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十二月,陰館,鎮北將軍府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靖邊侯劉飛自受命以來,公忠體國,勤政愛民,驅除胡虜,靖除邊患,赫赫功勞,皆以在目,朕念其藹,大義可嘉,今加封劉飛為驃騎大將軍,開府治事。[.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欽此!”荀攸站在台上一字一句的宣讀著靈帝給劉飛傳下的聖旨。
台下,劉飛躬身抱拳站立,他後麵薛禮(字仁貴)、鄭成功(字明儼)、秦良玉(字貞素)、嶽飛(字武穆,曆史上字鵬舉,因為劉飛現在的字為鵬舉,因此改字為武穆)、趙雲、秦瓊、尉遲恭、張遼、張燕、趙風、魏徵(字玄成)、房玄齡(字喬鬆)、長孫無忌(字輔機)、狄仁傑(字懷英)等人分列左右。
薛仁貴、鄭成功、秦良玉、嶽飛、魏徵、房玄齡、長孫無忌、狄仁傑八人都是這三年多來招賢館出品的完美級人才,他們的出現,使得劉飛麾下文武實力大增,不再是武強文弱的局麵,解決了劉飛麾下的人才危機。
薛禮(614年-683年),字仁貴,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太宗、唐高宗時期的將軍,軍事家、政治家,道教傳其為白虎星君下凡。隨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創造了“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諸方麵在軍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勳。是北魏將領薛安都的六世孫,出身於河東薛氏世族。
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名諱鄭森,表字明儼、大木,幼名福鬆,為東寧王朝的開國君王。鄭成功原為中國南明政權的大將軍,因蒙南明紹宗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又因蒙南明昭宗封延平王,稱“鄭延平”。尊稱“延平郡王”、“開台尊王”、“開台聖王”等。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隻能憑借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1661年率軍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大員(今台灣台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鄭氏在台灣的統治,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後,台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秦良玉(1574~1648年),字貞素。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女將軍、民族英雄、軍事家。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曆史上少有的文武雙全女子,唯一封侯女將軍,二十四史唯一單獨作傳的女子。上柱國光祿大夫,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駐四川等多處提督、總兵官,鎮東將軍,少保加封太保兼太子太保,一品夫人,忠貞侯。為石砫宣撫使馬千乘妻。史書記載到: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料敵如神,兼通詞翰,常為男子裝。自幼從父秦葵習文練武,丈夫死後,繼任其職,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陽抗擊後金,被明熹宗封為二品夫人、充總兵官,並賜“忠義可嘉”匾額。更曾親率3000精兵北上,鎮守山海關(榆關)。崇禎三年,又奉詔勤王,收複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禎帝優詔褒美並誥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掛鎮東將軍印。並且在四川、貴州地區又相繼擊敗奢崇明、安邦彥、張獻忠、羅汝才等叛軍,取得成都之捷、重慶之捷、夔門之捷等。清軍入關南下,她堅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晉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貞侯。被永曆皇帝加封太子太傅,任以四川招討使,仍以鎮東將軍督兵靖川。去世後諡號“忠貞”。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正史登錄的巾幗英雄。郭沫若曾撰文讚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曆史上畢竟是很少的”。
嶽飛(1103—1142),字鵬舉,宋代相州湯陰人,南宋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抗金英雄。他精通韜略,也精於騎射,並善詩詞、書法。嶽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嶽家軍”,號稱“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擄”。[.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金人流傳著“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嶽家軍”的最高讚譽。嶽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鬥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魏徽就是魏征,古代徽通征,字玄成。漢族,钜鹿郡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宰相、封鄭國公,諡文貞,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提出“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諫二百餘事,為太宗所器重,其博學多才,文采飛揚,著有《群書治要》等書。作為太宗的重要輔佐,他曾懇切要求太宗使他充當對治理國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為對皇帝一人盡職的“忠臣”魏徵以性格剛直、才識超卓、敢於犯顏直諫著稱。魏徵所上《諫太宗十思疏》、《十漸不克終疏》,在當時和後世都有重要影響。
