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羲自以為做了一件很有用的事,摸清了敵城牆之詳細構造,就可以讓攻城作戰更為精巧和高效率。
敵城牆後有樓梯口十處,這就是十個應該避開的攻城點。
如果兵力足夠,攻城梯自當把一個挨一個把敵城掛滿,飽和攻擊。
問題是現在兵力不足以發起飽和攻擊,選擇最高價值的攻城點就變得尤為必要。
劉備關羽和李孟羲圍在一起, 在地上拿木棍,劃線作城牆,以短線為城後樓梯口,以小點作為之前在城下留下的環首短刀標記。
“城牆哪哪都能攻,唯獨要避開這十處,”李孟羲手中短棍指著圖解道,“城牆左右角,有箭塔有樓梯, 硬攻難下,棄之不攻。
中間,城門樓兩側,不攻。
這就去了四個樓梯口。
剩下的六個樓梯口,左右城牆各叁。
來日攻城之時,且記安排好,讓攻城隊錯開各處。”
“方才我等已於城前叁十步外留下標記,攻城之時,隻要令攻城隊小心避開標記,再往前衝叁十步……”
說到這裏,李孟羲忽然停住不說了,他看著地上畫的簡圖,眉頭不由皺起。
劉備關羽正聽李孟羲說著,李孟羲忽然忽然停下,劉備不由問,“羲兒, 怎麽了?”
李孟羲不抬頭, 盯著簡圖上一個個小點看的入神, 片刻後, 李孟羲點了點頭,若有所思的道,“玄德公,關將軍,叁十步,遠還是不遠?”
李孟羲問的奇怪,劉備關羽相視一眼,皆是遲疑,不知該如何回答。
劉備沉吟了一下,道,“叁十步,說近不近,說遠不遠。為何有此一問?”劉備不解。
“這兒,”李孟羲手中的短木棍點向簡圖上的一個小點,這個小點代表的是片刻前在敵城外留下的用於做標記的短環首刀,“標記留於城前叁十步,攻城梯隊越過標記之後,要再衝跑叁十步遠。
這叁十步遠, 能不能跑的不偏不倚,剛好錯開樓梯口處, 而不會七斜八拐反而撞上?
地又不平,坑坑窪窪,城下還有護城深壕,跑叁十步,肯定跑偏。”
李孟羲棄木棍於地,他看了看若有所思的劉備,又看向同樣若有所思的關羽,道,“此疏忽也,標識法不對,應留標識於城牆根處,不應遠在叁十步外。
我等為何要冒險探查?因要使攻城精微細致。
可攻城隊跑叁十步之遠,萬一再一歪偏,則豈不精微細致蕩然無存?豈不我等所做全成無用功?”
李孟羲把問題剖析而出,劉備關羽二人深以為然。
行差就錯一步,就讓之前準備全然白費。
李孟羲適時說道,“不妨再去一次,重留標記。”
劉備關羽同時抬頭,“不可!(不必!)”
劉備關羽倒不怕箭雨,他們為李孟羲擔心,方才去一趟,李孟羲就受傷多處,萬一再有個什麽好歹,得不償失。
李孟羲偏要再去,劉備關羽二人勸了兩個來回,便不再勸了。
根本沒有勸的理由。
說摸不清攻城點也無妨,大不了直接攻?攻城戰傷亡必重,稍微一個什麽能降低一些傷亡的策略,就能少死幾十上百更多的人。百條人命,值得冒險一探。
說不讓李孟羲親去,找別人替代,也不行。已經試過了,軍中最矮最輕的猴兒穿上步人甲再綁竹竿上,哢嚓一聲就把竹竿壓斷了。隻有李孟羲足夠輕,隻有李孟羲穿上小號步人甲不會壓斷竹子。
不得已,劉備關羽隻能同意再冒險逼近敵城一趟。
於叁十步外留標記,不夠精準。
因為城牆也不是多麽筆直,有點斜,地麵尤其不平,叁十步不近,攻城隊扛著梯子一腳深一腳淺的往前衝,跑完叁十步,必定偏移了原本路線,說不定一頭就正好撞上樓梯口所在的位置了。
