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是陛下的嫡皇叔、是大明三讓而不就的至德親王、是南衙僭朝作亂臨危受命監國處置有方的監國宗親、是安土牧民的貴州宣慰使、是韃靼王化的奠基人,是大明利柄論、是我有我無我編纂者、是大明公德倡導第一人,是當下的監國。”羅炳忠總結了下朱瞻墡的所有身份。
這是朱瞻墡以嫡親王、曾經的皇位第一繼承者,仍然能夠活躍在朝堂之上的原因。
這麽多的頭銜,多少會有點襄王謙恭未篡時的謠言,但是整個天下都沒人把這個當回事兒。
因為襄王殿下真的太擅長保命了。
朱瞻墡搖頭說道:“把這些身份褪去,孤不過是個膽小怕死的人,僅此而已。”
羅炳忠的眼神中充滿了疑惑,搖頭說道:“臣,不懂。”
朱瞻墡十分鄭重的說道:“無論是什麽身份,都是孤的名,都是一種人與人的關係,這些關係疊加在一起,就變成了外人眼中的孤。”
朱瞻墡所說的名,就是身份,就是關係。
朱瞻墡繼續說道:“但其實孤自己知道孤知道這一切的起始動機,不過是為了活命耳。”
當年孫太後從襄王府快馬加鞭取了襄王之寶的金印,朱瞻墡為什麽不從襄陽趕至京城繼位?
他怕死,他知道入京根本不是繼位,隻有送死。
郕王殿下繼位,隻要打退了瓦剌人,那郕王殿下就是實至名歸的皇帝,但是他襄王進京,必死無疑。
孫太後一係、朝中一係、軍勳一係,都不會讓他活著登大寶之位。
當初南衙僭朝作亂,急需要一個牌坊,南衙僭朝先後用了正統之寶、建庶子朱文圭的名,為何不用襄王?
南衙僭朝一眾,當然想用朱瞻墡的名,奈何朱瞻墡提前跑路了!
陛下南下親征平叛,他雖然百般推辭,但最後還是坐到了監國位上?
陛下子嗣年幼,朝中人心動蕩,他隻能硬著頭皮上,這是他作為享受了襄王權利之後應盡的義務。
陛下凱旋,他為何接下了前往貴州的差事?
他必須要離開,他是三讓而不就的至德親王,能走多遠走多遠,而貴州是個好地方,真的很遠,他差點把命留在那裏。
羅炳忠依舊是迷迷湖湖的問道:“那不都是殿下嗎?臣依舊湖塗。”
朱瞻墡看羅炳忠依舊沒聽明白自己的意思,才繼續說道:“那都是我,也不是我。”
“孤的名為外,這種錯綜複雜的關係最易迷人眼,眼花繚亂,飄飄然而不知自我。”
“要剝離這些名,屬實不易,但是若能夠剝離這些名,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到底是誰,那這一生便不會再有任何的迷惘了。”
羅炳忠若有所思,似有所悟,但依舊頗為迷茫。
殿下不就是殿下啊,那些都是殿下,為何殿下要說半天,剝離那些名呢?
剝離那些名有什麽用處?
朱瞻墡如果對羅炳忠都無法說明這個真我究竟是什麽樣的境界,那他的頭版頭條怎麽得到陛下的朱批?
朱瞻墡十分耐心的說道:“我舉幾個例子。”
“比如這夏時正,有了點錢、豢養家人奴仆,手裏因為時勢有點軍備,再加上有些人脈,就飄飄然乎,最後落得何等下場?”
“比如科憲言官,他們為清流之名所累,言不由衷,身不由己,為了浮財也好,為了名望也罷,指鹿為馬,顛倒黑白,他們不自知嗎?他們不惶恐嗎?他們不害怕嗎?”
“正是那放不下這名一字,遂為名奔波不止。”
“比如你羅炳忠,你要是對進士之名頗為看重,是不是也會為名所累?”
