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4月6日,斯德哥爾摩的天氣是格外晴朗,在民眾們的歡聲笑語中,北歐聯邦建立了。
在繼卡爾瑪聯盟崩潰後,北歐三國再次完成了統一。唯一遺憾的是缺失了芬蘭,波羅地海地區也不在了,沒有巔峰時期的輝煌。
北歐聯邦的出現,這也意味著瑞典、丹麥、挪威這三個歐洲邊緣國家,能夠在世界上發出自己的聲音了。
弗朗茨沒有親自去觀禮,這個年代出遠門真的不方便。除非是愛湊熱鬧的主,一般情況下大家出國的熱情都不高。
北歐統一對奧地利沒有啥影響,頭疼的是俄國人。想必這個時候亞曆山大二世的表情一定很精彩,北歐聯邦的出現,俄國北疆的國防壓力可增加了不少。
有了普魯士的榜樣作用後,誰能夠保證北歐聯邦不會效仿呢?要是再來一下子,挖走了芬蘭,那麽俄羅斯帝國就隻能遷都了。
聖彼得堡確實是一個好地方,可惜國防壓力大了一點兒。俄羅斯帝國強大的時候無所謂,一旦陷入了衰落狀態,那就危險了。
相比之下,莫斯科就要好的多。地處俄國東歐土地的中心,戰略上基本上算是絕對安全,等敵人打到了這裏,冬天就讓他們完蛋了。
莫斯科地區周邊就是糧倉,不用擔心糧食問題。還有河流方便物資運輸,交通上也算是便利,再修幾條鐵路就完美了。
當然波蘭沒有丟前,有海路運輸,聖彼得堡還更加具備優勢。莫斯科現在還需要開發,遷都至少要先把鐵路網建成。
亞曆山大二世肯定沒有想那麽多,政治、軍事雙重打壓下,現在才把叛軍壓縮在莫斯科地區。
經過這一番折騰,莫斯科地區的經濟已經遭到了毀滅性打擊。支持革命黨的資產階級,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發動起義容易,控製起義就難了。本來支持革命黨,隻是為了爭取權益,現在權利沒有拿到,自己先給搭了進去。
內戰爆發,在生死存亡麵前,革命黨可沒有和他們客氣,征用的征用,打白條的打白條。
總之,他們損失大了。除非叛軍取得了勝利,這些前期的投資,還有可能收回來。
要是叛軍失敗,他們這些人能不能躲過沙皇政府的清洗都是一個問題。亞曆山大二世的胸襟不小,卻容不下反賊。
這種反麵例子,弗朗茨自然要大肆宣傳了。最近維也納報紙上報道莫斯科叛軍的新聞一下子多了起來,立場決定觀點。
叛軍的汙點自然被放大化,順帶著還美化了沙皇政府。大家都是君主製國家,屁股不能坐歪。
不然亞曆山大二世輸了普俄戰爭,早就是昏君的代言詞了,怎麽可能混得上改革之主的稱號呢?
