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跟關羽劉備討論過,軍中需要儲備一些諸如鋸子,斧頭,鋤頭,鐵鍬之類的輔助工具,以便在需要開山鋪路時有的用。


    現在再去想,其實,可以進一步降低攜帶這些輔助工具的後勤拖累的。


    跟瑞士軍刀一樣的想法,盡可能的把功能結合。


    那麽,鋤頭和老虎耙子結合,一邊是鋤頭,一邊是三齒耙子,這樣,一件工具,就擁有了兩種用途,省了一件工具。


    再有,鐵鍬可以和斧頭結合,鐵鍬的重量,跟斧頭近似,也利於劈砍。


    還可以繼續牛逼一點,一把鐵鍬,這邊是斧刃,那邊是鋸齒。


    再把鍬用好鐵做,都能當兵器使了。


    這既能當斧頭,又能當鋸子,還能當鐵鍬用的鍬,李孟羲突然覺得,怎麽有種莫名其妙的熟悉感呢……


    突然,李孟羲眼睛一亮,“我想起來了!”


    李孟羲驚呼出聲,然後一拍大腿站起來,頭也不回的往外衝。


    劉備關羽驚愕,看著李孟羲擠過人群,跑出了帳外。


    帳外烏漆麻黑,還下著大雨。


    “雲長,過去看著羲兒。”


    劉備怕李孟羲出事,囑咐到。


    關羽點頭,跟了上去。


    李孟羲這一驚一乍的,劉備不由笑著搖頭。


    沒多大一會兒,李孟羲懷裏緊緊抱著一卷麻布,拿著筆回來了。


    關羽跟在他身後。


    兩人都沒拿雨具,衣服被淋濕了。


    回來了,李孟羲話也不說,隻顧著忙。


    他攤開麻布卷,放在弟弟的被窩上,提筆就寫。


    “遇雨,全軍夜不能宿。為防雨,有紮營之法四則,一擇高地,二掘疏水溝,三埋帳篷,四則在於床鋪。


    於帳篷,帳篷應長邊沿,長及地且有冗餘。


    於床鋪,議得,床鋪解決之法,有二者有半。


    一為,防雨睡袋,二為,折疊床具。


    其半者為,以攜行具之大簍作為支床之用,八人八簍,可支床四具,四十睡,半夜後,再睡另四人。此法有可取之處,然不能盡善盡美,故為半法。”


    “由床具,又引而知吊床。


    吊床一則節省地方,利於舟船狹窄之處;二則,相較硬床,吊床更能適應水麵顛簸。


    故,吊床極適水軍。


    若他們組建水軍,必用吊床。”


    “攜行具,除攜行之外,竟能另有其他用處,可為床鋪支柱,可為凳,可為寫字之桌,亦可為泅渡之桶。


    由此,知攜行具改進之法,攜行具下底上沿可編平整,以使支床之時,床能穩當;攜行具可於一麵,編綴薄木板,木板不需厚,不需大,有此平處,可用於寫字;簍中之防雨袋,可縫為方,與簍契合,便於泅渡之時。”


    “由此,引而又知,在增加軍隊應對複雜情況能力的同時,又不增加軍備,不增加後勤壓力,可用,整合法通用法。


    即,一攜行具,可通用為桌、凳、桶。


    又可使鋤頭與三齒耙相何,一物有兩用,省缺一柄之重。


    又可使,一鍬可為斧,可為鋸,可為鍬,折而可為鋤,戰時可為兵,炊時可洗淨煎蛋。


    此乃,工兵鏟。”


    寫完,李孟羲在布匹上,提筆畫了一個怪模怪樣的鏟子。


    這鏟子短柄,鏟頭也不是方的,而是鴨嘴形。


    這鐵鍬兩邊,一邊是刃,一邊是一截短鋸。


    李孟羲給好奇不已的劉備和關羽解釋這件神器,“且看,此器輕便,且可砍,可鋸,可掘,折起還能當鋤頭。


    飛起還能傷人,戰時,抓著砍人也是行的,不比斧頭差。


    再有,放火上燒熱,烤個肉,烤個野菜,也是方便的很。”


    李孟羲說起後世的神器,一臉的興奮。


    隻此一物,能讓義軍的野外作業能力,提高數倍,更加其輕便容易攜帶,還不增加多少後勤壓力。


    劉備關羽拿圖細看,驚訝的不行。


    一是驚訝這怪模怪樣的鏟子,二是驚訝李孟羲畫的東西活靈活現。


    那當然,李孟羲畫的可是3d圖形。


    “此……何物也?”劉備驚奇問道。


    “此乃兵工鏟!”李孟羲答道。


    兵工鏟,即是兵器,也可工具。


    “好名字。”劉備點頭。


    李孟羲竟然還有造兵器的本事,劉備歎為觀止。


    大雨一夜,睡不成覺。


    不想,就是這個啥也幹不成的夜裏,連練兵都終止了沒能練,於此夜,卻商量出了不少重要的東西。


    義務教育,紮營法,睡具,以後組建水軍的細則,還有通過提高通用度與組合功能的方式,提高軍隊應對複雜情況的能力的同時,又不增加後勤壓力,這一點,是極重要的軍略核心關鍵。


