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些詞聽著很怪,但參照帛圖和將離的解說,倒也並不影響理解。
再加上能工巧匠那種心領神會的天分,剛剛看起來閉目養神的李恒,其實已經在腦中飛快地演練出了一場模擬工程。
相較鍛鐵而言,天秦使用鑄造技術更為熟練精到,因為效率極高,所以李恒對這個袖劍的造法,首選的是範鑄。
腦中一座陶土橫飛的工坊,按照帛圖上的樣式開槽製模,坩堝中濃煙四起,滾滾銅汁倒入模具,冷卻後再敲碎陶範,最後細細打磨,已然用想象造出了一柄袖劍。
不過腦中模擬畢竟不是上手操作,具體方案還得根據實際開工後遇到的情況進行調整和改進。
又因為這種滑軌的滑槽實在太過細小,對陶範開槽的精準度要求很高,所以銅汁入範存在一定困難,也沒有這麽小的砂輪來打磨。
若滑槽不夠光滑平整,便不能做到九原君所說的那種順利伸出劍刃,怕是幾次都未必成功,還會刮劃劍身。
所以還是要做好鍛造的準備,百煉鍛鐵費時費工,若非九原君親自相求,且此物僅做一件,平日又怎會輕易鍛鐵?
“先生,”將離拱手道,“若能做得此物,將離感激不盡。”
李恒搖搖手,又恢複了懶散的神情:“受不起受不起,做是能做,但仍需一試,做得如何也未可知。”
“我明白,”將離點頭,“總歸是要多實踐幾次的,左右沒事,將離也可以來打打下手。”
“公子方才還想著種田,這會兒又要當工匠了?”
“那不然呢?回屋讀簡麽?”將離笑了笑。
前幾日也不盡都在逛街,市集不大,橫豎就三百多米,泡在裏邊隻是圖個熱鬧,看看那些假模假式的遊俠士子侃侃而談好不有趣。
其實上午有空的時候,還琢磨了一下書架上一摞摞的竹簡,那裏麵都是標準漂亮的秦篆,撿了些稍能看懂的字,猜出是兵法、律法和幾家學說。
也有些隸書的,這樣能看懂得就更多了,瞧著像是之前的將離自己寫的一些注疏或草稿,略有塗改。
秦書有八體,貴族、官員接觸的正式文書多用小篆,而普通人的家書或日常書寫大多還是更便捷的隸書,或像刻符那種美觀度較弱的通識字體,達意即可。
自己看看,再問問宋桓,字是能認個七八成了,但沒有斷句,意思還得靠猜,不過宋桓倒是沒有多問,以為將離在考他呢。
李恒此時又拿起那張袖弩的帛圖打量起來,手上還指指點點,嘴裏喃喃不清地嘀咕些什麽。
“先生對這袖箭感興趣?”
“既是發箭之器物,或可與輕弩一較。”
將離搖搖頭:“不一樣的,袖箭裏麵應該是彈簧,不是弦。”
“彈簧為何?”
“……”將離歎了口氣:“我勸先生不要再問了,做不出來的,隻要知道這袖箭與輕弩的發射原理完全不同。”
李恒不置可否地晃晃腦袋:“公子可知我天秦弩的弩機是由何人所創?”
“弩機?就是扳機麽?”將離擺出開槍的手勢,對準李恒,接著扣動一下食指。
李恒點點頭:“確為此法扳扣,秦弩機括為老朽祖上所創,算起來,該是老朽大父之大父……”
將離聽說過,秦弩弩機結構複雜,設計精巧,射手可以輕鬆扣動扳機,以便控製弩的穩定,還有望山用來瞄準,在當時非常先進。
“…隻是弩箭上弦需要時間,其中以輕弩為最短,據老朽所知,北境軍中輕弩上弦最快者當屬成烈司馬,上弦後瞄準再發射,也尚需數五聲才能完成。”
“如果能連發呢?”
“連發?嗬嗬,公子可知道連弩車?”
“連弩?”將離皺了皺眉,這詞有點熟,脫口而出便問:“難道是諸葛連弩?”
“諸葛……為何?”
