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朔敢跟皇帝惡搞的人


    (見《史記.滑稽列傳》)


    東方朔保持了很多項個人紀錄:據說東方朔的父親姓張,在他出世前就死了,母親生下他三天後也去世了。因為他出生之時,東方剛亮,所以就被兄嫂命名為東方朔。因此,他是東方姓氏的第一人。


    大隱隱於朝。這是後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真正對這話擁有完整知識產權的也是東方朔。當時他和別人辯論,一不留神就說出了這句流傳千古的經典名言。後人對這句話推崇備至,甚至還將這句話延伸為:“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


    為了有更大的發展,東方朔興衝衝來到首都長安。到了才知道,長安人才濟濟,想博個出人頭地還須惡搞才行。他決定直接給皇帝上書。東方朔隻寫了一封信就讓皇帝徹底記住了,采用的方式就是惡搞。


    東方朔這封信那可是寫得汪洋恣肆,轟轟烈烈,他一口氣用了三千個木簡才把這封信寫完。三千個木簡是個什麽概念?就是公車府的兩個年輕人剛剛抬得起來。


    於是,武帝在宮內開始閱讀東方朔的上書,一連讀了兩個月才讀完。讀完之後,漢武帝就下令任命東方朔為郎官,讓他經常在皇上身邊侍奉。東方朔這人很機智,經常讓漢武帝高興得傻笑不已。他最著名的段子是對下麵兩個詞語的“考證”。


    在去甘泉宮的路上,漢武帝看到了一個紅色的蟲子,隨從都不知道它是什麽東西。武帝就讓東方朔來辨認。東方朔回答:“這蟲名叫‘怪哉’。從前秦朝時拘係無辜,平民百姓都愁怨不已,仰首歎息道:‘怪哉!怪哉!’百姓的歎息感動了上天,上天憤怒了,就生出了這種蟲子,名叫‘怪哉’。此地必定是秦朝的監獄所在地。”武帝就叫人查對地圖,果然。武帝又問;“那怎麽除去這種蟲子呢?”東方朔答:“凡是憂愁得酒就解,故以酒浸這種蟲子,它就會消亡。”武帝叫人把蟲放在酒中,一會兒,蟲子果然靡散了。


    漢武帝到上林苑遊玩,看到了一棵好樹,問東方朔這是什麽樹。東方朔回答:“這樹名善哉。”漢武帝暗地裏叫人識別了這棵樹。幾年後漢武帝又問東方朔這是什麽樹,可這次東方朔卻回答:“這樹名瞿所。”漢武帝立即說:“東方朔欺騙我好久了。樹名前後不同,這是何故?”東方朔說:“大的叫馬,小的叫駒;大的叫雞,小的叫雛;大的叫牛,小的叫犢;人小時候叫兒,長大後就叫老。這棵樹過去叫它善哉,現在叫它瞿所。長少死生,豈有定數?”


    漢武帝時常下詔賜東方朔禦前用飯,飯後,他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懷裏帶走,把衣服都弄髒了。皇上屢次賜給他綢絹,他就用這些賜來的錢財綢絹,娶長安城中年輕漂亮的少女為妻。然而,娶來的美女他最多保持一年的興趣和“性“趣,之後就再娶,因此,他的錢財和精力都用在了物色小美女、迎娶大美女、拋棄老美女上,弄得同僚們半是嘲弄半是嫉妒地稱呼他為“瘋子”。他卻反唇相譏:“笨蛋,你們沒有明白我這樣的人是在朝廷裏隱居嗎?”


    他喜歡撒嬌。一天,建章宮中,有一隻動物跑了出來,它的形狀像麋鹿。消息傳到宮中,漢武帝親自到那裏觀看,但沒有一個人知道它是什麽。漢武帝就下詔叫東方朔過來。


    東方朔果然開始撒嬌:“隻有讓我吃好喝好之後,我才願意說出來。”吃飽喝足之後,東方朔又撒嬌:“我知道某處有公田、魚池和葦塘好幾頃,隻有陛下將這塊公田賞賜給我,我才願意說出來。”得到肯定的答複後,東方朔突然大叫道:“恭喜皇上,恭喜皇上!我認得這種動物叫騶牙。它的出現,預示著不久將來必然有人過來投降!”過了一年多,匈奴混邪王“果然”歸降漢朝。東方朔料事真如神!


