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通過古小龍的三維高清立體影像以及策劃,新的創作以及投資紛紛用來,發揚光大墨家就要成為現實。(.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求點擊求打賞求訂閱求月票!
第九十八篇尋找墨家之光大墨家一
第二篇作品是——中華三絕之一劍聖裴旻:唐開元間人。據《獨異誌》載,他“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漫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栗”。又據《曆代名畫記》,畫家吳道子因見裴旻劍舞,“出沒神怪既畢,乃“揮毫益進”。詩人李白曾從其學劍。文宗時,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三絕”,世人稱他們三人分別為“詩仙”“草聖”“劍聖”。裴並以善射著名。任北平守時,北平多虎,他一日射虎三十一頭。
裴旻為龍華軍使,守北平。北平多虎。旻善射。嚐一日斃虎三十有一,既而於山下四顧自矜。有父老至曰:“此皆彪也,似虎而非。將軍若遇真虎,無能為也。”旻曰:“真虎安在?”老父曰:“自此而北三十裏,往往有之。”旻躍馬而往,次叢薄中。果有一虎騰出,狀小而勢猛,據地一吼,山石震裂。旻馬辟易,弓矢皆墜,殆不得免。自此慚懼,不複射虎。
裴旻作為龍華軍使,駐守在北平。北平有很多老虎。裴旻善射,曾經在一天之內射死過三十一隻老虎。然後他就在山下四處張望,顯出自得的樣子。有一位老頭走過來對他說:“你射死的這些,都是彪。象虎而不是虎。你要是遇上真虎。也就無能為力了。”裴旻說:“真虎在哪兒呢?”老頭說:“從這往北三十裏。常常有虎出沒。”裴旻催馬向北而往,來到一個草木叢生的地方,果然有一隻老虎跳出來。這隻老虎的個頭較小,但是氣勢凶猛,站在那裏一吼,山石震裂,裴旻的馬嚇得倒退,他的弓和箭都掉到地上。差一點兒被虎吞食。從此他又慚愧又害怕,不再射虎了。
開元年間,裴旻因母親去世,想請大畫家吳道子在天宮寺作壁畫超度亡魂。吳道子說:好久沒作畫了,如果裴將軍一定要我畫的話,隻好先請將軍舞一曲“劍舞”好啟發一下我的畫思。裴旻當即脫去孝服,持劍起舞,隻見他“走馬如飛,左旋右抽”,突然間。又“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被拋起數十丈高的劍,竟然能用手持的劍鞘接住,使其直入鞘中,真是劍技絕招。當時,幾千名圍觀者為之震驚,讚歎不已,實際上大家都不知道,這位劍聖裴旻,就是墨家秘傳傳人,深得墨家非攻、尚同劍法真傳,他的真實功夫可達以氣禦劍的境地,隻是一直秘不示人罷了。吳道子也被那猛厲的劍舞氣勢感動,畫思敏捷,若有神助,於是揮毫圖壁,颯然風起,很快一幅“為天下之壯觀”的壁畫就繪成了。
有人說“裴旻的劍舞隻是融合雜技、舞蹈和武術動作的表演,不具有實戰的功能”,此乃一派胡言,要知道墨家劍術完全都是來源與實戰,一招花式都沒有,招招都能直取人性命的。他們大概以為人家古人的武功像現在的武術表演一樣,全是花架子。公孫大娘的劍舞有沒有實戰功效,不得而知。但裴旻的劍舞絕對不僅僅是“藝術體操”。我們來看《朝野僉載》中的記載:“裴旻與幽州都督孫佺北征,被奚賊所圍。旻馬上立走,輪刀雷發,箭若星流,應刀而斷。賊不敢取,蓬飛而去。”《新唐書》也這樣說:“裴將軍曾隨幽州都督孫佺北伐奚人,為奚人所圍,裴將軍乃舞刀立馬上,飛矢四集,迎刃而斷。奚人大驚,遂解圍而去”。
有道是,大將軍不怕千軍,隻怕寸鐵。任你多勇悍的猛將,強弓硬弩雨點般一陣猛射,也得變成個大刺蝟。隋唐第七條好漢羅成,不是在淤泥河被亂箭射死?宋時楊再興英勇無敵,卻因馬陷小商河被射死。而人家裴旻居然能鎮定自若,將一柄長刀舞得風雨不透,敵人的箭雨被他紛紛削掉,落於馬前,所以敵人才嚇得膽戰心驚,遠遠逃走。(.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這一手比起令狐衝“獨孤九劍”中的“破箭式”也不見遜色吧,這就是我們所看到墨家傳人表演過的尚同劍法以氣禦劍,飛花摘葉也能防得風雨不透,對付敵人的箭雨對他來講隻是兒戲罷了。
《笑傲江湖》中這樣寫過:“獨孤九劍‘破箭式’一招擊打千百件暗器,千點萬點,本有先後之別,但出劍實在太快,便如同時發出一般。這路劍招須得每刺皆中,隻稍疏漏了一刺,敵人的暗器便射中了自己。令狐衝這一式本未練熟,但刺人緩緩移近的眼珠,畢竟遠較擊打紛紛攢落的暗器為易,刺出三十劍,三十劍便刺中了三十隻眼睛。”令狐衝沒有練熟這一招時,就可以輕鬆剌瞎江湖上十多位好手的眼睛,人家裴旻能打落胡人強弓射出的利箭,那如果單挑對手,刺瞎對方的眼睛必非難事。所以,唐文宗年間,曾下詔正式將“李白的詩歌、張旭的書法和裴旻的劍術”稱為三絕。可惜裴旻的劍術我們現在已無法看到了,但從墨家傳人尚可表演的飛花摘葉絕技,就可以看出,裴大將軍的劍術已經通神,也能從李白的詩、張旭的字這二絕推想,裴旻的劍術自然也是妙絕通神。
裴將軍不但撥打雕翎非常嫻熟,他本人也是賽似李廣的神射手。裴旻曾鎮守北平。當時北平還有好多老虎,裴旻曾經在一天之內射死過三十一隻老虎。所以,顏真卿的詩中諸如“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匈奴不敢敵,相呼歸去來”的句子絕非曲意奉承,胡亂恭維。裴旻當時就是很有名的人物。李白曾向他學過劍。王維也曾贈詩給他:“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勳。見說雲中擒黠虜,始知天上有將軍。”
