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間軍營忙碌,而今天似乎更加忙碌許多,劉玄德一早就起來了,起來清點糧食,把糧食從車上卸下來,堆於一處,並把眾多口袋器皿之類的東西歸置一旁。
中軍大帳中的矮幾也被劉備搬了出來,就擺在糧山之前,劉備對此十分重視,走到矮幾前皺眉打量一番,覺得擺的歪了,就再扶正,這才滿意。
劉備忙碌著,關羽攜李孟羲並小磚一塊過來。
和關羽,劉備點頭致意,算是道過早安。
見李孟羲,劉備朝李孟羲招手,“羲兒!”劉備眼睛一亮,似乎劉備見到李孟羲,就有了底氣。
李孟羲踱步過去,走到矮幾前,李孟羲抬頭看堆了人高的如小山的糧袋,這麽多糧,李孟羲也沒有個概念。
“玄德公,可是要今日分糧?”李孟羲回頭問。
分糧指的何意,關羽或許不知,但劉備知曉。
“正是如此。”劉備鄭重點頭。
“俘虜千八百人,若人人皆欲走,每人分半月之糧,是否夠分?”李孟羲又問。
劉備遲疑,“若人人都走,或不夠。”
李孟羲沉默了。
仿照前世我軍的遣散之法,確實是最高明的處置俘虜的方法,可是,若糧不夠分。
豈不,行百步者,半九十也。
李孟羲冥思苦想,眼睛盯著糧山發呆,而在李孟羲身後半步,劉備就跟在他身後,此時,若是情景換成敵軍臨城,換成諸葛孔明登樓觀敵,劉備跟隨其後,也一點不違和。
片刻之後,李孟羲想到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李孟羲回過身來,抬頭目視劉備,問,“俘虜在幽州擒獲,其籍貫也多是幽州,那,若此地離去,俘虜若要歸鄉,最少需幾日?”
劉備不知李孟羲為何如此發問,還是略做思索之後答到,“天災連年,各地流民甚多,縱是我涿郡,也多有逃荒流落外敵而成黃巾者。
羲兒問我,自此地歸鄉,路途幾日,嗯……此離我涿州縣城,隻半日,離涿州稍遠相臨之範陽縣,兩日,若跨郡,需七日,跨州,月餘。”
劉備答到。
作為一個對漢代地理交通郡縣分布一竅不通的李孟羲,得了劉備答複,已有計較。
李孟羲點了點頭,沉吟到,“即糧不夠分,或可用陽謀之法。”
劉備忙問,“何為陽謀之法。”
“俘虜回鄉,必需半月口糧方能回,可隻給其五日之糧,而後,允其領五日之糧回鄉。
如此,雖有口糧,而口糧不足,我雖放歸俘虜,黃巾眾人看似可回鄉,卻因糧食不抵路途漫長,恐餓死半道,我料黃巾必舍歸鄉而追隨於我。”
“玄德公雖給糧,卻未費糧。黃巾雖未攜糧走,卻感玄德公恩義。
如此,錙銖之糧未費,而玄德公能盡得人心。”
李孟羲把計策相呈。
李孟羲甚至有些得以自己的聰明才智。
此陽謀關鍵就是,虛與委蛇。
雖答應給黃巾回鄉之資,卻不給夠,遠不夠歸鄉之用。
如此,黃巾俘虜們看似有了歸鄉選擇,實則,這選擇等於沒有。
李孟羲為自己的陽謀沾沾自喜,他抬頭看劉備,卻發現,劉備目視著自己,神色複雜,欲言又止。
李孟羲覺得有些不對勁。
“羲兒,”劉備歎氣,眼神複雜的看了李孟羲一眼,語重心長,“虛以待人,人待我必以虛。
如今天下紛亂,背井離鄉者親人分離者,不知幾何。
君子有成人之美。
俘虜千餘之眾,若些許糧食能助其歸鄉,此後其能安心過活,不複為賊,此不美哉?
人心如炬,偽實自在人心。”
“至於孟羲所言,虛以應付,沽名釣譽,備不屑為之!”
劉備搖頭斷然拒絕李孟羲的計策。
李孟羲愣神,繼而愕然,明白過來之後,李孟羲感慨,攏手朝劉備躬身一禮,“是某思慮不周,玄德公見諒。”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org">小書亭</a>
劉備自然不會怪李孟羲什麽的。
李孟羲感慨,劉備胸襟氣度,實在自己之上。
虧得,還有後世成法可依,虧得還有遠超時代兩千年的目光,虧的還說學我軍。
可是,我軍在解放戰爭中抓到的國軍俘虜,全憑俘虜個人意願,願意打老蔣的歡迎,不願意的,發遣散路費。
試問,我軍於此時,可有陽謀,可有上不得台麵的算計,算計說雖給你遣散費,但是就是不給夠,讓你怕錢不夠回去,隻好留下來。
有這樣嗎?