每架攻城梯,都是一整隊攻城之士生死的關鍵,一架不巧靠在樓梯口的攻城梯,會害死整隊的人。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精準的標識敵城樓梯口所在。
李孟羲幾乎沒有怎麽思考,他一下就想到了標識法。
幾天前,李孟羲剛才想到過用赤羽箭標注射界的方法,沒想到,這個方法想出沒兩天,現在就能派上用場了。
赤羽箭能醒目的標記出弓弩射界,自然也能很醒目的標記出敵城樓梯口所在的位置。
“可用赤羽箭遠射以為標記,”李孟羲道,說完,他頓了一下,“可惜,軍中無有赤羽箭。”他直撓頭。
赤羽箭是什麽,關羽很清楚,倒是劉備沒參與當日討論,還不知道何為赤羽箭。
於是,關羽就給劉備略講了一番。
大致,赤羽箭兩個用法,一用做無鋒鳴鏑,聯絡之時,赤色無鋒鳴鏑朝百人隊射去,百人隊縱是沒聽到鳴鏑聲音,拿眼去看,一眼就看到地上的紅色羽箭,便知軍令來了。
若鳴鏑不是紅羽,跟普通箭支一般無二,則軍士茫然一視,無法區分鳴鏑何在。
赤羽箭於此,有顯明標識之作用。
至於第二處用法,赤羽箭標識射界法。
弓弩隊何時發箭,難在掌握敵距,戰時,可先發赤羽箭射陣,赤羽箭遠飛落地,觀之,赤紅一線,醒目非常。待敵踏足赤線之時,弓弩隊立刻發矢,則不遠不近,時機恰好精準。
劉備聽完關羽所說,眼亮了。
真是好方法。
既然有赤羽箭這麽好的方法,劉備便道,“既無赤羽,令人立作何妨?無赤,殺雞宰羊也可。”
李孟羲一想,也是辦法。
一旁關羽另有方法,關羽沉思後道,“不用赤羽箭,用曳射亦可。”
“何為夜射?”李孟羲茫然。
關羽於是給李孟羲解釋,何為曳射。
“用一箭,後係細繩,彎弓箭射而出,箭中野兔,拽繩,拖箭回。”
解釋完,關羽又加一句,“此省箭也。”
李孟羲聽懂了,原來不是夜射,是曳射,所謂的曳射,就是往箭支上綁個繩子。
打獵的時候,常用這種方法,因為打獵不需要把箭射太遠,箭又珍貴,為防箭飛不見,就用細繩子綁著,便於射出後再收回。這便是關羽為何說省箭,曳射本就是為了省箭,若論精準,再好的箭綁了繩子,也會增加阻力,降低射速降低精準,降低命中率。
關羽說,不用赤羽箭,用曳射法也可,李孟羲稍微一想就明白了,曳射法拖那麽長一根繩子,那麽老長一根繩子留在地上,不比赤羽箭標記的更清晰?赤羽箭就算射準,不過是標記一個點而已,曳射法,箭留城根,細繩一直從城根蔓延到叁十步外,士卒循著線,簡直跟有導航一樣,再精準不過。
方法商議定,就用曳射。
做曳射箭十五支,單根繩長四十步。
之所以要做十五支,是因為李孟羲對品控沒信心,鬼知道會不會一箭射出去,繩子鬆了呢。
所剩唯一問題是,軍中長四十步的繩子,有嗎。如果有,夠十五根嗎?
軍中還真有足夠多的繩子,得益於之前的準備,很早之前,軍中就開始缺麻繩了,做攜行具需要足夠的繩子,編甲也需要繩子,劉備關羽二人編步人甲的時候發現繩子不夠,恰巧當時遊騎商隊組建起來了,便令商隊不停買麻。
麻買過來,分於民夫眾人,令其搓線,軍中人力極其充沛,人均一天就算編兩寸麻線,一天就是六千個兩寸,十天就是六千根線。
關羽起身離開一趟,不一會兒就回來了,懷裏抱著大團的麻線球。
李孟羲接線一看,線不粗,很細,就跟打毛衣的線差不多。
這就好,足夠輕,就不會出現箭拖不動繩子的情況了。
可是,李孟羲看著手中纖細的線,又是皺眉,“關將軍,這線這麽細,丟地上都看不見在哪,能起用處嗎?”
正抖線的關羽停下了動作,眉頭也是一挑,“……怕是看不清,要不,用雞血把線染紅,如何?”