除了射虎以外,據記載裴旻還射過大蜘蛛。相傳他在深山中行走時,遇到了車輪一樣的大蜘蛛,蜘蛛網就像一匹布一樣垂下來。蜘蛛盤絲結網,差點將裴旻纏住。裴旻“引弓射殺之”,並從蜘蛛網上取下數尺長的絲收藏起來。當部下受傷的時候,他“剪方寸貼之。血立止”。
裴旻弓馬嫺熟,精通多種兵器,功夫達出神入化境地。隻是因為正史沒有為其單獨列傳,小說作家又未曾留意於他,故而後人對他的傳奇經歷知之甚少。但通過發掘資料可以得知,裴旻當是中國古代一位極富傳奇經歷的將軍。
有兩首著名唐朝大詩人所作的膾炙人口唐詩——《贈裴將軍》(顏真卿):大君製**,猛將清九垓。戰馬若龍虎,騰淩何壯哉。將軍臨八荒,烜赫耀英材。劍舞若遊電,隨風縈且回。登高望天山。白雲正崔巍。入陣破驕虜,威名雄震雷。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匈奴不敢敵,相呼歸去來。功成報天子,可以畫麟台。《贈裴將軍》(王維)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勳。見說雲中擒黠虜,始知天上有將軍。
而詩仙李白就是裴旻的劍術弟子,李白不僅文采斐然,其劍術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造詣非同一般。據統計,《全唐詩》李白詩中“劍”字共出現了107次,除去作為地名的“劍閣”3次,“劍壁”1次,武器之“劍”猶有103次之多。屬於劍的“鋏”出現了1次、“吳鉤”1次、“吳鴻”1次、“湛盧”1次、“幹將”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蓮”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龍泉”4次。總計,“劍”共出現了118次(統計時把“吳鉤霜雪明”,“空餘湛盧劍”,“劍花秋蓮光出匣”,“拙妻莫邪劍”,“吾家青萍劍”分別計做1次),分布在106首詩中,約占全詩總數的10%。可見,李白是多麽地鍾情於劍了。
《雜曲歌辭?白馬篇》唐?李白: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鬥雞事萬乘,軒蓋一何高。弓摧宜山虎,手接泰山猱。酒後競風彩,三杯弄寶刀。殺人如翦草,劇孟同遊遨。發憤去函穀,從軍向臨洮。叱吒萬戰場,匈奴盡波濤。歸來使酒氣,未肯拜蕭曹。羞入原憲室,荒徑隱蓬蒿。
《雜曲歌辭?俠客行》唐?李白: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古風》唐?李白:寶劍雙蛟龍,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騰不可衝。一去別金匣,飛沉失相從。風胡滅已久,所以潛其鋒。吳水深萬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終不隔,神物會當逢。
《相和歌辭?胡無人行》唐?李白: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幹精堅胡馬驕。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胡無人,漢道昌,陛下之壽三千霜。但歌大風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胡無人,漢道昌。
這篇作品中第二位主角詩仙李白。嬌妻的溫柔纏綿、稚兒的繞膝之樂留不住他。他從未想過做“比翼鳥”、“連理枝”,一生都鍾情於出仕、結友、飲酒,鍾情於高山長水。於是,大唐詩壇少了一個情歌王子,卻出了一個豪放大氣的詩仙。
說起李白,被後人稱之為一代詩仙,更多被人津津樂道是仙骨俠膽、不事權貴的傳奇故事,而關於李白的情感世界。很多人知之甚少。李白的朋友、也是李白最大的粉絲魏顥(又名魏萬)。在為李白而寫的《李翰林集序》中說:“(李)白始娶於許。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於劉,劉決;次合於魯一婦人,生子曰頗黎,終娶於宗。”
由此可見李白一生,分別跟四位女人相結合。對於李白一前一後的兩次婚姻,魏顥用了兩個“娶”字;而對於李白人生中間的兩次愛情,魏顥用了兩個“合”字。這表明。李白前後的兩次愛情,屬於正式的婚姻。而中間的兩次愛情,算不得正式的婚姻,而隻是一種“男女**”關係。
在唐代的詩人中,李白的愛情是來的最遲的一個,李白出生於唐朝安西都護府碎葉城,後遷居四川江油。五歲讀道教典籍,十歲讀諸子百家,十五歲觀奇書,習劍術。後遍遊蜀中名勝。二十五歲時,李白仗劍出川。走入中原。這時,已是大齡青年的李白,才開始他的愛情生活。
李白的第一位夫人許氏。二十七歲的李白第一次燃起洞房的紅燭,喜娘是前朝宰相許圉師的孫女。年輕的夫妻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生下女兒平陽和兒子伯禽。然而,溫柔鄉沒能留住李白的腳步,他依舊四方漫遊,登山臨水,求仙訪道,飲酒賦詩。“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後漢時官居太常的周澤,常住齋宮,不近妻妾。李白便以“太常妻”來調侃年輕的妻子。浪遊他鄉的李白憐愛稚兒,曾寄詩二子,“嬌女字平陽,有弟與齊肩。雙行桃樹下,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李白和許氏分分離離地過了十三年,許氏病故。
