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相對於大清而言,又或者是相對於整個大明而言,蘭芳國都隻能算是屁大點兒的地方,說是沒有什麽存在感的小透明也毫不為過。
但是,蘭芳國所在的位置實在是太敏感了。
世界第三大島的婆羅洲,西邊就是馬六甲和永樂年間的舊港宣慰司,屬於絕對的海上要衝,同時也是絕佳的海貿中轉基地。
這種地方要是不控製在自己的手裏,朱勁鬆這個穿越者估計都沒臉去見那些同行。
當然,也許會有人覺得朱勁鬆在小題大做,因為蘭蘇國也是廣東人建立起來的,天然的親近中原堂口,冊封為外藩跟直接設置州縣統治也沒什麽區別。
但是,有這種想法的,隻能說是圖森圖樣破。
某坡親近中原堂口了沒有?
如果說某坡畢竟是海外,而且當時的情況跟現在大明的情況也有所不同,並沒有參考價值,那麽,這件事兒也可以參考中原堂口本土所發生過的曆史。
在直接舉例之前,請先思考一個問題:劉邦和朱重八為什麽要開曆史的倒車,舍棄州縣州而用分封製?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什麽事情都要透過表象去看本質——
劉邦得到的天下,六國殘餘的貴族死幹淨了沒有?六國遺民還有沒有想恢複故國的?
朱重八得到的天下,是經曆過兩宋和遼、金、蒙元的統治之後,內部南北對立情緒嚴重的天下,甚至還有元好問這種心向大元的讀書人。
就是那個寫下“問世間情為何物”的元好問。
想明白了沒有?
按照當時的環境來看,如果采用州縣製度,一旦發生什麽事情,地方上官員就要先上報朝廷,朝廷要討論過後再通知地方官府如何應對,這一來一回之間,黃花菜都特麽涼透了。
所以,哪怕是明知道分封製這玩意確實不如州縣製,劉邦和朱元璋也不得不采用分封製,因為藩王跟皇室有血親,就算出了亂子,那也是肉爛在了鍋裏。
比如說大漢時期的藩王有楚、吳、燕、齊、韓、魯等等,大明的藩王則有秦、晉、周、楚、齊、魯、趙、代、遼、寧、穀、燕、韓、沈、安等等。
大漢時期的藩王封地,大多都是六國之地,大明的藩王封地,也大多都是兩宋時期丟掉的地方,有些地方甚至丟掉了四百多年,差了整整十幾代人——七十來年的時間,四代人左右,就有很多人好了傷疤忘了疼,十幾代人,會是個什麽樣子?
真當劉邦和朱元璋手下的那些能夠在史書上留名的文武大臣都是蠢蛋,看不到分封製的危害?
別搞笑了,真當人家史書留名的還沒網上留言的聰明啊?
事實上,這些文武大臣們不僅看到了分封製的危害,也看到了分封製的好處——
藩王的財政收入都來自於自己的封地,為了自己的統治以及生活水平,他們要花本錢治理地方,這樣兒不僅能快速收攏當地的人心,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小朝廷的壓力。
關鍵是能夠快速應對地方上的問題和叛亂。
至於說劉野豬跟朱老四為什麽要削藩……那是因為統治已經大致穩定了下來,藩王分封製已經沒什麽用處了。
這就跟擦完了屁股的紙差不多,該扔就得扔。
至於不考慮當時的曆史環境,不看看漢、明藩王的封地都是些什麽地方,上來就指責劉邦和朱元璋開曆史的倒車,這種人要麽就是單純的沒腦子,要麽就是居心不良。
比如說蘭芳,蘭芳那裏的地盤上,就特別適合用分封製,而朱勁鬆之所以不用分封製的原因也很搞笑——朱勁鬆現在還沒有兒子,兩個兄弟又都有用處,一時半會兒的不可能把他們分封出去。
外藩製度同樣也不行。
比如說,把永曆皇帝交給吳三桂的,是大明的外藩緬甸吧?
就連堪稱是外藩中的表率,甚至一度以大明孝子自居的棒子,不也要向大清稱臣納貢?
還有,搞出來南越的是中原堂口的人馬,然而在跟當地百姓混居了百十年之後,不願意承認中原堂口的也是他們的後代吧?
