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頭空間的爭奪,是勝負核心,所以為爭奪空間,應竭盡所能,所以有隻進不退的戰術,所以知卒之一棋,為什麽在象棋之隻進不退。
卒兵一棋, 前進是收益最高的選擇。
城頭搏殺術隻攻不守,隻進不退,隻此兩點。
攻城之士能完全做到這兩點,則就能犀利非常。
可惜,這兩點偏偏還做不到。之前李孟羲就意識到,畏死乃人之天性,城頭廝殺,明晃晃的刀砍來,幾人有勇氣不躲不閃能反手一刀砍過去。
大量的訓練能讓士卒一定程度的克服恐懼,讓動作記憶壓過心理本能,訓練足夠之後,士卒麵臨刀刃心裏還是恐懼,但能壓住恐懼毫不猶豫的一刀過去。
又或者,給攻城士裝備重甲,身穿刀槍不入的重甲,敵軍一刀兩刀砍過來,破不了甲,於是士卒就有勇氣執行隻攻不守的搏殺術。
方法有多加訓練,和給攻城士卒配備重甲兩個方法,兩個方法卻都沒有執行的可能,現在沒有足夠多的時間去訓練,也沒有足夠多的重甲,盡管知道最好的最有效傷亡最低的搏殺術是什麽,卻無法很好的運用起來。
蟻附攻城之整個過程, 抬梯, 衝城,及城搭梯,梯倒扶梯,而後爬梯,跳梯砸城,城頭搏殺,這一整個過程,每一細節都涉及到了多個戰術。
抬梯時之人力分配,高矮站位部署,抬梯動作的劃一,抬梯走時的左右腳邁動的統一,及以方盾蓋梯一手穿梯抓盾固定之龜甲攻城梯之固定盾牌之法,細微之處繁多。
至衝城,又有抬梯刀盾士之持盾方法,隊首兩人持盾防前,左右之人持盾防側,及中途人員負傷之替換法。
到搭城,則還有搭攻城梯左右各二人扶梯,及刀盾兵待命之龜甲盾陣法,還有攀梯之時先左後右左右交替法。
梯倒扶梯之時,有倒退扶梯法, 人力散布攻城梯左右前後之抬梯法。
爬梯之時, 舉盾之最優角度,刀咬口中之攜刀法,單手雙腳配合之法。
至終於踏上城頭,先是隻攻不守,隻進不退之開辟城上空間階段,而後,待城上站穩,再統籌人力列陣城頭陣戰。
攻城梯蟻附攻城的整個過程方方麵麵的細節,全部料到。
訓練程度歸訓練程度,至少所有戰術細節全部都記錄在冊。
文安縣操練攻守戰法之時,當時還沒有替換抬梯的這一步驟,今番又加了此步驟。
攻城戰術的一半,已經看完,沒什麽大問題。
剩下攻城戰術另一半,是攻城椎,攻城椎還沒造好,一時半會無法操練。
又轉了片刻,李孟羲意外的發現,練兵場訓練的眾多士卒之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手中無盾,這時他想起,昨天讓關羽清查軍中的盾牌數量夠不夠一人一盾,還沒問。
“關將軍,我軍有盾牌多少?”李孟羲抬頭問。
“兩千八百有餘。”關羽不假思索的答道。
預計攻城的兵力是叁千,盾牌剛好才兩千八百有餘,剛好不夠。
“盾牌不夠,這咋辦?”李孟羲眉頭直皺,“要不讓木匠營趕緊再做?”