說到這個,羅炳忠立刻就懂了,他俯首說道:“的確,我參加會試,隻是為了辦養濟院之桉,若非如此,深陷泥濘,步履蹣跚也。”
朱瞻墡舒舒服服的靠在了軟篾藤椅上,拿起了大明蒙頂甘露的貢茶,細細的品了一口,笑著說道:“我去名為真,不為名所累,方得周全,心無不安,人生圓滿。”
“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吃喝不愁的基礎上。”
“你讓孤在為吃喝拉撒奔波的時候,去思考這等勞什子的是我、有我、無我、本我,孤思考不來,也做不到的。”
“所以,格物致知,萬物之基仍然是物。”
“陛下總結的很到位,物質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
羅炳忠搖頭說道:“以殿下之聰慧,即便不是殿下,也定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即便是走夫販夫,也可得殷實之家,無大憂,亦無大慮,閑雲野鶴亦自由。”
藩禁,是一種大明為了防止藩王作亂的製度。
雖然朱瞻墡在襄王府的時候,歌舞金樽不停休,但就羅炳忠所見,那時候的殿下並不快樂。
若是真的有誌於尋歡作樂,襄王殿下,為何至今隻有三子?
但是藩禁猶在,若龍禁淺灘。
羅炳忠不愁吃穿,他這個襄王長史屬於客卿製的官製,他的俸祿不算封厚,但是襄王從來不是個小氣的人,大小喜事都會恩賞。
羅炳忠中了進士,襄王專門擺了宴,還賜了銀錢,羅炳忠也知道自己的根子在襄王府,所以也懶得生那麽多奇怪的心思,他才不會被進士之名所累。
朱瞻墡靠在椅背上樂嗬嗬的說道:“人之初,蒙昧幼稚,天真無邪,是為最純粹的、我就是我的是我之境。”
“人之長,蒙學受業,人世間,紅塵滾滾,心有所慮,不知歸處,心中有千頭萬緒,卻縷不順,看不清,但有真實存在,是為憂思迷惘的有我之境。”
“忽然而已,恍然大悟,知己所作所為皆為何,堅若磐石,砥礪前行,是為行遠自邇、篤行不怠的無我之境。”
“名器累身,盤亙糾錯為之所累,去名祛妄存真,不以外物而左右,是為大自在之我,才是真我之境。”
“是所謂:真我性無主,誰為塵識昏!”
“真我,便得大自在、大逍遙、大快活。”
“真我,就是確切的知道了我是誰,就是你問孤,孤的頭條準備如何時,孤問你的那句,孤是誰。”
羅炳忠心服口服的說道:“殿下真的高明!”
“那依殿下看,這天下誰入了這大逍遙的真我之境?”
朱瞻墡認真的想了很久說道:“孤觀天下,唯有陛下,昔日孤得三我人生之境,欣喜至極,以為陛下是無我。”
“可是今日看來,陛下不為名器所累,早就確切的知道了自己是誰,早已是真我之境。”
“羅長史你看啊。”
羅炳忠猛地打了個哆嗦說道:“殿下,這個真的不能看啊!”
朱瞻墡立刻反應了過來,趕忙說道:“啊,對對對,這個不能看。”
朱瞻墡其實想說的是,陛下不為名器所累,比如所謂的聖天子、天可汗之類的關係所累,總是以大明百姓的利益為第一前提。
這是事實,但是不能說,否則就是腹誹君父。
因為陛下不為名器所累的具體表現,還有慘無人道的解刳院、枉顧五常大倫殺長兄、無視親親之誼殺親王、大開殺戒毫無仁恕。
朱瞻墡是世襲親王,根本不怕那些個喋喋不休的官選官,但是他怕陛下…
官選官要不了他朱瞻墡的命,但是陛下可以。
“羅長史,你以為孤這個真我論,能不能博得頭版頭條?”朱瞻墡目光炯炯的說道。
他不是真我之人,他為名器所累。
他就是想要頭版頭條,他就是想要享樂歌舞不休,金樽不停。
他俗,因為他隻是親王。
羅炳忠十分確定的說道:“那必須的!”
朱瞻墡樂嗬嗬的喝了口茶,略微有些感慨的說道:“平日裏陛下在京的時候,那些個科道言官,甚至連於少保都敢彈劾。”
“這可倒好,陛下離京了,這幫人,偃旗息鼓了,乖巧無比,極為無聊。”
朱瞻墡發現了,這幫朝臣,遠不如想象的那麽能鬧騰,上次監國如此,這次監國亦是如此。
上次監國時,陛下在南衙,把整個南衙一分為四,拆成了鳳陽、江蘇、應天府、鬆江府。
群臣緘口不言,隻等陛下回京,才開始反駁此事。
羅炳忠還真思考過這個問題,他笑著說道:“正是陛下在京他們才敢張狂,好賴話,陛下都在京師,說了也是直諫。”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 換源app】
“陛下不在京,可不就不敢了嗎?胡說八道,那是謀朝篡逆的謀逆大罪啊。”
“再說了養濟院桉、貢院三條街之事,剛過去月餘,這桉犯還關在鎮撫司裏查補,誰敢這個時候當刺頭?”
