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科研工作,霍古完全放心的交給采集者們自己去做,雖說采集者並不如人類,也不如瑟琳人聰明,像他們那樣思維靈活,但龐大的高素質人口基數,卻可以彌補這點。
如今的采集者早已經不是當初那些躲避在霍古羽翼下的孩童,它們真正的成長了起來,並且還會繼續成長下去。
“不行,這樣不行,不能再增厚伽馬防護層了,躍進生物的體量就這麽大,在增厚的話,生物體其他的生物部件的空間就會被擠占。”
生命場頻道內,采集者們在爭論不休,究其原因在於正反物質湮滅後釋放的高能伽馬射線,許多采集者個體提出各式各樣的方案,結果要麽是需要重新更改生物體結構,要麽是根本行不通。
討論來討論去,到頭來唯一還算可行的方案就是增***生物的噸位,可采集者們卻不怎麽原因采用這個方案。
“那我們可以增***生物體的體量,設計中的躍進生物體的體量還沒有瑟琳人的戰列艦大,隻要把載重噸位提升上去,就可以增厚伽馬防護層。”
“你想把躍進生物設計到母艦級那種體量?!你知道加速那種噸位的質量體需要消耗多少能量嗎?”
有采集者提出質疑,采集者們並不想給躍進生物的設計裏增加過多的質量,反物質雖然很多,可也不是這樣浪費,況且體量增大後,目標也就大了,質量提高後也就意味著在移動變向時需要生物體骨骼承受更強的變向慣性。
“不,我是說,可以調整到帝國巡洋艦的那種體量。”
母艦級是不可能采用,那種體量的生物體加速到亞光速,無論從各方麵來說都是非常不合適,不過如果隻是帝國巡洋艦的那種體量,倒還處在采集者們能夠接受的範圍。
“這是個很好的方法,但並不能說很理想,躍進生物的質量每增加一千克,加速到亞光速需要的反物質就要成倍性的增多,最好是又不增加噸位就能解決伽馬射線的辦法。”
有采集者這樣提議,而這樣的提議,則引來了擴充載重噸位的采集者吐槽,因為這樣的想法太美好了,不顯電性的伽馬射線很難和原子的電磁力相互作用,一般來說要麽是撞原子核製造同位素輻射物,要麽是撞電子製造電離效應。
“這種事情怎麽可能會有,伽馬射線不顯電性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原子內部存在著很空曠的區域,除非能把原子核都擠在一起……”
徹底性阻擋伽馬射線最好的辦法就是製造一麵原子核牆,絕對能百分百的反射任何電磁波。
本來隻是一時的口嗨,可是卻不經意間的給了另外一個同族啟發。
“沒錯!就是擠在一起!我想到了!”
所有采集者的都被嚇了一跳,不過從這個同族個體的生命場表現的情緒來看,似乎是已經確信可以阻擋伽馬射線,因此采集者們好奇這位同族的方案。
“你想到什麽了?”有采集者問。
“我們可以用金屬氫來作為伽馬射線的屏蔽板。”
提出者非常興奮且迫不及待地給諸位同族,講解自己屏蔽伽馬射線的方案,然而這個答案卻不怎麽令采集者們認同。
“金屬氫行不通。”
“我說的不是液態,是固態,是由氫原子核組成的晶體結構,其原子間隔小於電子最小軌道半徑,電磁波無法穿透。”
“……你在開玩笑?”