    東方朔臨終時,規勸漢武帝:“希望陛下遠離巧言諂媚的人,斥退他們的讒言。”漢武帝說:“回過頭來看東方朔,僅僅是善於言談嗎?”


    過了不久,東方朔果然病死了。古書上說:“鳥到臨死時,它的叫聲特別悲哀;人到臨終時,它的言語非常善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個性點評】


    東方朔是當之無愧的傑出人才。在偉大而專製的年代裏,他學會了如何調節個人與社會的緊張關係,學會了如何最大限度地用知識換取物質利益,並學會了用這些東西去換取其他方麵的享受。因此,他看透了做官的虛妄,看透了金錢的虛妄,看透了知識的虛妄,看透了人生的虛妄,於是,他利用虛妄的知識,換取虛妄的官職,換取虛妄的金錢,再用金錢換取實實在在的肉體享受,以此度過虛妄的人生。


    知識就是力量,這話難道是騙我們的嗎?


    東方朔保持了很多項個人紀錄:


    他是第一個以東方為姓的人。據說東方朔的父親姓張,在他出世前就死了,母親生下他三天後也去世了。因為他出生之時,東方剛亮,所以就被兄嫂命名為東方朔。因此,他是東方姓氏的第一人。


    大隱隱於朝,這是後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真正對這話擁有完整知識產權的也是東方朔。當時他和別人辯論,一不留神就說出了這句流傳千古的經典名言。後人對這句話推崇備至,尤其是那些腆顏拿著俸祿,卻又標榜自己擁有高尚情懷的人。後人甚至還將這句話延伸為:“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


    “謫仙”這個名字最早也屬於他,隻是李白後來居上,將這個名字獨占了。


    ……


    東方朔是以一種特別個性的方式讓皇帝記住的。


    他本來是齊地人,酷愛讀書,為了有更大的發展,就興衝衝地來到了首都長安。到了長安之後才知道,長安人才濟濟,想博個出人頭地還須惡搞才行。於是,他決定直接給皇帝上書。當時最高領導人是漢武帝,漢武帝提倡讀書人通過上書的方式來表現自我,所以給皇帝上書算不上多有創意的舉動。東方朔的偉大之處就在於隻給皇帝寫了一封信就讓皇帝徹底記住了。他采用的方式我們今天才明白過來,那就是惡搞。


    東方朔剛到長安時,到公車府那裏上書給皇帝,這封信那可是寫得汪洋恣肆,轟轟烈烈,他一口氣用了三千個木簡才把這封信寫完。三千個木簡是個什麽概念?就是公車府的兩個年輕人剛剛好抬得起來。


    於是,武帝在宮內開始閱讀東方朔的上書,一連讀了兩個月才讀完。我們不知道這封需要兩個月才能讀完的信水平如何,反正讀完了信之後,漢武帝就下令任命東方朔為郎官,讓他經常在皇上身邊侍奉。東方朔這人很機智,經常讓漢武帝高興得傻笑不已。他最著名的段子是對下麵兩個詞語的“考證”。


    在去甘泉宮的路上,漢武帝看到了一個紅色的蟲子,頭目牙齒耳鼻都有,隨從都不知道它是什麽東西。武帝就讓東方朔來辨認。東方朔回答:“這蟲名叫‘怪哉’。從前秦朝時拘係無辜,平民百姓都愁怨不已,仰首歎息道:‘怪哉!怪哉!’百姓的歎息感動了上天,上天憤怒了,就生出了這種蟲子,名叫‘怪哉’。此地必定是秦朝的監獄所在地。”武帝就叫人查對地圖,果然。武帝又問;“那怎麽除去這種蟲子呢?”東方朔回答:“凡是憂愁得酒就解,故以酒浸這種蟲子,它就會消亡。”武帝叫人把蟲放在酒中,一會兒,蟲子果然靡散了。


    漢武帝曾到上林苑遊玩,看到了一棵好樹,問東方朔這是什麽樹。東方朔回答:“這樹名善哉。”漢武帝暗地裏叫人識別了這棵樹。幾年後漢武帝又問東方朔這是什麽樹,可這次東方朔卻回答:“這樹名瞿所。”漢武帝立即說:“東方朔欺騙我好久了。樹名前後不同,這是何故?”東方朔說:“大的叫馬,小的叫駒;大的叫雞,小的叫雛;大的叫牛,小的叫犢;人小時候叫兒,長大後就叫老。這棵樹過去叫它善哉,現在叫它瞿所。長少死生,萬物敗成,豈有定數?”