大家都是混跡官場數年的老油條了,這個時候,自然是明哲保身。
“很有道理。”朱瞻墡點頭讚同了羅炳忠的說法。
朱瞻墡的《真我論》順著鴿路,很快就送到了應天府,但是陛下早已經離開,前往了西湖,這《真我論》再次南下,至杭州城內。
景泰八年,五月。
西湖煙柳成行,遊人如織,金光閃閃的湖麵上盡是穿梭來往的畫舫,斷橋之上,人頭攢動。
風從湖上徐徐吹動著湖邊柳樹,引起了陣陣漣漪,打散了湖中倒影。
冉思娘站在風波亭中,兩頰滿是紅潤,嘰嘰喳喳的指著遠處,在陽光之下琉璃瓦泛著青黃,塔身以赭色磚塔為主,在樹木之間,影影綽綽。
西湖很美,冉思娘很開心。
“那就是雷峰塔嗎?”冉思娘目若秋水,看著那塔問道。
冉思娘指的正是層蓋銅瓦,設銅鬥拱,飛簷翹角的雷峰塔。
朱祁玉點頭說道:“嗯,太平興國二年興建,宣和年間毀於方臘民亂,南宋時複建至今。”
冉思娘的心神在外麵的雷峰塔和它背後的浪漫愛情故事上。
而朱祁玉則是看著風波亭內的一首詩。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是一首南宋詩人林升,在紹興十一年十二月,嶽飛被宋高宗趙構殘忍殺害在大理寺後,詩人所作詩詞,這首詩在杭州,有很多地方都有石刻。
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台,穿梭湖麵的畫舫,歌舞日夜不休,暖風吹拂之下,遊人沉醉在這西湖美景之中,真的把杭州當成了汴州(兩宋都城開封)。
這首法諷刺詩的前三句,是輕鬆寫意的西湖盛景,第四句忽然銳利無比,醉生夢死,家國飄零。
而風波亭的亭柱子上,有一副對聯:
【有漢一人,有宋一人,百世清風關嶽並。】
【奇才絕代,奇冤絕代,千秋毅魄日星懸。】
【天日昭昭。】
“於少保。”朱祁玉看向了怡然自樂的於謙,忽然開口說道。
於謙一愣,滿是疑惑:“啊?”
“無事。”朱祁玉隻是搖了搖頭,看著著西湖美景。
在原來的曆史線裏,奪門之變應在正月發生,於少保在奪門之變三日後在京師遇害,都督同知陳逵不忍忠骨暴屍市級,帶著人把屍骨收斂。
於謙養子於康帶著屍骨回到了於謙的家鄉杭州,就葬在了這麵前西湖南麵的三台山下。
朱祁玉特意來一趟杭州,就是要到嶽王墓前,祭拜一下嶽飛,看一看這大好河山。
“陛下,襄王殿下的奏疏到了,說是請頭版。”興安拿著一本奏疏遞給了皇帝。
朱祁玉興趣盎然的拿起了奏疏看了許久說道:“拿筆來。”
“襄王殿下又有高論?”於謙滿是好奇的問道。
朱祁玉朱批了襄王奏疏說道:“嗯,皇叔這個人,很聰慧。”
於謙接過了興安遞來已經朱批的奏疏說道:“聰明好啊,聰明誰都沒有麻煩。”
“是我、有我、無我、真我。”於謙不斷反複咂著這幾個詞,笑著說道:“無我並非無疑惑迷惘,真我方為人生之盡啊。”
於謙笑容滿麵,大明真我之人隻有陛下,人在紅塵,豈能不被紅塵所擾?
這就是於謙之前跟陛下論國家之製時,說的那句:名與器,不可假人。
朱瞻墡的個人進境和大明國家之製,巧妙的走到了一起。
朱祁玉看著西湖勝景,笑著說道:“什麽大自在,大逍遙,大快活?子非魚,安知魚之憂樂。”
“這安生日子才過了幾天?又有麻煩了。”
“江南真好,就跟回家了一樣。”
於謙眉頭緊鎖的問道:“這是又出什麽事了嗎?”
