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天津港碼頭,寒風漸起,一艘破舊的桅木帆船緩緩靠岸。船頭一位四十歲左右的中年男子獨立冷秋,身穿一件單薄的灰色長袍,他的胡子邋遢,臉上髒兮兮的,皮膚黝黑,兩眼目光有點呆滯,不知道他的人,還以為他是一個乞丐或逃荒的災民。
誰能想到,這中年男人竟然就是曾經大名鼎鼎的“翰林四諫”、清流“牛角”張佩綸!他曾大膽敢言,直諫讓慈禧太後收回成命,他曾振臂一呼,在“清流”中雲集響應,他曾罵得李鴻章也啞口無言,可惜,再美好的時光都隻是曾經,中法一戰,他在馬尾戰敗,福建水師覆沒,他的大名頂風臭萬裏,人人恨不得誅之,隻有李鴻章仗義執言,說戰敗“錯不在張佩綸,誰去結果都一樣”,張佩綸當時感動得差點給李鴻章跪了!
光緒十一年,張佩綸被流放遣戍察哈爾察罕陀羅海,這三年來,在寸草不生的邊疆風餐露宿,這細皮嫩肉的書生皮膚黑了,頭發白了,愛妻也在陪同他充軍期間染病,無藥可醫,含恨九泉,他悲痛絕望,人生跌落到穀底,過去站在一邊看,對別人指手畫腳的那種道德和智力上的優越感,隨風飄去,蕩然無存,他這才多麽痛地領悟:世界是現實的,是殘酷的,是屬於真正的強者的!
張佩綸想東山再起,於是拚命反思自己,越反思越覺得李鴻章偉大,這人平長毛、辦洋務、興水師、主外交,力挽狂瀾,硬是將一個即將滅亡的帝國“中興”,自己過去真是狂妄無知。於是,張佩綸戍邊快結束時,給李鴻章寫了一封長長的懺悔信,匯報自己的思想改造:吾知時艱之亟,實以洋務為大端,采西法以敵西人,還提出“籌造鐵路以圖自強”的計劃,把流放時著寫的《管子注》二十四卷、《莊子古義》十卷,《澗於集》等著作寄送給李鴻章,當然,最重要的事,乞求三年戍邊期滿後,加入李鴻章的幕僚,繼續為國效力。
李鴻章惜才,問宋驍飛的意見。宋驍飛還記得張佩綸當年把容閎辯得心肌梗塞的場景,說:“這張佩綸,腦子好使,善於把白的說成黑的,那麽必定也擅長把黑的說成白的,學生以為可用他來對付‘清流’,這樣我們辦事耳根就會清淨許多。”
李鴻章深以為然,這才答應了張佩綸的請求。宋驍飛收到張佩綸到天津的日子,帶著一身戎裝的段祺瑞在天津港碼頭等候。段祺瑞遠遠看到張佩綸一副失魂落魄的窮酸樣,問宋驍飛:“兄長,就這樣一落魄書生,為何你親自來接?此時他隻是一個流放歸來的罪臣,中堂大人為何還要允他入幕僚?”
宋驍飛拍了拍段祺瑞的肩膀,說:“芝泉老弟,這就是中堂大人用人的高明之處。前幾年,張佩綸在朝堂上風頭正勁,如果拉他入幕僚,隻是錦上添花,此時他落魄歸來,惶惶如喪家之犬,此時用他,那是雪中送炭,張佩綸必定感恩戴德,誓為我用。”
段祺瑞道:“這種文弱書生,要之何用?”
宋驍飛哈哈大笑:“朝堂之上,言語也能殺人呀!當年他曾一口氣參倒了工部尚書賀壽慈、戶部尚書董恂,連中堂大人都要忌憚他幾分。現在‘清流’死灰複燃,非張佩綸不能給他們迎頭痛擊!而且他和陳寶琛等‘清流十友’私交不錯。收了他,等於斷了翁同?兩條腿,他從此寸步難行!”
