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龍等人走後,王小虎和幾名遊擊隊的老戰士帶著五十多名剛剛參加八路軍的新兵,幫著七裏溝村的村民向山上轉移。
在村民們當中,大部分村民聽從了遊擊隊員們的勸說,拖家帶口的開始轉移。
有少部分的村民,不知道日本鬼子的殘忍,盡管他們已經聽過遊擊隊的宣傳,但是他們沒有親眼所見,還是將信將疑,不願意跟著遊擊隊一起上山。
在這些人當中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奶奶,她舍不得自己的家當,擔心逃難的時候被損壞了,其實她家裏也沒有什麽值錢的東西,隻有一個她當年出嫁時帶來的、雕花的樟木箱子。
王小虎勸說了她半天,答應她把這個箱子也帶上,可是老奶奶仍然不同意。
王小虎十分著急,就派人去叫蘇曉燕,蘇曉燕曾經替這位老奶奶看過病,她來了,好言勸說,老奶奶才終於同意,跟著上山了。
村裏還有一位老大爺,黃婉秋和高秀姑勸說了他半天,死活就是不同意。
高友田親自過來勸說,說遊擊隊的徐隊長已經說了,上山以後,如果有什麽損失,遊擊隊負責賠償,就算是房子燒了也會給他蓋新的。好說歹說,終於把這位老爺子也說動了。
遊擊隊員們扶老攜幼,帶著這些村民們向山裏轉移。百姓們拖家帶口,拿著他們值錢的家當,就像就是在逃難,景象有些淒慘。
高友田看到這種情形,不由得歎了口氣,默默地跟了上去。
如今遊擊隊自己的家底也不少,那些繳獲來的武器彈藥還好說,遊擊隊員們分別背著,扛著或者用馬馱著,還能夠帶得動,可是那些糧食,還有其他的物資,根本就拿不走。
王小虎等人隻好臨時挖了一個大坑進行掩埋。
王小虎讓蘇曉燕和黃婉秋等人帶著鄉親們先走,他又在村裏仔細地檢查了一遍,確定沒有留下一個人,這才跟上了隊伍。
在路上,王小虎問道:“高鄉長,以後恐怕經常會遇到鬼子掃蕩,你熟悉這裏的地形,能不能在山裏找一處隱蔽的、可以安身的地方,以後咱們提前把物資儲存在那裏,到時候隻要人跟著走就行,省得現在像搬家一樣,實在是太麻煩了。
高友田說道:“這麽大的馬武山,肯定有合適的地方,隻是以前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沒有留心就是了。回頭我安排人到山裏轉轉,一定能夠找到合適的地方。”
七裏溝村之所以如此的稱呼,是因為村子所在的地方,有一條山穀,這條山穀有七裏長,因此而得名。這條山穀是進山的必經之路。
徐大龍等人來到了穀口附近,就停了下來,開始埋設地雷。
遊擊隊員們負責挖坑,民兵們負責往裏麵放石雷。
遊擊隊的隊員們一邊安裝地雷的起爆裝置,一邊向民兵們進行講解。
埋設地雷的時候,徐大龍指定由魏和尚的第二戰鬥分隊負責,第二戰鬥分隊又分為幾個地雷埋設組,每個組負責一個區域。
他們必須要記住自己埋設地雷的位置,這是為了避免戰鬥過後,沒有爆炸的地雷誤傷從這裏經過的百姓。
等到戰鬥打完之後,遊擊隊員們必須要把沒有爆炸的地雷起出來。
徐大龍也親自參加埋設地雷,不過他埋設的不是普通的地雷,而是一個臉盆大小的炸藥包。
他將炸藥包放在距離地麵一尺多高的一塊岩石上,然後指揮著遊擊隊員們搬來了很多碎石,把炸藥包覆蓋了起來。
地雷埋好了之後,徐大龍留下秦玉的狙擊班的五名戰士,帶領著七裏溝村的民兵,埋伏在一側的山坡上,負責起爆地雷。
徐大龍率領著其餘的騎兵繼續向山外走去。
到了山外,徐大龍率領著第一戰鬥分隊,魏和尚率領第二戰鬥分隊,分成兩個作戰單位,單獨行動。