關羽沉吟了一下,“羲兒,實則兩千八百盾具足矣。”
見李孟羲麵有不解,關羽又道,“叁千人,不必全都持刀盾蟻附攀攻,還需留弓弩士於城下與敵軍對射,弓弩士可壓製城頭之敵,非數百人不可。”
關羽這麽一說,李孟羲恍然記起,把弓弩手這件事忘了。
他想起了,曾也想到過攻城之時弓弩隊的戰術。
弓弩隊的作用是和城頭敵軍互射,但說壓製城頭,協助攻城之士攻擊,這個說法有待商榷。
壓製城頭是如何壓製法,如步炮協同一樣,弓步協同?不對,沒有可類比的地方。弓弩精準度成問題,尤其是弓弩手離城下還有一段距離,若是刀盾兵正順著梯子往上爬,此時,弓弩隊要說壓製這架攻城梯上邊的城牆的敵軍,箭矢朝城頭射去,此舉是不妥的。
攻城隊順著梯子往城頭爬,離得近的時候,和城頭敵軍就隔一兩個身位那麽近,弓弩隊在二叁十步開外的距離,是無法精確狙擊城頭敵軍而不誤射近在咫尺的我方士兵的。
<a href="http://m.fqxsw.org" id="wzsy">fqxsw.org</a>
弓弩隊萬一誤傷,直接就射到攻城士兵的後背了,此一是誤傷,二是攻城士卒被來自身後的箭支傷到,大減士氣。
所以,攻城之時我方弓弩隊的確可壓製城頭敵軍,但壓製不了攻城梯靠城的那一段城牆上的敵軍,壓製別處可以。
如果攻城梯是攻擊城牆中段,那麽弓弩隊就可安排在左右兩翼,以弓弩對弓弩,死死壓住兩側城頭的敵軍弓箭手,讓兩側敵軍弓手無法從容射我攻城隊側麵。
攻城之時,來自側麵的箭支比來自頂上的箭更危險,刀盾兵就帶了一麵盾,盾主要得防著上麵,側麵防禦不嚴,近乎空檔,箭支射來,致命非常。
因此,弓弩隊若能壓製攻城點左右的敵軍弓弩手,則就能極大減少傷亡,我軍弓弩隊不需要追求殺傷,隻要不讓敵軍弓弩手露頭,把敵軍弓弩手廢了,就足夠了。
攻城時的弓弩隊起的不是殺敵作用,起的是壓製作用,壓製的不是攻城梯上方,而是側翼沒有攻城梯的地方。
弓弩隊有其天然薄弱之處,首先,弓弩隊近戰的機會少於刀盾兵和槍兵,因此,軍中甲胄就優先分給了有近戰需要的刀盾兵和槍兵了,這就造成了弓弩兵普遍甲胄薄弱。
再者,縱然甲胄充足,也沒必要給弓弩手配重甲,拉弓開上弩需要手臂靈活,甲太重,影響射箭動作。
其叁,刀盾兵龜縮城下,手裏有盾,還能組成盾陣龜縮著,而弓弩手一手彎弓,一手搭箭,根本沒辦法拿盾。
輕甲的弓弩手,又拿不了盾,又得到城下抵近城牆用弓弩壓製城頭,於弓弩手本身,已然是暴露在敵軍箭雨下,危險加身。
所以,如果攻城時要用弓弩隊,應該設法增強弓弩隊的防禦。
早前,李孟羲想到的方法是,用土流壁……不是,用塔盾,沒有塔盾就用門板也行,離城牆叁十步,支起一些門板,弓弩手就躲在門板之後,搭弓上弦之後,露頭就對城頭射一箭,然後趕緊再縮回身體。
如果有流箭飛過來,流箭的速度人完全反應的過來的,眼睛的餘光看到黑影襲來,趕緊往門板後縮。
有塔盾,盾車,或者門板,弓弩隊則就能比刀盾兵安全的多,從容對城上壓製。
所以,所需的是塔盾。
軍中沒有塔盾。
無妨,隻要是木板就行。
攻城的時候,把板車推過去,然後給立起來,再拿棍子一支,就說板車厚實不厚實?就說板車有沒有門板大?就說板車能不能起到塔盾的作用,能不能庇護住一兩個弓弩手?完全能的。
塔盾跟弓弩隊是天作之合,非隻攻城戰時有用,野陣之時同樣有用,甚至,有的強弩部隊,會特意給弩手配備一種巨型的大盾背在身後。
此盾的唯一作用是,弩手背身裝填弩箭時,背後的大盾可防禦流箭。
此乃王八盾也,背大盾的弩手,戰鬥成了回合製了,隻在發射弩箭時,弩手正麵對敵,會有破綻,但發完時,直接就背過身裝填弩箭去了,此過程,是無敵狀態。
背過身彎腰上弦的盾弩兵,身處箭雨之中,安然不動,穩如王八。
王八盾用在弩手身上最好,因為強弩上弦慢,且如果是撅張弩,需要用腳踩著弩臂上的踩環來上弦,在上弦的上矢巨大空擋時間,用來防禦正好。
而弓手再背個大盾就不妥了,弓手攻擊節奏快,沒有什麽空擋時間,且弓拉弦之後,不能維持蓄力狀態。
要是弓手也背個盾,像王八弩手一樣,射完一箭,就背過身去拿箭搭箭,則身體轉了才一半,箭已經拿到手了,箭再搭弓上,彎弓蓄勢的狀態再轉回來,弓可沒有扳機,全憑手控製,頻繁的來回背身轉身,箭支頻繁的指向周圍的同隊之人,一個疏忽就是誤傷。
現在條件不充足,不然製一匹門板大盾,配給撅張弩隊,就不需要塔盾了,撅張弩本身就是盾弩合一了。
——