所以,蘭芳國現在親近中原堂口,願意向中原堂口稱臣納貢,不代表他們跟當地土著混居通婚幾十年以後還願意親近中原堂口。
更重要的是,蘭芳國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商業公司,跟偽裝成約翰牛的股份公司、偽裝成偷國的財閥是同樣的性質。
在朱勁鬆看來,蘭芳國無論是想要向大清稱藩,還是想要向大明稱藩,其目的就是想要借助中原堂口在小破球上的威懾力保護自己。
別忘了,在1840以前,大清在世界上也頗有一些江湖地位的,荷蘭正是因為顧忌大清的存在,所以沒敢直接入侵蘭芳國。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朱勁鬆才會拒絕蘭芳想要稱藩的請求,反而要求其徹底內附,以設置州縣的形式來直接統治。
想了想,朱勁鬆幹脆又對柯誌明吩咐道:“讓天地會和錦衣衛多加派一些人手去舊港宣慰司那邊,看看施家還有沒有後人。”
……
當大明拒絕蘭芳國稱藩,反而直接要求徹底內附並設置州縣的消息傳回到蘭芳國後,第一任的蘭芳國大總長羅芳伯幾乎都要笑瘋了。
徹底內附?
設置州縣官府,直接駐軍?
這天底下竟然還有這般的好事兒!
原本一開始的時候,羅芳伯也不是沒有想過徹底內附,問題是乾隆四十二年的時候,大清的乾隆皇帝已經明確拒絕了蘭芳國內附或者稱藩的請求,僅僅隻是開放了對蘭芳國的貿易。
有了上一次的失敗,羅芳伯就合計著幹脆先不要求內附,先稱藩,稱藩不成就想辦法讓大明開放貿易,總之就是得想辦法跟大明搭上線,先借著大明的虎皮嚇住荷蘭人,以後再慢慢研究稱藩或者內附的事情。
可是萬萬沒想到啊,使者去的時候還是想著稱藩朝貢或者請開貿易,回來的時候卻變成了內附!
這不就是剛感覺到肚子餓,天上就掉下來一張大餡餅嘛!
啥玩意?徹底內附沒有海外稱孤來得爽?
別傻了,要是婆羅洲這破地方沒有那些蠻夷土著,荷蘭蠻子不對蘭芳國虎視眈眈,那海外稱孤確實要更爽一些,問題是婆羅洲這裏大小互不統屬的丹蘇小國一大堆,表麵上這些丹蘇小國都要接受蘭芳國的統治,實際上卻是各行其事,再加上荷蘭蠻子早有吞並蘭芳之意,搞的大家夥兒生意都沒得做,這種稱孤道寡,又哪兒有內附來得舒坦?
為了防止夜長夢多,羅芳伯當即就把蘭芳國一眾大大小小的扛把子們召集到了一起:“大明要求咱們徹底內附,我個人是同意的,你們大家夥兒怎麽說?誰同意?誰反對?”
隨著羅芳伯的話音落下,蘭芳國的一眾扛把子們也忍不住麵麵相覷,根本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大明要求咱們徹底內附?大明朝廷要在蘭芳這裏設置州縣,並且有軍隊過來駐紮?”
“那豈不是說,咱們在婆羅洲這裏跟在中原沒什麽兩樣?”
“誰不同意誰是傻子!”
“這下子好了,看那些荷蘭蠻子還敢不敢覬覦咱們蘭芳國!”
“……”
瞧著眾人激動不已的樣子,堪稱是文武雙全、最被羅芳伯看重,甚至打算推薦為下一任大總長的江戊伯卻皺著眉頭說道:“大家夥兒別高興的太早。”
“要內附大明,咱們這些人同意,那些丹蘇國的君民會不會同意?還有那些荷蘭人,他們會不會插手此事?大家夥兒別忘了,荷蘭東印度公司曾經在巴達維亞那邊做過的事情。”
<a id="wzsy" href="http://www.loubiqu.net">loubiqu.net</a>
原本激動不已的眾人又沉默了下來。
正如江戊伯所言,大明要求蘭芳徹底內附是一回事兒,那些土著丹蘇國的君民答不答應,荷蘭蠻子們會不會插手,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萬一荷蘭蠻子狗急跳牆,大舉進犯羅芳國,大明是否願意為了羅芳國而跟荷蘭蠻子起衝突?
