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勝關。
江寧鎮、大勝關、板橋鎮在南京城西南部沿江一字排開,形成了一道長約五十裏、寬約十裏的屏障,板橋鎮與南京外城之間則是秦淮河,這裏便是南京城的第二道屏障,然後才是外城、內城、皇城。
加上南京城那巨大的城郭,若是要步步為營,一個個攻取占領的話非得付出偌大的代價不可。
班誌福接管大勝關附近的防線後,便將自己的兩萬大軍一分為三,最前麵的江寧鎮布置了七千五百人,最後麵的板橋鎮也是七千五百人,中間的大勝關則布置了五千人馬,關上有三千,關後有兩千隨時補充支援。
江寧鎮、板橋鎮都是南京附近的重鎮,其中江寧鎮是南京附近著名的工礦重鎮,南京兵部所需的銅鐵有一半是從此地獲取的,板橋鎮則是經濟重鎮,各類諸如竹木、絲綢、食鹽、陶器交易發達。
班誌福占據三地後,以往興旺發達的三地立即成了人間地獄,為防止安國軍從江上潛藏進攻,班誌福將三地的居民殺的殺、擄的擄、搶的搶,以往南京城西南部重要的樞紐、屏障的煙花繁盛之地很快成了一座人喧馬嘶的大軍營。
三地一麵朝江,一麵靠山,易守難攻,班誌福接管此地後在沿江一帶的碼頭都布置了重兵,防備的就是如今在江上占優的安國軍水師的突襲。
說到突襲,安國軍還真是這麽做了。
三月某日,安國軍駐紮在鎮江的水師五十艘大船在王自羽的親自帶領下向南京開動,與此同時,駐紮在太平的王自羽麾下的另外三十艘大船在總管、原來帶著船隊南下揚德納島的李興國帶領下向東開進。
結局是注定的,在兩路人馬的夾擊下,尚之謙的一百多艘大船不堪一擊,最終除了少數船隻躲進秦淮河僥幸逃過一劫,大部分船隻不是被安國軍擊毀便是被俘獲。
擊破尚之謙的船隊後,安國軍解救了被困在秦淮河出江口碼頭的姚進忠——黃蜚的二兒子,從他嘴裏也得知了更加詳細的情報。
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黃蜚麾下的東江鎮水師將領大部分也是義憤填膺,不過如今尚之謙已經逃到了秦淮河,竄入了莫愁湖,王自羽猶豫再三,最終還是派了二十艘原本從明軍手裏繳獲的兩層大船在一名水師千總的帶領下駛入了秦淮河。
一番激戰後,安國軍水師在莫愁湖堵住了尚之謙的水師,大破之,俘虜了全部十多艘沙船,擊斃了尚之謙。
於是以前赫赫有名的黃蜚水師便煙消雲散了。
控製秦淮河的出江口碼頭後,班誌福的兩萬大軍便被擠在江寧鎮、大勝關、板橋鎮這近二十萬畝的狹小地帶。
不過彼等也不是完全沒有出路,三地的東南麵是溝壑縱橫的丘陵地帶,有多條道路通向東南麵的腹地,與秣陵關更是隻有五六十裏路,一旦三地有警,秣陵關的連得成還可以快速支援。
不過安國軍占據秦淮河出江口碼頭之後並沒有大舉進攻的模樣,而是安營紮寨,一副在此地長久駐紮的勢頭。
當時,無論是班誌福、連得成還是城裏的明軍都知道,如今安國軍已經控製了秦淮河,便可沿著秦淮河直通沿岸的秣陵關、溧水,而如今的連得成大軍、方國安大軍都在秦淮河畔的秣陵關、溧水附近!
某日,占據鎮江的淩風部突然分出三千人馬出其不意地攻占了南京城南邊的句容縣,如此一來,方國安、連得成、班誌福的七萬人馬就被壓縮在秦淮河以西、太平以東的狹小地帶。
其西麵、南麵便是黃得功、李振國、胡一鳴的兩萬五千勁旅,東麵是秦淮河,北麵是長江,七萬人馬擠在不到五百平方公裏的狹小地帶。
這下班誌福、連得成、方國安都慌了,兩路韃子大軍過江之後小朝廷自然也送了一些糧草,不過方國安部一直受著朝廷兵部的管轄,糧餉都是一月一發,也就是彼等最多儲存了一個月的糧餉,而兩路韃子那裏由於時間倉促,小朝廷隻支援了十日的糧餉。
不過江寧鎮、板橋鎮都是富裕的重鎮,班誌福在搜刮一陣後還能滿足他這一路人馬三個月之用,不過連得成就慘了,身邊隻有十日的糧草!
