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處死了廣通王朱徽煠、陽宗王朱徽焟,這岷府兄弟二人,該死。
他們為何該死,因為好不容易才安定下來的湖廣、貴州等地的生苗之變,在兩個人的勾結之下,差點再次複叛。
朱祁鈺三令五申,才算是止住了這個勢頭。
所以廣通王和陽宗王,這岷府的兄弟二人必然明正典刑,方能安定湖廣。
至於王驥,是不是在養寇自重?
朱祁鈺想到了大明曆史上養寇自重的典型人物,李成梁。
李成梁擊敗了女真,俘虜了努爾哈赤與他的弟弟舒爾哈齊,然後養在府上,收為家人,最後陰縱之,歸。
放虎歸山。
而後,李成梁將塔克世所遺土地人馬派給努爾哈赤,並給都督敕書,令襲都督指揮銜,給了努爾哈赤統治女真大義的名分,還給了他兵馬。
李成梁的晚年,常常包庇努爾哈赤,保奏給官,棄地以餌之。
這些都是李成梁幹的事情,最終的結果就是大明在朝鮮和倭寇豐臣秀吉打的天翻地覆,努爾哈赤不斷的擴充著自己的實力。
而隨後發生的薩爾滸之戰、沈陽之戰、廣寧之戰,大明接連戰敗,最終韃清成為了大明的心腹之患,加速了大明的滅亡。
朱祁鈺對王驥的戰功並沒有疑問,但是王驥前後率領十五萬大軍,三次征伐麓川,麓川卻反複叛亂,這不得不讓朱祁鈺內心有些疑慮。
這打了這麽久,到底打出了什麽?
麓川實力並不強,麓川八宣慰司加起來能湊出三萬大軍嗎?
麓川本身就是元時的平緬宣慰司。
而且正統年間共計在正統四年、正統六年、正統七年、正統十三年,四次攻伐,每次動兵都是十餘萬人,轉餉半天下,打的國困民乏,但是依舊未曾平定。
要知道,這不是思家第一次造反。
早在洪武三十年的時候,因為沐英去世,麓川一些人就升起了別樣的心思,就已經造了一次反了。
而那次麓川之亂,沐英長子沐春,隻用了一年的時間,用了五百騎兵,就打穿了整個麓川,一直打到了孟加拉海附近的大古剌宣慰司。
洪武三十年到正統四年,這將近四十年的時間,麓川靖安。
這怎麽到了正統年間就變成了這副吊詭的模樣。
十五萬人,打了整整九年,卻是毫無收獲,連個送到京師斬首的敵酋都沒有一個。
寧陽侯陳懋在福建平叛,三年送了近兩百人犯入京,包括福建布政使等官員、鄧茂七的侄子鄧伯孫、葉宗留舊將部下陶得二和葉希八等人。
但是四征麓川,十五萬大軍在雲南,打了整整九年,一個人犯都沒送到京師來。
反而是軍權從黔國公府沐晟、沐斌等人的手中,向著王驥手中過度。
朱祁鈺再聯想到正統年間、英宗幼衝,棄置交趾三司,興文匽武,五軍都督府中軍左都督、英國公張輔被排擠到無法上朝。
這一係列的事情,作為皇帝,朱祁鈺能不多想嗎?這不就是標準的擅權的流程嗎?
他真的期盼是自己的想多了。
但是於謙這詭異的一問,詢問陛下是否讓王驥回京,就讓朱祁鈺打了個哆嗦。
朱祁鈺忽然想到了一個很可怕的可能。
於謙曾經在廣通王謀反的時候,往前走了那麽一步,但是聽到廣通王如此愚蠢之後,反而退了回去。
於謙始終秉持著一種兜底的思維。
一旦出現天下罪之,於謙就會主動站出來,像漢時晁錯削藩,天下罪之,斬晁錯,諸王失去謀反的大義。
於謙一直存著這樣的心思,天下罪之。
“於少保啊,你這一問,朕心裏可是立刻懸了起來。”朱祁鈺一邊走一邊說道。
於謙滿是笑意的說道:“臣還以為陛下無所畏懼,原來也有懼怕之事。”
朱祁鈺搖頭說道:“朕乃天子,掌天下公器,朕不敢私,亦不能死,朕管天下之事,卻管不住人心。”
“朕不怕天下罪之,多大點事,頂多不過是再犁一遍罷了。”
於謙眉頭緊皺,疑惑的問道:“那陛下擔心什麽?”
