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銘傳在戰場和談判桌上都大挫日本人的銳氣,這是中國外交史上罕見的勝利,慈禧太後一高興,封李鴻章為“肅毅伯”,賞賜黃馬褂一件,這是大清國很高的榮耀,朝中大臣趁機大拍李鴻章的馬屁,茶餘飯後無不拍手稱讚李鴻章慧眼識人,宋驍飛很快成了李鴻章的得意門生。


    打鐵趁熱,宋驍飛向李鴻章建議大清駐軍朝鮮和琉球,將台灣改製成行省,劉銘傳當台灣巡撫,和內陸形成四角之勢,即使不滅了日本,也會讓日本寸步難行,李鴻章上奏朝廷,翁同?那老頭卻又跳出反對,說日本人兩次戰敗,肯定不敢再打台灣的主意,恭親王也認為現在開發台灣條件不成熟,日本這種彈丸小國,不是大清的主要對手,現在要集中軍事力量對付西北的沙俄,駐軍朝鮮和琉球沒有必要。


    加上美國和英國從中周旋,為了息事寧人,總理衙門竟然派大臣崇厚單獨跟日本人簽署了議和協議,崇厚在外交方麵完全是豬一樣的隊友,混蛋加三級,竟然同意日本到朝鮮設立大使館,在琉球是大清藩屬國這樣的原則性問題上也含糊其詞。


    宋驍飛聽說後,憂心忡忡,對李鴻章說:“這次海戰失敗後,日本必然會大批購買軍艦,琉球離日本太近,不駐軍很快就會被日本武力占領。日本在朝鮮設立大使館後,必然會幹涉朝鮮內政,老師應該和兩宮太後再爭取一下,千萬不能讓日本在朝鮮設立使館,不然那些在朝鮮和琉球戰死的淮軍就白死了。”


    李鴻章歎了一口氣,道:“崇厚隻是條約簽署者,這可能是恭親王的意思。自從同治皇帝死後,慈安太後很少管政事了,現在恭親王和慈禧太後的意見越來越不一致,很多事下麵不好說,更不好辦。”


    李鴻章的歎息讓宋驍飛突然意識到:即便是李鴻章這樣官居一品的大蝦,身在腐爛到根的官僚體製,辦什麽事也是帶著鐐銬跳舞,這讓他陷入了矛盾當中,一方麵,他要在這個體製內建功立業,另一方麵,他想這個舊體製快點崩塌,日本人留給中國人的時間不多,他想了很久,覺得前一條路可能走的時間會短一些,於是建議李鴻章加快購買大型軍艦的進度,李鴻章也認為“二十年內中日必有一戰”,於是找到赫德,訂做四艘排水量七千噸以上的鐵甲巨艦,這個噸位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軍艦。


    但宋驍飛最擔心的,並不是這些硬件,因為軍艦日本人也會買,他擔心的是人才。日本1873年已經成立海軍學校,在1874年建了陸軍士官學校,會培養出大批軍事人才,他建議李鴻章購軍艦的同時,盡快派人到德國的軍校學習。


    李鴻章點點頭,說這留學生最好還是從淮軍裏派,他問宋驍飛在朝鮮海戰中,有沒有發現誰值得培養,宋驍飛推薦了劉步蟾和鄧世昌,在江華島海戰中救了他倆後,三人便成了生死之交。


    李鴻章點頭同意了,說:“這次海戰,他們勇氣可嘉,特別是鄧世昌,撞沉了‘無畏號’,我大清國正需這樣的忠勇之士。對了,還有一件事要你去辦,容純甫要搞聯誼會,聖母皇太後很重視。我最近忙於和英國公使威妥瑪周旋‘馬嘉裏案’,你代我去瞧一瞧。”


    容純甫就是容閎,當時他已出任駐美國副大臣,懷著“教育強國”夢,每年選派30名中國幼童到美國官派留學。晚清中國,讀書人以科舉為尊,讀書以“之乎者也”為正統,三千年的空談流毒深入骨髓,到美國的留學生主要學鐵路、輪船、電報等技術,而這些在國內恰恰被視為工匠的淫巧奇技,加上民眾大多被天朝洗腦,老以為美國是“蠻夷之邦”,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每年報名的留學生都是家境貧寒的孩子。1876年,容閎希望能在官宦子弟中有所突破,擴大留學事業的影響力,加上第一批幼童從1872年出國,已經三四年了,他也想給國人展示一下留學生的“學習成就”,於是發帖廣邀朝中大臣搞“聯誼”,尤其邀請了貝勒、少爺和青年官員參加,慈禧太後和恭親王對此事支持,派了榮壽公主作為代表,前去參聯誼會,所以朝廷中去參加“聯誼會”的大臣比較多,加上他們的子女,差不多三四百人。


    容府在總理衙門的西院,也是三進三出的四合院,灰色青磚,紅漆大門,門外立兩莊嚴石獅子,現在就在東城區東堂子胡同,當時這裏的西邊專門造了一批“外交公寓”,分配給各國出使的大臣。那日天氣晴好,容府院中一棵百年老槐,發了新芽,金黃的嫩葉顯出勃勃生機。


