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祿堂沒有對這個話題多說。
幾個練太極拳的,倒是對孫家的太極拳以形意拳做為基礎,能發能打又能化,言語中有些羨慕。這是與孫祿堂交好的拳家們的看法,要是以正宗嫡傳自居的,怕是要說孫祿堂的太極拳不是真正的太極拳。
這種事情在國術圈子,十分自然。媒體越來越發達,使得很多本事不大的後輩,都在或在吹前輩的事跡中,或在說道拳理中,暗踩有名的拳師上,卻唯獨不看自己手上功夫能不能證明。
待他們走後,王洪便問孫祿堂:“明知道自己的太極拳不能打,還不學習別家的長處,這種太極拳還練他幹什麽?”
這話一出口,他就孫祿堂趕了出去:“沒事養你的傷去,別說人家的長短,別打聽人家拳種的事情”。
到了孫祿堂這個層麵,拳術與本性已經相通,喜怒哀樂悲恐驚都是拳。
就象一個跨國公司的總裁,隻會想著讓自己管理的企業怎麽發展,哪會有心思去管別的公司發展上的問題?
王洪回到軍營,卻見大批部隊都派了出去。
帶新兵的教官見到王洪,先是恭喜王洪死裏逃生,然後有些羨慕的對王洪說了句:“希望也我能囫圇個回來”,就把王洪的三個內弟叫了過來,交給了王洪,轉身去整兵準備上前線。
王洪看著軍營裏忙碌的士兵們,一個個都在做著上前線的最後準備,可真的戰鬥一把響,也不知道能回來幾人。隻能無語的帶著三個內弟回到家裏。
這三個大孩子受到軍營裏的氣氛影響,沉默的跟在他後麵。
他們的心中也在激烈的鬥爭著,有一個被那些士兵主動的、被動的去送死感動了,覺得哪怕是死,也要做一次英雄。他想跟王洪說一下,他也要上前線。
可另外兩個,卻熄了為國作戰的想法。
這很正常,因為他們三個是王洪送進去訓練一段時間的普通人,還不是士兵。
普通的士兵,哪有選擇?
王洪打破了他們的沉默,他大概的問了下三個人的想法,卻沒讓想上前線打日本人的那個回到軍隊裏,而是把這三個大孩子帶在身邊,暫時先做他的警衛員。
到了前線,生死隻是一瞬間的事情,誰也控製不了,王洪還不敢替這個大孩子做這個主。
在家裏養身體也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兩位夫人似乎又有了些小矛盾,王洪就想借著馬上新年了,出去買點東西,躲開這家裏這尷尬的氣氛。
就在要出門的時候,有客人來訪。
張六少在幾個月前,把二十九軍調到了北平東麵的長城上的兩個隘口駐防。這地方可是兵家必爭之地,眼看就要跟日軍打過來了,副軍長佟麟閣就帶著大刀教官李堯臣來到王洪家裏拜訪,即看望受傷的王洪,也是來向王洪討教與日軍交手的一些經驗。
在張六少指揮的前線軍隊中,武器裝備最好的是中央軍;其次是部分東北軍和部分晉軍,而宋哲元的二十九軍的裝備是最差的。一個軍隻有野炮、山炮10餘門,重機槍不過百挺,輕機槍每連隻有兩挺,步槍多為漢陽造和山西仿製的三八式。所以他們幹脆人手一把镔鐵大刀,用以補充火力的不足,這也是西北軍的一個傳統。
李堯臣,河北冀縣人,五十出頭,王洪倒是聽說過這個人。
這位老先生,活了差不多整整一個世紀。他在清朝京城的會友鏢局裏走過鏢,在慈禧太後麵前表演過八仙慶壽劍;教過京劇武生大師楊小樓演《鬧天宮》中的猴拳動作,教過京劇旦角大師梅蘭芳《霸王別姬》中的舞劍手法;他教過二十九路軍大刀術;更為首長們作過表演,是一位傳奇人物。
他小時候,在家鄉學過太祖拳,農閑時在場子裏練,農忙時就在油燈下練,下了很大的功夫,正正經經的熬過兩燈油,在家鄉算是功夫不錯的了。
十八歲時經人介紹,進了會友鏢局。
會友鏢局是京城八大鏢局之首,名字取自以武會友,在鏢局中,開的最早,關的最晚,信譽最高,規模最大。其經營範圍比今天的安保行業還要廣泛,凡是人貨錢物,水旱兩路沿途保護、看家護院,都敢說能保護周全。
