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家的祖上和鮑家曾有過姻親關係,盡管到了他們這一輩,血緣已經淡化到可以忽略不計,但鮑大哥始終把季老爺子當作親大爺孝敬。
按理說李牧遙該稱鮑大哥一聲叔叔,可是鮑大哥今年還不到四十,李牧遙沒法對著一個隻比自己大十來歲的人叫叔叔,所以這麽多年他們各叫各的也都習慣了。
當年季老爺子發喪的時候,鮑大哥不顧爭議循著漢族的儀式給他打幡摔瓦嚎啕大哭,傷心痛苦的程度比之多年的女婿王雲誌不知要真切多少。
當然,這些事李牧遙根本不知道,都是後來從白曉星的口中聽說的。
鮑大哥做的這些事,雖然有違祖上的規矩,村裏不少人對此也頗有看法,但從沒人敢當麵說些什麽。
就算說了鮑大哥也毫不在乎。
畢竟鮑家在村裏的地位相當的高,村鎮兩級政府每年都會帶領全體黨員幹部學習鮑家當年的光輝事跡,感念他們家族為村裏做出的貢獻。
鮑家是跟隨一世活佛從蒙古高原南遷而來的蒙古族分支,早在三百多年前玉簪村設立之前便已生活在這一帶,主要職責是為祥雲寺馴養馬匹。
清朝中期祥雲寺形成規模後,特批幾大姓氏在玉簪村落戶,鮑家因與祥雲寺的淵源最深,獲賜大片土地用作牧場,保持本民族的生活習慣。
<a id="wzsy" href="https://m.yawenba.net">雅文吧</a>
後來隨著祥雲寺的不斷發展擴大,各地應征而來的外來人口不斷湧入玉簪村,使得鮑家的牧場被不斷縮小,到了民國時期,牧場連同所有的耕地盡數被當時的政府收回。
時光變遷,很快到了抗日戰爭全麵爆發的那段時期,為了守衛家園,祥雲寺的僧人和玉簪村的村民自發成立抗戰隊伍,鮑家因為擅長騎射且驍勇善戰,被共同推舉為民兵隊長。
當時的鮑家兄弟不負眾望,始終奮戰在前線,而就在抗戰即將取得全麵勝利的前夕,窮途末路的敵寇進行了一次喪心病狂的反撲。
在那最後一戰當中,鮑家人浴血奮戰,直至族中成年男性全數戰死,隻留下兩個繈褓裏的男孩。
新中國成立之後,鮑家戰死的男兒被追封為革命烈士,村裏至今還保留著當時的影像資料,照片上兩個瘦弱的小孩抱著黑白的相框站在台上接受這份榮譽,台下的老弱婦孺哭成一片。
再後來,季老爺子的祖輩主動承擔起撫養鮑家後人的責任,但因時代背景造就的條件太差,當時的小男孩隻養大了一個,也就是鮑大哥的爺爺。
隻可惜,鮑大哥的父母在他十來歲的時候相繼離世。更令人心痛的是,鮑大哥年近四十至今未有一兒半女,後來在村裏老人的建議下,他回到內蒙古找到族親,在鮑家的旁支中領養了一個小男孩。
如今,鮑家這一支連同養子一共算上就隻有三人,成了玉簪村最小的家族。
好在,鮑大哥活的很是通透,沒有族人,就遠離村舍回到祖先生活的牧場。
沒有父親,就把季老爺子當親爹孝敬,沒有兒子,就把全部的精力投給了這個養子。
沒有兄弟姐妹,就把李牧遙和白曉星當做至親之人。
所以這次再見麵時,他才會如此激動。
鮑大哥是放下手裏的活迎過來的,李牧遙不好耽誤他們幹活,便催著他們去忙,說自己先帶唐沁轉轉,待會兒再聊。
可是鮑大哥許久沒見李牧遙,哪裏肯輕易離開。
這三年的時間,對於他的煎熬也不在少數。
因為人脈有限,鮑大哥不管多麽心憂都無從尋找李牧遙的下落,在百般逼問下,這才從白曉星的口中零星聽說一些關於他的消息。
如今見到他好好地站在自己麵前,激動的熱淚橫流不肯離開,摟著李牧遙說個不停。
好在鮑家嫂子有眼力見兒,看到唐沁在一旁尷尬的站著,看出她根本聽不懂蒙語,想給李牧遙一些帶她適應的時間,將語言切換成漢語勸了鮑大哥兩句,催著他先去喂牛,之後再回來敘舊。
鮑大哥這才反應過來,樂嗬嗬的去忙活了。
唐沁倒也沒什麽好尷尬的,她一早就聽說過鮑家的故事,但因為語言不通,又有王雲誌夫婦中間傳話,所以才沒有踏足過這裏。
如今看到他們夫婦二人的質樸模樣,心中就隻有敬重和欽佩。
看到李牧遙和他們的關係親如一家,又對李牧遙的人品多了一分的肯定。
何況此時站在這片古老的草場,看著圓木建成的圍欄順著彎彎曲曲的土路一直通向遠方,唐沁真正感受到了一種天遼地闊的豁達,胸腔中是說不出的舒坦。
“如果沒有認識你,我怕是直到項目結束都沒有機會到這裏來看看。”唐沁望著遠處,不由自主的感歎道。
“多走走總沒壞處的。”李牧遙答道。
“看到他們這樣的生活方式,就好像時間倒退了三十年,看起來真的好愜意、悠閑。可是……從他們的皮膚狀態上也不難看出,這裏的條件應該是非常艱苦的。”唐沁心中滿是疑惑,“他們……為什麽不回到老街上去生活,為什麽一定要過這樣的日子?不是說這裏的漢蒙兩族早已不分你我,親如一家了嗎?”
