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回鑾,世祖主駕,康王參乘,京城萬民歡呼讚歎!


    自此,兩宮融洽,無絲毫芥蒂,家和國興,海內共享靖康盛世。


    偉哉,世祖仁孝通天;聖哉,太上胸懷若海!


    ——《世祖本紀》


    靖康元年三月二十日,大宋東京汴梁城內張燈結彩,花團錦簇,人人喜氣揚揚,迎接回鑾的道君太上皇帝。


    酉時前後,太上皇趙佶乘坐的龍舟到達汴梁城外七裏的虹橋。龍舟靠岸,太上皇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鼓樂齊鳴,岸上自官家趙桓以下,五品以上京官千餘人,接駕的禁兵、內侍、宮娥,以及上萬的百姓同時跪倒,山呼萬歲。


    “當當當”,京城九成宮內九鼎齊鳴,上清寶篆神霄殿內的九鼎亦不甘落後,發出清越激昂的響聲。


    十八座巨鼎同時歡唱,歡迎自遠方歸來的主人。


    京城百萬民眾,聽到鼎聲,知道太上皇到了,自發地歡呼起來,“萬歲”之聲直衝霄漢。


    趙佶怔怔地望著眼前的臣民,聽著此起彼伏的歡呼聲,仿佛如在夢中。


    皇太後鄭氏輕輕牽了一下趙佶的衣角,趙佶才發覺自己有些失態了,靜靜心神,朗聲道:“皇帝皇後平身,眾卿家、京城父老快快平身。”


    說著話,順著船板,緩步上岸。


    趙桓看到父親,心情複雜,說不清道不明是怎樣的滋味。為了得之不易的皇位,他對父親猜疑、試探、防範從來未曾停止過,有時甚至希望父親……今天,真的看到父親,蒼老了許多的父親,兒時那些溫馨的畫麵一一在眼前閃過,心中一痛,眼淚不由自主地落了下來。


    “父皇身體可好?想死兒臣了!”趙桓說著就跪了下去。皇後朱雲蘿也隨著跪倒在地。


    “桓兒起來,兒媳也起來吧!”趙佶與皇太後鄭氏分別攙起二人,上下打量著。


    趙佶一邊點頭,一邊說道:“祖宗江山,賴兒保全,朕的臉麵,也還周全,為父倒是應該謝謝你的。瘦了,想必一定吃了不少苦吧?”


    短短的一句話,委屈、欣慰、驕傲、傷心種種情感交織到一處,盡上心頭。趙桓一味地哭著,哪還能說出話來?


    張邦昌見機,道:“君無戲言,太上皇還真的應該獎賞官家呢!”


    一句話將哀傷的氣氛衝淡不少,趙桓的情緒也漸漸穩定下來。


    “嗬嗬,你這個人啊!”趙佶指著張邦昌,“賞,當然要賞。皇帝,朕該賞你些什麽呢?”


    趙桓道:“兒臣怎敢?父皇隻要好生將養龍體,看兒臣掃平狡虜,獻俘太廟,就是對兒臣最大的獎賞了。”


    “哈哈,好!你如果能辦此事,也是對朕的最大孝心了。”趙佶大笑著說道。


    趙桓、朱雲蘿一左一右,攙扶著趙佶和鄭氏,向金輅車行來。


    太陽照在金輅車上,太陽照進每個人的心裏。


    陽光裏的金輅車,富麗堂皇,氣派非凡,直令人目眩神迷。


    車轅之內,六匹膘滿體肥的火龍駒,耀武揚威,氣壯山河,可跨千山,可涉萬水。看這些禦駕神駒,黃金麵甲,頭插雕翎,錦緞包尾,脖子上掛著行狀各異的十二隻金鈴,走動起來,發出悅耳響亮的聲音。一杆黃色的大旗矗立於車的左麵,旗麵上繡天降神龍,威臨天下,彰顯皇家氣派;旗子上的十二根絲帶,係著無暇美玉,在風兒的吹撥下,發出悅耳的聲音。木製的棨戟,上繡黻文,立於車的右邊,在太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愈發令人不敢仰視。


    朱漆的車輪,三十根車幅,以每月的日數為法;車幫用金水澆過,上麵雕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無不惟妙惟肖,靈氣逼人。


    四根大柱撐著車廂,鮮紅的綢緞覆蓋在四周,上繡金龍十二。


    兩名彪行武士,左主駕,右參乘,氣宇宣昂、不怒而威。


    趙佶正要上車,不經意間,看到趙桓身邊的一名將軍,氣勢充盈而內斂,站在那裏,猶如一座山一般。


    這個人是誰?