“自古得天下,治天下,君一人獨治可行?”朱祁鈺反問了一個問題。
於謙搖頭說道:“哪怕勤政入太祖高皇帝,一人不可得天下,一人亦不可治天下。”
“高皇帝自登基之後,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高皇帝洪武三十年,生疾,亦在八天之內,批審內外諸司奏疏,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
“高皇帝有雲:自昔有國家者,未有不以勤而興,以逸而廢。勤與逸,理亂盛衰所係也。”
“即便是如此,高皇帝依舊受了不少委屈,也需要仕林出仕,不得不蠲免縉紳之徭役。”
朱元璋有多勤政?
即便是晚年生病之時,每天處理奏疏兩百餘份,國事四百多件。但是他依舊要讓通政司梳理奏疏,依舊要依靠六部官員治理天下。
這是必然的事實,皇帝再勤勉,天下之物繁多,哪裏是一個人能忙的過來的。
朱祁鈺笑著說道:“朕誠不如高皇帝之勤勉。”
朱祁鈺一天頂多處理十多份奏疏,國事三十四件而已。
皇帝有皇帝要管的事兒,這一點,當初朱棣給朱高熾的監國詔書裏,已經分的很明確了。
大明在發展,大明的事物也在增多,皇帝和臣子們的權責已經界定的非常清晰了。
朱祁鈺長笑一聲說道:“當初若非姚廣孝建議太宗文皇帝,直取南京,靖難之役不知幾時方休。”
“當日瓦剌逞凶,若非於少保力主守京師,大明險遭播遷之禍。”
於謙愣了許久,感慨萬千,俯首說道:“陛下。”
於謙已經知道朱祁鈺要說什麽了,他完全沒料到,陛下鋪墊了這麽多話,居然是為了他一人。
朱祁鈺伸出手來劈了一下,大笑後說道:“即便是天下罪之,朕決不做那等親者痛、仇者快之事,於少保亦要輔佐朕,再定天下。”
“天下罪之?那就來吧,不過是一群不知天命何時的蟲豸罷了。”
“且看是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
朱祁鈺翻身上馬,笑著說道:“於少保緩行,朕去往講武堂。”
於謙俯首說道:“恭送陛下!”
於謙俯首久久未曾起身,直到許久之後,他才站直了身子,這個年輕的天子身上有著太多的朝氣蓬勃和銳利。
陛下一番話,不是為了他於謙,更是為了陛下自己。
大明天子就該如此,所向披靡!
大皇帝執政這三年來,得罪了太多的人。
首先就是宗室,削太上皇帝號、殺稽王於太廟,天下宗室人人自危。廣通王、陽宗王被賜死。
其次就是外戚,駙馬都尉趙輝死,駙馬都尉王寧子王貞慶死,會昌伯孫續宗自縊被陛下再斬頭顱,會昌伯府遠遁。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app.com">小書亭app</a>
然後就是勢要豪右之家,大明皇帝身體力行,從他自己開始納稅,天下人人納賦,本來縉紳免稅、免勞役、免正賦,結果陛下讓他們納稅。
山外九州、京畿地區,福建,逃難縉紳歸鄉皆斬,何其暴戾?
還有仕林,衍聖公乃是孔府至聖先師,大皇帝將其翻了個底朝天,直接將其鏟平了,山東百姓拍手叫好,但是天下仕林人人皆稱暴。
再有商賈,河套攻伐,大明軍隊在河套設關卡,自此晉商不得走私,密州市舶司更是將商舶納入管轄,這是斷人財路,殺人父母之大仇!
