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修真之名,古已有之,俗曰修道。它囊括了動以化精、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還虛合道、位證真仙的全部修持過程。何謂真?真乃真人之業位,真乃真仙,不是自封標榜,實乃空間上界所封也。真人乃修道人的最高境界,修持者均應胸懷大誌,高瞻遠矚,終生勤奮,刻苦修持,德功並進,以求達到真人、真仙的上乘境界,故曰修真。
今之氣功,隻在修真過程的初級範疇之中。氣功一詞,早見於晉朝許遜所著之《宗教淨明錄》裏記載的《氣功闡微》篇。因其詞義狹窄,並未被廣泛采用。清代出版的《元和篇》中也有《氣功補輯》一章。氣功二字,在近一二百年之中,采用最多的是武術界。解放後、自五十年代劉貴珍先生的《氣功療法實踐》一書麵世後,氣功二字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但其概念迄今仍不完善,雖各家學說均對之加以闡述豐富,但仍覺其含義狹窄,無法包容修真的龐大體係。
氣在我們祖先的眼中,是一個哲學概念。氣是宇宙間、時空中,萬物生化的根本,是一種基本物質。《黃帝內經?素問》篇雲:“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蓄育,氣終而象變。”萬物的化生、生長、繁殖、消亡,都是氣貫穿始終,氣乃萬物的基礎和根本。“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中醫學中的氣化論將氣的概念分得更為詳細,例如,先天氣、後天氣、營氣、衛氣、宗氣、經絡氣、髒腑氣、元氣、混元氣、真氣等。修真之士,修持中所運用的這一基本物質實乃先天中的升華物質——元炁。古人為了區別一般之氣與修待之炁的區別,特以“氣”“炁”相分別,以區別其二者之間存在著質的差異。真氣中既有先天之炁,亦有後天水穀、天地之氣的精華。簡單地以氣代之,實難概括也。
氣這一物質,在不同修持階段,其質量存在巨大的差異,隻是肉眼難以觀察而已。在“氣”達一層次,其密度低質量不高;在“炁”的層次,其密度、濃度、質量大大提高,表現出光的性質,稍加注意肉眼亦可能觀察到。在更高的層次,其光的性質就越明顯,呈五色態;更高者而返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人仙不出小乘法,地仙不出中乘法,神仙不出大乘法。是此三乘之數,其實一也。用法求道,道固不難,以道求仙,仙亦甚易。法不合道,以多聞強識麵炫,自生小法旁門,不免於疾病、死亡,還猶偽稱屍解,迷惑世人,互相吹捧,致使不聞大道。以旁門小法,易為見功,而俗流多得,互相傳授,至死不悟,遂成風俗,而敗壞大道。雖有信心苦誌之人,行持已久,終不見堂奧、節序而入於泉下。嗚呼!
道本無問,問本無應,及乎真元一判,太極已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為體,二為用,三為造化。體用不出於陰陽,造化皆因交媾。上、中、下列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氣,氣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萬物。萬物之中,最靈最貴者,人也。惟人也,窮萬物之理,盡一己之性,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全命、保生以合於道,當與天地齊堅固,而共得長久。
一、修真方法
有動而修者,有靜而修者,有動靜兼修者。
動而修者,其法兩途:
其一,依人為創編之功法套路,依式而動。古之八段錦,今之流行推廣的各家功法套路是也。許多愛好者東究西參,今朝學此套路,明日煉彼功法,以博學多家為炫耀,誠為可笑也。套路如套,有為所造,如不跳出,時光空耗。似這種修法,就如同讀書,這家小學轉到那家小學,如不猛醒,升學恐難望也。
其二為神動(亦稱靈動)而修者,此法靜極生動,識神靜寂,元性調動,而形體自動,其動受元神所指揮,不以主觀意誌為動念,千姿百態,順應自然,乍看雜亂,實則有規。其功效較之有為編排之法優勝一籌。道法自然.此法頗合自然之旨趣,但此法宜先攢簇五行,和合四象,調和體內之陰陽,避免所出之神陰氣過重,易被魔控而入歧途。如能真知其理其法,此乃一上乘法門。動而修真者,其目的和效果,實乃煉形化精,使穀化精,祛病除疾,疏經通絡,補漏健形之目的,屬於煉丹法中的起手“清地平基”法也。
神動而修者,此乃“清地平基”之捷法。人生處世,深受七情六欲之困擾,八邪病痛之侵蝕,髒腑受損,經絡阻滯。男子十六歲一過,半陰半陽之態被打破,上耗其性,下耗其命,元神、元氣、元精被天地萬物所奪,此乃常情。然修真者把握陰陽,形神兼修、性命雙修。修形必增壽,“返老還童有妙方,重壽則需隻病通脈”。以動完成此步則速,以靜完成此步則緩。
去病氣通經絡,有為套路功法極難麵麵俱到、主次分明、先後有序,俗雲:“有為般般假,無為處處真。”所以,動修仍以神動而修者為上佳之選。神動順應自然之法則,其理深奧,其動真實,其調準確,其序井然,其效迅速。而且其動中有靜,先天元神和後天識神同步協調而煉,起始已握性命雙修之門匙。諸同道可自行體悟,已有自發動經曆者,體會餘之教當有所收獲,如再得吾之八脈神修金丹訣,則更能順水行舟,早登明心見性之階梯。
靜而修者,起始即靜坐收心放心,煉己采藥煉用,如得真訣,其成功一樣有望。但費時較久而已,以靜修入道香,性光易得,命火難求,特別是年齡稍長和身患陳疾者。
動靜兼修,此法較前敘之單一修法更完善,更合道之法則。動靜兼修之法,掌握了神形兼修,性命雙修之總旨。由靜而動,再由動而靜,即得整修和兼修之真趣,外動內靜,內動外靜,動和靜隻是相對而言,此乃自然法則。例如靈動前的入靜,形靜而神動,繼而形動則神靜,特別是識神知而不守。靈動完畢後上坐存想,則是外靜而內動。動靜兼修,較之純以動而修者或純以靜而修者為佳,其功效明顯,其費時較短。智者修真,應選動靜雙修之法。人無後天之強健體質,焉有先天之精氣?沒有金剛之體魄,如何修煉證仙之嬰兒?此理易明也。
