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楊信那邪惡的笑聲,南京城內勳貴官員迎來最黑暗的日子……


    這裏又不隻有那些爵臣家。


    事實上並不是說有爵位才算得上勳貴,爵臣隻是最高等級,但爵臣之下還有一大堆世襲官職,光南京錦衣衛係統,就一堆這樣的。同樣徐家也不僅僅是徐弘基一家,事實上徐家繁衍到現在,已經是一個龐大家族,這些家族每一個分支,都多多少少有點世襲的官職。


    世襲指揮使。


    世襲同知。


    ……


    一直到世襲千戶百戶。


    他們全都是寄生於軍戶身上的毒瘤。


    曾經他們的祖先的確是大明的開國元勳們,跟隨朱元璋橫掃天下,為朱家開創萬裏江山,但現在他們隻是一群毫無用處的毒瘤,寄生蟲,既不能為國家出力,也很難真正為國家盡忠。事實上也真沒幾個,二十年後異族攻陷這座城市時候,同樣沒有遭到任何抵抗,倒是鄭成功和張名振的大軍試圖來光複它的時候,反而遭到了抵抗,最終功敗垂成。


    那時候掌握這座城市的人,和這時候掌握它的基本上還是一批人。


    所以需要清洗。


    需要把這些已經變成垃圾的東西統統清理幹淨,讓這座城市發生脫胎換骨的改變,然後就像兩百多年前它支撐朱元璋一統天下時候,讓它同樣變成這個國家脫胎換骨的起點。


    既然要掃,就掃的徹底。


    在迅速完成對徐弘基等十八家勳貴的抄家之後,楊都督緊接著下令展開一場大檢舉,要那些軍戶們檢舉世職軍官的罪行。


    而那些衛所軍戶這時候當然不會再顧慮什麽,畢竟連魏國公這樣的都被楊信弄死了,楊都督這是鐵了心要玩到底,那還等什麽,就直接展開一場新的狂歡吧!緊接著那些軍戶就湧向負責接受檢舉的那些訓導官們,一樁樁檢舉那些各衛世襲將領的罪行,而訓導官們毫不猶豫地帶領他們去把這些人逮捕,然後送到楊都督那裏進行處置。


    於是楊信的大棒再次舉起……


    說屠刀過分了。


    除了真正罪大惡極,楊信極少真正殺人,但有罪就得處罰,所以他們可以獻出田產贖罪……


    財產就算了。


    抄了十八家勳貴的楊都督如今肥得很,已經看不上這些次一級的,而且這些人財產和十八家勳貴也不是一個數量級的,要知道光徐弘基家他就抄出金銀近兩百萬。而南京的十八家勳貴加起來,早就已經突破了一千萬這個恐怖的數字,不得不說這才是真正的世家。


    真正的富可敵國。


    畢竟他們和那些士紳不同,士紳不可能每一代都是高官,但這些人世世代代都是。


    世世代代都有俸祿,世世代代都有軍權,世世代代都有特權,像他們這樣的,就是販私鹽都比民間的走私商更容易,因為他們本來就掌握著數萬運軍。


    販私鹽太容易了。


    兩百多年時間,足夠他們積累下令人瞠目結舌的財富,而且這還不算其他的東西,加上那些珠寶,各類貨物,甚至他們的糧食,目前情況估計這一波保守也得兩千萬以上。不過算起來還是不太理想,要知道老李在京城可是夾出據說七千萬兩,絕大多數都是京城那些世襲勳貴的,而且都是金銀。南京勳貴數量雖然少,但一千多萬的金銀仍舊還是有些偏少了,所以肯定還有藏在地下的沒挖出來。u看書 .uukanh


    但這也足夠用了。


    坐擁這筆幾乎令守誠錢莊存銀翻了一翻的財富,楊都督有足夠條件展現一下慷慨……


    但隻是在銀子上。


    在田產,糧食上一點寬容的餘地都沒有,所有世職軍官的田產必須交出,最多再根據他們家人口,和普通軍戶一樣一家分一塊,畢竟也得給他們吃飯的口糧田,這些人和那十八家勳貴還不太一樣。而楊信的惡行依然沒有遭到反抗,那些世襲軍官就像原本曆史上麵對建奴時候一樣,默默地忍受著,就像被迫剃發易服時候一樣老老實實被他荼毒。


    不得不說殺過人之後就是不一樣。


    手上拎著屠刀真有效。


    尤其是這把屠刀還正在不斷滴血的情況下。


    徐弘基等人的死屍,讓這些軍官放棄了一切幻想,他們不再心存任何僥幸,他們知道反抗就是死,連徐弘基這些都殺的楊都督,是不會在乎再把他們從城牆上踢飛的。過去那些勇敢反抗楊都督的,其實就是知道他不喜歡殺人,抄家,流放,這才是楊信喜歡的,但他真不嗜殺,哪怕鄭鄤這些被扔去挖鳥糞的,也一樣在海島上活得很好。


    但現在不一樣了,楊信真的開始殺人了,那就需要考慮考慮反抗的後果了,不得不說咱大清那套就是管用。


    就這樣在勳貴完蛋後,剩下的世襲將領們也完了。


    然而……


    楊信的惡行繼續擴大。


    勳貴被他荼毒了,世襲軍官們被他荼毒了,那剩下的正牌士紳們當然也不可能幸免,他們可是楊都督的真正老朋友,這樣的事情是不會忘了他們的。


    上元縣顧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混在大明搞社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允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允鋒並收藏混在大明搞社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