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大漢欺身而上,把剛剛還在慷慨激昂的墨菲斯給壓到了身下。
這種情況下,他基本就是唯一的嫌疑人,別說這些高層不相信他,就算是他手下的那幾個船員也不一定能相信他。
眾高層不再理會墨菲斯的大喊大叫,強製的把他關進了地牢。
“所有機甲師就位!所有機甲師就位!”
機甲指揮官三船和錫安的首領打了個招呼,就趕忙跑出了會議室。通過對講機不斷的下達直接,讓他們為數不多的戰鬥力完成部署。
是的,人類方麵和機器相比雖然一直處於極端的劣勢狀態,但好歹當年也是和機械帝國狠狠地打過一場世界大戰的地表級文明。
錫安現在確實隻有大貓小貓三兩隻,不過承蒙祖先餘蔭,在廢墟中拾荒的他們還是找到了一些,曾經人類用於對抗機器的力量。
除了每艘飛船上必備的電磁武器之外,人類最常使用的便是機甲。
裝甲機兵又稱為apu機甲,是在大概兩百年前人機大戰時期被開發出來,一種為戰鬥而生的液壓驅動的步行機械。
人類曆史上,最早使用這種裝備的記錄,大概可以上溯到“第二次文藝複興”之前,人類與機械政權的戰爭當中。
(由於和機器人的戰爭,人類的文化傳承幾乎被打沒,所有才有了所謂的“第二次文藝複興。)
當時的戰爭中人類和機器,在戰爭中先後相繼的使用了大量的核武器,結果造成了全球性的核武器和大麵積的廢土。
人類無法在這種環境下生存,這點輻射卻對機器不痛不癢。
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這種機甲就無奈需求,要用於能在高度汙染的環境下作戰,它們全部都必須擁有全密封的厚重的外殼,以防護輻射,保護人類脆弱的身體。
這層外科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它們的防護能力。
當然從實際情況來看,在麵對機械一方的戰鬥型收割者時,這種程度的裝甲也不過就是能稍微延緩了一點駕駛員的死亡時間罷了。
那種最早期的apu機甲的機動性比較優良,除可以高速奔跑之外,它還配備有火箭背包,使得機體可以進行短距離的飛行。
除此之外,當時的apu機甲上各種電子設備也顯然地有著戰前精密緊湊的風格,操縱界麵也更加精致科幻,戰鬥力更為可觀。
然後在人類戰敗百年後的錫安時期,apu機甲這種技術裝備再次被從廢墟中挖掘出來。
被這時的人類抵抗軍使用,用以對抗機械烏賊的清擾。
除了在廢墟中扒拉出來的成品機甲之外,他們甚至還曾經收獲了一條完整的流水線。
據不完全統計,直至現在,人類抵抗軍使用那條生產線,已經累計生產了超過12000台這種機甲。
然後,根據奧森船長透露,在此時的錫安內部,仍可使用的apu機甲隻有350台。
由此可見,哪怕是龜縮一地,人類受到的生存壓力依然巨大,死傷之慘重,如履薄冰。
甚至於,在這段我們都知道的錫安時期,apu裝甲機兵中的“裝甲”兩個字,都僅僅隻是繼承了名字而已。
為了盡可能的節約材料,錫安時期的所有apu機甲都沒有裝載任何外部裝甲。將駕駛員和機甲本身的骨架和內部結構完全暴露在外,基本沒有任何的防禦能力。
從整體上看,錫安apu機甲顯得極其粗大結實,充滿了工業機械的沉重感,但這種機甲在運作時並不缺乏必要的靈活性。它的機械臂和機械腿均可以由駕駛員的雙手來同步進行操作,前者更是可以直接和駕駛員的手臂動作保持一致。
這樣的優點,讓這種機甲不但在戰時可以保衛家園,在平時更是可以充當工程機甲,修建家園。
不過,因為這種機甲的雙臂和雙腿都由駕駛員手臂控製的緣故,這種機甲在理論上不具備邊移動邊射擊的能力。
正常情況下,駕駛員必須要接受完整的訓練才有可能駕馭這台機器,但很顯然在抵抗機械勢力的戰爭中人類並不總是有可以安穩訓練的機會。
因此有許多駕駛員,在訓練未完成的情況下就已經投入了戰鬥,這其中甚至包括apu機甲部隊的指揮官三船。
這一點,就像現在很多駕校中我們看到的教練一樣,他們一個個當年都是無證駕駛的好手,標準的先上車後補票。
“所有機師!更換武器!檢查機槍彈槽!別在開槍的時候把你自己炸死!”
