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出關,一切謠言不攻自破。


    蠢蠢欲動的世家明智的選擇了繼續蟄伏,做起了順民。


    於是,劉飛下達了東征的命令。


    東征的對象,主要是三韓、以及高句麗,除此之外,還有倭島。


    因此,此次東征,劉飛的主力部隊需要跨越大海。


    而跨越大海,就需要一支強大的水師部隊,或者,用劉飛的話說,這是海軍!


    三年前,劉飛任命鄭成功為靖海將軍,統籌並建立海軍,為的就是今日的東征。


    海軍,士兵固然重要,但戰艦也不可或缺。


    在這個時代,受到冶煉技術的限製,戰艦都是用巨木打造的,因為決定戰艦大小的關鍵因素是龍骨的長短,因此越大的戰船需要的龍骨越長。


    但自古以來,南船北馬,優秀的造船師大多出自南方,所以,戰艦的打造就會成為北方水師的硬傷。


    然而世事無絕對,曆史上遼東公孫度就曾建立過水師,而且十分強大。


    一直到三國後期,公孫康曾派人從海路訪問東吳,並且遞交降書。


    但這些隻是曆史,至今為止,劉飛麾下還沒有優秀的造船師。


    可這難不住劉飛,劉飛麾下確實沒有優秀的造船師,但是,他有係統相助,而他自己就是一名優秀的煉器師。


    擁有異火龍芯焰的他,任何常見的金屬在他麵前都顯得那麽脆弱,溶煉起來不費吹灰之力。


    如果按照劉飛所想,戰船,肯定是仿照後世的鋼鐵巨艦來打造才強大,然而,動力將會成為最大問題。


    鋼鐵鑄造的戰艦固然強大。堪稱堡壘,但是,這個時候既沒有蒸汽機也沒有發動機。龐大的鋼鐵戰艦靠風力和人力如何能行駛?


    即便能動,那也定然十分緩慢。


    因此。劉飛隻能退而求其次,將戰艦的主要部位,比如龍骨,用精鋼打造,再在外麵裝上鐵皮、鐵撞角等。(.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而且,對於戰艦的動力,劉飛采用了輪式裝置。


    船最開始的驅動方式是篙,用撐的。效率最差,速度也最慢,後來改用槳,槳的效率比篙高一些,卻不如後來用的櫓。櫓由槳的間歇式運動變成了連續式運動,效率又有所提高,有一櫓三槳的說法。可是櫓通常隻用在小型船隻上,而且隻用在船後,大型戰船還是用槳來驅動,一艘戰船上的槳手通常占載員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櫓雖然是連續式運動,可是櫓畢競不是魚的尾巴,效率也不算很高。後來的船使用的螺旋槳才是真正的連續式圓周運動,也是效率最高的。可是在這個時代,用人力是無法驅動螺旋槳的。


    因此,輪船,成了劉飛的選擇。


    這個輪船,不是後世俗稱的機動船,而是真正的輪船,即以木輪為驅動,其方式和水磨差不多。隻是把水磨裝到了船上而已。


    這種輪式戰船在後世曾經多次出現,但都是用於戰船。宋代的洞庭湖水賊楊幺就曾用這種戰船來抵抗官兵的圍剿,多次打敗官兵。直到名將嶽飛想出了破解之法,才收服了這批水賊。


    輪式驅動就是連續式運動,而且是真正的圓周運動,比起櫓來還要省力,效率更高。更重要的是這些輪子不僅可以裝在船尾,也能裝在船舷兩側,沒什麽空間限製。


    這就是圓的妙用,據說最早發明輪船的就是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麵七位的祖衝之,他發明的輪船號稱千裏船,也就是說能ri行千裏,就算這裏麵有誇張的成份,可是輪船比槳船快,卻是事實。


    因此,劉飛打造的戰艦動力都是人力輪船,重型、大型、中型、小型都有,稱得上一個多兵種聯合艦隊。


    ......


    陽光明媚,水氣升騰,港口裏,數十艘巨大的戰艦一字排開,數萬海軍士兵以及船工在甲板上興奮的歡呼著,一尊尊閃爍著逼人寒光的連弩車從甲板上探出來,反射著熾熱的陽光,一架架衝射龍炮虎踞其上,顯示出了這支海軍的強大和威武。


    劉飛騎著金色的狻猊王,在長長的隊伍中,特別顯眼。


    大戰在即,劉飛做了充足的準備,花費了好幾個月時間,今天終於可以率領海軍出征了,這是一次對外沒有任何保留、隱瞞目的的遠征,但是所有人都清楚經是最真實的目的是什麽,宣揚大漢朝的天威?狗屁!就看那戰艦上裝載的巨型連弩車、衝射龍炮,現在整個天下有誰能造出來?大漢朝根本不需要對外宣揚什麽,開疆拓土,碾碎一切不服,才是這支海軍最大的目標!而劉飛的目標,就是將這次大漢東部的威脅,全部消滅,三韓是如此,高句麗是如此,倭島也是如此!