那時的鏢局實際上是一個個武術門派,會友鏢局屬於三皇門,鏢師多達上千人,全是三皇門的弟子。
三皇者,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黃帝。拳以此立名曰“三皇”;又因該拳出手如捶,發勁如炮,故名炮捶,合之則稱“三皇炮捶”。
李堯臣進鏢局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師。
他的師父宋彩臣是宋老邁的得意弟子。宋老邁的絕招是“夫子三拱手”,以一套搓、刁、掠、帶的手法,加上“本力勇”,被人稱為神拳宋老邁,這套絕技使得三皇炮捶的弟子,罕見對手。
李堯臣在鏢局裏除了學習三皇炮錘、六合刀、大槍等各種武藝,還學習了水上功夫、暗器和飛簷走壁躥房越脊的輕功一類。
在鏢局裏除了武藝要高,更要學江湖規矩。遇上劫鏢的,要特別和氣的用江湖黑話好言應付。黑話內容不外兩點:第一,彼此都是一師所傳,是江湖上的朋友。應當講江湖義氣;第二,鏢行必須承認你這碗飯是朋友賞給你吃的。對方問:“穿的誰家的衣?”就答:“穿的朋友的衣。”問:“吃的誰家的飯?”就答:“吃的朋友的飯。”兩下裏拉過一陣黑話,一般都可以平安無事,放你過去。
要是兩下沒說好,就得拚命護鏢了,所以江湖規矩在很多時候,比武藝還要管用。
走鏢是高危行業,死在劫鏢的手裏時有發生,到了後來,大家都用上了步槍手槍,死傷更是常事。
李堯臣在會友鏢局做了近三十年保鏢,憑著手上的功夫和江湖上的名聲,一直做到了會友鏢局解散。
918後,二十九路軍調到北平的一帶,準備迎擊日寇,29軍的副軍長佟麟閣便請來了北平國術名家李堯臣,到他的部隊中去教大刀。
29軍有很多國術高手留下的刀法,其中的無極刀是李堯臣所創。
這趟刀法實戰性很強,揮舞起來,既可當刀劈,又可當劍刺,動作簡單有效,增強了士兵白刃戰本領。
由李堯臣等國術大家們教出來的29軍大刀技術,在長城要隘喜峰口戰役中,取得了一場大捷,鼓舞了中國人的士氣。但要說明一下,這是一場殺敵5000,自損過萬的慘勝。
大刀隊為此立了大功,u看書 .uuknsh.o 也曾讓日軍頭痛了一陣。
可大刀畢竟是冷兵器,先天不足,與現代武器的代差決定了隻能使用在特定環境下,整個抗戰,隻有頭幾次把日本人打的措手不及,後來就隻能成為一種精神武器。
有個冷笑話。
二十九軍大刀隊因長城抗戰而名揚天下,作曲家麥新為此創作的《大刀進行曲》,被到處傳唱。社會各界紛紛組成慰問團前來勞軍,各報記者也蜂擁而至。
但是,很多人居然相信了是大刀決定了勝利,沒給二十九軍補充多少現代武器,卻送來了無數大刀。
這讓二十九軍的將士們哭笑不得,槍炮齊全、子彈充足,誰用大刀啊?
------
每章一說:國術圈有個很扯的思維,把師承和輩份看的很重。有個好師承或者好血統,甚至輩份高一點,就好象自己也跟創出名號的先人一樣,也擺起了臭架子。民國前,形意拳、八卦掌兩個門派,見到大輩,如同見到家裏長輩般,還要行跪禮,可民國後,再沒此現象了。因為民國後,不光一大批輩大年齡小的娃子進了師門,還有很多彎彎繞繞的人,人情入門、墳前拜師,甚至自抬輩份的都不罕見,這給正統教徒弟的傳承造成了困擾。於是大家開始各論各的,本門同枝的,還如以往。對於其他人,有交情的論交情,沒交情的看功夫,再也看不見了師門如家門了。
幾個練太極拳的,倒是對孫家的太極拳以形意拳做為基礎,能發能打又能化,言語中有些羨慕。這是與孫祿堂交好的拳家們的看法,要是以正宗嫡傳自居的,怕是要說孫祿堂的太極拳不是真正的太極拳。
這種事情在國術圈子,十分自然。媒體越來越發達,使得很多本事不大的後輩,都在或在吹前輩的事跡中,或在說道拳理中,暗踩有名的拳師上,卻唯獨不看自己手上功夫能不能證明。
待他們走後,王洪便問孫祿堂:“明知道自己的太極拳不能打,還不學習別家的長處,這種太極拳還練他幹什麽?”