無有!
我軍發給的遣散費,足金足額,誠意十足。
虧的還說學我軍,這學了個什麽,明明是偉光正道,卻偏偏差點學成了機關算計,簡直有辱接班人的身份。
李孟羲羞愧頓生。
幸好,劉備未從此計。
俗話說,百姓心中有杆稱,又有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自作聰明以為能拿捏算計百姓,最終,必然作繭自縛。
愧疚之餘,李孟羲對劉備,深感佩服。
劉玄德氣度胸襟,確是成大事之人。
自知失策,李孟羲棄前策,又複呈一策,“若糧不夠,待回涿州,再籌糧分於俘虜。”
“嗯!”劉備朝李孟羲笑著點頭,”此法甚好!”
——
公元184年,漢靈帝光和七年,四月,二十六晨,義軍回涿州,半道之上。
晨間,黃巾俘虜飽食一頓,然後被鄉勇們驅趕著來到營寨正中。
正中,如山糧袋堆積之處,矮幾之後,劉玄德端坐矮幾之後,矮幾之策,為軍師李孟羲,小弟李磚,爬在糧山上玩耍。
劉備身後,關張二人持兵著甲左右站立,神色肅穆。
眾俘虜被驅趕而來,不知何時麵麵相覷竊竊私語。
見黃巾眾人都來了,矮幾後,一身粗布麻衣但氣度不凡的劉備正襟危坐,他目光掃過黃巾眾人,即而開口,“眾位,且聽備言!
天災不斷,田畝絕收,活路斷絕,為求活而不得不反,我知也!
眾位皆是良善百姓,何苦從賊?
某知從賊絕非眾位本意,如今黃巾事了。
今召諸位,特此相問,有願追隨我軍者,備掃塌相迎。
若不願從軍,之前罪過,一概不糾。我軍發其半月之糧,允歸家鄉。
不知眾位意下如何?”
劉備話已畢,目視黃巾俘虜。
黃巾俘虜此時,炸開了鍋。
中軍大帳中的矮幾也被劉備搬了出來,就擺在糧山之前,劉備對此十分重視,走到矮幾前皺眉打量一番,覺得擺的歪了,就再扶正,這才滿意。
劉備忙碌著,關羽攜李孟羲並小磚一塊過來。
和關羽,劉備點頭致意,算是道過早安。
見李孟羲,劉備朝李孟羲招手,“羲兒!”劉備眼睛一亮,似乎劉備見到李孟羲,就有了底氣。
李孟羲踱步過去,走到矮幾前,李孟羲抬頭看堆了人高的如小山的糧袋,這麽多糧,李孟羲也沒有個概念。
“玄德公,可是要今日分糧?”李孟羲回頭問。
分糧指的何意,關羽或許不知,但劉備知曉。
“正是如此。”劉備鄭重點頭。
“俘虜千八百人,若人人皆欲走,每人分半月之糧,是否夠分?”李孟羲又問。
劉備遲疑,“若人人都走,或不夠。”
李孟羲沉默了。
仿照前世我軍的遣散之法,確實是最高明的處置俘虜的方法,可是,若糧不夠分。
豈不,行百步者,半九十也。
李孟羲冥思苦想,眼睛盯著糧山發呆,而在李孟羲身後半步,劉備就跟在他身後,此時,若是情景換成敵軍臨城,換成諸葛孔明登樓觀敵,劉備跟隨其後,也一點不違和。
片刻之後,李孟羲想到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李孟羲回過身來,抬頭目視劉備,問,“俘虜在幽州擒獲,其籍貫也多是幽州,那,若此地離去,俘虜若要歸鄉,最少需幾日?”