李孟羲點頭,隻能這樣了。
繩粗的話,放地上很醒目,能起到極好的標識作用,可繩要是粗,箭支就帶不動了,箭飛不遠了。
繩細的話,放地上看球不見,有個鬼的標識作用,繩細了倒也有好處,就是不怎麽影響箭支射程。
關羽說用雞血染線,不失為一補救之法。
劉備在邊上看看關羽,看看李孟羲,看這兩人因為麻線的事兒,都沒辦法了。
劉備露笑,而後不經意的提了一句,“我倒有一法,可解此難也。”
李孟羲關羽立刻看過去。
劉備笑道,“還在家時,有時扯線栓繩,架兩樹之間,以晾曬衣裳。
羲兒你說,細繩丟於地上,細微不可察。
可若把線架起,豈不醒目?”
李孟羲一聽,眼睛亮了。
對啊!
把線拉起來拉到懸空,肯定就醒目了啊。
“那還得帶著棍去,好綁線。”李孟羲立刻就補充到。
關羽後接,“拿棍也不成,徒一禿棍,急切間哪裏能插進土裏,得拿槍。”
一邊劉備又接關羽的話,笑道,“若要更醒目,何止拿槍?拿旗不行?”
“這個好!”李孟羲笑了。
叁人一人一句,眾思薈萃,精誠同力,暢快莫名。
各自相視一眼,“哈哈哈哈!”劉備關羽李孟羲相視大笑。
此中默契,不足道也。
以曳射代赤羽箭,以雞血塗細繩,再將細繩綁木杆之上,更增醒目。
至於射曳之法,倒很簡單,還是讓一人綁竹竿之上,看到牆後樓梯口在哪,便聲指而出,下邊弓手聞令,立刻將繩箭朝城下射過去。
然後把旗杆刺進土裏,繩子拉直綁旗杆之上。
如此,則標識精準且醒目。
可讓攻城梯搭城點精確到半米,驚人的精準度。
隻是,李孟羲一想到近城叁十步才完全看的清敵城構造,叁十步距離,已經非常近了,敵軍居高臨下弓弩齊發,如雨箭矢之中,負責曳射的弓弩手,豈不危險。
李孟羲於是問,“關將軍,一會兒再去探城,是誰人曳射?”
“某。”關羽道。
李孟羲搖頭,上下打量了關羽一番,“此不妥。叁十步之近,敵又居高臨下箭如雨發,關將軍固然勇猛無雙,隻是某不知,將軍叁十步可避強弩否?可安己身否?”
李孟羲是在為關羽擔憂,關羽則一臉滿不在乎,關羽直視李孟羲道,“叁十步避強矢,某無十足成算。羲兒你身入箭雨且不懼絲毫,關某還不如你一孩童不成?”
這哪跟哪啊,關羽還跟李孟羲較上勁兒了。
“……話不是這樣講。我雖也身處箭雨,可身穿步人重甲……”
“某也有步人重甲。”關羽依然爭竟。
“步人甲確能擋箭矢,可麵門處有缺漏,敢問將軍,矢朝麵來,將軍如何禦?我倒是能抱堅盾遮掩,將軍既要彎弓曳射,手中便不能舉盾。此還要從長計議為好。”
李孟羲說從長計議,劉備深以為是,關羽滿不在乎,劉備卻不想關羽涉險,能穩妥點,就穩妥點。
叁人又商議開了。簡直了,就彎弓曳射這麽一件小事兒,都找出多少問題了。
<a id="wzsy" href="http://www.156n.net">156n.net</a>
不遠,練兵場上熱鬧非凡,這邊,劉備跟關羽跟李孟羲靜靜思考對策,張飛領看守叁門之軍務,防著黃巾出來偷襲,黃巾龜縮城中,張飛閑的無聊,去城下罵陣,讓黃巾滾出來決戰,黃巾並不理他。張飛求戰不成,氣的哇哇的。
這邊,一番思索之後,還是更通曉實戰的關羽想到了方法。
彎弓曳射得占雙手,全身暴露,又不能持盾,可用強弩。及叁十步,城上箭雨繁密,藏身盾陣下以為遮掩,盾陣下使人帶為拉弦上箭,然後,出盾陣,單手舉弩,另一手舉盾,邊遮掩,邊單手遠射,就能穩妥許多。
這個方法好。奧,原來一手遠程兵器,一手盾牌,也是可以做到的,弓單手不行,弩可以,隻要臂力強,隻要旁邊有人幫忙上弦就成。
李孟羲差點就決定就用此戰術,可他又想起,片刻前那會兒,近城叁十步,箭雨密的嚇人,那會兒在高處往下看,下邊盾陣被箭雨壓的根本抬不起來頭,不然,關羽也不會縮在盾陣下,拿環首刀往地上插作為標記了,以那會兒的箭雨,露頭太危險,拿一麵盾遮掩一下,一樣還是危險無比。
李孟羲猶豫了。
敵城牆後有樓梯口十處,這就是十個應該避開的攻城點。
如果兵力足夠,攻城梯自當把一個挨一個把敵城掛滿,飽和攻擊。
問題是現在兵力不足以發起飽和攻擊,選擇最高價值的攻城點就變得尤為必要。
劉備關羽和李孟羲圍在一起, 在地上拿木棍,劃線作城牆,以短線為城後樓梯口,以小點作為之前在城下留下的環首短刀標記。
“城牆哪哪都能攻,唯獨要避開這十處,”李孟羲手中短棍指著圖解道,“城牆左右角,有箭塔有樓梯, 硬攻難下,棄之不攻。
中間,城門樓兩側,不攻。
這就去了四個樓梯口。
剩下的六個樓梯口,左右城牆各叁。
來日攻城之時,且記安排好,讓攻城隊錯開各處。”
“方才我等已於城前叁十步外留下標記,攻城之時,隻要令攻城隊小心避開標記,再往前衝叁十步……”
說到這裏,李孟羲忽然停住不說了,他看著地上畫的簡圖,眉頭不由皺起。
劉備關羽正聽李孟羲說著,李孟羲忽然忽然停下,劉備不由問,“羲兒, 怎麽了?”