“……”
將離歎了口氣:“不重要,就當我沒說過那句話,先生請繼續。”
李恒翻了他一眼:“公子怎的盡是些聞所未聞的古怪之詞,老朽可是連蒙帶猜才曉了這袖劍的意思。”
“嗬嗬。”將離無奈地笑笑,端起手邊陶碗,“自罰,我自罰。”
接著將碗中酪酒一飲而盡,伸手請李恒繼續。
“要說這連弩車,原為墨家守城重器,車身長度與城牆厚度相若,車輿高八尺,機括為純銅鑄造,車身由十人控製,以應對敵軍在城外積土築台而高過城牆、所發起的居高臨下的進攻。
“最初也隻七矢連發,後來竟可發出大矢六十,小矢無數,大矢矢尾有繩,射出後還可迅速收回,小矢倒是不用收。
“再過得幾年,連弩車便成了各國攻城之利器,所到之處,摧城毀池,先武厲王以此一路踏平五國,唉……厲害啊,真乃弩中上品。”
將離連連點頭:“嗯,厲害厲害,如果輕弩能連發……”
“嘿。”李恒鬼笑一聲,“公子既然問了,那老朽可就直言,若是有人願意鑽研,做成了可以連發的輕弩,那也不是‘輕’弩了。
“若要輕,其弩箭也必是細短,簇頭精小,傷敵不深,機括器型小而繁瑣,除非墨翟再世,尚可完成幾分,旁的應該就再無人能做到了。”
將離試探性地問道:“那請問那位墨子……還在麽?”
“哼哼,一百年前就死了。”
將離輕歎一聲:“那好吧,咱們還是先好好來研究這個袖劍。”
李恒點點頭,他此時也是技癢,躍躍欲試,整日對著工坊裏的瑣碎事務、人員懲處,怎能不心生厭煩。
但若是無官府下發給工坊的命書,私造兵器可是要受罰,不過既然是九原君的差使,那自當無甚好憂慮的。
除非有人存心要參他一本,但為了一把供君侯玩樂所用的小小袖劍,而特地狀告到鹹陽,為吏之人中,也確實沒有這樣的傻子。
天秦南楚相安無事,近幾十年來戰事驟減,北邊雖有匈奴隱患,但畢竟與帝國實力懸殊,兵工武器也隻是均勻產出,以囤積為主,並不要求改進,那武庫都快堆滿了。
李恒本出自工匠世家,如今卻越活越不中用。
而九原君卻拿了一張帛圖來找自己,圖上袖劍堪稱奇兵,確實從未聽聞,想法有趣,可以一試。
隻不過這袖劍絕非軍事所用之兵,倒更像是……暗箭傷人之器。
莫不是九原君真與那牽機閣有所牽連?
李恒對墨子的話其實有所保留,墨翟雖早已不在,但墨家尚存,在南楚和遼東均有他們的身影,巨子也該是有的,不過腹?(tun)之後,再無聽聞巨子其人,墨家已是沒落了……
……
從工坊出門,將離踩上自製的簡易馬鐙,翻身上馬,騎行幾日已經非常熟練了。
而那馬鐙,不過就是在馬鞍兩邊墜了兩根麻繩,下麵拴著個比腳略寬的銅環而已。
最初連銅環都沒有,隻是用繩打了個圈結,後來在工坊找著些廢料,讓人改造了一下,才有的銅環。
先前與李恒那老頭兒說過造馬鐙的事兒,果然又被他嘲笑了,笑自己上不去馬,還笑自己雙腿無力,夾不住馬背。
好吧,那就跟他普及一下馬鐙的優勢,先說了沒有馬鐙的騎兵都是輕騎兵,uu看書.ukans.om 以監視偵查和阻截後勤部隊為主,而且揮劍全靠手臂的力量,殺傷力有限。
再說若是有了馬鐙,就可穩固身體,手持重兵,利用馬速的巨大衝力來重創敵人,動作難度也可以變大,一手砍翻一個,還能降低騎兵的疲勞感,適合長途奔襲,巴拉巴拉巴拉……
“九原君很有想法。”
這是李恒一貫的作風,先是文縐縐跟你行禮,或揖或拜,禮數到位,然後再酸不溜秋地潑你冷水:
“九原君何不將此話奏與陛下,若陛下發話,命書一到,老朽即刻命工匠批量鑄造此物,再由白將軍監送,配發至北境全軍。”
“嘖,真麻煩……”
將離此時也不是真的要改進什麽,隻是為了自己騎行方便,到底是不想跟鹹陽那邊打交道。
況且就封,不就是他們不讓自己參政麽,這建議就算奏上去,估計也會被打回來。
便擺擺手作罷,自己去找倆銅環來將就一下。
此刻帶著馬隊浩浩蕩蕩,沿著那條熟悉的土路回城。
收成已經到了尾聲,兩邊田裏的麥子割得差不多了,隻剩下光禿禿的麥稈兒,牛車往來其間,遠處村莊空地上站了好些人,大概是田典和監者下來監督收糧,現場稱重,再運上牛車送到城裏的糧倉。
這是一個和那日一模一樣的黃昏,連夕陽的位置都相同,逐漸走到那匹老馬倒下的地方,馬肉早已進了將離和士伍們的腹中,隻留下紮眼的血土。
頭頂陡然一陣淒厲的鳴嘯,將離抬頭看去,嘖嘴一聲,又是那隻雀鷹……
再加上能工巧匠那種心領神會的天分,剛剛看起來閉目養神的李恒,其實已經在腦中飛快地演練出了一場模擬工程。
相較鍛鐵而言,天秦使用鑄造技術更為熟練精到,因為效率極高,所以李恒對這個袖劍的造法,首選的是範鑄。
腦中一座陶土橫飛的工坊,按照帛圖上的樣式開槽製模,坩堝中濃煙四起,滾滾銅汁倒入模具,冷卻後再敲碎陶範,最後細細打磨,已然用想象造出了一柄袖劍。
不過腦中模擬畢竟不是上手操作,具體方案還得根據實際開工後遇到的情況進行調整和改進。
又因為這種滑軌的滑槽實在太過細小,對陶範開槽的精準度要求很高,所以銅汁入範存在一定困難,也沒有這麽小的砂輪來打磨。
若滑槽不夠光滑平整,便不能做到九原君所說的那種順利伸出劍刃,怕是幾次都未必成功,還會刮劃劍身。
所以還是要做好鍛造的準備,百煉鍛鐵費時費工,若非九原君親自相求,且此物僅做一件,平日又怎會輕易鍛鐵?
