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星辰準備把自己的太空望遠鏡,放在艦娘星的拉格朗日L2點上,這裏距離艦娘星197萬公裏左右。
這樣望遠鏡就可以星係內的恒星為中心,跟隨艦娘母星同步旋轉,每一艦娘星年(384天)在星係內繞行一周。
在這裏部署一座直徑一公裏的大口徑射電望遠鏡,基本就能把艦娘星星係內的所有天體看的差不多了。
對於周圍十幾光年內的恒星係的情況,主要是大型行星的狀態, 也能勉強了解個基本狀況。
至於更遠的地方,主要就是觀測恒星,形成恒星星表,同時探尋整個宇宙的概況。
這種巨型太空望遠鏡,如果用來觀察恒星和宇宙,可以看的非常遙遠的地方。
地球的哈勃望遠鏡,發現的距離最遠的單個恒星,在90億光年之外, 被命名為伊卡洛斯星。
發現的最遠的星係在134光年之外,是地球宇宙誕生4年之後就已經存在的星係,被編號為GN-z11,又稱為嬰兒星係。
新一代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應該就可以發現更加遙遠的,同時也是更加接近宇宙中誕生最早的那些星係了。
許星辰有艦娘科技體係的支撐,準備搭建的太空望遠鏡的能力異常強大。
不但會遠遠超過地球當前建成的太空望遠鏡,也遠遠超過地球計劃中的未來數十年的望遠鏡。
其對恒星和天體係統的觀測距離,都將遠遠超過地球的各種天文望遠鏡。
然後根據觀測的到的天體係統的實際距離,根據天體係統的紅移,判斷當前宇宙是在膨脹還是在收縮。
然後根據這個收縮和膨脹的速度,反向推算出當前宇宙的年齡。
同時,對於恒星和宇宙的觀測,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作用,那就是確認艦娘星所在宇宙,是否就是地球所在的宇宙。
許星辰現在內心的猜測是,兩者極大概率就是同一個宇宙,最起碼,這個平行宇宙中極大概是率會有一個地球。
因為根據係統給予的引導任務, 許星辰知道自己和艦娘們所屬的文明,被任務的設置者稱為“1024號備份文明傳承者”。
最初聽到和看到時候,許星辰還沒有太過在意,但是隨著時間推移,許星辰越來越覺得,這個稱呼的信息量太大了。
1024號——艦娘星這種地方,在宇宙中竟然還有一千多個,一千多個備份文明,這是要幹什麽?單純的廣撒網還是要養蠱?
備份文明——艦娘星的人類和艦娘,到底誰是備份?又是誰的備份?本體還在不在?
傳承者——誰是傳承者?傳承了誰?被傳承者還在不在?
現在許星辰心中非常的懷疑,這個宇宙應當存在的地球,現在還在不在?
如果仍然存在的話,是以怎樣的形式存在的?世界末日了還是仍然在獨立發展?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la">小書亭</a>
如果艦娘星所在的星係,與這個宇宙的太陽係距離不是太遠的話,自己就可以通過太空望遠鏡找到它。
雖然在遙遠的星空之中,不可能直接認出太陽這顆普通的黃矮星,但是可以通過太陽周圍恒星的相對坐標,來鎖定它的身份。
隻不過, 太空望遠鏡的能力, 也就僅此而已了。
就算是找到了太陽, 自己也無法通過望遠鏡,來確定地球的狀態。
太空望遠鏡尋找恒星,可以看到幾十億光年之外,但是對於行星,看幾光年都費勁。
因為恒星係的物質,超過99%都集中在恒星本身上,而且恒星是燃燒著的發光體。
而行星不但尺寸渺小,而且本身是不發光的,在恒星的幹擾之下,要在星係外直接觀測到它們,無異是異常困難的。
最多是通過行星運行到恒星前方,對恒星光線造成的幹擾,來確定是否有行星存在,至於行星基本信息,那大部分都是估算的。
想要直觀的確認行星的狀態,還是要直接進對應的星係內觀測才行。
所以,超光速、超空間航行技術,才是下個時代的必不可少的能力,也是星際文明必不可少的技術。
科研艦娘們已經在進行相關的研究,主要是圍繞地球科技時代的那些暢想,例如曲率、例如蟲洞、例如躍遷等。
但是到目前為止,不能說毫無進展吧,隻能說是沒有任何頭緒。
它們要麽是需要找到負能量、負壓強的神奇的負物質(不是反物質),因為隻有負物資才能實現局部的空間壓縮和扭曲。
或者是掌握暗物質轉移,通過移動空間中的暗物質,影響宇宙空間的膨脹和收縮。