“後勤人員!把所有子彈都搬上來!所有的!”
“大家做好準備!這不是演習!這不是演習!”
“都給我打起精神來!我們可以死!但是錫安不能輸!主機師一旦戰死!副機師隨時頂位!”
指揮官三船口中命令不斷,自己也坐上了機甲,挪動位置站到了所有機師的最前方,他身旁跟著的則是抱著的彈鏈學徒基德。
在未啟動時,apu機甲的雙臂會回收折疊,雙足也呈蹲伏姿態以節省空間,但在啟動機甲之後,它的機械臂就會展開,在動力強勁的液壓係統支持下揚起前肢做出攻擊姿態,抬起人類根本不可能抱動的重型機炮。
三百五十架apu機甲,每個機甲配備兩門30mm口徑的機炮。
七百門威力恐怖絕倫的機炮,齊刷刷的對準了錫安的大門。在這種陣容之下,就是一艘航空母艦突然出現,也會在十秒鍾內被打成篩子。
但是在場的所有戰鬥人員,確是沒有一個有安全感的。
將近兩萬隻的機械烏賊,那個數量,太恐怖了。
哢!嗡嗡嗡嗡~
一聲輕響過後,巨大的電機開始轉動起來,將承重的大門緩緩打開。
他們很想直接射暴電機或者打斷傳動鏈,但是很可惜,不知道是建築設計者腦殘,還是單純的為了劇情需要。錫安的的大門,居然是懸吊在空中的,如果直接打斷傳動鏈的後果,隻會使得整個大門徹底洞開。
隨著電機的轉動,大門的縫隙緩緩打開,一秒鍾,兩秒鍾,三秒鍾,所有人緊張的狂咽口水,眼睛一眨不眨的死死盯著大門。
終於,一隻靈活的機械烏賊聰門縫裏冒了出來。緊隨其後,一大片烏賊猶如開閘泄洪般,瘋狂的擠了過來。並隨著大門的逐漸變寬,它們湧入的速度還在不斷加快。
很快,數之不盡的機械烏賊便在錫安內部匯聚成了一團扭曲的黑雲,在下一刻瘋狂的朝著下方的人類撲了過來。
“開火!開火!開火!”
在瘋狂扣住扳機的同時,三船指揮官嗓子嘶啞的大喊著命令,七百道金屬洪流化成筆直的曳光線,狠狠地插進了翻滾的烏賊雲裏。
三十毫米的機炮威力非凡,隨便一發都可以穿透裝甲,可以有效地殺傷入侵錫安的部隊主力“機械烏賊”。
曳光線劃過之處,不少機械烏賊都被輕易射穿動力核心或者控製核心,化成一堆爛鐵墜落下來。
機炮安裝在同步與手臂運作的機械臂末端,操控起來非常方便。
雖然機炮本身沒有特別複雜的瞄準係統,隻是簡單地在炮身上焊上了兩個鐵環充當準星。
這種設計使得錫安的apu機甲,無法進行太精確的射擊,但在機械烏賊鋪天蓋地湧過來的時候,精確射擊本來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在這種數量極端懸殊的情況下,apu機甲的駕駛員們,隻是簡單地將機械章魚形成的“洪流”套進鐵環之中,然後用盡全力大聲吼叫扣動扳機,持續地傾泄火力直至彈藥耗盡,或是機甲被徹底擊毀。
在七百道機炮的不間斷射擊下,每一秒鍾,都有數以百計的機械烏賊從空中掉落下來。
如果在場的apu機甲不是三百五十套,而是三千五百套的話,這場戰鬥人類或許就贏了。
但是很可惜,他們沒有。
機械烏賊的飛行速度可是一點不慢,絲毫不在意損失,硬頂著猛烈轟擊的損失,機械烏雲狂湧著撲向了下方最密集的機甲陣列。
十秒鍾不到的時間,它們就直接衝進了機甲群,在貼身的情況之下,有沒有裝甲防護,肉體凡胎又怎麽可能是機械手臂的對手?
