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年十月初二子時,天寶寺鐵塔,天書出世!


    天書九卷,即《天文》、《地理》、《曆法》、《術數》、《物理》、《煉丹》、《工程》、《食貨》、《醫術》,煌煌宇宙,無所不包。世之大儒,若龜山先生,僅知十之一二。


    世祖下詔求賢,共解天書,靖康文化之盛,自此而始!


    ——《靖康大事記》


    嶽飛嶽州城五千破七萬,戰功赫赫,紅旗報捷使者到達京城,百姓們自發地舉行了慶祝活動。爆竹聲聲,響徹全城;宣德樓廣場,人山人海,官家趙桓升樓與百姓同樂。


    喜悅之中,稍微有那麽點不圓滿。紅旗報捷的士兵太過興奮,沿途撞死三人,撞傷七人,在汴梁城還傷了四人,幸好都是輕傷,性命無礙的。事情報到趙桓這裏,趙桓發布上諭:“紅旗報捷,普天同慶,將士奔波萬裏,沿途傳呼,令天下盡知,亦盛事也!從此詔告天下,紅旗報捷,路人皆避,撞死勿問!”


    天書出世,東京大學的四千餘名書生,投入滿腔熱情研讀天書,各地的大才紛紛入京,必欲一窺天書的神奇方可罷休。趙桓也對這件事情非常重視,隔三差五地到東京大學巡視。這一天,趙桓又來了。


    東京大學由原來的大宋太學改建而成,校舍位於外城城南,禦街東側,緊鄰國子監,校舍千餘間,就讀學生超過四千。雖然改了名,人還是那些人,研究的東西也一樣沒變,趙桓不想事必躬親,諸葛亮就是這樣累死的,前人的經驗教訓就擺在麵前,不可不慎啊!


    來到“九經書館”,趙桓信步而入。館內有十幾人正在看書,有青衣童子,有皓首大儒,有的凝神沉思,有的頻頻搖頭。屋子裏很靜,東京大學校長、國子監祭酒“龜山先生”楊時,坐在一張大椅裏,手撫胡須,投身書海,樂在其中。老人家今年已經七十有三,須發如雪,不過耳不聾眼不花,精神矍鑠,說不定能活到一百歲呢!


    楊時是大儒程頤的弟子,與羅從彥、李侗並稱南劍三先生,為士林魁首,與“天授仙師”譙定共享盛名於世。程頤門下弟子頗多,若論虛心好學沒有超過楊時的,求學期間,還有一段佳話:話說一天,楊時與遊酢一同去向程頤請求學問,不巧趕上程頤正午後休息。為了不驚擾老師,他倆靜立門廊下等候。門外大雪紛飛,積雪一尺有餘。程頤醒來,才發現門外的站著兩個雪人。這就是“程門立雪”的由來。從此,程頤很為他們誠心求學的精神所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授,而楊時也終成大器。


    大宋皇帝優待士子,不禁伏闕上書,自趙桓登基以來,伏闕上書之事頻頻發生。士子們秉承“儒者報國,以言為先”的古訓,動不動就要來這麽一出,趙桓卻是不勝其擾。於是,請楊時出山,來震一震這些浮躁的士子。


    趙桓來到楊時身邊,道:“先生安否?”


    楊時眉頭微蹙,抬起頭來,一看是官家到了,起身就要見禮,趙桓連忙扶住老先生,道:“先生免禮,好生坐著,朕還有話說呢!”


    屋裏的其他人跪倒見禮,趙桓吩咐大家起來,就在楊時身邊坐下,道:“破譯天書,進展如何?”


    楊時搖搖頭,道:“臣無能,至今不過能懂十之一二。唉,天書深邃玄妙,無所不包,臣讀了一輩子書,到現在才知道,不過井底之蛙爾。”


    趙桓微笑著道:“先生切莫妄自菲薄,如果先生是井底之蛙,欲置朕與諸卿何地?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東京大學的精英們陪著笑臉,在一旁附和著。


    趙桓又道:“一個人的見識畢竟有限,成立東京大學的本意,就是要集合天下智力,同心同德,讓我大宋的文化再上高峰。各地的能人都到了嗎?”


    “回陛下的話,陸續來了一些人!”


    “如何?”


    “良莠不齊,不過還是有一些真正有學問的人呢!”楊時正身而坐,肅容而答。這就是儒者的恭肅,一時半刻都不能馬虎的。


    趙桓思忖片刻,道:“朕有一個想法與先生商量:把有真學問的人都留下,由先生來決定他們的去留。仔細考核品德學問後,授予何等官職,先生寫折子遞上來,朕與宰執商量後,就會有旨意下來。”


    被賦予了這麽大的權利,楊時寵辱不驚,還是那副表情,道:“臣遵旨!”


