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文手下的一百人在花小山的大隊前一天抵達銅鼓附近,抵達的當天便對可疑的去銅鼓營方向的人員進行了甄別、捕殺,可惜由於周邊的山體實在太大,仍有漏網之魚逃進了石頭堡子。
像這種大規模的暗探之間的捕殺隻有在戰時才有,一般情況下大家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能獲取情報那要靠各人的本事。
山地營這種突然發難的舉動,薑維隻要不是笨蛋就知道意味著什麽。
不過西頭戰事的結果尚未傳到堡子,薑維有些舉棋不定,他的最精銳的兩千手下都去了西頭,眼下堡子裏除了原本跟著他的一千人,剩下的多是新近收羅的烏合之眾,戰力暫時不說,各懷鬼胎那是必然的。
如果他現在逃跑還來得及,銅鼓往東,從北到南分別是寧州、奉新、新昌,無論去哪裏都行,不過按照呂大器的本意,肯定是讓他在銅鼓紮根,以此為根基向西、向南、向北肆擾安國軍的地盤,自己如果逃到東邊,屆時在呂大器眼裏還值不值錢那就是另說了。
不過此時南京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四月下旬,崇禎帝在北京殉國的消息正式傳到了南京,一時江南劇震。
作為朝中元老之一的呂大器(十六年便是右僉都禦史兼四省總督,位高權重,按照實際權位,尚在馬士英、史可法等人之上)自然不甘心蹉跎於九江,在錢謙益的召喚下,他立即赴南京,與錢謙益等人準備擁立潞王朱常淓,而當時的鳳陽總督馬士英卻陰結江北四鎮,準備擁立福王朱由崧。
四省總督一職由原鄖陽巡撫袁繼鹹繼任。
呂大器忙著擁立的大事,對於偏隅於大山之中的盜匪自然慢慢地淡忘了,而新任總督對於像薑維這種首鼠兩端的人也是嗤之以鼻,還給江西境內的官府、駐軍下達了“既防賊又防匪”的嚴令,“賊”自然指的是流賊,這“匪”嘛,其意不想可知,儼然將薑維之流當成敵人了。
就在前一天,呂大器放在薑維那裏的幕僚便抽身而去,臨走前也沒給個準話,薑維派到寧州、奉新、新昌的人也回來了,都帶來了袁大總督的原話。
這下薑維進退兩難了,本來以為攀上呂大器這個高枝是自己時來運轉,沒想到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事情便發生了逆轉。
如果呂大器還在江西,他絕對會給銅鼓營派去援軍,最少也要勒逼左良玉出兵,不過袁繼鹹就不同了,兩股盜賊火並、兩敗俱傷才是他想看到的。
如今江西方向即使能過去,想正大光明地籌集糧草已經不行了,而東邊、北邊的安國軍正虎視眈眈,南邊的武功山一帶倒是可以去,不過現在自己的西邊、南邊兩條主要道路都被安國軍封鎖著,想穿越大山去武功山談何容易?
沒有糧草支應,他這三千人馬瞬間便會作鳥獸散,占山為王說來容易,那是針對小股盜匪的,像薑維這種大股盜匪沒有一定的根基,完全靠搶劫根本就活不下去。
最後他決定不能坐以待斃,帶著剩餘三千人馬在花小山的兩千人抵達之前連夜東去,向東走了一夜之後,便繼續北行,他的目標是寧州。
與銅鼓相比,寧州更是處在大山的腹地,他想的很簡單,銅鼓西有瀏陽,南有萬載,實在不是能久駐之地,寧州附近雖也有通城、平江,不過與萬載縣、平江縣相比還是遠一些,更何況想從通城、平江來到寧州隻有通過修水一條水路可走。
寧州城便處在修水從大山之中剛剛出來的一小塊平地上,屆時隻要封鎖峽口,安國軍想要攻打寧州便隻能翻山越嶺了。
更何況寧州城三麵環水、一麵緊靠大山,易守難攻,地理條件條件比銅鼓營可好多了,銅鼓則夾在兩山的穀地,敵人隻要兩頭一堵便插翅難飛。