    東方朔習慣於以自己奇怪的行為方式給大家驚喜。由於漢武帝時常下詔賜他禦前用飯,飯後,他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懷裏帶走,把衣服都弄髒了。皇上屢次賜給他綢絹,他都是肩挑手提地拿走。然後,他就用這些賜來的錢財綢絹,娶長安城中年輕漂亮的少女為妻。然而,他又是一個喜新厭舊的人,娶來的美女他最多保持一年的興趣和“性“趣,之後就再娶,因此,他的錢財和精力都用在了物色小美女、迎娶大美女、拋棄老美女的工作上,弄得同僚們半是嘲弄半是嫉妒地稱呼他為“瘋子”。他卻反唇相譏:“笨蛋,你們沒有明白我這樣的人是在朝廷裏隱居嗎?”


    他喜歡撒嬌,尤其是在漢武帝的背後向漢武帝撒嬌。有一天,東方朔又在為自己的滿腹才華自吹自擂,公開揚言在大漢王朝,學問的前三名一定是東方、東方、東方!同僚一起發難:“你如果說蘇秦、張儀水平高我們承認,因為他們偶然遇到了大國的君主,便能混個卿相。至於您,我們卻不敢恭維,因為我們已經清清楚楚地看到您在朝廷裏奮鬥了數十年,官銜不過是個科級侍郎,這難道沒有您自己的原因嗎?”東方朔的回答堪稱經典:“不要亂說什麽張儀、蘇秦的往事,時代不同了,高低都一樣。周朝十分衰敗,諸侯王得到士人的幫助就能強大,失掉士人的幫助隻能自取滅亡,所以士人可以身居高位,子孫長享榮華。那顯然是非正常年代的非正常事件。在如今正常和諧的年代,賢與不賢,憑什麽來辨別呢?古書上常說:‘天下無害災,雖有聖人,無所施其才;上下和同,雖有賢者,無所立功。’我做小官本來是極平常的事情,你們有什麽不理解的呢?”


    這段話說得滴水不漏,既打擊了他人,又抬高了自己,同時還拍了朝廷的馬屁。這嬌撒得絕對空前絕後,依仗自己的智力,東方朔成了隱居在朝廷中的撒嬌派教主,弄得漢武帝一天不見東方,就會覺得哪裏不舒服。麵前無人撒嬌豈不是空有江山?於是漢武帝也不時地給東方朔提供表演的舞台。


    一天,建章宮後閣的雙重欄杆中,有一隻動物跑了出來,它的形狀像麋鹿。消息傳到宮中,漢武帝親自到那裏觀看,問身邊群臣中熟悉事物而又通曉經學的人,沒有一個人知道它是什麽動物。漢武帝就興奮地下詔叫東方朔過來。


    東方朔果然不負眾望,馬上開始撒嬌:“博學如我,怎會不知道這個東西的名字,但隻有讓我吃好喝好之後,我才願意說出來。”吃飽喝足之後,東方朔又開始撒嬌:“我知道某處有公田、魚池和葦塘好幾頃,隻有陛下將這塊公田賞賜給我,我才願意說出來。”得到漢武帝肯定的答複後,東方朔突然大叫道:“恭喜皇上,恭喜皇上!我認得這種動物叫騶牙。它的出現,預示著不久的將來必然有人過來投降!”過了不長不短的一年多,匈奴混邪王“果然”帶人來歸降漢朝。東方朔料事真如神!


