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羲所說四點不足,第一點,拐杖,第二點,軍中小灶,第三天,軍中分粥無有嚴令約束,至於這第四點,還與軍律相關。
“我軍至今為止,未有專一執法軍士,也未有軍法官,此拖延久矣,關將軍,可早日決斷此事。”
關羽點了點頭,“明日就選刀斧手。”
刀斧手?
李孟羲詫異。
刀斧手這個詞很熟。
一般,古代都在帳後埋伏幾十刀斧手,等摔杯為號,衝將出來,把人砍成肉泥。
<a href="https://m.wucuoxs.com" id="wzsy">wucuoxs.com</a>
說的是缺專門執法軍士,說軍法官,關羽卻說挑組刀斧手。
李孟羲轉念一想,可能,刀斧手是專門砍人頭的,簡單的說,行軍法不就是砍人頭嗎?所以,刀斧手實則就也是執法軍士。
那麽,為什麽帳後要埋伏刀斧手呢?
可能,一是,執法軍士,是主帥手裏,最核心最忠誠的一批士兵,用著保險。二是,一般值得帳後埋伏刀斧手的目標,必然都是將領。
為整死一個小卒,顯然用不了刀斧手。
而一般來說,將領都穿著好甲。
目標有甲胄在身,普通的刀可不行,破不了甲,容易刺殺失敗,用普通刀兵埋伏,很可能刀兵圍著人砍了半天,還把人給跑掉了。
而斧頭,重刀大斧,能破甲,用來砍目標將領,必然砍死。
刀斧能破甲殺將,為特攻裝備。
再有,軍中執法,一般重刑,都是砍人頭。
砍人頭區區環手刀可不行,普通的刀,刀身薄,砍不動人頭,得用斧頭,斧頭勢大力沉,一斧下去,頭頸兩分。
因此,整天拿著斧頭執法軍士,不是刀斧手,是什麽。
李孟羲大致想明白了這一點兒。
因為古代技術條件限製,最簡單的處死方法,隻有砍頭這一個方法,而不像後世那樣,能槍斃。
又因為,要利索點把頭砍掉,刀槍劍戟都不好用,唯獨斧頭大鉞好用。
所以,斧頭便和刑罰,權利,王權,聯合在一起。
據說,商周之時,代表王權柄的就是大鉞。
又據說,“王”這個字,就是大斧頭的象形。
不僅東方如此。
基於古代的技術條件,西方最簡單的處死人的手段,也是砍頭,西方的刀,砍頭也不便利,因此,西方的斧頭,也是代表著王權。
比如,臭名卓著的辣脆,意大利辣脆伐西死黨作為標誌的黨徽是豎棒,其圖形是棍棒加斧頭的圖案,由古代王權儀具延伸而來。
——
李孟羲把一日之內看出的軍中不足,共計四點,一一說完。
縱然是李孟羲說完,過了很久。
篝火中的木頭,劈裏啪啦的燒著,劉備關羽二人仍然意猶未盡,回味了良久。
良久之後,劉備再轉頭看向李孟羲,不無感慨,“羲兒,你心思細膩,非我和雲長所能及。
若非有你,這諸多疏漏,不知何時才能自知。”
說著,劉備看了關羽一眼,眼神刹那間交流了一下,劉備再轉頭再看李孟羲時,已滿臉笑意,“羲兒,這日後得勞煩你多多上心了,我軍中但有錯漏,還請,不吝指出。”
說著,朝李孟羲拱了拱手。
李孟羲聞言,撓頭。
他目視著劉備,“我聞,一人計短,兩人計長。”
說罷,又轉頭看向關羽,“關將軍還記得吧?當日我初見將軍練兵,當時我所說,將軍不妨問計於卒。
將軍初不信。
可後來怎麽著?
那一日,一日之間,你我得破陣三法,成陣變陣之法十五,戰策共五十條之多。
這其中,你我二人所思所想,隻有區區七八。
餘者,全是士卒所想。”
“今玄德公欲問我軍中疏漏之處,可某隻一人,縱每日眼觀目瞧,旦夜不休,又能覺察幾處不足?”
“再者,找軍中疏漏之處,又豈止隻有我能為?”