秣陵關附近也是大片的鄉村,連得成立即出動下鄉“打草穀”,一時弄得附近天怒人怨。
永和五年(1650年)三月十八日,夜,秣陵關。
此時的秣陵關位居秦淮河西側,其西邊便是連綿不絕的山體,中間還有一條小河與山體相隔,此時江南的梅雨季節尚未來臨,小河蓄水不多,人馬徒涉可過。
這天夜裏,有一支軍隊正穿梭在這綿延不絕的山體裏,軍隊約莫萬人,一部分是明軍打扮,還有一部分是清軍綠營的打扮,兩支軍隊都沿著山體明軍、清軍設置的小關推進,一路不斷假扮對方奪占明軍、清軍在山上設置的據點。
由於都打著送糧、巡視的幌子,加上這些據點安置的敵軍不多,兩路人馬都很順利,至天明前,一路人馬已經摸到了板橋鎮附近的將軍山,並出其不意地攻破了班誌福設在將軍山上麵的一處千人的營寨。
一路假扮明軍的也摸到了秣陵關的西側,在小河裏偷偷埋伏起來。
這時,秦淮河上湧來了大批的安國軍水師船隻!
此時的秣陵關正好設在兩條河流之間,長約八裏,關城正好位於其中,兩邊都是荒灘,在炮火的掩護下,淩風帶著五千人馬出動了。
與班誌福一樣,連得成這兩萬人也隻有五千人布置在秣陵關城裏,還有兩路大軍分別布置在關城南北,北邊在祿口鎮,南邊在方山附近,與關城都有十裏左右的距離,都在清軍一個時辰的速度範圍裏。
興許是考慮到南北兩側都有大軍,連得成占據秣陵關後將三千最精銳的遼東老兵都布置在關城裏,另外兩千精銳這布置在靠近秦淮河這一端,防備的就是安國軍可能從河上殺到的軍隊。
船上炮火轟擊之下,布置在關城東側、靠近秦淮河這一端的營壘搖搖欲墜,營裏不斷出現的實心炮彈讓士卒們都無法在營裏安身,最終在一個參將的帶領下跑出了營壘,紛紛向關城方向聚集。
這時淩風好的五千人人馬上岸了,越過營壘之後對著這兩千人馬便是一陣突襲!
連得成的大本營便在關城裏,布置在外麵的兩千人也是耿忠明在江淮一帶招募的精銳明軍降軍,看到安國軍準備前來奪城也沒有慌,而是在短暫的時間裏整頓好了隊伍反身迎了上來。
不過安國軍陸師的戰力可不是這兩千人可以比擬的,何況淩風的手下有五千人之多,漸漸地,在安國軍長槍兵的打擊下,這兩千人抵擋不住了,紛紛朝關城東門撤退。
連得成此時已經在關城上了,眼見得己方逐漸抵擋不住,而關城也放不下這許多人馬,而南北兩側的軍隊想要過來支援最少也要半個時辰以上,他一咬牙,親自帶著自己麾下最精銳的一千重甲步軍打開東城門迎戰了。
跟著耿忠明來到江淮的三千老兵都是甲胄齊全、驍勇善戰之輩,來動江淮後他又從投降明軍裏挑揀了兩千北直隸、遼東籍的健卒,同樣披掛齊備,這五千人便是耿忠明的精銳,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這五千人,一個人能當五個普通明軍士卒來用,這次讓連得成帶了兩千過江,一千便直屬於連得成,另一千布置在秣陵關的北部的祿口鎮。
在後陣騎在馬上的淩風眼見從城裏又出來了一支人馬,與剛才隻有一件綠營號衣的清軍不同,這支人馬卻是全副鎧甲,鎧甲呈黑色,都是長槍大刀,還都生得牛高馬大,為首一人年約三十許,也騎在馬上,身邊還有二三十騎護衛。
淩風這支人馬是安國軍普通營頭的典型配置,剛才突前的便是三百大槍兵、三百大斧兵,剛才一番突擊之下正有些誌得意滿呢,便迎頭碰上了連得成的黑甲兵。
六百對一千!
