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自二十年前被天秦大敗,花了十年時間才緩回些元氣,聚攏了部分離散的小部族。
其實真正擋住匈奴南下的,不光是白老將軍射瞎烏爾單於眼睛的那一箭,也不光是那堵綿延萬裏的巨大城牆。
而是天秦的對匈戰略和工事部署。
長城沿線分布著許多由堅固城牆圍成的小城,作為戍邊軍民的居所。
在長城後方又修築有屯軍要塞,容納軍隊,囤積物資。
這些小城和軍屯,便是長城工事上的戰鬥支撐點,讓擊匈的戰役不再成為無依無靠的野戰。
在長城之上,每十裏一處烽燧,白天放煙為“烽”,夜晚放火為“燧”。
每燧守兵一伍或一什不等,設有燧長一人,幾人輪班守望,生火做飯常駐在此,收集柴草、狼糞以備點燃。
除了傳遞軍情的烽燧,還有可以直接防禦敵人的馬麵,與各處烽燧配合使用,亦如天險難攻。
長城起到的不光是軍事作用,還在一定的心理程度上,對北方遊牧民族產生震懾,樹立天秦國威。
無論他們如何挑釁擾邊,北境都隻做驅趕,絕不窮追,依托長城,死守關隘,讓匈奴無處南下。
現任的單於伊目學乖了,收斂鋒芒,不再像大哥那樣不可一世。
知道在長城強弩麵前,不能近敵身,遊牧騎兵根本就無處可擊,北境難以突破。
他沉下氣來清掃北方,最先滅的是東胡。
由於烏爾單於早年的大舉南攻,讓東胡人認為匈奴的重心在南麵。
他們途徑瀚海北海,貝加爾湖,繞至匈奴後方,想與之爭奪更北方的地界。
反被匈奴大軍切斷了中路分成兩部,均遭到意料之外的圍攻。
伊目殺了東胡王,俘虜了東胡百姓和牲畜財產,基本上就是滅盡東胡了。
下麵的事情,一半是老甲知道的,另一半是小狼告訴他的。
而老甲給將離說的故事,就要從匈奴西邊的月氏開始講起……
幾十年前,月氏原本與烏孫共同生活在敦煌祁連之間的西部草原,北鄰匈奴人。
月氏王阿布羅曾是和烏爾單於匹敵的角色,可他對東南方的天秦沒有興趣,草原那麽大,何必跟一堵牆過不去?
但與他爭奪草原資源的,絕對是該殺的敵人。
月氏早先很強大,把匈奴人趕得不敢西進,後來烏爾帶領匈奴崛起,硬是扳回了一局,與月氏並立草原。
阿布羅要擴張,又率領月氏人攻殺了烏孫昆莫難兜。
活下來的烏孫人帶著難兜剛剛誕生的兒子獵驕,投奔了匈奴,繈褓中的獵驕也被烏爾單於領養。
昆莫是烏孫的首領,就像匈奴的單於,烏孫昆莫就是烏孫王。
後來匈奴南下大敗而返,烏爾單於中箭身亡。
十歲的獵驕轉手到了他的兩任弟弟手中,他們接連養育,逐漸把這個烏孫遺孤培養成了英武善戰的勇士。
再過十年,也就是十年前,伊目繼位。
在鞏固匈奴部落聯盟的同時,他把投奔到匈奴的烏孫部落劃分出一部分,讓獵驕統領,推他成為新的昆莫。
那年獵驕二十歲。
他不負伊目重望,很快帶領族人在西北站穩腳跟,有了實力,還有匈奴做靠山,第一件事就是找月氏報仇。
複起的烏孫人聯合匈奴人夾擊了月氏,月氏王阿布羅那會兒已經很老了,是老月氏王。
他的長子和次子均在與烏、匈的戰鬥中身亡,幼子早在壯年時因外傷入邪而病逝傷口感染,另有幾個孫子、侄子要麽戰死、要麽被俘,慘遭曝屍。
就連他自己,也被匈奴人俘虜,暴砍掉腦袋,伊目還削開他的頭蓋骨盛酒喝——
“咳。”
將離輕嗆了一聲,連忙放下手中耳杯,有些感歎“這些恩恩怨怨,真是剪不清、理還亂呐。”
老甲嫌棄他一眼“這有什麽亂的?我們中夏才亂,你看看天秦統一之前,七國都亂成什麽樣兒了。
“而且北方的事,你作為守境封君應該也知曉一些的吧?斥候派出去又不是去玩兒的。”