    “好,先生肯親自來做這件事,朕就放心了。”趙桓接著說道,“請先生留意各方麵的人才,但得有一技之長,能用則用。破譯天書需要他們,方方麵麵都需要這樣的人才啊!”


    楊時問道:“陛下的意思,即使不通經學典章的人也要用不成?”


    科舉取士,但論儒家經典,所以,在大宋寫詩作畫的人才一抓一大把,而經濟、工程、器物等方麵的人才就要弱得多了。


    趙桓聽出了他話裏的弦外之音,循循善誘道:“國家要發展,民族要振興,各種各樣的人才都需要。譬如一棵大樹,修習九經的士子是樹之軀幹,而其他各種人才是枝葉。現在來看,軀幹過於強盛,枝葉過於衰弱了。這樣的大樹,想長得愈發粗壯,也難呢!”


    楊時琢磨著官家說的話,良久,方道:“陛下高瞻遠矚,臣萬萬不及。”


    楊時這樣說,也就是接受了他的意見,趙桓暗暗鬆了口氣。


    接下來的談話,趙桓展現出淵博的知識,深遠的見識,對他們破譯天書非常有幫助,諸人心悅誠服。正在說著話,忽聽東北方傳來一聲驚天巨響,趙桓驚問道:“何處聲響?”


    內侍劭成章小跑著進來,道:“官家,好像是從廣備攻城作那裏傳過來的。”


    趙桓焦急萬分,催馬直奔樊家岡。


    原來的廣備攻城作在城裏,按照趙桓的指示搬到了樊家岡,也就是東城外。趙桓趕到的時候,宰執們已經到了,仿佛炭人一般的陳規正在向宰執稟報情況。趙桓揮手示意勉力,劈頭就問:“發生了什麽事?”


    陳規道:“今日下午,試驗火炮,發生了炸膛,所以……”


    “死了人沒有?”


    “兩名點火的工匠躲閃不及,受了些輕傷,沒有人死亡!”


    “東西損毀情況呢?”


    “沒有什麽損失!”


    這可是趙桓的命根子,半點損失不得,聽到這裏,才長出一口氣。趙桓帶領宰執們就便視察廣備攻城作,沒有來過的人對新奇的東西,讚歎不已。況且,由這裏生產的轟天雷、手榴彈已經在戰場上發揮出巨大的威力,沿邊六大大總管和正在常德府平叛的嶽飛派專人在京城裏活動,催要這些希罕的東西。這麽一件不大的事情,宰執們居然無法定奪,還要請官家聖裁。現在的規模已經擴充到原來的五倍以上,幾個月的時間,粗略地算下來,共耗費五百萬貫以上,也真是一個無底洞啊!


    趙桓臨走時,交代必須加強這裏的守備,命令侍衛親軍馬軍、步軍各派五千人把外圍紮營,嚴加防備。另外,也要加強保密工作。這麽一番布置下來,這裏將成為僅次於皇宮大內的第二重要的所在。


    試河北西路大總管韓世忠是趙桓的大將,而劉光世是韓世忠的大將。盡管劉某人心中不太服氣,一個原本比自己職位低得多的人成為頂頭上司,論軍功、論家世、論年齡,自己都不差,反倒強過太多,卻為何讓他韓世忠捷足先登了呢?


    劉光世字平叔,年近四十,為大宋屢立功勳,京城大戰之後,本指望能再上一個台階,再混幾年就可以安心回家養老了,誰想,官家非弄來一個韓世忠做河北西路大總管,誰能服氣?就是他的父親劉延慶,也隻不過做了人家的副手,更是說不過去呀!他心中有火,肚裏有氣,無處發泄,隻得飲酒。


    也不知官家是怎麽想的,派來了一批人,做他娘的護軍。什麽護軍,分明就是來監視老子的。上麵讓人家壓著,周圍是一群小人,娘的,這日子還怎麽過?


    劉光世喜歡喝酒,號稱海量,今天喝得也實在多了些,覺得屋子裏的東西一個勁兒地晃啊,晃得腦袋生疼!“哏嘍”,又是一碗,劉光世伸手想去拿桌子上的羊腿,羊腿也他娘的跟老子耍心眼子,跳來跳去,還不信就抓不到你!