王承柱的炮兵分隊被分為兩部分,分別跟隨這兩個戰鬥單位行動。
上午八點,日偽軍的大隊人馬終於出現了。
此時的日軍十分驕狂,他們排著整齊的隊列,走在前麵。
後麵是大隊的偽軍,再後麵是幾十輛大車,上麵拉著彈藥,糧食和其他物資。
日偽軍之所以帶著這麽多的物資,是因為他們已經做了在較長時間內作戰的準備。
這個建議是偽軍團長提供的,他以前參加過剿匪作戰,知道遊擊隊就像山裏的土匪那樣,擊潰他們比較容易,但是要想將他們徹底剿滅,十分困難,必須要用大部隊進行圍剿,這就需要較長的時間。
田中隊長明白這個道理,他知道如果不剿滅山上的這支八路軍遊擊隊,他們很難把地方維持會的建設推行下去。
看到日偽軍拉著這麽多的物資,徐大龍立刻就改變了原來的作戰計劃,他把這次作戰的主要目標定在了奪取日偽軍攜帶的這批物資上麵。
徐大龍等人埋伏在一株酸棗叢後麵,他首先用步槍瞄準了騎在馬上的田中中隊長,想了想後把目標轉向了另外的一個日軍軍官。
他現在還不想打掉田中中隊長,他擔心日偽軍的最高指揮官死了,他們會放棄這次圍剿的計劃。
砰地一槍,一顆子彈飛了過去,打在了日軍中隊執行官的腦袋上。
看到徐大龍開火了,在他旁邊的機槍手和幾名戰士都朝著日軍的隊列開火了。
徐大龍等人埋伏的地點距離日偽軍的行軍行列大約240米左右,距離有點遠,但是日偽軍的行軍行列人數密集,他們用不著打得很準,朝著人群打過去就是,這一番火力襲擊,也幹掉了七八個鬼子。
日偽軍遭到襲擊,田中中隊長馬上跳下戰馬指揮著部隊進行反擊,
徐大龍等人不等日偽軍拉開槍栓,他們拉起在地上臥著的戰馬,騎上馬就快速撤離了,整個戰鬥也就持續了十幾秒鍾。
看到逃走的襲擊者,田中氣得哇哇大叫,卻也無可奈何。
當他命令部隊繼續前進的時候,道路的另一側突然也傳來了激烈的槍聲。
在村民們當中,大部分村民聽從了遊擊隊員們的勸說,拖家帶口的開始轉移。
有少部分的村民,不知道日本鬼子的殘忍,盡管他們已經聽過遊擊隊的宣傳,但是他們沒有親眼所見,還是將信將疑,不願意跟著遊擊隊一起上山。
在這些人當中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奶奶,她舍不得自己的家當,擔心逃難的時候被損壞了,其實她家裏也沒有什麽值錢的東西,隻有一個她當年出嫁時帶來的、雕花的樟木箱子。
王小虎勸說了她半天,答應她把這個箱子也帶上,可是老奶奶仍然不同意。
王小虎十分著急,就派人去叫蘇曉燕,蘇曉燕曾經替這位老奶奶看過病,她來了,好言勸說,老奶奶才終於同意,跟著上山了。
村裏還有一位老大爺,黃婉秋和高秀姑勸說了他半天,死活就是不同意。
高友田親自過來勸說,說遊擊隊的徐隊長已經說了,上山以後,如果有什麽損失,遊擊隊負責賠償,就算是房子燒了也會給他蓋新的。好說歹說,終於把這位老爺子也說動了。
遊擊隊員們扶老攜幼,帶著這些村民們向山裏轉移。百姓們拖家帶口,拿著他們值錢的家當,就像就是在逃難,景象有些淒慘。
高友田看到這種情形,不由得歎了口氣,默默地跟了上去。
如今遊擊隊自己的家底也不少,那些繳獲來的武器彈藥還好說,遊擊隊員們分別背著,扛著或者用馬馱著,還能夠帶得動,可是那些糧食,還有其他的物資,根本就拿不走。
王小虎等人隻好臨時挖了一個大坑進行掩埋。
王小虎讓蘇曉燕和黃婉秋等人帶著鄉親們先走,他又在村裏仔細地檢查了一遍,確定沒有留下一個人,這才跟上了隊伍。