“天朝之棄民,不惜背棄祖宗廬墓,出洋謀利,朝廷概不聞問。”
這就是大清的態度。
現在換了大明,大明又會是什麽態度?
就在眾人都有些悲觀絕望之時,被羅芳伯派去出使大明的使者卻笑著說道:“那些荷蘭蠻子是不會插手此事的,最起碼,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前,那些荷蘭蠻子們不敢胡來。”
見眾人都將目光投向了自己,那使者便又接著說道:“大明因為澳門之事,跟葡萄牙蠻子們起了衝突,最後的結果是一天之內收複澳門,並且將盤踞在澳門的葡萄牙蠻子都築了京觀,又逼著葡萄牙蠻子割地賠款。”
“有葡萄牙的前車之鑒,歐羅巴那邊的法蘭西、英格蘭等國又與大明交好,那些荷蘭蠻子們必然不敢輕舉妄動。”
羅芳伯睜大了眼睛,問道:“一天?”
那使者點了點頭,說道:“不錯,就是一天,要是按照時辰來計算的話,其實隻用了四個時辰不到。”
“此去出使大明,我在濟南府也見到了不少歐羅巴的蠻子,那些蠻子們在濟南府乖巧無比,學說咱們的漢話,學咱們的禮儀,渾然不像咱們之前在廣州見過的蠻子。”
聽到這裏,羅芳伯也忍不住激動了起來,說道:“那就最好不過,倘若大家夥兒都沒有意見,那咱們就準備魚鱗黃冊之類的東西?”
江戊伯道:“那些丹蘇小國……”
羅芳伯搖了搖頭,笑著說道:“那些丹蘇小國,終究還是受咱們蘭芳國統治,是否內附,也是咱們說了算,而不是他們說了算。”
“大明如此強盛,咱們的臉上也有光采,走出門去,那些蠻夷須得敬咱們三分!”
“隻要咱們準備好了魚鱗黃冊,朝廷大軍一到,那些丹蘇小國就算想反對也已經晚了。”
“更何況,內附之事若是能成,咱們這些人也多少算是獻土有功,朝廷必然不會虧了我等!”
說到這裏,羅芳伯又興奮了起來,望著江戊伯道:“快快去準備魚鱗黃冊,回頭你跟我一起去大明。”
但是,蘭芳國所在的位置實在是太敏感了。
世界第三大島的婆羅洲,西邊就是馬六甲和永樂年間的舊港宣慰司,屬於絕對的海上要衝,同時也是絕佳的海貿中轉基地。
這種地方要是不控製在自己的手裏,朱勁鬆這個穿越者估計都沒臉去見那些同行。
當然,也許會有人覺得朱勁鬆在小題大做,因為蘭蘇國也是廣東人建立起來的,天然的親近中原堂口,冊封為外藩跟直接設置州縣統治也沒什麽區別。
但是,有這種想法的,隻能說是圖森圖樣破。
某坡親近中原堂口了沒有?
如果說某坡畢竟是海外,而且當時的情況跟現在大明的情況也有所不同,並沒有參考價值,那麽,這件事兒也可以參考中原堂口本土所發生過的曆史。
在直接舉例之前,請先思考一個問題:劉邦和朱重八為什麽要開曆史的倒車,舍棄州縣州而用分封製?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什麽事情都要透過表象去看本質——
劉邦得到的天下,六國殘餘的貴族死幹淨了沒有?六國遺民還有沒有想恢複故國的?
朱重八得到的天下,是經曆過兩宋和遼、金、蒙元的統治之後,內部南北對立情緒嚴重的天下,甚至還有元好問這種心向大元的讀書人。
就是那個寫下“問世間情為何物”的元好問。
想明白了沒有?
按照當時的環境來看,如果采用州縣製度,一旦發生什麽事情,地方上官員就要先上報朝廷,朝廷要討論過後再通知地方官府如何應對,這一來一回之間,黃花菜都特麽涼透了。
所以,哪怕是明知道分封製這玩意確實不如州縣製,劉邦和朱元璋也不得不采用分封製,因為藩王跟皇室有血親,就算出了亂子,那也是肉爛在了鍋裏。
比如說大漢時期的藩王有楚、吳、燕、齊、韓、魯等等,大明的藩王則有秦、晉、周、楚、齊、魯、趙、代、遼、寧、穀、燕、韓、沈、安等等。
大漢時期的藩王封地,大多都是六國之地,大明的藩王封地,也大多都是兩宋時期丟掉的地方,有些地方甚至丟掉了四百多年,差了整整十幾代人——七十來年的時間,四代人左右,就有很多人好了傷疤忘了疼,十幾代人,會是個什麽樣子?