    好一名威武的將軍!


    趙佶指著白甲將軍,問道:“汝叫何名?”


    那人聽到問詢,跪倒奏道:“微臣嶽飛。”


    “哦?”趙佶眉毛一挑,“難道就是金明池畔大戰金國第一勇士的嶽飛?”


    嶽飛再道:“臣慚愧,不能戰而勝之!”


    趙佶點頭道:“嗯,有點帶兵人的樣子!國家如此,何以為治?”


    趙桓聽著,心裏緊張得要命,卻絲毫不能表現出來。初見嶽飛,將十妹柔福帝姬許配給他,趙桓不但不後悔,反而一直認為那是神來之筆。隻是,其中有一個問題:太上皇健在,按理說,妹妹的婚事不能由他這個當哥哥的來作主。現在,父親看到了嶽飛,又出了一個非常不好回答的問題,考較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嶽飛,該如何做答呢?


    嶽飛不加思索,道:“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惜死,可也!”


    一言既出,滿場皆驚!


    嶽飛的回答,正中要害,不啻為一劑治病的良藥,再好不過了。


    在場的人,除了趙桓一人,沒有不吃驚的。


    嶽飛的武藝大家都見識過,以今天的情形來看,嶽飛可以說是文武雙全。這就更為難得了。


    趙佶不動聲色,突然喊道:“嬛嬛,快到父皇身邊來!”


    柔福帝姬名叫趙嬛嬛,人們自發地讓出一條道兒,趙嬛嬛大方地走上前,輕輕一禮,道:“嬛兒來了!”


    趙嬛嬛今年十七歲,正在花信年華。隻見她,一頭墨染的青絲梳成高髻,以一根鎏金頂部空心雕鳳金釵別住發髻;鵝蛋臉,柳葉彎眉,鳳目瑤鼻,嘴角微翹,一笑起來,不知有多嫵媚。飽滿的雙耳上各勾掛著一對雪白明珠耳墜,肌膚如雪,而今卻是嫩臉泛起誘人的桃紅,一副小女兒的情態。


    穿月白色廣袖衫,外披對襟錦半臂,紫色拂地長裙。


    到底是金枝玉葉,衣美人更美。


    趙佶微笑著,道:“嬛嬛,這位就是你皇兄給你選的夫婿,你覺得怎樣?”


    趙嬛嬛輕輕瞟一眼嶽飛,立即低下頭,臉兒紅得不行,低聲道:“全憑父皇做主!”


    趙佶不依不饒:“朕在問你呀?”


    這時,最緊張的就是嶽飛和趙桓。不動如山的嶽飛嶽大將軍,身子還是山,滿臉可都是水了。趙桓擔心十妹一口否決,事情就不好辦了。


    嬛嬛看看父皇,看看皇兄,大羞道:“父皇真是的,嬛兒不來了。”


    話還沒說完,人兒已經跑遠了。


    “哈哈,”趙佶開懷大笑,“朕的女兒沒意見,朕自然也不能說什麽了,眾卿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大臣們隨聲附和,趙桓這才放心。


    伺候趙佶登車,趙桓掃過隨行諸王,靈機一動,問:“朕想為父皇駕車,九弟可願參乘?”


    十九歲的康王趙構,挺身而出,振聲道:“臣弟遵旨!”


    趙佶三十一個皇子,六子早亡,如今剩下二十五人。這些弟弟中,趙桓最喜歡九弟趙構。趙構名書知禮,為人慷慨豁達,更為難得是有一身好武藝,可挽強弓,可乘烈馬。


    從宋強那裏,知道了許多靖康之後的事情,趙桓不能不說,對趙構有些看法,但是,從現在看來,金兵已退,曆史已經完全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現在的康王又有何過錯?所以,趙桓想開了,還是喜歡這個弟弟。


    於是,大宋官家趙桓主駕,康王趙構參乘,諸王、宰執、眾臣隨後而進。前後左右都是護駕的禁兵,圍觀的群眾隻能在圍子外麵看熱鬧。


    趙桓的一個率性之舉,竟贏得了滿城的讚歎。這一刻,在京城軍民的心目中,他不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官家,而是一個孝順的兒子。


    大隊人馬,自外城南三門之一的宣化門而入,繞行至禦街,穿內城保康門,一路北上,橫穿內城,經皇城大內而不入,由景龍門出,抵達景龍江北麵的龍德宮。


    稍事休息,趙桓陪同趙佶升正殿,為太上皇回鑾而專門舉辦的宴會正式開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康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逍遙五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逍遙五樓並收藏靖康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