這天下的肉食者,陛下幾乎得罪了個幹幹淨淨。
但是這幫人,有一個不該死嗎?
朝堂之上,有多少官僚是他們的喉舌,與他們有舊,但是有一個敢站在朝堂上,以公心論,為他們申辯一句嗎?
沒有。
因為他們說不出來。
現在陛下又拿出了考成法,對官僚們開始下手。這是在逼著他們造反啊!
於謙多少能明白陛下的想法,其實很簡單,陛下想要滅瓦剌,但是瓦剌不好滅,和林真的太遠了。
若是後方不穩定,陛下如何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呢?
於謙甚至懷疑,陛下本身就抱著他們趕緊跳出來,然後一鍋燴了,省的麻煩。
於謙大步向前,他決定等等。
如果陛下能應付的過來,他當然不必惶恐,若是應付不過來,他再自縊以謝天下也不遲。
朱祁鈺的考成法隨著春風吹拂了大明土地,順著大明的管道驛路,傳遍了整個天下。
舉世驚駭。
嚴酷之法曆代有之,但是如此酷烈之法,從未有過。
而此時襄王府也收到了消息,襄王朱瞻墡是個聰明人,他四座城門緊閉,這錦衣玉食的生活,過了這麽些年,他已經習慣了懶惰。
但是考成法消息一出,他便夙夜哀歎,輾轉反側。
次日的清晨,四門洞開,所有的歌姬都被遣散了。
整個襄王府城隻剩下了朝廷留下的長史府官員數名,鐵冊軍二百名。
朱瞻墡坐在存心殿內,寫了一封長長的奏疏,吹幹了墨跡。
朱瞻墡是個大明白,長史羅炳忠侍候左右,看著這位襄王。
這把往日極為喜歡的歌姬戲班都遣散了,這是要做甚?
朱瞻墡將奏疏合上,用火漆封好,看著這偌大的襄王府,歎氣的說道:“羅長史來到府上已經一年有餘了吧。”
羅炳忠點頭說道:“回殿下,正好一年十二個月了。”
其實是兩年,但是襄王說一年多,那就是一年多!
一年零十二個月不是一年多嘛!
朱瞻墡一愣,悶聲笑了起來,頗為無奈的說道:“孤這麽些年了,這兩年是最樂嗬的兩年。”
“不用跟那幫賊眉鼠眼,竊我大明根基的家夥虛與委蛇,不用擔心朝廷對嫡皇叔有什麽想法,把門一關,願意做什麽便做什麽。”
“還有你這麽個讒臣,整日裏逗孤開心。”
羅炳忠俯首說道:“那是殿下心寬。”
“你在罵孤胖嗎?”朱瞻墡略有些肥胖的臉,佯怒說道。
羅炳忠搖頭說道:“殿下自己說的。”
朱瞻墡樂了起來,歎息的說道:“咱們這好日子啊,到頭了。”
羅炳忠滿是疑惑的說道:“這怎麽說?”
朱瞻墡將手中奏疏遞給了羅炳忠,站起身來說道:“走,陪孤在好好看看這富麗堂皇的襄王府。”
羅炳忠趕忙點頭說道:“那就走著。”
朱瞻墡走在自己精心布置的花園內,一遍走一邊說:“羅長史啊,你說這造反需要什麽條件,才會造反呢?”
羅炳忠亦步亦趨搖頭說道:“臣沒想過。”
這種事誰敢想,胡亂想想,那也是掉腦袋的事兒。
朱瞻墡非常確信的說道:“首先得有兵!沒兵怎麽造反,就是文皇帝也沒法造反不是?”