    因為料事如神,東方朔再次得到了賞賜,這些賞賜又夠他娶幾個美女的了。


    到了晚年。東方朔臨終時,規勸漢武帝說:“《詩經》上說‘飛來飛去的蒼蠅,落在籬笆上麵。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要聽信讒言’。‘讒言沒有止境,四方鄰國不得安寧’。希望陛下遠離巧言諂媚的人,斥退他們的讒言。”漢武帝說:“如今回過頭來看東方朔,僅僅是善於言談嗎?”對此感到驚奇。過了不久,東方朔果然病死了。古書上說:“鳥到臨死時,它的叫聲特別悲哀;人到臨終時,它的言語非常善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個性點評】


    東方朔是當之無愧的傑出人才,在偉大而專製的年代裏,他學會了如何調節個人與社會的緊張關係,學會了如何最大限度地用知識換取物質利益,並學會了用這些東西去換取其他方麵的享受。因此,他看透了做官的虛妄,看透了金錢的虛妄,看透了知識的虛妄,看透了人生的虛妄,於是,他利用虛妄的知識,換取虛妄的官職,換取虛妄的金錢,再用金錢換取實實在在的肉體享受,以此度過虛妄的人生。


    知識就是力量,這話難道是騙我們的


    東方朔(公元前154~前93),西漢辭賦家。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人。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漢書?東方朔傳》)。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東方朔直言進諫,認為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棄成功,就敗事”(《漢書?東方朔傳》)。他曾言政治得失,陳農戰強國之計,但武帝始終把他當俳優看待,不得重用,於是寫《答客難》、《非有先生論》,以陳誌向和發抒自己的不滿。東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東方太中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歌嗟伯夷七諫?初放七諫?沉江七諫?怨世七諫?怨思七諫?自悲七諫?哀命七諫?謬諫七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歌


    陸沉於俗。避世金馬門。


    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


    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


    嗟伯夷


    穹隱處兮窟穴自藏。


    與其隨佞而得誌兮。


    不若從孤竹於首陽。


    七諫?初放


    平生於國兮,長於原野。


    言語訥譅兮,又無強輔。


    淺智褊能兮,聞見又寡。


    數言便事兮,見怨門下。


    王不察其長利兮,卒見棄乎原野。


    伏念思過兮,無可改者。


    群眾成朋兮,上浸以惑。


    巧佞在前兮,賢者滅息。


    堯、舜聖已沒兮,孰為忠直?


    高山崔巍兮,水流湯湯。


    死日將至兮,興麋鹿同坑。


    塊兮鞠,當道宿,舉世皆然兮,餘將誰告?


    斥逐鴻鵠兮,近習鴟梟,斬伐橘柚兮,列樹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來風。


    孰知其不合兮?


    若竹柏之異心。


    往者不可及兮,來者不可待。


    悠悠蒼天兮,莫我振理。


    竊怨君之不寤兮,吾獨死而後已。


    七諫?沉江


    惟往古之得失兮,覽私微之所傷。


    堯、舜聖而慈仁兮,後世稱而弗忘。


    齊桓失於專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晉獻惑於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義兮,荊文寤而徐亡。


    紂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呂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幹之丘壟。


    賢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明法令而修理兮,蘭芷幽而有芳。


    苦眾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顧地以貪名兮,心怫鬱而內傷。


    聯蕙芷以為佩兮,過鮑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離謗而見攘。


    世俗更而變化兮,伯夷餓於首陽。


    獨廉潔而不容兮,叔齊久而逾明。


    浮雲陳而蔽晦兮,使日月乎無光。


    忠臣貞而欲諫兮,讒諛毀而在旁。


    秋草榮其將實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風肅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長。


    眾並諧以妒賢兮,孤聖特而易傷。


    懷計謀而不見用兮,岩穴處而隱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世從俗而變化兮,隨風靡而成行。


    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偽進而得當。


    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


    廢製度而不用兮,務行私而去公。


    終不變而死節兮,惜年齒之未央。


    將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發蒙。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原悉心之所聞兮,遭值君之不聰。


    不開寤而難道兮,不別橫之與縱。


    聽奸臣之浮說兮,絕國家之久長。


    滅規矩而不用兮,背繩墨之正方。


    離憂患而乃寤兮,若縱火於秋蓬。


    業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論乎禍凶。


    彼離畔而朋黨兮,獨行之士其何望?


