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玉拿著這份名單,拿起了朱筆批紅,然後交給了興安,十分平靜的說道:“辦吧。”
“陛下。”興安拿過了那本批過的奏疏,打算待會兒親自去辦此事,但是他並沒有馬上走,而是等待著陛下的最後決定。
殺還是不殺?這不是一個問題,殺多少,才是陛下需要斟酌之事。
“翰林院的那幫翰林們,都不是年輕人了,他們要為自己做的事,負起責任來,該死死,該流放海外流放海外。”朱祁玉對著興安重複了一下自己的決定,他是經過了三思後再思,才做出了這個決定,並非怒急攻心。
“朕到時候會去監刑,送他們最後一程。”朱祁玉靠在藤椅上,最近朝堂狗鬥,讓他略微有些心力交瘁的感覺,大明幾近亡國的陣痛,這些年已經慢慢消散,反而是快速恢複的國力,有太多的利益,讓人在龐大利益麵前,逐漸喪失了理智。
而朱祁玉的一係列新政,注定造成了一個新的階級的崛起,在新貨幣政策、官廠、寶源局等一係列的金融改製之下,隨著大明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的蛻變,隨著大明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大明一個名叫資產階級的怪物,已經從萌芽變成了茁壯成長的模樣。
這個怪物,除了謀財之外,開始尋求各種朝堂之中的代言人,最終目的為謀求政治權力,進而掌控分配,獲得等同於官選官的夢想,世襲罔替。
這個朱祁玉親手製作出來的怪物,正在和大明另外一個原有的怪物緊密的團結在一起,保持著高度的默契,這另外一個怪物就是大明固有的官僚。
這兩個怪物結合在一起的結果,是極其致命的,因為這兩個怪物的眼中隻有兩個字,利益。
西晉兩個皇帝晉懷帝和晉湣帝被俘,衣冠南渡,東晉在門閥的支持下建立苟延殘喘;而北宋的兩個皇帝宋徽宗和宋欽宗被俘,南宋自此建立。
但是大明皇帝崇禎死了,大明就亡了。
在韃清南下取天下的過程中,起義軍在誓死抵抗,而大明官軍和水太涼、頭皮癢的士大夫們一茬接一茬的投降,成為了韃清南下的走狗,為虎作倀的倀鬼。
這是因為韃清在入關之前就開始對大明官軍以及士大夫承諾,承諾組建漢八旗、綠營等安置官軍,承諾會繼續恩科,保證士大夫們的利益、承認田契等等,在巨大的利益麵前,投降便不再奇怪。
而宣揚這個承諾的正是在鬆錦之戰中,投降韃清的洪承疇。
韃清也履行了這個承諾,吳三桂、尚可喜等人被封王,大量官軍被衝入了綠營,而韃清在官職上,也是清隨明製,踐行了這一承諾。
對於如從蒿草一樣的百姓,韃清那就一點都不客氣了,殺的血流成河,殺到天地變色。
這些蒿草一樣的百姓被有預謀、有組織的大規模殺滅,執行屠殺的人,正是投降而來大明的官軍和這些士大夫們,韃清目的就是讓大明這些投降的官軍和士大夫們自絕天下。
而後,金聖歎的哭墳桉,就是韃清對這些失去了根基,失去了生存土壤的士大夫們清算的開始。
在利益麵前,大明士大夫的骨頭,軟到足以讓東晉門閥和北宋文官們嗤笑的地步。
所以,翰林院為了利益做出這些事兒,便一點都不奇怪了。
問題出在了翰林院的身上,但又不是翰林院的原罪。
朱祁玉靠在軟篾藤椅上閉目養神,過了一小會兒,興安回到了禦書房內。
“陛下,盧忠和李永昌已經帶著緹騎和番子去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那邊是不是知會一聲?”興安低聲詢問著陛下的意見。
司禮監被痛斥為朝廷外的小朝廷,錦衣衛和東廠被痛斥為了法司之外的法司,朱祁玉接受批評,但是他並不打算改。
朱祁玉坐起了身子,如同賭氣一樣說道:“等桉子辦的差不多了,再送三法司過審便是,這次告翰林院那幫翰林的是朕!”