修真之法,有性命雙修,有僅修命者,有僅修性者,依其得訣多寡之不同而有差異。上乘之法乃道家性命雙修之法,中乘之法乃修性之法,修命之法乃下乘之術。
僅修命者,未得真訣,不悟大道,枯坐頑強,日守幹鍋,假烹假煉,不辨水源清濁,不明采藥法度,長期神入氣穴,死守不退,神被包,結成“死丹”一顆。求祛疾延年則可,最多煉至一鬼仙而已。民間得一訣得一法而修者,大部屬於此類情況。
有專煉性而不煉命者,這類修持者得訣不會,即使修性亦是性的淺層次。修持者靜坐有時,究道講經,穿透世事,滌去人心,複見天心,默證道心,再則存心養性。其修為隻是涵養元性,誤以為性光閃現就是明心見性,而不知收光培神,不知調煉元神,不知以性入命,性命雙修。
修真之學,實乃性命雙修,神形兼修之學。如求修真大旨趣,而歸於正覺,則必須走性命雙修之坦途。上麵所舉的兩種修習方法,可以說是一種半偏殘缺之法,不足取也。
性命雙修之法,就是煉己和不漏的修煉方法。具體說來,煉己就是明心見性,何為性?神即是性,炁即是命。心之根為性,性之根為神,神寓於心,其實三者為一,其卦象為離卦,其方位屬南,其五行屬火,火中真液為水。修明心見性乃修真的第一步功夫。修命的功夫,就是不漏。不漏有層次,首先修煉精不漏,繼而達到眼、耳、鼻、舌、身均不漏,而達到漏盡通的境界。命即腎也,精也,煉形化精,煉精化炁,以後天補先天之元炁,其卦象為坎,其方位為北,其五行屬水,水中真元為火,丹材全賴於此。
所謂不漏,就是斷淫根也,但是淫根並非一斷就可萬事畢,其不禦女色,而自起遺精者,就需以法化之。而且淫心、淫根、淫身三者均須斷絕,不能修到不漏。不與妻室同房,不過斷淫身而已,其淫心、淫根猶未斷絕也,特別是淫心難斷。
從來修真,隻此色字難斷。丹經所謂斷卻淫根即是仙,不漏即神仙也。色之一字最是難去,愈拒絕而愈深陷真中,一息猶存此念不會斷滅。經雲:“食色者,性也”,無色則路斷人稀,種族無法繁衍。色之一字,誠為有之好,無之亦不好,有此不易戒,無此難修道。生我之門,死我之戶,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均終於此門戶也。蓋由色生愛,由愛生情,由情生淫,由淫生棺材,此乃相連而來。由情精順行生子,逆行成仙,常人以精順行與婦人交合而生子,精竭歸黃泉,而修道者乃是將此精斷絕,不與婦人交合,不漏出陽關,而將此精盡化元精,逆行歸入已身,龍虎會合而結聖胎。其順行生子者,乃是自己死後,有子孫代其而生。其逆行成仙者,乃不需他人代我而生,而是我代我生,金身不朽,與大道共存。此乃莊子“生生者不生,殺生者不死”之義也。
南派修真,倡先盡人道,後盡仙道,中年入道,性定欲平,將人情化為道情,經接命法清修補漏修爻,入道不難。晚年入道,元氣衰敗舊社會為求速效,多采用栽接法,今人難有此條件,仍以接命法修補為佳,雖稍多費時日,但亦穩妥。求人不如求已,免招非議,且雙修栽接之訣,雖極簡不繁,亦難筆之於紙。
青少年入道,以修性為主兼及修命為佳。青少年世事少經,修真大都是一時性情使然,或偶因失意失誌而一時為之,並未克穿世事,如修命斷精,則恐日後回頭之苦也。不斷精修不漏,則難修真實之髓道通,髓道不通,則難登金仙之殿堂。今人大都以意通、經絡通誤認周天通,此大謬矣。無矢誌入道者,則難習此法,不習此法亦難入性命雙修上佳境界,可不慎乎。
性修死,命修活。死者,乃凡心死、欲心死也,心死神活,道樞掌握也。活者,乃元精活、元炁活也,腎固不漏元精活,煉丹藥材自家多也。所謂降龍伏虎者,龍即指性,乃識性、欲性也;虎即指命,乃腎水、濁精也。心定龍歸海,情忘虎隱山。
研究道家修道之理論,一言概括,必須把握陰陽學說。陰陽學說在丹經理論中貫穿始終,無物不論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用者不見,見者不用。如龍虎、烏兔、鉛汞……等等,不勝枚舉,皆陽中之陰,陰中之陽。大而言之,都是修真性命雙修的基本物質。研究者、實修者隻要高屋建瓴的研習,則不難綱舉而目張也。
修真要訣雲:“大道無為本自然,功夫不到不方圓。三岔路口尋真種,八卦爐中煉性天。沒底法船能渡海,隨身藥物可延年。刑中藏德人難測,害裏生恩心要專。四象調和歸本麵,五行攢簇長金蓮。有增有減方為妙,知吉知凶始入玄。脫盡牽纏塵垢物,全成父母末生前。修仙作佛皆由此,餘二虛懸俱是偏。”
道家內功法術之研究,與內煉金丹術息息相關,“內煉成丹,外用成法”。外用者,主要是運用元神也,運用真炁乃是初級層次之法術。高級之內功法術,就是調煉元神和變神之法也。但出神必假於命基,命基不固,所出之神必然陰重於陽,不堪用。故修煉法術,必重性命雙修之法,而偏重於煉性。但煉性之法中,由於調煉五髒以應外五行,故命功亦含於其中。此乃正宗功法中的主次分明,包容相間處也。
二、明心見性論
中國文字語言,內涵豐富,言簡意深。研讀丹經,必須注意其深刻的內涵,把握住陰陽學貫穿始終。道家學說始終將可見和不可見的物質囊括於一起論述,研究時切不可顧此失彼,隻注意到可見之物,則丟失了高級的、根本的、實質性的不可見本原性物質。如果不注意掌握研究方法,則難得丹道和法術的神髓,理通法隨,不如此則難入修真之門。易曰:“窮理盡性,以致於命,是了性了命”。修真必需窮究性命之理,性命之理通徹,方能了得性命。若性命之理不明,認不得性是何物,而欲了性了命,豈不是盲修瞎煉。修真人必需以生死為大事,然後窮理性命之源根,若一毫道理窮究不徹,則一毫性命做不穩。知一分,做一分;知的十分,做的十分。
古來祖師大慈大悲,丹經於書千百比喻,流傳世間,欲人人成道,個個了真。其中藥物、火候、作用法則,無不俱備。可惜後世學人,或自作聰明,或糊塗冥頑,不自辨識,不費苦功修研,偶有一得,便大肆發揮,胡吹亂造,自創學說,害人誤己。亦有人自己吃不到葡萄,便說葡萄酸不可耐,自己沒有達到神修境界,便說別人都是假,古人全是非,要不就一頂封建迷信的大帽子同你罩來,看你能奈我何。如此種種可不悲乎?