李孟羲盯著關羽劉備,言辭鄭重,“義軍草創,離強軍精兵遠矣,必然,處處皆是疏漏。”
“來來來!”李孟羲突然笑了,他伸手做請,“這夜色正好,兩位好好想想看,必然也能找出我軍一二不足。”
劉備關羽不由得相視一眼。
“這……”劉備遲疑。
見此,李孟羲再激,“兩位定能知察疏漏,莫以為難。”
話說到這個份上,劉備關羽,不得不一個摸下巴,一個揪胡子,兩個眉頭緊縮。
好一會兒,劉備為難的攤了攤手,滿臉為難,“羲兒,某,實在想不出。”
“不成!”李孟羲小臉一板,嚴肅說到,“想不出,今晚就別睡覺。”
劉備哭笑不得了。
無奈,隻好繼續去想,繼續想軍中何處不足。
這在說話間,關羽想到了。
關羽沉吟到,“……若說疏漏,還真有一處。”
“我領三百奔襲之兵,每日奔跑,士卒背的行囊,晃晃當當,時不時還會掉,羲兒,你看,想個法子?”
行囊,晃蕩?
李孟羲尋思了一下,腦海中便出現了一個畫麵——
背著鋪蓋和被子,還有衣服,碗筷亂七八糟一堆東西的士兵們,邊跑,身上的東西晃晃蕩蕩的,把人肩膀砸的老疼。
不僅如此,跑步節奏也被帶亂了。
然後,腦海裏又浮現了另一副畫麵,那是現代軍隊的強行軍的畫麵。
十公裏越野,士兵們背著大包,大包係的死死的,一點不晃動,槍也用繩子綁死在背包底下,然後,前邊用腰帶緊緊的束在腹部,這樣,包裹就一點不會晃動了。
“攜行具……”李孟羲恍然,自言自語的說到。
關羽聽到李孟羲說的話了,雖然聽不太明白,但顯然,李孟羲有解決方法了。
關羽就不再過問了。
想戰國時的魏武卒,魏武卒【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裏。】
這魏武卒,又穿數重甲,又拿弩帶矢,還攜戈配劍,還帶有軍糧,自然,也少不了炊具帳篷等亂七八糟的東西。
帶這麽多東西,還能日奔襲百裏。
那麽,必然,魏武卒有一套好用的攜行裝備,把這所有武器軍糧等,安置的妥妥當當,背在身上,省力又穩固。
不然,若是攜帶不得法,這亂七八糟的東西一路跑,一路晃蕩,還一路掉,跑不了百裏,人就沒力氣了。
魏武卒必然有高效攜行具。
攜行具的重要性,不下於鎧甲兵器,可魏武卒的攜行具,這麽重要的科技,不見諸於兵書記載,也未流傳後世,殊為可惜。
關羽已經想到了一處疏漏之處,就等劉備了。
關羽和李孟羲二人,就拿眼瞅著劉備,等劉備“交題”。
劉備很是焦灼。
氣氛就這麽沉默著。
好算劉玄德最終還是想出了一個答案。
有了答案的劉玄德,頓時氣勢就不一樣了。
他露出笑意,一臉從容,腰板直起,看著李孟羲,“羲兒,你要走我車馬二十輛,現下,好多糧食得靠人背。我軍車馬不足,這是否,是一疏漏之處?”
劉備笑問。
“是!”李孟羲也笑了,“如我所說吧?二位也能找軍中不足!”
劉備關羽聞言,哈哈笑了。
三人約定好,日後,每人日挑一錯,夜時匯總。
一日知三錯,又改三錯,千日便知三千錯,改三千錯。總叫他再無一處疏漏,總叫他強軍精兵必成。
然後,李孟羲就跟劉備商量,如何解決車輛不足的問題。
一個解決方法是,還是買,沿途遇到村落的話,買牛,買驢子,買騾子,買能拉車的牲口,也買板車。
一旁的關羽給出了另一個解決辦法,軍中有木匠,可以直接找人手坐,不也行?
缺車是個問題,和板車這個工具相比,人背的效率有限。
一人可以背三十斤糧走一天,再多,就太累人了。五個人,也隻能背一百五十斤糧而已。
但用車拉,一人前邊拉,後邊兩人推,左右一邊一個人推,那一車,輕鬆拉三五百斤糧不止,車還沒拉滿。
有車無車,就是,好幾倍的運力差別。
板車不可或缺。
“我軍至今為止,未有專一執法軍士,也未有軍法官,此拖延久矣,關將軍,可早日決斷此事。”
關羽點了點頭,“明日就選刀斧手。”
刀斧手?
