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工業時代,柏林政府已經認識到人口的重要性,尤其是具備一定知識水平的勞動力。


    普魯士王國是全世界最早完成義務教育的國家,萊茵蘭地區又是普魯士王國工業最發達的地區,當地匯聚了一大批基礎人才。


    這些人才恰好是普魯士王國眼下最需要的。在工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對高技能人才需求量不大,反而是對普通技術工人需求量最大。


    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後,奧地利能夠反超英法,並不是說奧地利的技術有多先進,也不是弗朗茨的先知先覺能力有多大,最核心的因素還是工程師數量多。


    沒有足夠多的基礎人才,無論技術如何先進,都無法快速轉化到工業生產中。


    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對基礎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後世各國都在搞義務教育,就是市場倒逼的結果。


    原時空老牌帝國坐擁豐富資源,卻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掉隊,就是輸在了基礎人才數量上。


    等他們反應了過來,時間上已經晚了。競爭對手不可能原地踏步,給你幾十年時間培養人才。


    普魯士王國一直保持著軍費上的高投入,國內經濟沒有崩盤,除了柏林政府政治手腕夠強外,人口素質上的優勢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理論上,完成義務教育的人,都有成為一名普通技術工人的潛力。如果努力一下,成為一名工程師也不是不可能。


    大部分低端工程師都是技術工人成長起來的,而基礎的文化知識,又是其中的必要條件。


    如果有人進行統計的話,就會發現普魯士王國人口雖然遠遠低於英法,但是在基礎工程師數量上,比起英法兩國也不逞多讓。


    如果隻是開發普魯士王國,人才肯定是夠用的,威廉一世也不會這麽重視移民工作,關鍵是還有波蘭王國需要開發。


    沙皇政府時代,波蘭地區實施的是農奴製,教育隻是少數人的專利,普通人都是純粹的文盲。


    波蘭獨立後,雖然比廢除了奴隸製,也下力氣發展過教育事業,然而結果並不樂觀。


    理想主義政府製定政策,從來都隻看表麵,怎麽好就怎麽來,完全不考慮實際情況。


    波蘭政府忽視了師資力量不足和財政匱乏的事實,盲目的跟風義務教育,甚至做得比普奧都要更進一步。


    想法都是好的,現實卻不允許,最後計劃隻能停留在紙麵上。除了建了幾所為權貴子弟服務麵子工程學校外,對國家的實際意義等於零。


    現在普波聯邦建立,開發波蘭的任務也落到了柏林政府頭上,對人才的需求量自然就大大增了。


    威廉一世:“不管想什麽辦法,我們都必須要盡可能的多移民。國內的工業發展需要人才,波蘭地區的同化工作也需要移民。


    以東布羅夫斯基為首的前波蘭革命黨人最近很不安分,他們一直抗拒民族融合工作,政府接下來的工作任務非常重。”


    對普魯士王國來說,波蘭的體量還是太大了,一口氣根本就吞不下去。為了穩定波蘭局勢,柏林政府不得不和波蘭地方實力派妥協。


    不過妥協也是分對象的,以東布羅夫斯基為首的前波蘭政府,就是普波合並的利益最大受損者,雙方完全沒有妥協的可能。


    初來乍到,為了維持地方穩定,即便是知道波蘭前政府在暗地裏搞小動作,威廉一世也沒有辦法對他們怎麽樣。


    明麵上不能動,但是規則範圍內穿小鞋還是少不了的。


    毛奇勸說道:“陛下,請放心。接下來政府的工作重心,還是會放在移民安置上。


    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波蘭政府的**問題,聯邦政府剛剛建立,為了維持地方穩定,我們不方便下狠手。


    等局勢穩定了起來,政府會進行一次公職人員考核,踢出瀆職、貪腐人員,肅清波蘭地區的吏治。”