大槍兵帶隊的千總一見前麵來了一支黑壓壓的部隊,裝束、精神頭與剛才的韃子很有些不同,也打起了精神,很快,三百一丈二尺長、有著鋒利錐形槍頭的大槍兵打頭,uu看書 .uukashu後麵緊接著是大斧兵,這樣交錯配置便迎了上去。
連得成這一千人的陣型配置倒是與安國軍的不同,以前的明軍比較注重刀盾兵,為首的都是一手提著盾牌,一手拿著大刀的“武藝高強”之人,當然了,像三王這樣的人馬,全部配備鐵盾、銅盾是不可能的,連韃子自己的巴牙喇也沒配齊,何況他們?
不過人手一麵以遼東特有的硬木柞木製成的木盾還是有的,木盾通過特殊的處理,加上周邊包鐵,每麵足有五斤之重,加上大刀的分量,不是一般人還真舞動不了,不過偏偏連得成這一千人便有五百這樣的“銳士”,後麵還有五百長槍兵,長槍長度倒是與尋常長槍差不多,不過卻粗上許多,可刺可砸,倒是比尋常長槍強上幾分。
“撲!”
雙方的士卒很快對上了,安國軍的大槍兵都是經過長期機械訓練的,不管你前麵來的是什麽兵種,采取的法子都是以不變應萬變——左刺!
一般來說,刀盾兵都是以左臂拿著盾牌,右手握著武器,眼見得敵方的長槍來勢凶猛,連得成的刀盾兵紛紛用盾牌遮住麵部和胸部,部分悍勇的還用盾牌將長槍磕開。首發 https:// https://新81中文網更新最快 電腦端:https://
這一輪,安國軍大槍兵殺傷的效果寥寥,倒是成軍以來罕有的局麵。
不過他們還有後招!
()
江寧鎮、大勝關、板橋鎮在南京城西南部沿江一字排開,形成了一道長約五十裏、寬約十裏的屏障,板橋鎮與南京外城之間則是秦淮河,這裏便是南京城的第二道屏障,然後才是外城、內城、皇城。
加上南京城那巨大的城郭,若是要步步為營,一個個攻取占領的話非得付出偌大的代價不可。
班誌福接管大勝關附近的防線後,便將自己的兩萬大軍一分為三,最前麵的江寧鎮布置了七千五百人,最後麵的板橋鎮也是七千五百人,中間的大勝關則布置了五千人馬,關上有三千,關後有兩千隨時補充支援。
江寧鎮、板橋鎮都是南京附近的重鎮,其中江寧鎮是南京附近著名的工礦重鎮,南京兵部所需的銅鐵有一半是從此地獲取的,板橋鎮則是經濟重鎮,各類諸如竹木、絲綢、食鹽、陶器交易發達。
班誌福占據三地後,以往興旺發達的三地立即成了人間地獄,為防止安國軍從江上潛藏進攻,班誌福將三地的居民殺的殺、擄的擄、搶的搶,以往南京城西南部重要的樞紐、屏障的煙花繁盛之地很快成了一座人喧馬嘶的大軍營。
三地一麵朝江,一麵靠山,易守難攻,班誌福接管此地後在沿江一帶的碼頭都布置了重兵,防備的就是如今在江上占優的安國軍水師的突襲。
說到突襲,安國軍還真是這麽做了。
三月某日,安國軍駐紮在鎮江的水師五十艘大船在王自羽的親自帶領下向南京開動,與此同時,駐紮在太平的王自羽麾下的另外三十艘大船在總管、原來帶著船隊南下揚德納島的李興國帶領下向東開進。
結局是注定的,在兩路人馬的夾擊下,尚之謙的一百多艘大船不堪一擊,最終除了少數船隻躲進秦淮河僥幸逃過一劫,大部分船隻不是被安國軍擊毀便是被俘獲。
