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869年冬,戰火紛飛的世界一下子太平了起來。各大殖民帝國為了轉移國內經濟危機,發起的侵略戰爭都在這個季節結束了。


    交戰各方的實力差距懸殊,在熱武器麵前,血勇之氣更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如果不是大家互相扯後腿,戰爭結束的時間還會更早。戰後的非洲大陸格局,變得更加明顯。


    法國占據了埃及,解決了阿爾及利亞,和英國人一起瓜分了突尼斯;奧地利也完成了既定目標,占據了博茨瓦納、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地區。


    毫無疑問,在這一輪競爭中英國人處於了下風。盡管約翰牛打敗了埃塞俄比亞,還幹掉了奧爾多二世,依然改變不了他們在非洲大陸爭奪中的劣勢。


    幹掉了一個土著皇帝,並不等於英國人就占領了埃塞俄比亞,連名義上的統治都做不到。


    沒有了中央政府的埃薩俄比亞變得四分五裂,麵對一個個軍閥英國人也頭疼萬分。


    有大無畏的國際主義誌士,在暗中支持埃塞俄比亞和他們戰鬥,這場曆時兩年的戰爭英國人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前前後後共投入總兵力13.6萬,僅人員損失就超過了五千,其中有近三千人永久留在了非洲大陸,軍費開銷更是一筆天文數字。


    這個人員傷亡,隻是統計的白人士兵損失,仆從軍不值錢,他們的傷亡自然不在統計範圍內。


    不管怎麽說,總算是打贏了,大英帝國的麵子這次沒有丟。


    實力上的絕對差距,不是那麽容易彌補的。即便是法奧再怎麽幫忙,埃塞俄比亞也隻是給英國人製造了一點兒麻煩。


    沒有抗英皇帝奧爾多二世,剩下的那幫軍閥,弗朗茨也不指望了。以英國人的手段,要不了多久他們恐怕就要爆發內戰。


    這也不算太壞,至少在短期內英國人無法從埃塞俄比亞掠奪大量的財富。


    在戰略上,英國人是增加了在亞丁灣的影響力,可惜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一點兒,估計倫敦政府的反戰派力量又壯大了幾分。


    按照目前的非洲大陸格局,奧地利大勢已成,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殖民地總麵積超過一千三百萬平方公裏,已經是小半個非洲大陸。


    如果隻是占地也好辦,大家可以再找機會搶。問題是這片土地上,還生活著八百多萬白人移民。


    各國的殖民地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人人持槍,隻要抗得動槍的都可以變成戰士。


    這要是打起來了,最後誰搶誰的,還真的說不準。除非英法能夠投入上百萬大軍進入非洲大陸,才有獲勝的機會。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法國人根本就不敢把主力部隊扔到非洲大陸上去,不然老家就危險了。