不光是奧地利,歐洲大部分媒體都沒有把戰爭失敗的鍋,扣在亞曆山大二世頭上,而是被他清洗掉的官僚背了黑鍋。
包括報道普俄戰爭的新聞,也在有意無意淡化普魯士王國,重點強調了俄國官僚集團的腐敗導致戰爭失敗,顯然大家還不樂意接受普魯士崛起的事實。
盡管普魯士王國擊敗俄羅斯帝國,成為了歐洲列強俱樂部中的一員,但是他們並沒有取代俄國人的地位。
原本歐洲是四大列強主導局勢,現在俄國人出局了,變成了英法奧三大列強主宰歐洲,普魯士王國沒有獲得想要的國際地位。
這個年代的國際地位,不僅僅隻是地位,還包括利益的劃分。作為既得利益者,英法奧三國沒有將話語權分給普魯士的意思。
這讓柏林政府很受傷,英法奧三國都可以算世界帝國,大家都有大片的殖民地,和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一起瓜分了世界。
作為新崛起強國,普魯士就尷尬了。現在已經是殖民時代的末班車,老牌殖民帝國已經完成了跑馬圈地,就算是沒有實際占領,也先宣誓了主權。
留給普魯士人的連殘羹冷炙都算不上,除了在亞洲有一小塊殖民地外,就看不到普魯士的身影。
對戰後恢複經濟的普魯士王國來說非常的不利,然而世界就這麽大,真的沒有留下。
原時空還有一場瓜分非洲大陸的殖民會議,現在不需要了。都快要被瓜分幹淨了,還需要啥國際會議。
至少沿海地區是如此,大部分地區都被英法奧三國給占領了,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占據了部分地區,荷蘭被擠了出去。
這會不需要說放棄殖民地了,根本就沒有多少土地可以殖民。況且,他們也沒有向海外投入的實力,能夠保住中南半島的一小塊殖民地就算是不錯了。
萬般無奈之下,普魯士隻能發展自身。這個時候日本代表團的到來,受到了柏林政府的歡迎。
蚊子再小也是肉,即便是增加一個海外貿易夥伴,那也可能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
柏林政府借機向受寵若驚的日本代表團推銷了不少產品,其中賣得最好的還是二手武器裝備。
強軍是明治維新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這方麵日本人做的沒有錯,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年代沒有足夠的武力,再多的財富也是為別人準備的。
普魯士努力開擴東亞市場,沒有引起外界的注意。在大家的印象中日本政府非常窮,包括弗朗茨都忽略了日本人在發展軍事方麵的瘋狂。
1869年,日本代表團和普魯士簽訂了一百五十八萬神盾的外貿大單。這個數字已經不小了,在單筆外貿交易合同中,都可以排進年度前二十。
報紙上的驚訝,隻是讓資本家們歎息錯過了一次賺錢的機會,這種商業新聞弗朗茨一貫不看。
現在他正在審閱波黑行省的發展戰略計劃書,作為奧地利最窮的省份之一,這一屆波黑省政府不打算繼續鹹魚下去了。
這也是被逼出來的,前幾屆省政府隻是需要幹好一項工作,政績就出來了,到了他們前任就已經幹完了。
波黑行省人口本來就不多,又被深度清理過,經過了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同化工作已經算是初步告一段落。
語言文字已經被統一了,移風易俗也進行的差不多了。到了這一任政府的時候,這個固定政績刷不下去了。
歲月催人老,時光匆匆而逝,奧地利內閣中很多人都老了,換屆就是這幾年的事情。
有資格補位的候選人,都是治理地方政績出眾的。這並不意味著地方官員就沒機會了,隻要政績出眾同樣可以逆襲上位。
就算是退一步,成為某部的大臣,也是更進一步。有野心的人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弗朗茨不怕手下的人有野心,野心也代表著動力。要是都是一幫混吃等死的鹹魚,那才是災難。
奧地利的官僚體係模式,都是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沒有地方主政的政績,根本就無法進入內閣。
就算是想要結黨營私,也要有那個機會才行。沒有政績根本就爬不上,人脈關係再廣,留在了下麵還是白搭。
想要拆分一個派係,遠比建立一個派係要容易。官僚本身也是互相競爭的,一旦派係內部主要人物變成了政敵,自己就會鬥起來。
這往往隻是需要一個位置,就可以達到目的。要是官僚都變成一個集團,那麽隻能說明皇帝蠢得不可救藥。