果然,張佩綸回天津後,對李鴻章不計前嫌收留感激涕零,表示願效犬馬之勞。翁同?此時並不知道張佩綸的思想已經發生巨變,更不知道張佩綸入了李鴻章的幕僚,見他戍邊期滿,知道慈禧太後本來對張佩綸的才華很欣賞,於是做了個順水人情,舉薦他為禦史,想拉攏他。榮壽公主也給慈禧太後吹耳邊風,讚張佩綸是個人才,不用太可惜了,慈禧太後一高興,便讓光緒皇帝下旨,讓張佩綸官複原職,署左副都禦史。
那日早朝結束,光緒皇帝照例去清漪園給慈禧太後請安,順便匯報李鴻章在災年“賣官鬻爵”,翁同?等大臣強烈要求懲辦的事。雖然光緒皇帝此時已親政快三年,從紫禁城到頤和園,也有三四十裏地,乘坐龍輦,路上就得花一個時辰,但他還是保持著早請安晚匯報的好習慣,軍國大事,都請慈禧太後定奪。
慈禧年紀越大,對李鴻章就越信任,產生了一種依賴心理,辦海防也好,賑災也好,洋教案也好,隻要一出事,就找李鴻章。最近,慈禧太後推薦了一個四川布政使司布政使,結果因不學無術被光緒皇帝給否了,慈禧強烈感覺到,光緒皇帝、翁同?、醇親王這對“鐵三角”,越來越威脅到自己一言九鼎的地位,這時見翁同?他們竟然要朝李鴻章下手,當時就黑了臉,但礙於這次翁同?彈劾李鴻章的罪名是“賣官鬻爵”,性質很嚴重,不好公然袒護,便召他們幾位當事人和禦史大臣前來清漪園議議。
醇親王、翁同?、李鴻章、張佩綸、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劉坤一先後趕到,翁同?首先發難,拿出一個折子,打開後足足有一米長,上麵秘密麻麻寫了李鴻章“賣官鬻爵”的名單和得到的銀兩,他把折子跪呈慈禧太後:“稟聖母皇太後,此名單是奴才從吏部拿到的名單,經查實,李鴻章在三年災年共計賣官1221個,得白銀一百二十萬兩,規模之大,亙古未聞,請太後和皇上嚴懲,以振朝綱!”
慈禧開口問李鴻章:“這事可屬實?”
李鴻章毫不猶豫地回答:“屬實,而且說少了,老夫共計出售官銜和爵位1556個,得白銀一百八十萬兩。”
慈禧一聽就明白了,李鴻章賣的是官銜和爵位,根本就不是實職官位,她很久沒有聽張佩綸慷慨激昂陳詞了,問張佩綸怎麽看這事。翁同?見李鴻章沒有抵賴,用鼓勵的眼神看了一眼張佩綸,暗示張佩綸大膽說!
張佩綸不緊不慢下跪,道:“回稟聖母皇太後,下官也有一折子也要上奏!”
張佩綸的折子,上麵也是密密麻麻,字還比翁同?折子上的小一號,李蓮英一打開,拉出來,竟然有一百多米長,驚世駭俗!
慈禧太後喝了一口參茶,問道:“你這又是什麽?”
張佩綸說,這是一部分冤魂的名單,都是山西、河南、山東等地餓死的災民,據戶部調查,共計三百一十萬人……我要彈劾主管戶部的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翁同?瀆職,翁同?因與李鴻章之間久懷宿怨,屢謀報複,在這次千古奇災中,翁同?還居心叵測,手握權秉,估勢弄權,遲遲不撥付賑災款項,導致數百萬災民餓死,冤魂遍野,所謂聚九州之鐵,不能鑄此大錯者!中堂大人不得已,才出售虛職,救萬民於水火之中,翁同?卻又欺上瞞下,搬弄是非,此罪罄竹難書,雖淩遲處死也不為過!
張佩綸這一番話文采飛揚,翁同?目瞪口呆,更讓他目瞪口呆的還在後麵,張佩綸又拿出一折子,上麵有二十餘名清流大臣的聯名,彈劾翁同?,上麵寫著“協辦大學士翁同?辦事多不允協,以致眾論不服,屢經有人參奏,且每於召對時谘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見於詞色,漸露攬權狂悖情狀,斷難勝樞機之任”。
張佩綸這背後一刀又快又狠,翁同?氣得渾身發抖,頭上冒青煙,形勢馬上發生逆轉,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劉坤一這時出來證實,戶部在救災過程中,確實對南方各省的救災物資存在拖延轉運,他幾次上書都未見效。
光緒皇帝聽到這裏,也目瞪口呆,他萬萬沒想到,平日裏苦口婆心教導他仁義愛民的老師,竟然節操碎了一地,隻顧私人恩怨,置萬民的生死於不顧,李鴻章救災的事,他也敢從中作梗,不覺對他的信任大打折扣。
慈禧太後聽後震怒,覺得這正是打擊“帝黨”的好機會,馬上命李蓮英上前剝去翁同?的雙眼花翎,要光緒皇帝罷了翁同?的官,永不敘用!
醇親王這時出來說情,慈禧太後給他麵子,才改變了主意。光緒帝受迫於慈禧太後,下詔書說:“翁同?之錯,本應查明究辦,予以重懲,姑念其在毓慶宮行走有年,不忍遽加嚴譴,翁同?著即開缺回籍三年,以示保全!”
