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在王言這裏呆了兩天,兩次偶遇過來看大外孫子的魏忠賢,兩人對噴。
孫承宗罵魏忠賢不是東西,大明有今天都是他敗壞的。
魏忠賢當然不能認,相反他覺得自己功勞甚重,咒孫承宗早死早超生。
兩人恩怨說起來也簡單,就是孫承宗不服魏忠賢,被這老王八來了個殺雞儆猴給捅咕下去了。真殺當然是不敢的,畢竟孫承宗是帝師,還是東閣大學士,更是一派山頭的大哥,位很高、權很重。要是當初魏忠賢弄死了孫承宗,說不得一票文官就直接行諫事了,別說魏忠賢,朱由校都自身難保。
孫承宗就是怨魏忠賢不重大局,他在遼東幹的好好的被擠兌下去了,耽誤了多大事兒啊?別的不說,最起碼的在他手下,絕對沒有王言這麽一個反賊出頭的機會,對大明整體大局的影響就別提了。
王言不知道孫承宗抱著這個想法,事實上若王言在孫承宗手下說不得升的更快,隻不過孫承宗老成持重,對手下拿捏的比較狠,兵變的時候容易生一番波折,所需的時間要長一些罷了。
孫承宗走後,王言又沒什麽事兒了,恢複了往日那般清閑。
這都過一年了,他對手下的掌控又重回巔峰,原本的那些人不是交了兵權養老,就是被找到借口軍法從事。文官還是那樣,王言沒動他們,等以後慢慢算。
往年冬天整個遼東基本上所有的項目都會叫停,但今年由於抓了不少後金的旗人,以及朝鮮的男人,一些要命的活都是這些人在做。
如此,時間到了十二月,這是曆史性一月。
這天,王言在將軍府中抱著沒人疼的二丫頭正稀罕呢,有小丫鬟過來稟報說是王明找。捏了捏瞪著大眼睛一眨不眨盯著他的,二丫頭的小鼻子,把她遞給了身旁的奶娘。
來帶前院書房,王言坐下道:“說吧,什麽事兒?”
“大人,前邊傳來消息,八天前陝西甘州衛(今甘肅甘州)嘩變,一個叫李自成的殺官造反。糾集了一批兵馬南下,似是想要往漢中投奔王左掛。”
王左掛王言知道,崇禎元年就在陝西扯旗造反,聲勢挺大的。但是好日子明年就到頭了,沒幹過大明正規軍,投降了。然後這小子不老實,還想再幹一把,因為行事不密,被砍了。
“因為軍餉?”
“對,說是欠了四個月。”王明幸災樂禍的笑道:“而且那個參將還克扣不少,這次直接就被弄死了。”
凡事就怕比,自從王言上位,吃香喝辣不說,餉銀更是十足十的月月發,而且還張樂不少。再看看別的地方,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大家都是邊軍,很難不樂嗬樂嗬。
點了點頭,王言道:“行,我知道了,下去吧。”
“屬下告退。”
王言自顧坐在椅子上,一手撐著臉,一手在桌子上無意識的敲打。
原本李自成是因為後金兵臨京城,他所在部隊被派去支援勤王,行至半路鬧餉這才殺官造反。
現在王言來了,擋住了後金南下,但跟那個關係不大。畢竟該沒錢還是沒錢,該摟銀子還是摟銀子,就是他扇小翅膀把李自成給扇沒了,也還是會有張自成、劉自成出來。
事實上自天啟七年開始,兵變,起義就屢見不鮮。北方更是大部地區幹旱,活不下去的人太多了。而在這種情況下,無論中央還是地方,仍然上下其手的撈銀子,能好就怪了。
在明末農民起義之初,一幫子種地的是幹不過那些正規軍的。哪怕廢弛已久最垃圾的京營,打他們都跟玩兒似的。在一段時間之內,確實是把這些農民鎮壓了下去。
但問題根源解決不了,壓下去也白廢,畢竟那麽多活不下去的農民在不斷的加入。而且在同正規軍的對抗中,活下來的人也有了戰鬥經驗,再加上一些投靠農民軍的正規軍,戰鬥力也就上來了,如此越來越強。
這幫子農民軍,最大的特點是流竄。這邊打不過,就換個地方幹,總是能保住有生力量的。
