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行星的條件,乍一看上去似乎非常惡劣,但是在宇宙中其實是非常好的。
尺寸、重力、位置都合適,還有足夠的液態水,隻是溫度和空氣成分不合適而已,其中溫度過高也是空氣成分導致的。
單純的有限的調節空氣成分,在行星級別的環境改造中, 基本上是屬於最簡單的級別了。
許星辰得到了環境改造技術包,所有的改造設備都是現成的,甚至連方案都有近似的模板。
許星辰和艦娘們要做的,就是根據二號行星的具體狀態,準備好人員和資源,在合適的時機送過去就行了。
所以決定進行改造之後, 遠望一號就和許星辰一起, 再次核算了行星軌道, 然後開始跟科研艦娘們一起,規劃最合適的航線。
二號行星軌道周期256天,三號行星也就是艦娘母星軌道周期384天。
兩顆行星的軌道共振比例是2:3,每768天相遇一次,下一次相遇是在96天之後。
二號行星平均軌道半徑為11397萬公裏,三號行星也就是艦娘母星的平均軌道半徑為14960萬公裏,所以兩顆行星相遇時的平均最小距離近似於3563萬公裏。
如果走海王星模式的近似最小直達航線,就算是用之前的傳統發動機和飛船,也能在一個月內抵達二號行星。
但是許星辰和艦娘們還想更快點,所以就使用中間態物質能量體係,重新設計了所需的太空飛行器。
首先是艦娘母星到二號行星的太空飛船,在現有的太空基地模塊基礎上修改而成,也就是一個邊長16米的方塊。
仍然是模塊化設計,可以根據需要進行組合。
單純的縱向疊加,用一個模塊推動航行,可以增加運載量。
單純的橫向疊加, 所有模塊一起工作,可以提升加速效率。
正常情況下仍然是立方體疊加, 部分用作航行, 部分用作載荷艙。
兩個月後,飛船和所需設備,全部重新設計完成,並且直接在太空軍港中生產出來。
現在艦娘母星的太空軍港,規模已經擴張到了256米,並且建設了相對完整規範的,太空戰艦、戰機停泊碼頭。
二號行星的太空基地,也早就完成了資源補充,然後二號行星仔細掃描了一個月多,已經將二號行星的狀態摸得一清二楚了。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a.net">ranwena.net</a>
準備前往二號行星的第一批太空艦娘隊伍,也在接受了許星辰的改造之後,又經過了兩個月的太空生活訓練。
考慮到二號行星與艦娘母星的相遇周期長達768天,這次機會過去之後再等下次就得兩年之後了。
所以這批前往二號行星的艦娘隊伍,盡可能的擴大了一些規模,達到了1024名。
雖然是第一次前往這麽遙遠的異星,但是安全性倒也不用太過擔心,這些艦娘們都已經適應了太空生活。
艦體都在改造總更換了中間態物質能量體係,都可以隨時展開艦體當太空飛船, 搭載其他的同伴活動。
就算是過去的路上出點問題, 大家輪流展開艦體搭載其他同伴飛行, 一路加速飛回來就是了,著急的話可能幾天就夠了。
同時,更強強大的發動機,加上太空和地麵都有資源補給基地,讓這些艦娘已經可以實現單艦出入大氣層了。
考慮到艦娘始終有在大氣層內作戰的實際需求,同時大家有不容易接受把艦體改造方塊或者球,所以艦娘的艦體外型保持傳統。
保持著近似二戰戰艦的形態,隻是根據太空環境做了一定的修繕,增加了太空內外通用的動力係統。
1024名艦娘實際上是1024艘空天一體化戰艦,也是1024個巨大的移動倉庫,這是任何文明都比不了的超規格外掛……