關羽清點得軍中大小盾有兩千八百多麵,足夠用了。叁千戰兵得有幾百人為弓弩手,以協助攻城。
塔盾也不需要,直接把板車豎起來就行,物盡其用。
此時,李孟羲又記下一些思考所得。
“攻城時弓弩隊之用,我弓弩隊以下射上,劣勢極大,弓弩隊之用不在殺傷多少,而在壓製城頭之敵。
攻城梯搭城之處,我攻城士攀梯而上,離城頭之敵近矣,弓弩隊聚射此處,極易誤傷。
故,弓弩壓製之處,不在攻城點,而在攻城點左右兩側。
弓弩隊甲衣單薄,且不能持盾,近城處箭雨中,不能自保,故,應有防護之策。
防護之策有二,一為器械,二為兵備。
器械為,以塔盾,盾車,無盾車則板車豎立以為盾,盾陣立城下叁二十步處排列數重,以為弓弩隊遮掩藏身之處。
兵備則為,特製一輕且大之大盾,大盾大可背之遮掩全身,撅張弩手配發此盾,發弩時正射,弩發之後,轉身彎腰上弩,則此時,身後盡被盾遮掩,縱箭雨來,有盾防備,無礙也。
此謂王八弩兵,盾弩一體,攻防俱備。”
攻城之弓弩隊,也不成問題了。
餘下還有,戰場救護隊,哪怕不多,至少一隊得有。
不知木工營做的大傘做好沒有。
正想著,匠營主官魯犁來了。
魯犁來找人,在練兵場到處轉找不到人,還是李孟羲先瞅見魯犁的。
叫住魯犁,李孟羲問魯犁過來啥事,魯犁說,井闌做好了。
一說井闌做好,李孟羲很驚訝,然後隨之他反應過來了,是簡易井闌。
“魯犁,一會兒我過去看。”李孟羲道。
魯犁走,李孟羲責怪劉備,陰陽怪氣的,“玄德公,你的帥旗呢?你得親兵旗手呢?不是說,帥旗走哪扛哪兒,省的有人找找不見。
你看你,人魯犁方才不知找了多久,耽誤多少時間。”
劉備不好意思的承認錯誤,說旗手就在練兵場邊呆著,沒讓過來。
“是走哪跟哪,走練兵場,就得跟練兵場。”李孟羲再次批評。
“對了,我的旗子也忘了帶來了!”李孟羲一拍腦袋,恍然道。
卒兵一棋, 前進是收益最高的選擇。
城頭搏殺術隻攻不守,隻進不退,隻此兩點。
攻城之士能完全做到這兩點,則就能犀利非常。
可惜,這兩點偏偏還做不到。之前李孟羲就意識到,畏死乃人之天性,城頭廝殺,明晃晃的刀砍來,幾人有勇氣不躲不閃能反手一刀砍過去。
大量的訓練能讓士卒一定程度的克服恐懼,讓動作記憶壓過心理本能,訓練足夠之後,士卒麵臨刀刃心裏還是恐懼,但能壓住恐懼毫不猶豫的一刀過去。
又或者,給攻城士裝備重甲,身穿刀槍不入的重甲,敵軍一刀兩刀砍過來,破不了甲,於是士卒就有勇氣執行隻攻不守的搏殺術。
方法有多加訓練,和給攻城士卒配備重甲兩個方法,兩個方法卻都沒有執行的可能,現在沒有足夠多的時間去訓練,也沒有足夠多的重甲,盡管知道最好的最有效傷亡最低的搏殺術是什麽,卻無法很好的運用起來。
蟻附攻城之整個過程, 抬梯, 衝城,及城搭梯,梯倒扶梯,而後爬梯,跳梯砸城,城頭搏殺,這一整個過程,每一細節都涉及到了多個戰術。
抬梯時之人力分配,高矮站位部署,抬梯動作的劃一,抬梯走時的左右腳邁動的統一,及以方盾蓋梯一手穿梯抓盾固定之龜甲攻城梯之固定盾牌之法,細微之處繁多。
至衝城,又有抬梯刀盾士之持盾方法,隊首兩人持盾防前,左右之人持盾防側,及中途人員負傷之替換法。
到搭城,則還有搭攻城梯左右各二人扶梯,及刀盾兵待命之龜甲盾陣法,還有攀梯之時先左後右左右交替法。
梯倒扶梯之時,有倒退扶梯法, 人力散布攻城梯左右前後之抬梯法。
爬梯之時, 舉盾之最優角度,刀咬口中之攜刀法,單手雙腳配合之法。
至終於踏上城頭,先是隻攻不守,隻進不退之開辟城上空間階段,而後,待城上站穩,再統籌人力列陣城頭陣戰。
攻城梯蟻附攻城的整個過程方方麵麵的細節,全部料到。
訓練程度歸訓練程度,至少所有戰術細節全部都記錄在冊。
文安縣操練攻守戰法之時,當時還沒有替換抬梯的這一步驟,今番又加了此步驟。
攻城戰術的一半,已經看完,沒什麽大問題。
剩下攻城戰術另一半,是攻城椎,攻城椎還沒造好,一時半會無法操練。
又轉了片刻,李孟羲意外的發現,練兵場訓練的眾多士卒之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手中無盾,這時他想起,昨天讓關羽清查軍中的盾牌數量夠不夠一人一盾,還沒問。
“關將軍,我軍有盾牌多少?”李孟羲抬頭問。
“兩千八百有餘。”關羽不假思索的答道。
預計攻城的兵力是叁千,盾牌剛好才兩千八百有餘,剛好不夠。
“盾牌不夠,這咋辦?”李孟羲眉頭直皺,“要不讓木匠營趕緊再做?”
