“武忠王創業不易,為使楊家基業不墮,今應速立隆演!”
眾人都不希望張顥出頭,也不管是教令真假,伏地三呼,張顥聞著動靜也趕了過來,看到這個樣子,知道自己暫時不能得手,隻好依眾人議,迎立楊隆演。
張顥雖然一時失了手,卻賊心不死,當然首先他需要的做的是搬掉徐溫這塊絆腳石,讓徐溫去守潤州,徐溫得到消息,急問嚴可求該怎麽辦,嚴可求和徐溫交情很鐵,便去聯係淮南節度副使李承嗣,幾人密謀之後,嚴可求獨自來見張顥,說外邊傳言張顥要殺徐溫,所以先調出揚州,張顥裝清白:“徐溫自己想去,和我沒關係!”嚴可求附耳道:“留下徐溫更好下手!”張顥覺得有理。
不久,徐溫和李承嗣來見張顥,嚴可求大罵徐溫:“犬知報主,徐公奈何受武忠王之大恩,而今淮南動蕩之際,公卻要甩手,豈不負武忠王大恩!”徐溫暗笑,大呼冤枉:“不敢,不敢,武忠王重恩數世不敢忘,溫願竭犬馬以報楊氏!”李承嗣也跟著起哄,張顥沒法,隻好留下徐溫。
徐溫躲過一劫,嚴可求勸徐溫先下手,張顥這人雖然愚鈍,但一旦玩粗的來,大家都吃不消,徐溫覺得時候著差不多了,便收買左監門衛將軍鍾泰章,率領三十個壯漢闖入軍府,趁張顥不備,割下了人頭,徐溫大喜,速誅張顥黨羽,甚至連當初殺掉楊渥的的紀祥也沒放過,以大逆不道罪將紀祥五馬分屍,從此,淮南大權盡入徐溫手中,楊隆演不過是尊泥菩薩,供人拜拜而已。(.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徐溫執政之後,力行改革,之前施行的弊政,一概廢除,百姓稱悅不已,徐溫總攬國務,以嚴可求參知軍政,是實際上的內閣總理,而讓財經高手支計官駱知祥主抓財政,淮南局勢日趨穩定。
徐溫這個外姓主政淮南,自然有人不服,撫州(今江西撫州)刺史危全諷第一個跳了出來,他自封為鎮南軍節度使,連結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彭彥章、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彭釺和信州(今江西上饒)刺史危仔倡起兵做亂,攻鎮南軍府駐地洪州(今江西南昌)。
徐溫派淮南馬步軍使周本出戰,周本曾經鬥殺過猛虎,江湖人送雅號“打虎將”,不久八百裏捷報傳來:危全諷兵敗象牙塘(今江西南昌南),活捉獻入揚州,徐溫好脾氣,沒殺他,其他人都以危全諷為首,危全諷一敗,全都跑沒影了。
楊家雖然失了勢,但楊行密經營淮南三十年,根基尚在,徐溫知道揚州不是他的地盤,想經營一塊自己的戰略根據地,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徐溫讓楊隆演封自己為升州刺史,並在升州(金陵)建造水師,由義子徐知誥率領,徐溫看的很遠:揚州雖然是天下財賦重地,但卻在江北,隻有淮南一線可以防禦北方勢力,而金陵卻多了一道長江防線,況又是東晉南朝故都,地勢易守難攻。
危全諷反徐溫失敗,不等於其他人都願做徐溫的走狗,宣州觀察使李遇是楊行密的故交,徐溫在他麵前都是小輩,徐溫成了大丞相,李遇不服,曾經罵徐溫:“老子跟先王跑江湖的時候,徐溫在哪裏,憑什麽就敢挾嗣王號令諸鎮!”徐溫派都指揮使柴克用去滅李遇,並把李遇的小兒子抓來在陣前,李家少爺哀告父親不要造反,李遇最疼這個兒子,心軟了,決定歸順徐溫,可徐溫是什麽人,管你老臣小臣,反正不是他的心腹,殺光了才好,柴克用進宣州後,奉徐溫命,先斬李遇父子,再將李遇一家老小全都砍死,殺了李遇,果然震住了那幫老家夥,沒人再敢和徐溫較量。
徐溫除掉了一些不聽話的,開始積極培養自己的勢力,他吸收楊行密的教訓,首先扶持自己的兒子們,徐溫六個兒子:徐知訓、徐知詢、徐知誨、徐知諫、徐知證、徐知諤,但這些親生的都不如徐溫另一個收養的兒子:徐知誥(李昪)。
徐知誥事徐溫如親父,極為孝順,徐溫非常感動,經常對自己的兒子們說“你們雖然是我親生的,但若論起孝道來,沒一個超過知誥的!”吳王楊行密活著的時候,對徐知誥也偏愛有加,徐溫白撿了本是自己養子的徐知誥,楊行密常吐酸水:“知誥這孩子人中俊傑,前途不可限量!”