    至於兵工鏟,如此好玩兒又強大的一個工具,則屬於小玩意兒了。


    兵工鏟生產難度或許會比較大,其他的,把鋤頭和三齒耙結合,把各種工具結合,製造難度可能也會有。


    但這畢竟是一個思路,一個強大的降低後勤壓力的思路。


    技術難度,則屬於可以克服的問題。


    若兵貴精不貴多這句話是真理,那麽,與其給一支人數不多的軍隊,配足後勤配備,讓這支軍隊,能發揮數倍於人力的作用,那麽其實,配給精兵的兵工鏟也好,各種複雜昂貴工具也好,相比維持一支龐大臃腫的非精銳部隊,精兵政策的成本其實小的多。


    一柄兵工鏟,可能比三把刀都要貴了。


    可是,養三個戰力不強,組織度也不夠,一人發把刀就算的的兵,那糧草軍餉等花費,再加上人力的浪費,其耗費,比一把兵工鏟多幾十倍不止。


    故而,精兵政策,其實性價比很不錯。


    一夜時間,李孟羲哈欠連連的和劉備關羽,暢談了一夜,直到雨停了,往帳外看,天也蒙蒙亮了。


    ——


    天終於亮了。


    清晨的軍營混亂不堪,民夫們趟著爛泥到在收拾昨夜留在外麵未來得及撿走的東西。


    義軍物資貧少,也沒多少東西可撿,煮飯的瓦翁灌滿了雨水,把雨水倒掉,還有被雨澆滅的篝火堆中的一些還能用的木頭,撿出來還能燒。


    劉備和關羽二人出帳開始各處奔走指揮著人開始清理大營,昨夜擠在帳中的民夫們也都出帳忙碌了,李孟羲剛邁出帳門一步,眼見滿地的爛泥,他頓時有種無從下腳的感覺。


    低頭看了一眼臉上沾滿泥的破草鞋,這鞋要是踩在泥巴上,走兩步鞋就被吸在泥裏了,鞋就得掉。


    想到關羽部八百戰兵,好多人還是穿草鞋的,這要是雨天奔襲,按古代的路況,路上都是爛泥,穿著鞋奔襲還不如赤腳呢,鞋上粘的泥有好幾兩重,跑起來太累人。


    能防水防泥的雨鞋,古代可能沒有。


    前世的長桶橡膠膠鞋,能很好的防泥防水,就是不知道,穿著膠鞋長途奔襲跟赤腳奔襲,哪個更節省體力,哪個速度能更快。


    <a id="wzsy" href="https://www.biquge.name">biquge.name</a>


    應該是赤腳跑著更快,李孟羲做出如此結論的依據是,相比膠鞋,人腳和泥漿的接觸表麵積比較小,麵積小,腳上沾泥攜帶的汙泥的重量就比較小,跑起來更省力。


    而膠鞋表麵積比腳掌大的多了,沾上了泥,泥的死重就更多,再加上膠鞋的重量,就更沉了。


    再加上,赤腳的時候,動作直接作用於腳掌,跑動時,會把腳上沾著的泥給甩掉的。


    而膠鞋形變量太小,因此沾著的泥不容易甩掉。


    跑步的時候,腳部的負重跟身體的負重不是一回事。


    肩膀上背負重物奔跑,再加加個三五斤重量,整體幾乎沒感覺。


    而要是做一雙好幾斤重的鞋子穿在腳上,跑一會兒腳就累了。


    畢竟扛在肩膀上的力量,是全身分擔,而鞋子的重量抑或泥漿的重量,全部是由腳部承擔的。


    在人體的主要活動部分,腳掌和腳腕的力量,並不突出。


    早晨的太陽緩緩升起了,驅散了一夜的寒涼,有了陽光,使人心情也好了很多。


    身後有響動,李孟羲回頭一看,弟弟醒了。


    弟弟醒來,找不到衣服,正茫然的這裏瞅瞅,那裏瞅瞅,“磚頭,你再睡會兒,我去給你拿衣裳。”李孟羲說著。


    李孟羲和弟弟不缺衣物,兩人都好幾身厚實的衣服,衣服雖然都不甚合身,但是比普通的孩子好上太多了。


    李孟羲回到輜重營自己的廂車上,從車裏翻出包袱,從包袱裏翻出弟弟的衣服,再走回中軍大營,讓弟弟把衣服穿好準備起床吃飯了。


    今早開飯勢必很晚,因為好多火種滅了,生火的幹柴和木頭也濕了。


    看這滿地爛泥的情況,每日留出一個時辰的例行訓練也沒辦法進行了。


    別說訓練,行軍都要成問題。


    步兵靠一雙腳,翻山越嶺都能走,泥地照樣走,而馬車特別是拉一車重物的馬車,路況稍微差一點就很影響通行速度。


