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陽如血,落日的餘暉揮灑在大地上,映照著滿地殘骸,空氣中彌漫著血腥與硝煙。


    不時還有暗棕從天而降,從地上搶走一塊肉。氣氛格外的詭異,仿若置身於地獄之中。


    忙碌著打掃戰場的士兵,無心理會這麽多。剛剛經曆了一場大戰,大家都有些身心疲憊,隻是想快點兒收斂戰友的屍骸,送他們回歸上帝的懷抱。


    至於敵人的屍骸,就不用他們費心了,直接交給征招的祖魯人處理,隨便挖個坑埋了就是。


    沒有辦法,戰場上總有各種意外,比如說:遭遇意外暈倒了,或許是中彈受傷昏迷,這種情況要是交給不靠譜的祖魯人處理,他們能夠全部給活埋了。


    要是敵人那無所謂,埋了也就埋了,要是自己的戰友被這麽處理,那就悲劇了。


    所以打掃戰場上的時候,都是“布爾共和國”士兵帶著祖魯人勞工進行,前者負責檢察指揮,後者負責抬單架。


    不遠處一名“布爾人”軍官帶著幾名士兵走了過來,這是一名年約四五十歲的中年男子,身材修長略有些偏瘦,一頭金黃色的頭發,加上那一對眼睛,顯得格外蒼勁有力。


    來人正是巡視戰場的菲克尼子爵,做戲就要做全套,參加戰鬥的人都換上了布爾共和國軍裝。


    這批軍裝是臨時趕製出來的,由於時間太緊,不少軍裝都是普通衣服染了一下色,就湊合著用了。


    不要小看這點兒改變,到了戰場上亮眼的軍裝就是活靶子,布爾共和國的黃綠色軍裝雖然不怎麽好看,可是勝在實用。


    隨便往地上一爬,遠遠望去和當地的顏色差不多,更加容易隱蔽。


    相比之下,對麵的英軍就非常騷包了,紅色的軍裝製式美觀是美觀了。可惜和當地環境格格不入,就是一個個活靶子。


    對常年混在非洲大陸的菲克尼子爵來說,美觀那是什麽,能夠吃麽?


    作為一名實用主義者,菲克尼子爵從來都不在意軍裝是否美觀。


    即便是生活中,除了參加宴會,或者是某些活動他才會穿禮服,其餘時間他都是一身軍裝,並且還是非洲適合叢林的迷彩服。


    這是多年非洲生活總結下來的經驗,衣服和自然環境越接近,就越容易活下來。


    實際上這個時期奧地利的軍裝也是多樣式,不同地區的駐軍軍裝顏色都不一樣。比如說:利比亞、西奈半島的軍隊就是土黃色軍服,而剛果地區的駐軍則是多種顏色的迷彩服。


    在南非地區作戰,布爾共和國的黃綠色軍裝就比較合適。醜是醜了一點兒,可是勝在實用,自然沒有必要標新立異。


    英國人軍裝太耀眼的弱點,也被菲克尼子爵給利用上了,多次在叢林中打他們的伏擊。


    幾次交戰過後,英國人現在都學會了逢林莫入,主動收縮了戰線隻是在正麵戰場上和他們交戰。


    菲克尼子爵清楚這隻是一個開始,要不了多久,恐怕英國人連交戰都不會出來了。


    這是戰場上交戰雙方交換比決定的,正麵戰場上通常都是七比一、八比一,叢林之中十幾比一都是常有的事情。


    這麽打下去,要不了多久英國人的優勢兵力就不複存在了。德爾福總督已經很努力了,英軍士兵也非常拚命。


    可惜土著軍隊的戰鬥力就隻有這麽點兒,除了送人頭外,他們在戰場上就是打醬油的。


    如果不是英軍士兵在,連這個交換比都打不出來。不是說這些士兵不勇敢,實際上他們比大部分英軍士兵都要勇敢。


    然而現在不是冷兵器時代了,勇敢不等於戰鬥力強。軍紀渙散、把命令當耳旁風,時常對著空氣就放搶,根本就不看有沒有敵人。


    不光是19世紀,即便是到了21世紀,都有不少非洲軍隊是這麽打仗的。兩軍對射的時候根本就不看敵人位置,槍口抬得老高,子彈都向天上飛。


    衝鋒的時候一擁而上,根本就沒有隊列。現在沒有馬克沁機槍,可是加特林奧地利還是不缺的,對付這種胡亂衝鋒的對象最適合了。


    他們都不把自己命當一回事,英國指揮官就更加不會在乎這幫炮灰的傷亡了。戰爭一開始,就拿英國人就拿土著炮灰的命往上填。


    和歐洲的戰爭相比,這更像是一場兒戲。所以盡管這場戰爭打得非常激烈,可主要傷亡都是這幫炮灰提供的。


    如果不是擔心浪費彈藥,增加後勤壓力,菲克尼子爵也準備組建一支炮灰部隊,送上門去和英國人對耗。


    這種事情菲克尼子爵可是有經驗的,當初清理土著部落的時候,為了減小損失,都是組建土著軍隊上去打的。


    殺起自己人的時候,這些人可不手軟。菲克尼子爵可以肯定死在殖民者手中的非洲人,絕對沒有死在他們自己人手中的五分一,甚至連十分之一都不到。


    畢竟勞動力也是錢,殖民者們還是很重視自己錢包的,隻有這些土著軍隊不會在乎。等仗打完了,這些土著軍隊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即便是如此,菲克尼子爵還是組建了一支土著冷兵器軍隊。每一次肉搏的時候,就把他們派上去。