李孟羲詫異。
刀斧手這個詞很熟。
一般,古代都在帳後埋伏幾十刀斧手,等摔杯為號,衝將出來,把人砍成肉泥。
<a href="https://m.wucuoxs.com" id="wzsy">wucuoxs.com</a>
說的是缺專門執法軍士,說軍法官,關羽卻說挑組刀斧手。
李孟羲轉念一想,可能,刀斧手是專門砍人頭的,簡單的說,行軍法不就是砍人頭嗎?所以,刀斧手實則就也是執法軍士。
那麽,為什麽帳後要埋伏刀斧手呢?
可能,一是,執法軍士,是主帥手裏,最核心最忠誠的一批士兵,用著保險。二是,一般值得帳後埋伏刀斧手的目標,必然都是將領。
為整死一個小卒,顯然用不了刀斧手。
而一般來說,將領都穿著好甲。
目標有甲胄在身,普通的刀可不行,破不了甲,容易刺殺失敗,用普通刀兵埋伏,很可能刀兵圍著人砍了半天,還把人給跑掉了。
而斧頭,重刀大斧,能破甲,用來砍目標將領,必然砍死。
刀斧能破甲殺將,為特攻裝備。
再有,軍中執法,一般重刑,都是砍人頭。
砍人頭區區環手刀可不行,普通的刀,刀身薄,砍不動人頭,得用斧頭,斧頭勢大力沉,一斧下去,頭頸兩分。
因此,整天拿著斧頭執法軍士,不是刀斧手,是什麽。
李孟羲大致想明白了這一點兒。
因為古代技術條件限製,最簡單的處死方法,隻有砍頭這一個方法,而不像後世那樣,能槍斃。
又因為,要利索點把頭砍掉,刀槍劍戟都不好用,唯獨斧頭大鉞好用。
所以,斧頭便和刑罰,權利,王權,聯合在一起。
據說,商周之時,代表王權柄的就是大鉞。
又據說,“王”這個字,就是大斧頭的象形。
不僅東方如此。
基於古代的技術條件,西方最簡單的處死人的手段,也是砍頭,西方的刀,砍頭也不便利,因此,西方的斧頭,也是代表著王權。
比如,臭名卓著的辣脆,意大利辣脆伐西死黨作為標誌的黨徽是豎棒,其圖形是棍棒加斧頭的圖案,由古代王權儀具延伸而來。
——
李孟羲把一日之內看出的軍中不足,共計四點,一一說完。
縱然是李孟羲說完,過了很久。
篝火中的木頭,劈裏啪啦的燒著,劉備關羽二人仍然意猶未盡,回味了良久。
良久之後,劉備再轉頭看向李孟羲,不無感慨,“羲兒,你心思細膩,非我和雲長所能及。
若非有你,這諸多疏漏,不知何時才能自知。”
說著,劉備看了關羽一眼,眼神刹那間交流了一下,劉備再轉頭再看李孟羲時,已滿臉笑意,“羲兒,這日後得勞煩你多多上心了,我軍中但有錯漏,還請,不吝指出。”
說著,朝李孟羲拱了拱手。
李孟羲聞言,撓頭。
他目視著劉備,“我聞,一人計短,兩人計長。”
說罷,又轉頭看向關羽,“關將軍還記得吧?當日我初見將軍練兵,當時我所說,將軍不妨問計於卒。
將軍初不信。
可後來怎麽著?
那一日,一日之間,你我得破陣三法,成陣變陣之法十五,戰策共五十條之多。
這其中,你我二人所思所想,隻有區區七八。
餘者,全是士卒所想。”
“今玄德公欲問我軍中疏漏之處,可某隻一人,縱每日眼觀目瞧,旦夜不休,又能覺察幾處不足?”
“再者,找軍中疏漏之處,又豈止隻有我能為?”
