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的目標是磁爆星係中第六軌道上的那顆氣態巨行星——幽藍星旋轉的一顆衛星。


    磁爆星係內,一共有十顆主要行星圍繞著磁爆星旋轉,除了第六與第七顆行星之外,其他的都是岩質行星。


    王晉看中了第六顆巨大氣態行星幽藍的一顆衛星,一顆半徑達到了5300公裏的,質量達到了藍星的1.13倍。


    磁爆星係除了艾爾星之外其他的行星都是以其顏色命名的,幽藍星從表麵看上去一片幽藍所以就得到了這個名字。


    幽藍質量為木星的1.13倍,直徑是1.5倍,有一條圍繞著它旋轉的隕石帶,還有93顆衛星,其中光半徑超過了兩千公裏的就有23顆,有六顆不論是體積還是質量都超過了藍星。


    幽藍的另外一顆體積為藍星1.2倍的衛星這顆衛星的軌道位置極佳,各個方向都有著能為其攔截天外隕石的天體,而且艾爾星的天文科學家們還在這顆衛星上觀測到了還原性大氣與液態水所組成的海洋。


    就憑這資質,這顆行星內部已經足以產生類似藍藻的原始生物了,這簡直是對碳基生物友好的不能再友好的宜居世界,但真正產生生命的概率卻也不怎麽大,而且還需要數億年之久。


    不過王晉並不打算禍禍這顆還處於太古代的星球,迪亞聯盟隻需要細心的處理一下再撒上點菌毯改造改造就是一顆宜居星。


    天然的生命行星非常難得,反正他的艾爾蟲族與不挑食,就不必去暴殄天物了。


    王晉選中的這顆星球不管是體積質量還是元素豐度都適中,缺資源了還有隔壁還有那麽多衛星與隕石帶夠他禍禍的,再退一步來說,不是還有星塵這種萬金油的資源嘛,不管什麽元素缺乏用星塵轉換就行了。


    不過船隊肯定不可能一開始就直衝幽藍而去,好歹先在第五顆行星上落個腳歇一歇,把幽藍星的詳細資料給調查清楚了再出發。


    第五顆行星名字叫褐黃星,是一顆外表看上一片褐黃的岩質行星,磁爆星係倒是沒有什麽小行星帶,不像太陽係,火星與木星之間受木星引力的影響一直都無法形成一顆新的行星。


    王晉計算了一下距離,現在與褐黃星大概3.9億公裏,與幽藍星7.5億公裏,這隻是現在的數據,二者的公轉麵差不多呈37度夾角,隨著天體運動距離肯定會有變化。


    母巢艦隊現在已加速到了每秒106公裏的速度迅速調整引力場之後依靠慣性前進。


    <a id="wzsy" href="http://www.yqxsw.org">yqxsw.org</a>


    預計四十三天後到達褐黃星,這是綜合考慮了能耗與母巢內部係統之後的速度,再快的話估計要出問題。


    母巢內部的空間刻畫了能擴大六倍空間的[空間折疊]回路之後,足夠搭載10W人進行長時間的星際旅行。


    現在平均每個母巢上搭載了3.2W人,這是算上了分體與所有克隆體的數量,每人都有一間高2.5米,麵積為12平米的單間。


    內部機庫還可以儲存1W隻飛蝗。


    這種條件如果要有一個對比的話,藍星的宇宙飛船在王晉穿越前都還沒影,但是可以拿潛艇來類比。


    每個船員都隻能生活在一個幽閉狹窄的空間之內,宿舍多為三層鋪或四層鋪,甚至為了節省空間,五十名船員隻有三十張床,因為潛艇一般都是輪換製的,部分人在崗位上工作部分人休息。


    這麽一比較這些隻占母巢內部體積五分之一不到的生活區簡是奢侈。


    太空中,王晉開始了繁忙的準備工作,母巢內部生活區一點都看不出來這是在一個巨大的生物體內,由菌毯所組成的牆壁一如既往的黑。


    母巢內部大部分係統的運行都是自動化的,每一隻母巢都加載了兩百顆副腦還有一隻蛛後進駐,現在的副腦已經是生物量子計算機版本的了,隻需要王晉分出一絲精力就能很好的控製這五千隻母巢以及一萬隻海妖組成的艦隊。


    蓋婭一路上都興奮的嘰嘰喳喳,在艾爾星上憋的久了,現在欣賞著一幕幕虛空中的風景,宇宙中的一切都讓她產生了一種新奇的感覺。


    宇宙中各種輻射無時無刻的照射在艦隊的表麵,表層菌毯也一刻不停的維持著自身內部新陳代謝活動。


    大量的光子被菌毯吸收轉化為大量的星塵,隻需要消耗很少一部分就能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其餘的星塵都會運送到儲藏腔之中。


    磁爆星係的宇宙背景之中完全看不出來有一支龐大艦隊向著褐黃星進發,因為光都被它們給吸收了,隻剩下葉濤與愛莉的五艘銀白色的飛船。


    航行的第三十天。


    迪亞聯盟的重核元素穩定島技術有了突破,已經成功製造出了一個用於測試的隻有兩個籃球那麽大的裂變反應堆樣品。


    理論上,超長半衰期重核穩定島元素的存在可以使所有裂變反應設備小型化,這個小型化可以小到厘米級別大小的裂變反應堆。


    雖然他現在使用的都是成熟的可控聚變技術,但並不意味著裂變技術就沒用了,特別是這種厘米級大小的反應堆的作用非常的大的,可為各種小型機械供能。


    而且對於以後的戰艦設計也有很大的好處,如果直接大量使用微型化裂變堆,那戰艦很多係統都不用刻畫構造回路性能也非常良好,空出來的構造位就可以對其他部分進行加強。


    反應到母巢上就是能源傳輸係統可以適當的減少一些回路刻畫,加強到其他部分。


    王晉滿意的將這個技術給笑納了,並迅速利用到艾爾蟲族身上。


    他在地表也讓菌毯通過體內新陳代謝,析出一團各種混雜著金屬與有機物的器官組織,最後形成了一個隻有一個半籃球大小的裂變反應器官,相關基因編程代碼已經上傳到集群數據庫中。


    機械科技與生物科技的發展並不是二元對立,而是可以相輔相成,艾爾蟲族很多生物結構都是參考了一些機械設備,而迪亞聯盟的很多機械設備原理也是參考艾爾蟲族的一些器官組織而設計的。


    太空中的母巢其實也可以同步進行進化,不過王晉並沒有選擇這麽做。


    一是母巢畢竟是第一次上天,就算一路上出現了一些小毛病,也都被自身的新陳代謝係統調節給修複了,但這種新造一堆生物裂變器官的更新動作太大。


    二是基因語言可能存在著各種BUG還未暴露出來,這種全體一鍵更新的事情萬一要出了什麽差錯,位於太空的這些母巢估計要遭重。


    不過為工蟲進行一次在線更新還是可以的,期間還能測試一下基因語言,暴露出一些BUG讓他可以繼續優化改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空BOSS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管加農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管加農炮並收藏星空BOSS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