在路上,王小虎問道:“高鄉長,以後恐怕經常會遇到鬼子掃蕩,你熟悉這裏的地形,能不能在山裏找一處隱蔽的、可以安身的地方,以後咱們提前把物資儲存在那裏,到時候隻要人跟著走就行,省得現在像搬家一樣,實在是太麻煩了。
高友田說道:“這麽大的馬武山,肯定有合適的地方,隻是以前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沒有留心就是了。回頭我安排人到山裏轉轉,一定能夠找到合適的地方。”
七裏溝村之所以如此的稱呼,是因為村子所在的地方,有一條山穀,這條山穀有七裏長,因此而得名。這條山穀是進山的必經之路。
徐大龍等人來到了穀口附近,就停了下來,開始埋設地雷。
遊擊隊員們負責挖坑,民兵們負責往裏麵放石雷。
遊擊隊的隊員們一邊安裝地雷的起爆裝置,一邊向民兵們進行講解。
埋設地雷的時候,徐大龍指定由魏和尚的第二戰鬥分隊負責,第二戰鬥分隊又分為幾個地雷埋設組,每個組負責一個區域。
他們必須要記住自己埋設地雷的位置,這是為了避免戰鬥過後,沒有爆炸的地雷誤傷從這裏經過的百姓。
等到戰鬥打完之後,遊擊隊員們必須要把沒有爆炸的地雷起出來。
徐大龍也親自參加埋設地雷,不過他埋設的不是普通的地雷,而是一個臉盆大小的炸藥包。
他將炸藥包放在距離地麵一尺多高的一塊岩石上,然後指揮著遊擊隊員們搬來了很多碎石,把炸藥包覆蓋了起來。
地雷埋好了之後,徐大龍留下秦玉的狙擊班的五名戰士,帶領著七裏溝村的民兵,埋伏在一側的山坡上,負責起爆地雷。
徐大龍率領著其餘的騎兵繼續向山外走去。
到了山外,徐大龍率領著第一戰鬥分隊,魏和尚率領第二戰鬥分隊,分成兩個作戰單位,單獨行動。
王承柱的炮兵分隊被分為兩部分,分別跟隨這兩個戰鬥單位行動。
上午八點,日偽軍的大隊人馬終於出現了。
此時的日軍十分驕狂,他們排著整齊的隊列,走在前麵。
後麵是大隊的偽軍,再後麵是幾十輛大車,上麵拉著彈藥,糧食和其他物資。
日偽軍之所以帶著這麽多的物資,是因為他們已經做了在較長時間內作戰的準備。
這個建議是偽軍團長提供的,他以前參加過剿匪作戰,知道遊擊隊就像山裏的土匪那樣,擊潰他們比較容易,但是要想將他們徹底剿滅,十分困難,必須要用大部隊進行圍剿,這就需要較長的時間。
田中隊長明白這個道理,他知道如果不剿滅山上的這支八路軍遊擊隊,他們很難把地方維持會的建設推行下去。
看到日偽軍拉著這麽多的物資,徐大龍立刻就改變了原來的作戰計劃,他把這次作戰的主要目標定在了奪取日偽軍攜帶的這批物資上麵。
徐大龍等人埋伏在一株酸棗叢後麵,他首先用步槍瞄準了騎在馬上的田中中隊長,想了想後把目標轉向了另外的一個日軍軍官。
他現在還不想打掉田中中隊長,他擔心日偽軍的最高指揮官死了,他們會放棄這次圍剿的計劃。
砰地一槍,一顆子彈飛了過去,打在了日軍中隊執行官的腦袋上。
看到徐大龍開火了,在他旁邊的機槍手和幾名戰士都朝著日軍的隊列開火了。
徐大龍等人埋伏的地點距離日偽軍的行軍行列大約240米左右,距離有點遠,但是日偽軍的行軍行列人數密集,他們用不著打得很準,朝著人群打過去就是,這一番火力襲擊,也幹掉了七八個鬼子。
日偽軍遭到襲擊,田中中隊長馬上跳下戰馬指揮著部隊進行反擊,
徐大龍等人不等日偽軍拉開槍栓,他們拉起在地上臥著的戰馬,騎上馬就快速撤離了,整個戰鬥也就持續了十幾秒鍾。
看到逃走的襲擊者,田中氣得哇哇大叫,卻也無可奈何。
當他命令部隊繼續前進的時候,道路的另一側突然也傳來了激烈的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