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驍飛到了李府門前,管家沒有例行通報,而是直接帶他去客廳見李鴻章。
客廳的擺設依舊,中間擺了一個木炕,上麵鋪著虎皮褥子,中間擺一矮腳茶幾,炕兩邊可坐兩人,炕下擺了兩排太師椅,宋驍飛行完禮,正要到炕前的太師椅上就座,李鴻章開口道:“你且‘升炕’。”
宋驍飛想起第一次見李鴻章,也是在這個客廳,一晃十五年過去,那時自己還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轉眼間三十而立,真是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宋驍飛此時已懂“升炕”的規矩,推辭道:“學生豈敢和恩師平起平坐。”
李鴻章說:“今日事關重大,且無外人,老夫已年近七旬,眼花耳鳴,你靠得近些,上座無妨。”
宋驍飛見李鴻章不是客氣,這才到炕上就座。這是跟著李鴻章十五年來,宋驍飛第一次坐上這木炕,他心裏暗自揣摩,李鴻章今天到底要說什麽大事呢?”
李鴻章開口道:“今日找你來,主要有兩個消息,一個是好消息,一個是壞消息,你願意先知曉哪一個?”
宋驍飛說:“不妨先聽聽壞的吧。恩師一直教導學生,做最壞的打算,才會有最好的結果。”
李鴻章說:“孺子可教也。翁同?開缺三年期滿,從常熟老家回來了。”
宋驍飛說:“這消息在學生的意料之中,畢竟皇上還年輕,還需要他輔政,不算太壞的消息。”
李鴻章搖頭歎息說:“翁同?回朝後,一口氣兼任了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大臣、戶部尚書並會辦軍務,這是老夫萬萬沒有想到的。”
宋驍飛一聽,這老翁一下兼任這麽多要職,還涉足外交和軍務,在朝廷上的地位都快超過李鴻章了,吃驚地問道:“怎麽會這樣?”
李鴻章說:“老夫也沒有想到會是如此,原想他回朝頂多官複原職,沒想到醇親王死後,皇上身邊再無可信任之重臣,便把這些要職悉數委任。今後我們辦事,恐怕會諸多不便。”
宋驍飛問:“他身兼如此多的要職,太後同意嗎?”
李鴻章說:“朝中如此大的動作,太後不可能不知道,肯定是首肯了的。如今國家內憂外患,諸省封疆大吏各自為政,太後也想加強朝廷的威權,僅靠老夫一人,恐力不能逮。”
宋驍飛心想,翁同?這老賊不死,恐怕朝中局勢會更加複雜,北洋水師的經費以後恐怕都得靠自己籌集了。不行,得盡快推動變法,即便不能強國,也要再把翁同?搞掉。
這時,李鴻章說出的大好消息正中宋驍飛的下懷:“你前些日子上奏朝廷立陳變法的折子,老夫已代呈,皇上看後,龍顏大悅,準備召見你。而且太後也支持此事。老夫已經舉薦你為山東巡撫,明日你去宮中麵見皇上,然後到頤和園太後處謝恩,即可赴任。”
原來,宋驍飛練兵之餘,在和容閎、李提摩太、嚴複等人充分商議後,給光緒皇帝上了一道全麵改革的折子,交給李鴻章過目。折子的內容認為,中國目前的危機主要是吏治敗壞,宋驍飛提出了變革吏治的主張:第一、一國猶一身也,京師為元首,各省為肢體,中央加強對地方的控製,削弱督撫的權力,強調將軍務、關稅、考試、幣製、郵政、軍工、鐵路、電報等,合全國之權,收歸朝廷。第二、法律為一國之主,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加強法製,整飭吏治,裁汰冗員,嚴禁腐敗貪汙現象。第三、主張政令劃一,嚴格限定官吏的權力範圍,杜絕官吏欺壓民眾。第四、在民間設立“議局”,如商務局、農務局等,由朝廷授予一定權力,民在不便時,上下通情,使鄉紳或能辦事通法律之人,任民公舉以入局,調合官民矛盾。
此外,在折子裏,宋驍飛還提出了將“惠商”作為“立國”之本,鼓勵民間自行設廠開礦,主張對於近代工礦各業、交通運輸等,不問官民,隻要有地有錢,即可隨意開辦。在教育上,宋驍飛提出,改革八股文取士,育英才為第一義,建議在每一小鄉鎮,設初學塾;一州縣及戶口繁盛之大鎮,設一文學塾;一府,設書院,一省,設高博學院,對於新式學校所開設的課程,除開設中國傳統的經學知識外,還開設各種新學,諸如文事、武備、天文、地理、算學、格致、化學、農學、商學、工學、萬國史學、萬國公法,以及各種要學,在今後科舉考試中,以此學問為主。