“害怕遺忘。”李牧遙道。
“害怕遺忘?”唐沁沒能聽懂這幾個字的意思,“害怕村裏人忘記他們嗎,應該不會的,鎮政府大樓的會議室裏不是還掛著鮑家烈士的照片嗎?”
“他們是怕自己忘了。”李牧遙輕輕歎息,解釋說道,“他們不想等到自己老去的時候,看到那些有關民族的文化,家族的記憶全都被他們忘卻,就隻剩下似曾相識的遺憾。”
唐沁琢磨半晌,突然就覺得自己當初不惜違背父親的意思去搞什麽第二套方案這個決定是完全正確的了。
在這條曆經百年滄桑的老街上,沉澱的是多少家族的曆史和記憶啊,如果她就那麽貿貿然的動工,將會埋葬多少文化印記?!
唐沁有些後怕,如果沒有李牧遙的出現,自己是不是就稀裏糊塗的成了劊子手,一個斷送了一座古村落百年文化的劊子手!
按理說李牧遙該稱鮑大哥一聲叔叔,可是鮑大哥今年還不到四十,李牧遙沒法對著一個隻比自己大十來歲的人叫叔叔,所以這麽多年他們各叫各的也都習慣了。
當年季老爺子發喪的時候,鮑大哥不顧爭議循著漢族的儀式給他打幡摔瓦嚎啕大哭,傷心痛苦的程度比之多年的女婿王雲誌不知要真切多少。
當然,這些事李牧遙根本不知道,都是後來從白曉星的口中聽說的。
鮑大哥做的這些事,雖然有違祖上的規矩,村裏不少人對此也頗有看法,但從沒人敢當麵說些什麽。
就算說了鮑大哥也毫不在乎。
畢竟鮑家在村裏的地位相當的高,村鎮兩級政府每年都會帶領全體黨員幹部學習鮑家當年的光輝事跡,感念他們家族為村裏做出的貢獻。
鮑家是跟隨一世活佛從蒙古高原南遷而來的蒙古族分支,早在三百多年前玉簪村設立之前便已生活在這一帶,主要職責是為祥雲寺馴養馬匹。
清朝中期祥雲寺形成規模後,特批幾大姓氏在玉簪村落戶,鮑家因與祥雲寺的淵源最深,獲賜大片土地用作牧場,保持本民族的生活習慣。
<a id="wzsy" href="https://m.yawenba.net">雅文吧</a>
後來隨著祥雲寺的不斷發展擴大,各地應征而來的外來人口不斷湧入玉簪村,使得鮑家的牧場被不斷縮小,到了民國時期,牧場連同所有的耕地盡數被當時的政府收回。
時光變遷,很快到了抗日戰爭全麵爆發的那段時期,為了守衛家園,祥雲寺的僧人和玉簪村的村民自發成立抗戰隊伍,鮑家因為擅長騎射且驍勇善戰,被共同推舉為民兵隊長。
當時的鮑家兄弟不負眾望,始終奮戰在前線,而就在抗戰即將取得全麵勝利的前夕,窮途末路的敵寇進行了一次喪心病狂的反撲。
在那最後一戰當中,鮑家人浴血奮戰,直至族中成年男性全數戰死,隻留下兩個繈褓裏的男孩。
新中國成立之後,鮑家戰死的男兒被追封為革命烈士,村裏至今還保留著當時的影像資料,照片上兩個瘦弱的小孩抱著黑白的相框站在台上接受這份榮譽,台下的老弱婦孺哭成一片。
再後來,季老爺子的祖輩主動承擔起撫養鮑家後人的責任,但因時代背景造就的條件太差,當時的小男孩隻養大了一個,也就是鮑大哥的爺爺。
隻可惜,鮑大哥的父母在他十來歲的時候相繼離世。更令人心痛的是,鮑大哥年近四十至今未有一兒半女,後來在村裏老人的建議下,他回到內蒙古找到族親,在鮑家的旁支中領養了一個小男孩。