縱觀當今知名人物中,窮理者眾乎?名噪一時的張香玉大師,以性功著稱於世,惜乎命功不足,無理論支撐,過言玄境,且斂財過重,必遭天譴而曇花一現,氣功熱潮亦進入低穀,令人感歎。以山人觀之,目前出山於社會上傳道者中,窮理、盡性、了命者,唯嚴
新一人耳。其性命雙修,位證金仙,真人封號亦不為過。其報告委婉曲折,千比萬喻,以授明心見性之玄機。惜乎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大部分人仍未參透其調心篇中的玄機。其人實為修真界一位奇才,因其性命雙修,自仙而仙.所以雖有攻訐者、毀謗者,均未能將其撼動。立誌修真者,均應從其出山、進入社會的坷坎經曆中,悟到性命雙修的重要性。
窮理、盡性、了命,實乃修真之必由之正路和坦途。勸君勿滿足於一法一技之得,勿僅沉溺於功法之中,而應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窮理、盡性、了命,自握智珠,則不難進入修真之大門。吾願更多的有德有誌有緣人步入修真之門,是以直書明心見性之說。
明心見性,是性命雙修的入門之訣,是修性的直解總訣。
明心者,明白、知曉、掌握心的含義也。正如南宗祖師張伯端《青華秘文?心為君論篇》中所雲:“心者,神之舍也。心者,眾妙之理,而宰萬物,性在乎是,命在乎是。若夫學道之士,先須了得這一個字,其餘留後段事矣,故為之傳”。所謂心,它包含了兩個大的概念,此概念中又分小的概念。兩個大概念,就是指形質之心和有形無質之心。
心藏神,就是指識神和元神。識神也就是後天獲得的思維,也稱欲神、欲念、識心、主觀意識等等。元神是指先天獲得的本來麵目,它的初級態稱為元性,元神實質上是元性、元氣、元精三種高級物質的聚合體。未修煉之人隻能稱之為元性,修煉之士盡管功力深淺不同,但元精、元氣、已經開始與元性聚合,較常人的元性陽性成份增多,可以稱為元神。
修真理學認為,人將生時,元性始入。正陽真人雲:“人之生,自父母交會而二氣相合,即精血為胎胞,於太初之後而自太質,陰承陽生,氣隨胎化,三百日形圓,靈入體,與母分離。”此一點靈光就是指元性。元性含有其自身許多年代的信息,非肉眼所見之物。
訣雲:“凡人投胎時,元性居方寸,而識神則居下心。下麵血肉心,形大如桃,有肺以覆翼之(魄),肝以佐之(魂)。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至聞驚則跳,聞怒則悶,見死亡則悲,見美色則眩。腦為神腑,不見腦動而隻聞心動。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動?到其動時,便不妙,然亦最妙。凡是人死時方動,此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結為法身,漸漸靈通欲動矣。”此千古不傳之秘也。修煉中,在元神出竅離體之時,必然有心動、心悸、心憋悶之感覺,山人身旁之學生中大多數都有這種切身體驗,年青人表現出的征象更突出和明顯,此訣之言不謬也。
人體血肉之心,乃識神所依,屬於陰火。盡管現代醫學認為,意識活動在大腦,但那畢竟是有形質之學說。據報載,非洲一男子用措心置換心髒,出院後不久即變得愛鑽垃圾桶,喜歡雙手著地爬行,喜歡吞食殘湯剩菜.完全表現出豬的習性,其本人亦不能自主和控製這些行為。醫學界認為此乃一新的研究課題。這一例子充分說明,無形體的奧妙所在和氣功、中醫理論的玄妙。
識心、主觀意識,乃是進入修真之門的最大障礙。所謂明心,就是要修真人明白這一點,並且修德積善、陶冶性情、修持煉己、滌去凡心、複見元神真性。祖師訣雲:“蓋心者,君之位也。以無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元神之性耳;以有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欲念之性耳。有為者,日用之心;無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為返於無為,然後以無為而蒞正事,金丹之入門也。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來一點靈光也。欲神者,氣質之性也。元神者,先天之性也。將生之際,元性始入,父母以情而育我體,故氣質之性每遇物而生情焉。今則徐徐鏟除,主於氣質盡,而本元始見,本元見,而後可以用事。學人但能護元神,則超生陰陽外,不在三界中,此見性方可,所謂本來麵目也。修真之要訣,總綱在製服凡心、識神、主觀意識。綱舉目張,繼以靜之一字為敲門磚,能靜則金丹可坐致也。”此兩點實乃修真入門之要訣。精、炁、神之所以能為我所使用,是因為心靜極則生動,元精動時,海底自開,元精自升直入炁中,如一著意,則不升矣,鐵門開矣。元炁動時,其炁自運於天地之間,上不過心,下不過陰,愈久愈足,如一著意,其氣自伏,難覓難尋。元神動時,無需指揮,自由神炁穴中升至心竅,心中一悸,砰然衝出體外,初時不知其從何而出,從何而入,豈能著意用心乎。
凡心一顆日夜磨,靜裏覓真訣無多。如能參透此訣理,大羅金仙舍爾何。”明心之訣要全在此矣。常人急功好利,多求功法而不研求功埋,東究西參而自耗光陰,不識綱舉目張之道理,究小法而失**,如黑夜登程,車奔西撞,何日才能覓著正途。吾有數言勸諸君:“參玄悟空,萬法歸宗。收心入靜,法在其中。”
何謂見性?祖師曰:“天地視人如蜉蝣,大道視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則超元會而上之,其精炁則隨天地而敗環矣,然有元神在,即無極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所謂性,就是指真性,就是元神,就是本來麵目。若見元神,必須先見性光,此光乃真性之光,是見真性元神的基礎物質。元神乃是元精、元炁、元性的聚合,性光乃精、炁、神的升華顯露,無光則難覓真性元神。