    宋驍飛進到院裏,院內已擺幾排方桌,高朋滿座,桌麵上擺放了炸糕、糖果、荔枝、香蕉,還有茶水和古巴咖啡。


    宋驍飛穿過洶湧的人潮,迎麵碰上兩穿西裝、留長辮子的少年,一高一矮。容蓉穿了一件白色西洋裙,站在他們旁邊,見到宋驍飛,她開心地迎了上來,說“好久不見”,熱情給宋驍飛介紹那兩位少年,高個是唐紹儀,矮個是詹天佑。他倆都是廣東老鄉,皮膚黝黑,一開口都是“儂好”,粵語口音重。兩人家境貧苦,但在美國學習很努力,成績優異,容閎帶他們回來做代表,給國內人講一講在美國的見聞。


    宋驍飛在曆史書上早聞他倆的大名,但他們在1876年也就十五歲左右,並不起眼。宋驍飛與他們寒暄起來,自我介紹是李鴻章的學生,唐紹儀和詹天佑都很羨慕。


    人到得差不多了,很多人一邊吃東西一邊在聊天,聲音嘈雜,內穿馬褂外套西裝的容閎站在院子中間喊:“大家靜一靜,下麵請詹天佑同學上台講他的見聞。”


    十五歲的詹天佑以前沒見過這麽多大清官員,怯生生走到容閎麵前,身子發抖,但一開口,講起美國的鐵路、火車、輪船、印刷廠,就頭頭是道,他自信地說:“我現在正努力學習,回國後,一定造出中國自己的火車和輪船。”


    監察禦史吳子登沒見過火車,問詹天佑:“火車是什麽東西,跑不跑得過馬車?”


    詹天佑回答說:“火車剛開始跑不過馬車,不過現在一日千裏也很正常了。如果鋪了鐵軌,從廣州到北京,一天就能到了。”


    正當在場的官員都為火車的速度驚歎時,一位身穿竹布長衫、風姿俊逸的青年站起身來,很不和諧地說,“我天朝百姓安居樂業,不是迫不得已,誰會背井離鄉呢?火車斷在中國沒什麽用處。”


    這位青年,正是當時清流派新生代領軍人物張佩綸,同治十一年進士,他當時二十多歲,就在光緒皇帝身邊侍講,“好慷慨論天下事”,屬於自己不幹事,總以為幹事的人是蠢蛋、自負到自戀的那種奇葩。好在張佩綸也是長腿歐巴,長得帥,粉絲無數,榮壽公主都是他的粉絲,所以少年得誌。據說他喜歡穿竹布長衫,京城一千多家布店就都能賣斷貨。順便提一句,張佩綸的孫女,就是巨著名的張愛玲,說了一句巨著名的話:“出名要趁早!”這句話估計從她的爺爺那聽來的,張佩綸很早就靠罵人出名,而且罵得石破天驚,被罵的人必定臭名順風飄千裏。


    詹天佑的老娘從小就教育他不要和人爭,他沒理會張佩綸,繼續介紹在紐約參觀過的一間報紙印刷廠,印刷車間每天印報紙八萬份。


    張佩綸立馬大聲回擊:洋人真是心狠手辣,不知道體恤民情呀。八萬份報紙,這在中國得雇三千短工,一下子解決多少農民的吃飯問題。


    詹天佑又講在美國工廠見到很多先進機器,張佩綸很輕蔑地說,機器這東西,隻是皮毛,對修身養性還是壞事呢。


    詹天佑說西洋搞工業強國富民,張佩綸又立馬反駁,“泰西各國的人都貪圖錢財,國人則講禮義廉恥;泰西以富為富,中國以不貪為富;泰西以強為強,中國以不好勝為強。孰優孰劣,想必在場的各位一眼就能看出來。”


    張佩綸慷慨陳詞,不時還握緊拳頭,直說得詹天佑麵紅耳赤,頓覺自己跟眼前的帥哥比起來,真是道德低下、人品不堪、無地自容。


    在場的“清流”們都覺得張佩綸說出了他們的心聲,罵人都罵得如此文采飛揚,熱烈鼓掌叫好。


    容閎一看形勢不對,搞不好詹天佑會被群官當場批鬥,趕緊叫十四歲的唐紹儀上前介紹美國先進文化。


    唐紹儀的口才明顯比詹天佑要好,也沒有怯場,麻利地介紹了美國的風土人情和國家製度,說“美國沒有皇帝,隻有總統,還講究人人平等,見了總統也不用下跪”。


    張佩綸更加憤慨,一甩腦袋後的辮子,臉上青筋暴起,道:“諸位,國不可一日無君,沒有皇帝,那還不天下大亂?見了皇帝不下跪,那豈不是目無君主?講究平等,那豈不是要目中無父?無君無父,人與豬狗何異?”


    這“人與豬狗何異”一出,太狠了,一句話氣得容閎血壓升高,一口鮮血噴到唐紹儀迷惘的臉上,昏了過去。宋驍飛一看這陣勢,自己不出馬不行了,於是刷地站了出來,準備好好“教訓”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張佩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大總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羽落凡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羽落凡心並收藏重生之大總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