提出者很認真的解釋著,不過采集者們卻仍不看好,這種不看好並非是沒有理由。
“你知道覆蓋整隻躍進生物的固態金屬氫,生物體質量會有多大嗎?這可不是液態金屬氫。”
“物體的加速看的是質量而不是體積,你這個隻是把體積給壓下來,但質量怕是比母艦級還要大,加速到亞光速需要的反物質是個天文數字。”
“你們別著急,我還沒說完。”
提出者示意諸位同族先稍安勿躁,讓他先把自己的構想說明清楚。
隨後,生命場很快就安靜下來,提出者開始解釋自己構想。
“確實,固態金屬氫的密度很大,說到底它是和液態金屬氫有本質不同,液態金屬氫是雙原子分子結構,仍然屬於分子層次,但固態金屬氫卻已經相當於將一堆質子被擠壓在一起。”
“根據密度公式,密度不變的情況下,質量越小,體積也就越小,但是一個物體的體積,是根據物體的長寬高求得,大家都下意識的忽略掉了我所說的固態金屬氫防護層的厚度,長寬不變,把厚度削減。”
采集者們需要的僅僅隻是一層可以阻攔下伽馬射線的‘牆’,看書ww.uukash 而固態金屬氫的物質結構就是一個很合適的‘牆’,按照量子力學的泡利不相容原理,電子沒辦法穿透這樣的物質結構,這是一麵質子牆,伽馬射線說到底也是電磁波,電磁波的物質載體是電子,因此伽馬射線無法穿透質子牆。
邏輯理清楚後,采集者們又彼此討論了一下,交換彼此的意見,隨後詢問起這個方案的提出者。
“你打算將這個防護層的厚度削減到多少?”
“兩個質子的厚度。”
提出者自信滿滿的坦言回答,因為防護層很薄,所以質量並不會很高,甚至比原先的伽馬防護層質量小上許多,隻要采用它的這種設計思路,應用到反物質推進,反物質武器中去,躍進生物的質量不僅不會上升,反而還會下降。
這就是它的設計構思!
“大家怎麽看?”
“理論上似乎可行性,隻是這技術難度……”
“製造固態金屬氫對我們而言並不算難。”提出者補充道。
“不難是沒錯,可製造是一回事,加工卻又是另外一回事。”
“關鍵的問題是我們要怎麽控製厚度,將固態金屬氫的厚度穩定在兩個質子這樣的薄?”
“沒錯,這樣的密度想要加工起來太難了。”
既然已經有了這樣一個看似可行的方案,采集者們就開始思考,要怎麽樣才能把這種東西做出來。
“方法總是想出來的……有了!”
如今的采集者早已經不是當初那些躲避在霍古羽翼下的孩童,它們真正的成長了起來,並且還會繼續成長下去。
“不行,這樣不行,不能再增厚伽馬防護層了,躍進生物的體量就這麽大,在增厚的話,生物體其他的生物部件的空間就會被擠占。”
生命場頻道內,采集者們在爭論不休,究其原因在於正反物質湮滅後釋放的高能伽馬射線,許多采集者個體提出各式各樣的方案,結果要麽是需要重新更改生物體結構,要麽是根本行不通。
討論來討論去,到頭來唯一還算可行的方案就是增***生物的噸位,可采集者們卻不怎麽原因采用這個方案。
“那我們可以增***生物體的體量,設計中的躍進生物體的體量還沒有瑟琳人的戰列艦大,隻要把載重噸位提升上去,就可以增厚伽馬防護層。”
“你想把躍進生物設計到母艦級那種體量?!你知道加速那種噸位的質量體需要消耗多少能量嗎?”
有采集者提出質疑,采集者們並不想給躍進生物的設計裏增加過多的質量,反物質雖然很多,可也不是這樣浪費,況且體量增大後,目標也就大了,質量提高後也就意味著在移動變向時需要生物體骨骼承受更強的變向慣性。
“不,我是說,可以調整到帝國巡洋艦的那種體量。”
母艦級是不可能采用,那種體量的生物體加速到亞光速,無論從各方麵來說都是非常不合適,不過如果隻是帝國巡洋艦的那種體量,倒還處在采集者們能夠接受的範圍。
“這是個很好的方法,但並不能說很理想,躍進生物的質量每增加一千克,加速到亞光速需要的反物質就要成倍性的增多,最好是又不增加噸位就能解決伽馬射線的辦法。”
有采集者這樣提議,而這樣的提議,則引來了擴充載重噸位的采集者吐槽,因為這樣的想法太美好了,不顯電性的伽馬射線很難和原子的電磁力相互作用,一般來說要麽是撞原子核製造同位素輻射物,要麽是撞電子製造電離效應。
“這種事情怎麽可能會有,伽馬射線不顯電性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原子內部存在著很空曠的區域,除非能把原子核都擠在一起……”
徹底性阻擋伽馬射線最好的辦法就是製造一麵原子核牆,絕對能百分百的反射任何電磁波。
本來隻是一時的口嗨,可是卻不經意間的給了另外一個同族啟發。
“沒錯!就是擠在一起!我想到了!”
