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 ()”
英國政府遇到了麻煩,外界自然是一無所知。這年頭既沒有衛星監控,又沒有便捷的網絡通信。
能夠大致判斷一個國家的工業產能,那就已經很牛逼了。想要搞清楚人家每一個細分產業的情況,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搜集情報,那也是從英國政府內部入手。英國政府自己事先都沒有做統計,其他人就更不可能幫忙統計了。
發生了這麽大事情,自然要嚴格保密了。永久保密不現實,短期內封鎖消息,還是能夠做到的。
就在英國人揮舞著鈔票,到處買買買的時候,日俄戰爭也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
或許是吸取了之前幾次戰爭的教訓,又或許是單純的因為俄國海軍實力不濟,這次沙皇政府難得理性了一回,沒有玩兒勞師遠征。
當然,對外的說法是等在神羅訂購的軍艦服役後,再去找日本人算賬。
不管有沒有人信,反正俄國人是信了。
俄軍一改往日裏的莽夫形象,在遠東地區全力防守,依托工事要塞遲滯日軍的進攻步伐,為西伯利亞鐵路通車爭取時間。
決戰是不可能決戰的,甭管日軍如何挑釁,俄軍就是堅守不出。
反正俄羅斯帝國別的不多,就是土地多。“以空間換時間”,沙皇政府完全不慫。
不同於原時空,在弗朗茨的蝴蝶效應下,現在大家采用的戰術已經進步到了一戰水平。
機槍、戰壕、迫擊炮,這種廉價、簡單、實用的戰術,已經在俄軍中得到了普及。
如果不是後勤跟不上,估計連節節敗退都不一定會出現。要知道發了狠的毛熊,可不是什麽好惹的主。
俄軍一路死守,這可坑苦了進攻的日軍。有點兒軍事常識的都知道,進攻的傷亡要比防守高德多。
即便是日軍官兵更舍得拚命,那也改變不了傷亡更大的事實,在短短的小半年時間裏,日俄雙方的總傷亡人數就突破30萬。
其中日軍陣亡我9.8萬、傷11.2萬;俄軍陣亡5.3萬、傷6.4萬。
某種意義上來說,日俄戰爭也算是開辟了戰爭新紀錄。在近代戰爭中,陣亡人數和受傷人數這麽接近,實屬罕見。
單純從傷亡人數上來看,貌似俄軍大占便宜,實際上則不然。
俄軍固然擁有防守優勢,但是在不斷後撤中,還有2萬俄軍士兵被俘,3萬俄軍士兵失蹤。
加上這些數字,綜合來看的話,日俄兩國隻能算是兩敗俱傷,誰都沒有占到便宜。
……
聖彼得堡,自從日俄戰爭爆發後,尼古拉二世的神經就沒有鬆過。
作為尼古拉二世繼位後的第一場對外戰爭,日俄的勝負不僅關係到了俄羅斯帝國的未來戰略,同樣也關乎到尼古拉二世本人的君主聲望。
不同於父親、祖父,那樣的政治強人,尼古拉二世在內政領域的天賦非常一般。
當然,這不是尼古拉二世的責任。年輕時代的尼古拉,因為身體虛弱、優柔寡斷,亞曆山大三世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讓他繼承皇位。
尼古拉本人也沒有做好繼承皇位的準備,畢竟亞曆山大三世有四個兒子,選擇的空間很大。
怎奈計劃沒有變化快,兩位兄弟中途夭折了,另外一位弟弟又被愛情衝昏了頭腦,玩兒一出貴庶通婚。
還沒有反應過來,尼古拉就成為了唯一的繼承人。為了不讓皇位旁落,尼古拉隻能趕鴨子上架硬著頭皮繼承皇位。
事實證明,強咬的瓜真的不甜。雖然有亞曆山大三世留下的老臣輔助,尼古拉二世繼位後,沙皇政府的施政效率還是下降了不隻一籌。
日俄戰爭爆發後,這種情況變得更為明顯。很多時候,沙皇政府計劃一個樣,實施的時候就變成了另一個樣。
因為政治手腕不夠強,剛繼位尼古拉二世就被人坑得聲譽大損,後期好不容易努力洗白了,但是下降的君主威望卻補不回來。
為了改變這種局麵,尼古拉二世迫切需要一場勝利,以此提高自己在國民心目中的地位,同時加強對政府的掌控力度。
想歸想,現實總是很喜歡打臉。印象中不堪一擊的日本軍隊,在遠東戰場上表現出了驚人的韌性,並沒有因為傷亡太大就停下進步的步伐。
這也就罷了,日本人舍得拿人命填,尼古拉二世也不慫。
不管怎麽說,俄羅斯帝國的灰色牲口,還是要比日本人更多。
真要是拚人命,憑借三倍於日本的人口優勢,俄羅斯帝國的勝算非常大。
可惜,戰爭從來都不是光看人多、人少的問題。伴隨著戰爭的推移,局勢漸漸向不利的一方麵發展。
放下了手中的電報,尼古拉二世冷漠的說道:“庫羅帕特金中將來電,遠東地區戰略物資告急。
按照目前的戰場消耗速度和物資補充速度計算,我們囤積在遠東地區的物資,最多再過半年時間就會全部耗光。
西伯利亞鐵路進行到了那一步,能不能趕在物資耗光前通車?”