像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等人,打這幫農民軍跟打孫子似的,攆著揍。但出了他們的地盤就不再追了,轉而換到另一個地界的人頭疼。而大明也不盡是如他們三個那般能打,總是有拉跨的。農民軍被攆的到處跑,就這麽東一槍,西一槍的打起來的,最後才一路幹到了京城,滅了大明。
李自成這把起義,未嚐沒有王言的影響。王言的事是瞞不住的,就是瞞,也難免會有知道實情的大臣透露出去。毫不誇張的說,除了安心種地,五裏之外的事都不知道的農民,王言的名字人盡皆知。就是最南邊的人,以及周邊勢力都知道他,說一聲傳奇不為過。
同樣的,王言的成功,也讓很多人看到了大明的虛弱。畢竟沒有人會甘願看到家賊逍遙,有能力早就幹他了。這也給了很多人一些不同的想法,是不是可以做下一個王言……
所以同曆史比起來,現在的文武官員對於大明要更加的不當回事兒,尤其軍中兵變造反之事確比原本多上不少。
當然這些東西跟王言關係不大,反正沒有人敢來撩撥他,自顧安心發展經略北方就完了。他對大明最大的幫住,就是老老實實的在關外呆著,不摻和關內的事。
就這樣,關內打的熱火朝天,一團亂麻,不斷的有曆史名人湧現,關外卻是人間奇跡般的飛速發展。
人口是最重要的,王言一直在有計劃的引入,並且隨著資源增多,一年更比一年多。雖然有些不尊重自己,但不得不說的是,人口確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資源。如此之下,孩子是沒長城的以後的資源,成年人是現存的資源,歲數大的,幹不了活的,是沒用的資源。
當然不管是四百年後過來的王言,還是古代的君主,都沒有不把老人當回事兒。隻是現在天災人禍,時局動蕩。歲數大的往往是最先死的,一是生存能力差,二是沒有強烈的求生意誌,選擇把活的希望留給了兒孫。
所以到了王言地盤也是這樣的,相對來說,他手下的老人數量真的太少太少了。多數都是男人,以及孩子,女人都要少一些。不得不說的一個現實就是,在大災大難麵前,男人的生命力遠比女人頑強。
也是如此,包括軍中,王言這裏有不少的光棍,或者帶著孩子的單身漢。為了人口,為了民族融合,王言搶來的一些蒙古、朝鮮以及少數的旗人婦女直接官配,不要都不行。
他手下的戰兵那就更別說了,因為王言占了遼東,原本就沒有幾個的窯子更是一個都不剩。再加上不清楚王言的規矩,短時間內根本就沒有人敢來他這試探。畢竟關內的權在這不好使,萬一沒整明白,整不好自己都沒了。
所以這麽一票精力旺盛殺胚也挺難受,但王言能力有限,隻解決了部分人的婚姻大事,讓他們使勁生孩子。剩下的那些人就隻能苦一苦了,等以後再抓人回來。
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統計,但現在大明人口一億多應該是有的。等這十多年的動蕩過去,就是死兩千萬,也還是該有一億的。王言的目標很簡單,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人口達到五六個億。畢竟地盤打下來是要占的,人不夠他打下來也白廢,早晚也會丟了,必須人口融合,紮住根。
人口多了,戰兵、與預備役的數量自然也要跟上。
自從拿下遼東,精簡了一番隊伍之後,王言就提高了軍隊的準入門檻,個人素質不夠的相當都當不上。就是這樣,每年應募的人那也是數不清。
雖然軍中傷亡率高,但是待遇好。是整個領地所有工種之中,大匠、郎中大夫以外最高的人。