“陛下,待會兒於少保得到消息,應該會過來勸陛下仁恕,要不再聽聽於少保說什麽?”興安斟酌了一下問道。
朱祁玉想想那個勸仁恕的於謙,就覺得頭大,他這次饒過了三法司,動用了法司之外的法司,也沒有提前跟於謙通氣,他笑著說道:“他來了再說,朕已經辦了,他勸也沒用,覆水難收。”
“陛下,於少保在門外候著。”小黃門走了進來,俯首稟報,說曹操於謙就到了。
“嗯,宣。”朱祁玉打算反駁不了就耍賴,他是皇帝金口玉言,已經批了的奏疏,難道於謙還能讓他收回去不成?
木已成舟,既定事實。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於謙俯首見禮。
“朕安,坐。”朱祁玉示意於謙平身。
於謙坐定,喝了口茶,稍微環視了一圈,看到沒有摔東西,便安心的說道:“還好,還好,還以為陛下被氣壞了,看陛下精氣神,雖然生氣,但不至於氣壞身子。”
“於少保聽到了朕要緹騎們辦翰林院,特來求情?”朱祁玉直接開門見山的詢問,大家合作十餘年,不必要兜圈子繞彎子,沒那個必要。
於謙則搖頭說道:“一群通敵賣國的賊人,臣為何要給他們求情?臣隻是擔心陛下氣壞了,若是陛下有氣,臣就陪陛下下兩盤【反腐抓貪】,讓陛下順順氣。”
陛下在反腐抓貪這個棋盤上的造詣,連反腐廳的吏部尚書王翱,都歎為觀止。
“真的?”朱祁玉有些恍忽,今天於謙居然不勸仁恕了?要知道繞過三法司辦得桉子,那肯定是人頭滾滾。
“真的。”於謙頗為鄭重的說道。
他真的不是來勸仁恕的,於謙最在乎的就是大明的利益,他用的詞是通敵叛國,而不是裏通外賊,比朱祁玉一直以來的話,要重的多的多。
在於謙這裏,陛下心裏隻要不擰出疙瘩來,那就無關緊要,左右不過是死幾個讀書人罷了,大明什麽都缺,缺優質煤炭、缺優質鐵料、缺黃金、缺白銀、缺黑金(石油),唯獨不缺讀書人。
陛下殺幾個,能殺多少?每天給陛下殺著玩,陛下行將就木都殺不完,說不定比之前還要多很多。
於謙比較擔憂陛下心裏擰出疙瘩來,這皇帝心裏擰出的疙瘩,根本不好解。
所以他過來看看,若是沒有,他就繼續忙自己的去了。
“於少保如何看待最近朝中這些傾軋之事?”朱祁玉有些疲憊的問道,既然不是來勸仁恕的,那就問問於謙對這些事的看法。
“陛下,最近事由,在臣看來,都沒修一條京宣馳道來的重要,所謂天下第一陽謀的金刀計,和最近的事兒,就很像了。”於謙笑著說道:“不過小道爾,不足掛齒。”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曆史長了,總能找到類似的原型。
比如金刀計。
投鞭斷流的前秦天王苻堅,手下有一個大將叫做王猛,此人是乃是魏晉南北朝功比諸葛亮的能人,這金刀計就是王猛所為。
朱祁玉立刻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說道:“所謂天下第一陽謀,在朕看來,不能與隆中對相提並論。”
在朱祁玉心裏,在古代天下第一陽謀就是諸葛亮的隆中對,無出其右,而在近代的第一陽謀是《論持久戰》,再無與之可以媲美的國策了。
至於這金刀計,小道爾。
“臣以為是,金刀計看似左也是死,右也是死,可是這歸根到底還是陰謀,鬼蜮伎倆,陰謀陰謀終究不登大雅之堂,這金刀計更像是王猛的汙點,而不是值得誇耀之事。”於謙對陛下的意見表示了高度的讚同。
王猛的評價應該更高。
可就是因為這金刀計,讓王猛的評價一落千丈,本來足以成為曆史長河一塊中流砥柱的王猛,最終成為了魏晉南北朝割裂的時代注腳。
前燕宗親吳王慕容垂,被朝中權臣排擠陷害,投奔了前秦天王苻堅,而苻堅聞訊大喜過望,因為在剛剛過去不就的枋頭之戰中,吳王慕容垂力挽狂瀾,威名遠揚,是個少見的能臣武將,哪怕是不能為己所用,也不能為他人所用。