房玄齡(579年~648年)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傑出謀臣,大唐“貞觀之治”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他是一位出身“書香世家”的純正儒生,跟隨秦王十年艱辛征戰;終生“效父清白”的飽學之士,輔佐太宗二十載穩任首宰。房玄齡智能高超、功勳卓越、地位顯赫。但他善用偉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讓賢。“群星捧月月隱平,治世夜空燦月明”,是對他特有的名臣氣度、良相風格的讚言。作為一名雅士,他頗具可佩可學的典範;作為一代勳臣,他堪稱可歌可頌的英賢。
長孫無忌(594年-659年),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唐初大臣,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唐太宗、唐高宗時的宰相:貞觀元年(627年)七月至二年(628年)正月為尚書右仆射,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646年)四月為侍中,二十二年(648年)正月至二十三年(649年)六月為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二省事,二十三年六月至顯慶四年(659年)四月為同中書門下三品。
狄仁傑(630-700年)生於唐貞觀四年(630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唐代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懷英。武則天時期宰相,傑出的封建政治家。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製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從政後,經曆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禦史,曆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後人據此編出了許多精彩的傳奇故事,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更是以此為題材,編了一本《大唐狄仁傑斷案傳奇》。至今,其故裏狄村尚有一株古槐,枝葉繁茂,世代相傳為狄母手植。而古槐旁仍有石碑一通,上刻“狄梁公故裏”。
“臣劉飛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劉飛領著眾人高聲道。
念完聖旨之後,荀攸走下台,將手中的聖旨,交給劉飛,笑著對劉飛道:“侯爺,恭喜恭喜。”
“哈哈,讓公達見笑了,想必陛下還有其他旨意吧,不然的話就用不著公達前來宣旨了。”劉飛笑著說道,整個朝廷都知道,劉飛跟荀攸私交甚厚,如果隻是一份封賞的聖旨,派一個小黃門來就行了,隻有朝廷有求於劉飛的時候,才會派荀攸前來,這樣即便劉飛不奉詔,也會給荀攸一點麵子。
“真是什麽都瞞不過侯爺,陛下這次派我來,是想請你出兵平定涼州之亂的,不知侯爺意下如何?”荀攸道。
“請我出兵?陛下難道不怕涼州成為第二個並州嗎?”劉飛故作驚訝的說道。
“哈哈,侯爺真會說笑,成為第二個並州又怎麽了,並州不也是大漢的並州嗎?況且盧公(指盧植)可是以性命為侯爺作保,說侯爺一定會出兵的,想必侯爺不會讓盧公失望吧。”
“哈哈——,公達,你來看看,在座的諸位中可曾發現少了誰嗎?”
荀攸聞言朝眾人巡視了一番,發現這些人中,趙雲、趙風、秦瓊、尉遲恭、張遼、張燕都是他認識的,而其他人則都是未曾謀麵,但看這些人的氣質,都不是簡單的人物,不由暗暗吃驚,這靖邊侯到底是從哪裏招攬到這些賢才的?
“如果是我認識的將軍,唯有李靖將軍不在,難道侯爺已經派他出征了?”荀攸道。
“公達所言不差,早在十日之前,我就知道朝堂之上爭論的事情,得知了陛下的決定,因此,我早早就讓藥師(李靖字)準備,如今他正陳兵上郡富縣,隻要我一聲令下,他和他的三萬大軍隨時可以西進。”
“兵貴神速這四個字可是被侯爺發揮的淋漓盡致啊,荀攸佩服。”荀攸朝劉飛拱拱手,笑著說道。
“公達過獎了,走,我已經備下宴席,為公達接風,公達且隨我來。”說完,劉飛拉著荀攸的手一起往餐廳走去。
鎮北將軍府內劉飛專門開設了一個餐廳,是劉飛專門請麾下文武吃飯的地方,餐廳裏的正中間放置了一個巨大的圓桌,圓桌的中間是可以轉動的,餐廳的四周還擺放了一些小方桌。餐廳的椅子都是劉飛的家具廠自製的雕花木椅,很是美觀。
眾人都尋找到合適的位置坐下,看他們輕車熟路的樣子,顯然不是第一次來這裏吃飯了,荀攸被劉飛安置在自己旁邊坐下。
“公達,要不留下來幫我吧,洛陽可不是久留之地。”飯後,劉飛獨自與荀攸在鎮北將軍府的後花園中散步談天,劉飛開口說道。
荀攸聽了這話之後,腳步一頓,心裏咯噔一下,不明白劉飛後麵那一句話是什麽意思。
“侯爺,難道洛陽要出什麽變故?”荀攸低聲問道。
劉飛笑著搖了搖頭,抬頭看了看天空,荀攸靜靜的看著劉飛的身影,一聲不吭,等著劉飛的解說。
“公達,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天子如今身體不太好吧。”半響之後,劉飛悠悠說道。