這一次鬥爭,宋驍飛順利實現自己的目標,翁同?被開缺回老家三年,張佩綸一炮打響,在“清流”當中重執牛耳!李鴻章不但沒有受處罰,還被額外賞賜了三眼花翎,這是皇親貴族才能得到的賞賜。
誰能想到,這中年男人竟然就是曾經大名鼎鼎的“翰林四諫”、清流“牛角”張佩綸!他曾大膽敢言,直諫讓慈禧太後收回成命,他曾振臂一呼,在“清流”中雲集響應,他曾罵得李鴻章也啞口無言,可惜,再美好的時光都隻是曾經,中法一戰,他在馬尾戰敗,福建水師覆沒,他的大名頂風臭萬裏,人人恨不得誅之,隻有李鴻章仗義執言,說戰敗“錯不在張佩綸,誰去結果都一樣”,張佩綸當時感動得差點給李鴻章跪了!
光緒十一年,張佩綸被流放遣戍察哈爾察罕陀羅海,這三年來,在寸草不生的邊疆風餐露宿,這細皮嫩肉的書生皮膚黑了,頭發白了,愛妻也在陪同他充軍期間染病,無藥可醫,含恨九泉,他悲痛絕望,人生跌落到穀底,過去站在一邊看,對別人指手畫腳的那種道德和智力上的優越感,隨風飄去,蕩然無存,他這才多麽痛地領悟:世界是現實的,是殘酷的,是屬於真正的強者的!
張佩綸想東山再起,於是拚命反思自己,越反思越覺得李鴻章偉大,這人平長毛、辦洋務、興水師、主外交,力挽狂瀾,硬是將一個即將滅亡的帝國“中興”,自己過去真是狂妄無知。於是,張佩綸戍邊快結束時,給李鴻章寫了一封長長的懺悔信,匯報自己的思想改造:吾知時艱之亟,實以洋務為大端,采西法以敵西人,還提出“籌造鐵路以圖自強”的計劃,把流放時著寫的《管子注》二十四卷、《莊子古義》十卷,《澗於集》等著作寄送給李鴻章,當然,最重要的事,乞求三年戍邊期滿後,加入李鴻章的幕僚,繼續為國效力。
李鴻章惜才,問宋驍飛的意見。宋驍飛還記得張佩綸當年把容閎辯得心肌梗塞的場景,說:“這張佩綸,腦子好使,善於把白的說成黑的,那麽必定也擅長把黑的說成白的,學生以為可用他來對付‘清流’,這樣我們辦事耳根就會清淨許多。”
李鴻章深以為然,這才答應了張佩綸的請求。宋驍飛收到張佩綸到天津的日子,帶著一身戎裝的段祺瑞在天津港碼頭等候。段祺瑞遠遠看到張佩綸一副失魂落魄的窮酸樣,問宋驍飛:“兄長,就這樣一落魄書生,為何你親自來接?此時他隻是一個流放歸來的罪臣,中堂大人為何還要允他入幕僚?”
宋驍飛拍了拍段祺瑞的肩膀,說:“芝泉老弟,這就是中堂大人用人的高明之處。前幾年,張佩綸在朝堂上風頭正勁,如果拉他入幕僚,隻是錦上添花,此時他落魄歸來,惶惶如喪家之犬,此時用他,那是雪中送炭,張佩綸必定感恩戴德,誓為我用。”
段祺瑞道:“這種文弱書生,要之何用?”
宋驍飛哈哈大笑:“朝堂之上,言語也能殺人呀!當年他曾一口氣參倒了工部尚書賀壽慈、戶部尚書董恂,連中堂大人都要忌憚他幾分。現在‘清流’死灰複燃,非張佩綸不能給他們迎頭痛擊!而且他和陳寶琛等‘清流十友’私交不錯。收了他,等於斷了翁同?兩條腿,他從此寸步難行!”