如今,鮑家這一支連同養子一共算上就隻有三人,成了玉簪村最小的家族。
好在,鮑大哥活的很是通透,沒有族人,就遠離村舍回到祖先生活的牧場。
沒有父親,就把季老爺子當親爹孝敬,沒有兒子,就把全部的精力投給了這個養子。
沒有兄弟姐妹,就把李牧遙和白曉星當做至親之人。
所以這次再見麵時,他才會如此激動。
鮑大哥是放下手裏的活迎過來的,李牧遙不好耽誤他們幹活,便催著他們去忙,說自己先帶唐沁轉轉,待會兒再聊。
可是鮑大哥許久沒見李牧遙,哪裏肯輕易離開。
這三年的時間,對於他的煎熬也不在少數。
因為人脈有限,鮑大哥不管多麽心憂都無從尋找李牧遙的下落,在百般逼問下,這才從白曉星的口中零星聽說一些關於他的消息。
如今見到他好好地站在自己麵前,激動的熱淚橫流不肯離開,摟著李牧遙說個不停。
好在鮑家嫂子有眼力見兒,看到唐沁在一旁尷尬的站著,看出她根本聽不懂蒙語,想給李牧遙一些帶她適應的時間,將語言切換成漢語勸了鮑大哥兩句,催著他先去喂牛,之後再回來敘舊。
鮑大哥這才反應過來,樂嗬嗬的去忙活了。
唐沁倒也沒什麽好尷尬的,她一早就聽說過鮑家的故事,但因為語言不通,又有王雲誌夫婦中間傳話,所以才沒有踏足過這裏。
如今看到他們夫婦二人的質樸模樣,心中就隻有敬重和欽佩。
看到李牧遙和他們的關係親如一家,又對李牧遙的人品多了一分的肯定。
何況此時站在這片古老的草場,看著圓木建成的圍欄順著彎彎曲曲的土路一直通向遠方,唐沁真正感受到了一種天遼地闊的豁達,胸腔中是說不出的舒坦。
“如果沒有認識你,我怕是直到項目結束都沒有機會到這裏來看看。”唐沁望著遠處,不由自主的感歎道。
“多走走總沒壞處的。”李牧遙答道。
“看到他們這樣的生活方式,就好像時間倒退了三十年,看起來真的好愜意、悠閑。可是……從他們的皮膚狀態上也不難看出,這裏的條件應該是非常艱苦的。”唐沁心中滿是疑惑,“他們……為什麽不回到老街上去生活,為什麽一定要過這樣的日子?不是說這裏的漢蒙兩族早已不分你我,親如一家了嗎?”
“害怕遺忘。”李牧遙道。
“害怕遺忘?”唐沁沒能聽懂這幾個字的意思,“害怕村裏人忘記他們嗎,應該不會的,鎮政府大樓的會議室裏不是還掛著鮑家烈士的照片嗎?”
“他們是怕自己忘了。”李牧遙輕輕歎息,解釋說道,“他們不想等到自己老去的時候,看到那些有關民族的文化,家族的記憶全都被他們忘卻,就隻剩下似曾相識的遺憾。”
唐沁琢磨半晌,突然就覺得自己當初不惜違背父親的意思去搞什麽第二套方案這個決定是完全正確的了。
在這條曆經百年滄桑的老街上,沉澱的是多少家族的曆史和記憶啊,如果她就那麽貿貿然的動工,將會埋葬多少文化印記?!
唐沁有些後怕,如果沒有李牧遙的出現,自己是不是就稀裏糊塗的成了劊子手,一個斷送了一座古村落百年文化的劊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