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鳥糞戰爭”結束,遭遇無妄之災的哥倫比亞政府也不想繼續打下去了。
海上英國人是王者,到了陸地上瞬間就掉到了青銅。在英國教官們指揮下,哥倫比亞政府軍是節節潰敗。
算上被“誤會”幹掉部隊,戰爭進行到現在,哥倫比亞政府陣亡人數已經超過4.3萬。
明顯人都看得出來,巴拿馬獨立組織隻是被推到台前的小卒子,不擺平幕後的奧地利,根本就不可能贏得勝利。
毫無疑問,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哥倫比亞實力有限,繼續死磕下去除了增加傷亡外,沒有任何意義。
1883年4月7日,哥倫比亞政府向外界發出和平呼籲,並且邀請英法西奧四大列強調停這次“內戰”。
奧地利也是調停國之一,遊戲規則就是如此。
明麵上奧地利沒有參與這場戰爭,作為加勒比海沿岸實力最強的國家,奧地利就有資格成為調停國。
如果美國不發生分裂,他們也會是調停國之一。現在就算了,分了家的美國人還沒有跨入列強俱樂部。
……
哥倫比亞的調停邀請發來,要不要停戰,成為了維也納政府新的爭議話題。
殖民大臣斯蒂芬:“哥倫比亞的局勢對我們非常有利,巴拿馬獨立組織在戰場上大占上風。
起義軍占領了哥倫比亞全部沿海城市,控製了全國四分之一的領土、一半的人口、近六成的經濟,距離首都波哥大不到100公裏。
占領哥倫比亞隻是時間問題,現在放棄太可惜了。”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反對道:“沒有那麽簡單,真要是占領了哥倫比亞共和國,我們就要變成南美公敵。
那邊不是我們的戰略核心,沒有必要深陷其中,既然已經拿到了巴拿馬地區,見好就收才是最佳選擇。”
殖民大臣斯蒂芬不以為然道:“這有什麽好怕的?
南美各國實力有限,相互之間又是矛盾重重,根本就不可能因為哥倫比亞的問題聯合起來。
最多也就暫時受到孤立,南美各國是不會真心為哥倫比亞出頭的,分化拉攏就完事了。”
這是事實,聯合起來的南美還能讓奧地利忌憚三分,一盤散沙的南美奧地利不找他們麻煩,都算是上帝保佑了。
就算是兔死狐悲,狐狸也不敢觸老虎的眉頭。隻要不涉及到自身利益,很多人都會選擇性的失聰。
韋森貝格搖了搖頭:“如果沒有英國人,我們確實可以這麽幹。
很遺憾,南美地區是英國人的經濟殖民地,倫敦政府不會看著我們在當地擴張。
有人牽頭的南美各國,就不是一盤散沙那麽好對付了。
就算是軍事上能夠守住哥倫比亞,政治、經濟上我們也會損失慘重。
貪婪是原罪,我們正處於全球化戰略的關鍵時刻,任何冒失的舉動,都有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後果。”
吞並哥倫比亞,從頭到尾都不在弗朗茨的計劃範圍內。
從打出來的馬甲旗號就可以看出來,“巴拿馬獨立組織”很明顯隻是針對巴拿馬地區。
隻不過計劃沒有變化快,不知道下麵那幫貴族太能打,還是說哥倫比亞政府太廢材,居然打出了現在的局麵。
弗朗茨打斷道:“先談判吧,如果哥倫比亞政府肯讓步,就盡快結束掉這場戰爭。
眼下還是近東地區要緊,隻要拿下了巴拿馬地區,其他地區的些許利益多一點兒、少一點兒都無妨。”
這是利益決定的,殖民擴張時代已經結束了,奧地利的戰略重心已經重回世界島。
在弗朗茨看來,在刨除巴拿馬地區後,哥倫比亞就是一塊雞肋。
別談什麽未來,國家和人是一樣的,都必須要活在當下。
追逐未來的前提是有未來才行,要是倒在了半路上,那就是啥也沒了。
具體可以參考隋煬帝,“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收獲的卻是國破家亡,附贈名垂千古的“暴君”名頭。
前輩們的經驗教訓,不能不吸取。好大喜功,那是會死國的。
……
隨著哥倫比亞內戰談判的開啟,國際局勢也漸漸趨於緩和。
英國人想要緩和同各國的關係,暫時放棄了折騰;法國人是有心無力,拿破侖四世還在國內的叛亂份子做鬥爭;俄奧兩國都忙著揍奧斯曼,沒有心思折騰。
要不是近東戰爭還在繼續,都可以宣布世界和平了。
……
巴格達,這座古老的城市再次迎來戰火的洗禮。炮火聲響起,數不清的炮彈射向了這座城市,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聯軍中東戰區指揮部,摩爾克斯上將正在為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攻克巴格達而犯愁。
沒有辦法,自從拒絕敵人有條件投降後,抵抗就變得激烈了起來。
攻破城防容易,奧地利的火炮輕鬆就能夠完成任務,麻煩的是接下來的巷戰,一不小心就會損失慘重。
傳統的攻城方式,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斷水、斷糧。
巴格達距離幼發拉底河隻有三十多公裏,城市的人口還沒有後世那麽多,依靠地下水基本上能夠滿足需求。
原本長期圍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惜國內擔心夜長夢多,已經下令盡快結束戰爭。
一名青年軍官興致勃勃的建議道:“司令官閣下,要不我們向城中投毒吧?”