李孟羲不抬頭, 盯著簡圖上一個個小點看的入神, 片刻後, 李孟羲點了點頭,若有所思的道,“玄德公,關將軍,叁十步,遠還是不遠?”
李孟羲問的奇怪,劉備關羽相視一眼,皆是遲疑,不知該如何回答。
劉備沉吟了一下,道,“叁十步,說近不近,說遠不遠。為何有此一問?”劉備不解。
“這兒,”李孟羲手中的短木棍點向簡圖上的一個小點,這個小點代表的是片刻前在敵城外留下的用於做標記的短環首刀,“標記留於城前叁十步,攻城梯隊越過標記之後,要再衝跑叁十步遠。
這叁十步遠, 能不能跑的不偏不倚,剛好錯開樓梯口處, 而不會七斜八拐反而撞上?
地又不平,坑坑窪窪,城下還有護城深壕,跑叁十步,肯定跑偏。”
李孟羲棄木棍於地,他看了看若有所思的劉備,又看向同樣若有所思的關羽,道,“此疏忽也,標識法不對,應留標識於城牆根處,不應遠在叁十步外。
我等為何要冒險探查?因要使攻城精微細致。
可攻城隊跑叁十步之遠,萬一再一歪偏,則豈不精微細致蕩然無存?豈不我等所做全成無用功?”
李孟羲把問題剖析而出,劉備關羽二人深以為然。
行差就錯一步,就讓之前準備全然白費。
李孟羲適時說道,“不妨再去一次,重留標記。”
劉備關羽同時抬頭,“不可!(不必!)”
劉備關羽倒不怕箭雨,他們為李孟羲擔心,方才去一趟,李孟羲就受傷多處,萬一再有個什麽好歹,得不償失。
李孟羲偏要再去,劉備關羽二人勸了兩個來回,便不再勸了。
根本沒有勸的理由。
說摸不清攻城點也無妨,大不了直接攻?攻城戰傷亡必重,稍微一個什麽能降低一些傷亡的策略,就能少死幾十上百更多的人。百條人命,值得冒險一探。
說不讓李孟羲親去,找別人替代,也不行。已經試過了,軍中最矮最輕的猴兒穿上步人甲再綁竹竿上,哢嚓一聲就把竹竿壓斷了。隻有李孟羲足夠輕,隻有李孟羲穿上小號步人甲不會壓斷竹子。
不得已,劉備關羽隻能同意再冒險逼近敵城一趟。
於叁十步外留標記,不夠精準。
因為城牆也不是多麽筆直,有點斜,地麵尤其不平,叁十步不近,攻城隊扛著梯子一腳深一腳淺的往前衝,跑完叁十步,必定偏移了原本路線,說不定一頭就正好撞上樓梯口所在的位置了。
每架攻城梯,都是一整隊攻城之士生死的關鍵,一架不巧靠在樓梯口的攻城梯,會害死整隊的人。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精準的標識敵城樓梯口所在。
李孟羲幾乎沒有怎麽思考,他一下就想到了標識法。
幾天前,李孟羲剛才想到過用赤羽箭標注射界的方法,沒想到,這個方法想出沒兩天,現在就能派上用場了。
赤羽箭能醒目的標記出弓弩射界,自然也能很醒目的標記出敵城樓梯口所在的位置。
“可用赤羽箭遠射以為標記,”李孟羲道,說完,他頓了一下,“可惜,軍中無有赤羽箭。”他直撓頭。
赤羽箭是什麽,關羽很清楚,倒是劉備沒參與當日討論,還不知道何為赤羽箭。
於是,關羽就給劉備略講了一番。
大致,赤羽箭兩個用法,一用做無鋒鳴鏑,聯絡之時,赤色無鋒鳴鏑朝百人隊射去,百人隊縱是沒聽到鳴鏑聲音,拿眼去看,一眼就看到地上的紅色羽箭,便知軍令來了。
若鳴鏑不是紅羽,跟普通箭支一般無二,則軍士茫然一視,無法區分鳴鏑何在。