------題外話------
求月票,嗷嗚!!!!!!!!!!!!!!!!!!!!!!!!
這是朱瞻墡以嫡親王、曾經的皇位第一繼承者,仍然能夠活躍在朝堂之上的原因。
這麽多的頭銜,多少會有點襄王謙恭未篡時的謠言,但是整個天下都沒人把這個當回事兒。
因為襄王殿下真的太擅長保命了。
朱瞻墡搖頭說道:“把這些身份褪去,孤不過是個膽小怕死的人,僅此而已。”
羅炳忠的眼神中充滿了疑惑,搖頭說道:“臣,不懂。”
朱瞻墡十分鄭重的說道:“無論是什麽身份,都是孤的名,都是一種人與人的關係,這些關係疊加在一起,就變成了外人眼中的孤。”
朱瞻墡所說的名,就是身份,就是關係。
朱瞻墡繼續說道:“但其實孤自己知道孤知道這一切的起始動機,不過是為了活命耳。”
當年孫太後從襄王府快馬加鞭取了襄王之寶的金印,朱瞻墡為什麽不從襄陽趕至京城繼位?
他怕死,他知道入京根本不是繼位,隻有送死。
郕王殿下繼位,隻要打退了瓦剌人,那郕王殿下就是實至名歸的皇帝,但是他襄王進京,必死無疑。
孫太後一係、朝中一係、軍勳一係,都不會讓他活著登大寶之位。
當初南衙僭朝作亂,急需要一個牌坊,南衙僭朝先後用了正統之寶、建庶子朱文圭的名,為何不用襄王?
南衙僭朝一眾,當然想用朱瞻墡的名,奈何朱瞻墡提前跑路了!
陛下南下親征平叛,他雖然百般推辭,但最後還是坐到了監國位上?
陛下子嗣年幼,朝中人心動蕩,他隻能硬著頭皮上,這是他作為享受了襄王權利之後應盡的義務。
陛下凱旋,他為何接下了前往貴州的差事?
他必須要離開,他是三讓而不就的至德親王,能走多遠走多遠,而貴州是個好地方,真的很遠,他差點把命留在那裏。
羅炳忠依舊是迷迷湖湖的問道:“那不都是殿下嗎?臣依舊湖塗。”
朱瞻墡看羅炳忠依舊沒聽明白自己的意思,才繼續說道:“那都是我,也不是我。”
“孤的名為外,這種錯綜複雜的關係最易迷人眼,眼花繚亂,飄飄然而不知自我。”
“要剝離這些名,屬實不易,但是若能夠剝離這些名,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到底是誰,那這一生便不會再有任何的迷惘了。”
羅炳忠若有所思,似有所悟,但依舊頗為迷茫。
殿下不就是殿下啊,那些都是殿下,為何殿下要說半天,剝離那些名呢?
剝離那些名有什麽用處?
朱瞻墡如果對羅炳忠都無法說明這個真我究竟是什麽樣的境界,那他的頭版頭條怎麽得到陛下的朱批?
朱瞻墡十分耐心的說道:“我舉幾個例子。”
“比如這夏時正,有了點錢、豢養家人奴仆,手裏因為時勢有點軍備,再加上有些人脈,就飄飄然乎,最後落得何等下場?”
“比如科憲言官,他們為清流之名所累,言不由衷,身不由己,為了浮財也好,為了名望也罷,指鹿為馬,顛倒黑白,他們不自知嗎?他們不惶恐嗎?他們不害怕嗎?”
“正是那放不下這名一字,遂為名奔波不止。”
“比如你羅炳忠,你要是對進士之名頗為看重,是不是也會為名所累?”