“投毒”顯然不是投放普通的毒藥,這年頭化工技術有限,還無法大規模生產大殺傷性毒藥。
攻城中采取的投毒戰術,實際上就是投放瘟疫。這種毒素製作簡單,死人的屍體就是最好的素材。
隻不過後遺症非常嚴重,傷人又傷己。因為戰爭的緣故,中東戰區已經先後出現了兩次小規模瘟疫。
奧斯曼人能夠堅持到現在,u看書.ukanu 實際上也有瘟疫的功勞。
沉思了片刻功夫後,摩爾克斯搖了搖頭:“不行,後遺症太大。萬一脫離了控製,後果不堪設想。”
青年軍官辯解道:“不,後果在我們的控製範圍內。
根據政府出台的《土地休耕法》,以巴格達地區的情況全部休耕二十年都不過分。
就算局勢失控,大不了戰後……”
不待他話說完,摩爾克斯上將就打斷道:“薩蒙斯,你這是走火入魔了。
記住軍人要有底線,除非是萬不得已,絕對不能采用這種極端手段。
我們個人的聲譽不要緊,但奧地利是一個文明國度,我們不能拿國家的聲譽來冒險。”
停頓了一下,似乎是想到了什麽,摩爾克斯上將下令道:“命令部隊放開圍困,讓飛艇在天上撒傳單。
告訴守軍,我以家族聲譽擔保:放他們離開,並且允許他們攜帶武器和個人物品,不過時間隻有三天。
現在離開的,隨便他們去什麽地方,我們都不會阻攔。”
薩蒙斯的話從側麵提醒了摩爾克斯,這裏是巴格達,城內的守軍大都是伊拉克人。
在奧斯曼帝國同樣屬於被欺壓的民族,在生死存亡關頭,這些人不會給奧斯曼帝國陪葬。
前麵守軍派人談判,就足以說明問題。隻不過因為聯軍指揮部命令的關係,摩爾克斯上將忽視了這一點。
不能和這些人談判,不等於無法放他們離開。戰場上小小的變通,還是可以有的。
海上英國人是王者,到了陸地上瞬間就掉到了青銅。在英國教官們指揮下,哥倫比亞政府軍是節節潰敗。
算上被“誤會”幹掉部隊,戰爭進行到現在,哥倫比亞政府陣亡人數已經超過4.3萬。
明顯人都看得出來,巴拿馬獨立組織隻是被推到台前的小卒子,不擺平幕後的奧地利,根本就不可能贏得勝利。
毫無疑問,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哥倫比亞實力有限,繼續死磕下去除了增加傷亡外,沒有任何意義。
1883年4月7日,哥倫比亞政府向外界發出和平呼籲,並且邀請英法西奧四大列強調停這次“內戰”。
奧地利也是調停國之一,遊戲規則就是如此。
明麵上奧地利沒有參與這場戰爭,作為加勒比海沿岸實力最強的國家,奧地利就有資格成為調停國。
如果美國不發生分裂,他們也會是調停國之一。現在就算了,分了家的美國人還沒有跨入列強俱樂部。
……
哥倫比亞的調停邀請發來,要不要停戰,成為了維也納政府新的爭議話題。
殖民大臣斯蒂芬:“哥倫比亞的局勢對我們非常有利,巴拿馬獨立組織在戰場上大占上風。
起義軍占領了哥倫比亞全部沿海城市,控製了全國四分之一的領土、一半的人口、近六成的經濟,距離首都波哥大不到100公裏。
占領哥倫比亞隻是時間問題,現在放棄太可惜了。”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反對道:“沒有那麽簡單,真要是占領了哥倫比亞共和國,我們就要變成南美公敵。
那邊不是我們的戰略核心,沒有必要深陷其中,既然已經拿到了巴拿馬地區,見好就收才是最佳選擇。”
殖民大臣斯蒂芬不以為然道:“這有什麽好怕的?