頃刻間刮肉拆骨,死傷慘重。
僅僅是第一回合的衝鋒絞殺,人類apu機甲戰士就直接死傷過半。
機甲損失之後,火力直線下降,機炮陣列再也無法組成,零星的炮火更加不能對機械群造成威脅,在鋼鐵的絞殺下人類是這般無力。
眼見損失慘重,剩餘的apu機甲戰士卻也沒有放棄戰鬥,他們揮舞這已經發紅滾燙的機炮,繼續傾斜火力。
旁邊待命的副機師立即把死去的前輩脫出,自己穿戴機甲繼續戰鬥。
幸存的機師迅速靠攏,以數機為一個小隊背靠背,形成一個防禦圈以保證能夠相互掩護,盡可能的造成更大的殺傷。
在激烈的戰鬥中,apu機甲——如果能夠存活到那個時候的話——的彈藥很快就會被耗盡,這時候就需要為它重新填裝彈藥。
在非戰時環境下,這份工作是比較簡單的,裝彈手隻需要將裝滿了彈藥箱的推車送到指定位置然後拉動控製杆即可。
但在激烈的戰鬥中,這份工作的步驟就顯得複雜而籠長了。這時候就需要同樣視死如歸的裝彈手,來輔助操作了。
裝彈手在正式開始工作之前,就得先強行穿越炮火和機械觸手橫飛的戰場。
這絕對是一個死亡率極高的職位,但在機械大軍全麵入侵錫安之際,誰又敢說在錫安之內有什麽人是真正安全的呢?
這種情況下,他基本就是唯一的嫌疑人,別說這些高層不相信他,就算是他手下的那幾個船員也不一定能相信他。
眾高層不再理會墨菲斯的大喊大叫,強製的把他關進了地牢。
“所有機甲師就位!所有機甲師就位!”
機甲指揮官三船和錫安的首領打了個招呼,就趕忙跑出了會議室。通過對講機不斷的下達直接,讓他們為數不多的戰鬥力完成部署。
是的,人類方麵和機器相比雖然一直處於極端的劣勢狀態,但好歹當年也是和機械帝國狠狠地打過一場世界大戰的地表級文明。
錫安現在確實隻有大貓小貓三兩隻,不過承蒙祖先餘蔭,在廢墟中拾荒的他們還是找到了一些,曾經人類用於對抗機器的力量。
除了每艘飛船上必備的電磁武器之外,人類最常使用的便是機甲。
裝甲機兵又稱為apu機甲,是在大概兩百年前人機大戰時期被開發出來,一種為戰鬥而生的液壓驅動的步行機械。
人類曆史上,最早使用這種裝備的記錄,大概可以上溯到“第二次文藝複興”之前,人類與機械政權的戰爭當中。
(由於和機器人的戰爭,人類的文化傳承幾乎被打沒,所有才有了所謂的“第二次文藝複興。)
當時的戰爭中人類和機器,在戰爭中先後相繼的使用了大量的核武器,結果造成了全球性的核武器和大麵積的廢土。
人類無法在這種環境下生存,這點輻射卻對機器不痛不癢。
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這種機甲就無奈需求,要用於能在高度汙染的環境下作戰,它們全部都必須擁有全密封的厚重的外殼,以防護輻射,保護人類脆弱的身體。
這層外科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它們的防護能力。
當然從實際情況來看,在麵對機械一方的戰鬥型收割者時,這種程度的裝甲也不過就是能稍微延緩了一點駕駛員的死亡時間罷了。
那種最早期的apu機甲的機動性比較優良,除可以高速奔跑之外,它還配備有火箭背包,使得機體可以進行短距離的飛行。
除此之外,當時的apu機甲上各種電子設備也顯然地有著戰前精密緊湊的風格,操縱界麵也更加精致科幻,戰鬥力更為可觀。
然後在人類戰敗百年後的錫安時期,apu機甲這種技術裝備再次被從廢墟中挖掘出來。