果然,張佩綸回天津後,對李鴻章不計前嫌收留感激涕零,表示願效犬馬之勞。翁同?此時並不知道張佩綸的思想已經發生巨變,更不知道張佩綸入了李鴻章的幕僚,見他戍邊期滿,知道慈禧太後本來對張佩綸的才華很欣賞,於是做了個順水人情,舉薦他為禦史,想拉攏他。榮壽公主也給慈禧太後吹耳邊風,讚張佩綸是個人才,不用太可惜了,慈禧太後一高興,便讓光緒皇帝下旨,讓張佩綸官複原職,署左副都禦史。
那日早朝結束,光緒皇帝照例去清漪園給慈禧太後請安,順便匯報李鴻章在災年“賣官鬻爵”,翁同?等大臣強烈要求懲辦的事。雖然光緒皇帝此時已親政快三年,從紫禁城到頤和園,也有三四十裏地,乘坐龍輦,路上就得花一個時辰,但他還是保持著早請安晚匯報的好習慣,軍國大事,都請慈禧太後定奪。
慈禧年紀越大,對李鴻章就越信任,產生了一種依賴心理,辦海防也好,賑災也好,洋教案也好,隻要一出事,就找李鴻章。最近,慈禧太後推薦了一個四川布政使司布政使,結果因不學無術被光緒皇帝給否了,慈禧強烈感覺到,光緒皇帝、翁同?、醇親王這對“鐵三角”,越來越威脅到自己一言九鼎的地位,這時見翁同?他們竟然要朝李鴻章下手,當時就黑了臉,但礙於這次翁同?彈劾李鴻章的罪名是“賣官鬻爵”,性質很嚴重,不好公然袒護,便召他們幾位當事人和禦史大臣前來清漪園議議。
醇親王、翁同?、李鴻章、張佩綸、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劉坤一先後趕到,翁同?首先發難,拿出一個折子,打開後足足有一米長,上麵秘密麻麻寫了李鴻章“賣官鬻爵”的名單和得到的銀兩,他把折子跪呈慈禧太後:“稟聖母皇太後,此名單是奴才從吏部拿到的名單,經查實,李鴻章在三年災年共計賣官1221個,得白銀一百二十萬兩,規模之大,亙古未聞,請太後和皇上嚴懲,以振朝綱!”
慈禧開口問李鴻章:“這事可屬實?”
李鴻章毫不猶豫地回答:“屬實,而且說少了,老夫共計出售官銜和爵位1556個,得白銀一百八十萬兩。”
慈禧一聽就明白了,李鴻章賣的是官銜和爵位,根本就不是實職官位,她很久沒有聽張佩綸慷慨激昂陳詞了,問張佩綸怎麽看這事。翁同?見李鴻章沒有抵賴,用鼓勵的眼神看了一眼張佩綸,暗示張佩綸大膽說!
張佩綸不緊不慢下跪,道:“回稟聖母皇太後,下官也有一折子也要上奏!”
張佩綸的折子,上麵也是密密麻麻,字還比翁同?折子上的小一號,李蓮英一打開,拉出來,竟然有一百多米長,驚世駭俗!
慈禧太後喝了一口參茶,問道:“你這又是什麽?”
張佩綸說,這是一部分冤魂的名單,都是山西、河南、山東等地餓死的災民,據戶部調查,共計三百一十萬人……我要彈劾主管戶部的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翁同?瀆職,翁同?因與李鴻章之間久懷宿怨,屢謀報複,在這次千古奇災中,翁同?還居心叵測,手握權秉,估勢弄權,遲遲不撥付賑災款項,導致數百萬災民餓死,冤魂遍野,所謂聚九州之鐵,不能鑄此大錯者!中堂大人不得已,才出售虛職,救萬民於水火之中,翁同?卻又欺上瞞下,搬弄是非,此罪罄竹難書,雖淩遲處死也不為過!
張佩綸這一番話文采飛揚,翁同?目瞪口呆,更讓他目瞪口呆的還在後麵,張佩綸又拿出一折子,上麵有二十餘名清流大臣的聯名,彈劾翁同?,上麵寫著“協辦大學士翁同?辦事多不允協,以致眾論不服,屢經有人參奏,且每於召對時谘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見於詞色,漸露攬權狂悖情狀,斷難勝樞機之任”。
張佩綸這背後一刀又快又狠,翁同?氣得渾身發抖,頭上冒青煙,形勢馬上發生逆轉,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劉坤一這時出來證實,戶部在救災過程中,確實對南方各省的救災物資存在拖延轉運,他幾次上書都未見效。
光緒皇帝聽到這裏,也目瞪口呆,他萬萬沒想到,平日裏苦口婆心教導他仁義愛民的老師,竟然節操碎了一地,隻顧私人恩怨,置萬民的生死於不顧,李鴻章救災的事,他也敢從中作梗,不覺對他的信任大打折扣。
慈禧太後聽後震怒,覺得這正是打擊“帝黨”的好機會,馬上命李蓮英上前剝去翁同?的雙眼花翎,要光緒皇帝罷了翁同?的官,永不敘用!
醇親王這時出來說情,慈禧太後給他麵子,才改變了主意。光緒帝受迫於慈禧太後,下詔書說:“翁同?之錯,本應查明究辦,予以重懲,姑念其在毓慶宮行走有年,不忍遽加嚴譴,翁同?著即開缺回籍三年,以示保全!”
這一次鬥爭,宋驍飛順利實現自己的目標,翁同?被開缺回老家三年,張佩綸一炮打響,在“清流”當中重執牛耳!李鴻章不但沒有受處罰,還被額外賞賜了三眼花翎,這是皇親貴族才能得到的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