別的都不說,高額的軍餉就是很多人向往的。而低端士兵頓頓肉味,中高端頓頓有肉更別提了,還有其他的什麽家人受到的優待等等。就是死了也沒有問題,高額的撫恤,對於父母妻兒的照顧那也是一等一的,權益絕對有保障。不論是當官的、還是什麽,隻要敢欺負軍人家屬,查實之後那隻有一個字,慘。
相應的,軍人家屬欺負人同樣也很慘,查實之後會直接把那個兵降等,如果剛好是最底層的,直接開除軍籍。
雖然有漏洞,但王言能做的最好就是如此了。保證軍人地位,及其家屬權益,同時又盡量避免了其家屬的囂張跋扈。這兩年還看不出來,但等到以後生活愈來愈好,矛盾肯定就出來了,那也隻能是到時候在研究了。
而自從拿下遼東開始,王言軍中兵馬即分三等,一等戰兵,二等軍戶,三等是之前那四萬人,逐級篩選向前升。挑戰製也保留了下來,畢竟軍中不打仗未免有些沒有激情。
關於軍隊建製,王言隻是簡單的改動了一下,明確了每個級別的最高兵馬數量就沒有再改動。一旗十人,小旗統領;十旗百人,百戶統領;十百戶千人,千戶統領;十千戶萬人,參將統領。在往上就沒有了,畢竟王言的兵馬一共就那麽多,以後再說就好。同時中間還有一些其他的崗位,類似於副職分管兵馬。以及一些榮譽功勳表彰什麽的,用以確定士兵的內部地位。
大匠以及郎中大夫什麽的,王言沒有辦法,一個是隻能花錢找人買,一個是隻能派人走訪,願意來的就帶過來,不願意來的視其能力而定,好的就綁全家,不好的就算了。
下一代的問題王言也有考慮,短期隻能是由這些人自己找有天賦的工人,及其家傳子弟什麽的。長期則是等他的小娃娃們都長大了,接受過基礎教育,就會分方向的學習。這些人早就已經在王言的授意下,開始研究編篡基礎的入門教材了。
最關心的造船事宜,王言手裏還是沒什麽可用的人才,能造出近海航行的都好不錯了。但想發達,就要航海,無論是做海貿也好,還是搶劫也好,總要走出去。
正好現在關內挺亂的,王言直接派了親衛人馬同王明的暗衛配合,到江浙一帶流竄作案,屠了幾個家族,弄回來一票造海船的大匠。有了這些人的加入之後,速度一下子就上來了。本身人家就已經有了很成熟的技術,到了王言這裏直接生產製造就好。同時王言又讓這幫人研究鐵甲戰艦,進而同其他大匠配合,再研究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鐵甲戰艦。
等海船弄出來之後,之前專職水軍的戰兵也差不多訓好了。王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夏日裏,派三千戰兵,七千軍戶,以及一些匠戶、郎中、老農等等幹到了外興安嶺地區。就是為了執行以前的把皇太極關在籠子裏的戰略,同時打服當地人,讓他們幫著砍樹,挖煤。
事實上這裏從唐朝開始便有漢人遷居至此,到了大明,這裏更是奴兒幹都司的地盤,當然隨著後來的明朝退守遼東,奴兒幹都司實行自治,大明對這裏的統治基本上也就名存實亡了。不過問題不大,現在王言來了。別說一個小小的外興安嶺,東西伯利亞了,等他經營好了,沙俄都他媽打下來。就是現在實力不夠而已,打下來守不住沒什麽意思。
第二件事是派兵登陸正處幕府時代的倭島,當然處於什麽時代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過去抓人挖金銀。因為大明流通貨幣的關係,銀、銅等價格都非常高,所以有一部分是靠海貿弄過來的金銀,儲量相對來說是不少的。
第三件事是派了先鋒出去探了個路,隨後派一萬人馬幹到了台島,掃平島上勢力,直接強占了充作補給港。