這話一出口,他就孫祿堂趕了出去:“沒事養你的傷去,別說人家的長短,別打聽人家拳種的事情”。
到了孫祿堂這個層麵,拳術與本性已經相通,喜怒哀樂悲恐驚都是拳。
就象一個跨國公司的總裁,隻會想著讓自己管理的企業怎麽發展,哪會有心思去管別的公司發展上的問題?
王洪回到軍營,卻見大批部隊都派了出去。
帶新兵的教官見到王洪,先是恭喜王洪死裏逃生,然後有些羨慕的對王洪說了句:“希望也我能囫圇個回來”,就把王洪的三個內弟叫了過來,交給了王洪,轉身去整兵準備上前線。
王洪看著軍營裏忙碌的士兵們,一個個都在做著上前線的最後準備,可真的戰鬥一把響,也不知道能回來幾人。隻能無語的帶著三個內弟回到家裏。
這三個大孩子受到軍營裏的氣氛影響,沉默的跟在他後麵。
他們的心中也在激烈的鬥爭著,有一個被那些士兵主動的、被動的去送死感動了,覺得哪怕是死,也要做一次英雄。他想跟王洪說一下,他也要上前線。
可另外兩個,卻熄了為國作戰的想法。
這很正常,因為他們三個是王洪送進去訓練一段時間的普通人,還不是士兵。
普通的士兵,哪有選擇?
王洪打破了他們的沉默,他大概的問了下三個人的想法,卻沒讓想上前線打日本人的那個回到軍隊裏,而是把這三個大孩子帶在身邊,暫時先做他的警衛員。
到了前線,生死隻是一瞬間的事情,誰也控製不了,王洪還不敢替這個大孩子做這個主。
在家裏養身體也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兩位夫人似乎又有了些小矛盾,王洪就想借著馬上新年了,出去買點東西,躲開這家裏這尷尬的氣氛。
就在要出門的時候,有客人來訪。
張六少在幾個月前,把二十九軍調到了北平東麵的長城上的兩個隘口駐防。這地方可是兵家必爭之地,眼看就要跟日軍打過來了,副軍長佟麟閣就帶著大刀教官李堯臣來到王洪家裏拜訪,即看望受傷的王洪,也是來向王洪討教與日軍交手的一些經驗。
在張六少指揮的前線軍隊中,武器裝備最好的是中央軍;其次是部分東北軍和部分晉軍,而宋哲元的二十九軍的裝備是最差的。一個軍隻有野炮、山炮10餘門,重機槍不過百挺,輕機槍每連隻有兩挺,步槍多為漢陽造和山西仿製的三八式。所以他們幹脆人手一把镔鐵大刀,用以補充火力的不足,這也是西北軍的一個傳統。
李堯臣,河北冀縣人,五十出頭,王洪倒是聽說過這個人。
這位老先生,活了差不多整整一個世紀。他在清朝京城的會友鏢局裏走過鏢,在慈禧太後麵前表演過八仙慶壽劍;教過京劇武生大師楊小樓演《鬧天宮》中的猴拳動作,教過京劇旦角大師梅蘭芳《霸王別姬》中的舞劍手法;他教過二十九路軍大刀術;更為首長們作過表演,是一位傳奇人物。
他小時候,在家鄉學過太祖拳,農閑時在場子裏練,農忙時就在油燈下練,下了很大的功夫,正正經經的熬過兩燈油,在家鄉算是功夫不錯的了。
十八歲時經人介紹,進了會友鏢局。
會友鏢局是京城八大鏢局之首,名字取自以武會友,在鏢局中,開的最早,關的最晚,信譽最高,規模最大。其經營範圍比今天的安保行業還要廣泛,凡是人貨錢物,水旱兩路沿途保護、看家護院,都敢說能保護周全。
那時的鏢局實際上是一個個武術門派,會友鏢局屬於三皇門,鏢師多達上千人,全是三皇門的弟子。