說到這個,羅炳忠立刻就懂了,他俯首說道:“的確,我參加會試,隻是為了辦養濟院之桉,若非如此,深陷泥濘,步履蹣跚也。”
朱瞻墡舒舒服服的靠在了軟篾藤椅上,拿起了大明蒙頂甘露的貢茶,細細的品了一口,笑著說道:“我去名為真,不為名所累,方得周全,心無不安,人生圓滿。”
“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吃喝不愁的基礎上。”
“你讓孤在為吃喝拉撒奔波的時候,去思考這等勞什子的是我、有我、無我、本我,孤思考不來,也做不到的。”
“所以,格物致知,萬物之基仍然是物。”
“陛下總結的很到位,物質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
羅炳忠搖頭說道:“以殿下之聰慧,即便不是殿下,也定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即便是走夫販夫,也可得殷實之家,無大憂,亦無大慮,閑雲野鶴亦自由。”
藩禁,是一種大明為了防止藩王作亂的製度。
雖然朱瞻墡在襄王府的時候,歌舞金樽不停休,但就羅炳忠所見,那時候的殿下並不快樂。
若是真的有誌於尋歡作樂,襄王殿下,為何至今隻有三子?
但是藩禁猶在,若龍禁淺灘。
羅炳忠不愁吃穿,他這個襄王長史屬於客卿製的官製,他的俸祿不算封厚,但是襄王從來不是個小氣的人,大小喜事都會恩賞。
羅炳忠中了進士,襄王專門擺了宴,還賜了銀錢,羅炳忠也知道自己的根子在襄王府,所以也懶得生那麽多奇怪的心思,他才不會被進士之名所累。
朱瞻墡靠在椅背上樂嗬嗬的說道:“人之初,蒙昧幼稚,天真無邪,是為最純粹的、我就是我的是我之境。”
“人之長,蒙學受業,人世間,紅塵滾滾,心有所慮,不知歸處,心中有千頭萬緒,卻縷不順,看不清,但有真實存在,是為憂思迷惘的有我之境。”
“忽然而已,恍然大悟,知己所作所為皆為何,堅若磐石,砥礪前行,是為行遠自邇、篤行不怠的無我之境。”
“名器累身,盤亙糾錯為之所累,去名祛妄存真,不以外物而左右,是為大自在之我,才是真我之境。”
“是所謂:真我性無主,誰為塵識昏!”
“真我,便得大自在、大逍遙、大快活。”
“真我,就是確切的知道了我是誰,就是你問孤,孤的頭條準備如何時,孤問你的那句,孤是誰。”
羅炳忠心服口服的說道:“殿下真的高明!”
“那依殿下看,這天下誰入了這大逍遙的真我之境?”
朱瞻墡認真的想了很久說道:“孤觀天下,唯有陛下,昔日孤得三我人生之境,欣喜至極,以為陛下是無我。”
“可是今日看來,陛下不為名器所累,早就確切的知道了自己是誰,早已是真我之境。”
“羅長史你看啊。”
羅炳忠猛地打了個哆嗦說道:“殿下,這個真的不能看啊!”
朱瞻墡立刻反應了過來,趕忙說道:“啊,對對對,這個不能看。”
朱瞻墡其實想說的是,陛下不為名器所累,比如所謂的聖天子、天可汗之類的關係所累,總是以大明百姓的利益為第一前提。
這是事實,但是不能說,否則就是腹誹君父。
因為陛下不為名器所累的具體表現,還有慘無人道的解刳院、枉顧五常大倫殺長兄、無視親親之誼殺親王、大開殺戒毫無仁恕。
朱瞻墡是世襲親王,根本不怕那些個喋喋不休的官選官,但是他怕陛下…
官選官要不了他朱瞻墡的命,但是陛下可以。
“羅長史,你以為孤這個真我論,能不能博得頭版頭條?”朱瞻墡目光炯炯的說道。
他不是真我之人,他為名器所累。
他就是想要頭版頭條,他就是想要享樂歌舞不休,金樽不停。
他俗,因為他隻是親王。
羅炳忠十分確定的說道:“那必須的!”
朱瞻墡樂嗬嗬的喝了口茶,略微有些感慨的說道:“平日裏陛下在京的時候,那些個科道言官,甚至連於少保都敢彈劾。”
“這可倒好,陛下離京了,這幫人,偃旗息鼓了,乖巧無比,極為無聊。”
朱瞻墡發現了,這幫朝臣,遠不如想象的那麽能鬧騰,上次監國如此,這次監國亦是如此。
上次監國時,陛下在南衙,把整個南衙一分為四,拆成了鳳陽、江蘇、應天府、鬆江府。
群臣緘口不言,隻等陛下回京,才開始反駁此事。
羅炳忠還真思考過這個問題,他笑著說道:“正是陛下在京他們才敢張狂,好賴話,陛下都在京師,說了也是直諫。”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 換源app】
“陛下不在京,可不就不敢了嗎?胡說八道,那是謀朝篡逆的謀逆大罪啊。”
“再說了養濟院桉、貢院三條街之事,剛過去月餘,這桉犯還關在鎮撫司裏查補,誰敢這個時候當刺頭?”