徐知誥不僅在孝順上強過徐知訓他們,而且能力上更是判若雲泥,徐知誥坐鎮金陵,黜庸進賢,寬簡得當,一時間,四方賢士蜂擁來投,其中名頭最響的就是洪州人宋齊丘,宋齊丘素有辯才,有戰國蘇張之風,其他如周宗、曹倧等人,徐知誥都允以重用,參預政務,徐知誥禮賢下士,慷慨大方,甚得軍民士心,徐知誥手下文武雲集,徐溫對徐知誥大加讚賞,歎為奇才。
此後,吳越王錢繆和梁朝皇帝,聽說徐溫掌握淮南實權之後,都先後過來考察徐溫的本事,結果,他們發現,這姓徐的,一點也不比楊行密差。
梁朝和吳越同是淮南的死敵,徐溫都給修理了,威望直線上漲,徐溫的大兒子徐知訓知道老爹將來要做皇帝,自己肯定就是皇太子,心高氣傲,連吳主楊隆演都不放在眼時,經常出難題,讓楊隆演下不來台,幹兄弟徐知誥在徐知訓眼中也不算個人物,徐知訓能瞧得起的,估計也隻有老爹徐溫了。
淮南名將朱瑾此時守在揚州,在徐知訓手下做事,朱瑾曾經教過徐知訓武功,算得上師生之誼,可徐知訓卻把朱瑾當成了家奴,經常頤氣指使,朱瑾好歹也是見過大世麵的人,現在倒給徐家小兒當奴才,哪裏咽得下這口氣,後來二人起了口角,徐知訓派江湖刺客去暗殺朱瑾,朱瑾武功了得,不在乎這幾個小賊,全都做了,埋在後花園裏。
梁貞明四年(公元918年)六月,徐溫知道朱瑾在揚州和兒子鬧了矛盾,胳膊肘自然朝裏拐,便調朱瑾去泗州(今江蘇盱眙)做淮寧軍節度使,明擺著是瞧不起朱瑾,朱瑾受不了這個窩囊氣,決定幹票大買賣,朱瑾知道徐知訓看上了自己的小妾桃氏和坐騎寶馬,便盛情邀請徐知訓來宴,願意把桃氏和寶馬送給大少爺,徐知訓不知有詐,歡喜前來赴宴,朱瑾恭恭敬敬的請徐少爺上坐,然後轉呼:“桃兒,過來侍侯少主子!”簾響處,香氣襲來,果見一個大美人搖拽而來,奉大卮酒跪地請飲,徐知訓眼都直了,大喜:“相公如此厚愛,知訓哪裏承受的起,多謝!”痛飲數卮後,酩酊大醉,伏在案上,朱瑾見機會來了,遞個眼色讓桃氏出去,朱瑾操刀將徐知訓的人頭剁下來。
朱瑾急入宮,把徐知訓的人頭丟給楊隆演:“徐知訓無禮大王,臣以斬之!”楊隆演膽小怕事,嚇的魂飛九霄外,如果徐溫要是知道他和徐之訓的死有牽連,哪還有好吃果子吃,掩袖急走,顫抖言道:“這是你自己幹的,日後齊公問罪,與我無關!”