性光,有采觀法、送聚法、回照法等方法凝煉。采觀法,就是外采入內,見則觀之。光之不足送入太虛,聚取宇宙之靈能。亦為回光內照凝煉五行,洗魂煉魄以培元神。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為無上之寶。精水就是指先天真一之炁,神火就是指性光,意土則為中宮之地,也就是臍輪後麵虛無一穴。修煉即以精水為基本物質和基礎,以意土為體,以神火為用。回光照於丹田氣穴,則五行攢簇,肝所藏之魂,心所藏之神,肺所藏之魄,腎所藏之誌,脾所藏之意,在真意性光的統一號令下,凝聚一團達到煉魂、製魄、斷識、全神的煉功效應。煉盡陰滓以返純乾,消魄全魂、消陰製魄則元神陽氣充足,易出竅矣。元神之出竅,光弱者難以自見,其陰重質量不純之故,光足而全者則曆曆分明,可內觀到元神在體內的形成、成長、出竅等全過程。必須注意的是元神並非聖嬰,亦不是金身,不可混為一談。
見性之法,有內煉法,也有符咒法。道家以內煉為主,符咒為輔。元神初出,與識神並不同步協調,難以控製,也不必控製,以觀為主,所見所到,一定要重德,注意篩選信息,也不必害怕,非此假死一場,則難入道門。
明心見性,必須明真我,真我即元神,元神一出,真可謂勝券在握,得訣實修,仙業可望矣。詩曰:“未煉還丹先煉性,末修大藥先修心,性定自然丹性至,心清然後藥苗生。”要達到明心見性,應先知收心法,再言煉靜功,定其心神,方可言修真。定則靜,靜則生,不但要靜中能靜,必須做到動中也能靜,“鬧處煉神,靜中煉炁”。
所謂心動,並非心真動,實質是意念動。所謂神弛,並非元神外馳,實指識神外馳。識神、意念乃一物,而損精耗氣。意念的**多,能去此賊,則真性圓明。不欲何貪,不貪無求,心如虛空,煩惱妄想皆不為累,再加煉氣,則明心見性可致。白玉蟾宗師雲:“參玄宗不難得手,難從性宗參入,如從此入便得淵源,倘行錯路徑,則如虛空尋跡,披水覓路。”白師乃南宗五祖之一,此一言切中性命雙修中由性入命的關節處,誰雲南宗修命不修性?!由性入命,心宜虛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動,便可立丹基。以養心為主,心動神疲,心定神閑,疲則道隱,閑則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載道。收心當知儉之道,儉於目可以養神,儉於言可以養炁,儉於事可以養心,儉於欲可以養精,儉於心可以出生死,是儉為萬化之柄。儉於心乃修真了道的大關鍵。
製心當明內外三關。內三關,性不遷情,氣不化精,神不外馳;外三關,耳不淫聽,目不妄視,口不欺心。修道之心應如金玉之堅,隻有這樣始能度一切煩惱、一切困難,而全身心歸於大道。修真人應慈悲為本,修德、守德為基,道功為根,酒、色、財、氣均需戒絕。古人謂酒色財氣乃水火刀兵,是修道人的四大魔關,不能降此四魔,則勿需修仙。須知“房屋是量人的鬥,嬌妻是渡客的船,財帛乃流通之物,兒女是眼前的冤。”修真者不可貪錢財,自足安貧知樂。
性功深處道功全,福力圓時道力圓。解得真功歸上覺,世間法相總非玄。天心自與人心合,玄旨須從覺後參。四萬八千皆未法,無為妙有乃真詮。”天心即真性元神,無為妙有乃元神作功,識神同步修煉。外煉、內煉皆依此做去,法術可靈金丹可得。較之有為修煉,其時迅速,易進入自動修煉狀態。
明心見性,前提是明心。明其概念,保持其光潔無塵,潔淨無塵垢,方可見性。見性者,先見其光,洗魂煉魄,繼見真我元神。元神培成,內外用功,性命雙修同步而進,修真可入門矣。
三、修德明道論
道的體性特征是虛無、自然、純粹、樸素、簡單、平易、清靜、無為、柔弱、不爭等十種特點。這些體性特征,從人身上體現出來就是上德。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和倫理化,道體現於人謂之德。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無形的,無跡象可睹,無端倪可察。它是內在的、含蓄的,不顯山不露水,是無意的流露。道是什麽特征,上德就是什麽特征。
上德無心為德,下德有意為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有為而有以為。正如《清靜經》所雲:“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則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道德經》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正如聖祖所雲,所謂德,應當是唯道是從。沒有體悟到道的真境,沒有得道,失道而後德,才需要人們重德、修德、守德。失德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人們沒有得道,沒有悟到道,才必須講究德心、德性、德行的修持。修德萬日,就是為了悟到道、得道。有了道,德不德已不用考慮了,因為心身合乎於大道,萬事皆合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不需執德,是為上德、真德。還沒有得道,那就必須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重德修德、守德,直至得道。如果你連德也缺乏,那就要重視和修持仁、義、禮。道、德、仁、義、禮五者是修真者必須達到的修為。其最終目標是道,它是總綱,失德、缺德、無德者將永遠也達不到道的境界。德性、德心、德行缺乏者,則必須從禮、義、仁修持起,一步一個腳印,達到全德、有德、守德的狀態,繼而才能進入道之門。
;
