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政策還隻是一個意向,最後要做到什麽程度,最終還是要看實際情況。除了當事人外,大部分人都是漠不關心。


    殖民地和本土一體化,這就不一樣了。維也納政府剛剛當出了風聲,就迅速引發了社會熱議。


    支持者和反對者天天在報紙上撕逼,就連普俄戰爭、美國談判、俄國海軍被海盜欺負等熱門話題,都被壓了下去。


    輿論沒有一邊倒,支持者和反對者殺的旗鼓相當。這讓弗朗茨很放心,看樣子一體化在帝國議會中通過的幾率比較高。


    作為皇帝,雖然有能力可以強製通過一項決策,可弗朗茨從來都沒有幹過。


    表麵上看起來這麽幹很威風,展示了一言九鼎的君主權威,實際上帶來的潛在政治威脅非常大。決策正確那是應該的,決策失誤就要皇帝為此負責了。


    沒有人能夠保證不犯錯誤,更何況正確的決策出現在了錯誤的時間、地點,同樣也是一個錯誤。


    帝國議會是新神聖羅馬帝國的最高權利機構,其中就一個背黑鍋的作用,通常大的政治決策都需要在這裏走一遭。


    這是弗朗茨準備的政治後手,萬一出現了大問題,不想讓內閣滾蛋的情況下,還可以讓帝國議會為此負責。


    經過這麽多年的改組,現在的帝國議會已經不在是當初的幾個人,議員數量已經大幅度增加,不過以邦國為單位的體製沒有變。


    那怕是最小自由市也有至少一個席位,然後每三百萬人產生一個席位,為了照顧小邦國,人口超過三百萬後直接增加一個席位。


    反正不管怎麽弄,奧地利都占據了一半的席位。不過有三分之一的議員反對就可以否決議案,要修改憲法,必須要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議員同意才行。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憲法問題不是弗朗茨搞出來的,而是各邦國主動要求的。


    因為帝國憲法保證了他們的自治權,為了杜絕奧地利插手他們內政的可能,直接提出了一個幾乎無法滿足的條件。


    當然,憲法中保護皇帝、國王的有利條款,也是促成這一規定的原因之一。大家都是聰明人,作為對自己有利的條款當然要支持了。


    中央政府的權利雖然受到了限製,官僚集團不管多麽牛逼,在法律上他們的權利都受到了製約。


    各邦國政府都有一套班子,現在新神聖羅馬帝國政府內閣權利大,那是建立在他們兼任了奧地利內閣的前提下。


    如果某一天弗朗茨不高興了,可以直接讓他們分家。那麽帝國內閣就會尷尬的發現,他們什麽也幹不了。


    軍隊是皇帝和下麵國王的,內閣無權調動;各邦國擁有高度自治權,內政問題中央政府無權過問。


    就剩下了部分財政權,中央政府可以印鈔票,然而這也需要帝國議會批準;中央政府收上來的鑄幣稅、關稅,需要支付行政開銷、軍費、皇室年金等等,不足的部分由邦國政府分攤。


    當然,外交權在中央政府手中,殖民地管理權也在中央政府手中。涉及到邦國政府的內政問題時,所有政策都是建立在邦國政府配合的情況下,才能夠進行。


    比如說:現在政府計劃給紡織業工廠退稅,就必須要獲得邦國政府配合才行。


    要是某個邦國政府反對,那麽他們還是可以自行其事,按照自己的法律繼續征稅,不需要理會中央政府的決策。


    這隻是理論上的,實際上現在新神聖羅馬帝國經濟已經一體化。很多經濟上的問題,都需要中央政府協調解決,對自身有利的條款大家沒有理由會拒絕。


    這也是弗朗茨對中央政府的定位,一個組織協調者,將所有邦國串聯在一起。


    和曆史上的德二帝國有些內似,隻不過他這個皇帝的權利要大得多。中央政府無權幹涉各邦國的內政,不等於皇帝也沒有權利幹預。


    有權利是一回事,要不要去管又是另外一回事。


    除非是某個邦國政府搞得天怒人怨,民眾都揭竿而起,必須要由皇帝出麵幹涉的時候,弗朗茨才會插手。


    從新神聖羅馬帝國建立到現在,都沒有發生過這種情況,所以弗朗茨一直都是隻拿工資不幹事。


    他又不是權利狂人,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何必要去幹呢?作為新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當好裁判就行了。