真當劉邦和朱元璋手下的那些能夠在史書上留名的文武大臣都是蠢蛋,看不到分封製的危害?
別搞笑了,真當人家史書留名的還沒網上留言的聰明啊?
事實上,這些文武大臣們不僅看到了分封製的危害,也看到了分封製的好處——
藩王的財政收入都來自於自己的封地,為了自己的統治以及生活水平,他們要花本錢治理地方,這樣兒不僅能快速收攏當地的人心,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小朝廷的壓力。
關鍵是能夠快速應對地方上的問題和叛亂。
至於說劉野豬跟朱老四為什麽要削藩……那是因為統治已經大致穩定了下來,藩王分封製已經沒什麽用處了。
這就跟擦完了屁股的紙差不多,該扔就得扔。
至於不考慮當時的曆史環境,不看看漢、明藩王的封地都是些什麽地方,上來就指責劉邦和朱元璋開曆史的倒車,這種人要麽就是單純的沒腦子,要麽就是居心不良。
比如說蘭芳,蘭芳那裏的地盤上,就特別適合用分封製,而朱勁鬆之所以不用分封製的原因也很搞笑——朱勁鬆現在還沒有兒子,兩個兄弟又都有用處,一時半會兒的不可能把他們分封出去。
外藩製度同樣也不行。
比如說,把永曆皇帝交給吳三桂的,是大明的外藩緬甸吧?
就連堪稱是外藩中的表率,甚至一度以大明孝子自居的棒子,不也要向大清稱臣納貢?
還有,搞出來南越的是中原堂口的人馬,然而在跟當地百姓混居了百十年之後,不願意承認中原堂口的也是他們的後代吧?
所以,蘭芳國現在親近中原堂口,願意向中原堂口稱臣納貢,不代表他們跟當地土著混居通婚幾十年以後還願意親近中原堂口。
更重要的是,蘭芳國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商業公司,跟偽裝成約翰牛的股份公司、偽裝成偷國的財閥是同樣的性質。
在朱勁鬆看來,蘭芳國無論是想要向大清稱藩,還是想要向大明稱藩,其目的就是想要借助中原堂口在小破球上的威懾力保護自己。
別忘了,在1840以前,大清在世界上也頗有一些江湖地位的,荷蘭正是因為顧忌大清的存在,所以沒敢直接入侵蘭芳國。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朱勁鬆才會拒絕蘭芳想要稱藩的請求,反而要求其徹底內附,以設置州縣的形式來直接統治。
想了想,朱勁鬆幹脆又對柯誌明吩咐道:“讓天地會和錦衣衛多加派一些人手去舊港宣慰司那邊,看看施家還有沒有後人。”
……
當大明拒絕蘭芳國稱藩,反而直接要求徹底內附並設置州縣的消息傳回到蘭芳國後,第一任的蘭芳國大總長羅芳伯幾乎都要笑瘋了。
徹底內附?
設置州縣官府,直接駐軍?
這天底下竟然還有這般的好事兒!
原本一開始的時候,羅芳伯也不是沒有想過徹底內附,問題是乾隆四十二年的時候,大清的乾隆皇帝已經明確拒絕了蘭芳國內附或者稱藩的請求,僅僅隻是開放了對蘭芳國的貿易。
有了上一次的失敗,羅芳伯就合計著幹脆先不要求內附,先稱藩,稱藩不成就想辦法讓大明開放貿易,總之就是得想辦法跟大明搭上線,先借著大明的虎皮嚇住荷蘭人,以後再慢慢研究稱藩或者內附的事情。
可是萬萬沒想到啊,使者去的時候還是想著稱藩朝貢或者請開貿易,回來的時候卻變成了內附!
這不就是剛感覺到肚子餓,天上就掉下來一張大餡餅嘛!
啥玩意?徹底內附沒有海外稱孤來得爽?