修真之名,古已有之,俗曰修道。它囊括了動以化精、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還虛合道、位證真仙的全部修持過程。何謂真?真乃真人之業位,真乃真仙,不是自封標榜,實乃空間上界所封也。真人乃修道人的最高境界,修持者均應胸懷大誌,高瞻遠矚,終生勤奮,刻苦修持,德功並進,以求達到真人、真仙的上乘境界,故曰修真。
今之氣功,隻在修真過程的初級範疇之中。氣功一詞,早見於晉朝許遜所著之《宗教淨明錄》裏記載的《氣功闡微》篇。因其詞義狹窄,並未被廣泛采用。清代出版的《元和篇》中也有《氣功補輯》一章。氣功二字,在近一二百年之中,采用最多的是武術界。解放後、自五十年代劉貴珍先生的《氣功療法實踐》一書麵世後,氣功二字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但其概念迄今仍不完善,雖各家學說均對之加以闡述豐富,但仍覺其含義狹窄,無法包容修真的龐大體係。
氣在我們祖先的眼中,是一個哲學概念。氣是宇宙間、時空中,萬物生化的根本,是一種基本物質。《黃帝內經?素問》篇雲:“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蓄育,氣終而象變。”萬物的化生、生長、繁殖、消亡,都是氣貫穿始終,氣乃萬物的基礎和根本。“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中醫學中的氣化論將氣的概念分得更為詳細,例如,先天氣、後天氣、營氣、衛氣、宗氣、經絡氣、髒腑氣、元氣、混元氣、真氣等。修真之士,修持中所運用的這一基本物質實乃先天中的升華物質——元炁。古人為了區別一般之氣與修待之炁的區別,特以“氣”“炁”相分別,以區別其二者之間存在著質的差異。真氣中既有先天之炁,亦有後天水穀、天地之氣的精華。簡單地以氣代之,實難概括也。
氣這一物質,在不同修持階段,其質量存在巨大的差異,隻是肉眼難以觀察而已。在“氣”達一層次,其密度低質量不高;在“炁”的層次,其密度、濃度、質量大大提高,表現出光的性質,稍加注意肉眼亦可能觀察到。在更高的層次,其光的性質就越明顯,呈五色態;更高者而返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人仙不出小乘法,地仙不出中乘法,神仙不出大乘法。是此三乘之數,其實一也。用法求道,道固不難,以道求仙,仙亦甚易。法不合道,以多聞強識麵炫,自生小法旁門,不免於疾病、死亡,還猶偽稱屍解,迷惑世人,互相吹捧,致使不聞大道。以旁門小法,易為見功,而俗流多得,互相傳授,至死不悟,遂成風俗,而敗壞大道。雖有信心苦誌之人,行持已久,終不見堂奧、節序而入於泉下。嗚呼!
道本無問,問本無應,及乎真元一判,太極已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為體,二為用,三為造化。體用不出於陰陽,造化皆因交媾。上、中、下列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氣,氣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萬物。萬物之中,最靈最貴者,人也。惟人也,窮萬物之理,盡一己之性,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全命、保生以合於道,當與天地齊堅固,而共得長久。
一、修真方法
有動而修者,有靜而修者,有動靜兼修者。
動而修者,其法兩途:
其一,依人為創編之功法套路,依式而動。古之八段錦,今之流行推廣的各家功法套路是也。許多愛好者東究西參,今朝學此套路,明日煉彼功法,以博學多家為炫耀,誠為可笑也。套路如套,有為所造,如不跳出,時光空耗。似這種修法,就如同讀書,這家小學轉到那家小學,如不猛醒,升學恐難望也。
其二為神動(亦稱靈動)而修者,此法靜極生動,識神靜寂,元性調動,而形體自動,其動受元神所指揮,不以主觀意誌為動念,千姿百態,順應自然,乍看雜亂,實則有規。其功效較之有為編排之法優勝一籌。道法自然.此法頗合自然之旨趣,但此法宜先攢簇五行,和合四象,調和體內之陰陽,避免所出之神陰氣過重,易被魔控而入歧途。如能真知其理其法,此乃一上乘法門。動而修真者,其目的和效果,實乃煉形化精,使穀化精,祛病除疾,疏經通絡,補漏健形之目的,屬於煉丹法中的起手“清地平基”法也。
神動而修者,此乃“清地平基”之捷法。人生處世,深受七情六欲之困擾,八邪病痛之侵蝕,髒腑受損,經絡阻滯。男子十六歲一過,半陰半陽之態被打破,上耗其性,下耗其命,元神、元氣、元精被天地萬物所奪,此乃常情。然修真者把握陰陽,形神兼修、性命雙修。修形必增壽,“返老還童有妙方,重壽則需隻病通脈”。以動完成此步則速,以靜完成此步則緩。
去病氣通經絡,有為套路功法極難麵麵俱到、主次分明、先後有序,俗雲:“有為般般假,無為處處真。”所以,動修仍以神動而修者為上佳之選。神動順應自然之法則,其理深奧,其動真實,其調準確,其序井然,其效迅速。而且其動中有靜,先天元神和後天識神同步協調而煉,起始已握性命雙修之門匙。諸同道可自行體悟,已有自發動經曆者,體會餘之教當有所收獲,如再得吾之八脈神修金丹訣,則更能順水行舟,早登明心見性之階梯。
靜而修者,起始即靜坐收心放心,煉己采藥煉用,如得真訣,其成功一樣有望。但費時較久而已,以靜修入道香,性光易得,命火難求,特別是年齡稍長和身患陳疾者。
動靜兼修,此法較前敘之單一修法更完善,更合道之法則。動靜兼修之法,掌握了神形兼修,性命雙修之總旨。由靜而動,再由動而靜,即得整修和兼修之真趣,外動內靜,內動外靜,動和靜隻是相對而言,此乃自然法則。例如靈動前的入靜,形靜而神動,繼而形動則神靜,特別是識神知而不守。靈動完畢後上坐存想,則是外靜而內動。動靜兼修,較之純以動而修者或純以靜而修者為佳,其功效明顯,其費時較短。智者修真,應選動靜雙修之法。人無後天之強健體質,焉有先天之精氣?沒有金剛之體魄,如何修煉證仙之嬰兒?此理易明也。