“至少當初文皇帝起兵的時候,還有八百校尉跟隨,還有北平都司兩萬餘人,月餘響應了文皇帝。”
朱棣造反的時候,身邊隻有八百人,但是北平都司的萬餘軍的確是跟隨起事了。
這都是暗中聯袂的結果。
羅炳忠深以為然的點頭說道:“那是。”
朱瞻墡繼續說道:“還得有名,至少也得打個清君側的旗號,廣通王那完全是胡鬧嘛,還改年號,這不是找著挨打嗎?名號硬是要的。”
“很是愚蠢。”
羅炳忠手已經摸到了腰間,那是一把腰劍。
昨天朱瞻墡把人都遣散了,他已經察覺到了異常,現在朱瞻墡居然聊造反的事兒,他自然非常警惕。
羅炳忠頗為肯定的說道:“那必須的。”
朱瞻墡站定,看著自己的花園麵色悲苦,十幾年經營的花圃,這就再也看不到了。
他繼續說道:“其次得有錢,沒錢怎麽厚賞敢戰之士?沒錢怎麽讓人搏命?沒錢想造反,那就不是愚蠢了,簡直是造反的恥辱。”
“西漢之時,吳國劉濞為何敢造反,還不是鑄錢、煮鹽嗎?你說沒錢,能造反嗎?”
羅炳忠想了想搖頭說道:“那不能夠。”
朱瞻墡歎了口氣繼續說道:“這造反啊,還得有糧食,沒有糧食,那不是徒增笑柄嗎?”
“餉,饟也。糧餉本來就是米粱,造反沒糧食那必然不可能。”
羅炳忠深吸了口氣,兩年了,襄王是個很大氣的人,賞賜恩厚,但是他羅炳忠是大明的臣子,若是襄王想造反,他隻能拔劍了。
朱瞻墡說的這些,他襄王都有,他是五皇叔、他有錢、有糧,兵不多,但是有人有兵,雖然不知是誰投效,但是顯然是襄王和人聯袂了。
羅炳忠欠著身子為自己拔劍做掩護,俯首說道:“殿下高見。”
朱瞻墡歎了口氣,幽幽的說道:“其實這些都不重要,你知道最重要的是是什麽嗎?”
羅炳忠眉頭緊蹙的問道:“您說一說。”
他們為何該死,因為好不容易才安定下來的湖廣、貴州等地的生苗之變,在兩個人的勾結之下,差點再次複叛。
朱祁鈺三令五申,才算是止住了這個勢頭。
所以廣通王和陽宗王,這岷府的兄弟二人必然明正典刑,方能安定湖廣。
至於王驥,是不是在養寇自重?
朱祁鈺想到了大明曆史上養寇自重的典型人物,李成梁。
李成梁擊敗了女真,俘虜了努爾哈赤與他的弟弟舒爾哈齊,然後養在府上,收為家人,最後陰縱之,歸。
放虎歸山。
而後,李成梁將塔克世所遺土地人馬派給努爾哈赤,並給都督敕書,令襲都督指揮銜,給了努爾哈赤統治女真大義的名分,還給了他兵馬。
李成梁的晚年,常常包庇努爾哈赤,保奏給官,棄地以餌之。
這些都是李成梁幹的事情,最終的結果就是大明在朝鮮和倭寇豐臣秀吉打的天翻地覆,努爾哈赤不斷的擴充著自己的實力。
而隨後發生的薩爾滸之戰、沈陽之戰、廣寧之戰,大明接連戰敗,最終韃清成為了大明的心腹之患,加速了大明的滅亡。
朱祁鈺對王驥的戰功並沒有疑問,但是王驥前後率領十五萬大軍,三次征伐麓川,麓川卻反複叛亂,這不得不讓朱祁鈺內心有些疑慮。
這打了這麽久,到底打出了什麽?
麓川實力並不強,麓川八宣慰司加起來能湊出三萬大軍嗎?