    何況,弗朗茨還兼任著奧地利皇帝、巴伐利亞國王,就算是有權利欲旺盛,也不是沒處發泄。


    實在不行還可以折騰殖民地,反正事情永遠都是做不完的。如果不怕猝死的話,完全可以一天工作二十四小時。


    兼職多也不是沒有好處,在歐洲這個財務劃分明確的社會,弗朗茨能夠拿到薪水自然也多。


    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年金、奧地利皇帝的年金、巴伐利亞國王的年金,如果未來殖民地一體化進程完成,他多半還要增加幾個頭銜,又是一大筆收入。


    至於把殖民地合並到奧地利?這完全是不可能的。


    開辟海外殖民是很費錢的,奧地利一家顯然是承擔不起的,最後還是新神聖羅馬帝國財政出的錢。


    換句話說,就是所有的邦國一起出錢,才建立了現在的殖民帝國。


    要是全部劃給奧地利,出了錢的金主們肯定不會答應。一家分一塊更加不可能,殖民地遠在海外注定了要放權。


    各邦國拿到經濟利益就夠了,名義上的管理權就算是拿到手,他們也沒有辦法去管理。


    弗朗茨可是鼓勵大家開辟海外殖民地的,邦國政府想要開辟的殖民地,完全可以自己單幹。


    考慮到恐怖的資金投入和風險後,大家還是一致決定讓中央政府上吧!要賺大家一起賺,要虧大家一起虧。


    最關鍵的是單幹也沒有辦法撇開中央政府,沒有帝國海軍的保護,殖民地的安全怎麽解決?


    沒見之前普魯士、德意誌聯邦資本家在海外建立的殖民據點,都主動要求加入了麽?


    即便是現在普魯士和德意誌聯邦加入殖民運動中,都離不開新神羅帝國的支持。


    這不是靠抱大腿能夠解決的,海外殖民地又是另一個天地。各國在海外都擁有大量的民間殖民團隊,這些團體並不完全受各國政府的控製。


    要是發生了衝突,各國政府都會站在自己人一邊。


    最後都是用拳頭說話,在海外某地區實力雄厚,那麽就可以占據該地區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單純的看國家強弱。


    這也是荷蘭、葡萄牙能夠保住大片殖民地的原因,盡管他們國家不強,可是在某些區域他們的實力夠強。


    既然殖民帝國是大家一起出錢出力建立起來的,殖民地所有權自然歸帝國所有。以什麽樣的方式並入帝國,這也是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


    自治省、自治市、自治領、直轄省、邦國、貴族封地……


    這些都是備選方案,不同的稱呼代表著不同的體製。


    自治市意味著殖民地碎片化,自治領則意味著殖民地保留的領土較大,直轄省意味著中央政府直接控製,邦國就和現在各邦國的情況一樣……


    從利益上出發,弗朗茨當然更加願意殖民地以邦國身份並入帝國了,這有助於鞏固他的地位。


    說白了,各邦國無論是公國、還是王國,弗朗茨都可以直接兼任國王,帝國的紐帶首先是皇帝,其次才是經濟一體化。


    兼職越多皇位就越穩固,除非所有的邦國一起反皇帝,不然就是安全的。


    政策情況下,沒有人敢冒著國家分裂的風險把皇帝搞下去。況且,在廢帝之前,還必須要打一場內戰。


    必須要用武力把反對的邦國壓服,不然帝國議會通過不了。修改不了憲法,新政權就獲得不了合法性。


    歐洲文化體係下政權合法性非常重要,通常合法性越低,政權的壽命就越短。


    沒有合法性的政權,就準備天天鎮壓叛亂吧!不對,政權沒有了合法性,這就不能算叛亂,隻能算是撥亂反正。


    在革命問題上,弗朗茨是非常放心的。隻要不是軍隊造反,都可以輕鬆搞定。


    看看維也納就知道了,這裏不具備革命的基礎。就算是全歐洲都在革命,這裏也鬧不起來。


    從弗朗茨繼位到現在維也納就沒有鬧過大罷工,就算是發生罷工那也局限在百八十人以內的規模,這已經足以說明很多問題。


    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從十幾年前開始,維也納政府就禁止在維也納開設任何工廠,已經建立起來的工廠也陸續搬遷離開。