擊破尚之謙的船隊後,安國軍解救了被困在秦淮河出江口碼頭的姚進忠——黃蜚的二兒子,從他嘴裏也得知了更加詳細的情報。
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黃蜚麾下的東江鎮水師將領大部分也是義憤填膺,不過如今尚之謙已經逃到了秦淮河,竄入了莫愁湖,王自羽猶豫再三,最終還是派了二十艘原本從明軍手裏繳獲的兩層大船在一名水師千總的帶領下駛入了秦淮河。
一番激戰後,安國軍水師在莫愁湖堵住了尚之謙的水師,大破之,俘虜了全部十多艘沙船,擊斃了尚之謙。
於是以前赫赫有名的黃蜚水師便煙消雲散了。
控製秦淮河的出江口碼頭後,班誌福的兩萬大軍便被擠在江寧鎮、大勝關、板橋鎮這近二十萬畝的狹小地帶。
不過彼等也不是完全沒有出路,三地的東南麵是溝壑縱橫的丘陵地帶,有多條道路通向東南麵的腹地,與秣陵關更是隻有五六十裏路,一旦三地有警,秣陵關的連得成還可以快速支援。
不過安國軍占據秦淮河出江口碼頭之後並沒有大舉進攻的模樣,而是安營紮寨,一副在此地長久駐紮的勢頭。
當時,無論是班誌福、連得成還是城裏的明軍都知道,如今安國軍已經控製了秦淮河,便可沿著秦淮河直通沿岸的秣陵關、溧水,而如今的連得成大軍、方國安大軍都在秦淮河畔的秣陵關、溧水附近!
某日,占據鎮江的淩風部突然分出三千人馬出其不意地攻占了南京城南邊的句容縣,如此一來,方國安、連得成、班誌福的七萬人馬就被壓縮在秦淮河以西、太平以東的狹小地帶。
其西麵、南麵便是黃得功、李振國、胡一鳴的兩萬五千勁旅,東麵是秦淮河,北麵是長江,七萬人馬擠在不到五百平方公裏的狹小地帶。
這下班誌福、連得成、方國安都慌了,兩路韃子大軍過江之後小朝廷自然也送了一些糧草,不過方國安部一直受著朝廷兵部的管轄,糧餉都是一月一發,也就是彼等最多儲存了一個月的糧餉,而兩路韃子那裏由於時間倉促,小朝廷隻支援了十日的糧餉。
不過江寧鎮、板橋鎮都是富裕的重鎮,班誌福在搜刮一陣後還能滿足他這一路人馬三個月之用,不過連得成就慘了,身邊隻有十日的糧草!
秣陵關附近也是大片的鄉村,連得成立即出動下鄉“打草穀”,一時弄得附近天怒人怨。
永和五年(1650年)三月十八日,夜,秣陵關。
此時的秣陵關位居秦淮河西側,其西邊便是連綿不絕的山體,中間還有一條小河與山體相隔,此時江南的梅雨季節尚未來臨,小河蓄水不多,人馬徒涉可過。
這天夜裏,有一支軍隊正穿梭在這綿延不絕的山體裏,軍隊約莫萬人,一部分是明軍打扮,還有一部分是清軍綠營的打扮,兩支軍隊都沿著山體明軍、清軍設置的小關推進,一路不斷假扮對方奪占明軍、清軍在山上設置的據點。
由於都打著送糧、巡視的幌子,加上這些據點安置的敵軍不多,兩路人馬都很順利,至天明前,一路人馬已經摸到了板橋鎮附近的將軍山,並出其不意地攻破了班誌福設在將軍山上麵的一處千人的營寨。
一路假扮明軍的也摸到了秣陵關的西側,在小河裏偷偷埋伏起來。
這時,秦淮河上湧來了大批的安國軍水師船隻!