“先生,”將離拱手道,“若能做得此物,將離感激不盡。”
李恒搖搖手,又恢複了懶散的神情:“受不起受不起,做是能做,但仍需一試,做得如何也未可知。”
“我明白,”將離點頭,“總歸是要多實踐幾次的,左右沒事,將離也可以來打打下手。”
“公子方才還想著種田,這會兒又要當工匠了?”
“那不然呢?回屋讀簡麽?”將離笑了笑。
前幾日也不盡都在逛街,市集不大,橫豎就三百多米,泡在裏邊隻是圖個熱鬧,看看那些假模假式的遊俠士子侃侃而談好不有趣。
其實上午有空的時候,還琢磨了一下書架上一摞摞的竹簡,那裏麵都是標準漂亮的秦篆,撿了些稍能看懂的字,猜出是兵法、律法和幾家學說。
也有些隸書的,這樣能看懂得就更多了,瞧著像是之前的將離自己寫的一些注疏或草稿,略有塗改。
秦書有八體,貴族、官員接觸的正式文書多用小篆,而普通人的家書或日常書寫大多還是更便捷的隸書,或像刻符那種美觀度較弱的通識字體,達意即可。
自己看看,再問問宋桓,字是能認個七八成了,但沒有斷句,意思還得靠猜,不過宋桓倒是沒有多問,以為將離在考他呢。
李恒此時又拿起那張袖弩的帛圖打量起來,手上還指指點點,嘴裏喃喃不清地嘀咕些什麽。
“先生對這袖箭感興趣?”
“既是發箭之器物,或可與輕弩一較。”
將離搖搖頭:“不一樣的,袖箭裏麵應該是彈簧,不是弦。”
“彈簧為何?”
“……”將離歎了口氣:“我勸先生不要再問了,做不出來的,隻要知道這袖箭與輕弩的發射原理完全不同。”
李恒不置可否地晃晃腦袋:“公子可知我天秦弩的弩機是由何人所創?”
“弩機?就是扳機麽?”將離擺出開槍的手勢,對準李恒,接著扣動一下食指。
李恒點點頭:“確為此法扳扣,秦弩機括為老朽祖上所創,算起來,該是老朽大父之大父……”
將離聽說過,秦弩弩機結構複雜,設計精巧,射手可以輕鬆扣動扳機,以便控製弩的穩定,還有望山用來瞄準,在當時非常先進。
“…隻是弩箭上弦需要時間,其中以輕弩為最短,據老朽所知,北境軍中輕弩上弦最快者當屬成烈司馬,上弦後瞄準再發射,也尚需數五聲才能完成。”
“如果能連發呢?”
“連發?嗬嗬,公子可知道連弩車?”
“連弩?”將離皺了皺眉,這詞有點熟,脫口而出便問:“難道是諸葛連弩?”
“諸葛……為何?”