荀攸豁然開朗。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靖邊侯劉飛自受命以來,公忠體國,勤政愛民,驅除胡虜,靖除邊患,赫赫功勞,皆以在目,朕念其藹,大義可嘉,今加封劉飛為驃騎大將軍,開府治事。[.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欽此!”荀攸站在台上一字一句的宣讀著靈帝給劉飛傳下的聖旨。
台下,劉飛躬身抱拳站立,他後麵薛禮(字仁貴)、鄭成功(字明儼)、秦良玉(字貞素)、嶽飛(字武穆,曆史上字鵬舉,因為劉飛現在的字為鵬舉,因此改字為武穆)、趙雲、秦瓊、尉遲恭、張遼、張燕、趙風、魏徵(字玄成)、房玄齡(字喬鬆)、長孫無忌(字輔機)、狄仁傑(字懷英)等人分列左右。
薛仁貴、鄭成功、秦良玉、嶽飛、魏徵、房玄齡、長孫無忌、狄仁傑八人都是這三年多來招賢館出品的完美級人才,他們的出現,使得劉飛麾下文武實力大增,不再是武強文弱的局麵,解決了劉飛麾下的人才危機。
薛禮(614年-683年),字仁貴,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太宗、唐高宗時期的將軍,軍事家、政治家,道教傳其為白虎星君下凡。隨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創造了“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諸方麵在軍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勳。是北魏將領薛安都的六世孫,出身於河東薛氏世族。
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名諱鄭森,表字明儼、大木,幼名福鬆,為東寧王朝的開國君王。鄭成功原為中國南明政權的大將軍,因蒙南明紹宗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又因蒙南明昭宗封延平王,稱“鄭延平”。尊稱“延平郡王”、“開台尊王”、“開台聖王”等。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隻能憑借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1661年率軍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大員(今台灣台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鄭氏在台灣的統治,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後,台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秦良玉(1574~1648年),字貞素。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女將軍、民族英雄、軍事家。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曆史上少有的文武雙全女子,唯一封侯女將軍,二十四史唯一單獨作傳的女子。上柱國光祿大夫,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駐四川等多處提督、總兵官,鎮東將軍,少保加封太保兼太子太保,一品夫人,忠貞侯。為石砫宣撫使馬千乘妻。史書記載到: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料敵如神,兼通詞翰,常為男子裝。自幼從父秦葵習文練武,丈夫死後,繼任其職,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陽抗擊後金,被明熹宗封為二品夫人、充總兵官,並賜“忠義可嘉”匾額。更曾親率3000精兵北上,鎮守山海關(榆關)。崇禎三年,又奉詔勤王,收複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禎帝優詔褒美並誥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掛鎮東將軍印。並且在四川、貴州地區又相繼擊敗奢崇明、安邦彥、張獻忠、羅汝才等叛軍,取得成都之捷、重慶之捷、夔門之捷等。清軍入關南下,她堅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晉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貞侯。被永曆皇帝加封太子太傅,任以四川招討使,仍以鎮東將軍督兵靖川。去世後諡號“忠貞”。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正史登錄的巾幗英雄。郭沫若曾撰文讚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曆史上畢竟是很少的”。
嶽飛(1103—1142),字鵬舉,宋代相州湯陰人,南宋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抗金英雄。他精通韜略,也精於騎射,並善詩詞、書法。嶽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嶽家軍”,號稱“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擄”。[.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金人流傳著“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嶽家軍”的最高讚譽。嶽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鬥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魏徽就是魏征,古代徽通征,字玄成。漢族,钜鹿郡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宰相、封鄭國公,諡文貞,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提出“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諫二百餘事,為太宗所器重,其博學多才,文采飛揚,著有《群書治要》等書。作為太宗的重要輔佐,他曾懇切要求太宗使他充當對治理國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為對皇帝一人盡職的“忠臣”魏徵以性格剛直、才識超卓、敢於犯顏直諫著稱。魏徵所上《諫太宗十思疏》、《十漸不克終疏》,在當時和後世都有重要影響。
