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深究這些官老爺們的膽子越來越大的原因,往早了可以追朔到大送時期,再往上也可以追朔到漢唐時期,但是真正的墮落,還真就是由大送而始,正從文彥博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之後,中原堂口的官老爺們就在放飛自我的道路上奪命狂飆。


    大宋時期的寇準可以硬拉著大送皇帝的袖子上前線,包子黑能直接噴大送皇帝一臉唾沫腥子,所謂治政風氣開明、與士大夫共天下的背後其實是皇權的威嚴喪盡。


    如果說朱元章的例子以及大明某些皇帝之死還不足以說明問題,那麽……


    大明的軍隊是怎麽一步步廢掉的?


    別說是朱元章從一開始定下軍戶製度就埋下了禍根,因為對於朱元章來說,或者說換成人當了皇帝,軍戶製度都是最適合當時的大明的軍製,甚至沒有第二種軍製可以與之相比。


    因為在定下軍製之前,首先要考慮到當時的大明是個什麽情況——邊年不斷的征戰,人口銳減,荒地多而人口少,大量的金銀被帶出中原,這些亂七八糟的因素加在一起,就導致了大明朝廷從上到下都透著一股子窮逼的味道。


    朝廷都窮成狗一樣兒了,而朱重八又時時刻刻都想幹北元一梭子,自然也就不能餓著軍隊,而此時的大明又恰好處於地荒人少的開荒狀態,能夠收上來的錢糧自然也就不多。


    再加上朱元章還是個寧肯餓著肚子也要推廣社學的狠人,這就導致了大明朝廷的財政更加緊張,根本就養不起那麽多的軍隊。


    衛所和軍戶製度,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才應運而生。


    說白了,就是要求衛所以囤墾軍團的形式來自己解決錢糧問題,一方麵能夠減輕朝廷的財政壓力,一方麵又能保持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以至於朱元章都樂得吹牛逼:“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當然,軍戶製度也有其弊端的存在,隨著天下日漸安定,那時候又沒有什麽官兵同等的說法,將領和勳貴欺壓軍戶乃至於吃空餉、喝兵血的事情自然也逐漸出現,軍戶負擔過重的弊端也因此而開始顯現。


    朱老四在登基之後也下旨申飭過衛所糜爛的問題,並且搞出了京操製度。


    所謂京操,就是地方上要挑選一半的兵力到京城接受訓練和檢閱,一方麵加強了大明朝廷和地方軍隊的聯係,另一方麵也保持住了軍隊的戰鬥力,使得大明朝廷在實際上完成了強幹強枝的玩法。


    京操製度同樣也有其弊端。


    首先就是有些地方距離京師路途遙遠,接受檢閱十分不便,很多士兵和軍官對此比較不滿,也沒有什麽參與的積極性。


    其次就是朝廷分撥下來的款項經常被漂沒挪用,有些士兵遠在邊疆,守衛邊疆本就辛苦,前往京師接受檢閱更是十分困難,結果分撥下來用作檢閱的經費由沒有落到自己手中,長此以往自然引發了眾人的不滿。


    英宗皇帝朱祁鎮即位初期,因為大明朝廷對戰略形勢的誤判,停止了內地部隊的京操,隻保留了邊境部隊的邊操,而且為了進一步降低財政壓力,禁軍也即上直二十六衛也投入了屯田事業。


    所以,等到朱祁鎮朱帶人去砸場子的時候,當時的大明軍隊基本上已經廢的差不多了,再加上也先對大明的地形甚至能比朱祁鎮這個大明皇帝還要熟悉……


    朱祁鎮被俘之後的京師保衛戰就是調集了南北直備操軍與山東備倭軍,而山東備倭軍實際上也是屬於邊操的一種。


    在京師保衛戰之後,帶有募兵性質的營兵開始走上舞台,並在接下來的的百年中成為大明軍軍的主力,在此期間,大明軍隊的戰鬥力水平起起落落,但一個趨勢是,選汰自衛所軍的營兵,無論是團營還是選鋒營,大明的軍隊都在朝著職業化發展,這個時期明軍的戰鬥力有所恢複,也有了一些不俗的戰績。