李孟羲盯著關羽劉備,言辭鄭重,“義軍草創,離強軍精兵遠矣,必然,處處皆是疏漏。”
“來來來!”李孟羲突然笑了,他伸手做請,“這夜色正好,兩位好好想想看,必然也能找出我軍一二不足。”
劉備關羽不由得相視一眼。
“這……”劉備遲疑。
見此,李孟羲再激,“兩位定能知察疏漏,莫以為難。”
話說到這個份上,劉備關羽,不得不一個摸下巴,一個揪胡子,兩個眉頭緊縮。
好一會兒,劉備為難的攤了攤手,滿臉為難,“羲兒,某,實在想不出。”
“不成!”李孟羲小臉一板,嚴肅說到,“想不出,今晚就別睡覺。”
劉備哭笑不得了。
無奈,隻好繼續去想,繼續想軍中何處不足。
這在說話間,關羽想到了。
關羽沉吟到,“……若說疏漏,還真有一處。”
“我領三百奔襲之兵,每日奔跑,士卒背的行囊,晃晃當當,時不時還會掉,羲兒,你看,想個法子?”
行囊,晃蕩?
李孟羲尋思了一下,腦海中便出現了一個畫麵——
背著鋪蓋和被子,還有衣服,碗筷亂七八糟一堆東西的士兵們,邊跑,身上的東西晃晃蕩蕩的,把人肩膀砸的老疼。
不僅如此,跑步節奏也被帶亂了。
然後,腦海裏又浮現了另一副畫麵,那是現代軍隊的強行軍的畫麵。
十公裏越野,士兵們背著大包,大包係的死死的,一點不晃動,槍也用繩子綁死在背包底下,然後,前邊用腰帶緊緊的束在腹部,這樣,包裹就一點不會晃動了。
“攜行具……”李孟羲恍然,自言自語的說到。
關羽聽到李孟羲說的話了,雖然聽不太明白,但顯然,李孟羲有解決方法了。
關羽就不再過問了。
想戰國時的魏武卒,魏武卒【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裏。】
這魏武卒,又穿數重甲,又拿弩帶矢,還攜戈配劍,還帶有軍糧,自然,也少不了炊具帳篷等亂七八糟的東西。
帶這麽多東西,還能日奔襲百裏。
那麽,必然,魏武卒有一套好用的攜行裝備,把這所有武器軍糧等,安置的妥妥當當,背在身上,省力又穩固。
不然,若是攜帶不得法,這亂七八糟的東西一路跑,一路晃蕩,還一路掉,跑不了百裏,人就沒力氣了。
魏武卒必然有高效攜行具。
攜行具的重要性,不下於鎧甲兵器,可魏武卒的攜行具,這麽重要的科技,不見諸於兵書記載,也未流傳後世,殊為可惜。
關羽已經想到了一處疏漏之處,就等劉備了。
關羽和李孟羲二人,就拿眼瞅著劉備,等劉備“交題”。
劉備很是焦灼。
氣氛就這麽沉默著。
好算劉玄德最終還是想出了一個答案。
有了答案的劉玄德,頓時氣勢就不一樣了。
他露出笑意,一臉從容,腰板直起,看著李孟羲,“羲兒,你要走我車馬二十輛,現下,好多糧食得靠人背。我軍車馬不足,這是否,是一疏漏之處?”
劉備笑問。
“是!”李孟羲也笑了,“如我所說吧?二位也能找軍中不足!”
劉備關羽聞言,哈哈笑了。
三人約定好,日後,每人日挑一錯,夜時匯總。
一日知三錯,又改三錯,千日便知三千錯,改三千錯。總叫他再無一處疏漏,總叫他強軍精兵必成。
然後,李孟羲就跟劉備商量,如何解決車輛不足的問題。
一個解決方法是,還是買,沿途遇到村落的話,買牛,買驢子,買騾子,買能拉車的牲口,也買板車。
一旁的關羽給出了另一個解決辦法,軍中有木匠,可以直接找人手坐,不也行?
缺車是個問題,和板車這個工具相比,人背的效率有限。
一人可以背三十斤糧走一天,再多,就太累人了。五個人,也隻能背一百五十斤糧而已。
但用車拉,一人前邊拉,後邊兩人推,左右一邊一個人推,那一車,輕鬆拉三五百斤糧不止,車還沒拉滿。
有車無車,就是,好幾倍的運力差別。
板車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