“……”
將離歎了口氣:“不重要,就當我沒說過那句話,先生請繼續。”
李恒翻了他一眼:“公子怎的盡是些聞所未聞的古怪之詞,老朽可是連蒙帶猜才曉了這袖劍的意思。”
“嗬嗬。”將離無奈地笑笑,端起手邊陶碗,“自罰,我自罰。”
接著將碗中酪酒一飲而盡,伸手請李恒繼續。
“要說這連弩車,原為墨家守城重器,車身長度與城牆厚度相若,車輿高八尺,機括為純銅鑄造,車身由十人控製,以應對敵軍在城外積土築台而高過城牆、所發起的居高臨下的進攻。
“最初也隻七矢連發,後來竟可發出大矢六十,小矢無數,大矢矢尾有繩,射出後還可迅速收回,小矢倒是不用收。
“再過得幾年,連弩車便成了各國攻城之利器,所到之處,摧城毀池,先武厲王以此一路踏平五國,唉……厲害啊,真乃弩中上品。”
將離連連點頭:“嗯,厲害厲害,如果輕弩能連發……”
“嘿。”李恒鬼笑一聲,“公子既然問了,那老朽可就直言,若是有人願意鑽研,做成了可以連發的輕弩,那也不是‘輕’弩了。
“若要輕,其弩箭也必是細短,簇頭精小,傷敵不深,機括器型小而繁瑣,除非墨翟再世,尚可完成幾分,旁的應該就再無人能做到了。”
將離試探性地問道:“那請問那位墨子……還在麽?”
“哼哼,一百年前就死了。”
將離輕歎一聲:“那好吧,咱們還是先好好來研究這個袖劍。”
李恒點點頭,他此時也是技癢,躍躍欲試,整日對著工坊裏的瑣碎事務、人員懲處,怎能不心生厭煩。
但若是無官府下發給工坊的命書,私造兵器可是要受罰,不過既然是九原君的差使,那自當無甚好憂慮的。
除非有人存心要參他一本,但為了一把供君侯玩樂所用的小小袖劍,而特地狀告到鹹陽,為吏之人中,也確實沒有這樣的傻子。
天秦南楚相安無事,近幾十年來戰事驟減,北邊雖有匈奴隱患,但畢竟與帝國實力懸殊,兵工武器也隻是均勻產出,以囤積為主,並不要求改進,那武庫都快堆滿了。
李恒本出自工匠世家,如今卻越活越不中用。
而九原君卻拿了一張帛圖來找自己,圖上袖劍堪稱奇兵,確實從未聽聞,想法有趣,可以一試。
隻不過這袖劍絕非軍事所用之兵,倒更像是……暗箭傷人之器。
莫不是九原君真與那牽機閣有所牽連?
李恒對墨子的話其實有所保留,墨翟雖早已不在,但墨家尚存,在南楚和遼東均有他們的身影,巨子也該是有的,不過腹?(tun)之後,再無聽聞巨子其人,墨家已是沒落了……
……
從工坊出門,將離踩上自製的簡易馬鐙,翻身上馬,騎行幾日已經非常熟練了。
而那馬鐙,不過就是在馬鞍兩邊墜了兩根麻繩,下麵拴著個比腳略寬的銅環而已。
最初連銅環都沒有,隻是用繩打了個圈結,後來在工坊找著些廢料,讓人改造了一下,才有的銅環。
先前與李恒那老頭兒說過造馬鐙的事兒,果然又被他嘲笑了,笑自己上不去馬,還笑自己雙腿無力,夾不住馬背。
好吧,那就跟他普及一下馬鐙的優勢,先說了沒有馬鐙的騎兵都是輕騎兵,uu看書.ukans.om 以監視偵查和阻截後勤部隊為主,而且揮劍全靠手臂的力量,殺傷力有限。
再說若是有了馬鐙,就可穩固身體,手持重兵,利用馬速的巨大衝力來重創敵人,動作難度也可以變大,一手砍翻一個,還能降低騎兵的疲勞感,適合長途奔襲,巴拉巴拉巴拉……
“九原君很有想法。”
這是李恒一貫的作風,先是文縐縐跟你行禮,或揖或拜,禮數到位,然後再酸不溜秋地潑你冷水:
“九原君何不將此話奏與陛下,若陛下發話,命書一到,老朽即刻命工匠批量鑄造此物,再由白將軍監送,配發至北境全軍。”
“嘖,真麻煩……”
將離此時也不是真的要改進什麽,隻是為了自己騎行方便,到底是不想跟鹹陽那邊打交道。
況且就封,不就是他們不讓自己參政麽,這建議就算奏上去,估計也會被打回來。
便擺擺手作罷,自己去找倆銅環來將就一下。
此刻帶著馬隊浩浩蕩蕩,沿著那條熟悉的土路回城。
收成已經到了尾聲,兩邊田裏的麥子割得差不多了,隻剩下光禿禿的麥稈兒,牛車往來其間,遠處村莊空地上站了好些人,大概是田典和監者下來監督收糧,現場稱重,再運上牛車送到城裏的糧倉。
這是一個和那日一模一樣的黃昏,連夕陽的位置都相同,逐漸走到那匹老馬倒下的地方,馬肉早已進了將離和士伍們的腹中,隻留下紮眼的血土。
頭頂陡然一陣淒厲的鳴嘯,將離抬頭看去,嘖嘴一聲,又是那隻雀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