將離敷衍地“嗯嗯”道“先生請繼續。”
老月氏王阿布羅有一個最疼愛的小孫子,是他幼子的獨苗。
之前說過了,他的幼子在壯年時受傷病逝,阿布羅就格外疼愛這個小孫子,祖孫倆同吃同住,這孩子也被整個家族視為珍寶。
在月氏王族幾乎要被烏、匈聯盟滅盡之時,十幾萬月氏人被趕得連連西逃,部族四散。
有一個王族旁係的侄子率領著一支三萬多人的流亡隊伍出逃,其中就包括這個小孫子。
“就是小狼麽?”將離問。
老甲點點頭“他的真名叫齊多羅。”
齊多羅跟著伯父米桑羅,和族人一路向西,跑到烏孫和匈奴都不願意再追的地方才慢緩腳步。
他們又繼續經過很多小國家,與月氏和烏孫不同,這些國家大多是定居,uu看書 ww.uukash有城郭田畜,它們名叫樓蘭、且末、精絕、於闐、疏勒、西夜……
不過人口不多,較大的比如樓蘭,是幾萬人規模的城郭群落。
較小的亦如西夜,隻有幾百戶、幾千人,還沒月氏流民的人口多。
一個城就是一個國,自己自足,與臨近城郭偶有通商。
沒有哪個國家願意一下接納這麽多的外來者,也沒有能力接收。
在他們眼中就是蝗蟲一樣的難民,還派出軍隊驅趕他們。
月氏的流亡隊伍雖然人多,但能戰者並不多。
又大多是拖家帶口、老幼婦孺,且在別人地盤,族人無依無靠,底氣不足。
他們從沒想過去攻打這些有城郭的國家,一旦開戰就是傷亡,他們也沒有能力再來承受族人數量驟減的打擊。
對這些月氏人來說,攻城是愚蠢的選擇。
而且他們也缺乏攻城經驗,還是要靠自己的勞力和產物去城郭中換取物資。
米桑羅就帶著大部隊趕著馬群和羊群,來回在這些國家之間兜兜轉轉,走走停停,以物易物,乞討一般地遊蕩,兜了快十年。
這期間有很多族人脫離了隊伍,在所到之處安頓下來,他們太累了,不想再逃了。
……
其實真正擋住匈奴南下的,不光是白老將軍射瞎烏爾單於眼睛的那一箭,也不光是那堵綿延萬裏的巨大城牆。
而是天秦的對匈戰略和工事部署。
長城沿線分布著許多由堅固城牆圍成的小城,作為戍邊軍民的居所。
在長城後方又修築有屯軍要塞,容納軍隊,囤積物資。
這些小城和軍屯,便是長城工事上的戰鬥支撐點,讓擊匈的戰役不再成為無依無靠的野戰。
在長城之上,每十裏一處烽燧,白天放煙為“烽”,夜晚放火為“燧”。
每燧守兵一伍或一什不等,設有燧長一人,幾人輪班守望,生火做飯常駐在此,收集柴草、狼糞以備點燃。
除了傳遞軍情的烽燧,還有可以直接防禦敵人的馬麵,與各處烽燧配合使用,亦如天險難攻。
長城起到的不光是軍事作用,還在一定的心理程度上,對北方遊牧民族產生震懾,樹立天秦國威。
無論他們如何挑釁擾邊,北境都隻做驅趕,絕不窮追,依托長城,死守關隘,讓匈奴無處南下。
現任的單於伊目學乖了,收斂鋒芒,不再像大哥那樣不可一世。
知道在長城強弩麵前,不能近敵身,遊牧騎兵根本就無處可擊,北境難以突破。
他沉下氣來清掃北方,最先滅的是東胡。
由於烏爾單於早年的大舉南攻,讓東胡人認為匈奴的重心在南麵。
他們途徑瀚海北海,貝加爾湖,繞至匈奴後方,想與之爭奪更北方的地界。
反被匈奴大軍切斷了中路分成兩部,均遭到意料之外的圍攻。
伊目殺了東胡王,俘虜了東胡百姓和牲畜財產,基本上就是滅盡東胡了。
下麵的事情,一半是老甲知道的,另一半是小狼告訴他的。
而老甲給將離說的故事,就要從匈奴西邊的月氏開始講起……
幾十年前,月氏原本與烏孫共同生活在敦煌祁連之間的西部草原,北鄰匈奴人。
月氏王阿布羅曾是和烏爾單於匹敵的角色,可他對東南方的天秦沒有興趣,草原那麽大,何必跟一堵牆過不去?