李鴻章看了這折子後,大為讚賞,在折子上加注:“大振乎主權,嚴限乎官權,漸長乎士權,略予乎民權,則內治日起有功矣”,然後找了時任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劉坤一等重臣聯署此折,上奏光緒皇帝,這些強國的建議條條務實,二十歲的光緒皇帝看後,耳目一新,夜不能寐,恨不得馬上召見宋驍飛。
李鴻章還到頤和園求見慈禧太後,曆陳變法改革之要義,將此折的內容據實稟告,慈禧太後的思想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麽保守,不然她不會一直支持李鴻章辦洋務,隻要沒有觸及慈禧太後的威權統治,她還是比較樂意支持維新強國的。
慈禧太後聽了李鴻章的匯報,尤其對第一條“加強對地方的控製,削弱督撫的權力”感興趣。不過她想摸清李鴻章的態度,命李蓮英將一位保守大臣彈劾李鴻章的奏章拿給他看,然後說:“這陣子哀家是聽到一些風聲,朝中大臣對維新態度不一,甚至有人到哀家這來進讒言,說李中堂你都快變成‘新黨’了!”
慈禧口中說的“新黨”,即是支持維新強國的大臣,因為大都和光緒皇帝走得近,差不多等同於“帝黨”,李鴻章看了彈劾他的折子,麵不改色,道:“臣主洋務已二十餘載,推進緩慢,竊以為變法折子針砭時弊,正中革新之要害。若舊法能富強,中國之強久矣,何待今日?主張變法者即指為新黨,臣無可逃,實是新黨!”
李鴻章如此力挺宋驍飛,實屬罕見,慈禧見李鴻章的話說到這份上,便同意維新,但她依然憂心如果變法改革在全國鋪開,未免生亂。李鴻章便舉薦宋驍飛為山東巡撫,在一省先展開試點,以觀後效。慈禧太後這才點頭表示支持:“山東是孔孟之故鄉,崇尚儒家甚矣,如山東可變,則全國可變矣。”
宋驍飛聽到這好消息,甚為驚喜,看來曆史上變法失敗,很大程度上是康有為他們急於求成,提的建議又太激進務虛,但宋驍飛對就任山東巡撫一職還有些猶豫,在這內憂外患之時,最好“槍杆子”“筆杆子”兩手都要硬,便問李鴻章:“恩師,學生督練直隸新軍才半年,如此半途而廢,恐怕會影響練兵大計。”
李鴻章道:“這個無妨,老夫從駐守山東的淮軍中調出七千人補充直隸即可。你可以把新軍帶往山東,一來繼續督練,二來你首次出任地方大員,方便開展政務。”
宋驍飛一聽,趕緊謝過李鴻章。
李鴻章說:“你趕緊回去好好準備,進宮麵聖,皇上也飽讀泰西變法之書,不要拿半桶水的東西糊弄他,另外,在太後麵前謝恩,記得備一件重禮。”
宋驍飛道:“學生明白,這就去準備。”
宋驍飛正準備轉身離開,李鴻章叫住了他,說:“你此去山東,劉坤一大人給你推薦了一位他的湖南小老鄉,叫譚嗣同,他的父親譚繼洵曾任湖北巡撫,跟劉大人是故交。聽說譚嗣同自幼從名師,好西學,也曾給劉大人提出過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等維新主張,他到時會持劉大人的拜帖去拜會你。此次上折,劉大人也有署名,你照顧一下譚嗣同,看是否有合適的位置給他。”
宋驍飛一聽,心想這譚嗣同不會就是曆史上寫“去留肝膽兩昆侖”絕命詩的那位維新誌士吧,和大刀王五是朋友,聽介紹像是他呀,宋驍飛以前讀史書,總覺得譚嗣同這樣的人物跟康有為算瞎了眼,於是道:“劉大人過去對學生也多有支持,學生一定將譚嗣同委以重用。”
客廳的擺設依舊,中間擺了一個木炕,上麵鋪著虎皮褥子,中間擺一矮腳茶幾,炕兩邊可坐兩人,炕下擺了兩排太師椅,宋驍飛行完禮,正要到炕前的太師椅上就座,李鴻章開口道:“你且‘升炕’。”
宋驍飛想起第一次見李鴻章,也是在這個客廳,一晃十五年過去,那時自己還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轉眼間三十而立,真是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宋驍飛此時已懂“升炕”的規矩,推辭道:“學生豈敢和恩師平起平坐。”
李鴻章說:“今日事關重大,且無外人,老夫已年近七旬,眼花耳鳴,你靠得近些,上座無妨。”
宋驍飛見李鴻章不是客氣,這才到炕上就座。這是跟著李鴻章十五年來,宋驍飛第一次坐上這木炕,他心裏暗自揣摩,李鴻章今天到底要說什麽大事呢?”