波黑也不是完全沒有優勢,至少這裏有礦。包括:煤、鐵、銅、錳、鉛、汞、銀、褐煤、鋁礬土、鉛鋅礦、石棉、岩鹽、重晶石等礦產。
這些都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波黑經濟發展基礎。波黑政府就準備挖礦了,不僅僅隻是挖礦還要發展重工業。
簡單的說就是煉鋼、冶銅,順帶在賣賣鹽。當然別的礦產也會開發,隻不過眼下這三項更有“錢途”。
弗朗茨記得原時空波黑地區的重工業就發展的不錯,不過後來因為戰爭走向了沒落。
盡管波黑多山,可是這裏有河流,可以發展水上運輸。如果再把鐵路支線延伸下去,那麽發展重工業也是有潛力的。
奧地利的重工業太過向波西米亞地區集中,和平年代這不要緊,u看書 .uukanhu 到了戰爭年代,波西米亞地區就太靠前線了。
波黑地區的條件,自然是比不上波西米亞地區,可是建立一個小一點的重工業基地,還是問題不大的。
不僅僅是波黑地區,巴爾幹半島很多地區都有發展重工業的潛力。相對於歐洲大陸來說,巴爾幹半島的礦產資源還算是豐富。
不說長遠發展,起碼在工業時代初起,所需的資源還是能夠滿足的。隻不過在開發成本上,巴爾幹半島還是相對較高。
波黑地區畢竟已經同化了,弗朗茨還是願意投入一定資源的。能夠發展起來那就賺了,經濟發展不起來,多幾家重工業,也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沒有猶豫多久,弗朗茨在文件上打了一個“√”,算是批準了方案。剩下的事情不需要他費心了,給了政策,後麵的問題就該官僚們自由發揮了。
隻要不是喪心病狂的計劃,一般地方政府遞交的發展計劃,他是很少駁回的。
任何大的戰略計劃,都沒有人能夠保證一定成功,可是不嚐試一定不會成功。
對一個國家來說,容錯率還是很高的。尤其是波黑這種窮省搞得經濟發展類的戰略計劃,失敗幾次也動搖不了根基。
本來就需要中央政府補貼行政經費,再糟糕又能夠壞到哪裏去?
可是隻要成功了一次,那麽就賺大發了。不說成為奧地利的發達省份,隻要能夠在財政上實現自足,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
在繼卡爾瑪聯盟崩潰後,北歐三國再次完成了統一。唯一遺憾的是缺失了芬蘭,波羅地海地區也不在了,沒有巔峰時期的輝煌。
北歐聯邦的出現,這也意味著瑞典、丹麥、挪威這三個歐洲邊緣國家,能夠在世界上發出自己的聲音了。
弗朗茨沒有親自去觀禮,這個年代出遠門真的不方便。除非是愛湊熱鬧的主,一般情況下大家出國的熱情都不高。
北歐統一對奧地利沒有啥影響,頭疼的是俄國人。想必這個時候亞曆山大二世的表情一定很精彩,北歐聯邦的出現,俄國北疆的國防壓力可增加了不少。
有了普魯士的榜樣作用後,誰能夠保證北歐聯邦不會效仿呢?要是再來一下子,挖走了芬蘭,那麽俄羅斯帝國就隻能遷都了。
聖彼得堡確實是一個好地方,可惜國防壓力大了一點兒。俄羅斯帝國強大的時候無所謂,一旦陷入了衰落狀態,那就危險了。
相比之下,莫斯科就要好的多。地處俄國東歐土地的中心,戰略上基本上算是絕對安全,等敵人打到了這裏,冬天就讓他們完蛋了。
莫斯科地區周邊就是糧倉,不用擔心糧食問題。還有河流方便物資運輸,交通上也算是便利,再修幾條鐵路就完美了。
當然波蘭沒有丟前,有海路運輸,聖彼得堡還更加具備優勢。莫斯科現在還需要開發,遷都至少要先把鐵路網建成。
亞曆山大二世肯定沒有想那麽多,政治、軍事雙重打壓下,現在才把叛軍壓縮在莫斯科地區。
經過這一番折騰,莫斯科地區的經濟已經遭到了毀滅性打擊。支持革命黨的資產階級,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發動起義容易,控製起義就難了。本來支持革命黨,隻是為了爭取權益,現在權利沒有拿到,自己先給搭了進去。
內戰爆發,在生死存亡麵前,革命黨可沒有和他們客氣,征用的征用,打白條的打白條。
總之,他們損失大了。除非叛軍取得了勝利,這些前期的投資,還有可能收回來。
要是叛軍失敗,他們這些人能不能躲過沙皇政府的清洗都是一個問題。亞曆山大二世的胸襟不小,卻容不下反賊。
這種反麵例子,弗朗茨自然要大肆宣傳了。最近維也納報紙上報道莫斯科叛軍的新聞一下子多了起來,立場決定觀點。
叛軍的汙點自然被放大化,順帶著還美化了沙皇政府。大家都是君主製國家,屁股不能坐歪。
不然亞曆山大二世輸了普俄戰爭,早就是昏君的代言詞了,怎麽可能混得上改革之主的稱號呢?