修真之法,有性命雙修,有僅修命者,有僅修性者,依其得訣多寡之不同而有差異。上乘之法乃道家性命雙修之法,中乘之法乃修性之法,修命之法乃下乘之術。
僅修命者,未得真訣,不悟大道,枯坐頑強,日守幹鍋,假烹假煉,不辨水源清濁,不明采藥法度,長期神入氣穴,死守不退,神被包,結成“死丹”一顆。求祛疾延年則可,最多煉至一鬼仙而已。民間得一訣得一法而修者,大部屬於此類情況。
有專煉性而不煉命者,這類修持者得訣不會,即使修性亦是性的淺層次。修持者靜坐有時,究道講經,穿透世事,滌去人心,複見天心,默證道心,再則存心養性。其修為隻是涵養元性,誤以為性光閃現就是明心見性,而不知收光培神,不知調煉元神,不知以性入命,性命雙修。
修真之學,實乃性命雙修,神形兼修之學。如求修真大旨趣,而歸於正覺,則必須走性命雙修之坦途。上麵所舉的兩種修習方法,可以說是一種半偏殘缺之法,不足取也。
性命雙修之法,就是煉己和不漏的修煉方法。具體說來,煉己就是明心見性,何為性?神即是性,炁即是命。心之根為性,性之根為神,神寓於心,其實三者為一,其卦象為離卦,其方位屬南,其五行屬火,火中真液為水。修明心見性乃修真的第一步功夫。修命的功夫,就是不漏。不漏有層次,首先修煉精不漏,繼而達到眼、耳、鼻、舌、身均不漏,而達到漏盡通的境界。命即腎也,精也,煉形化精,煉精化炁,以後天補先天之元炁,其卦象為坎,其方位為北,其五行屬水,水中真元為火,丹材全賴於此。
所謂不漏,就是斷淫根也,但是淫根並非一斷就可萬事畢,其不禦女色,而自起遺精者,就需以法化之。而且淫心、淫根、淫身三者均須斷絕,不能修到不漏。不與妻室同房,不過斷淫身而已,其淫心、淫根猶未斷絕也,特別是淫心難斷。
從來修真,隻此色字難斷。丹經所謂斷卻淫根即是仙,不漏即神仙也。色之一字最是難去,愈拒絕而愈深陷真中,一息猶存此念不會斷滅。經雲:“食色者,性也”,無色則路斷人稀,種族無法繁衍。色之一字,誠為有之好,無之亦不好,有此不易戒,無此難修道。生我之門,死我之戶,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均終於此門戶也。蓋由色生愛,由愛生情,由情生淫,由淫生棺材,此乃相連而來。由情精順行生子,逆行成仙,常人以精順行與婦人交合而生子,精竭歸黃泉,而修道者乃是將此精斷絕,不與婦人交合,不漏出陽關,而將此精盡化元精,逆行歸入已身,龍虎會合而結聖胎。其順行生子者,乃是自己死後,有子孫代其而生。其逆行成仙者,乃不需他人代我而生,而是我代我生,金身不朽,與大道共存。此乃莊子“生生者不生,殺生者不死”之義也。
南派修真,倡先盡人道,後盡仙道,中年入道,性定欲平,將人情化為道情,經接命法清修補漏修爻,入道不難。晚年入道,元氣衰敗舊社會為求速效,多采用栽接法,今人難有此條件,仍以接命法修補為佳,雖稍多費時日,但亦穩妥。求人不如求已,免招非議,且雙修栽接之訣,雖極簡不繁,亦難筆之於紙。
青少年入道,以修性為主兼及修命為佳。青少年世事少經,修真大都是一時性情使然,或偶因失意失誌而一時為之,並未克穿世事,如修命斷精,則恐日後回頭之苦也。不斷精修不漏,則難修真實之髓道通,髓道不通,則難登金仙之殿堂。今人大都以意通、經絡通誤認周天通,此大謬矣。無矢誌入道者,則難習此法,不習此法亦難入性命雙修上佳境界,可不慎乎。
性修死,命修活。死者,乃凡心死、欲心死也,心死神活,道樞掌握也。活者,乃元精活、元炁活也,腎固不漏元精活,煉丹藥材自家多也。所謂降龍伏虎者,龍即指性,乃識性、欲性也;虎即指命,乃腎水、濁精也。心定龍歸海,情忘虎隱山。
研究道家修道之理論,一言概括,必須把握陰陽學說。陰陽學說在丹經理論中貫穿始終,無物不論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用者不見,見者不用。如龍虎、烏兔、鉛汞……等等,不勝枚舉,皆陽中之陰,陰中之陽。大而言之,都是修真性命雙修的基本物質。研究者、實修者隻要高屋建瓴的研習,則不難綱舉而目張也。
修真要訣雲:“大道無為本自然,功夫不到不方圓。三岔路口尋真種,八卦爐中煉性天。沒底法船能渡海,隨身藥物可延年。刑中藏德人難測,害裏生恩心要專。四象調和歸本麵,五行攢簇長金蓮。有增有減方為妙,知吉知凶始入玄。脫盡牽纏塵垢物,全成父母末生前。修仙作佛皆由此,餘二虛懸俱是偏。”
道家內功法術之研究,與內煉金丹術息息相關,“內煉成丹,外用成法”。外用者,主要是運用元神也,運用真炁乃是初級層次之法術。高級之內功法術,就是調煉元神和變神之法也。但出神必假於命基,命基不固,所出之神必然陰重於陽,不堪用。故修煉法術,必重性命雙修之法,而偏重於煉性。但煉性之法中,由於調煉五髒以應外五行,故命功亦含於其中。此乃正宗功法中的主次分明,包容相間處也。
二、明心見性論
中國文字語言,內涵豐富,言簡意深。研讀丹經,必須注意其深刻的內涵,把握住陰陽學貫穿始終。道家學說始終將可見和不可見的物質囊括於一起論述,研究時切不可顧此失彼,隻注意到可見之物,則丟失了高級的、根本的、實質性的不可見本原性物質。如果不注意掌握研究方法,則難得丹道和法術的神髓,理通法隨,不如此則難入修真之門。易曰:“窮理盡性,以致於命,是了性了命”。修真必需窮究性命之理,性命之理通徹,方能了得性命。若性命之理不明,認不得性是何物,而欲了性了命,豈不是盲修瞎煉。修真人必需以生死為大事,然後窮理性命之源根,若一毫道理窮究不徹,則一毫性命做不穩。知一分,做一分;知的十分,做的十分。
古來祖師大慈大悲,丹經於書千百比喻,流傳世間,欲人人成道,個個了真。其中藥物、火候、作用法則,無不俱備。可惜後世學人,或自作聰明,或糊塗冥頑,不自辨識,不費苦功修研,偶有一得,便大肆發揮,胡吹亂造,自創學說,害人誤己。亦有人自己吃不到葡萄,便說葡萄酸不可耐,自己沒有達到神修境界,便說別人都是假,古人全是非,要不就一頂封建迷信的大帽子同你罩來,看你能奈我何。如此種種可不悲乎?