無論哪個方向,在人類的科技水平,以及艦娘現有的科技水平上看,都是非常離譜的東西。
雖然艦娘的艦裝,是已經涉及到了空間壓縮技術的,隻是艦娘本身的設計和製造技術,目前還出於絕對的黑箱狀態而已。
因此許星辰自己心中猜測,曲率、蟲洞等涉及到空間扭曲的技術,很可能是存在的。
應該說是艦娘們的創造者,或者說是自己的引導任務的設置者們,很可能是掌握了相應技術的。
所以,自己後續階段的引導任務獎勵,應該說是後續的科技鎖,很可能會解鎖這些東西。
萬一創造者們都沒有掌握超光速航行能力,那自己和艦娘們很可能永遠隻能依賴工質推進飛船,以亞光速在附近恒星係活動了。
對於地球當前階段的科技水平而言,就算是要實現亞光速航行,都仍然隻存在於幻想中。
就算按照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來計算,也隻能理論上實現0.05到0.1倍光速的航行速度,實際在工程上的可行性是極低的。
如果核聚變動力飛船想要達到0.5倍光速的最大速度,理論上就需要使用百萬億噸級的飛船艦體,其中絕大部分的質量都要用來裝燃料,也就是壓根就不具有可行性來。
理論上將,需要掌握正反物質可控湮滅技術,用正反物質湮滅作為飛船航行的動力,才能讓工質飛船實現亞光速航行。
不過對於現在的艦娘而言,使用目前已經掌握的技術,就能直接實現亞光速航行,而且具備一定的可行性。
艦娘的艦體實際上本來就擁有空間壓縮能力,艦娘補給資源之後又可以生成數萬倍重量的燃料,這實際上又是一次空間壓縮。
這樣兩層空間壓縮嵌套配合,兩個艦娘就能攜帶相當於數十億噸級的燃料,專門改造的運輸艦還能攜帶更多。
再配合尺寸規模更小的飛船,利用剛剛得到的核聚變或者中間態物質引擎,就能實現0.5倍光速以上的最大航速了。
當然,加速需要的時間會很長,所以對於近距離的行星探索,這種引擎仍然是用不上的,太遠的恒星又需要太長時間,所以隻適合探索幾光年內的星係。
於是,在許星辰最終安排的科研計劃中,把超光速航行相關的項目都暫停了,亞光速飛船設計也放在了次要位置上。
專心搞中間態物資體係轉化。
這樣望遠鏡就可以星係內的恒星為中心,跟隨艦娘母星同步旋轉,每一艦娘星年(384天)在星係內繞行一周。
在這裏部署一座直徑一公裏的大口徑射電望遠鏡,基本就能把艦娘星星係內的所有天體看的差不多了。
對於周圍十幾光年內的恒星係的情況,主要是大型行星的狀態, 也能勉強了解個基本狀況。
至於更遠的地方,主要就是觀測恒星,形成恒星星表,同時探尋整個宇宙的概況。
這種巨型太空望遠鏡,如果用來觀察恒星和宇宙,可以看的非常遙遠的地方。
地球的哈勃望遠鏡,發現的距離最遠的單個恒星,在90億光年之外, 被命名為伊卡洛斯星。
發現的最遠的星係在134光年之外,是地球宇宙誕生4年之後就已經存在的星係,被編號為GN-z11,又稱為嬰兒星係。
新一代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應該就可以發現更加遙遠的,同時也是更加接近宇宙中誕生最早的那些星係了。
許星辰有艦娘科技體係的支撐,準備搭建的太空望遠鏡的能力異常強大。
不但會遠遠超過地球當前建成的太空望遠鏡,也遠遠超過地球計劃中的未來數十年的望遠鏡。
其對恒星和天體係統的觀測距離,都將遠遠超過地球的各種天文望遠鏡。
然後根據觀測的到的天體係統的實際距離,根據天體係統的紅移,判斷當前宇宙是在膨脹還是在收縮。
然後根據這個收縮和膨脹的速度,反向推算出當前宇宙的年齡。
同時,對於恒星和宇宙的觀測,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作用,那就是確認艦娘星所在宇宙,是否就是地球所在的宇宙。
許星辰現在內心的猜測是,兩者極大概率就是同一個宇宙,最起碼,這個平行宇宙中極大概是率會有一個地球。
因為根據係統給予的引導任務, 許星辰知道自己和艦娘們所屬的文明,被任務的設置者稱為“1024號備份文明傳承者”。
最初聽到和看到時候,許星辰還沒有太過在意,但是隨著時間推移,許星辰越來越覺得,這個稱呼的信息量太大了。
1024號——艦娘星這種地方,在宇宙中竟然還有一千多個,一千多個備份文明,這是要幹什麽?單純的廣撒網還是要養蠱?