這1024名艦娘被總編為第二行星艦隊,艦隊的總指揮同時也是這次行動的負責人,再次由遠望一號擔任。
遠望一號是最靠譜的航天科研艦,同時也是能夠參與戰鬥的空天航母,也最善於協調各方麵的人員。
然後有遠望二號作為科研相關副手,天狼星作為信息相關副手,鹹陽、青鳥作為安全與執行相關的副職。
當所有的人員與設備全部準備完畢之後,距離最合適的時間窗口仍然有將近半個月的時間。
但是到了星海聯盟這個狀態,已經不需要太過在意精確的時間窗口了,差不太多就行了。
所以準備完成之後,遠望一號就直接帶著第二行星艦隊,乘坐一顆邊長64米的太空飛船出發了。
然後經過了僅僅9天的飛行,就抵達了二號行星軌道,在與起飛差不多的暴力減速之後,太空飛船成功入軌。
經過簡單的調整之後,在飛船裏麵閑了九天的艦娘們,馬上分頭行動起來。
留下64個艦娘在太空基地值守,另外960個艦娘分成120個8人小隊,在二號行星的北極區域登陸。
現在二號行星的北半球是冬季,北極區域現在是極夜狀態,是整個星球上綜合氣溫最低的地方。
現在這裏的區域平均溫度,大概在30度左右,地球的類似區域類似季節的溫室,在零下30左右,附近的陸地溫度更低……
30度左右的溫度,以及5個左右的大氣壓,地球人類勉強能夠承受,不過得帶專門的氧氣罐,否則氮氣進入血液,會憋死。
對於艦娘而言,就影響不大了,可以直接不帶防護設備,直接在星球表麵活動。
二號行星的北極區域是一片大洋,隻有零星的一些島嶼。
艦娘們在預訂的海麵上降落之後,就迅速靠近了一座預訂的島嶼。
一部分艦娘在海上展開艦體,打開船艙和塢艙,另外一部分艦娘協助,往島嶼上搬運裝備。
最先送上岸邊,最先組裝起來的,是八套資源轉化設備,這是艦娘們持續活動的基礎。
然後是各種基本的軍港設施,包括模塊化的港區公寓房。
有了居住的地方之後,艦娘們開始正式的工作,部署環境改造設備,其中有大致四大類。
第一,大氣采集設備,采集氮氣與二氧化碳,作為轉化設備的原料,用於生成艦娘資源。
第二,製氧設備,直接電解水製造氧氣,氧氣直接投放到附近的空氣中,副產物氫氣通過管道排往高空。
有了資源轉化設備之後,艦娘們的資源就是近乎無限的,那麽電能也就是近乎無限的,用於電解的原料也隨處可見。
氫氣對艦娘們而言沒有多大用處,如果和氧氣一樣直接排放到周圍會很危險。
氫氣燃燒乃至爆炸是小事,把剛造的氧氣又燒了才是大事。
不過氫氣重量比氧氣輕的多,隻要排放到稍微高點的地方,讓它們自己不斷上升,一直飄散到宇宙空間就行了。
第三,製氮設備,采集氮氣製作氮肥,作為後續種植陸地植物的肥料。
第四,種植設備,持續培養藻類植物,持續投放到大洋上去,讓植物自己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氧氣和有機物。
在完全沒有生物的海洋中,直接幾乎無限製的投放藻類,當然有可能導致生物災害,甚至概率還可能會比較高。
但是對於這個沒有生命的星球而言,導致了藻類大爆發的話,那絕對是好事……
這些設備,全部都是自動設施,同時分為海上與陸地兩種,不過絕大部分都是水上設備。
它們的外觀都是一個個的圓球,可以在海上自主持續漂浮,同時具有一定的航行能力,直接消耗艦娘資源工作。
艦娘資源也就是中間態物質,能量比核聚變還高一個數量級,所以這些設備儲存的資源,足夠它們持續工作一百年。
艦娘們會通過港區的製造設備,批量化的生產這些圓球設備,然後不斷的投放到大海上去,直到它們遍布整個星球為止。
它們將在整個星球的大海上,持續不斷的改造星球大氣,直到把星球表麵的空氣壓力和溫度,都降到近似地球為止。