縱觀當今知名人物中,窮理者眾乎?名噪一時的張香玉大師,以性功著稱於世,惜乎命功不足,無理論支撐,過言玄境,且斂財過重,必遭天譴而曇花一現,氣功熱潮亦進入低穀,令人感歎。以山人觀之,目前出山於社會上傳道者中,窮理、盡性、了命者,唯嚴
新一人耳。其性命雙修,位證金仙,真人封號亦不為過。其報告委婉曲折,千比萬喻,以授明心見性之玄機。惜乎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大部分人仍未參透其調心篇中的玄機。其人實為修真界一位奇才,因其性命雙修,自仙而仙.所以雖有攻訐者、毀謗者,均未能將其撼動。立誌修真者,均應從其出山、進入社會的坷坎經曆中,悟到性命雙修的重要性。
窮理、盡性、了命,實乃修真之必由之正路和坦途。勸君勿滿足於一法一技之得,勿僅沉溺於功法之中,而應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窮理、盡性、了命,自握智珠,則不難進入修真之大門。吾願更多的有德有誌有緣人步入修真之門,是以直書明心見性之說。
明心見性,是性命雙修的入門之訣,是修性的直解總訣。
明心者,明白、知曉、掌握心的含義也。正如南宗祖師張伯端《青華秘文?心為君論篇》中所雲:“心者,神之舍也。心者,眾妙之理,而宰萬物,性在乎是,命在乎是。若夫學道之士,先須了得這一個字,其餘留後段事矣,故為之傳”。所謂心,它包含了兩個大的概念,此概念中又分小的概念。兩個大概念,就是指形質之心和有形無質之心。
心藏神,就是指識神和元神。識神也就是後天獲得的思維,也稱欲神、欲念、識心、主觀意識等等。元神是指先天獲得的本來麵目,它的初級態稱為元性,元神實質上是元性、元氣、元精三種高級物質的聚合體。未修煉之人隻能稱之為元性,修煉之士盡管功力深淺不同,但元精、元氣、已經開始與元性聚合,較常人的元性陽性成份增多,可以稱為元神。
修真理學認為,人將生時,元性始入。正陽真人雲:“人之生,自父母交會而二氣相合,即精血為胎胞,於太初之後而自太質,陰承陽生,氣隨胎化,三百日形圓,靈入體,與母分離。”此一點靈光就是指元性。元性含有其自身許多年代的信息,非肉眼所見之物。
訣雲:“凡人投胎時,元性居方寸,而識神則居下心。下麵血肉心,形大如桃,有肺以覆翼之(魄),肝以佐之(魂)。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至聞驚則跳,聞怒則悶,見死亡則悲,見美色則眩。腦為神腑,不見腦動而隻聞心動。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動?到其動時,便不妙,然亦最妙。凡是人死時方動,此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結為法身,漸漸靈通欲動矣。”此千古不傳之秘也。修煉中,在元神出竅離體之時,必然有心動、心悸、心憋悶之感覺,山人身旁之學生中大多數都有這種切身體驗,年青人表現出的征象更突出和明顯,此訣之言不謬也。
人體血肉之心,乃識神所依,屬於陰火。盡管現代醫學認為,意識活動在大腦,但那畢竟是有形質之學說。據報載,非洲一男子用措心置換心髒,出院後不久即變得愛鑽垃圾桶,喜歡雙手著地爬行,喜歡吞食殘湯剩菜.完全表現出豬的習性,其本人亦不能自主和控製這些行為。醫學界認為此乃一新的研究課題。這一例子充分說明,無形體的奧妙所在和氣功、中醫理論的玄妙。
識心、主觀意識,乃是進入修真之門的最大障礙。所謂明心,就是要修真人明白這一點,並且修德積善、陶冶性情、修持煉己、滌去凡心、複見元神真性。祖師訣雲:“蓋心者,君之位也。以無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元神之性耳;以有為臨之,則其所以動者,欲念之性耳。有為者,日用之心;無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為返於無為,然後以無為而蒞正事,金丹之入門也。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來一點靈光也。欲神者,氣質之性也。元神者,先天之性也。將生之際,元性始入,父母以情而育我體,故氣質之性每遇物而生情焉。今則徐徐鏟除,主於氣質盡,而本元始見,本元見,而後可以用事。學人但能護元神,則超生陰陽外,不在三界中,此見性方可,所謂本來麵目也。修真之要訣,總綱在製服凡心、識神、主觀意識。綱舉目張,繼以靜之一字為敲門磚,能靜則金丹可坐致也。”此兩點實乃修真入門之要訣。精、炁、神之所以能為我所使用,是因為心靜極則生動,元精動時,海底自開,元精自升直入炁中,如一著意,則不升矣,鐵門開矣。元炁動時,其炁自運於天地之間,上不過心,下不過陰,愈久愈足,如一著意,其氣自伏,難覓難尋。元神動時,無需指揮,自由神炁穴中升至心竅,心中一悸,砰然衝出體外,初時不知其從何而出,從何而入,豈能著意用心乎。
凡心一顆日夜磨,靜裏覓真訣無多。如能參透此訣理,大羅金仙舍爾何。”明心之訣要全在此矣。常人急功好利,多求功法而不研求功埋,東究西參而自耗光陰,不識綱舉目張之道理,究小法而失**,如黑夜登程,車奔西撞,何日才能覓著正途。吾有數言勸諸君:“參玄悟空,萬法歸宗。收心入靜,法在其中。”
何謂見性?祖師曰:“天地視人如蜉蝣,大道視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則超元會而上之,其精炁則隨天地而敗環矣,然有元神在,即無極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所謂性,就是指真性,就是元神,就是本來麵目。若見元神,必須先見性光,此光乃真性之光,是見真性元神的基礎物質。元神乃是元精、元炁、元性的聚合,性光乃精、炁、神的升華顯露,無光則難覓真性元神。