第二位夫人劉氏可以說是機緣不好、性情不和,短暫婚姻,即成勞燕。第三位夫人姓名不祥。該夫人生下兒子頗黎,四年後病故。期間,天寶元年,唐玄宗召李白入京,封為翰林學士。在安徽南陵的李白聞訊,欣喜若狂,烹雞置酒,高歌取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得意的李白,忽略了如花嬌妻的眼中艾怨,忽略了牽衣稚子的綣綣離情。
唯一的一次愛情故事也是被動的:有一個“千金買壁”的浪漫故事不得不說。李白辭官出京後,與杜甫、高適相聚汴梁,三大詩人同登梁園吹台,飲酒賦詩。杜甫抒《遣懷》,高適歌《古大梁行》,李白則揮筆在牆上寫下了《梁園吟》。
詩人走後,一位年輕貌美的白衣女子帶著侍女來了,站在詩壁前,反複吟誦,被那氣勢豪邁的詩情、遊龍飛鳳的書法深深打動。酒保看到白壁被塗鴉,舉布要擦,被白衣女子攔下。她用千兩白銀,買下詩壁,留住了牆上的《梁園吟》。李白又娶了這位武則天的相國之後、梁園才女宗氏為妻。宗夫人像李白一樣喜愛詩文,篤信道教,誌同道合,珠落玉盤。
李白十餘首“贈內”的詩,除“太常妻”那首外,都是寫給宗夫人的。“安史之亂”時,正在廬山隱居的李白,不顧宗夫人勸阻,投奔永王,要在擁兵勤王中建立功業。“出門妻子強牽衣,問我西行幾日歸。歸時倘佩黃金印,莫學蘇秦不下機。”誰知永王在爭奪皇位中失勢,李白卷入這場意想不到的政治鬥爭,身陷囹圄。宗夫人上下奔走,訴說陳情,李白終得赦免。李白曾在獄中寫詩,說宗夫人像蔡文姬向曹操求情那樣營救自己。“聞難知慟哭,行啼入府中。多君同蔡琰,流淚請曹公。”
在唐玄宗荒淫到公然將兒媳納為自己貴妃的“髒唐臭漢”年代,李白也難免唐時文人的風流詬病。他也飲酒狎妓,倚紅偎翠,卻從不留情。被後人罵得最多的是李白的《東山吟》,說他和三百年前的東晉謝安比妓。“攜妓東山上,悵然悲謝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墳荒草寒。白雞夢後三百歲,灑酒澆君同所歡。”實際上真實的李白根本就不屑飲酒狎妓倚紅偎翠,而是空有一身抱負,一身墨家終極劍法,一腔豪情可對天詩人的熱血,得到的卻是鬱鬱不得誌,隻能歎時運不濟。借飲酒狎妓寄情逃避而已。
李白就是李白。嬌妻的溫柔纏綿、稚兒的繞膝之樂留不住他。他從未想過做“比翼鳥”、“連理枝”。一生都鍾情於出仕、結友、飲酒。鍾情於高山長水。於是,大唐詩壇少了一個情歌王子,卻出了一個豪放大氣的詩仙。
他們的這個作品,就是將劍聖裴旻,和詩仙李白寫成了墨家秘傳傳人,整個作品重點突出了裴旻與李白亦師亦友的友誼,將這兩位豪氣幹雲的唐代二絕,打造得活靈活現。中間還穿插了李白的愛情,也是風花雪月纏纏綿綿。另外一絕張旭也頻頻出現,是作品中的主要配角。同時顏真卿、王維、吳道子,以及同時代的其他大詩人大文豪都有涉獵,其中大書特書了書法大家大詩人顏真卿。
顏真卿其人——出生於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顏氏世家,係顏師古五世孫。顏真卿,字清臣,名與字相合,於此可見父輩之望。顏真卿一生.也正是沿著這一既定精神軌道求真求清。他一生歷任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大臣,以至為唐王朝捨身取義。殺身成仁。顏真卿撰碑往往自雲“琅琊顏真卿”,因其祖籍山東琅琊臨沂。其父顏惟貞。武則天天授元年判人高第,授衢州參軍,曆長安尉、太子文學,以草、隸擅名。幾乎和父親一樣不幸,三歲的顏真卿也嘗到“少孤”的辛酸,由母親殷氏親加訓導。這種命運的播弄,或許正是發皇才能的砥石。既長,由勤奮與刻苦中磨礪而出的顏真卿,已是“少好儒學,恭孝自立。貧乏紙筆,以黃土掃牆,習學書字,攻楷書絕妙,詞翰超倫”。
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顏真卿二十六歲便舉進士,又擢製科(朝廷為求散逸而有專長的人材臨時設置的考試科目),順利地踏上層仕途。他擔任過朝散郎、秘書省著作局校書郎和醴泉縣尉,於天寶二年抵洛陽,訪張旭。
天寶九年,顏真卿由監察禦史轉殿中侍禦史,在禦史台下屬的三院之一的察院任職官。在此期間當禦史吉溫出於私怨羅織罪狀陷害禦史中丞宋渾(宰相宋景之子)時,顏真卿敢於諍淨麵折:“奈何以一時忿,欲危宋景後乎?”宰相楊國忠及其黨羽遂視真卿為異己,終於在天寶十二年把他調離出京,降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即由此而來。
顏真卿在政治上有一種察微知幾的敏感。當安祿山的謀反初露苗頭時,真卿就高築城,深挖溝,收攬丁壯,積儲糧草,加以防範。然而每日卻與賓客泛舟飲酒,以不問時事為假像,以釋安祿山的疑心。平原郡本屬安祿山轄區,安祿山時時密探暗察,但終於以為真卿乃一介書生,不再猜疑。喜劇性的結局是,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河朔盡陷,獨平原城守具備,使司兵參軍李平馳奏”。正當唐玄宗傷心地喟歎:“河北二十四郡,無一忠臣邪?”李平的馳奏,無疑給了玄宗一支興奮劑,他環視左右,半為感慨半是贊許地說:“朕不識真卿何如人,所為乃若此!”