大家都是混跡官場數年的老油條了,這個時候,自然是明哲保身。
“很有道理。”朱瞻墡點頭讚同了羅炳忠的說法。
朱瞻墡的《真我論》順著鴿路,很快就送到了應天府,但是陛下早已經離開,前往了西湖,這《真我論》再次南下,至杭州城內。
景泰八年,五月。
西湖煙柳成行,遊人如織,金光閃閃的湖麵上盡是穿梭來往的畫舫,斷橋之上,人頭攢動。
風從湖上徐徐吹動著湖邊柳樹,引起了陣陣漣漪,打散了湖中倒影。
冉思娘站在風波亭中,兩頰滿是紅潤,嘰嘰喳喳的指著遠處,在陽光之下琉璃瓦泛著青黃,塔身以赭色磚塔為主,在樹木之間,影影綽綽。
西湖很美,冉思娘很開心。
“那就是雷峰塔嗎?”冉思娘目若秋水,看著那塔問道。
冉思娘指的正是層蓋銅瓦,設銅鬥拱,飛簷翹角的雷峰塔。
朱祁玉點頭說道:“嗯,太平興國二年興建,宣和年間毀於方臘民亂,南宋時複建至今。”
冉思娘的心神在外麵的雷峰塔和它背後的浪漫愛情故事上。
而朱祁玉則是看著風波亭內的一首詩。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是一首南宋詩人林升,在紹興十一年十二月,嶽飛被宋高宗趙構殘忍殺害在大理寺後,詩人所作詩詞,這首詩在杭州,有很多地方都有石刻。
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台,穿梭湖麵的畫舫,歌舞日夜不休,暖風吹拂之下,遊人沉醉在這西湖美景之中,真的把杭州當成了汴州(兩宋都城開封)。
這首法諷刺詩的前三句,是輕鬆寫意的西湖盛景,第四句忽然銳利無比,醉生夢死,家國飄零。
而風波亭的亭柱子上,有一副對聯:
【有漢一人,有宋一人,百世清風關嶽並。】
【奇才絕代,奇冤絕代,千秋毅魄日星懸。】
【天日昭昭。】
“於少保。”朱祁玉看向了怡然自樂的於謙,忽然開口說道。
於謙一愣,滿是疑惑:“啊?”
“無事。”朱祁玉隻是搖了搖頭,看著著西湖美景。
在原來的曆史線裏,奪門之變應在正月發生,於少保在奪門之變三日後在京師遇害,都督同知陳逵不忍忠骨暴屍市級,帶著人把屍骨收斂。
於謙養子於康帶著屍骨回到了於謙的家鄉杭州,就葬在了這麵前西湖南麵的三台山下。
朱祁玉特意來一趟杭州,就是要到嶽王墓前,祭拜一下嶽飛,看一看這大好河山。
“陛下,襄王殿下的奏疏到了,說是請頭版。”興安拿著一本奏疏遞給了皇帝。
朱祁玉興趣盎然的拿起了奏疏看了許久說道:“拿筆來。”
“襄王殿下又有高論?”於謙滿是好奇的問道。
朱祁玉朱批了襄王奏疏說道:“嗯,皇叔這個人,很聰慧。”
於謙接過了興安遞來已經朱批的奏疏說道:“聰明好啊,聰明誰都沒有麻煩。”
“是我、有我、無我、真我。”於謙不斷反複咂著這幾個詞,笑著說道:“無我並非無疑惑迷惘,真我方為人生之盡啊。”
於謙笑容滿麵,大明真我之人隻有陛下,人在紅塵,豈能不被紅塵所擾?
這就是於謙之前跟陛下論國家之製時,說的那句:名與器,不可假人。
朱瞻墡的個人進境和大明國家之製,巧妙的走到了一起。
朱祁玉看著西湖勝景,笑著說道:“什麽大自在,大逍遙,大快活?子非魚,安知魚之憂樂。”
“這安生日子才過了幾天?又有麻煩了。”
“江南真好,就跟回家了一樣。”
於謙眉頭緊鎖的問道:“這是又出什麽事了嗎?”
------題外話------
求月票,嗷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