    在老好人孝宗時代,勳貴奴役京營的問題開始凸顯,京營的戰鬥力也隨之徹底崩潰,而小朱秀才卻又開創性的從從十二團營中再次選汰精銳,加上騰驤四衛中選汰的勇士營、四衛營,創立了東西官廳。


    後來小朱秀才落水,家家皆淨的嘉靖皇帝坐了龍椅,大明的軍製又開始折騰起了省鎮營兵製度,明確了營兵主戰、衛所主守,衛所開始徹底邊緣化。


    哪怕在天啟初年,雲集遼東的明軍十八萬敢戰精銳在遼陽、沉陽之戰中因戰略失誤被掃蕩一空,大明朝廷被迫弄出了關寧軍這麽個神奇的玩意,大明的真正核心精銳也依舊是營兵——無論是北京保衛戰中的滿桂部,還是鬆錦之戰的宣大標營,都是靠的營兵而不是關寧軍。


    捋清楚了大明軍製的變化之後,再看大明軍製是怎麽廢掉的就很容易了。


    衛所製度的廢馳,一方麵固然是有吃空餉、喝兵血的因素在內,但是還有另外一個極其操蛋的問題就是軍戶屬於被人瞧不起的賤業。


    沒錯,就是賤業,這時候的大明根本就沒人想要主動跑去當兵,更多的還是想著怎麽樣兒才能不當兵。


    嘉靖年間禮部尚書夏言,因讚助世宗修玄崇道,得到了皇帝的寵信。但是,夏言家隸府軍左衛軍籍,應當軍役。而夏言家中現應役丁篤疾,無法應差,京衛及江西原籍俱無次丁繼役。


    這樣一來,夏言一家也就確實無人可以當軍差,夏言專門奏請皇帝,被世宗批準免除軍籍——這已經是聖恩浩蕩的大事,夏言還專門寫詩記載這一盛事。


    普通人想要脫離軍戶怎麽辦?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從軍之前先考上舉人功名,然後兵部尚書才有可能會看在“自己人”的份上大發慈悲。


    那麽問題來了。


    到底是什麽樣兒的原因,才造成了軍戶是賤業的問題呢?


    恐怕說出那句“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方是好男兒”名言的韓琦韓相爺脫不了幹係,大明朝堂上的袞袞諸公也同樣脫不了幹係。


    京操製度的廢馳,也跟這一點不無關係,而京操原因廢馳的根本原因,則還在於朝廷分撥下來的款項經常被漂沒挪用,前往京師接受檢閱訓練的士卒拿不到屬於他們的糧餉——這個問題就不能怪韓琦韓相爺了,主要還是得問問大明朝堂上的一眾文官老爺和勳貴將領們到底是怎麽搞的。


    當然,他們怎麽搞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步步的廢掉了大明的軍隊,並且一步步的把軍權掌握到了文官的手裏。


    現在大明的這些官老爺們之所以還能老老實實的聽話,並不是他們不想這麽幹,更深的原因其實還跟朱元章時期的那些大臣們能夠戴枷辦公一樣,不敢。


    而對於朱勁鬆這個大明皇帝來說,要是不能從根子上解決這些問題,隻怕等朱勁鬆龍馭賓天之後,大明的這些官老爺們就會再一次走上大明的老路。


    如果說的再直白一些,那就是屠龍術現在隻能買到前四卷——半年之前,還能買到第五卷。


    所以,一想到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朱勁鬆就感覺頭疼,甚至恨不得再穿越一次,最好能穿越成狄武襄,先一刀砍死韓相爺,然後再砍死大送的那些慫蛋玩意。


    直到過了好一會兒之後,朱勁鬆才再一次曲指敲了敲桌子,說道:“此後,禦史台和都察院不再向內閣負責,轉而向皇帝直接負責,由內帑撥餉,刑部和大理寺也要配合禦史台和都察院,錦衣衛和東廠監察百官的情報向禦史台和都察院開放共享。”


    朱勁鬆的話音落下之後,在場的一眾大老們多少都有點兒不滿。


    啥意思?


    錦衣衛和東廠負責監察百官也就算了,反正這是大明從太祖高皇帝時期就有了的傳統,您老人家現在撿起來用,誰也說不出什麽來。


    可是您老人家就這麽正大光明的直接說出來,這真的好嗎?


