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歌緊盯窗外,精神高度緊張。
變星一號也減速了,從導航屏幕上看,它收起了所有伸展出去的部分,變得象隻泥鰍般光滑。
透過舷窗,能見到火紅的岩漿翻滾,如粘稠的血液包圍著飛船,以致它仿佛停止了前進,因為不管走出多遠,也望不見前方出路。
氣勢如此磅礴,照理說海歌很難從瘋狂奔湧的岩漿中見到岩石,可他還真隱約見到了一道道“劃痕”,在沸騰的殷紅色中閃光。飛船盡可能地遠離閃光點,他隻能遠距離觀看那些裂縫。高密度的岩漿軟化視覺效果,裂縫似一條條軟體蟲般蠕動。海歌認為它們象吸飽了血的螞蝗,正吸附在岩石上打盹。地麵的螞蝗隻會吸血,這裏的“螞蝗”可能吞人!
軟流層不厚,所以雖然險情不斷,飛船還在低速緩行,也很快就通過了。海歌仍意猶未盡,卻已進入了上地幔層與地殼組成的岩石圈。
“當初我從西津郊外的舊車庫下到地下植物王國,竟然走過了這樣長,又這樣艱難的路程!可我醒來時一點印象也沒有……看來為保住我這條小命,韋德爾先生花費了不少心思,那時我卻還誤會他,真是該死!”
想起那段經曆,海歌的眼眶又濕潤了。
穿過莫霍界麵,地心航行中可供觀賞的內容就豐富了起來,他又能見到各種閃光的晶體岩石了。那些岩石構建出繁星密布的視覺效果,地航式飛船仿佛飛進了無邊的宇宙,不過躲在暗處的,若隱若現的岩石,能證明飛船確實是在地下航行。
依照地質學家的推論,飛船每升高100米,溫度就會降低1攝氏度,穿過玄武岩層和花崗岩層後,導航儀顯示的船外溫度急劇降低,海歌已能見到從飛船頂部直射而下的日光。
“地麵,久違的地麵,我回來了。但我再也不是落魄的逃難乞兒,而是改頭換麵,成了救贖之光組織裏的一員。我肩負拯救地球的任務,就要開始一場漫長的航海之旅!”
海歌疲憊地念叨。幾個小時以來,他一直處於極度亢奮的狀態,無論舷窗外的景色多麽單調,也舍不得閉一閉眼。但當日光如白瀑般傾瀉而下,困倦感捉住了他,他很不情願地睡著了……
……
“咦,飛船裏怎麽起風了?還有東西在往臉上撞,撞得臉頰生疼……”
朦朦朧朧的,海歌想睜眼,但兩隻眼皮好像叫一股力量封住,耳邊還不停響起“嗚嗚”的呼號聲,那股力量應該是來自大風,而擊打在臉上的,應該是沙粒。
他揉著眼翻身坐起,很快記起導航儀上標注的地航式飛船目的地,就是一驚,他明白自己在哪兒了。
他眯起眼,費力地往四周瞧,發現這兒果然是茫茫的荒漠,不過遠處豎著幾棟低矮的房屋,說明至少不是荒無人煙。他到處找被風沙侵蝕的佛像,李正鬆告訴過他,從下飛船的地點一直向東走,能見到大規模刻鑿在懸崖壁上的石窟。每個石窟裏都有形態各異的佛像,找到最大那一尊,從旁邊繞過去,就能抵達火車站了。
“哎~又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海歌煩惱地歎息。
地航式飛船到站了也沒驚動他,隻用機械手臂送他下船,就悄沒聲地沿原路返航了,他甚至找不到飛船鑽出地麵的通道出口,所以壓根看不出自己是從地球最深處爬上來的!
他用力拍了拍頭,惱恨自己怎就那樣不爭氣,遲不睡早不睡,偏要在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時候睡過去。不過話說回來,地心之行有驚無險地結束了,他也該知足了。
沙漠裏的風真猛,一陣陣刮過來,就象鞭子抽打在人身上。細小的沙粒如沙霧般在空中飛旋,遮得遠景模糊不清。沙粒還不停往人的口鼻裏鑽,不一會兒,海歌嘴裏就咬得嘎嘣作響了。
他豎起衣領遮住臉,搖搖晃晃地站穩,又從口袋裏掏出韋德爾留給他的車票。看看通訊器上顯示的時間,距離列車發車還剩三個小時,他必須快馬加鞭往火車站趕了。
他相信,這片表麵看起來荒蕪的沙漠,下麵一定隱藏著密道,韋德爾正是通過密道與全球各地的人士聯絡,並通過他們收集各類建立地球發動引擎必備的物資的。
他在想借助那些密道,是否也能到達澳大利亞?韋德爾安排他從地麵走,應該是出於安全考慮吧?這一定是韋德爾權衡再三而作出的最佳方案。uu看書.uuknshu 如果有可能,海歌還真想去看看拉哈利人,以及由他們看護的冶鐵工坊,那兒可是地下植物王國的起源之地呢!