    劉飛站在那艘最大的戰艦艦頭,看著作為此行軍師的趙風在那裏大聲的宣讀祭文,心裏感覺有點無聊。雖然他知道,這個時代的人對海洋十分敬仰,因為大海是一個極為神秘的地方。但他依然對此嗤之以鼻,出海,需要弄這麽多的花架勢麽?你祭拜神靈再虔誠,神靈也不見得會理會你,劉飛從來不相信上天,因為他知道上天太忙了,即便長了眼睛,也看不過來。


    出海,憑借的是船的質量,海軍士兵地訓練程度等等,而不是靠神靈的護佑,否則自己花費那麽大的力氣打造戰艦幹什麽。


    劉飛扭過頭去,看向了那遠處與天空化為一色的海水,心裏突然湧出了一陣激動:這海外,到底有多少奇妙的東西等著我呢?這個世界與我熟知的世界差距越來越大,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趙雲、張遼、鄭成功等隨軍將領單膝跪倒在了地上,大聲呼喝起來:“末將等定當不負英王重托百姓厚望......”渾厚的聲浪卷過了整個海岸,讓數萬圍觀的百姓都聽得清清楚楚,卻是趙風已經祭拜完畢,正大聲的鼓勵出航的將士,作為這次東征的隨軍將領,趙雲、鄭成功、周瑜等人自然是要跪下謝恩,並且說一些壯行色的冠冕堂皇的言語了。


    看著這次東征的十萬將士,劉飛不禁想起了前世的一句豪言:借我三千虎賁、複我浩蕩中華;劍指天山西、馬踏黑海北;貝加爾湖麵張弓、庫頁島上賞雪;中南半島訪古、東京廢墟祭祖;漢旗指處、望塵逃遁;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在劉飛的感慨中,無數百姓、將士目光的護送下,艦隊慢慢的駛出了港口,直奔東方三韓的所在。


    三韓是古代(公元前2世紀末至公元後4世紀左右)朝鮮半島南部三個部落聯盟包括馬韓,辰韓和弁韓,馬韓的北部是百濟,曆史上馬韓就是被百濟所滅。


    三韓被認為是城邦式的鬆散聯盟。城邦的統治階級被認為是政治和薩滿教的混合體。每個城邦都有其自身的統治者,但無證據表明世襲製度的存在。


    辰韓沿用了辰國的“辰”字。弁韓的另一個稱呼“弁辰”也使用“辰”這個字。另外馬韓的統治者在一段時間稱自己為辰王表示對整個三韓的統治。


    馬韓是三韓中最大的一個,由54個城邦構成。大致位於全羅道,忠清道和京畿道。後來百濟統一馬韓。


    辰韓主要位於洛東江以東,由12個城邦組成。其中的一個城邦後來吸收了其它城邦發展成新羅。


    弁韓由12個城邦組成,發展成伽倻後被新羅吸收。弁韓位於洛東江以南和以西。


    但如今,這三個邦國都被高句麗統治。


    高句麗在異變中崛起,軍事力量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士兵的戰鬥力突飛猛進。


    要不是薛仁貴和公孫瓚的十萬大軍駐軍襄平,鎮守遼東,遼西以東,恐不負大漢所有。


    但從薛仁貴三年來未攻入高句麗就可以看出,高句麗的軍事力量也是值得稱道的。


    這次劉飛之所以會選擇渡海東征,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高句麗防禦太過嚴密,海上攻擊,就能繞過高句麗設置的防線,直撲國內城,然後在與遼東的薛仁貴、公孫瓚大軍兩麵夾擊,高句麗必敗無疑。


    這個計劃不能說不大膽,畢竟,登陸高句麗內部作戰,絕對可以說是孤軍深入。


    因為風險太大,所以劉飛才親自上陣。


    剿滅了高句麗之後,東麵陸地上的威脅就等於解除了,然後再分兵兩路,一路從水路,由劉飛親自率領,直奔倭島。


    另一路,則由薛仁貴率領,攻略扶餘。


    這就是劉飛的整個東征計劃。


    隻要這個計劃完成,大漢東部就再無威脅,完全可以將東海劃定為大漢的內海。


    大海的資源豐富,絕對可以說是一個還沒開發的寶藏,劉飛怎麽可能會放過?


    艦隊駛入深海區域之後,由於趙雲等人是第一次出海,被海上的風景震撼了。


    劉飛自艦隊離開海岸之後,便坐在船艙中打坐,他知道海上的航行不必陸上,從港口出發,至少需要十天。


    “咚、咚、咚”一陣敲門聲讓打坐的劉飛睜開雙眼。


    “進來吧。”劉飛淡淡的說道。


    “弟子參見師傅。”來人是周瑜,他進門後恭敬的行了一禮。


    “不必多禮,公瑾,過來坐。”


    “謝師傅。”周瑜再次行了一禮,走到劉飛身邊盤膝坐下。(未完待續)


    ps:第二更奉上,求月票,求推薦,求收藏,求.....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群英爭霸之漢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軒轅天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軒轅天緯並收藏群英爭霸之漢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