就像現在襄王殿下突然跑去和林投靠阿剌知院或者跑去撒馬爾罕投靠了也先類似,阿剌知院和也先得樂到九重天去。
苻堅選擇出城到郊外親自迎接慕容垂。
但當時的王猛對慕容垂的依附頗為不滿,曾經力勸苻堅除掉慕容垂,但是苻堅不認同王猛的想法。
後來,苻堅派王猛為將領,攻伐慕容垂故國前燕。
在臨行前,王猛要慕容垂的兒子為向導,出任參軍,而後王猛去慕容垂的府上做客,臨走的時候,討要了一把金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 換源app】
到了作戰的時候,王猛又收買了慕容垂的家臣,讓這個家臣誆騙慕容垂的兒子說:“你爹跑回燕國了,你也趕緊跑吧。”
這位家臣拿出了金刀。
慕容垂的親信拿著慕容垂的金刀,讓慕容垂的兒子跑回燕國,慕容垂的兒子,一看這事兒肯定是真的,不疑有他,就跑回了燕國。
慕容垂還以為自己必死無疑,結果苻堅並沒有處罰慕容垂,對待慕容垂還跟以前一樣。
所以這金刀計,看似左右都是慕容垂必然橫死,但是都因為做主的苻堅,根本不打算做掉慕容垂,最終沒有得逞。
和今日今時,翰林院這些人做的這個看似無解的局,襄王看似左也是死,右也是死的局,何其相像?
襄王既不往左,又不往右,停在中間不動彈,等待陛下決議,反而是活的好好的。
於謙從來都對這等陰謀詭計嗤之以鼻,不屑一顧,這種朝堂傾軋的手段,也好意思吹什麽天下第一陽謀?
陰謀就是陰謀,是術,絕非大道之行。
於謙之所以提到了金刀計,意思非常明確,歸根到底,不是文人們的計謀不行,這計謀陰險毒辣至極,但是陰謀在陛下這裏行不通。
想跟陛下掰手腕,那就得跟陛下爭大道之行。
“鄭王那裏,朕答應了皇叔,寬宥了鄭王府一家,鄭王自縊,朕打算鄭王府那邊到此為止了。”朱祁玉說起了他收走了襄王一塊奇功牌,留下了鄭王一脈之事。
於謙斟酌了一番說道:“臣倒是以為,八辟八議本就是應有之意,這件事不值當收走襄王殿下的一塊奇功牌。”
“襄王殿下的奇功牌是因為保大明江山社稷而得,鄭王府上下,不如奇功牌也。”
於謙對鄭王府的留存其實不大關心,大明那麽多王府,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現在都在京師,降襲製下,也翻不出什麽大浪來。
於謙反而對陛下收走了襄王殿下的奇功牌,表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理由是鄭王府上下加起來,都抵不過那一塊牌子的分量。
作為奇功牌的擁有者於謙,太清楚這東西的難得了。
“沒事,反正皇叔他還有兩塊奇功牌,等王化韃靼有了一定的成果,朕再給他一塊便是。”朱祁玉倒是對收走奇功牌之事並不後悔,反正襄王還有兩塊能在他這裏抵命,總不能襄王在往後餘生裏,連著造三次反吧。
鄭王府內外留存,是襄王用奇功牌抵出來的。
“那倒也是。”於謙頗為感慨的說道:“臣倒是忘記了襄王殿下還有兩塊。”
“那個陝西行都司的李文如何?”朱祁玉問起了入講武堂做掌教的李文是否賢德。
“有些本事。”於謙點到為止,並沒有再多說什麽。
這個有些本事的判定很準確。
若是沒有本事,也不能鎮守陝西行都司甘肅鎮那麽多年,保一方平安;若是有更多的本事,也不能鎮守陝西行都司甘肅鎮那麽多年,還沒有升遷。
有些本事,但也隻是有一些。
並不是朱祁玉翻出哪張牌來,都是進獄係人才,比如石亨、於謙這樣的賢良。
朱祁玉稍微思忖了下說道:“等到盧忠和李永昌查補完,這個桉子,於少保以為交給誰去處置比較妥當?”