在反安祿山的鬥爭中,顏真卿壯懷激烈。他迅速從原來三千兵擴充為萬人,並擇取統帥、良將,一些太守、長史也各以眾歸。當時堂兄顏杲卿為常山太守(治所在今河北正定),相與起義,在安祿山後方共討叛軍。河北十七郡歸朝廷,安祿山所有僅範陽、盧龍等六郡。顏真卿被推為聯軍盟主,統兵廿萬,橫絕燕趙,軍威大震。天寶十五年,加戶部侍郎河北招討採訪使,輔佐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大將討叛賊。其間顏真卿曾指揮平原、清河(郡治在今河北南宮東南)、博平(故址在今山東西部)三郡之師大戰反賊,斬敵首萬級,生擒千餘,聲威益震。
公元七百五十六年,唐玄宗之子李亨在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即位,為六肅宗。顏真卿拜工部尚書兼禦史大夫,複為河北招討使。安祿山利用肅宗調走河北兵力之機,乘虛遣吏思明、尹子奇急攻河北,兵圍平覃:十月,顏真卿被迫棄郡,渡過黃河.歷盡種種險關,在至德二年至鳳翔謁帝,詔受憲部(刑部)尚書,遷禦史大夫。當時唐王朝秩序大亂,無暇顧及許多,但顏真卿卻“繩治如平日”,凡不合製度者,皆耿直諫言,因而招忌出為刺史。一度入朝為刑部侍郎,後又貶為長史。
代宗寶應元年,五十四歲的顏真卿被從四川召回京城,拜戶部侍郎,次年改吏部侍郎,後又轉為尚書右丞。廣德二年(764)顏義卿被晉封為魯郡公,“顏魯公”之名即由此而來。然而又終因宰相元載構怨,永泰二年又被貶出京。後元載獲罪被誅,顏真卿重新入朝為吏部尚書。顏真卿為人耿直,居官清廉,為民解困。早在以監察禦史出使河、隴時,五原(今蒙古臨河東)有冤獄,久久未決,又天旱不雨。當冤案一經顏真卿辨決,竟湊巧下起雨來。民眾感其恩德,稱這場及時雨為“禦史雨”。他在蓬州和撫州等地作地方官時,也曾因救災恤患、治陂灌田受到民眾的稱頌。德宗建中元年,魯公已七十一歲。這位聲名頗重的四朝元老,由於他的正直,仍不為宰相楊炎、盧杞所容。
顏真卿一生最壯烈的一幕是晚年與李希烈的鬥爭。淮西節度使李希烈早蓄謀反之意,於建中四年攻陷汝州(今河南臨汝)。盧杞因欲報私怨,建議派遣顏真卿前往宣諭勸說,說真卿乃“四方所信,若往諭之,可不勞師而定”。顏真卿至許州(治所今河南許昌)見了李希烈,宣詔旨未畢,逆賊使諸將詬罵魯公,又令號為養子親兵千餘人拔刃逼脅。然而顏真卿麵不改色,李希烈隻得揮去眾人,將魯公扣作人質。李希烈使出種種手段威脅利誘,甚至在顏真卿的住處庭中掘下土坑,揚言要將他活埋,妄圖迫使他就範,為已所用。顏真卿堅貞不屈,嚴加斥責,他冷笑著對李希烈說:“何必費那麼多麻煩,隻要借給我一劍,你必睹快事!”李希烈遣人積薪於庭,說:“不能屈節,當焚死!”顏真卿毫不畏懼,逕自起身蹈火,倒是李希烈手下的人,拉住了他。李希烈無奈,於貞元元年(七百八十五年)八月指使閹奴等在蔡州(今河南汝南)龍興寺中縊殺了顏真卿。
顏真卿的一生,有一半時間是在沙場和朝廷的複雜鬥爭中度過的。他全部的忠心獻給了唐王朝,實為忠貞清廉之大臣。他的另一半時間是在書齋中度過的,他鑽研藝術、文學,酷愛書法,這是他給自己造就的一片淳美而寧靜的精神空間。顏真卿是中國書法史上綻放最耀眼輝煌的藝術領軍人物,他留下的許多法帖均為我國書壇最受人景仰、渴慕、崇拜、效法和。臨習的最佳範本。(未完待續。。)
第九十八篇尋找墨家之光大墨家一
第二篇作品是——中華三絕之一劍聖裴旻:唐開元間人。據《獨異誌》載,他“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漫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栗”。又據《曆代名畫記》,畫家吳道子因見裴旻劍舞,“出沒神怪既畢,乃“揮毫益進”。詩人李白曾從其學劍。文宗時,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三絕”,世人稱他們三人分別為“詩仙”“草聖”“劍聖”。裴並以善射著名。任北平守時,北平多虎,他一日射虎三十一頭。
裴旻為龍華軍使,守北平。北平多虎。旻善射。嚐一日斃虎三十有一,既而於山下四顧自矜。有父老至曰:“此皆彪也,似虎而非。將軍若遇真虎,無能為也。”旻曰:“真虎安在?”老父曰:“自此而北三十裏,往往有之。”旻躍馬而往,次叢薄中。果有一虎騰出,狀小而勢猛,據地一吼,山石震裂。旻馬辟易,弓矢皆墜,殆不得免。自此慚懼,不複射虎。
裴旻作為龍華軍使,駐守在北平。北平有很多老虎。裴旻善射,曾經在一天之內射死過三十一隻老虎。然後他就在山下四處張望,顯出自得的樣子。有一位老頭走過來對他說:“你射死的這些,都是彪。象虎而不是虎。你要是遇上真虎。也就無能為力了。”裴旻說:“真虎在哪兒呢?”老頭說:“從這往北三十裏。常常有虎出沒。”裴旻催馬向北而往,來到一個草木叢生的地方,果然有一隻老虎跳出來。這隻老虎的個頭較小,但是氣勢凶猛,站在那裏一吼,山石震裂,裴旻的馬嚇得倒退,他的弓和箭都掉到地上。差一點兒被虎吞食。從此他又慚愧又害怕,不再射虎了。