被這時的人類抵抗軍使用,用以對抗機械烏賊的清擾。
除了在廢墟中扒拉出來的成品機甲之外,他們甚至還曾經收獲了一條完整的流水線。
據不完全統計,直至現在,人類抵抗軍使用那條生產線,已經累計生產了超過12000台這種機甲。
然後,根據奧森船長透露,在此時的錫安內部,仍可使用的apu機甲隻有350台。
由此可見,哪怕是龜縮一地,人類受到的生存壓力依然巨大,死傷之慘重,如履薄冰。
甚至於,在這段我們都知道的錫安時期,apu裝甲機兵中的“裝甲”兩個字,都僅僅隻是繼承了名字而已。
為了盡可能的節約材料,錫安時期的所有apu機甲都沒有裝載任何外部裝甲。將駕駛員和機甲本身的骨架和內部結構完全暴露在外,基本沒有任何的防禦能力。
從整體上看,錫安apu機甲顯得極其粗大結實,充滿了工業機械的沉重感,但這種機甲在運作時並不缺乏必要的靈活性。它的機械臂和機械腿均可以由駕駛員的雙手來同步進行操作,前者更是可以直接和駕駛員的手臂動作保持一致。
這樣的優點,讓這種機甲不但在戰時可以保衛家園,在平時更是可以充當工程機甲,修建家園。
不過,因為這種機甲的雙臂和雙腿都由駕駛員手臂控製的緣故,這種機甲在理論上不具備邊移動邊射擊的能力。
正常情況下,駕駛員必須要接受完整的訓練才有可能駕馭這台機器,但很顯然在抵抗機械勢力的戰爭中人類並不總是有可以安穩訓練的機會。
因此有許多駕駛員,在訓練未完成的情況下就已經投入了戰鬥,這其中甚至包括apu機甲部隊的指揮官三船。
這一點,就像現在很多駕校中我們看到的教練一樣,他們一個個當年都是無證駕駛的好手,標準的先上車後補票。
“所有機師!更換武器!檢查機槍彈槽!別在開槍的時候把你自己炸死!”
“後勤人員!把所有子彈都搬上來!所有的!”
“大家做好準備!這不是演習!這不是演習!”
“都給我打起精神來!我們可以死!但是錫安不能輸!主機師一旦戰死!副機師隨時頂位!”
指揮官三船口中命令不斷,自己也坐上了機甲,挪動位置站到了所有機師的最前方,他身旁跟著的則是抱著的彈鏈學徒基德。
在未啟動時,apu機甲的雙臂會回收折疊,雙足也呈蹲伏姿態以節省空間,但在啟動機甲之後,它的機械臂就會展開,在動力強勁的液壓係統支持下揚起前肢做出攻擊姿態,抬起人類根本不可能抱動的重型機炮。
三百五十架apu機甲,每個機甲配備兩門30mm口徑的機炮。
七百門威力恐怖絕倫的機炮,齊刷刷的對準了錫安的大門。在這種陣容之下,就是一艘航空母艦突然出現,也會在十秒鍾內被打成篩子。
但是在場的所有戰鬥人員,確是沒有一個有安全感的。
將近兩萬隻的機械烏賊,那個數量,太恐怖了。
哢!嗡嗡嗡嗡~
一聲輕響過後,巨大的電機開始轉動起來,將承重的大門緩緩打開。
他們很想直接射暴電機或者打斷傳動鏈,但是很可惜,不知道是建築設計者腦殘,還是單純的為了劇情需要。錫安的的大門,居然是懸吊在空中的,如果直接打斷傳動鏈的後果,隻會使得整個大門徹底洞開。
隨著電機的轉動,大門的縫隙緩緩打開,一秒鍾,兩秒鍾,三秒鍾,所有人緊張的狂咽口水,眼睛一眨不眨的死死盯著大門。
終於,一隻靈活的機械烏賊聰門縫裏冒了出來。緊隨其後,一大片烏賊猶如開閘泄洪般,瘋狂的擠了過來。並隨著大門的逐漸變寬,它們湧入的速度還在不斷加快。
很快,數之不盡的機械烏賊便在錫安內部匯聚成了一團扭曲的黑雲,在下一刻瘋狂的朝著下方的人類撲了過來。
“開火!開火!開火!”