別傻了,要是婆羅洲這破地方沒有那些蠻夷土著,荷蘭蠻子不對蘭芳國虎視眈眈,那海外稱孤確實要更爽一些,問題是婆羅洲這裏大小互不統屬的丹蘇小國一大堆,表麵上這些丹蘇小國都要接受蘭芳國的統治,實際上卻是各行其事,再加上荷蘭蠻子早有吞並蘭芳之意,搞的大家夥兒生意都沒得做,這種稱孤道寡,又哪兒有內附來得舒坦?
為了防止夜長夢多,羅芳伯當即就把蘭芳國一眾大大小小的扛把子們召集到了一起:“大明要求咱們徹底內附,我個人是同意的,你們大家夥兒怎麽說?誰同意?誰反對?”
隨著羅芳伯的話音落下,蘭芳國的一眾扛把子們也忍不住麵麵相覷,根本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大明要求咱們徹底內附?大明朝廷要在蘭芳這裏設置州縣,並且有軍隊過來駐紮?”
“那豈不是說,咱們在婆羅洲這裏跟在中原沒什麽兩樣?”
“誰不同意誰是傻子!”
“這下子好了,看那些荷蘭蠻子還敢不敢覬覦咱們蘭芳國!”
“……”
瞧著眾人激動不已的樣子,堪稱是文武雙全、最被羅芳伯看重,甚至打算推薦為下一任大總長的江戊伯卻皺著眉頭說道:“大家夥兒別高興的太早。”
“要內附大明,咱們這些人同意,那些丹蘇國的君民會不會同意?還有那些荷蘭人,他們會不會插手此事?大家夥兒別忘了,荷蘭東印度公司曾經在巴達維亞那邊做過的事情。”
<a id="wzsy" href="http://www.loubiqu.net">loubiqu.net</a>
原本激動不已的眾人又沉默了下來。
正如江戊伯所言,大明要求蘭芳徹底內附是一回事兒,那些土著丹蘇國的君民答不答應,荷蘭蠻子們會不會插手,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萬一荷蘭蠻子狗急跳牆,大舉進犯羅芳國,大明是否願意為了羅芳國而跟荷蘭蠻子起衝突?
“天朝之棄民,不惜背棄祖宗廬墓,出洋謀利,朝廷概不聞問。”
這就是大清的態度。
現在換了大明,大明又會是什麽態度?
就在眾人都有些悲觀絕望之時,被羅芳伯派去出使大明的使者卻笑著說道:“那些荷蘭蠻子是不會插手此事的,最起碼,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前,那些荷蘭蠻子們不敢胡來。”
見眾人都將目光投向了自己,那使者便又接著說道:“大明因為澳門之事,跟葡萄牙蠻子們起了衝突,最後的結果是一天之內收複澳門,並且將盤踞在澳門的葡萄牙蠻子都築了京觀,又逼著葡萄牙蠻子割地賠款。”
“有葡萄牙的前車之鑒,歐羅巴那邊的法蘭西、英格蘭等國又與大明交好,那些荷蘭蠻子們必然不敢輕舉妄動。”
羅芳伯睜大了眼睛,問道:“一天?”
那使者點了點頭,說道:“不錯,就是一天,要是按照時辰來計算的話,其實隻用了四個時辰不到。”
“此去出使大明,我在濟南府也見到了不少歐羅巴的蠻子,那些蠻子們在濟南府乖巧無比,學說咱們的漢話,學咱們的禮儀,渾然不像咱們之前在廣州見過的蠻子。”
聽到這裏,羅芳伯也忍不住激動了起來,說道:“那就最好不過,倘若大家夥兒都沒有意見,那咱們就準備魚鱗黃冊之類的東西?”
江戊伯道:“那些丹蘇小國……”
羅芳伯搖了搖頭,笑著說道:“那些丹蘇小國,終究還是受咱們蘭芳國統治,是否內附,也是咱們說了算,而不是他們說了算。”
“大明如此強盛,咱們的臉上也有光采,走出門去,那些蠻夷須得敬咱們三分!”
“隻要咱們準備好了魚鱗黃冊,朝廷大軍一到,那些丹蘇小國就算想反對也已經晚了。”
“更何況,內附之事若是能成,咱們這些人也多少算是獻土有功,朝廷必然不會虧了我等!”
說到這裏,羅芳伯又興奮了起來,望著江戊伯道:“快快去準備魚鱗黃冊,回頭你跟我一起去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