花小山一肚子的錦囊妙計乘興而來,回報他的卻是一座空城,不過先前抵達的探子已經跟上去了,聽說薑維跑向寧州了,花小山便氣不打一處來,留下一百人將薑維擄來的女人以及其他無辜的百姓送回瀏陽,也不裝什麽李三黑了,帶著大軍一路追了上去。
半日之後,李思文追了上來,聽說他設計幾乎全殲兩千山匪後,花小山也很高興,不過一想到李思文立了大功,自己作為一營主將卻寸功未立,他麵上雖沒說什麽,這內心始終感覺不得勁。
從銅鼓到寧州,也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沿著修水的支流山漫水進入,這條路近一些,薑維也是走的這條路,由於他有朝廷正式任命的遊擊將軍的文書,以及以前呂大器親口答應的讓山中各州縣供應糧草的話,薑維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占了寧州,然後賴著不走。
不過此路山勢險峻,道路崎嶇難行,特別是即將進入寧州的大山更是險峻無比,隻有一條羊腸小道可走,走路還要揪著旁邊的樹木、野草,否則一個不留神就會落入一旁高聳的懸崖下的山漫水。
另一條路則是修水的另一條支流走馬河,岸邊的道路寬闊一些,不過路途較遠,至少要多走一百裏路。
寧州便被南邊的大山以及修水、山漫水、走馬河包在中間。
薑維一行人急急如喪家之犬,身後又是隨時可能跟上來的安國軍,哪兒管得了那許多,三千人直接沿著山漫水北行。
與安國軍相比,薑維匪眾的行軍速度就慢了許多,加上沒帶輜重,一路走一路搶劫沿途的村落,剛出發那天還奔走了五十裏,第二天便慢了下來,一天也就是二十裏。
最後賀小石與李思文、吳候一商議,決定由李思文仍帶著那五百人不疾不徐地跟在薑維的後麵,而花小山和吳候則帶著兩千人以急行軍的速度向走馬河奔去。
花小山帶著大隊一天一夜的功夫便抵近寧州,抵近時天還沒亮,在寧州附近歇息了一個時辰後,又開始急行軍,在寧州城的東城門剛剛開啟時突然闖入。
由於安國軍的服飾除了背後那個鬥笠以外,幾乎與明軍的一模一樣,寧州城隻有八百團練,根本沒有防備,結果被山地營一鼓而下,八百團練略做了一下抵抗便投降了。
也是,左良玉部的幾十萬大軍都被安國軍打的潰不成軍,何況他們這些團練?
花小山占領寧州後,便在城裏實行宵禁,城池許進不許出,自己又將探子撒到二十裏以外的地方。
就是這樣,在第三天的時候,薑維和他的三千匪軍才姍姍來遲,考慮到進入寧州的山道太過險峻,他們這次沒有搶女人和牛羊牲口——寧州城裏多著呢。
饒是如此,出現在寧州城西門附近的薑維部眾也是疲憊不堪,一個個東倒西歪的,不過那麵“遊擊將軍薑”的大旗倒是迎風招展,煞是威風。
看著城外的敵軍那狼狽不堪的模樣,花小山一邊讓投降的練總在城牆上與薑維虛與委蛇,自己趕緊下了城牆,他集合了一千五百人,準備分別從西門、北門、南門突然殺出,將薑維軍朝西邊趕,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李思文的五百人正在西邊某處等著,或者李思文直接封住進山的道路,薑維部便隻有跳進水流湍急的山漫水一途。
薑維在城門下正有些惴惴不安,自己雖然是呂大器提拔的,不過這下邊的人如何配合便不一定了,更何況如今的袁大總督口風變了。
“如果彼等不開城門,u看書 .uukash.m 那我就強攻城池!”,薑維正想著呢,西門打開了,薑維先是大喜過望,不過瞬間一顆心又跌到了穀地,出來了五百人,都是明軍裝束,“城裏不是隻有八百團練嗎?怎地還有官軍在此?難道袁繼鹹的命令生效了?”