    日漸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變容。


    眾輕積而折軸兮,原咎雜而累重。


    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複東。


    懷沙礫而自沉兮,不忍見君之蔽壅。


    七諫?怨世


    世沉淖而難論兮,俗岒峨而嵾嵯。


    清泠泠而殲滅兮,溷湛湛而日多。


    梟鴞既以成群兮,玄鶴弭翼而屏移。


    蓬艾親人禦於床第兮,馬蘭踸踔而日加。


    棄捐藥芷與杜衡兮,餘柰世之不知芳何?


    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蕪穢而險戲。


    高陽無故而委塵兮,唐虞點灼而毀議。


    誰使正其真是兮,雖有八師而不可為。


    皇天保其高兮,後土持其久。


    服清白以逍遙兮,偏與乎玄英異色。


    西施媞媞而不得見兮,嫫母勃屑而日侍。


    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蟲不知徙乎葵菜。


    處湣湣之濁世兮,今安所達乎吾誌。


    意有所載而遠逝兮,固非眾人之所識。


    驥躊躇於弊輂兮,遇孫陽而得代。


    呂望窮困而不聊生兮,遭周文而舒誌。


    寧戚飯牛而商歌兮,桓公聞而弗置。


    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過之以自侍。


    吾獨乖剌而無當兮,心悼怵而耄思。


    思比幹之恲恲兮,哀子胥之慎事。


    悲楚人之和氏兮,獻寶玉以為石。


    遇厲武之不察兮,羌兩足以畢斮。


    小人之居勢兮,視忠正之何若?


    改前聖之法度兮,喜囁嚅而妄作。


    親讒諛而疏賢聖兮,訟謂閭娵為醜惡。


    愉近習而蔽遠兮,孰知察其黑白。


    卒不得效其心容兮,安眇眇而無所歸薄。


    專精爽以自明兮,晦冥冥而壅蔽。


    年既已過太半兮,然埳軻而留滯。


    欲高飛而遠集兮,恐離罔而滅敗。


    獨冤抑而無極兮,傷精神而壽夭。


    皇天既不純命兮,餘生終無所依。


    願自沈於江流兮,絕橫流而徑逝。


    寧為江海之泥塗兮,安能久見此濁世?


    七諫?怨思


    士窮而隱處兮,廉方正而不容。


    子胥諫而靡軀兮,比幹忠而剖心。


    子推自割而飼君兮,德日忘而怨深。


    行明白而曰黑兮,荊棘聚而成林。


    江離棄於窮巷兮,蒺藜蔓乎東廂。


    賢者蔽而不見兮,讒諛進而相朋。


    梟鴞並進而俱鳴兮,鳳皇飛而高翔。


    原壹往而徑逝兮,道壅絕而不通。


    七諫?自悲


    居愁懃其誰告兮,獨永思而憂悲。


    內自省而不俟兮,操愈堅而不衰。


    隱三年而無決兮,歲忽忽其若頹。


    憐餘身不足以卒意兮,冀一見而複歸。


    哀人事之不幸兮,屬天命而委之鹹池。


    身被疾而不閑兮,心沸熱其若湯。


    冰炭不可以相並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長。


    哀獨苦死之無樂兮,惜餘年之未央。


    悲不反餘之所居兮,恨離予之故鄉。


    鳥獸驚而失群兮,猶高飛而哀鳴。


    狐死必首丘兮,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


    故人疏而日忘兮,新人近而俞好。


    莫能行於杳冥兮,孰能施於無報?


    苦眾人之皆然兮,乘回風而遠遊。


    淩恒山其若陋兮,聊愉娛以忘憂。


    悲虛言之無實兮,苦眾口之鑠金。


    遇故鄉而一顧兮,泣歔欷而沾衿。


    厭白玉以為麵兮,懷琬琰以為心。


    邪氣入而感內兮,施玉色而外淫。


    何青雲之流瀾兮,微霜降之蒙蒙。


    徐風至而徘徊兮,疾風過之湯湯。


    聞南籓樂而欲往兮,至會稽而且止。


    見韓眾而宿之兮,問天道之所在?


    借浮雲以送予兮,載雌霓而為旌。


    駕青龍以馳騖兮,班衍衍之冥冥。


    忽容容其安之兮,超慌忽其焉如?