在瘋狂扣住扳機的同時,三船指揮官嗓子嘶啞的大喊著命令,七百道金屬洪流化成筆直的曳光線,狠狠地插進了翻滾的烏賊雲裏。
三十毫米的機炮威力非凡,隨便一發都可以穿透裝甲,可以有效地殺傷入侵錫安的部隊主力“機械烏賊”。
曳光線劃過之處,不少機械烏賊都被輕易射穿動力核心或者控製核心,化成一堆爛鐵墜落下來。
機炮安裝在同步與手臂運作的機械臂末端,操控起來非常方便。
雖然機炮本身沒有特別複雜的瞄準係統,隻是簡單地在炮身上焊上了兩個鐵環充當準星。
這種設計使得錫安的apu機甲,無法進行太精確的射擊,但在機械烏賊鋪天蓋地湧過來的時候,精確射擊本來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在這種數量極端懸殊的情況下,apu機甲的駕駛員們,隻是簡單地將機械章魚形成的“洪流”套進鐵環之中,然後用盡全力大聲吼叫扣動扳機,持續地傾泄火力直至彈藥耗盡,或是機甲被徹底擊毀。
在七百道機炮的不間斷射擊下,每一秒鍾,都有數以百計的機械烏賊從空中掉落下來。
如果在場的apu機甲不是三百五十套,而是三千五百套的話,這場戰鬥人類或許就贏了。
但是很可惜,他們沒有。
機械烏賊的飛行速度可是一點不慢,絲毫不在意損失,硬頂著猛烈轟擊的損失,機械烏雲狂湧著撲向了下方最密集的機甲陣列。
十秒鍾不到的時間,它們就直接衝進了機甲群,在貼身的情況之下,有沒有裝甲防護,肉體凡胎又怎麽可能是機械手臂的對手?
頃刻間刮肉拆骨,死傷慘重。
僅僅是第一回合的衝鋒絞殺,人類apu機甲戰士就直接死傷過半。
機甲損失之後,火力直線下降,機炮陣列再也無法組成,零星的炮火更加不能對機械群造成威脅,在鋼鐵的絞殺下人類是這般無力。
眼見損失慘重,剩餘的apu機甲戰士卻也沒有放棄戰鬥,他們揮舞這已經發紅滾燙的機炮,繼續傾斜火力。
旁邊待命的副機師立即把死去的前輩脫出,自己穿戴機甲繼續戰鬥。
幸存的機師迅速靠攏,以數機為一個小隊背靠背,形成一個防禦圈以保證能夠相互掩護,盡可能的造成更大的殺傷。
在激烈的戰鬥中,apu機甲——如果能夠存活到那個時候的話——的彈藥很快就會被耗盡,這時候就需要為它重新填裝彈藥。
在非戰時環境下,這份工作是比較簡單的,裝彈手隻需要將裝滿了彈藥箱的推車送到指定位置然後拉動控製杆即可。
但在激烈的戰鬥中,這份工作的步驟就顯得複雜而籠長了。這時候就需要同樣視死如歸的裝彈手,來輔助操作了。
裝彈手在正式開始工作之前,就得先強行穿越炮火和機械觸手橫飛的戰場。
這絕對是一個死亡率極高的職位,但在機械大軍全麵入侵錫安之際,誰又敢說在錫安之內有什麽人是真正安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