房玄齡(579年~648年)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傑出謀臣,大唐“貞觀之治”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他是一位出身“書香世家”的純正儒生,跟隨秦王十年艱辛征戰;終生“效父清白”的飽學之士,輔佐太宗二十載穩任首宰。房玄齡智能高超、功勳卓越、地位顯赫。但他善用偉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讓賢。“群星捧月月隱平,治世夜空燦月明”,是對他特有的名臣氣度、良相風格的讚言。作為一名雅士,他頗具可佩可學的典範;作為一代勳臣,他堪稱可歌可頌的英賢。
長孫無忌(594年-659年),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唐初大臣,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唐太宗、唐高宗時的宰相:貞觀元年(627年)七月至二年(628年)正月為尚書右仆射,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646年)四月為侍中,二十二年(648年)正月至二十三年(649年)六月為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二省事,二十三年六月至顯慶四年(659年)四月為同中書門下三品。
狄仁傑(630-700年)生於唐貞觀四年(630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唐代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懷英。武則天時期宰相,傑出的封建政治家。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製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從政後,經曆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禦史,曆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後人據此編出了許多精彩的傳奇故事,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更是以此為題材,編了一本《大唐狄仁傑斷案傳奇》。至今,其故裏狄村尚有一株古槐,枝葉繁茂,世代相傳為狄母手植。而古槐旁仍有石碑一通,上刻“狄梁公故裏”。
“臣劉飛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劉飛領著眾人高聲道。
念完聖旨之後,荀攸走下台,將手中的聖旨,交給劉飛,笑著對劉飛道:“侯爺,恭喜恭喜。”
“哈哈,讓公達見笑了,想必陛下還有其他旨意吧,不然的話就用不著公達前來宣旨了。”劉飛笑著說道,整個朝廷都知道,劉飛跟荀攸私交甚厚,如果隻是一份封賞的聖旨,派一個小黃門來就行了,隻有朝廷有求於劉飛的時候,才會派荀攸前來,這樣即便劉飛不奉詔,也會給荀攸一點麵子。
“真是什麽都瞞不過侯爺,陛下這次派我來,是想請你出兵平定涼州之亂的,不知侯爺意下如何?”荀攸道。
“請我出兵?陛下難道不怕涼州成為第二個並州嗎?”劉飛故作驚訝的說道。
“哈哈,侯爺真會說笑,成為第二個並州又怎麽了,並州不也是大漢的並州嗎?況且盧公(指盧植)可是以性命為侯爺作保,說侯爺一定會出兵的,想必侯爺不會讓盧公失望吧。”
“哈哈——,公達,你來看看,在座的諸位中可曾發現少了誰嗎?”
荀攸聞言朝眾人巡視了一番,發現這些人中,趙雲、趙風、秦瓊、尉遲恭、張遼、張燕都是他認識的,而其他人則都是未曾謀麵,但看這些人的氣質,都不是簡單的人物,不由暗暗吃驚,這靖邊侯到底是從哪裏招攬到這些賢才的?
“如果是我認識的將軍,唯有李靖將軍不在,難道侯爺已經派他出征了?”荀攸道。
“公達所言不差,早在十日之前,我就知道朝堂之上爭論的事情,得知了陛下的決定,因此,我早早就讓藥師(李靖字)準備,如今他正陳兵上郡富縣,隻要我一聲令下,他和他的三萬大軍隨時可以西進。”
“兵貴神速這四個字可是被侯爺發揮的淋漓盡致啊,荀攸佩服。”荀攸朝劉飛拱拱手,笑著說道。
“公達過獎了,走,我已經備下宴席,為公達接風,公達且隨我來。”說完,劉飛拉著荀攸的手一起往餐廳走去。
鎮北將軍府內劉飛專門開設了一個餐廳,是劉飛專門請麾下文武吃飯的地方,餐廳裏的正中間放置了一個巨大的圓桌,圓桌的中間是可以轉動的,餐廳的四周還擺放了一些小方桌。餐廳的椅子都是劉飛的家具廠自製的雕花木椅,很是美觀。
眾人都尋找到合適的位置坐下,看他們輕車熟路的樣子,顯然不是第一次來這裏吃飯了,荀攸被劉飛安置在自己旁邊坐下。
“公達,要不留下來幫我吧,洛陽可不是久留之地。”飯後,劉飛獨自與荀攸在鎮北將軍府的後花園中散步談天,劉飛開口說道。
荀攸聽了這話之後,腳步一頓,心裏咯噔一下,不明白劉飛後麵那一句話是什麽意思。
“侯爺,難道洛陽要出什麽變故?”荀攸低聲問道。
劉飛笑著搖了搖頭,抬頭看了看天空,荀攸靜靜的看著劉飛的身影,一聲不吭,等著劉飛的解說。
“公達,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天子如今身體不太好吧。”半響之後,劉飛悠悠說道。
荀攸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