朱瑾見楊隆演如此不中用,氣的大罵,這時徐溫的親兵已經追來,朱瑾跳牆逃跑,結果摔斷了腿,再找所乘的馬,已經不知跑哪了,朱瑾知道沒救了,要被徐溫活捉,酷刑是少不了的,為了不受辱,橫劍自刎,(朱瑾也太魯莽了,真不知道這人是咋想的,)
在金陵的徐溫聽說揚州有變,急率精銳入揚州,大肆誅殺朱瑾黨羽,並滅了朱瑾的三族,暴朱瑾屍於揚州市中,徐溫留下最器重的義子徐知誥總督揚州軍政,然後回到金陵。
行軍司馬徐玠曾經勸徐溫把權力傳給徐知詢,嚴可求也不喜歡徐知誥,經常播弄是非,徐溫也有了換掉徐知誥的打算,可徐知誥運氣不錯,徐溫在這個節骨眼上病死,徐知詢天大的能耐也沒轍了,吳國軍政大權毫不意外的落到了徐知誥的手裏,接著徐知誥逼迫楊溥當皇帝,楊溥無奈,隻好在徐溫死後不久自稱大吳皇帝,改元乾貞
徐知誥當政,徐溫的幾個親兒子非常不滿,暗罵父親糊塗,徐溫糊塗,徐知詢比老爹更糊塗,徐知詢不會籠絡人,甚至連自己的幾個親兄弟都刻薄寡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都跑到徐知誥那邊了,乾貞三年(公元930年)十一月,徐知誥以皇帝楊溥的名義讓徐知詢來揚州朝見,徐知詢不知是計,剛到揚州,徐知誥就把“陰謀造反”的大帽子扣在了徐知詢的頭上,關了起來,徐知誥改任和自己關係不錯的六弟徐知諤去守金陵重鎮。
第二年,徐知誥上奏皇帝楊溥,說自己想回金陵養老,楊溥同意,徐知誥這年也隻有43歲,養哪門子老,不過是徐知誥準備在金陵建立新政權的前奏,揚州實在不是一個建都的地方,從哪方麵來說都不如金陵,徐知誥學起義父徐溫,坐鎮金陵總控淮南,讓親生兒子徐景通(李景)在宋齊丘等的幫助下在揚州“輔政”,實際上是監視楊溥。
徐知誥做事穩妥,他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麽?隻是飯要一口口的吃,沉得住氣,這跟殺人一樣,讓人慢性中毒比當場把人毒死更不容易被察覺,徐知誥就是這樣,公元935年九月,楊溥先將年號改為天祚,然後“順從民意”,加封徐知誥“尚父、太師、大丞相、大元帥”,爵位再進一級,進封為齊王,加九錫,弄了十個州為“齊國”封地,事情到了這一步,傻子也知道徐知誥下一步要幹什麽了。
徐知誥掌握吳國軍政大權近十年,統治基礎根深蒂固,即使那些楊行密時代的老臣,看到楊家血脈不久就要滅絕,心痛不已,但又沒膽量給徐知誥使絆子,也隻好向現實低頭,象德高望重的中書令周本就是這樣,徐知誥本希望周本能帶頭勸楊溥下台,周本不想幹這缺德事,長歎:“楊家待我恩重如泰山,食人祿,不忠於人,傳出來,臉麵何存!”他的兒子周弘祚巴不得徐知誥稱帝,好在新朝中謀個好位置,強迫周本去勸進,拗不過兒子,周本隻好低首率群臣向徐知誥勸進。
徐知誥裝好人,自稱“無才無德,不足宰製天下!”沒等大臣們二勸呢?楊行密的兒子曆陽公楊濛痛心楊家將亡,去找周本希望能幫他搞掉徐知誥,周本做為楊行密的嫡係,和徐家父子不算深交,自然希望能弄倒徐知誥,也算給老主子楊行密有個交待,可他的寶貝兒子周弘祚哪還把楊濛當回事,密使亡命徒把楊濛抓起來送給徐知誥,還那有什麽好,以吳國皇帝的名義將楊濛處死。
公元937年十月,吳國皇帝楊溥正式遜位,遣代理太尉江夏王楊璘去金陵傳禪國詔書,齊王徐知誥在金陵(今江蘇南京)稱帝,建國號大齊,改吳天祚三年為大齊昇元元年,尊義父徐溫為太祖武皇帝。雖然徐知誥受“禪”時對遜帝楊溥還自稱什麽“老臣”,並尊楊溥為“高尚思玄弘古讓皇帝”,看上去天花亂墜,可一年以後,楊溥就不明不白的死在揚州。
徐知誥當上大齊皇帝後,就有一個想法:“自己本來姓李,改姓楊,最終姓了徐,現在還有必要再給徐溫傳香火嗎?”徐溫沒把徐知誥當成親生的,徐知誥以怨報怨,也不想給老徐家臉上抹粉了,徐知誥便把這個想法“傳”給了徐溫還在世的兩個兒子徐知證和徐知諤,這二位在徐知誥稱帝後也當上了王爺,但畢竟是在人家徐知誥門下討生活,徐知誥想改姓,二人自然順水推舟,帶著眾臣上請皇帝還複李姓,徐知誥就等著呢?不過在改之前又演了場戲,眾人再勸,這才決定複姓,公元939年,徐知誥複李姓,改國號唐,改名李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