第四件事是在經略了一段時間台島之後,以此為跳板,達到了呂宋、占城等地。
這些地方有的打,有的開船做生意,有的一邊揍一邊跟人家做生意,至於途中的一些海盜以及其他國內派出來的船隻什麽的,王言一點兒不慣病,看到了就是個搶。這幫王八犢子沒一個幹淨的,王言搶船搶貨,一點兒負擔都沒有。當然,就是這些人是無辜的,也不用指望一個手中人命無數的人有什麽負罪感。
海外的發展也就僅限於此,再遠他就不行了,主要手裏兵不夠用。
隨著時間過去,人口愈多,二等的軍戶以及最下等的兵馬已經不再屯田了,轉而開始實行職業軍人製度,就是最垃圾的人馬拉出去不說冠絕世界,但那也是不遑多讓的。
也正是這樣,他養軍隊所消耗的資源是非常龐大的。在他還要保證立身的北方地區穩定,並且能夠一戰幹掉皇太極的同時還能直接鎮壓消化的基礎上,往外派的戰兵數量不可能太多,這也是他最大的一個製約。
至於皇太極,隨著王言不斷的蠶食,已經退守回他們的白山黑水了,盛京城早就到了王言的手下。王言改名,沈陽。因為原本元朝叫‘沈陽路’,明洪武年間改名‘沈陽中衛’,他改回去也是正好。
這裏本來就是甚至很多的旗人都已經生活到了王言的地盤之內,並深以為榮。對於合作的,王言是歡迎的。那些跟著皇太極一起負隅頑抗的,才是以後的幹活的主力。
蒙古那邊也差不多了,幾年的時間王言手下的戰兵被蒙古牧人帶著掃蕩了一遍整個草原,察哈爾早讓他打沒了。現在整個草原上畜養的牛羊馬兒,基本上都是給王言養的。
也是如此情況,孫承宗真的算托了王言的福,一直守在永平府。或許他也想明白了,隻是盡量的吸收流民進入永平府,而沒再管那些沒有用的。經過好多年的荼毒,整個大明除了依然歌舞升平、醉生夢死的江南,就數永平府還湊合了。也是因為孫承宗一直吸收流民,財政不好看,要不然他早就下去,換上別人過來撈銀子了。
而這幾年發展,王言賴以立身的武備,經過好幾輪迭代更新,定裝彈藥、膛線等等早都應用上了。雖然還沒整出機關槍來仍然一槍一發,但無論使用難易程度、射擊距離、穿透力等都已經達到了十九世紀的程度了。大炮就更別提了,再過一段時間,等他工業再進一步,材料在突破突破,手雷他都要列裝了。
另一個關鍵的,紙券。隨著時間的發展,隨著王言越來越牛比,他的紙券被下轄的蒙古部落通用,被部分後金商人通用,永平府也好使,大部分的大明商人也承認紙券的購買力,甚至就連一些造反的農民軍中,都有流傳。
關於老王家的家族方麵,經過這麽長時間,王言又弄了幾房小妾,有手下高級將領的嫡親女兒,有蒙古部落的草原明珠……又新添了七個小子,六個丫頭……
至於兒女的教育上,王言也沒單獨開課,而是讓他們分開,於周邊數個學社就學。沒讓一票文武大臣的兒子女兒過來陪著,那他媽哪兒是來學習的,純純站隊來了。
要知道,隨著王言勢力愈發強盛,形勢已經越來越明顯,手下以及後宅的一群娘們這小心思也上來了。尤其是魏延,在魏忠賢那個老不死的攛掇下,那叫一個能折騰。
要說魏忠賢真真不白給,不愧是最大的太監。這麽說吧,王言的兒女中,跟其他文武官員家的孩子關係最好的就是三小子,王鈞禮。女孩中威信最高的就是那個從小奶都吃不飽的二丫頭,王錦秀……
至於其他人也是各有特色,確實隨了娘。老大平素不愛說話,但最好動手,尤其打老三最多。老二看著倒是挺開朗,但是數悶騷的,心眼比較多。大丫頭則是隨了妙玄,沒事兒就愛寫寫畫畫,比較安靜懂事……
轉眼十年而過,時間到了崇禎十三年。
這一年,王言二十九,算上海外各地,手下各族人口超千萬,苦役奴隸數十萬,軍隊四十萬,退伍老兵轉職的維穩警察十萬,海外港口數十,遠洋航行的海船連造代搶數百艘,以及一艘初代的剛剛下水試航的鐵甲戰艦……