性光,有采觀法、送聚法、回照法等方法凝煉。采觀法,就是外采入內,見則觀之。光之不足送入太虛,聚取宇宙之靈能。亦為回光內照凝煉五行,洗魂煉魄以培元神。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為無上之寶。精水就是指先天真一之炁,神火就是指性光,意土則為中宮之地,也就是臍輪後麵虛無一穴。修煉即以精水為基本物質和基礎,以意土為體,以神火為用。回光照於丹田氣穴,則五行攢簇,肝所藏之魂,心所藏之神,肺所藏之魄,腎所藏之誌,脾所藏之意,在真意性光的統一號令下,凝聚一團達到煉魂、製魄、斷識、全神的煉功效應。煉盡陰滓以返純乾,消魄全魂、消陰製魄則元神陽氣充足,易出竅矣。元神之出竅,光弱者難以自見,其陰重質量不純之故,光足而全者則曆曆分明,可內觀到元神在體內的形成、成長、出竅等全過程。必須注意的是元神並非聖嬰,亦不是金身,不可混為一談。
見性之法,有內煉法,也有符咒法。道家以內煉為主,符咒為輔。元神初出,與識神並不同步協調,難以控製,也不必控製,以觀為主,所見所到,一定要重德,注意篩選信息,也不必害怕,非此假死一場,則難入道門。
明心見性,必須明真我,真我即元神,元神一出,真可謂勝券在握,得訣實修,仙業可望矣。詩曰:“未煉還丹先煉性,末修大藥先修心,性定自然丹性至,心清然後藥苗生。”要達到明心見性,應先知收心法,再言煉靜功,定其心神,方可言修真。定則靜,靜則生,不但要靜中能靜,必須做到動中也能靜,“鬧處煉神,靜中煉炁”。
所謂心動,並非心真動,實質是意念動。所謂神弛,並非元神外馳,實指識神外馳。識神、意念乃一物,而損精耗氣。意念的**多,能去此賊,則真性圓明。不欲何貪,不貪無求,心如虛空,煩惱妄想皆不為累,再加煉氣,則明心見性可致。白玉蟾宗師雲:“參玄宗不難得手,難從性宗參入,如從此入便得淵源,倘行錯路徑,則如虛空尋跡,披水覓路。”白師乃南宗五祖之一,此一言切中性命雙修中由性入命的關節處,誰雲南宗修命不修性?!由性入命,心宜虛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動,便可立丹基。以養心為主,心動神疲,心定神閑,疲則道隱,閑則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載道。收心當知儉之道,儉於目可以養神,儉於言可以養炁,儉於事可以養心,儉於欲可以養精,儉於心可以出生死,是儉為萬化之柄。儉於心乃修真了道的大關鍵。
製心當明內外三關。內三關,性不遷情,氣不化精,神不外馳;外三關,耳不淫聽,目不妄視,口不欺心。修道之心應如金玉之堅,隻有這樣始能度一切煩惱、一切困難,而全身心歸於大道。修真人應慈悲為本,修德、守德為基,道功為根,酒、色、財、氣均需戒絕。古人謂酒色財氣乃水火刀兵,是修道人的四大魔關,不能降此四魔,則勿需修仙。須知“房屋是量人的鬥,嬌妻是渡客的船,財帛乃流通之物,兒女是眼前的冤。”修真者不可貪錢財,自足安貧知樂。
性功深處道功全,福力圓時道力圓。解得真功歸上覺,世間法相總非玄。天心自與人心合,玄旨須從覺後參。四萬八千皆未法,無為妙有乃真詮。”天心即真性元神,無為妙有乃元神作功,識神同步修煉。外煉、內煉皆依此做去,法術可靈金丹可得。較之有為修煉,其時迅速,易進入自動修煉狀態。
明心見性,前提是明心。明其概念,保持其光潔無塵,潔淨無塵垢,方可見性。見性者,先見其光,洗魂煉魄,繼見真我元神。元神培成,內外用功,性命雙修同步而進,修真可入門矣。
三、修德明道論
道的體性特征是虛無、自然、純粹、樸素、簡單、平易、清靜、無為、柔弱、不爭等十種特點。這些體性特征,從人身上體現出來就是上德。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和倫理化,道體現於人謂之德。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無形的,無跡象可睹,無端倪可察。它是內在的、含蓄的,不顯山不露水,是無意的流露。道是什麽特征,上德就是什麽特征。
上德無心為德,下德有意為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有為而有以為。正如《清靜經》所雲:“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則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道德經》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正如聖祖所雲,所謂德,應當是唯道是從。沒有體悟到道的真境,沒有得道,失道而後德,才需要人們重德、修德、守德。失德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人們沒有得道,沒有悟到道,才必須講究德心、德性、德行的修持。修德萬日,就是為了悟到道、得道。有了道,德不德已不用考慮了,因為心身合乎於大道,萬事皆合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不需執德,是為上德、真德。還沒有得道,那就必須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重德修德、守德,直至得道。如果你連德也缺乏,那就要重視和修持仁、義、禮。道、德、仁、義、禮五者是修真者必須達到的修為。其最終目標是道,它是總綱,失德、缺德、無德者將永遠也達不到道的境界。德性、德心、德行缺乏者,則必須從禮、義、仁修持起,一步一個腳印,達到全德、有德、守德的狀態,繼而才能進入道之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