    行軍的整體速度取決於最慢的那一部分,最慢的部分速度有多慢,為了使部隊前後不至脫節,整體速度就被限製到多慢的程度。


    沒雨的情況,中後軍每日行軍三十裏朝上,四十裏左右,這還是把行動不便的老弱婦孺集中起來拉著走的情況。


    昨夜一場大雨,路上都是泥,縱然前路的泥巴不會像軍營中被腳踩來踩去踩的滿是爛泥的地麵,但因為路麵被雨水泡軟了,車輪壓在變軟的地麵上,很容易陷進去,再加上濕泥會沾在車輪上,就使車輛更加難以行使了。


    好在古代的板車比較原始,因為原始,就更為可靠,不像自行車之類的精巧車輛,輪子上糊了泥就蹬不動了。


    地上有水坑,大人們見水坑都煩死了,弟弟見了水坑,拉了拉李孟羲的袖子,“哥哥,俺能不能往裏邊跳一下?”


    弟弟很想踩水玩。


    “你要是往水裏踩,我就揍你。”李孟羲白了弟弟一眼說道。


    “奧。”弟弟鼓著嘴巴,一臉的不開心。


    ——


    清晨的營地裏,雜七雜八的事很多。


    劉備轉了一圈回來,說有兩頭牛被雨淋死了。


    李孟羲聞言,驚訝的不行。


    他驚訝於,牛能被雨淋死?雨竟然能把牛淋死?


    “那牛死了咋辦,得殺了?”李孟羲問。


    劉備點了點頭。


    牛是得殺了,不然整牛也帶不走。


    還有,今日暫止一天行軍為好。


    軍營之中,傳令遊騎呼嘯幾個來回,呼喊,“將軍有令,暫止行軍一日!”


    暫止行軍,也就是說,就地休整一日。


    大雨給軍中造成了諸多不便,壞掉的帳篷得補,士兵和民夫們淋濕的被褥衣服得烤幹,別的不提,死掉的牛要不宰好再走,就沒法帶了。而這些,都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打理。


    大型牲口的屍體死沉,人背背不動,車拉沒有車,並不好辦。


    而且,宰大型牲口需用的時間不短,早飯本來就比平日晚了,再為了宰牲口而等上半天,又耽誤許久,縱然今日就拔營,今天也走不多遠。


    再者,等上一天,等到明日,路還幹了一點,如此,明日再行軍,更加好走一點。


    綜合種種,暫停一日,是最合。選擇。


    李孟羲還沒見過殺牛呢,他感到好奇,帶弟弟去看。


    在古代,生產力低下,沒有太多富裕的糧食喂牲口,再加上牲口一般都是用來耕作的,不會經常殺著吃,宰殺牲口的數量少,因此,屠夫的數量也少。


    宰殺牲口需要技術,需要手藝高超的屠宰匠。


    軍中現在萬餘人,各類人才隻要找總歸有的。


    義軍有過好多次挑選各類人才的情況,民夫們都適應了,都知道挑人是幹嘛的了。


    挑人有活幹,有活幹就是好事。


    民夫營中的屠宰匠踴躍而出。


    挑的是屠夫,被挑中的屠夫們就猜是要應該是要宰牲口的,不出屠夫們所料,就是宰牲口的。


    被雨淋死的牲口交給屠夫們,就不管了,任由他們忙碌。


    屠夫們在地上搭了兩個三角架子,


    兩頭死掉的牲口,一頭牛一頭騾子,被屠夫們栓住四蹄,吊在上上,然後木杠兩頭都有四五個人抬著杠子,費力的把死牛抬著走。


    李孟羲就帶著弟弟在一邊看,死牛從眼前抬過的時候,李孟羲看到死牛的牛眼翻白瞪大老大。


    牛死的時候好像都是瞪著眼的。


    木架子是屠宰架,用於懸置和固定牛屍的,屠夫們把吊著死牛的木杠放在架子上,放好之後,木屠宰匠們磨刀霍霍,開始宰牛。


    第三百四十六章 複合工具思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第一兵法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宮我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宮我夢並收藏漢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