不光是奧地利,歐洲大部分媒體都沒有把戰爭失敗的鍋,扣在亞曆山大二世頭上,而是被他清洗掉的官僚背了黑鍋。
包括報道普俄戰爭的新聞,也在有意無意淡化普魯士王國,重點強調了俄國官僚集團的腐敗導致戰爭失敗,顯然大家還不樂意接受普魯士崛起的事實。
盡管普魯士王國擊敗俄羅斯帝國,成為了歐洲列強俱樂部中的一員,但是他們並沒有取代俄國人的地位。
原本歐洲是四大列強主導局勢,現在俄國人出局了,變成了英法奧三大列強主宰歐洲,普魯士王國沒有獲得想要的國際地位。
這個年代的國際地位,不僅僅隻是地位,還包括利益的劃分。作為既得利益者,英法奧三國沒有將話語權分給普魯士的意思。
這讓柏林政府很受傷,英法奧三國都可以算世界帝國,大家都有大片的殖民地,和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一起瓜分了世界。
作為新崛起強國,普魯士就尷尬了。現在已經是殖民時代的末班車,老牌殖民帝國已經完成了跑馬圈地,就算是沒有實際占領,也先宣誓了主權。
留給普魯士人的連殘羹冷炙都算不上,除了在亞洲有一小塊殖民地外,就看不到普魯士的身影。
對戰後恢複經濟的普魯士王國來說非常的不利,然而世界就這麽大,真的沒有留下。
原時空還有一場瓜分非洲大陸的殖民會議,現在不需要了。都快要被瓜分幹淨了,還需要啥國際會議。
至少沿海地區是如此,大部分地區都被英法奧三國給占領了,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占據了部分地區,荷蘭被擠了出去。
這會不需要說放棄殖民地了,根本就沒有多少土地可以殖民。況且,他們也沒有向海外投入的實力,能夠保住中南半島的一小塊殖民地就算是不錯了。
萬般無奈之下,普魯士隻能發展自身。這個時候日本代表團的到來,受到了柏林政府的歡迎。
蚊子再小也是肉,即便是增加一個海外貿易夥伴,那也可能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
柏林政府借機向受寵若驚的日本代表團推銷了不少產品,其中賣得最好的還是二手武器裝備。
強軍是明治維新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這方麵日本人做的沒有錯,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年代沒有足夠的武力,再多的財富也是為別人準備的。
普魯士努力開擴東亞市場,沒有引起外界的注意。在大家的印象中日本政府非常窮,包括弗朗茨都忽略了日本人在發展軍事方麵的瘋狂。
1869年,日本代表團和普魯士簽訂了一百五十八萬神盾的外貿大單。這個數字已經不小了,在單筆外貿交易合同中,都可以排進年度前二十。
報紙上的驚訝,隻是讓資本家們歎息錯過了一次賺錢的機會,這種商業新聞弗朗茨一貫不看。
現在他正在審閱波黑行省的發展戰略計劃書,作為奧地利最窮的省份之一,這一屆波黑省政府不打算繼續鹹魚下去了。
這也是被逼出來的,前幾屆省政府隻是需要幹好一項工作,政績就出來了,到了他們前任就已經幹完了。
波黑行省人口本來就不多,又被深度清理過,經過了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同化工作已經算是初步告一段落。