劉備不知李孟羲為何如此發問,還是略做思索之後答到,“天災連年,各地流民甚多,縱是我涿郡,也多有逃荒流落外敵而成黃巾者。
羲兒問我,自此地歸鄉,路途幾日,嗯……此離我涿州縣城,隻半日,離涿州稍遠相臨之範陽縣,兩日,若跨郡,需七日,跨州,月餘。”
劉備答到。
作為一個對漢代地理交通郡縣分布一竅不通的李孟羲,得了劉備答複,已有計較。
李孟羲點了點頭,沉吟到,“即糧不夠分,或可用陽謀之法。”
劉備忙問,“何為陽謀之法。”
“俘虜回鄉,必需半月口糧方能回,可隻給其五日之糧,而後,允其領五日之糧回鄉。
如此,雖有口糧,而口糧不足,我雖放歸俘虜,黃巾眾人看似可回鄉,卻因糧食不抵路途漫長,恐餓死半道,我料黃巾必舍歸鄉而追隨於我。”
“玄德公雖給糧,卻未費糧。黃巾雖未攜糧走,卻感玄德公恩義。
如此,錙銖之糧未費,而玄德公能盡得人心。”
李孟羲把計策相呈。
李孟羲甚至有些得以自己的聰明才智。
此陽謀關鍵就是,虛與委蛇。
雖答應給黃巾回鄉之資,卻不給夠,遠不夠歸鄉之用。
如此,黃巾俘虜們看似有了歸鄉選擇,實則,這選擇等於沒有。
李孟羲為自己的陽謀沾沾自喜,他抬頭看劉備,卻發現,劉備目視著自己,神色複雜,欲言又止。
李孟羲覺得有些不對勁。
“羲兒,”劉備歎氣,眼神複雜的看了李孟羲一眼,語重心長,“虛以待人,人待我必以虛。
如今天下紛亂,背井離鄉者親人分離者,不知幾何。
君子有成人之美。
俘虜千餘之眾,若些許糧食能助其歸鄉,此後其能安心過活,不複為賊,此不美哉?
人心如炬,偽實自在人心。”
“至於孟羲所言,虛以應付,沽名釣譽,備不屑為之!”
劉備搖頭斷然拒絕李孟羲的計策。
李孟羲愣神,繼而愕然,明白過來之後,李孟羲感慨,攏手朝劉備躬身一禮,“是某思慮不周,玄德公見諒。”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org">小書亭</a>
劉備自然不會怪李孟羲什麽的。
李孟羲感慨,劉備胸襟氣度,實在自己之上。
虧得,還有後世成法可依,虧得還有遠超時代兩千年的目光,虧的還說學我軍。
可是,我軍在解放戰爭中抓到的國軍俘虜,全憑俘虜個人意願,願意打老蔣的歡迎,不願意的,發遣散路費。
試問,我軍於此時,可有陽謀,可有上不得台麵的算計,算計說雖給你遣散費,但是就是不給夠,讓你怕錢不夠回去,隻好留下來。
有這樣嗎?
無有!
我軍發給的遣散費,足金足額,誠意十足。
虧的還說學我軍,這學了個什麽,明明是偉光正道,卻偏偏差點學成了機關算計,簡直有辱接班人的身份。
李孟羲羞愧頓生。
幸好,劉備未從此計。
俗話說,百姓心中有杆稱,又有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自作聰明以為能拿捏算計百姓,最終,必然作繭自縛。
愧疚之餘,李孟羲對劉備,深感佩服。
劉玄德氣度胸襟,確是成大事之人。
自知失策,李孟羲棄前策,又複呈一策,“若糧不夠,待回涿州,再籌糧分於俘虜。”
“嗯!”劉備朝李孟羲笑著點頭,”此法甚好!”
——
公元184年,漢靈帝光和七年,四月,二十六晨,義軍回涿州,半道之上。
晨間,黃巾俘虜飽食一頓,然後被鄉勇們驅趕著來到營寨正中。
正中,如山糧袋堆積之處,矮幾之後,劉玄德端坐矮幾之後,矮幾之策,為軍師李孟羲,小弟李磚,爬在糧山上玩耍。
劉備身後,關張二人持兵著甲左右站立,神色肅穆。
眾俘虜被驅趕而來,不知何時麵麵相覷竊竊私語。
見黃巾眾人都來了,矮幾後,一身粗布麻衣但氣度不凡的劉備正襟危坐,他目光掃過黃巾眾人,即而開口,“眾位,且聽備言!
天災不斷,田畝絕收,活路斷絕,為求活而不得不反,我知也!
眾位皆是良善百姓,何苦從賊?
某知從賊絕非眾位本意,如今黃巾事了。
今召諸位,特此相問,有願追隨我軍者,備掃塌相迎。
若不願從軍,之前罪過,一概不糾。我軍發其半月之糧,允歸家鄉。
不知眾位意下如何?”
劉備話已畢,目視黃巾俘虜。
黃巾俘虜此時,炸開了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