備份文明——艦娘星的人類和艦娘,到底誰是備份?又是誰的備份?本體還在不在?
傳承者——誰是傳承者?傳承了誰?被傳承者還在不在?
現在許星辰心中非常的懷疑,這個宇宙應當存在的地球,現在還在不在?
如果仍然存在的話,是以怎樣的形式存在的?世界末日了還是仍然在獨立發展?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la">小書亭</a>
如果艦娘星所在的星係,與這個宇宙的太陽係距離不是太遠的話,自己就可以通過太空望遠鏡找到它。
雖然在遙遠的星空之中,不可能直接認出太陽這顆普通的黃矮星,但是可以通過太陽周圍恒星的相對坐標,來鎖定它的身份。
隻不過, 太空望遠鏡的能力, 也就僅此而已了。
就算是找到了太陽, 自己也無法通過望遠鏡,來確定地球的狀態。
太空望遠鏡尋找恒星,可以看到幾十億光年之外,但是對於行星,看幾光年都費勁。
因為恒星係的物質,超過99%都集中在恒星本身上,而且恒星是燃燒著的發光體。
而行星不但尺寸渺小,而且本身是不發光的,在恒星的幹擾之下,要在星係外直接觀測到它們,無異是異常困難的。
最多是通過行星運行到恒星前方,對恒星光線造成的幹擾,來確定是否有行星存在,至於行星基本信息,那大部分都是估算的。
想要直觀的確認行星的狀態,還是要直接進對應的星係內觀測才行。
所以,超光速、超空間航行技術,才是下個時代的必不可少的能力,也是星際文明必不可少的技術。
科研艦娘們已經在進行相關的研究,主要是圍繞地球科技時代的那些暢想,例如曲率、例如蟲洞、例如躍遷等。
但是到目前為止,不能說毫無進展吧,隻能說是沒有任何頭緒。
它們要麽是需要找到負能量、負壓強的神奇的負物質(不是反物質),因為隻有負物資才能實現局部的空間壓縮和扭曲。
或者是掌握暗物質轉移,通過移動空間中的暗物質,影響宇宙空間的膨脹和收縮。
無論哪個方向,在人類的科技水平,以及艦娘現有的科技水平上看,都是非常離譜的東西。
雖然艦娘的艦裝,是已經涉及到了空間壓縮技術的,隻是艦娘本身的設計和製造技術,目前還出於絕對的黑箱狀態而已。
因此許星辰自己心中猜測,曲率、蟲洞等涉及到空間扭曲的技術,很可能是存在的。
應該說是艦娘們的創造者,或者說是自己的引導任務的設置者們,很可能是掌握了相應技術的。
所以,自己後續階段的引導任務獎勵,應該說是後續的科技鎖,很可能會解鎖這些東西。
萬一創造者們都沒有掌握超光速航行能力,那自己和艦娘們很可能永遠隻能依賴工質推進飛船,以亞光速在附近恒星係活動了。
對於地球當前階段的科技水平而言,就算是要實現亞光速航行,都仍然隻存在於幻想中。
就算按照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來計算,也隻能理論上實現0.05到0.1倍光速的航行速度,實際在工程上的可行性是極低的。
如果核聚變動力飛船想要達到0.5倍光速的最大速度,理論上就需要使用百萬億噸級的飛船艦體,其中絕大部分的質量都要用來裝燃料,也就是壓根就不具有可行性來。
理論上將,需要掌握正反物質可控湮滅技術,用正反物質湮滅作為飛船航行的動力,才能讓工質飛船實現亞光速航行。
不過對於現在的艦娘而言,使用目前已經掌握的技術,就能直接實現亞光速航行,而且具備一定的可行性。
艦娘的艦體實際上本來就擁有空間壓縮能力,艦娘補給資源之後又可以生成數萬倍重量的燃料,這實際上又是一次空間壓縮。
這樣兩層空間壓縮嵌套配合,兩個艦娘就能攜帶相當於數十億噸級的燃料,專門改造的運輸艦還能攜帶更多。
再配合尺寸規模更小的飛船,利用剛剛得到的核聚變或者中間態物質引擎,就能實現0.5倍光速以上的最大航速了。
當然,加速需要的時間會很長,所以對於近距離的行星探索,這種引擎仍然是用不上的,太遠的恒星又需要太長時間,所以隻適合探索幾光年內的星係。
於是,在許星辰最終安排的科研計劃中,把超光速航行相關的項目都暫停了,亞光速飛船設計也放在了次要位置上。
專心搞中間態物資體係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