開元年間,裴旻因母親去世,想請大畫家吳道子在天宮寺作壁畫超度亡魂。吳道子說:好久沒作畫了,如果裴將軍一定要我畫的話,隻好先請將軍舞一曲“劍舞”好啟發一下我的畫思。裴旻當即脫去孝服,持劍起舞,隻見他“走馬如飛,左旋右抽”,突然間。又“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被拋起數十丈高的劍,竟然能用手持的劍鞘接住,使其直入鞘中,真是劍技絕招。當時,幾千名圍觀者為之震驚,讚歎不已,實際上大家都不知道,這位劍聖裴旻,就是墨家秘傳傳人,深得墨家非攻、尚同劍法真傳,他的真實功夫可達以氣禦劍的境地,隻是一直秘不示人罷了。吳道子也被那猛厲的劍舞氣勢感動,畫思敏捷,若有神助,於是揮毫圖壁,颯然風起,很快一幅“為天下之壯觀”的壁畫就繪成了。
有人說“裴旻的劍舞隻是融合雜技、舞蹈和武術動作的表演,不具有實戰的功能”,此乃一派胡言,要知道墨家劍術完全都是來源與實戰,一招花式都沒有,招招都能直取人性命的。他們大概以為人家古人的武功像現在的武術表演一樣,全是花架子。公孫大娘的劍舞有沒有實戰功效,不得而知。但裴旻的劍舞絕對不僅僅是“藝術體操”。我們來看《朝野僉載》中的記載:“裴旻與幽州都督孫佺北征,被奚賊所圍。旻馬上立走,輪刀雷發,箭若星流,應刀而斷。賊不敢取,蓬飛而去。”《新唐書》也這樣說:“裴將軍曾隨幽州都督孫佺北伐奚人,為奚人所圍,裴將軍乃舞刀立馬上,飛矢四集,迎刃而斷。奚人大驚,遂解圍而去”。
有道是,大將軍不怕千軍,隻怕寸鐵。任你多勇悍的猛將,強弓硬弩雨點般一陣猛射,也得變成個大刺蝟。隋唐第七條好漢羅成,不是在淤泥河被亂箭射死?宋時楊再興英勇無敵,卻因馬陷小商河被射死。而人家裴旻居然能鎮定自若,將一柄長刀舞得風雨不透,敵人的箭雨被他紛紛削掉,落於馬前,所以敵人才嚇得膽戰心驚,遠遠逃走。(.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這一手比起令狐衝“獨孤九劍”中的“破箭式”也不見遜色吧,這就是我們所看到墨家傳人表演過的尚同劍法以氣禦劍,飛花摘葉也能防得風雨不透,對付敵人的箭雨對他來講隻是兒戲罷了。
《笑傲江湖》中這樣寫過:“獨孤九劍‘破箭式’一招擊打千百件暗器,千點萬點,本有先後之別,但出劍實在太快,便如同時發出一般。這路劍招須得每刺皆中,隻稍疏漏了一刺,敵人的暗器便射中了自己。令狐衝這一式本未練熟,但刺人緩緩移近的眼珠,畢竟遠較擊打紛紛攢落的暗器為易,刺出三十劍,三十劍便刺中了三十隻眼睛。”令狐衝沒有練熟這一招時,就可以輕鬆剌瞎江湖上十多位好手的眼睛,人家裴旻能打落胡人強弓射出的利箭,那如果單挑對手,刺瞎對方的眼睛必非難事。所以,唐文宗年間,曾下詔正式將“李白的詩歌、張旭的書法和裴旻的劍術”稱為三絕。可惜裴旻的劍術我們現在已無法看到了,但從墨家傳人尚可表演的飛花摘葉絕技,就可以看出,裴大將軍的劍術已經通神,也能從李白的詩、張旭的字這二絕推想,裴旻的劍術自然也是妙絕通神。
裴將軍不但撥打雕翎非常嫻熟,他本人也是賽似李廣的神射手。裴旻曾鎮守北平。當時北平還有好多老虎,裴旻曾經在一天之內射死過三十一隻老虎。所以,顏真卿的詩中諸如“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匈奴不敢敵,相呼歸去來”的句子絕非曲意奉承,胡亂恭維。裴旻當時就是很有名的人物。李白曾向他學過劍。王維也曾贈詩給他:“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勳。見說雲中擒黠虜,始知天上有將軍。”
除了射虎以外,據記載裴旻還射過大蜘蛛。相傳他在深山中行走時,遇到了車輪一樣的大蜘蛛,蜘蛛網就像一匹布一樣垂下來。蜘蛛盤絲結網,差點將裴旻纏住。裴旻“引弓射殺之”,並從蜘蛛網上取下數尺長的絲收藏起來。當部下受傷的時候,他“剪方寸貼之。血立止”。
裴旻弓馬嫺熟,精通多種兵器,功夫達出神入化境地。隻是因為正史沒有為其單獨列傳,小說作家又未曾留意於他,故而後人對他的傳奇經歷知之甚少。但通過發掘資料可以得知,裴旻當是中國古代一位極富傳奇經歷的將軍。
有兩首著名唐朝大詩人所作的膾炙人口唐詩——《贈裴將軍》(顏真卿):大君製**,猛將清九垓。戰馬若龍虎,騰淩何壯哉。將軍臨八荒,烜赫耀英材。劍舞若遊電,隨風縈且回。登高望天山。白雲正崔巍。入陣破驕虜,威名雄震雷。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匈奴不敢敵,相呼歸去來。功成報天子,可以畫麟台。《贈裴將軍》(王維)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勳。見說雲中擒黠虜,始知天上有將軍。