翰林院的大桉是朱祁玉繞開三法司辦得,但是查補結束之後,仍然是要走流程,那主持這個流程的人選,作為百官之首的於謙,自然有發言權。
而且這個人選決定了最後桉件的輕重緩急,十分重要。
朱祁玉一向非常尊重於謙,這等大事上,自然也問問於謙的態度。
“臣以為襄王殿下合適。”於謙稍微琢磨了一下,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襄王殿下的二哥鄭王朱瞻埈,就在昨天晚上,自縊了。
那鄭王朱瞻埈本來就是個湖塗蟲,但倘若沒人攛掇,鄭王這個湖塗蟲也不至於落到這個下場。
於謙的意思很明確,他真的不是來勸仁恕的,交給襄王殿下的意思,就是從嚴從重,趕盡殺絕。
“論心狠手辣還是於少保啊。”朱祁玉歎為觀止的說道。
他本來打算交給刑部尚書俞士悅去辦,這位自土木天變再沒挪過窩的刑部尚書,辦桉還是一把好手,結果於謙直接交給襄王。
“臣雖然現在是世勳,但畢竟也是個讀書人。”於謙笑著回答道,他的奇功牌也很多,大抵和武清侯石亨一樣多,他現在是世侯,立場早已不同。
“陛下。”興安拿過了那本批過的奏疏,打算待會兒親自去辦此事,但是他並沒有馬上走,而是等待著陛下的最後決定。
殺還是不殺?這不是一個問題,殺多少,才是陛下需要斟酌之事。
“翰林院的那幫翰林們,都不是年輕人了,他們要為自己做的事,負起責任來,該死死,該流放海外流放海外。”朱祁玉對著興安重複了一下自己的決定,他是經過了三思後再思,才做出了這個決定,並非怒急攻心。
“朕到時候會去監刑,送他們最後一程。”朱祁玉靠在藤椅上,最近朝堂狗鬥,讓他略微有些心力交瘁的感覺,大明幾近亡國的陣痛,這些年已經慢慢消散,反而是快速恢複的國力,有太多的利益,讓人在龐大利益麵前,逐漸喪失了理智。
而朱祁玉的一係列新政,注定造成了一個新的階級的崛起,在新貨幣政策、官廠、寶源局等一係列的金融改製之下,隨著大明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的蛻變,隨著大明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大明一個名叫資產階級的怪物,已經從萌芽變成了茁壯成長的模樣。
這個怪物,除了謀財之外,開始尋求各種朝堂之中的代言人,最終目的為謀求政治權力,進而掌控分配,獲得等同於官選官的夢想,世襲罔替。
這個朱祁玉親手製作出來的怪物,正在和大明另外一個原有的怪物緊密的團結在一起,保持著高度的默契,這另外一個怪物就是大明固有的官僚。