    一座沒有工業的城市,自然不存在大規模的罷工了。


    現在維也納的經濟主要是以服務業、科研、金融為主。經濟結構決定了上層建築,這些產業從業人員收入,相對而言還是比較不錯的。


    沒有工業汙染,維也納成為了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也是歐洲第一座沒有貧民窟的大城市。


    小城市不能算,這個年代的小城市,本身就是一個大貧民窟,沒有區分的必要。


    作為代價,就是維也納的人口增長速度緩慢,城市發展速度遠遠落後於倫敦和巴黎。


    就連在新神聖羅馬帝國帝國內部,現在也有不少城市在人口上超過了維也納,比如說:米蘭、慕尼黑。


    當然人口不等於經濟,現在維也納的總人口隻有68萬,市區人口僅有31萬,可是經濟總量卻僅此於倫敦和巴黎。


    人口少、經濟發達,民眾的生活水平穩居歐洲前列,社會矛盾自然也少了。社會矛盾少,民眾的革命欲望也就降低了。


    作為哈布斯堡家族的基本盤,弗朗茨是非常重視的。作為兩個帝國的首都,維也納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根本就不需要發展什麽工業。


    大倫敦、大巴黎看起來固然有麵子,可實際上有苦自知。倫敦成為了霧都,巴黎成為了革命之都。


    況且,大城市本身就不適合發展工業,地價、生活成本遠超中小城市,從一開始就抬高了工業生產成本。


    以維也納為例,如果在這裏投資建廠,地價要比中小城市高三倍,人工成本也要增加至少三分之一。


    這還沒有考慮原材料運輸的問題,如果綜合多方麵的因素,通常這些工廠的生產成本都要增加10%~30%。


    弗朗茨隻能感歎這個年代競爭不夠激烈,資本家們還不知道優化產業配置,u看書 ww.uukanshu 更沒有竭盡全力節省成本。


    要知道,後世資本家們可是哪裏生產成本最低,就把工廠往哪裏搬。誰要是堅持待在大城市,不是被掃地出門,就是關門大吉。


    當然,弗朗茨非常清楚,大家熱衷於往首都擠,主要是這裏靠近權利中心,可以在政治上獲得收益。


    然而,不喜歡資本幹涉政治的弗朗茨,從一開始就掀翻了桌子,不給他們提供這個機會。


    維也納資源已經夠多了,不需要這些產業,可是很多中小城市需要。在這一政策下,奧地利又增加了七八個工業城市。


    這麽一來,或許奧地利的工業總量沒有增加多少,可是產業競爭力卻增加了,對長遠發展非常有利。


    這個年代,大城市容易出現罷工,很多時候都是資本家們為了保證自身利益,把這些增加的成本轉嫁到工人身上。


    越是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罷工次數出現的越多,社會矛盾越發激烈。


    從統治者的角度來說,隻要維也納不亂弗朗茨的統治就是穩定的,別的地區出現了問題,都可以調兵鎮壓。


    這是曆史的教訓,歐洲絕大部分成功的革命,都是在首都實現的。例外的或許有,不過弗朗茨記憶中不存在。


    總之,無論是出於工業發展,還是為了維護統治需要,弗朗茨在維也納實現了去工業化。


    這也是未雨綢繆,一個穩定的首都,加上一套完善的體製,可以說弗朗茨把安全第一發揮到了極致。隻要是不作死,那就真的是不會死。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頂點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聖羅馬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海月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海月1並收藏神聖羅馬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