麓川本身就是元時的平緬宣慰司。
而且正統年間共計在正統四年、正統六年、正統七年、正統十三年,四次攻伐,每次動兵都是十餘萬人,轉餉半天下,打的國困民乏,但是依舊未曾平定。
要知道,這不是思家第一次造反。
早在洪武三十年的時候,因為沐英去世,麓川一些人就升起了別樣的心思,就已經造了一次反了。
而那次麓川之亂,沐英長子沐春,隻用了一年的時間,用了五百騎兵,就打穿了整個麓川,一直打到了孟加拉海附近的大古剌宣慰司。
洪武三十年到正統四年,這將近四十年的時間,麓川靖安。
這怎麽到了正統年間就變成了這副吊詭的模樣。
十五萬人,打了整整九年,卻是毫無收獲,連個送到京師斬首的敵酋都沒有一個。
寧陽侯陳懋在福建平叛,三年送了近兩百人犯入京,包括福建布政使等官員、鄧茂七的侄子鄧伯孫、葉宗留舊將部下陶得二和葉希八等人。
但是四征麓川,十五萬大軍在雲南,打了整整九年,一個人犯都沒送到京師來。
反而是軍權從黔國公府沐晟、沐斌等人的手中,向著王驥手中過度。
朱祁鈺再聯想到正統年間、英宗幼衝,棄置交趾三司,興文匽武,五軍都督府中軍左都督、英國公張輔被排擠到無法上朝。
這一係列的事情,作為皇帝,朱祁鈺能不多想嗎?這不就是標準的擅權的流程嗎?
他真的期盼是自己的想多了。
但是於謙這詭異的一問,詢問陛下是否讓王驥回京,就讓朱祁鈺打了個哆嗦。
朱祁鈺忽然想到了一個很可怕的可能。
於謙曾經在廣通王謀反的時候,往前走了那麽一步,但是聽到廣通王如此愚蠢之後,反而退了回去。
於謙始終秉持著一種兜底的思維。
一旦出現天下罪之,於謙就會主動站出來,像漢時晁錯削藩,天下罪之,斬晁錯,諸王失去謀反的大義。
於謙一直存著這樣的心思,天下罪之。
“於少保啊,你這一問,朕心裏可是立刻懸了起來。”朱祁鈺一邊走一邊說道。
於謙滿是笑意的說道:“臣還以為陛下無所畏懼,原來也有懼怕之事。”
朱祁鈺搖頭說道:“朕乃天子,掌天下公器,朕不敢私,亦不能死,朕管天下之事,卻管不住人心。”
“朕不怕天下罪之,多大點事,頂多不過是再犁一遍罷了。”
於謙眉頭緊皺,疑惑的問道:“那陛下擔心什麽?”
“自古得天下,治天下,君一人獨治可行?”朱祁鈺反問了一個問題。
於謙搖頭說道:“哪怕勤政入太祖高皇帝,一人不可得天下,一人亦不可治天下。”
“高皇帝自登基之後,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高皇帝洪武三十年,生疾,亦在八天之內,批審內外諸司奏疏,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
“高皇帝有雲:自昔有國家者,未有不以勤而興,以逸而廢。勤與逸,理亂盛衰所係也。”
“即便是如此,高皇帝依舊受了不少委屈,也需要仕林出仕,不得不蠲免縉紳之徭役。”
朱元璋有多勤政?
即便是晚年生病之時,每天處理奏疏兩百餘份,國事四百多件。但是他依舊要讓通政司梳理奏疏,依舊要依靠六部官員治理天下。
這是必然的事實,皇帝再勤勉,天下之物繁多,哪裏是一個人能忙的過來的。
朱祁鈺笑著說道:“朕誠不如高皇帝之勤勉。”
朱祁鈺一天頂多處理十多份奏疏,國事三十四件而已。
皇帝有皇帝要管的事兒,這一點,當初朱棣給朱高熾的監國詔書裏,已經分的很明確了。
大明在發展,大明的事物也在增多,皇帝和臣子們的權責已經界定的非常清晰了。
朱祁鈺長笑一聲說道:“當初若非姚廣孝建議太宗文皇帝,直取南京,靖難之役不知幾時方休。”
“當日瓦剌逞凶,若非於少保力主守京師,大明險遭播遷之禍。”
於謙愣了許久,感慨萬千,俯首說道:“陛下。”
於謙已經知道朱祁鈺要說什麽了,他完全沒料到,陛下鋪墊了這麽多話,居然是為了他一人。
朱祁鈺伸出手來劈了一下,大笑後說道:“即便是天下罪之,朕決不做那等親者痛、仇者快之事,於少保亦要輔佐朕,再定天下。”
“天下罪之?那就來吧,不過是一群不知天命何時的蟲豸罷了。”
“且看是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
朱祁鈺翻身上馬,笑著說道:“於少保緩行,朕去往講武堂。”
於謙俯首說道:“恭送陛下!”