李忠遠泄密後,地球人能深入的地下範圍內的通道,應該都已停用,海歌見到的那一排破敗的房屋,就是最好的證明。
從房屋前經過時,他特意往裏麵張望了一番,發現大多數門窗已給大風吹垮,卻無人修繕,說明韋德爾在發現李忠遠行為不軌後,就撤走了在這裏接應物資的人。
不過屋前空場上,仍停著兩輛鏽跡斑斑的皮卡,車身陳舊不說,車輪還故意放了氣,軟軟地塌下去,象幾攤幹硬的黑泥。這也算是一種偽裝,既然人跡罕至,地球人自然不會查到這兒來。
將唯一的後備出口設在沙漠裏,看得出韋德爾對沙漠情有獨鍾,始終視這種地方為最隱蔽、最安全的地下世界前哨。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隻在沙漠裏站了一會兒,海歌就渴了。這裏風沙凶猛不說,日照之強烈,也堪比影幻裏淪為褐土荒原的西津市。他取出露西嬸嬸放在背包裏的水,連灌了幾大口,感歎要沒有機器廚娘,這一趟他又得忍受饑渴了。
走了沒多遠,他就離開沙漠地帶,來到了李正鬆提過的石窟區。
抬眼望去,這兒莽山成群,但很難見到翠色,大多數山峰都露出焦黃的岩石,怎麽看都與沙漠一樣荒涼。
鑿刻在崖壁上的大大小小的石窟,數以千計,放置於石窟內的佛像風化現象嚴重,從頭到臉都斑禿成一塊塊的,但大多數的麵目仍栩栩如生,遠望去令人浮躁漸散,心平氣和。
變星一號也減速了,從導航屏幕上看,它收起了所有伸展出去的部分,變得象隻泥鰍般光滑。
透過舷窗,能見到火紅的岩漿翻滾,如粘稠的血液包圍著飛船,以致它仿佛停止了前進,因為不管走出多遠,也望不見前方出路。
氣勢如此磅礴,照理說海歌很難從瘋狂奔湧的岩漿中見到岩石,可他還真隱約見到了一道道“劃痕”,在沸騰的殷紅色中閃光。飛船盡可能地遠離閃光點,他隻能遠距離觀看那些裂縫。高密度的岩漿軟化視覺效果,裂縫似一條條軟體蟲般蠕動。海歌認為它們象吸飽了血的螞蝗,正吸附在岩石上打盹。地麵的螞蝗隻會吸血,這裏的“螞蝗”可能吞人!
軟流層不厚,所以雖然險情不斷,飛船還在低速緩行,也很快就通過了。海歌仍意猶未盡,卻已進入了上地幔層與地殼組成的岩石圈。
“當初我從西津郊外的舊車庫下到地下植物王國,竟然走過了這樣長,又這樣艱難的路程!可我醒來時一點印象也沒有……看來為保住我這條小命,韋德爾先生花費了不少心思,那時我卻還誤會他,真是該死!”
想起那段經曆,海歌的眼眶又濕潤了。
穿過莫霍界麵,地心航行中可供觀賞的內容就豐富了起來,他又能見到各種閃光的晶體岩石了。那些岩石構建出繁星密布的視覺效果,地航式飛船仿佛飛進了無邊的宇宙,不過躲在暗處的,若隱若現的岩石,能證明飛船確實是在地下航行。
依照地質學家的推論,飛船每升高100米,溫度就會降低1攝氏度,穿過玄武岩層和花崗岩層後,導航儀顯示的船外溫度急劇降低,海歌已能見到從飛船頂部直射而下的日光。
“地麵,久違的地麵,我回來了。但我再也不是落魄的逃難乞兒,而是改頭換麵,成了救贖之光組織裏的一員。我肩負拯救地球的任務,就要開始一場漫長的航海之旅!”