李鴻章開口道:“今日找你來,主要有兩個消息,一個是好消息,一個是壞消息,你願意先知曉哪一個?”
宋驍飛說:“不妨先聽聽壞的吧。恩師一直教導學生,做最壞的打算,才會有最好的結果。”
李鴻章說:“孺子可教也。翁同?開缺三年期滿,從常熟老家回來了。”
宋驍飛說:“這消息在學生的意料之中,畢竟皇上還年輕,還需要他輔政,不算太壞的消息。”
李鴻章搖頭歎息說:“翁同?回朝後,一口氣兼任了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大臣、戶部尚書並會辦軍務,這是老夫萬萬沒有想到的。”
宋驍飛一聽,這老翁一下兼任這麽多要職,還涉足外交和軍務,在朝廷上的地位都快超過李鴻章了,吃驚地問道:“怎麽會這樣?”
李鴻章說:“老夫也沒有想到會是如此,原想他回朝頂多官複原職,沒想到醇親王死後,皇上身邊再無可信任之重臣,便把這些要職悉數委任。今後我們辦事,恐怕會諸多不便。”
宋驍飛問:“他身兼如此多的要職,太後同意嗎?”
李鴻章說:“朝中如此大的動作,太後不可能不知道,肯定是首肯了的。如今國家內憂外患,諸省封疆大吏各自為政,太後也想加強朝廷的威權,僅靠老夫一人,恐力不能逮。”
宋驍飛心想,翁同?這老賊不死,恐怕朝中局勢會更加複雜,北洋水師的經費以後恐怕都得靠自己籌集了。不行,得盡快推動變法,即便不能強國,也要再把翁同?搞掉。
這時,李鴻章說出的大好消息正中宋驍飛的下懷:“你前些日子上奏朝廷立陳變法的折子,老夫已代呈,皇上看後,龍顏大悅,準備召見你。而且太後也支持此事。老夫已經舉薦你為山東巡撫,明日你去宮中麵見皇上,然後到頤和園太後處謝恩,即可赴任。”
原來,宋驍飛練兵之餘,在和容閎、李提摩太、嚴複等人充分商議後,給光緒皇帝上了一道全麵改革的折子,交給李鴻章過目。折子的內容認為,中國目前的危機主要是吏治敗壞,宋驍飛提出了變革吏治的主張:第一、一國猶一身也,京師為元首,各省為肢體,中央加強對地方的控製,削弱督撫的權力,強調將軍務、關稅、考試、幣製、郵政、軍工、鐵路、電報等,合全國之權,收歸朝廷。第二、法律為一國之主,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加強法製,整飭吏治,裁汰冗員,嚴禁腐敗貪汙現象。第三、主張政令劃一,嚴格限定官吏的權力範圍,杜絕官吏欺壓民眾。第四、在民間設立“議局”,如商務局、農務局等,由朝廷授予一定權力,民在不便時,上下通情,使鄉紳或能辦事通法律之人,任民公舉以入局,調合官民矛盾。
此外,在折子裏,宋驍飛還提出了將“惠商”作為“立國”之本,鼓勵民間自行設廠開礦,主張對於近代工礦各業、交通運輸等,不問官民,隻要有地有錢,即可隨意開辦。在教育上,宋驍飛提出,改革八股文取士,育英才為第一義,建議在每一小鄉鎮,設初學塾;一州縣及戶口繁盛之大鎮,設一文學塾;一府,設書院,一省,設高博學院,對於新式學校所開設的課程,除開設中國傳統的經學知識外,還開設各種新學,諸如文事、武備、天文、地理、算學、格致、化學、農學、商學、工學、萬國史學、萬國公法,以及各種要學,在今後科舉考試中,以此學問為主。