    他定定神,一把抓住羊腿,身子一個趔趄,把持不住,栽倒在地!眼前發黑,腦袋裏“轟隆”一聲,睡了過去。


    後半夜,睡得正香,卻被中護軍李明文帶著人攪醒了。李明文的影子在眼前晃來晃去,晃得眼睛都花了,咋看都不順眼,不滿地說道:“娘的,又有啥事?睡個覺也不讓老子安生!”


    李明文的祖上異常顯赫,出任樞密使、樞密副使的不下三人,是京城裏有名的武將世家,來劉光世軍中當護軍,知道這家夥心裏有氣,平日多有忍讓,今天聽到他罵娘也準備忍了,道:“將軍,驪瓊違反軍紀,擅自出營,我把他捆來了,交與將軍發落!”


    這時,一旁的驪瓊破口大罵:“姓李的,我幹你十八輩祖宗。我是將軍的人,你憑什麽抓我?”


    李明文身邊的一名小兵上去就是兩巴掌,驪瓊不但沒被嚇住,罵得反而更凶了。


    驪瓊可是劉光世心頭的愛將,一聽這話就火了,拍桌子罵道:“娘的,當著老子的麵打人,還反了你們了呢!”


    劉光世“滄啷”一聲拔出寶劍,指著李明文,喝道:“把人放了!”


    李明文輕蔑了瞥了一眼對方,淡淡地說道:“驪瓊出營,把人家未出閣的小娘子糟蹋了,小娘子不從,他就把人殺了,苦主告上門來,劉將軍又怎麽說?”


    “你!”劉光世指著驪瓊,“你他娘幹的好事,還有何話說?”


    “將軍,那小娘子本就是個風騷的娘們,背著我偷男人,我一時氣不過,就殺了那個狐狸精。將軍我縱有千般錯,他們有什麽權利綁我,還打我。將軍他們打我,我的腿差點就被他們打折了。”驪瓊哭天抹淚地哀求著,“衙內,你可不能不管我呀!”


    一聲衙內,令劉光世想起了無數的往事:驪瓊打小就和他在一起,比狗都忠誠,也著實立了些功。劉光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道:“先把人放了,我自會到韓大帥那裏請罪!”


    李明文可不想就這麽便宜了驪瓊,勸道:“我部軍士不從約束,屢屢破壞軍紀,該嚴加整頓了。否則將來出了大事,將軍也脫不了幹係呀!下官請將軍三思!”


    劉光世說一不二慣了,哪還聽得進去這些,道:“這是老子的隊伍,把人放了!”


    李明文順口接道:“這是官家的軍隊,朝廷的軍隊,怎麽說是將軍的軍隊?剛才的話,本官就當什麽都沒聽見,再有下次,定當據實回奏,請劉將軍留意!”


    本來已經冷靜下來的劉光世又惱了,罵道:“老子風裏來雨裏去,殺的人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你敢教訓老子?”


    “天大地大,也大不過一個個理字!我身為中護軍,就要對這隻軍隊負責,對官家負責,有何不能說?”


    “少他娘拿官家說事,”劉光世獰笑道,“信不信我一劍砍了你!”


    李明文的火也上來了,怒道:“你敢!無緣無故,誅殺護軍,形同叛逆!”


    “姓李的,你個王八蛋!我家衙內上陣打仗的時候,你還在撒尿和泥的,你敢這麽和我家衙內說話?”驪瓊叫著,“衙內,你看看,當著你的麵,他都敢這樣,多囂張啊!”


    劉光世腦袋一熱,揮手就是一劍,隻聽“喀嚓”一聲,血噴起老高,“骨碌碌”頭顱在地上不停地滾動著。


    李明文身邊的親兵,嚇得“媽呀”一聲,逃了出去。


    劉光世癡呆呆看著眼前的情景,根本不相信自己真的殺了中護軍,不相信這些是真的。屋外的親兵進來,看到屋內的情景,也都傻了眼。驪瓊叫人把綁繩鬆開,撲到主子身邊,叫道:“衙內,一不做二不休,把營內的護軍統統殺了,也許可以……”


    把營內的護軍都殺了,再隨便編造一個理由,也許真的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否則,一切都完了!


    劉光世陰陰地抽出一隻將令,道:“做得幹淨點!”


    驪瓊大營一聲,帶著軍兵去了。


    當天夜裏,劉光世所屬的廣信軍開始了大清洗,驪瓊殺了很多人,唯獨跑了一個。驪瓊回來稟報,見劉光世還在酣睡,遲疑了一下,退了出來。


    發生在靖康元年十一月十一日的廣信軍事件,對趙桓的軍事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朝局為此動蕩不安,這是誰都沒有想到的。(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康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逍遙五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逍遙五樓並收藏靖康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