而詩仙李白就是裴旻的劍術弟子,李白不僅文采斐然,其劍術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造詣非同一般。據統計,《全唐詩》李白詩中“劍”字共出現了107次,除去作為地名的“劍閣”3次,“劍壁”1次,武器之“劍”猶有103次之多。屬於劍的“鋏”出現了1次、“吳鉤”1次、“吳鴻”1次、“湛盧”1次、“幹將”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蓮”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龍泉”4次。總計,“劍”共出現了118次(統計時把“吳鉤霜雪明”,“空餘湛盧劍”,“劍花秋蓮光出匣”,“拙妻莫邪劍”,“吾家青萍劍”分別計做1次),分布在106首詩中,約占全詩總數的10%。可見,李白是多麽地鍾情於劍了。
《雜曲歌辭?白馬篇》唐?李白: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鬥雞事萬乘,軒蓋一何高。弓摧宜山虎,手接泰山猱。酒後競風彩,三杯弄寶刀。殺人如翦草,劇孟同遊遨。發憤去函穀,從軍向臨洮。叱吒萬戰場,匈奴盡波濤。歸來使酒氣,未肯拜蕭曹。羞入原憲室,荒徑隱蓬蒿。
《雜曲歌辭?俠客行》唐?李白: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古風》唐?李白:寶劍雙蛟龍,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騰不可衝。一去別金匣,飛沉失相從。風胡滅已久,所以潛其鋒。吳水深萬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終不隔,神物會當逢。
《相和歌辭?胡無人行》唐?李白: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幹精堅胡馬驕。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胡無人,漢道昌,陛下之壽三千霜。但歌大風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胡無人,漢道昌。
這篇作品中第二位主角詩仙李白。嬌妻的溫柔纏綿、稚兒的繞膝之樂留不住他。他從未想過做“比翼鳥”、“連理枝”,一生都鍾情於出仕、結友、飲酒,鍾情於高山長水。於是,大唐詩壇少了一個情歌王子,卻出了一個豪放大氣的詩仙。
說起李白,被後人稱之為一代詩仙,更多被人津津樂道是仙骨俠膽、不事權貴的傳奇故事,而關於李白的情感世界。很多人知之甚少。李白的朋友、也是李白最大的粉絲魏顥(又名魏萬)。在為李白而寫的《李翰林集序》中說:“(李)白始娶於許。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於劉,劉決;次合於魯一婦人,生子曰頗黎,終娶於宗。”
由此可見李白一生,分別跟四位女人相結合。對於李白一前一後的兩次婚姻,魏顥用了兩個“娶”字;而對於李白人生中間的兩次愛情,魏顥用了兩個“合”字。這表明。李白前後的兩次愛情,屬於正式的婚姻。而中間的兩次愛情,算不得正式的婚姻,而隻是一種“男女**”關係。
在唐代的詩人中,李白的愛情是來的最遲的一個,李白出生於唐朝安西都護府碎葉城,後遷居四川江油。五歲讀道教典籍,十歲讀諸子百家,十五歲觀奇書,習劍術。後遍遊蜀中名勝。二十五歲時,李白仗劍出川。走入中原。這時,已是大齡青年的李白,才開始他的愛情生活。
李白的第一位夫人許氏。二十七歲的李白第一次燃起洞房的紅燭,喜娘是前朝宰相許圉師的孫女。年輕的夫妻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生下女兒平陽和兒子伯禽。然而,溫柔鄉沒能留住李白的腳步,他依舊四方漫遊,登山臨水,求仙訪道,飲酒賦詩。“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後漢時官居太常的周澤,常住齋宮,不近妻妾。李白便以“太常妻”來調侃年輕的妻子。浪遊他鄉的李白憐愛稚兒,曾寄詩二子,“嬌女字平陽,有弟與齊肩。雙行桃樹下,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李白和許氏分分離離地過了十三年,許氏病故。
第二位夫人劉氏可以說是機緣不好、性情不和,短暫婚姻,即成勞燕。第三位夫人姓名不祥。該夫人生下兒子頗黎,四年後病故。期間,天寶元年,唐玄宗召李白入京,封為翰林學士。在安徽南陵的李白聞訊,欣喜若狂,烹雞置酒,高歌取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得意的李白,忽略了如花嬌妻的眼中艾怨,忽略了牽衣稚子的綣綣離情。