    如果發現英布戰爭中,兩支黑人部隊在火拚,後方還有兩支白人軍隊在看戲,不要覺得奇怪,這都是正常操作。


    這是雙方的默契,英國人也希望通過這種戰鬥拉平雙方的傷亡比,免得數據上不好看。


    菲克尼子爵也不想立即結束戰爭,僅僅是把英國人趕出布爾共和國還不足以滿足他的胃口,他現在盯上英屬南非。


    這種節節推進的小勝利,還不足以令英國人認慫,給他們留下了勝利的希望,戰爭才會持續下去。


    等把戰場推進到了英屬南非腹地後,才是決戰的時機。那個時候這支布爾共和國新兵也變成了老兵,一舉爆發直接占領開普敦,造成既定事實。


    到了那一步,就該兩國外交部進行扯皮了。無論最終談判結果如何,他們的軍功都到手了。在這個問題上,所有參加這次戰爭的貴族們立場都空前的一致。


    自從開啟了這種新型的戰鬥模式後,雙方的交換比迅速接近。從七比一八比一的超級數字,迅速縮小在二比一之內,偶爾還可以反超一下。


    反正死得都不是自己人,雙方都沒有任何壓力。


    無論是德爾福總督,還是菲克尼子爵,他們送上去的戰報,都不會有土著軍隊的傷亡情況,甚至這支部隊的編製都可以一筆帶過。


    短短幾個月時間內,英布戰爭的總傷亡人數都超過十萬,如果都是白人士兵,無論是誰都受不了。


    現在這樣大家都好交差,吃了敗仗沒有關係,就逮著一支炮灰部隊狠揍,湊夠了人頭就可以寫戰報了。


    春秋筆法一筆帶過,大敗都可以變成平手。之所以要撤退,那是戰略轉移,免得給敵人留下可趁之機。


    德爾福總督的戰報就是這麽寫的,一麵勝利的消息不斷,一麵又在不斷向國內要援兵。這沒有毛病,找個借口就行了,比如說:敵人增兵了。


    這裏是非洲大陸,國會的議員老爺們不可能親臨前線查看。倫敦政府那都是自己人,要是前線打了敗仗,內閣也是要被國會質詢的。


    一名身材魁梧,滿臉笑容的青年軍官跑過來,向菲克尼子爵報告道:“將軍,傷亡已經清點出來了,我軍陣亡76人、受傷84人;擊敗敵軍三千餘人,殲滅156人、俘虜98人。”


    這個數據是自動過濾了雙方土著軍隊的傷亡,就算是記錄了下來,也沒有任何作用,那玩意兒維也納政府不會承認。


    幹掉的白人士兵是軍功,殲滅的土著軍隊隻能算是搭頭,折算下來隻能算是一百比一。


    就這個數據,還要在減去己方炮灰部隊的傷亡後,最後根本就沒有啥了。


    這不是維也納政府苛刻,而是現實需要。如果沒有這個限製,一年之內這幫貴族都能夠創造上百萬人的戰績出來,然後就是元帥滿天飛、公爵遍地走。


    節操那是什麽東西,根本就不存在好麽!就算是把當地土著全部變成軍功,這些殖民者同樣幹得出來。


    有了這個約束條件就不一樣了,真要是有人靠土著刷軍功,至少也要幹掉幾十萬才能夠封爵,基本上不可能靠幾百人的殖民隊伍辦到。


    沒有辦法爛刷戰績,沒有關係。除了戰績外,繳獲的戰利品、奪取的土地,這些都可以折算成戰功。


    大部分貴族都是開疆擴土獲得冊封的,戰利品自然是私吞了,畢竟兌換軍功太貴了。


    這是合法的,在殖民活動中所有的繳獲都可以自行處理,無論是向政府換取軍功,還是自己分了都可以。


    正因為如此,這次南非戰爭才變得搶手,畢竟這回是實打實的戰績,不光可以封爵,軍銜也可以獲得提升。


    不要看軍銜沒用,實際上在德意誌地區這是榮耀的象征,尤其是真刀真槍殺出來的,最受人尊敬。


    那怕是一介平民,靠戰功崛起,同樣會受到大家的尊重。反而是那種沒有軍功的貴族,會受到老牌貴族的鄙視。


    戰爭進行到現在,到菲克尼子爵手下報道的貴族又多了一批,uu看書ukasco 有個人名義參加的,也有貴族家族私軍參與。如果戰爭持續下去,這個人數還會持續增加。


    要不是這些人的加入,這支新生的“布爾共和國軍隊”想要形成戰鬥力,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


    畢竟士兵幾個月就可以練成,軍官可不容易培養。一支沒有合格軍官指揮的部隊,能夠發揮出來的戰鬥力也非常有限。


    這個戰果,沒有出乎菲克尼子爵的意料,英國人還是那麽滑不溜秋,拿著炮灰部隊殿後,自己先給跑路了。


    意氣風發的下令道:“知道了。傳令下去,各部隊先安置傷員,大部隊休整一天,然後再繼續向前進發。”


    青年軍官回答道:“是,將軍!”


    菲克尼子爵眉頭微皺,心平氣和的說道:“不要叫將軍,現在我隻是一名上校,傳出去會讓人笑話的。”


    沒有辦法,盡管指揮數萬軍隊作戰,他的軍銜依然是上校。就算是要晉升,那也要等戰後回到維也納過後。


    在此之前,他就隻能以上校的身份指揮全軍。這是規矩,要是提前就急不可耐的自稱將軍,傳了出去那是會被人嘲笑沒有教養、不懂規矩。


    菲克尼子爵也是貴族出身,盡管隻是小貴族,可那是也傳承了上百年的貴族家族,勉強稱得上是老牌貴族了。


    對規矩菲克尼子爵一直都是非常重視的,尤其是涉及到了家族聲譽問題,那更是一點兒也不能馬虎。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聖羅馬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海月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海月1並收藏神聖羅馬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