孫承宗罵魏忠賢不是東西,大明有今天都是他敗壞的。
魏忠賢當然不能認,相反他覺得自己功勞甚重,咒孫承宗早死早超生。
兩人恩怨說起來也簡單,就是孫承宗不服魏忠賢,被這老王八來了個殺雞儆猴給捅咕下去了。真殺當然是不敢的,畢竟孫承宗是帝師,還是東閣大學士,更是一派山頭的大哥,位很高、權很重。要是當初魏忠賢弄死了孫承宗,說不得一票文官就直接行諫事了,別說魏忠賢,朱由校都自身難保。
孫承宗就是怨魏忠賢不重大局,他在遼東幹的好好的被擠兌下去了,耽誤了多大事兒啊?別的不說,最起碼的在他手下,絕對沒有王言這麽一個反賊出頭的機會,對大明整體大局的影響就別提了。
王言不知道孫承宗抱著這個想法,事實上若王言在孫承宗手下說不得升的更快,隻不過孫承宗老成持重,對手下拿捏的比較狠,兵變的時候容易生一番波折,所需的時間要長一些罷了。
孫承宗走後,王言又沒什麽事兒了,恢複了往日那般清閑。
這都過一年了,他對手下的掌控又重回巔峰,原本的那些人不是交了兵權養老,就是被找到借口軍法從事。文官還是那樣,王言沒動他們,等以後慢慢算。
往年冬天整個遼東基本上所有的項目都會叫停,但今年由於抓了不少後金的旗人,以及朝鮮的男人,一些要命的活都是這些人在做。
如此,時間到了十二月,這是曆史性一月。
這天,王言在將軍府中抱著沒人疼的二丫頭正稀罕呢,有小丫鬟過來稟報說是王明找。捏了捏瞪著大眼睛一眨不眨盯著他的,二丫頭的小鼻子,把她遞給了身旁的奶娘。
來帶前院書房,王言坐下道:“說吧,什麽事兒?”
“大人,前邊傳來消息,八天前陝西甘州衛(今甘肅甘州)嘩變,一個叫李自成的殺官造反。糾集了一批兵馬南下,似是想要往漢中投奔王左掛。”
王左掛王言知道,崇禎元年就在陝西扯旗造反,聲勢挺大的。但是好日子明年就到頭了,沒幹過大明正規軍,投降了。然後這小子不老實,還想再幹一把,因為行事不密,被砍了。
“因為軍餉?”
“對,說是欠了四個月。”王明幸災樂禍的笑道:“而且那個參將還克扣不少,這次直接就被弄死了。”
凡事就怕比,自從王言上位,吃香喝辣不說,餉銀更是十足十的月月發,而且還張樂不少。再看看別的地方,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大家都是邊軍,很難不樂嗬樂嗬。
點了點頭,王言道:“行,我知道了,下去吧。”
“屬下告退。”
王言自顧坐在椅子上,一手撐著臉,一手在桌子上無意識的敲打。
原本李自成是因為後金兵臨京城,他所在部隊被派去支援勤王,行至半路鬧餉這才殺官造反。
現在王言來了,擋住了後金南下,但跟那個關係不大。畢竟該沒錢還是沒錢,該摟銀子還是摟銀子,就是他扇小翅膀把李自成給扇沒了,也還是會有張自成、劉自成出來。
事實上自天啟七年開始,兵變,起義就屢見不鮮。北方更是大部地區幹旱,活不下去的人太多了。而在這種情況下,無論中央還是地方,仍然上下其手的撈銀子,能好就怪了。
在明末農民起義之初,一幫子種地的是幹不過那些正規軍的。哪怕廢弛已久最垃圾的京營,打他們都跟玩兒似的。在一段時間之內,確實是把這些農民鎮壓了下去。
但問題根源解決不了,壓下去也白廢,畢竟那麽多活不下去的農民在不斷的加入。而且在同正規軍的對抗中,活下來的人也有了戰鬥經驗,再加上一些投靠農民軍的正規軍,戰鬥力也就上來了,如此越來越強。
這幫子農民軍,最大的特點是流竄。這邊打不過,就換個地方幹,總是能保住有生力量的。