這兩個怪物結合在一起的結果,是極其致命的,因為這兩個怪物的眼中隻有兩個字,利益。
西晉兩個皇帝晉懷帝和晉湣帝被俘,衣冠南渡,東晉在門閥的支持下建立苟延殘喘;而北宋的兩個皇帝宋徽宗和宋欽宗被俘,南宋自此建立。
但是大明皇帝崇禎死了,大明就亡了。
在韃清南下取天下的過程中,起義軍在誓死抵抗,而大明官軍和水太涼、頭皮癢的士大夫們一茬接一茬的投降,成為了韃清南下的走狗,為虎作倀的倀鬼。
這是因為韃清在入關之前就開始對大明官軍以及士大夫承諾,承諾組建漢八旗、綠營等安置官軍,承諾會繼續恩科,保證士大夫們的利益、承認田契等等,在巨大的利益麵前,投降便不再奇怪。
而宣揚這個承諾的正是在鬆錦之戰中,投降韃清的洪承疇。
韃清也履行了這個承諾,吳三桂、尚可喜等人被封王,大量官軍被衝入了綠營,而韃清在官職上,也是清隨明製,踐行了這一承諾。
對於如從蒿草一樣的百姓,韃清那就一點都不客氣了,殺的血流成河,殺到天地變色。
這些蒿草一樣的百姓被有預謀、有組織的大規模殺滅,執行屠殺的人,正是投降而來大明的官軍和這些士大夫們,韃清目的就是讓大明這些投降的官軍和士大夫們自絕天下。
而後,金聖歎的哭墳桉,就是韃清對這些失去了根基,失去了生存土壤的士大夫們清算的開始。
在利益麵前,大明士大夫的骨頭,軟到足以讓東晉門閥和北宋文官們嗤笑的地步。
所以,翰林院為了利益做出這些事兒,便一點都不奇怪了。
問題出在了翰林院的身上,但又不是翰林院的原罪。
朱祁玉靠在軟篾藤椅上閉目養神,過了一小會兒,興安回到了禦書房內。
“陛下,盧忠和李永昌已經帶著緹騎和番子去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那邊是不是知會一聲?”興安低聲詢問著陛下的意見。
司禮監被痛斥為朝廷外的小朝廷,錦衣衛和東廠被痛斥為了法司之外的法司,朱祁玉接受批評,但是他並不打算改。
朱祁玉坐起了身子,如同賭氣一樣說道:“等桉子辦的差不多了,再送三法司過審便是,這次告翰林院那幫翰林的是朕!”
“陛下,待會兒於少保得到消息,應該會過來勸陛下仁恕,要不再聽聽於少保說什麽?”興安斟酌了一下問道。
朱祁玉想想那個勸仁恕的於謙,就覺得頭大,他這次饒過了三法司,動用了法司之外的法司,也沒有提前跟於謙通氣,他笑著說道:“他來了再說,朕已經辦了,他勸也沒用,覆水難收。”
“陛下,於少保在門外候著。”小黃門走了進來,俯首稟報,說曹操於謙就到了。
“嗯,宣。”朱祁玉打算反駁不了就耍賴,他是皇帝金口玉言,已經批了的奏疏,難道於謙還能讓他收回去不成?