赤羽箭於此,有顯明標識之作用。
至於第二處用法,赤羽箭標識射界法。
弓弩隊何時發箭,難在掌握敵距,戰時,可先發赤羽箭射陣,赤羽箭遠飛落地,觀之,赤紅一線,醒目非常。待敵踏足赤線之時,弓弩隊立刻發矢,則不遠不近,時機恰好精準。
劉備聽完關羽所說,眼亮了。
真是好方法。
既然有赤羽箭這麽好的方法,劉備便道,“既無赤羽,令人立作何妨?無赤,殺雞宰羊也可。”
李孟羲一想,也是辦法。
一旁關羽另有方法,關羽沉思後道,“不用赤羽箭,用曳射亦可。”
“何為夜射?”李孟羲茫然。
關羽於是給李孟羲解釋,何為曳射。
“用一箭,後係細繩,彎弓箭射而出,箭中野兔,拽繩,拖箭回。”
解釋完,關羽又加一句,“此省箭也。”
李孟羲聽懂了,原來不是夜射,是曳射,所謂的曳射,就是往箭支上綁個繩子。
打獵的時候,常用這種方法,因為打獵不需要把箭射太遠,箭又珍貴,為防箭飛不見,就用細繩子綁著,便於射出後再收回。這便是關羽為何說省箭,曳射本就是為了省箭,若論精準,再好的箭綁了繩子,也會增加阻力,降低射速降低精準,降低命中率。
關羽說,不用赤羽箭,用曳射法也可,李孟羲稍微一想就明白了,曳射法拖那麽長一根繩子,那麽老長一根繩子留在地上,不比赤羽箭標記的更清晰?赤羽箭就算射準,不過是標記一個點而已,曳射法,箭留城根,細繩一直從城根蔓延到叁十步外,士卒循著線,簡直跟有導航一樣,再精準不過。
方法商議定,就用曳射。
做曳射箭十五支,單根繩長四十步。
之所以要做十五支,是因為李孟羲對品控沒信心,鬼知道會不會一箭射出去,繩子鬆了呢。
所剩唯一問題是,軍中長四十步的繩子,有嗎。如果有,夠十五根嗎?
軍中還真有足夠多的繩子,得益於之前的準備,很早之前,軍中就開始缺麻繩了,做攜行具需要足夠的繩子,編甲也需要繩子,劉備關羽二人編步人甲的時候發現繩子不夠,恰巧當時遊騎商隊組建起來了,便令商隊不停買麻。
麻買過來,分於民夫眾人,令其搓線,軍中人力極其充沛,人均一天就算編兩寸麻線,一天就是六千個兩寸,十天就是六千根線。
關羽起身離開一趟,不一會兒就回來了,懷裏抱著大團的麻線球。
李孟羲接線一看,線不粗,很細,就跟打毛衣的線差不多。
這就好,足夠輕,就不會出現箭拖不動繩子的情況了。
可是,李孟羲看著手中纖細的線,又是皺眉,“關將軍,這線這麽細,丟地上都看不見在哪,能起用處嗎?”
正抖線的關羽停下了動作,眉頭也是一挑,“……怕是看不清,要不,用雞血把線染紅,如何?”
李孟羲點頭,隻能這樣了。
繩粗的話,放地上很醒目,能起到極好的標識作用,可繩要是粗,箭支就帶不動了,箭飛不遠了。
繩細的話,放地上看球不見,有個鬼的標識作用,繩細了倒也有好處,就是不怎麽影響箭支射程。
關羽說用雞血染線,不失為一補救之法。
劉備在邊上看看關羽,看看李孟羲,看這兩人因為麻線的事兒,都沒辦法了。
劉備露笑,而後不經意的提了一句,“我倒有一法,可解此難也。”
李孟羲關羽立刻看過去。
劉備笑道,“還在家時,有時扯線栓繩,架兩樹之間,以晾曬衣裳。
羲兒你說,細繩丟於地上,細微不可察。
可若把線架起,豈不醒目?”