唯一的一次愛情故事也是被動的:有一個“千金買壁”的浪漫故事不得不說。李白辭官出京後,與杜甫、高適相聚汴梁,三大詩人同登梁園吹台,飲酒賦詩。杜甫抒《遣懷》,高適歌《古大梁行》,李白則揮筆在牆上寫下了《梁園吟》。
詩人走後,一位年輕貌美的白衣女子帶著侍女來了,站在詩壁前,反複吟誦,被那氣勢豪邁的詩情、遊龍飛鳳的書法深深打動。酒保看到白壁被塗鴉,舉布要擦,被白衣女子攔下。她用千兩白銀,買下詩壁,留住了牆上的《梁園吟》。李白又娶了這位武則天的相國之後、梁園才女宗氏為妻。宗夫人像李白一樣喜愛詩文,篤信道教,誌同道合,珠落玉盤。
李白十餘首“贈內”的詩,除“太常妻”那首外,都是寫給宗夫人的。“安史之亂”時,正在廬山隱居的李白,不顧宗夫人勸阻,投奔永王,要在擁兵勤王中建立功業。“出門妻子強牽衣,問我西行幾日歸。歸時倘佩黃金印,莫學蘇秦不下機。”誰知永王在爭奪皇位中失勢,李白卷入這場意想不到的政治鬥爭,身陷囹圄。宗夫人上下奔走,訴說陳情,李白終得赦免。李白曾在獄中寫詩,說宗夫人像蔡文姬向曹操求情那樣營救自己。“聞難知慟哭,行啼入府中。多君同蔡琰,流淚請曹公。”
在唐玄宗荒淫到公然將兒媳納為自己貴妃的“髒唐臭漢”年代,李白也難免唐時文人的風流詬病。他也飲酒狎妓,倚紅偎翠,卻從不留情。被後人罵得最多的是李白的《東山吟》,說他和三百年前的東晉謝安比妓。“攜妓東山上,悵然悲謝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墳荒草寒。白雞夢後三百歲,灑酒澆君同所歡。”實際上真實的李白根本就不屑飲酒狎妓倚紅偎翠,而是空有一身抱負,一身墨家終極劍法,一腔豪情可對天詩人的熱血,得到的卻是鬱鬱不得誌,隻能歎時運不濟。借飲酒狎妓寄情逃避而已。
李白就是李白。嬌妻的溫柔纏綿、稚兒的繞膝之樂留不住他。他從未想過做“比翼鳥”、“連理枝”。一生都鍾情於出仕、結友、飲酒。鍾情於高山長水。於是,大唐詩壇少了一個情歌王子,卻出了一個豪放大氣的詩仙。
他們的這個作品,就是將劍聖裴旻,和詩仙李白寫成了墨家秘傳傳人,整個作品重點突出了裴旻與李白亦師亦友的友誼,將這兩位豪氣幹雲的唐代二絕,打造得活靈活現。中間還穿插了李白的愛情,也是風花雪月纏纏綿綿。另外一絕張旭也頻頻出現,是作品中的主要配角。同時顏真卿、王維、吳道子,以及同時代的其他大詩人大文豪都有涉獵,其中大書特書了書法大家大詩人顏真卿。
顏真卿其人——出生於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顏氏世家,係顏師古五世孫。顏真卿,字清臣,名與字相合,於此可見父輩之望。顏真卿一生.也正是沿著這一既定精神軌道求真求清。他一生歷任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大臣,以至為唐王朝捨身取義。殺身成仁。顏真卿撰碑往往自雲“琅琊顏真卿”,因其祖籍山東琅琊臨沂。其父顏惟貞。武則天天授元年判人高第,授衢州參軍,曆長安尉、太子文學,以草、隸擅名。幾乎和父親一樣不幸,三歲的顏真卿也嘗到“少孤”的辛酸,由母親殷氏親加訓導。這種命運的播弄,或許正是發皇才能的砥石。既長,由勤奮與刻苦中磨礪而出的顏真卿,已是“少好儒學,恭孝自立。貧乏紙筆,以黃土掃牆,習學書字,攻楷書絕妙,詞翰超倫”。
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顏真卿二十六歲便舉進士,又擢製科(朝廷為求散逸而有專長的人材臨時設置的考試科目),順利地踏上層仕途。他擔任過朝散郎、秘書省著作局校書郎和醴泉縣尉,於天寶二年抵洛陽,訪張旭。
天寶九年,顏真卿由監察禦史轉殿中侍禦史,在禦史台下屬的三院之一的察院任職官。在此期間當禦史吉溫出於私怨羅織罪狀陷害禦史中丞宋渾(宰相宋景之子)時,顏真卿敢於諍淨麵折:“奈何以一時忿,欲危宋景後乎?”宰相楊國忠及其黨羽遂視真卿為異己,終於在天寶十二年把他調離出京,降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即由此而來。
顏真卿在政治上有一種察微知幾的敏感。當安祿山的謀反初露苗頭時,真卿就高築城,深挖溝,收攬丁壯,積儲糧草,加以防範。然而每日卻與賓客泛舟飲酒,以不問時事為假像,以釋安祿山的疑心。平原郡本屬安祿山轄區,安祿山時時密探暗察,但終於以為真卿乃一介書生,不再猜疑。喜劇性的結局是,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河朔盡陷,獨平原城守具備,使司兵參軍李平馳奏”。正當唐玄宗傷心地喟歎:“河北二十四郡,無一忠臣邪?”李平的馳奏,無疑給了玄宗一支興奮劑,他環視左右,半為感慨半是贊許地說:“朕不識真卿何如人,所為乃若此!”