    還有,就算直接說了也沒什麽,可是您老人家還要把都察院和禦史台都拆分出去,單獨向皇帝負責?


    如果僅僅隻是這樣兒,那咱們大家夥兒就算是捏著鼻子忍了也沒什麽,可是您老人家為什麽還要讓刑部和大理寺來配合都察院?甚至還要把錦衣衛和東廠監察百姓的情報都共享給禦史台和都察院?


    難道說,俺們這些正人君子們就那麽不被您老人家信任?


    一想到這裏,曾誠等一眾大老們就忍不住心中委屈。


    委屈,實在是太委屈了!


    沉默了好半晌之後,曾誠才試探著說道:“陛下,禦史台和都察院拆分出去倒也沒什麽,可是刑部和大理寺還要配合禦史台,這……”


    朱勁鬆嗬的笑了一聲,說道:“這怎麽了?如果禦史台和都察院還歸於內閣,還是跟以前一樣由吏部派員,由戶部撥餉,那麽,朕倒是想要問問曾卿,你能不能保證禦史台和都察院不會受到朝堂諸公的影響?”


    被朱勁鬆這麽一問,曾誠等一眾大老們當即就沒話說了。


    以前的禦史台是什麽樣兒?表麵上,禦史台是向皇帝負責的,內閣和六部也確實不能插手禦史台的事情,禦史台的那些禦史甚至還能在朝堂上喝斥內閣和六部的一眾大老。


    可是實際上呢?


    實際上,在崇禎十七年以前,那些禦史也就是喝斥這些大老們的儀表、言談、舉止之類的小事兒,彈劾一眾大老們也更像是為了彈劾而彈劾。


    因為大明的禦史們是有績效考慮的,如果彈劾的數量不夠,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績效,同樣也就意味著會影響他們升官發財。


    這一點,在崇禎十七年以前的大明朝堂上幾乎就是一個心照不宣的潛規則,禦史們該彈劾的彈劾,這些大老們也不會把這種彈劾當回事兒,因為都是些無關緊要的屁事兒。


    甚至就連皇帝拿到彈劾的題本也未必會仔細看。


    至於朱勁鬆所問的,能不能保證禦史台不會受到內閣和六部等一眾大老們的影響……這種事情哪怕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是個什麽答桉。


    因為禦史大人們也是希望能夠升官發財的嘛,所以崇禎十七年以前的禦史台,其實更像是一個吉祥物一樣的擺設,根本就起不到真正的監督作用。


    朱勁鬆再次曲指敲了敲桌子,說道:“咱們大明官員的俸祿,放在曆朝曆代當中也都稱得上是最高的,甚至比一向號稱富裕的大宋給官員們的俸祿還要高上許多。”


    “但是,僅僅去年一年的時間,貪汙六百塊錢以上的貪官就有十來個,貪汙在六百塊錢以下的更是多達兩百——所以,曾卿能不能告訴朕,若是失去了監管,他們能貪成什麽樣子?”


    “如果某個被查出來的官員同恰好跟朝堂上某位大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那麽,禦史台和都察院還能不能稟公辦桉?”


    “別跟朕說什麽能,當你們想說能的時候,你們先問一問自己,你們自己信不信?”


    曾誠等一眾大老們繼續啞口無言。


    正如朱勁鬆所言,如果某個貪官貪了幾十塊錢幾百塊錢,而恰好這個貪官又跟朝堂上的大老們有所牽扯,那麽,禦史台和都察院真就能保證不受一丁點兒的影響嗎?


    將心比心,曾誠覺得換了自己是都察院或者禦史台的禦史,就很難說一定不會受影響——吏部管著官帽子,戶部管著錢袋子,都察院和禦史台又敢招惹哪一個?以後真就不想升官發財了?


    就算真有頭鐵的,不在乎什麽生官發財,可是他就不怕以後被打擊報複?


    像海瑞一樣敢指著嘉靖皇帝說嘉靖嘉靖,家家皆淨的強項令才多少,而且人家海瑞罵的真是嘉靖?


    不是,他罵的是徐階!


    而且,強項令們的下場,通常都不太好!


    說白了,官場是什麽?


    官場可不是打打殺殺,官場是人情事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埋葬大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煌貴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煌貴胄並收藏埋葬大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