尺寸、重力、位置都合適,還有足夠的液態水,隻是溫度和空氣成分不合適而已,其中溫度過高也是空氣成分導致的。
單純的有限的調節空氣成分,在行星級別的環境改造中, 基本上是屬於最簡單的級別了。
許星辰得到了環境改造技術包,所有的改造設備都是現成的,甚至連方案都有近似的模板。
許星辰和艦娘們要做的,就是根據二號行星的具體狀態,準備好人員和資源,在合適的時機送過去就行了。
所以決定進行改造之後, 遠望一號就和許星辰一起, 再次核算了行星軌道, 然後開始跟科研艦娘們一起,規劃最合適的航線。
二號行星軌道周期256天,三號行星也就是艦娘母星軌道周期384天。
兩顆行星的軌道共振比例是2:3,每768天相遇一次,下一次相遇是在96天之後。
二號行星平均軌道半徑為11397萬公裏,三號行星也就是艦娘母星的平均軌道半徑為14960萬公裏,所以兩顆行星相遇時的平均最小距離近似於3563萬公裏。
如果走海王星模式的近似最小直達航線,就算是用之前的傳統發動機和飛船,也能在一個月內抵達二號行星。
但是許星辰和艦娘們還想更快點,所以就使用中間態物質能量體係,重新設計了所需的太空飛行器。
首先是艦娘母星到二號行星的太空飛船,在現有的太空基地模塊基礎上修改而成,也就是一個邊長16米的方塊。
仍然是模塊化設計,可以根據需要進行組合。
單純的縱向疊加,用一個模塊推動航行,可以增加運載量。
單純的橫向疊加, 所有模塊一起工作,可以提升加速效率。
正常情況下仍然是立方體疊加, 部分用作航行, 部分用作載荷艙。
兩個月後,飛船和所需設備,全部重新設計完成,並且直接在太空軍港中生產出來。
現在艦娘母星的太空軍港,規模已經擴張到了256米,並且建設了相對完整規範的,太空戰艦、戰機停泊碼頭。
二號行星的太空基地,也早就完成了資源補充,然後二號行星仔細掃描了一個月多,已經將二號行星的狀態摸得一清二楚了。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a.net">ranwena.net</a>
準備前往二號行星的第一批太空艦娘隊伍,也在接受了許星辰的改造之後,又經過了兩個月的太空生活訓練。
考慮到二號行星與艦娘母星的相遇周期長達768天,這次機會過去之後再等下次就得兩年之後了。
所以這批前往二號行星的艦娘隊伍,盡可能的擴大了一些規模,達到了1024名。
雖然是第一次前往這麽遙遠的異星,但是安全性倒也不用太過擔心,這些艦娘們都已經適應了太空生活。
艦體都在改造總更換了中間態物質能量體係,都可以隨時展開艦體當太空飛船, 搭載其他的同伴活動。
就算是過去的路上出點問題, 大家輪流展開艦體搭載其他同伴飛行, 一路加速飛回來就是了,著急的話可能幾天就夠了。
同時,更強強大的發動機,加上太空和地麵都有資源補給基地,讓這些艦娘已經可以實現單艦出入大氣層了。
考慮到艦娘始終有在大氣層內作戰的實際需求,同時大家有不容易接受把艦體改造方塊或者球,所以艦娘的艦體外型保持傳統。
保持著近似二戰戰艦的形態,隻是根據太空環境做了一定的修繕,增加了太空內外通用的動力係統。
1024名艦娘實際上是1024艘空天一體化戰艦,也是1024個巨大的移動倉庫,這是任何文明都比不了的超規格外掛……
這1024名艦娘被總編為第二行星艦隊,艦隊的總指揮同時也是這次行動的負責人,再次由遠望一號擔任。
遠望一號是最靠譜的航天科研艦,同時也是能夠參與戰鬥的空天航母,也最善於協調各方麵的人員。