在反安祿山的鬥爭中,顏真卿壯懷激烈。他迅速從原來三千兵擴充為萬人,並擇取統帥、良將,一些太守、長史也各以眾歸。當時堂兄顏杲卿為常山太守(治所在今河北正定),相與起義,在安祿山後方共討叛軍。河北十七郡歸朝廷,安祿山所有僅範陽、盧龍等六郡。顏真卿被推為聯軍盟主,統兵廿萬,橫絕燕趙,軍威大震。天寶十五年,加戶部侍郎河北招討採訪使,輔佐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大將討叛賊。其間顏真卿曾指揮平原、清河(郡治在今河北南宮東南)、博平(故址在今山東西部)三郡之師大戰反賊,斬敵首萬級,生擒千餘,聲威益震。
公元七百五十六年,唐玄宗之子李亨在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即位,為六肅宗。顏真卿拜工部尚書兼禦史大夫,複為河北招討使。安祿山利用肅宗調走河北兵力之機,乘虛遣吏思明、尹子奇急攻河北,兵圍平覃:十月,顏真卿被迫棄郡,渡過黃河.歷盡種種險關,在至德二年至鳳翔謁帝,詔受憲部(刑部)尚書,遷禦史大夫。當時唐王朝秩序大亂,無暇顧及許多,但顏真卿卻“繩治如平日”,凡不合製度者,皆耿直諫言,因而招忌出為刺史。一度入朝為刑部侍郎,後又貶為長史。
代宗寶應元年,五十四歲的顏真卿被從四川召回京城,拜戶部侍郎,次年改吏部侍郎,後又轉為尚書右丞。廣德二年(764)顏義卿被晉封為魯郡公,“顏魯公”之名即由此而來。然而又終因宰相元載構怨,永泰二年又被貶出京。後元載獲罪被誅,顏真卿重新入朝為吏部尚書。顏真卿為人耿直,居官清廉,為民解困。早在以監察禦史出使河、隴時,五原(今蒙古臨河東)有冤獄,久久未決,又天旱不雨。當冤案一經顏真卿辨決,竟湊巧下起雨來。民眾感其恩德,稱這場及時雨為“禦史雨”。他在蓬州和撫州等地作地方官時,也曾因救災恤患、治陂灌田受到民眾的稱頌。德宗建中元年,魯公已七十一歲。這位聲名頗重的四朝元老,由於他的正直,仍不為宰相楊炎、盧杞所容。
顏真卿一生最壯烈的一幕是晚年與李希烈的鬥爭。淮西節度使李希烈早蓄謀反之意,於建中四年攻陷汝州(今河南臨汝)。盧杞因欲報私怨,建議派遣顏真卿前往宣諭勸說,說真卿乃“四方所信,若往諭之,可不勞師而定”。顏真卿至許州(治所今河南許昌)見了李希烈,宣詔旨未畢,逆賊使諸將詬罵魯公,又令號為養子親兵千餘人拔刃逼脅。然而顏真卿麵不改色,李希烈隻得揮去眾人,將魯公扣作人質。李希烈使出種種手段威脅利誘,甚至在顏真卿的住處庭中掘下土坑,揚言要將他活埋,妄圖迫使他就範,為已所用。顏真卿堅貞不屈,嚴加斥責,他冷笑著對李希烈說:“何必費那麼多麻煩,隻要借給我一劍,你必睹快事!”李希烈遣人積薪於庭,說:“不能屈節,當焚死!”顏真卿毫不畏懼,逕自起身蹈火,倒是李希烈手下的人,拉住了他。李希烈無奈,於貞元元年(七百八十五年)八月指使閹奴等在蔡州(今河南汝南)龍興寺中縊殺了顏真卿。
顏真卿的一生,有一半時間是在沙場和朝廷的複雜鬥爭中度過的。他全部的忠心獻給了唐王朝,實為忠貞清廉之大臣。他的另一半時間是在書齋中度過的,他鑽研藝術、文學,酷愛書法,這是他給自己造就的一片淳美而寧靜的精神空間。顏真卿是中國書法史上綻放最耀眼輝煌的藝術領軍人物,他留下的許多法帖均為我國書壇最受人景仰、渴慕、崇拜、效法和。臨習的最佳範本。(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