關羽沉吟了一下,“羲兒,實則兩千八百盾具足矣。”
見李孟羲麵有不解,關羽又道,“叁千人,不必全都持刀盾蟻附攀攻,還需留弓弩士於城下與敵軍對射,弓弩士可壓製城頭之敵,非數百人不可。”
關羽這麽一說,李孟羲恍然記起,把弓弩手這件事忘了。
他想起了,曾也想到過攻城之時弓弩隊的戰術。
弓弩隊的作用是和城頭敵軍互射,但說壓製城頭,協助攻城之士攻擊,這個說法有待商榷。
壓製城頭是如何壓製法,如步炮協同一樣,弓步協同?不對,沒有可類比的地方。弓弩精準度成問題,尤其是弓弩手離城下還有一段距離,若是刀盾兵正順著梯子往上爬,此時,弓弩隊要說壓製這架攻城梯上邊的城牆的敵軍,箭矢朝城頭射去,此舉是不妥的。
攻城隊順著梯子往城頭爬,離得近的時候,和城頭敵軍就隔一兩個身位那麽近,弓弩隊在二叁十步開外的距離,是無法精確狙擊城頭敵軍而不誤射近在咫尺的我方士兵的。
<a href="http://m.fqxsw.org" id="wzsy">fqxsw.org</a>
弓弩隊萬一誤傷,直接就射到攻城士兵的後背了,此一是誤傷,二是攻城士卒被來自身後的箭支傷到,大減士氣。
所以,攻城之時我方弓弩隊的確可壓製城頭敵軍,但壓製不了攻城梯靠城的那一段城牆上的敵軍,壓製別處可以。
如果攻城梯是攻擊城牆中段,那麽弓弩隊就可安排在左右兩翼,以弓弩對弓弩,死死壓住兩側城頭的敵軍弓箭手,讓兩側敵軍弓手無法從容射我攻城隊側麵。
攻城之時,來自側麵的箭支比來自頂上的箭更危險,刀盾兵就帶了一麵盾,盾主要得防著上麵,側麵防禦不嚴,近乎空檔,箭支射來,致命非常。
因此,弓弩隊若能壓製攻城點左右的敵軍弓弩手,則就能極大減少傷亡,我軍弓弩隊不需要追求殺傷,隻要不讓敵軍弓弩手露頭,把敵軍弓弩手廢了,就足夠了。
攻城時的弓弩隊起的不是殺敵作用,起的是壓製作用,壓製的不是攻城梯上方,而是側翼沒有攻城梯的地方。
弓弩隊有其天然薄弱之處,首先,弓弩隊近戰的機會少於刀盾兵和槍兵,因此,軍中甲胄就優先分給了有近戰需要的刀盾兵和槍兵了,這就造成了弓弩兵普遍甲胄薄弱。
再者,縱然甲胄充足,也沒必要給弓弩手配重甲,拉弓開上弩需要手臂靈活,甲太重,影響射箭動作。
其叁,刀盾兵龜縮城下,手裏有盾,還能組成盾陣龜縮著,而弓弩手一手彎弓,一手搭箭,根本沒辦法拿盾。
輕甲的弓弩手,又拿不了盾,又得到城下抵近城牆用弓弩壓製城頭,於弓弩手本身,已然是暴露在敵軍箭雨下,危險加身。
所以,如果攻城時要用弓弩隊,應該設法增強弓弩隊的防禦。
早前,李孟羲想到的方法是,用土流壁……不是,用塔盾,沒有塔盾就用門板也行,離城牆叁十步,支起一些門板,弓弩手就躲在門板之後,搭弓上弦之後,露頭就對城頭射一箭,然後趕緊再縮回身體。
如果有流箭飛過來,流箭的速度人完全反應的過來的,眼睛的餘光看到黑影襲來,趕緊往門板後縮。
有塔盾,盾車,或者門板,弓弩隊則就能比刀盾兵安全的多,從容對城上壓製。
所以,所需的是塔盾。
軍中沒有塔盾。
無妨,隻要是木板就行。
攻城的時候,把板車推過去,然後給立起來,再拿棍子一支,就說板車厚實不厚實?就說板車有沒有門板大?就說板車能不能起到塔盾的作用,能不能庇護住一兩個弓弩手?完全能的。