於謙俯首久久未曾起身,直到許久之後,他才站直了身子,這個年輕的天子身上有著太多的朝氣蓬勃和銳利。
陛下一番話,不是為了他於謙,更是為了陛下自己。
大明天子就該如此,所向披靡!
大皇帝執政這三年來,得罪了太多的人。
首先就是宗室,削太上皇帝號、殺稽王於太廟,天下宗室人人自危。廣通王、陽宗王被賜死。
其次就是外戚,駙馬都尉趙輝死,駙馬都尉王寧子王貞慶死,會昌伯孫續宗自縊被陛下再斬頭顱,會昌伯府遠遁。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app.com">小書亭app</a>
然後就是勢要豪右之家,大明皇帝身體力行,從他自己開始納稅,天下人人納賦,本來縉紳免稅、免勞役、免正賦,結果陛下讓他們納稅。
山外九州、京畿地區,福建,逃難縉紳歸鄉皆斬,何其暴戾?
還有仕林,衍聖公乃是孔府至聖先師,大皇帝將其翻了個底朝天,直接將其鏟平了,山東百姓拍手叫好,但是天下仕林人人皆稱暴。
再有商賈,河套攻伐,大明軍隊在河套設關卡,自此晉商不得走私,密州市舶司更是將商舶納入管轄,這是斷人財路,殺人父母之大仇!
這天下的肉食者,陛下幾乎得罪了個幹幹淨淨。
但是這幫人,有一個不該死嗎?
朝堂之上,有多少官僚是他們的喉舌,與他們有舊,但是有一個敢站在朝堂上,以公心論,為他們申辯一句嗎?
沒有。
因為他們說不出來。
現在陛下又拿出了考成法,對官僚們開始下手。這是在逼著他們造反啊!
於謙多少能明白陛下的想法,其實很簡單,陛下想要滅瓦剌,但是瓦剌不好滅,和林真的太遠了。
若是後方不穩定,陛下如何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呢?
於謙甚至懷疑,陛下本身就抱著他們趕緊跳出來,然後一鍋燴了,省的麻煩。
於謙大步向前,他決定等等。
如果陛下能應付的過來,他當然不必惶恐,若是應付不過來,他再自縊以謝天下也不遲。
朱祁鈺的考成法隨著春風吹拂了大明土地,順著大明的管道驛路,傳遍了整個天下。
舉世驚駭。
嚴酷之法曆代有之,但是如此酷烈之法,從未有過。
而此時襄王府也收到了消息,襄王朱瞻墡是個聰明人,他四座城門緊閉,這錦衣玉食的生活,過了這麽些年,他已經習慣了懶惰。
但是考成法消息一出,他便夙夜哀歎,輾轉反側。
次日的清晨,四門洞開,所有的歌姬都被遣散了。
整個襄王府城隻剩下了朝廷留下的長史府官員數名,鐵冊軍二百名。
朱瞻墡坐在存心殿內,寫了一封長長的奏疏,吹幹了墨跡。
朱瞻墡是個大明白,長史羅炳忠侍候左右,看著這位襄王。
這把往日極為喜歡的歌姬戲班都遣散了,這是要做甚?