像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等人,打這幫農民軍跟打孫子似的,攆著揍。但出了他們的地盤就不再追了,轉而換到另一個地界的人頭疼。而大明也不盡是如他們三個那般能打,總是有拉跨的。農民軍被攆的到處跑,就這麽東一槍,西一槍的打起來的,最後才一路幹到了京城,滅了大明。
李自成這把起義,未嚐沒有王言的影響。王言的事是瞞不住的,就是瞞,也難免會有知道實情的大臣透露出去。毫不誇張的說,除了安心種地,五裏之外的事都不知道的農民,王言的名字人盡皆知。就是最南邊的人,以及周邊勢力都知道他,說一聲傳奇不為過。
同樣的,王言的成功,也讓很多人看到了大明的虛弱。畢竟沒有人會甘願看到家賊逍遙,有能力早就幹他了。這也給了很多人一些不同的想法,是不是可以做下一個王言……
所以同曆史比起來,現在的文武官員對於大明要更加的不當回事兒,尤其軍中兵變造反之事確比原本多上不少。
當然這些東西跟王言關係不大,反正沒有人敢來撩撥他,自顧安心發展經略北方就完了。他對大明最大的幫住,就是老老實實的在關外呆著,不摻和關內的事。
就這樣,關內打的熱火朝天,一團亂麻,不斷的有曆史名人湧現,關外卻是人間奇跡般的飛速發展。
人口是最重要的,王言一直在有計劃的引入,並且隨著資源增多,一年更比一年多。雖然有些不尊重自己,但不得不說的是,人口確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資源。如此之下,孩子是沒長城的以後的資源,成年人是現存的資源,歲數大的,幹不了活的,是沒用的資源。
當然不管是四百年後過來的王言,還是古代的君主,都沒有不把老人當回事兒。隻是現在天災人禍,時局動蕩。歲數大的往往是最先死的,一是生存能力差,二是沒有強烈的求生意誌,選擇把活的希望留給了兒孫。
所以到了王言地盤也是這樣的,相對來說,他手下的老人數量真的太少太少了。多數都是男人,以及孩子,女人都要少一些。不得不說的一個現實就是,在大災大難麵前,男人的生命力遠比女人頑強。
也是如此,包括軍中,王言這裏有不少的光棍,或者帶著孩子的單身漢。為了人口,為了民族融合,王言搶來的一些蒙古、朝鮮以及少數的旗人婦女直接官配,不要都不行。
他手下的戰兵那就更別說了,因為王言占了遼東,原本就沒有幾個的窯子更是一個都不剩。再加上不清楚王言的規矩,短時間內根本就沒有人敢來他這試探。畢竟關內的權在這不好使,萬一沒整明白,整不好自己都沒了。
所以這麽一票精力旺盛殺胚也挺難受,但王言能力有限,隻解決了部分人的婚姻大事,讓他們使勁生孩子。剩下的那些人就隻能苦一苦了,等以後再抓人回來。
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統計,但現在大明人口一億多應該是有的。等這十多年的動蕩過去,就是死兩千萬,也還是該有一億的。王言的目標很簡單,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人口達到五六個億。畢竟地盤打下來是要占的,人不夠他打下來也白廢,早晚也會丟了,必須人口融合,紮住根。
人口多了,戰兵、與預備役的數量自然也要跟上。
自從拿下遼東,精簡了一番隊伍之後,王言就提高了軍隊的準入門檻,個人素質不夠的相當都當不上。就是這樣,每年應募的人那也是數不清。
雖然軍中傷亡率高,但是待遇好。是整個領地所有工種之中,大匠、郎中大夫以外最高的人。