塔盾跟弓弩隊是天作之合,非隻攻城戰時有用,野陣之時同樣有用,甚至,有的強弩部隊,會特意給弩手配備一種巨型的大盾背在身後。
此盾的唯一作用是,弩手背身裝填弩箭時,背後的大盾可防禦流箭。
此乃王八盾也,背大盾的弩手,戰鬥成了回合製了,隻在發射弩箭時,弩手正麵對敵,會有破綻,但發完時,直接就背過身裝填弩箭去了,此過程,是無敵狀態。
背過身彎腰上弦的盾弩兵,身處箭雨之中,安然不動,穩如王八。
王八盾用在弩手身上最好,因為強弩上弦慢,且如果是撅張弩,需要用腳踩著弩臂上的踩環來上弦,在上弦的上矢巨大空擋時間,用來防禦正好。
而弓手再背個大盾就不妥了,弓手攻擊節奏快,沒有什麽空擋時間,且弓拉弦之後,不能維持蓄力狀態。
要是弓手也背個盾,像王八弩手一樣,射完一箭,就背過身去拿箭搭箭,則身體轉了才一半,箭已經拿到手了,箭再搭弓上,彎弓蓄勢的狀態再轉回來,弓可沒有扳機,全憑手控製,頻繁的來回背身轉身,箭支頻繁的指向周圍的同隊之人,一個疏忽就是誤傷。
現在條件不充足,不然製一匹門板大盾,配給撅張弩隊,就不需要塔盾了,撅張弩本身就是盾弩合一了。
——
關羽清點得軍中大小盾有兩千八百多麵,足夠用了。叁千戰兵得有幾百人為弓弩手,以協助攻城。
塔盾也不需要,直接把板車豎起來就行,物盡其用。
此時,李孟羲又記下一些思考所得。
“攻城時弓弩隊之用,我弓弩隊以下射上,劣勢極大,弓弩隊之用不在殺傷多少,而在壓製城頭之敵。
攻城梯搭城之處,我攻城士攀梯而上,離城頭之敵近矣,弓弩隊聚射此處,極易誤傷。
故,弓弩壓製之處,不在攻城點,而在攻城點左右兩側。
弓弩隊甲衣單薄,且不能持盾,近城處箭雨中,不能自保,故,應有防護之策。
防護之策有二,一為器械,二為兵備。
器械為,以塔盾,盾車,無盾車則板車豎立以為盾,盾陣立城下叁二十步處排列數重,以為弓弩隊遮掩藏身之處。
兵備則為,特製一輕且大之大盾,大盾大可背之遮掩全身,撅張弩手配發此盾,發弩時正射,弩發之後,轉身彎腰上弩,則此時,身後盡被盾遮掩,縱箭雨來,有盾防備,無礙也。
此謂王八弩兵,盾弩一體,攻防俱備。”
攻城之弓弩隊,也不成問題了。
餘下還有,戰場救護隊,哪怕不多,至少一隊得有。
不知木工營做的大傘做好沒有。
正想著,匠營主官魯犁來了。
魯犁來找人,在練兵場到處轉找不到人,還是李孟羲先瞅見魯犁的。
叫住魯犁,李孟羲問魯犁過來啥事,魯犁說,井闌做好了。
一說井闌做好,李孟羲很驚訝,然後隨之他反應過來了,是簡易井闌。
“魯犁,一會兒我過去看。”李孟羲道。
魯犁走,李孟羲責怪劉備,陰陽怪氣的,“玄德公,你的帥旗呢?你得親兵旗手呢?不是說,帥旗走哪扛哪兒,省的有人找找不見。
你看你,人魯犁方才不知找了多久,耽誤多少時間。”
劉備不好意思的承認錯誤,說旗手就在練兵場邊呆著,沒讓過來。
“是走哪跟哪,走練兵場,就得跟練兵場。”李孟羲再次批評。
“對了,我的旗子也忘了帶來了!”李孟羲一拍腦袋,恍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