    至於英國人,不要說百萬陸軍,就算是擴軍三五十萬,陸海軍就要先幹起來了。


    皇家海軍可不會讓陸軍搶資源,對他們來說,這是比法奧加起來都要可怕的災難。


    奧地利沒有在非洲大陸上繼續擴張,主要原因還是吃撐著了,需要消化戰爭果實。


    這廣袤的土地上還有很多隱患,威脅著奧地利的統治,肅清地方才是當務之急。


    如果不能讓殖民地社會穩定,又怎麽創造財富?創造不了財富的殖民地,那就是負擔。


    這一輪瓜分活動中,法國人表現的也很不錯,緊隨奧地利之後。


    如果法國人能夠完成既定目標,他們的殖民地麵積,也會突破一千萬平方公裏。


    顯然,歐洲戰略牽製了法國人大量的精力,在非洲殖民擴張中有些力不從心,不然突尼斯也不會分英國人一半。


    現在他們的實際控製區域,還不到計劃中的一半。內陸地區姑且不論,奧地利同樣有很多地區沒有實際控製。


    比如說:摩洛哥就匯聚了英法西三國的勢力範圍,怎麽把英西兩國驅逐出去,就是一個難題。


    不管怎麽說,名義上法國人勢力範圍還是不小的,包括蘇丹都被拿破侖三世變成了保護國。


    當然,這隻是巴黎政府單方麵宣布的,並沒有獲得國際社會承認。英國人同樣宣稱和蘇丹簽訂了條約,直接以宗主國自居。


    這些文件,基本上都是殖民者忽悠下簽的,甚至還有可能是偽造的。列強的節操不要考慮,殖民從來都是靠武力,有沒有條約都無關緊要。


    這種虛裏花哨的把戲,隻是為了自我裝裱,讓自己的吃相好看一些,本身就沒有多少法律效力。


    顯然蘇丹地區已經成為了英法爭奪的焦點。


    法國人想要把蘇丹和埃及連成一片,最好還可以占領埃塞俄比亞和索馬裏,獲得殖民東非的主導權。


    英國人爭奪蘇丹地區,同時也在打埃及的注意,蘇伊士運河更讓他們垂涎欲滴。


    總之,蘇丹地區對英法非常的重要。落入了法國人手中,英國人很可能被擠出東非地區,隻能困守南非一地。


    落入了英國人手中,那麽占據東南兩角的英國人,不但扭轉在非洲大陸上的不利戰略,還有可能更進一步奪取蘇伊士運河,重新獲得地中海的主導地位。


    這是一個陽謀,隻要奧地利不亂伸手,英法兩國圍繞著蘇丹地區發生衝突是早晚的事情。


    非洲大陸暫時穩定了,墨西哥內戰也陷入了低估期。承包了平叛任務後,法軍迅速就擊敗了叛軍。


    烏合之眾就是烏合之眾,沒有墨西哥政府軍添亂,法軍爆發出了自身的真實實力,根本就不是叛軍能夠比的。


    法國人用實際行動告訴了世界,上一次墨西哥戰爭中的失利僅僅隻是一次例外,他們依然上全世界最強大的陸軍。


    叛軍自然沒有剿滅幹淨,墨西哥又不是什麽小地方,叛軍隻要隨便找個地方一藏,法國人就無能為力了。


    馬西米連諾一世的統治並沒有因為叛軍被重創而穩定下來,反而因為接連不斷的社會改革,變得搖搖欲墜。


    要不是忌憚法奧兩國的反應,恐怕墨西哥的實力派早就發動了政變,換上小皇儲做了橡皮章。


    表麵上是穩定了下來,暗流卻一直在湧動中。現在隻差一個火星,就可以引爆了。


    ……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1860年,德蘭士瓦共和國東麵的幾個黑人酋長國發現了大量黃金。1867年,人們又在奧蘭治河畔的霍普敦發現了第一顆鑽石。


    對控製南非地區的英國人來說,德蘭士瓦和奧倫治兩個布爾人共和國已經不是窮絲,而是一塊肥肉。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更大的原因是奧地利人的觸手也伸了過去。


    布爾人本來就是荷蘭人、德意誌人以及部分法國人的混血民族,對同宗、同源的奧地利自然不排斥。


    小國是需要抱大腿的,大家很快就變成了好朋友。祖魯人充當了雙方友誼的橋梁,在不久前的非洲混戰中,雙方聯手解決掉了這個威脅。


    對英國人來說,布爾人倒向奧地利就意味著危機臨近。以奧地利在非洲大陸的優勢,要同化同源而出的布爾人,看上去就沒有多少難度。


    如果不是新神羅帝國容不下共和國,沒準現在雙方就已經合並了。即便是如此,布爾人中支持加入神羅殖民體係的人也不在少數。


    這讓充滿危機意識的英國人無法忍受,他們可沒有忘記當年是怎麽被趕出歐洲大陸的,自然不願意看到發生在歐洲大陸的事情,在南非重演。


    盡管蘇伊士運河開通,開普敦的戰略價值有所下降,這裏仍然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讓德爾福總督非常頭疼,自從他執掌南非地區後,不要說對外擴張了,本身的勢力範圍都在不斷受到壓縮。


    麵對來勢洶洶的奧地利人,他們能夠守住現在的勢力範圍,那都是大英帝國的牌子罩得住。


    至於擴張?派出去的探險隊,一個個都是了無影訊,偶爾逃回來幾個人,都指向了黑人土著。


    哪個土著部落這麽有力量,有實力擋住他們前進的步伐?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很多年,幾年前他們還組織了一支三千人的部隊遠征,企圖打破這種局麵。


    然後,這支被寄予厚望的部隊,剛剛出發不久,就遭到了大量的土著阻擊。


    他們一路神擋殺神、魔擋殺魔,打得土著是哭爹喊娘。一不小心玩兒的太嗨,走的遠了一點兒,就被人切斷了後路。


    沒有全軍覆沒,距離那個地步也不遠了。接下來的一年內,有超過一百五十萬土著遷途到了他們的殖民地。


    人多力量大沒錯,可是人也是要吃飯的。這些被驅趕過來的黑人部落,過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搶地盤。


    除了城市還在英國人掌控中外,鄉下都亂套了。一度英國人的稅務官都不敢出城,大量移民舉家逃離南非。


    惡化的局勢,讓前任因此承擔責任,提前退休回家養老。德爾福總督還是靠引進奴隸商人,解決了人口過剩的問題。


    發生這些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布爾共和國配合了奧地利的行動,直接把這些土著放了過來,不然奧地利還做不到這一步。


    德爾福已經多次向政府提出要幹涉奧地利的擴張行動,然而沒有任何作用。uu看書 .ukanshu 不是倫敦政府不想幹涉,問題是他們沒有實力幹涉。


    最近幾年,海軍的霸主地位,已經受到了法奧兩國的衝擊。法國的鐵甲艦數量已經逼近他們的四分之三,奧地利的主力艦數量也高達英國人的百分之六十五。


    兩強標準,早就不知道扔到哪個角落裏吃灰了。現實告訴了英國人,沒錢就不要亂裝逼。


    當然在總噸位上,英國人還是勉強實現了兩強標準,畢竟現在沒有人和他們pk風帆戰艦數量。


    看著搜集到的情報,德爾福總督覺得自己應該做點兒什麽,不然未來大英帝國在南非的統治就難了。


    如果有人發現上麵的內容,就不會覺得德爾福在小題大做了。赫然是最近十幾年,兩個布爾共和國的外來移民資料。


    其中尤為重要的就是德意誌地區移民,足足有八萬之多,超過總移民數量的百分之八十。


    布爾共和國才多少人?按照這個速度下去,變成德裔國家是早晚的事情。兩個布爾人共和國倒向奧地利也就不奇怪了,選票讓政府必須親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聖羅馬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海月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海月1並收藏神聖羅馬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