李孟羲一聽,眼睛亮了。
對啊!
把線拉起來拉到懸空,肯定就醒目了啊。
“那還得帶著棍去,好綁線。”李孟羲立刻就補充到。
關羽後接,“拿棍也不成,徒一禿棍,急切間哪裏能插進土裏,得拿槍。”
一邊劉備又接關羽的話,笑道,“若要更醒目,何止拿槍?拿旗不行?”
“這個好!”李孟羲笑了。
叁人一人一句,眾思薈萃,精誠同力,暢快莫名。
各自相視一眼,“哈哈哈哈!”劉備關羽李孟羲相視大笑。
此中默契,不足道也。
以曳射代赤羽箭,以雞血塗細繩,再將細繩綁木杆之上,更增醒目。
至於射曳之法,倒很簡單,還是讓一人綁竹竿之上,看到牆後樓梯口在哪,便聲指而出,下邊弓手聞令,立刻將繩箭朝城下射過去。
然後把旗杆刺進土裏,繩子拉直綁旗杆之上。
如此,則標識精準且醒目。
可讓攻城梯搭城點精確到半米,驚人的精準度。
隻是,李孟羲一想到近城叁十步才完全看的清敵城構造,叁十步距離,已經非常近了,敵軍居高臨下弓弩齊發,如雨箭矢之中,負責曳射的弓弩手,豈不危險。
李孟羲於是問,“關將軍,一會兒再去探城,是誰人曳射?”
“某。”關羽道。
李孟羲搖頭,上下打量了關羽一番,“此不妥。叁十步之近,敵又居高臨下箭如雨發,關將軍固然勇猛無雙,隻是某不知,將軍叁十步可避強弩否?可安己身否?”
李孟羲是在為關羽擔憂,關羽則一臉滿不在乎,關羽直視李孟羲道,“叁十步避強矢,某無十足成算。羲兒你身入箭雨且不懼絲毫,關某還不如你一孩童不成?”
這哪跟哪啊,關羽還跟李孟羲較上勁兒了。
“……話不是這樣講。我雖也身處箭雨,可身穿步人重甲……”
“某也有步人重甲。”關羽依然爭竟。
“步人甲確能擋箭矢,可麵門處有缺漏,敢問將軍,矢朝麵來,將軍如何禦?我倒是能抱堅盾遮掩,將軍既要彎弓曳射,手中便不能舉盾。此還要從長計議為好。”
李孟羲說從長計議,劉備深以為是,關羽滿不在乎,劉備卻不想關羽涉險,能穩妥點,就穩妥點。
叁人又商議開了。簡直了,就彎弓曳射這麽一件小事兒,都找出多少問題了。
<a id="wzsy" href="http://www.156n.net">156n.net</a>
不遠,練兵場上熱鬧非凡,這邊,劉備跟關羽跟李孟羲靜靜思考對策,張飛領看守叁門之軍務,防著黃巾出來偷襲,黃巾龜縮城中,張飛閑的無聊,去城下罵陣,讓黃巾滾出來決戰,黃巾並不理他。張飛求戰不成,氣的哇哇的。
這邊,一番思索之後,還是更通曉實戰的關羽想到了方法。
彎弓曳射得占雙手,全身暴露,又不能持盾,可用強弩。及叁十步,城上箭雨繁密,藏身盾陣下以為遮掩,盾陣下使人帶為拉弦上箭,然後,出盾陣,單手舉弩,另一手舉盾,邊遮掩,邊單手遠射,就能穩妥許多。
這個方法好。奧,原來一手遠程兵器,一手盾牌,也是可以做到的,弓單手不行,弩可以,隻要臂力強,隻要旁邊有人幫忙上弦就成。
李孟羲差點就決定就用此戰術,可他又想起,片刻前那會兒,近城叁十步,箭雨密的嚇人,那會兒在高處往下看,下邊盾陣被箭雨壓的根本抬不起來頭,不然,關羽也不會縮在盾陣下,拿環首刀往地上插作為標記了,以那會兒的箭雨,露頭太危險,拿一麵盾遮掩一下,一樣還是危險無比。
李孟羲猶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