別的都不說,高額的軍餉就是很多人向往的。而低端士兵頓頓肉味,中高端頓頓有肉更別提了,還有其他的什麽家人受到的優待等等。就是死了也沒有問題,高額的撫恤,對於父母妻兒的照顧那也是一等一的,權益絕對有保障。不論是當官的、還是什麽,隻要敢欺負軍人家屬,查實之後那隻有一個字,慘。
相應的,軍人家屬欺負人同樣也很慘,查實之後會直接把那個兵降等,如果剛好是最底層的,直接開除軍籍。
雖然有漏洞,但王言能做的最好就是如此了。保證軍人地位,及其家屬權益,同時又盡量避免了其家屬的囂張跋扈。這兩年還看不出來,但等到以後生活愈來愈好,矛盾肯定就出來了,那也隻能是到時候在研究了。
而自從拿下遼東開始,王言軍中兵馬即分三等,一等戰兵,二等軍戶,三等是之前那四萬人,逐級篩選向前升。挑戰製也保留了下來,畢竟軍中不打仗未免有些沒有激情。
關於軍隊建製,王言隻是簡單的改動了一下,明確了每個級別的最高兵馬數量就沒有再改動。一旗十人,小旗統領;十旗百人,百戶統領;十百戶千人,千戶統領;十千戶萬人,參將統領。在往上就沒有了,畢竟王言的兵馬一共就那麽多,以後再說就好。同時中間還有一些其他的崗位,類似於副職分管兵馬。以及一些榮譽功勳表彰什麽的,用以確定士兵的內部地位。
大匠以及郎中大夫什麽的,王言沒有辦法,一個是隻能花錢找人買,一個是隻能派人走訪,願意來的就帶過來,不願意來的視其能力而定,好的就綁全家,不好的就算了。
下一代的問題王言也有考慮,短期隻能是由這些人自己找有天賦的工人,及其家傳子弟什麽的。長期則是等他的小娃娃們都長大了,接受過基礎教育,就會分方向的學習。這些人早就已經在王言的授意下,開始研究編篡基礎的入門教材了。
最關心的造船事宜,王言手裏還是沒什麽可用的人才,能造出近海航行的都好不錯了。但想發達,就要航海,無論是做海貿也好,還是搶劫也好,總要走出去。
正好現在關內挺亂的,王言直接派了親衛人馬同王明的暗衛配合,到江浙一帶流竄作案,屠了幾個家族,弄回來一票造海船的大匠。有了這些人的加入之後,速度一下子就上來了。本身人家就已經有了很成熟的技術,到了王言這裏直接生產製造就好。同時王言又讓這幫人研究鐵甲戰艦,進而同其他大匠配合,再研究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鐵甲戰艦。
等海船弄出來之後,之前專職水軍的戰兵也差不多訓好了。王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夏日裏,派三千戰兵,七千軍戶,以及一些匠戶、郎中、老農等等幹到了外興安嶺地區。就是為了執行以前的把皇太極關在籠子裏的戰略,同時打服當地人,讓他們幫著砍樹,挖煤。
事實上這裏從唐朝開始便有漢人遷居至此,到了大明,這裏更是奴兒幹都司的地盤,當然隨著後來的明朝退守遼東,奴兒幹都司實行自治,大明對這裏的統治基本上也就名存實亡了。不過問題不大,現在王言來了。別說一個小小的外興安嶺,東西伯利亞了,等他經營好了,沙俄都他媽打下來。就是現在實力不夠而已,打下來守不住沒什麽意思。
第二件事是派兵登陸正處幕府時代的倭島,當然處於什麽時代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過去抓人挖金銀。因為大明流通貨幣的關係,銀、銅等價格都非常高,所以有一部分是靠海貿弄過來的金銀,儲量相對來說是不少的。
第三件事是派了先鋒出去探了個路,隨後派一萬人馬幹到了台島,掃平島上勢力,直接強占了充作補給港。
第四件事是在經略了一段時間台島之後,以此為跳板,達到了呂宋、占城等地。