現代化戰爭,打得就是後勤。裝備越是先進,uu看書ww.ukashu.o火力越是強大,對後勤的依賴度就越高。
相對於原時空來說,俄軍的裝備明顯要先進的多,相應的對後勤要求也要高得多。
猶豫事先沒有想到,日本人敢不宣而戰,沙皇政府在遠東地區囤積的戰略物資嚴重不足。
這還是在全力防守的情況下,若是主動進攻,物資消耗量那就更大了。
在國內盡力補充的情況下,都隻能支撐半年時間,顯然庫存物資數量已經到了危險線。
戰爭進行到了現在,三個月躍馬東京的口號,自然沒有人繼續喊了。
事實已經證明日本人不是軟腳蝦,明眼人都知道,半年時間內根本就不可能結束戰爭。
謝爾蓋·維特首相:“我們已經盡全力搶工期了,但是想要在半年時間內通車,還是存在著重重困難。
主要是氣候問題,西伯利亞的氣候實在是惡劣了。
現在這個季節,還可以勉強晝夜連續施工,一旦到了冬天很多地方連最基礎的施工條件都不具備。”
不是推諉,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天,確實不適合鐵路施工。
就算是不把法國勞工的性命當一回事,可是鐵路最基本的質量,還是必須要考慮的。
不奢求像普通鐵路那樣,能夠使用幾十年,但起碼也要能夠支撐打完這場戰爭吧?
這麽低的要求,同樣是不容易滿足的。不光是工藝上要準確,就連對材料的要求也很高。
別的不說,鐵軌、枕木都必須要抗凍型的。要不然零下五六十度的超低溫,普通的軌道可扛不住。
……(為了全勤,先發了)
英國政府遇到了麻煩,外界自然是一無所知。這年頭既沒有衛星監控,又沒有便捷的網絡通信。
能夠大致判斷一個國家的工業產能,那就已經很牛逼了。想要搞清楚人家每一個細分產業的情況,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搜集情報,那也是從英國政府內部入手。英國政府自己事先都沒有做統計,其他人就更不可能幫忙統計了。
發生了這麽大事情,自然要嚴格保密了。永久保密不現實,短期內封鎖消息,還是能夠做到的。
就在英國人揮舞著鈔票,到處買買買的時候,日俄戰爭也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
或許是吸取了之前幾次戰爭的教訓,又或許是單純的因為俄國海軍實力不濟,這次沙皇政府難得理性了一回,沒有玩兒勞師遠征。
當然,對外的說法是等在神羅訂購的軍艦服役後,再去找日本人算賬。
不管有沒有人信,反正俄國人是信了。
俄軍一改往日裏的莽夫形象,在遠東地區全力防守,依托工事要塞遲滯日軍的進攻步伐,為西伯利亞鐵路通車爭取時間。
決戰是不可能決戰的,甭管日軍如何挑釁,俄軍就是堅守不出。
反正俄羅斯帝國別的不多,就是土地多。“以空間換時間”,沙皇政府完全不慫。
不同於原時空,在弗朗茨的蝴蝶效應下,現在大家采用的戰術已經進步到了一戰水平。
機槍、戰壕、迫擊炮,這種廉價、簡單、實用的戰術,已經在俄軍中得到了普及。
如果不是後勤跟不上,估計連節節敗退都不一定會出現。要知道發了狠的毛熊,可不是什麽好惹的主。
俄軍一路死守,這可坑苦了進攻的日軍。有點兒軍事常識的都知道,進攻的傷亡要比防守高德多。
即便是日軍官兵更舍得拚命,那也改變不了傷亡更大的事實,在短短的小半年時間裏,日俄雙方的總傷亡人數就突破30萬。
其中日軍陣亡我9.8萬、傷11.2萬;俄軍陣亡5.3萬、傷6.4萬。
某種意義上來說,日俄戰爭也算是開辟了戰爭新紀錄。在近代戰爭中,陣亡人數和受傷人數這麽接近,實屬罕見。
單純從傷亡人數上來看,貌似俄軍大占便宜,實際上則不然。
俄軍固然擁有防守優勢,但是在不斷後撤中,還有2萬俄軍士兵被俘,3萬俄軍士兵失蹤。
加上這些數字,綜合來看的話,日俄兩國隻能算是兩敗俱傷,誰都沒有占到便宜。