    苦眾人之難信兮,原離群而遠舉。


    登巒山而遠望兮,好桂樹之冬榮。


    觀天火之炎煬兮,聽大壑之波聲。


    引八維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長生。


    居不樂以時思兮,食草木之秋實。


    飲菌若之朝露兮,構桂木而為室。


    雜橘柚以為囿兮,列新夷與椒楨。


    鶤鶴孤而夜號兮,哀居者之誠貞。


    七諫?哀命


    哀時命之不合兮,傷楚國之多憂。


    內懷情之潔白兮,遭亂世而離尤。


    惡耿介之直行兮,世溷濁而不知。


    何君臣之相失兮,上沅湘而分離。


    測汨羅之湘水兮,知時固而不反。


    傷離散之交亂兮,遂側身而既遠。


    處玄舍之幽門兮,穴岩石而窟伏。


    從水蛟而為徙兮,與神龍乎休息。


    何山石之嶄岩兮,靈魂屈而偃蹇。


    含素水而蒙深兮,日眇眇而既遠。


    哀形體之離解兮,神罔兩而無舍。


    惟椒蘭之不反兮,魂迷惑而不知路。


    原無過之設行兮,雖滅沒之自樂。


    痛楚國之流亡兮,哀靈修之過到。


    固時俗之溷濁兮,誌瞀迷而不知路。


    念私門之正匠兮,遙涉江而遠去。


    念女嬃之嬋媛兮,涕泣流乎於悒。


    我決死而不生兮,雖重追吾何及。


    戲疾瀨之素水兮,望高山之蹇產。


    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沒身而不反。


    七諫?謬諫


    怨靈修之浩蕩兮,夫何執操之不固。


    悲太山之為隍兮,孰江河之可涸。


    願承閑而效誌兮,恐犯忌而幹諱。


    卒撫情以寂寞兮,然怊悵而自悲。


    玉與石其同匱兮,貫魚眼與珠璣。


    駑駿雜而不分兮,服罷牛而驂驥。


    年滔滔而自遠兮,壽冉冉而愈衰。


    心悇憛而煩冤兮,蹇超搖而無冀。


    固時俗之工巧兮,滅規矩而改錯。


    卻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


    當世豈無騏驥兮,誠無王良之善馭。


    見執轡者非其人兮,故駒跳而遠去。


    不量鑿而正枘兮,恐矩矱之不同。


    不論世而高舉兮,恐操行之不調。


    弧弓弛而不張兮,孰雲知其所至?


    無傾危之患難兮,焉知賢士之所死?


    俗推佞而進富兮,節行張而不著。


    賢良蔽而不群兮,朋曹比而黨譽。


    邪說飾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


    直士隱而避匿兮,讒諛登乎明堂。


    棄彭鹹之娛樂兮,滅巧倕之繩墨。


    菎蕗雜於黀蒸兮,機蓬矢以射革。


    駕蹇驢而無策兮,又何路之能極?


    以直針而為釣兮,又何魚之能得?


    伯牙之絕弦兮,無鍾子期而聽之。


    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


    同音者相和兮,同類者相似。


    飛鳥號其群兮,鹿鳴求其友。


    故叩宮而宮應兮,彈角而角動。


    虎嘯而穀風至兮,龍舉而景雲往。


    音聲之相和兮,言物類之相感也。


    夫方圜之異形兮,勢不可以相錯。


    列子隱身而窮處兮,世莫可以寄托。


    眾鳥皆有行列兮,鳳獨翔翔而無所薄。


    經濁世而不得誌兮,願側身岩穴而自托。


    欲闔口而無言兮,嚐被君之厚德。


    獨便悁而懷毒兮,愁鬱鬱之焉極!


    念三年之積思兮,願壹見而陳詞。


    不及君而騁說兮,世孰可為明之。


    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沉抑而不揚。


    眾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亂曰:鸞皇孔鳳日以遠兮,畜鳧鴐鵝。


    雞鶩滿堂壇兮,鼉黽遊乎華池。


    要褭奔亡兮,騰駕橐駝。


    鉛刀進禦兮,遙棄太阿。


    拔搴玄芝兮,列樹芋荷。


    橘柚萎枯兮,苦李旖旎。


    甂甌登於明堂兮,周鼎潛乎深淵。


    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心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激水中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激水中流並收藏心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