所有采集者的都被嚇了一跳,不過從這個同族個體的生命場表現的情緒來看,似乎是已經確信可以阻擋伽馬射線,因此采集者們好奇這位同族的方案。
“你想到什麽了?”有采集者問。
“我們可以用金屬氫來作為伽馬射線的屏蔽板。”
提出者非常興奮且迫不及待地給諸位同族,講解自己屏蔽伽馬射線的方案,然而這個答案卻不怎麽令采集者們認同。
“金屬氫行不通。”
“我說的不是液態,是固態,是由氫原子核組成的晶體結構,其原子間隔小於電子最小軌道半徑,電磁波無法穿透。”
“……你在開玩笑?”
提出者很認真的解釋著,不過采集者們卻仍不看好,這種不看好並非是沒有理由。
“你知道覆蓋整隻躍進生物的固態金屬氫,生物體質量會有多大嗎?這可不是液態金屬氫。”
“物體的加速看的是質量而不是體積,你這個隻是把體積給壓下來,但質量怕是比母艦級還要大,加速到亞光速需要的反物質是個天文數字。”
“你們別著急,我還沒說完。”
提出者示意諸位同族先稍安勿躁,讓他先把自己的構想說明清楚。
隨後,生命場很快就安靜下來,提出者開始解釋自己構想。
“確實,固態金屬氫的密度很大,說到底它是和液態金屬氫有本質不同,液態金屬氫是雙原子分子結構,仍然屬於分子層次,但固態金屬氫卻已經相當於將一堆質子被擠壓在一起。”
“根據密度公式,密度不變的情況下,質量越小,體積也就越小,但是一個物體的體積,是根據物體的長寬高求得,大家都下意識的忽略掉了我所說的固態金屬氫防護層的厚度,長寬不變,把厚度削減。”
采集者們需要的僅僅隻是一層可以阻攔下伽馬射線的‘牆’,看書ww.uukash 而固態金屬氫的物質結構就是一個很合適的‘牆’,按照量子力學的泡利不相容原理,電子沒辦法穿透這樣的物質結構,這是一麵質子牆,伽馬射線說到底也是電磁波,電磁波的物質載體是電子,因此伽馬射線無法穿透質子牆。
邏輯理清楚後,采集者們又彼此討論了一下,交換彼此的意見,隨後詢問起這個方案的提出者。
“你打算將這個防護層的厚度削減到多少?”
“兩個質子的厚度。”
提出者自信滿滿的坦言回答,因為防護層很薄,所以質量並不會很高,甚至比原先的伽馬防護層質量小上許多,隻要采用它的這種設計思路,應用到反物質推進,反物質武器中去,躍進生物的質量不僅不會上升,反而還會下降。
這就是它的設計構思!
“大家怎麽看?”
“理論上似乎可行性,隻是這技術難度……”
“製造固態金屬氫對我們而言並不算難。”提出者補充道。
“不難是沒錯,可製造是一回事,加工卻又是另外一回事。”
“關鍵的問題是我們要怎麽控製厚度,將固態金屬氫的厚度穩定在兩個質子這樣的薄?”
“沒錯,這樣的密度想要加工起來太難了。”
既然已經有了這樣一個看似可行的方案,采集者們就開始思考,要怎麽樣才能把這種東西做出來。
“方法總是想出來的……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