    秋後算賬必須有,但不能是現在。波蘭前政府雖然被趕下了台,但革命黨的實力依然不容小覷。


    尤其是波蘭政府後期組建的軍隊,都是革命黨培植起來的親信。這些部隊戰鬥力雖然不咋地。可人數還有好幾萬。真要是逼急了,來個魚死網破就不好了。


    本來普魯士吞並波蘭王國,就有些牽強,如果再爆發一次內戰。那對國內的民心士氣傷害太大了。


    柏林政府采用的辦法就是溫水煮青蛙,這次俄波戰爭中波蘭軍隊大敗,就給柏林政府提供了插手軍隊的機會。


    借口戰爭損失,威廉一世趁機裁撤波蘭王國四個步兵師的番號,剩下的部隊編製也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壓縮。


    當然,在壓縮編製的同時,威廉一世也在擴充軍備。這不矛盾,被裁撤番號的部隊都是在戰場上打沒了的。


    如果是打了勝仗的英雄部隊,自然不可能裁撤。問題是波蘭軍隊輸了,並且輸得很慘,那麽裁撤番號就變得合理了。


    重建新的番號,原來部隊殘存的軍官就注定邊緣化了。作為敗軍之將,就算是讓他們退役,也沒人能夠說什麽。


    威廉一世沒做得那麽絕,這些人部分轉入了預備役,部分留在了現役部隊,這就要看站隊了。


    波蘭軍隊是普魯士人一手訓練出來的,親普派自然是少不了的。在組建新部隊的時候,自然優先考慮自己人。


    經過一番操作下來,革命黨的武裝力量已經被壓縮了小半,這才是威廉一世想動革命黨的底氣。


    現在遭到了首相的反對,威廉一世內心非常的不爽。不過他的城府深,原時空連俾斯麥那樣的權臣都能忍,自然也能夠接受毛奇的耿直。


    有能力的人脾氣通常都比較大,這讓威廉一世很無奈。


    理性思考了片刻功夫後,威廉一世點了點頭:“那就再等等吧!現在先搜集證據,未來一起算賬。”


    威廉一世早就過了年少氣盛的年紀,做什麽事都喜歡三思而後行,覺察到可能存在的風險後,果斷的選擇了退一步海闊天空。


    外交大臣傑弗理弗裏德曼提醒道:“陛下,關於西亞大屠殺問題國際會議即將在耶路撒冷召開,我們需要做出選擇了。


    現在的國家形勢還不明朗,外交部建議繼續保持中立,避免參與到英法奧三國的外交博弈中。”


    國際形勢不是不明朗,完全就是一團亂麻。英法奧三國既合作又對抗,搞得歐洲各國外交官都快神經崩潰了。


    這種背景下盲目“站隊”,是非常容易吃虧的。萬一剛剛站了隊,得罪了人,上麵的老大突然就和解了怎麽辦?


    利益麵前沒有什麽不能談的,英法奧三國合作是因為利益,相互對抗同樣也是因為利益。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三方都很理智,就算是發生了對抗,也沒有拉大家下水,把對抗限定在規則範圍內。


    ……


    維也納,uu看書 .uukansh 正在普魯士人猶豫不決的時候,英法奧三國關於利益劃分的談判,也在秘密開始了。


    列強之所以是列強,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臉皮厚。


    看似英法奧三國在相互製衡,但這隻是做給外界看的明麵功夫。暗地裏大家早就坐在談判桌上,圍繞著分利益歸屬扯皮。


    西亞問題隻是一個影子,奧斯曼和波斯的衝突,站在英法奧三國的立場上,實際上就是小孩子過家家。


    難民都死得差不多了,再談這個問題根本就沒必要。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年代,“是非對錯”是最沒有爭論價值的。


    國際社會不會因為奧斯曼帝國驅逐難民進入波斯,給波斯造成了重大損失,就製裁奧斯曼。


    同樣,國際社會也不會波斯政府屠殺難民,就追究他們的責任。


    除了口頭譴責一下外,更多的還是英法奧三國的利益劃分,這才是現在的主要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聖羅馬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海月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海月1並收藏神聖羅馬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