朱瞻墡將奏疏合上,用火漆封好,看著這偌大的襄王府,歎氣的說道:“羅長史來到府上已經一年有餘了吧。”
羅炳忠點頭說道:“回殿下,正好一年十二個月了。”
其實是兩年,但是襄王說一年多,那就是一年多!
一年零十二個月不是一年多嘛!
朱瞻墡一愣,悶聲笑了起來,頗為無奈的說道:“孤這麽些年了,這兩年是最樂嗬的兩年。”
“不用跟那幫賊眉鼠眼,竊我大明根基的家夥虛與委蛇,不用擔心朝廷對嫡皇叔有什麽想法,把門一關,願意做什麽便做什麽。”
“還有你這麽個讒臣,整日裏逗孤開心。”
羅炳忠俯首說道:“那是殿下心寬。”
“你在罵孤胖嗎?”朱瞻墡略有些肥胖的臉,佯怒說道。
羅炳忠搖頭說道:“殿下自己說的。”
朱瞻墡樂了起來,歎息的說道:“咱們這好日子啊,到頭了。”
羅炳忠滿是疑惑的說道:“這怎麽說?”
朱瞻墡將手中奏疏遞給了羅炳忠,站起身來說道:“走,陪孤在好好看看這富麗堂皇的襄王府。”
羅炳忠趕忙點頭說道:“那就走著。”
朱瞻墡走在自己精心布置的花園內,一遍走一邊說:“羅長史啊,你說這造反需要什麽條件,才會造反呢?”
羅炳忠亦步亦趨搖頭說道:“臣沒想過。”
這種事誰敢想,胡亂想想,那也是掉腦袋的事兒。
朱瞻墡非常確信的說道:“首先得有兵!沒兵怎麽造反,就是文皇帝也沒法造反不是?”
“至少當初文皇帝起兵的時候,還有八百校尉跟隨,還有北平都司兩萬餘人,月餘響應了文皇帝。”
朱棣造反的時候,身邊隻有八百人,但是北平都司的萬餘軍的確是跟隨起事了。
這都是暗中聯袂的結果。
羅炳忠深以為然的點頭說道:“那是。”
朱瞻墡繼續說道:“還得有名,至少也得打個清君側的旗號,廣通王那完全是胡鬧嘛,還改年號,這不是找著挨打嗎?名號硬是要的。”
“很是愚蠢。”
羅炳忠手已經摸到了腰間,那是一把腰劍。
昨天朱瞻墡把人都遣散了,他已經察覺到了異常,現在朱瞻墡居然聊造反的事兒,他自然非常警惕。
羅炳忠頗為肯定的說道:“那必須的。”
朱瞻墡站定,看著自己的花園麵色悲苦,十幾年經營的花圃,這就再也看不到了。
他繼續說道:“其次得有錢,沒錢怎麽厚賞敢戰之士?沒錢怎麽讓人搏命?沒錢想造反,那就不是愚蠢了,簡直是造反的恥辱。”
“西漢之時,吳國劉濞為何敢造反,還不是鑄錢、煮鹽嗎?你說沒錢,能造反嗎?”
羅炳忠想了想搖頭說道:“那不能夠。”
朱瞻墡歎了口氣繼續說道:“這造反啊,還得有糧食,沒有糧食,那不是徒增笑柄嗎?”
“餉,饟也。糧餉本來就是米粱,造反沒糧食那必然不可能。”
羅炳忠深吸了口氣,兩年了,襄王是個很大氣的人,賞賜恩厚,但是他羅炳忠是大明的臣子,若是襄王想造反,他隻能拔劍了。
朱瞻墡說的這些,他襄王都有,他是五皇叔、他有錢、有糧,兵不多,但是有人有兵,雖然不知是誰投效,但是顯然是襄王和人聯袂了。
羅炳忠欠著身子為自己拔劍做掩護,俯首說道:“殿下高見。”
朱瞻墡歎了口氣,幽幽的說道:“其實這些都不重要,你知道最重要的是是什麽嗎?”
羅炳忠眉頭緊蹙的問道:“您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