……
聖彼得堡,自從日俄戰爭爆發後,尼古拉二世的神經就沒有鬆過。
作為尼古拉二世繼位後的第一場對外戰爭,日俄的勝負不僅關係到了俄羅斯帝國的未來戰略,同樣也關乎到尼古拉二世本人的君主聲望。
不同於父親、祖父,那樣的政治強人,尼古拉二世在內政領域的天賦非常一般。
當然,這不是尼古拉二世的責任。年輕時代的尼古拉,因為身體虛弱、優柔寡斷,亞曆山大三世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讓他繼承皇位。
尼古拉本人也沒有做好繼承皇位的準備,畢竟亞曆山大三世有四個兒子,選擇的空間很大。
怎奈計劃沒有變化快,兩位兄弟中途夭折了,另外一位弟弟又被愛情衝昏了頭腦,玩兒一出貴庶通婚。
還沒有反應過來,尼古拉就成為了唯一的繼承人。為了不讓皇位旁落,尼古拉隻能趕鴨子上架硬著頭皮繼承皇位。
事實證明,強咬的瓜真的不甜。雖然有亞曆山大三世留下的老臣輔助,尼古拉二世繼位後,沙皇政府的施政效率還是下降了不隻一籌。
日俄戰爭爆發後,這種情況變得更為明顯。很多時候,沙皇政府計劃一個樣,實施的時候就變成了另一個樣。
因為政治手腕不夠強,剛繼位尼古拉二世就被人坑得聲譽大損,後期好不容易努力洗白了,但是下降的君主威望卻補不回來。
為了改變這種局麵,尼古拉二世迫切需要一場勝利,以此提高自己在國民心目中的地位,同時加強對政府的掌控力度。
想歸想,現實總是很喜歡打臉。印象中不堪一擊的日本軍隊,在遠東戰場上表現出了驚人的韌性,並沒有因為傷亡太大就停下進步的步伐。
這也就罷了,日本人舍得拿人命填,尼古拉二世也不慫。
不管怎麽說,俄羅斯帝國的灰色牲口,還是要比日本人更多。
真要是拚人命,憑借三倍於日本的人口優勢,俄羅斯帝國的勝算非常大。
可惜,戰爭從來都不是光看人多、人少的問題。伴隨著戰爭的推移,局勢漸漸向不利的一方麵發展。
放下了手中的電報,尼古拉二世冷漠的說道:“庫羅帕特金中將來電,遠東地區戰略物資告急。
按照目前的戰場消耗速度和物資補充速度計算,我們囤積在遠東地區的物資,最多再過半年時間就會全部耗光。
西伯利亞鐵路進行到了那一步,能不能趕在物資耗光前通車?”
現代化戰爭,打得就是後勤。裝備越是先進,uu看書ww.ukashu.o火力越是強大,對後勤的依賴度就越高。
相對於原時空來說,俄軍的裝備明顯要先進的多,相應的對後勤要求也要高得多。
猶豫事先沒有想到,日本人敢不宣而戰,沙皇政府在遠東地區囤積的戰略物資嚴重不足。
這還是在全力防守的情況下,若是主動進攻,物資消耗量那就更大了。
在國內盡力補充的情況下,都隻能支撐半年時間,顯然庫存物資數量已經到了危險線。
戰爭進行到了現在,三個月躍馬東京的口號,自然沒有人繼續喊了。
事實已經證明日本人不是軟腳蝦,明眼人都知道,半年時間內根本就不可能結束戰爭。
謝爾蓋·維特首相:“我們已經盡全力搶工期了,但是想要在半年時間內通車,還是存在著重重困難。
主要是氣候問題,西伯利亞的氣候實在是惡劣了。
現在這個季節,還可以勉強晝夜連續施工,一旦到了冬天很多地方連最基礎的施工條件都不具備。”
不是推諉,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天,確實不適合鐵路施工。
就算是不把法國勞工的性命當一回事,可是鐵路最基本的質量,還是必須要考慮的。
不奢求像普通鐵路那樣,能夠使用幾十年,但起碼也要能夠支撐打完這場戰爭吧?
這麽低的要求,同樣是不容易滿足的。不光是工藝上要準確,就連對材料的要求也很高。
別的不說,鐵軌、枕木都必須要抗凍型的。要不然零下五六十度的超低溫,普通的軌道可扛不住。
……(為了全勤,先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