然後有遠望二號作為科研相關副手,天狼星作為信息相關副手,鹹陽、青鳥作為安全與執行相關的副職。
當所有的人員與設備全部準備完畢之後,距離最合適的時間窗口仍然有將近半個月的時間。
但是到了星海聯盟這個狀態,已經不需要太過在意精確的時間窗口了,差不太多就行了。
所以準備完成之後,遠望一號就直接帶著第二行星艦隊,乘坐一顆邊長64米的太空飛船出發了。
然後經過了僅僅9天的飛行,就抵達了二號行星軌道,在與起飛差不多的暴力減速之後,太空飛船成功入軌。
經過簡單的調整之後,在飛船裏麵閑了九天的艦娘們,馬上分頭行動起來。
留下64個艦娘在太空基地值守,另外960個艦娘分成120個8人小隊,在二號行星的北極區域登陸。
現在二號行星的北半球是冬季,北極區域現在是極夜狀態,是整個星球上綜合氣溫最低的地方。
現在這裏的區域平均溫度,大概在30度左右,地球的類似區域類似季節的溫室,在零下30左右,附近的陸地溫度更低……
30度左右的溫度,以及5個左右的大氣壓,地球人類勉強能夠承受,不過得帶專門的氧氣罐,否則氮氣進入血液,會憋死。
對於艦娘而言,就影響不大了,可以直接不帶防護設備,直接在星球表麵活動。
二號行星的北極區域是一片大洋,隻有零星的一些島嶼。
艦娘們在預訂的海麵上降落之後,就迅速靠近了一座預訂的島嶼。
一部分艦娘在海上展開艦體,打開船艙和塢艙,另外一部分艦娘協助,往島嶼上搬運裝備。
最先送上岸邊,最先組裝起來的,是八套資源轉化設備,這是艦娘們持續活動的基礎。
然後是各種基本的軍港設施,包括模塊化的港區公寓房。
有了居住的地方之後,艦娘們開始正式的工作,部署環境改造設備,其中有大致四大類。
第一,大氣采集設備,采集氮氣與二氧化碳,作為轉化設備的原料,用於生成艦娘資源。
第二,製氧設備,直接電解水製造氧氣,氧氣直接投放到附近的空氣中,副產物氫氣通過管道排往高空。
有了資源轉化設備之後,艦娘們的資源就是近乎無限的,那麽電能也就是近乎無限的,用於電解的原料也隨處可見。
氫氣對艦娘們而言沒有多大用處,如果和氧氣一樣直接排放到周圍會很危險。
氫氣燃燒乃至爆炸是小事,把剛造的氧氣又燒了才是大事。
不過氫氣重量比氧氣輕的多,隻要排放到稍微高點的地方,讓它們自己不斷上升,一直飄散到宇宙空間就行了。
第三,製氮設備,采集氮氣製作氮肥,作為後續種植陸地植物的肥料。
第四,種植設備,持續培養藻類植物,持續投放到大洋上去,讓植物自己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氧氣和有機物。
在完全沒有生物的海洋中,直接幾乎無限製的投放藻類,當然有可能導致生物災害,甚至概率還可能會比較高。
但是對於這個沒有生命的星球而言,導致了藻類大爆發的話,那絕對是好事……
這些設備,全部都是自動設施,同時分為海上與陸地兩種,不過絕大部分都是水上設備。
它們的外觀都是一個個的圓球,可以在海上自主持續漂浮,同時具有一定的航行能力,直接消耗艦娘資源工作。
艦娘資源也就是中間態物質,能量比核聚變還高一個數量級,所以這些設備儲存的資源,足夠它們持續工作一百年。
艦娘們會通過港區的製造設備,批量化的生產這些圓球設備,然後不斷的投放到大海上去,直到它們遍布整個星球為止。
它們將在整個星球的大海上,持續不斷的改造星球大氣,直到把星球表麵的空氣壓力和溫度,都降到近似地球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