語言文字已經被統一了,移風易俗也進行的差不多了。到了這一任政府的時候,這個固定政績刷不下去了。
歲月催人老,時光匆匆而逝,奧地利內閣中很多人都老了,換屆就是這幾年的事情。
有資格補位的候選人,都是治理地方政績出眾的。這並不意味著地方官員就沒機會了,隻要政績出眾同樣可以逆襲上位。
就算是退一步,成為某部的大臣,也是更進一步。有野心的人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弗朗茨不怕手下的人有野心,野心也代表著動力。要是都是一幫混吃等死的鹹魚,那才是災難。
奧地利的官僚體係模式,都是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沒有地方主政的政績,根本就無法進入內閣。
就算是想要結黨營私,也要有那個機會才行。沒有政績根本就爬不上,人脈關係再廣,留在了下麵還是白搭。
想要拆分一個派係,遠比建立一個派係要容易。官僚本身也是互相競爭的,一旦派係內部主要人物變成了政敵,自己就會鬥起來。
這往往隻是需要一個位置,就可以達到目的。要是官僚都變成一個集團,那麽隻能說明皇帝蠢得不可救藥。
波黑也不是完全沒有優勢,至少這裏有礦。包括:煤、鐵、銅、錳、鉛、汞、銀、褐煤、鋁礬土、鉛鋅礦、石棉、岩鹽、重晶石等礦產。
這些都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波黑經濟發展基礎。波黑政府就準備挖礦了,不僅僅隻是挖礦還要發展重工業。
簡單的說就是煉鋼、冶銅,順帶在賣賣鹽。當然別的礦產也會開發,隻不過眼下這三項更有“錢途”。
弗朗茨記得原時空波黑地區的重工業就發展的不錯,不過後來因為戰爭走向了沒落。
盡管波黑多山,可是這裏有河流,可以發展水上運輸。如果再把鐵路支線延伸下去,那麽發展重工業也是有潛力的。
奧地利的重工業太過向波西米亞地區集中,和平年代這不要緊,u看書 .uukanhu 到了戰爭年代,波西米亞地區就太靠前線了。
波黑地區的條件,自然是比不上波西米亞地區,可是建立一個小一點的重工業基地,還是問題不大的。
不僅僅是波黑地區,巴爾幹半島很多地區都有發展重工業的潛力。相對於歐洲大陸來說,巴爾幹半島的礦產資源還算是豐富。
不說長遠發展,起碼在工業時代初起,所需的資源還是能夠滿足的。隻不過在開發成本上,巴爾幹半島還是相對較高。
波黑地區畢竟已經同化了,弗朗茨還是願意投入一定資源的。能夠發展起來那就賺了,經濟發展不起來,多幾家重工業,也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沒有猶豫多久,弗朗茨在文件上打了一個“√”,算是批準了方案。剩下的事情不需要他費心了,給了政策,後麵的問題就該官僚們自由發揮了。
隻要不是喪心病狂的計劃,一般地方政府遞交的發展計劃,他是很少駁回的。
任何大的戰略計劃,都沒有人能夠保證一定成功,可是不嚐試一定不會成功。
對一個國家來說,容錯率還是很高的。尤其是波黑這種窮省搞得經濟發展類的戰略計劃,失敗幾次也動搖不了根基。
本來就需要中央政府補貼行政經費,再糟糕又能夠壞到哪裏去?
可是隻要成功了一次,那麽就賺大發了。不說成為奧地利的發達省份,隻要能夠在財政上實現自足,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