五百人,與之前李思文在排埠鎮一樣,清一色的佛朗機銃,薑維正準備開口套近乎,“砰砰砰”的火銃聲大作,薑維自己也第一個被擊倒了,一時匪軍大亂,而花小山的人卻依舊一排接一排的向前邁進、射擊。
匪軍大恐之下紛紛往後及兩側跑,這時南、北兩門的各五百山地營的士兵舉著雁翎刀出現了,一陣猛衝猛砍之後疲憊的匪軍終於支撐不住了,全部奮起餘力朝後跑,而花小山的這一千多人則緊追不舍。
半個時辰過後,匪軍終於跑不動了,也沒法跑了,前麵李思文的五百佛朗機銃正對著他們。
考慮到到這幫土匪的危害性,花小山卻沒放過他們,用火銃、雁翎刀、弓箭將他們朝山漫水趕,不想走的當場殺死,最後殘存的一千多土匪全部被趕進了山漫水。
如果土匪還有力氣且水性不錯的話,尚有一條生路,不過岸邊的山地營士兵見到一旦有冒頭的便用佛朗機銃和弓箭伺候,最終這一千多人能活下來的寥寥無幾,而沿著修水一路往下漂的屍體也給江西境內的土匪提了個醒——與安國軍對抗的下場是如何慘烈。
花小山見寧州地勢險要,便起了將此地占下來的心思,他一邊派人去長沙通知李安國,一邊在寧州與吳候兩人打土豪分田地,忙得不亦樂乎。
像這種大規模的暗探之間的捕殺隻有在戰時才有,一般情況下大家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能獲取情報那要靠各人的本事。
山地營這種突然發難的舉動,薑維隻要不是笨蛋就知道意味著什麽。
不過西頭戰事的結果尚未傳到堡子,薑維有些舉棋不定,他的最精銳的兩千手下都去了西頭,眼下堡子裏除了原本跟著他的一千人,剩下的多是新近收羅的烏合之眾,戰力暫時不說,各懷鬼胎那是必然的。
如果他現在逃跑還來得及,銅鼓往東,從北到南分別是寧州、奉新、新昌,無論去哪裏都行,不過按照呂大器的本意,肯定是讓他在銅鼓紮根,以此為根基向西、向南、向北肆擾安國軍的地盤,自己如果逃到東邊,屆時在呂大器眼裏還值不值錢那就是另說了。
不過此時南京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四月下旬,崇禎帝在北京殉國的消息正式傳到了南京,一時江南劇震。
作為朝中元老之一的呂大器(十六年便是右僉都禦史兼四省總督,位高權重,按照實際權位,尚在馬士英、史可法等人之上)自然不甘心蹉跎於九江,在錢謙益的召喚下,他立即赴南京,與錢謙益等人準備擁立潞王朱常淓,而當時的鳳陽總督馬士英卻陰結江北四鎮,準備擁立福王朱由崧。
四省總督一職由原鄖陽巡撫袁繼鹹繼任。
呂大器忙著擁立的大事,對於偏隅於大山之中的盜匪自然慢慢地淡忘了,而新任總督對於像薑維這種首鼠兩端的人也是嗤之以鼻,還給江西境內的官府、駐軍下達了“既防賊又防匪”的嚴令,“賊”自然指的是流賊,這“匪”嘛,其意不想可知,儼然將薑維之流當成敵人了。
就在前一天,呂大器放在薑維那裏的幕僚便抽身而去,臨走前也沒給個準話,薑維派到寧州、奉新、新昌的人也回來了,都帶來了袁大總督的原話。
這下薑維進退兩難了,本來以為攀上呂大器這個高枝是自己時來運轉,沒想到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事情便發生了逆轉。
如果呂大器還在江西,他絕對會給銅鼓營派去援軍,最少也要勒逼左良玉出兵,不過袁繼鹹就不同了,兩股盜賊火並、兩敗俱傷才是他想看到的。
如今江西方向即使能過去,想正大光明地籌集糧草已經不行了,而東邊、北邊的安國軍正虎視眈眈,南邊的武功山一帶倒是可以去,不過現在自己的西邊、南邊兩條主要道路都被安國軍封鎖著,想穿越大山去武功山談何容易?
沒有糧草支應,他這三千人馬瞬間便會作鳥獸散,占山為王說來容易,那是針對小股盜匪的,像薑維這種大股盜匪沒有一定的根基,完全靠搶劫根本就活不下去。
最後他決定不能坐以待斃,帶著剩餘三千人馬在花小山的兩千人抵達之前連夜東去,向東走了一夜之後,便繼續北行,他的目標是寧州。
與銅鼓相比,寧州更是處在大山的腹地,他想的很簡單,銅鼓西有瀏陽,南有萬載,實在不是能久駐之地,寧州附近雖也有通城、平江,不過與萬載縣、平江縣相比還是遠一些,更何況想從通城、平江來到寧州隻有通過修水一條水路可走。
寧州城便處在修水從大山之中剛剛出來的一小塊平地上,屆時隻要封鎖峽口,安國軍想要攻打寧州便隻能翻山越嶺了。
更何況寧州城三麵環水、一麵緊靠大山,易守難攻,地理條件條件比銅鼓營可好多了,銅鼓則夾在兩山的穀地,敵人隻要兩頭一堵便插翅難飛。
花小山一肚子的錦囊妙計乘興而來,回報他的卻是一座空城,不過先前抵達的探子已經跟上去了,聽說薑維跑向寧州了,花小山便氣不打一處來,留下一百人將薑維擄來的女人以及其他無辜的百姓送回瀏陽,也不裝什麽李三黑了,帶著大軍一路追了上去。