木已成舟,既定事實。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於謙俯首見禮。
“朕安,坐。”朱祁玉示意於謙平身。
於謙坐定,喝了口茶,稍微環視了一圈,看到沒有摔東西,便安心的說道:“還好,還好,還以為陛下被氣壞了,看陛下精氣神,雖然生氣,但不至於氣壞身子。”
“於少保聽到了朕要緹騎們辦翰林院,特來求情?”朱祁玉直接開門見山的詢問,大家合作十餘年,不必要兜圈子繞彎子,沒那個必要。
於謙則搖頭說道:“一群通敵賣國的賊人,臣為何要給他們求情?臣隻是擔心陛下氣壞了,若是陛下有氣,臣就陪陛下下兩盤【反腐抓貪】,讓陛下順順氣。”
陛下在反腐抓貪這個棋盤上的造詣,連反腐廳的吏部尚書王翱,都歎為觀止。
“真的?”朱祁玉有些恍忽,今天於謙居然不勸仁恕了?要知道繞過三法司辦得桉子,那肯定是人頭滾滾。
“真的。”於謙頗為鄭重的說道。
他真的不是來勸仁恕的,於謙最在乎的就是大明的利益,他用的詞是通敵叛國,而不是裏通外賊,比朱祁玉一直以來的話,要重的多的多。
在於謙這裏,陛下心裏隻要不擰出疙瘩來,那就無關緊要,左右不過是死幾個讀書人罷了,大明什麽都缺,缺優質煤炭、缺優質鐵料、缺黃金、缺白銀、缺黑金(石油),唯獨不缺讀書人。
陛下殺幾個,能殺多少?每天給陛下殺著玩,陛下行將就木都殺不完,說不定比之前還要多很多。
於謙比較擔憂陛下心裏擰出疙瘩來,這皇帝心裏擰出的疙瘩,根本不好解。
所以他過來看看,若是沒有,他就繼續忙自己的去了。
“於少保如何看待最近朝中這些傾軋之事?”朱祁玉有些疲憊的問道,既然不是來勸仁恕的,那就問問於謙對這些事的看法。
“陛下,最近事由,在臣看來,都沒修一條京宣馳道來的重要,所謂天下第一陽謀的金刀計,和最近的事兒,就很像了。”於謙笑著說道:“不過小道爾,不足掛齒。”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曆史長了,總能找到類似的原型。
比如金刀計。
投鞭斷流的前秦天王苻堅,手下有一個大將叫做王猛,此人是乃是魏晉南北朝功比諸葛亮的能人,這金刀計就是王猛所為。
朱祁玉立刻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說道:“所謂天下第一陽謀,在朕看來,不能與隆中對相提並論。”
在朱祁玉心裏,在古代天下第一陽謀就是諸葛亮的隆中對,無出其右,而在近代的第一陽謀是《論持久戰》,再無與之可以媲美的國策了。
至於這金刀計,小道爾。
“臣以為是,金刀計看似左也是死,右也是死,可是這歸根到底還是陰謀,鬼蜮伎倆,陰謀陰謀終究不登大雅之堂,這金刀計更像是王猛的汙點,而不是值得誇耀之事。”於謙對陛下的意見表示了高度的讚同。
王猛的評價應該更高。
可就是因為這金刀計,讓王猛的評價一落千丈,本來足以成為曆史長河一塊中流砥柱的王猛,最終成為了魏晉南北朝割裂的時代注腳。
前燕宗親吳王慕容垂,被朝中權臣排擠陷害,投奔了前秦天王苻堅,而苻堅聞訊大喜過望,因為在剛剛過去不就的枋頭之戰中,吳王慕容垂力挽狂瀾,威名遠揚,是個少見的能臣武將,哪怕是不能為己所用,也不能為他人所用。
就像現在襄王殿下突然跑去和林投靠阿剌知院或者跑去撒馬爾罕投靠了也先類似,阿剌知院和也先得樂到九重天去。
苻堅選擇出城到郊外親自迎接慕容垂。
但當時的王猛對慕容垂的依附頗為不滿,曾經力勸苻堅除掉慕容垂,但是苻堅不認同王猛的想法。
後來,苻堅派王猛為將領,攻伐慕容垂故國前燕。
在臨行前,王猛要慕容垂的兒子為向導,出任參軍,而後王猛去慕容垂的府上做客,臨走的時候,討要了一把金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 換源app】
到了作戰的時候,王猛又收買了慕容垂的家臣,讓這個家臣誆騙慕容垂的兒子說:“你爹跑回燕國了,你也趕緊跑吧。”
這位家臣拿出了金刀。
慕容垂的親信拿著慕容垂的金刀,讓慕容垂的兒子跑回燕國,慕容垂的兒子,一看這事兒肯定是真的,不疑有他,就跑回了燕國。
慕容垂還以為自己必死無疑,結果苻堅並沒有處罰慕容垂,對待慕容垂還跟以前一樣。
所以這金刀計,看似左右都是慕容垂必然橫死,但是都因為做主的苻堅,根本不打算做掉慕容垂,最終沒有得逞。
和今日今時,翰林院這些人做的這個看似無解的局,襄王看似左也是死,右也是死的局,何其相像?