海歌疲憊地念叨。幾個小時以來,他一直處於極度亢奮的狀態,無論舷窗外的景色多麽單調,也舍不得閉一閉眼。但當日光如白瀑般傾瀉而下,困倦感捉住了他,他很不情願地睡著了……
……
“咦,飛船裏怎麽起風了?還有東西在往臉上撞,撞得臉頰生疼……”
朦朦朧朧的,海歌想睜眼,但兩隻眼皮好像叫一股力量封住,耳邊還不停響起“嗚嗚”的呼號聲,那股力量應該是來自大風,而擊打在臉上的,應該是沙粒。
他揉著眼翻身坐起,很快記起導航儀上標注的地航式飛船目的地,就是一驚,他明白自己在哪兒了。
他眯起眼,費力地往四周瞧,發現這兒果然是茫茫的荒漠,不過遠處豎著幾棟低矮的房屋,說明至少不是荒無人煙。他到處找被風沙侵蝕的佛像,李正鬆告訴過他,從下飛船的地點一直向東走,能見到大規模刻鑿在懸崖壁上的石窟。每個石窟裏都有形態各異的佛像,找到最大那一尊,從旁邊繞過去,就能抵達火車站了。
“哎~又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海歌煩惱地歎息。
地航式飛船到站了也沒驚動他,隻用機械手臂送他下船,就悄沒聲地沿原路返航了,他甚至找不到飛船鑽出地麵的通道出口,所以壓根看不出自己是從地球最深處爬上來的!
他用力拍了拍頭,惱恨自己怎就那樣不爭氣,遲不睡早不睡,偏要在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時候睡過去。不過話說回來,地心之行有驚無險地結束了,他也該知足了。
沙漠裏的風真猛,一陣陣刮過來,就象鞭子抽打在人身上。細小的沙粒如沙霧般在空中飛旋,遮得遠景模糊不清。沙粒還不停往人的口鼻裏鑽,不一會兒,海歌嘴裏就咬得嘎嘣作響了。
他豎起衣領遮住臉,搖搖晃晃地站穩,又從口袋裏掏出韋德爾留給他的車票。看看通訊器上顯示的時間,距離列車發車還剩三個小時,他必須快馬加鞭往火車站趕了。
他相信,這片表麵看起來荒蕪的沙漠,下麵一定隱藏著密道,韋德爾正是通過密道與全球各地的人士聯絡,並通過他們收集各類建立地球發動引擎必備的物資的。
他在想借助那些密道,是否也能到達澳大利亞?韋德爾安排他從地麵走,應該是出於安全考慮吧?這一定是韋德爾權衡再三而作出的最佳方案。uu看書.uuknshu 如果有可能,海歌還真想去看看拉哈利人,以及由他們看護的冶鐵工坊,那兒可是地下植物王國的起源之地呢!
李忠遠泄密後,地球人能深入的地下範圍內的通道,應該都已停用,海歌見到的那一排破敗的房屋,就是最好的證明。
從房屋前經過時,他特意往裏麵張望了一番,發現大多數門窗已給大風吹垮,卻無人修繕,說明韋德爾在發現李忠遠行為不軌後,就撤走了在這裏接應物資的人。
不過屋前空場上,仍停著兩輛鏽跡斑斑的皮卡,車身陳舊不說,車輪還故意放了氣,軟軟地塌下去,象幾攤幹硬的黑泥。這也算是一種偽裝,既然人跡罕至,地球人自然不會查到這兒來。
將唯一的後備出口設在沙漠裏,看得出韋德爾對沙漠情有獨鍾,始終視這種地方為最隱蔽、最安全的地下世界前哨。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隻在沙漠裏站了一會兒,海歌就渴了。這裏風沙凶猛不說,日照之強烈,也堪比影幻裏淪為褐土荒原的西津市。他取出露西嬸嬸放在背包裏的水,連灌了幾大口,感歎要沒有機器廚娘,這一趟他又得忍受饑渴了。
走了沒多遠,他就離開沙漠地帶,來到了李正鬆提過的石窟區。
抬眼望去,這兒莽山成群,但很難見到翠色,大多數山峰都露出焦黃的岩石,怎麽看都與沙漠一樣荒涼。
鑿刻在崖壁上的大大小小的石窟,數以千計,放置於石窟內的佛像風化現象嚴重,從頭到臉都斑禿成一塊塊的,但大多數的麵目仍栩栩如生,遠望去令人浮躁漸散,心平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