李鴻章看了這折子後,大為讚賞,在折子上加注:“大振乎主權,嚴限乎官權,漸長乎士權,略予乎民權,則內治日起有功矣”,然後找了時任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劉坤一等重臣聯署此折,上奏光緒皇帝,這些強國的建議條條務實,二十歲的光緒皇帝看後,耳目一新,夜不能寐,恨不得馬上召見宋驍飛。
李鴻章還到頤和園求見慈禧太後,曆陳變法改革之要義,將此折的內容據實稟告,慈禧太後的思想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麽保守,不然她不會一直支持李鴻章辦洋務,隻要沒有觸及慈禧太後的威權統治,她還是比較樂意支持維新強國的。
慈禧太後聽了李鴻章的匯報,尤其對第一條“加強對地方的控製,削弱督撫的權力”感興趣。不過她想摸清李鴻章的態度,命李蓮英將一位保守大臣彈劾李鴻章的奏章拿給他看,然後說:“這陣子哀家是聽到一些風聲,朝中大臣對維新態度不一,甚至有人到哀家這來進讒言,說李中堂你都快變成‘新黨’了!”
慈禧口中說的“新黨”,即是支持維新強國的大臣,因為大都和光緒皇帝走得近,差不多等同於“帝黨”,李鴻章看了彈劾他的折子,麵不改色,道:“臣主洋務已二十餘載,推進緩慢,竊以為變法折子針砭時弊,正中革新之要害。若舊法能富強,中國之強久矣,何待今日?主張變法者即指為新黨,臣無可逃,實是新黨!”
李鴻章如此力挺宋驍飛,實屬罕見,慈禧見李鴻章的話說到這份上,便同意維新,但她依然憂心如果變法改革在全國鋪開,未免生亂。李鴻章便舉薦宋驍飛為山東巡撫,在一省先展開試點,以觀後效。慈禧太後這才點頭表示支持:“山東是孔孟之故鄉,崇尚儒家甚矣,如山東可變,則全國可變矣。”
宋驍飛聽到這好消息,甚為驚喜,看來曆史上變法失敗,很大程度上是康有為他們急於求成,提的建議又太激進務虛,但宋驍飛對就任山東巡撫一職還有些猶豫,在這內憂外患之時,最好“槍杆子”“筆杆子”兩手都要硬,便問李鴻章:“恩師,學生督練直隸新軍才半年,如此半途而廢,恐怕會影響練兵大計。”
李鴻章道:“這個無妨,老夫從駐守山東的淮軍中調出七千人補充直隸即可。你可以把新軍帶往山東,一來繼續督練,二來你首次出任地方大員,方便開展政務。”
宋驍飛一聽,趕緊謝過李鴻章。
李鴻章說:“你趕緊回去好好準備,進宮麵聖,皇上也飽讀泰西變法之書,不要拿半桶水的東西糊弄他,另外,在太後麵前謝恩,記得備一件重禮。”
宋驍飛道:“學生明白,這就去準備。”
宋驍飛正準備轉身離開,李鴻章叫住了他,說:“你此去山東,劉坤一大人給你推薦了一位他的湖南小老鄉,叫譚嗣同,他的父親譚繼洵曾任湖北巡撫,跟劉大人是故交。聽說譚嗣同自幼從名師,好西學,也曾給劉大人提出過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等維新主張,他到時會持劉大人的拜帖去拜會你。此次上折,劉大人也有署名,你照顧一下譚嗣同,看是否有合適的位置給他。”
宋驍飛一聽,心想這譚嗣同不會就是曆史上寫“去留肝膽兩昆侖”絕命詩的那位維新誌士吧,和大刀王五是朋友,聽介紹像是他呀,宋驍飛以前讀史書,總覺得譚嗣同這樣的人物跟康有為算瞎了眼,於是道:“劉大人過去對學生也多有支持,學生一定將譚嗣同委以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