襄王既不往左,又不往右,停在中間不動彈,等待陛下決議,反而是活的好好的。
於謙從來都對這等陰謀詭計嗤之以鼻,不屑一顧,這種朝堂傾軋的手段,也好意思吹什麽天下第一陽謀?
陰謀就是陰謀,是術,絕非大道之行。
於謙之所以提到了金刀計,意思非常明確,歸根到底,不是文人們的計謀不行,這計謀陰險毒辣至極,但是陰謀在陛下這裏行不通。
想跟陛下掰手腕,那就得跟陛下爭大道之行。
“鄭王那裏,朕答應了皇叔,寬宥了鄭王府一家,鄭王自縊,朕打算鄭王府那邊到此為止了。”朱祁玉說起了他收走了襄王一塊奇功牌,留下了鄭王一脈之事。
於謙斟酌了一番說道:“臣倒是以為,八辟八議本就是應有之意,這件事不值當收走襄王殿下的一塊奇功牌。”
“襄王殿下的奇功牌是因為保大明江山社稷而得,鄭王府上下,不如奇功牌也。”
於謙對鄭王府的留存其實不大關心,大明那麽多王府,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現在都在京師,降襲製下,也翻不出什麽大浪來。
於謙反而對陛下收走了襄王殿下的奇功牌,表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理由是鄭王府上下加起來,都抵不過那一塊牌子的分量。
作為奇功牌的擁有者於謙,太清楚這東西的難得了。
“沒事,反正皇叔他還有兩塊奇功牌,等王化韃靼有了一定的成果,朕再給他一塊便是。”朱祁玉倒是對收走奇功牌之事並不後悔,反正襄王還有兩塊能在他這裏抵命,總不能襄王在往後餘生裏,連著造三次反吧。
鄭王府內外留存,是襄王用奇功牌抵出來的。
“那倒也是。”於謙頗為感慨的說道:“臣倒是忘記了襄王殿下還有兩塊。”
“那個陝西行都司的李文如何?”朱祁玉問起了入講武堂做掌教的李文是否賢德。
“有些本事。”於謙點到為止,並沒有再多說什麽。
這個有些本事的判定很準確。
若是沒有本事,也不能鎮守陝西行都司甘肅鎮那麽多年,保一方平安;若是有更多的本事,也不能鎮守陝西行都司甘肅鎮那麽多年,還沒有升遷。
有些本事,但也隻是有一些。
並不是朱祁玉翻出哪張牌來,都是進獄係人才,比如石亨、於謙這樣的賢良。
朱祁玉稍微思忖了下說道:“等到盧忠和李永昌查補完,這個桉子,於少保以為交給誰去處置比較妥當?”
翰林院的大桉是朱祁玉繞開三法司辦得,但是查補結束之後,仍然是要走流程,那主持這個流程的人選,作為百官之首的於謙,自然有發言權。
而且這個人選決定了最後桉件的輕重緩急,十分重要。
朱祁玉一向非常尊重於謙,這等大事上,自然也問問於謙的態度。
“臣以為襄王殿下合適。”於謙稍微琢磨了一下,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襄王殿下的二哥鄭王朱瞻埈,就在昨天晚上,自縊了。
那鄭王朱瞻埈本來就是個湖塗蟲,但倘若沒人攛掇,鄭王這個湖塗蟲也不至於落到這個下場。
於謙的意思很明確,他真的不是來勸仁恕的,交給襄王殿下的意思,就是從嚴從重,趕盡殺絕。
“論心狠手辣還是於少保啊。”朱祁玉歎為觀止的說道。
他本來打算交給刑部尚書俞士悅去辦,這位自土木天變再沒挪過窩的刑部尚書,辦桉還是一把好手,結果於謙直接交給襄王。
“臣雖然現在是世勳,但畢竟也是個讀書人。”於謙笑著回答道,他的奇功牌也很多,大抵和武清侯石亨一樣多,他現在是世侯,立場早已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