這些地方有的打,有的開船做生意,有的一邊揍一邊跟人家做生意,至於途中的一些海盜以及其他國內派出來的船隻什麽的,王言一點兒不慣病,看到了就是個搶。這幫王八犢子沒一個幹淨的,王言搶船搶貨,一點兒負擔都沒有。當然,就是這些人是無辜的,也不用指望一個手中人命無數的人有什麽負罪感。
海外的發展也就僅限於此,再遠他就不行了,主要手裏兵不夠用。
隨著時間過去,人口愈多,二等的軍戶以及最下等的兵馬已經不再屯田了,轉而開始實行職業軍人製度,就是最垃圾的人馬拉出去不說冠絕世界,但那也是不遑多讓的。
也正是這樣,他養軍隊所消耗的資源是非常龐大的。在他還要保證立身的北方地區穩定,並且能夠一戰幹掉皇太極的同時還能直接鎮壓消化的基礎上,往外派的戰兵數量不可能太多,這也是他最大的一個製約。
至於皇太極,隨著王言不斷的蠶食,已經退守回他們的白山黑水了,盛京城早就到了王言的手下。王言改名,沈陽。因為原本元朝叫‘沈陽路’,明洪武年間改名‘沈陽中衛’,他改回去也是正好。
這裏本來就是甚至很多的旗人都已經生活到了王言的地盤之內,並深以為榮。對於合作的,王言是歡迎的。那些跟著皇太極一起負隅頑抗的,才是以後的幹活的主力。
蒙古那邊也差不多了,幾年的時間王言手下的戰兵被蒙古牧人帶著掃蕩了一遍整個草原,察哈爾早讓他打沒了。現在整個草原上畜養的牛羊馬兒,基本上都是給王言養的。
也是如此情況,孫承宗真的算托了王言的福,一直守在永平府。或許他也想明白了,隻是盡量的吸收流民進入永平府,而沒再管那些沒有用的。經過好多年的荼毒,整個大明除了依然歌舞升平、醉生夢死的江南,就數永平府還湊合了。也是因為孫承宗一直吸收流民,財政不好看,要不然他早就下去,換上別人過來撈銀子了。
而這幾年發展,王言賴以立身的武備,經過好幾輪迭代更新,定裝彈藥、膛線等等早都應用上了。雖然還沒整出機關槍來仍然一槍一發,但無論使用難易程度、射擊距離、穿透力等都已經達到了十九世紀的程度了。大炮就更別提了,再過一段時間,等他工業再進一步,材料在突破突破,手雷他都要列裝了。
另一個關鍵的,紙券。隨著時間的發展,隨著王言越來越牛比,他的紙券被下轄的蒙古部落通用,被部分後金商人通用,永平府也好使,大部分的大明商人也承認紙券的購買力,甚至就連一些造反的農民軍中,都有流傳。
關於老王家的家族方麵,經過這麽長時間,王言又弄了幾房小妾,有手下高級將領的嫡親女兒,有蒙古部落的草原明珠……又新添了七個小子,六個丫頭……
至於兒女的教育上,王言也沒單獨開課,而是讓他們分開,於周邊數個學社就學。沒讓一票文武大臣的兒子女兒過來陪著,那他媽哪兒是來學習的,純純站隊來了。
要知道,隨著王言勢力愈發強盛,形勢已經越來越明顯,手下以及後宅的一群娘們這小心思也上來了。尤其是魏延,在魏忠賢那個老不死的攛掇下,那叫一個能折騰。
要說魏忠賢真真不白給,不愧是最大的太監。這麽說吧,王言的兒女中,跟其他文武官員家的孩子關係最好的就是三小子,王鈞禮。女孩中威信最高的就是那個從小奶都吃不飽的二丫頭,王錦秀……
至於其他人也是各有特色,確實隨了娘。老大平素不愛說話,但最好動手,尤其打老三最多。老二看著倒是挺開朗,但是數悶騷的,心眼比較多。大丫頭則是隨了妙玄,沒事兒就愛寫寫畫畫,比較安靜懂事……
轉眼十年而過,時間到了崇禎十三年。
這一年,王言二十九,算上海外各地,手下各族人口超千萬,苦役奴隸數十萬,軍隊四十萬,退伍老兵轉職的維穩警察十萬,海外港口數十,遠洋航行的海船連造代搶數百艘,以及一艘初代的剛剛下水試航的鐵甲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