此時的秣陵關正好設在兩條河流之間,長約八裏,關城正好位於其中,兩邊都是荒灘,在炮火的掩護下,淩風帶著五千人馬出動了。
與班誌福一樣,連得成這兩萬人也隻有五千人布置在秣陵關城裏,還有兩路大軍分別布置在關城南北,北邊在祿口鎮,南邊在方山附近,與關城都有十裏左右的距離,都在清軍一個時辰的速度範圍裏。
興許是考慮到南北兩側都有大軍,連得成占據秣陵關後將三千最精銳的遼東老兵都布置在關城裏,另外兩千精銳這布置在靠近秦淮河這一端,防備的就是安國軍可能從河上殺到的軍隊。
船上炮火轟擊之下,布置在關城東側、靠近秦淮河這一端的營壘搖搖欲墜,營裏不斷出現的實心炮彈讓士卒們都無法在營裏安身,最終在一個參將的帶領下跑出了營壘,紛紛向關城方向聚集。
這時淩風好的五千人人馬上岸了,越過營壘之後對著這兩千人馬便是一陣突襲!
連得成的大本營便在關城裏,布置在外麵的兩千人也是耿忠明在江淮一帶招募的精銳明軍降軍,看到安國軍準備前來奪城也沒有慌,而是在短暫的時間裏整頓好了隊伍反身迎了上來。
不過安國軍陸師的戰力可不是這兩千人可以比擬的,何況淩風的手下有五千人之多,漸漸地,在安國軍長槍兵的打擊下,這兩千人抵擋不住了,紛紛朝關城東門撤退。
連得成此時已經在關城上了,眼見得己方逐漸抵擋不住,而關城也放不下這許多人馬,而南北兩側的軍隊想要過來支援最少也要半個時辰以上,他一咬牙,親自帶著自己麾下最精銳的一千重甲步軍打開東城門迎戰了。
跟著耿忠明來到江淮的三千老兵都是甲胄齊全、驍勇善戰之輩,來動江淮後他又從投降明軍裏挑揀了兩千北直隸、遼東籍的健卒,同樣披掛齊備,這五千人便是耿忠明的精銳,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這五千人,一個人能當五個普通明軍士卒來用,這次讓連得成帶了兩千過江,一千便直屬於連得成,另一千布置在秣陵關的北部的祿口鎮。
在後陣騎在馬上的淩風眼見從城裏又出來了一支人馬,與剛才隻有一件綠營號衣的清軍不同,這支人馬卻是全副鎧甲,鎧甲呈黑色,都是長槍大刀,還都生得牛高馬大,為首一人年約三十許,也騎在馬上,身邊還有二三十騎護衛。
淩風這支人馬是安國軍普通營頭的典型配置,剛才突前的便是三百大槍兵、三百大斧兵,剛才一番突擊之下正有些誌得意滿呢,便迎頭碰上了連得成的黑甲兵。
六百對一千!
大槍兵帶隊的千總一見前麵來了一支黑壓壓的部隊,裝束、精神頭與剛才的韃子很有些不同,也打起了精神,很快,三百一丈二尺長、有著鋒利錐形槍頭的大槍兵打頭,uu看書 .uukashu後麵緊接著是大斧兵,這樣交錯配置便迎了上去。
連得成這一千人的陣型配置倒是與安國軍的不同,以前的明軍比較注重刀盾兵,為首的都是一手提著盾牌,一手拿著大刀的“武藝高強”之人,當然了,像三王這樣的人馬,全部配備鐵盾、銅盾是不可能的,連韃子自己的巴牙喇也沒配齊,何況他們?
不過人手一麵以遼東特有的硬木柞木製成的木盾還是有的,木盾通過特殊的處理,加上周邊包鐵,每麵足有五斤之重,加上大刀的分量,不是一般人還真舞動不了,不過偏偏連得成這一千人便有五百這樣的“銳士”,後麵還有五百長槍兵,長槍長度倒是與尋常長槍差不多,不過卻粗上許多,可刺可砸,倒是比尋常長槍強上幾分。
“撲!”
雙方的士卒很快對上了,安國軍的大槍兵都是經過長期機械訓練的,不管你前麵來的是什麽兵種,采取的法子都是以不變應萬變——左刺!
一般來說,刀盾兵都是以左臂拿著盾牌,右手握著武器,眼見得敵方的長槍來勢凶猛,連得成的刀盾兵紛紛用盾牌遮住麵部和胸部,部分悍勇的還用盾牌將長槍磕開。首發 https:// https://新81中文網更新最快 電腦端:https://
這一輪,安國軍大槍兵殺傷的效果寥寥,倒是成軍以來罕有的局麵。
不過他們還有後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