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營,劉備關羽二人包括李孟羲臉色都不太好看,山勢太險,攻山艱難,死傷必重。


    然明知會傷亡慘重,關羽一言不發,依然要領兵攻山。


    “能繞路嗎?”李孟羲也不管繞路得繞多遠了,他問到。


    “我等起義軍征討黃巾而來,今遇黃巾,怎可繞路不戰?”關羽不肯避戰。


    也是,黃巾在這兒,怎能放著不打。


    “那……用火攻呢?”李孟羲轉瞬又想了別的方法,然後這個想法剛想出來,李孟羲就覺得此法行不通。


    那山上亂石嶙峋的,連棵樹都沒有,哪裏有樹葉去點火。


    火攻用不了。


    見李孟羲愁眉不展,顯然為戰事憂心,正在調試強弓並灑水淋濕箭羽的關羽見李孟羲憂心崇崇的樣子,笑了,“羲兒,你可知兵法之上,於攻山有何應策?”


    應策?李孟羲皺眉,不由撓頭。


    “火攻?不行啊,那山上沒有落葉堆積。”


    關羽又笑了,“兵法《孫子》一書,就有破敵之策,你想不想知曉?”


    李孟羲瞪大了眼睛,有嗎?孫子兵法有些如何攻山的嗎?隻學了《孫子》第一篇的李孟羲,他還未學後邊的。


    <a id="wzsy" href="http://www.bqgxsydw.com">bqgxsydw.com</a>


    關羽放下強弓,輕拂頜下長髯,略做沉思之後,沉聲說到,“兵法,地勢篇有講——


    【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


    可以往,難以返,曰掛;掛形者,敵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


    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若敵先居之,引而去之,勿從也。


    遠形者,勢均,難以挑戰,戰而不利。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語畢,關羽笑問,“地形有六,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羲兒,敵軍立寨青雲山上,你觀敵軍,是通、掛、支、隘、險、遠、這六者哪一者?”


    關羽出題考教,李孟羲撓了撓頭,繼而抬頭,看著關羽,一臉天真率真,“再說一遍。”


    關羽愣了下,然後哈哈大笑。


    李孟羲中人之資,記憶能力普普通通,一遍記不住。


    關羽於是又把【地勢篇】背了一遍。


    這一遍,李孟羲聽得很認真,邊聽邊記邊在腦海裏翻譯,一心三用。


    兵法深意,李孟羲大概聽明白了。


    地勢篇大意是——


    地形有通、掛、支、隘、險、遠等六類。


    我軍可以去,敵軍可以來的地域叫做通;在通形地域,應搶先占據地勢高而向陽的地方,並保持糧道暢通,這樣與敵交戰就有利。


    可以前進,不易返回的地域叫做掛;在掛形地域,敵軍如無防備,就要突然出擊戰勝它;如果敵有防備,我出擊不能取勝,就難以返回,於我不利。


    李孟羲認真想了一遍,三國演義中,鄧艾偷渡的陰平小道,就是典型的【掛】,可以偷摸進去,但是往裏進難,往回退更難。


    蜀軍在陰平無備,於是讓鄧艾成了不世之功。而若是蜀軍有備,那就是另一種結局了——鄧艾勞師遠征,千裏送人頭,會成為千古笑話。


    類似的地形,或者還有一個,子午穀。


    凡是我出擊不利,敵出擊也不利的地方,叫做支;在支形地區,敵人雖然以利誘我,也不要出擊;最好是帶領部隊假裝離去,誘使敵軍前出一半時,我突然發起攻擊,這樣有利。


    我出之不易,敵出之也不易。


    比如在敵我在山區作戰,我進攻敵軍艱難,敵軍進攻我也很艱難。這時,就要防備敵軍引誘我出擊,同時,我軍也可以引誘敵軍,然後設伏。


    在隘形地,我若先敵占據,就要用重兵堵塞隘口,等待敵人來攻;如果敵軍已先我占據隘口,並以重兵據守,那就不要進擊,若敵人沒有用重兵據守隘口,就迅速攻取它。在險形地區,如我先敵占領,要占據地勢高而向陽的地方侍擊敵人;如果敵人已先占領,那就主動撤退,不要進攻它。


    在遠形地區,雙方勢均力敵,不宜挑戰,勉強求戰,於我不利。以上六點,是關於利用地形的原則;這是將帥的重要責任,是不可不認真考慮研究的。


    兵法地勢篇,李孟羲弄明白了。


    “敵在山腰小路設寨,山道有關隘,敵據險要,把守險關。故,青雲山地形有二,一為【險】,二為【隘】。”


    李孟羲回答到。


    也就是說,攻山拔了黃巾半山腰的營寨,也隻是打了一半仗,卡在山峰上山道上的小關隘,會是第二仗。


    李孟羲理解能力很強大,關羽滿意的點了點頭。


    “即識地形,應對之策為何?”關羽再問。


    李孟羲笑了,根本不用再思考,兵法裏邊寫著呢。


    “【隘】形者,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


    【險】形者,敵先居之,引而去之,勿從也。”


    李孟羲立刻回答到。


    關羽大笑,“那孟羲,以你觀之,今敵軍占險要,據關隘,該如何克敵製勝?”


    李孟羲沉思片刻,“敵軍靜以待我,我軍勞師奔襲,若按兵法,我軍不該攻山。


    敵軍重兵已占據隘口,若按兵法之言,我軍還是不該攻山。


    敵軍據險要,若按兵法,我軍該撤軍。”


    “可,我軍豈又當真要盡如兵法所言,舍敵而退?”李孟羲搖了搖頭。


    他若有所悟的歎道,“兵道艱深,縱百萬言,不能盡述究竟。


    《孫子》區區六千餘字,又怎可事事料盡?縱《孫子》讀上千萬遍,亦不足持之縱橫。”李孟羲不由搖頭,“行軍打仗,拘泥兵法,不可為之也。”


    關羽聞言,以手拂須,仰頭朗聲大笑。


    李孟羲所言,深得關羽之心。好一個兵法讀盡,亦不足縱橫。


    李孟羲能懂這一點,超過不知多少人了。


    “羲兒,你就在此等候,等我兄弟三人攻上山去,殺他個片甲不留。”


    “……可山勢險要,強攻傷亡必慘重……”李孟羲還是憂心傷亡。


    關羽手捋長須大笑,“除非黃巾出寨請降,不然傷亡必有。戰陣廝殺,哪有不死人的。”關羽竊以為李孟羲還有些不成熟,太看重傷亡了。


    讓黃巾……出寨請降?!


    “可以試試啊!”李孟羲瞪大了眼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第一兵法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宮我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宮我夢並收藏漢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