但與他爭奪草原資源的,絕對是該殺的敵人。
月氏早先很強大,把匈奴人趕得不敢西進,後來烏爾帶領匈奴崛起,硬是扳回了一局,與月氏並立草原。
阿布羅要擴張,又率領月氏人攻殺了烏孫昆莫難兜。
活下來的烏孫人帶著難兜剛剛誕生的兒子獵驕,投奔了匈奴,繈褓中的獵驕也被烏爾單於領養。
昆莫是烏孫的首領,就像匈奴的單於,烏孫昆莫就是烏孫王。
後來匈奴南下大敗而返,烏爾單於中箭身亡。
十歲的獵驕轉手到了他的兩任弟弟手中,他們接連養育,逐漸把這個烏孫遺孤培養成了英武善戰的勇士。
再過十年,也就是十年前,伊目繼位。
在鞏固匈奴部落聯盟的同時,他把投奔到匈奴的烏孫部落劃分出一部分,讓獵驕統領,推他成為新的昆莫。
那年獵驕二十歲。
他不負伊目重望,很快帶領族人在西北站穩腳跟,有了實力,還有匈奴做靠山,第一件事就是找月氏報仇。
複起的烏孫人聯合匈奴人夾擊了月氏,月氏王阿布羅那會兒已經很老了,是老月氏王。
他的長子和次子均在與烏、匈的戰鬥中身亡,幼子早在壯年時因外傷入邪而病逝傷口感染,另有幾個孫子、侄子要麽戰死、要麽被俘,慘遭曝屍。
就連他自己,也被匈奴人俘虜,暴砍掉腦袋,伊目還削開他的頭蓋骨盛酒喝——
“咳。”
將離輕嗆了一聲,連忙放下手中耳杯,有些感歎“這些恩恩怨怨,真是剪不清、理還亂呐。”
老甲嫌棄他一眼“這有什麽亂的?我們中夏才亂,你看看天秦統一之前,七國都亂成什麽樣兒了。
“而且北方的事,你作為守境封君應該也知曉一些的吧?斥候派出去又不是去玩兒的。”
將離敷衍地“嗯嗯”道“先生請繼續。”
老月氏王阿布羅有一個最疼愛的小孫子,是他幼子的獨苗。
之前說過了,他的幼子在壯年時受傷病逝,阿布羅就格外疼愛這個小孫子,祖孫倆同吃同住,這孩子也被整個家族視為珍寶。
在月氏王族幾乎要被烏、匈聯盟滅盡之時,十幾萬月氏人被趕得連連西逃,部族四散。
有一個王族旁係的侄子率領著一支三萬多人的流亡隊伍出逃,其中就包括這個小孫子。
“就是小狼麽?”將離問。
老甲點點頭“他的真名叫齊多羅。”
齊多羅跟著伯父米桑羅,和族人一路向西,跑到烏孫和匈奴都不願意再追的地方才慢緩腳步。
他們又繼續經過很多小國家,與月氏和烏孫不同,這些國家大多是定居,uu看書 ww.uukash有城郭田畜,它們名叫樓蘭、且末、精絕、於闐、疏勒、西夜……
不過人口不多,較大的比如樓蘭,是幾萬人規模的城郭群落。
較小的亦如西夜,隻有幾百戶、幾千人,還沒月氏流民的人口多。
一個城就是一個國,自己自足,與臨近城郭偶有通商。
沒有哪個國家願意一下接納這麽多的外來者,也沒有能力接收。
在他們眼中就是蝗蟲一樣的難民,還派出軍隊驅趕他們。
月氏的流亡隊伍雖然人多,但能戰者並不多。
又大多是拖家帶口、老幼婦孺,且在別人地盤,族人無依無靠,底氣不足。
他們從沒想過去攻打這些有城郭的國家,一旦開戰就是傷亡,他們也沒有能力再來承受族人數量驟減的打擊。
對這些月氏人來說,攻城是愚蠢的選擇。
而且他們也缺乏攻城經驗,還是要靠自己的勞力和產物去城郭中換取物資。
米桑羅就帶著大部隊趕著馬群和羊群,來回在這些國家之間兜兜轉轉,走走停停,以物易物,乞討一般地遊蕩,兜了快十年。
這期間有很多族人脫離了隊伍,在所到之處安頓下來,他們太累了,不想再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