半日之後,李思文追了上來,聽說他設計幾乎全殲兩千山匪後,花小山也很高興,不過一想到李思文立了大功,自己作為一營主將卻寸功未立,他麵上雖沒說什麽,這內心始終感覺不得勁。
從銅鼓到寧州,也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沿著修水的支流山漫水進入,這條路近一些,薑維也是走的這條路,由於他有朝廷正式任命的遊擊將軍的文書,以及以前呂大器親口答應的讓山中各州縣供應糧草的話,薑維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占了寧州,然後賴著不走。
不過此路山勢險峻,道路崎嶇難行,特別是即將進入寧州的大山更是險峻無比,隻有一條羊腸小道可走,走路還要揪著旁邊的樹木、野草,否則一個不留神就會落入一旁高聳的懸崖下的山漫水。
另一條路則是修水的另一條支流走馬河,岸邊的道路寬闊一些,不過路途較遠,至少要多走一百裏路。
寧州便被南邊的大山以及修水、山漫水、走馬河包在中間。
薑維一行人急急如喪家之犬,身後又是隨時可能跟上來的安國軍,哪兒管得了那許多,三千人直接沿著山漫水北行。
與安國軍相比,薑維匪眾的行軍速度就慢了許多,加上沒帶輜重,一路走一路搶劫沿途的村落,剛出發那天還奔走了五十裏,第二天便慢了下來,一天也就是二十裏。
最後賀小石與李思文、吳候一商議,決定由李思文仍帶著那五百人不疾不徐地跟在薑維的後麵,而花小山和吳候則帶著兩千人以急行軍的速度向走馬河奔去。
花小山帶著大隊一天一夜的功夫便抵近寧州,抵近時天還沒亮,在寧州附近歇息了一個時辰後,又開始急行軍,在寧州城的東城門剛剛開啟時突然闖入。
由於安國軍的服飾除了背後那個鬥笠以外,幾乎與明軍的一模一樣,寧州城隻有八百團練,根本沒有防備,結果被山地營一鼓而下,八百團練略做了一下抵抗便投降了。
也是,左良玉部的幾十萬大軍都被安國軍打的潰不成軍,何況他們這些團練?
花小山占領寧州後,便在城裏實行宵禁,城池許進不許出,自己又將探子撒到二十裏以外的地方。
就是這樣,在第三天的時候,薑維和他的三千匪軍才姍姍來遲,考慮到進入寧州的山道太過險峻,他們這次沒有搶女人和牛羊牲口——寧州城裏多著呢。
饒是如此,出現在寧州城西門附近的薑維部眾也是疲憊不堪,一個個東倒西歪的,不過那麵“遊擊將軍薑”的大旗倒是迎風招展,煞是威風。
看著城外的敵軍那狼狽不堪的模樣,花小山一邊讓投降的練總在城牆上與薑維虛與委蛇,自己趕緊下了城牆,他集合了一千五百人,準備分別從西門、北門、南門突然殺出,將薑維軍朝西邊趕,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李思文的五百人正在西邊某處等著,或者李思文直接封住進山的道路,薑維部便隻有跳進水流湍急的山漫水一途。
薑維在城門下正有些惴惴不安,自己雖然是呂大器提拔的,不過這下邊的人如何配合便不一定了,更何況如今的袁大總督口風變了。
“如果彼等不開城門,u看書 .uukash.m 那我就強攻城池!”,薑維正想著呢,西門打開了,薑維先是大喜過望,不過瞬間一顆心又跌到了穀地,出來了五百人,都是明軍裝束,“城裏不是隻有八百團練嗎?怎地還有官軍在此?難道袁繼鹹的命令生效了?”
五百人,與之前李思文在排埠鎮一樣,清一色的佛朗機銃,薑維正準備開口套近乎,“砰砰砰”的火銃聲大作,薑維自己也第一個被擊倒了,一時匪軍大亂,而花小山的人卻依舊一排接一排的向前邁進、射擊。
匪軍大恐之下紛紛往後及兩側跑,這時南、北兩門的各五百山地營的士兵舉著雁翎刀出現了,一陣猛衝猛砍之後疲憊的匪軍終於支撐不住了,全部奮起餘力朝後跑,而花小山的這一千多人則緊追不舍。
半個時辰過後,匪軍終於跑不動了,也沒法跑了,前麵李思文的五百佛朗機銃正對著他們。
考慮到到這幫土匪的危害性,花小山卻沒放過他們,用火銃、雁翎刀、弓箭將他們朝山漫水趕,不想走的當場殺死,最後殘存的一千多土匪全部被趕進了山漫水。
如果土匪還有力氣且水性不錯的話,尚有一條生路,不過岸邊的山地營士兵見到一旦有冒頭的便用佛朗機銃和弓箭伺候,最終這一千多人能活下來的寥寥無幾,而沿著修水一路往下漂的屍體也給江西境內的土匪提了個醒——與安國軍對抗的下場是如何慘烈。
花小山見寧州地勢險要,便起了將此地占下來的心思,他一邊派人去長沙通知李安國,一邊在寧州與吳候兩人打土豪分田地,忙得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