南美各國實力有限,相互之間又是矛盾重重,根本就不可能因為哥倫比亞的問題聯合起來。
最多也就暫時受到孤立,南美各國是不會真心為哥倫比亞出頭的,分化拉攏就完事了。”
這是事實,聯合起來的南美還能讓奧地利忌憚三分,一盤散沙的南美奧地利不找他們麻煩,都算是上帝保佑了。
就算是兔死狐悲,狐狸也不敢觸老虎的眉頭。隻要不涉及到自身利益,很多人都會選擇性的失聰。
韋森貝格搖了搖頭:“如果沒有英國人,我們確實可以這麽幹。
很遺憾,南美地區是英國人的經濟殖民地,倫敦政府不會看著我們在當地擴張。
有人牽頭的南美各國,就不是一盤散沙那麽好對付了。
就算是軍事上能夠守住哥倫比亞,政治、經濟上我們也會損失慘重。
貪婪是原罪,我們正處於全球化戰略的關鍵時刻,任何冒失的舉動,都有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後果。”
吞並哥倫比亞,從頭到尾都不在弗朗茨的計劃範圍內。
從打出來的馬甲旗號就可以看出來,“巴拿馬獨立組織”很明顯隻是針對巴拿馬地區。
隻不過計劃沒有變化快,不知道下麵那幫貴族太能打,還是說哥倫比亞政府太廢材,居然打出了現在的局麵。
弗朗茨打斷道:“先談判吧,如果哥倫比亞政府肯讓步,就盡快結束掉這場戰爭。
眼下還是近東地區要緊,隻要拿下了巴拿馬地區,其他地區的些許利益多一點兒、少一點兒都無妨。”
這是利益決定的,殖民擴張時代已經結束了,奧地利的戰略重心已經重回世界島。
在弗朗茨看來,在刨除巴拿馬地區後,哥倫比亞就是一塊雞肋。
別談什麽未來,國家和人是一樣的,都必須要活在當下。
追逐未來的前提是有未來才行,要是倒在了半路上,那就是啥也沒了。
具體可以參考隋煬帝,“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收獲的卻是國破家亡,附贈名垂千古的“暴君”名頭。
前輩們的經驗教訓,不能不吸取。好大喜功,那是會死國的。
……
隨著哥倫比亞內戰談判的開啟,國際局勢也漸漸趨於緩和。
英國人想要緩和同各國的關係,暫時放棄了折騰;法國人是有心無力,拿破侖四世還在國內的叛亂份子做鬥爭;俄奧兩國都忙著揍奧斯曼,沒有心思折騰。
要不是近東戰爭還在繼續,都可以宣布世界和平了。
……
巴格達,這座古老的城市再次迎來戰火的洗禮。炮火聲響起,數不清的炮彈射向了這座城市,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聯軍中東戰區指揮部,摩爾克斯上將正在為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攻克巴格達而犯愁。
沒有辦法,自從拒絕敵人有條件投降後,抵抗就變得激烈了起來。
攻破城防容易,奧地利的火炮輕鬆就能夠完成任務,麻煩的是接下來的巷戰,一不小心就會損失慘重。
傳統的攻城方式,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斷水、斷糧。
巴格達距離幼發拉底河隻有三十多公裏,城市的人口還沒有後世那麽多,依靠地下水基本上能夠滿足需求。
原本長期圍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惜國內擔心夜長夢多,已經下令盡快結束戰爭。
一名青年軍官興致勃勃的建議道:“司令官閣下,要不我們向城中投毒吧?”
“投毒”顯然不是投放普通的毒藥,這年頭化工技術有限,還無法大規模生產大殺傷性毒藥。
攻城中采取的投毒戰術,實際上就是投放瘟疫。這種毒素製作簡單,死人的屍體就是最好的素材。
隻不過後遺症非常嚴重,傷人又傷己。因為戰爭的緣故,中東戰區已經先後出現了兩次小規模瘟疫。
奧斯曼人能夠堅持到現在,u看書.ukanu 實際上也有瘟疫的功勞。
沉思了片刻功夫後,摩爾克斯搖了搖頭:“不行,後遺症太大。萬一脫離了控製,後果不堪設想。”
青年軍官辯解道:“不,後果在我們的控製範圍內。
根據政府出台的《土地休耕法》,以巴格達地區的情況全部休耕二十年都不過分。
就算局勢失控,大不了戰後……”
不待他話說完,摩爾克斯上將就打斷道:“薩蒙斯,你這是走火入魔了。
記住軍人要有底線,除非是萬不得已,絕對不能采用這種極端手段。
我們個人的聲譽不要緊,但奧地利是一個文明國度,我們不能拿國家的聲譽來冒險。”
停頓了一下,似乎是想到了什麽,摩爾克斯上將下令道:“命令部隊放開圍困,讓飛艇在天上撒傳單。
告訴守軍,我以家族聲譽擔保:放他們離開,並且允許他們攜帶武器和個人物品,不過時間隻有三天。
現在離開的,隨便他們去什麽地方,我們都不會阻攔。”
薩蒙斯的話從側麵提醒了摩爾克斯,這裏是巴格達,城內的守軍大都是伊拉克人。
在奧斯曼帝國同樣屬於被欺壓的民族,在生死存亡關頭,這些人不會給奧斯曼帝國陪葬。
前麵守軍派人談判,就足以說明問題。隻不過因為聯軍指揮部命令的關係,摩爾克斯上將忽視了這一點。
不能和這些人談判,不等於無法放他們離開。戰場上小小的變通,還是可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