三皇者,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黃帝。拳以此立名曰“三皇”;又因該拳出手如捶,發勁如炮,故名炮捶,合之則稱“三皇炮捶”。
李堯臣進鏢局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師。
他的師父宋彩臣是宋老邁的得意弟子。宋老邁的絕招是“夫子三拱手”,以一套搓、刁、掠、帶的手法,加上“本力勇”,被人稱為神拳宋老邁,這套絕技使得三皇炮捶的弟子,罕見對手。
李堯臣在鏢局裏除了學習三皇炮錘、六合刀、大槍等各種武藝,還學習了水上功夫、暗器和飛簷走壁躥房越脊的輕功一類。
在鏢局裏除了武藝要高,更要學江湖規矩。遇上劫鏢的,要特別和氣的用江湖黑話好言應付。黑話內容不外兩點:第一,彼此都是一師所傳,是江湖上的朋友。應當講江湖義氣;第二,鏢行必須承認你這碗飯是朋友賞給你吃的。對方問:“穿的誰家的衣?”就答:“穿的朋友的衣。”問:“吃的誰家的飯?”就答:“吃的朋友的飯。”兩下裏拉過一陣黑話,一般都可以平安無事,放你過去。
要是兩下沒說好,就得拚命護鏢了,所以江湖規矩在很多時候,比武藝還要管用。
走鏢是高危行業,死在劫鏢的手裏時有發生,到了後來,大家都用上了步槍手槍,死傷更是常事。
李堯臣在會友鏢局做了近三十年保鏢,憑著手上的功夫和江湖上的名聲,一直做到了會友鏢局解散。
918後,二十九路軍調到北平的一帶,準備迎擊日寇,29軍的副軍長佟麟閣便請來了北平國術名家李堯臣,到他的部隊中去教大刀。
29軍有很多國術高手留下的刀法,其中的無極刀是李堯臣所創。
這趟刀法實戰性很強,揮舞起來,既可當刀劈,又可當劍刺,動作簡單有效,增強了士兵白刃戰本領。
由李堯臣等國術大家們教出來的29軍大刀技術,在長城要隘喜峰口戰役中,取得了一場大捷,鼓舞了中國人的士氣。但要說明一下,這是一場殺敵5000,自損過萬的慘勝。
大刀隊為此立了大功,u看書 .uuknsh.o 也曾讓日軍頭痛了一陣。
可大刀畢竟是冷兵器,先天不足,與現代武器的代差決定了隻能使用在特定環境下,整個抗戰,隻有頭幾次把日本人打的措手不及,後來就隻能成為一種精神武器。
有個冷笑話。
二十九軍大刀隊因長城抗戰而名揚天下,作曲家麥新為此創作的《大刀進行曲》,被到處傳唱。社會各界紛紛組成慰問團前來勞軍,各報記者也蜂擁而至。
但是,很多人居然相信了是大刀決定了勝利,沒給二十九軍補充多少現代武器,卻送來了無數大刀。
這讓二十九軍的將士們哭笑不得,槍炮齊全、子彈充足,誰用大刀啊?
------
每章一說:國術圈有個很扯的思維,把師承和輩份看的很重。有個好師承或者好血統,甚至輩份高一點,就好象自己也跟創出名號的先人一樣,也擺起了臭架子。民國前,形意拳、八卦掌兩個門派,見到大輩,如同見到家裏長輩般,還要行跪禮,可民國後,再沒此現象了。因為民國後,不光一大批輩大年齡小的娃子進了師門,還有很多彎彎繞繞的人,人情入門、墳前拜師,甚至自抬輩份的都不罕見,這給正統教徒弟的傳承造成了困擾。於是大家開始各論各的,本門同枝的,還如以往。對於其他人,有交情的論交情,沒交情的看功夫,再也看不見了師門如家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