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問學員們為何要辦這個講武堂,講武堂成立的目的,到底是什麽?
“有些人,總覺得這天下的仗啊,都跟著太宗文皇帝打完了,功勞,也跟著太宗皇帝立完了,就開始馬放南山,整日裏遊手好閑,聚眾享樂,賭博狎妓為樂。”
“提籠遛鳥,鬥蛐蛐,鬥雞,並以此為榮。”
“武備之鬆弛,朕見痛心不已,有些個勳將之家,連騎馬都不會了,騎上了馬,反而被馬給撅了。”
“忽軍旅之事而不修,玩祖父之功而不恤。”
朱祁鈺先是說了他看到的問題,而且這的確是切實存在的問題。
他剛說完,勳戚子嗣的二百多人,都低下了頭,若不是這次土木堡之驚變,他們還是之前那副樣子。
“朕皇祖於軍職,雖行世襲之製,實有考選之典。故後之有功者,可以升授。而不才者可以汰減,萬世不易之法也。”
“咱大明的軍職,雖然世襲,但是也是有考選的,如果不才,是可以汰減的。”
“最近,朕聽說,有些人,覺得留級就留級吧,名字貼到了京師講武堂的外麵布欄上,不過是丟人。”
“朕今天告訴你們,留級一次,減半俸;留級兩次,發開平府鎮守一年;留級三次,發交趾。”
開平府,是元上都,忽必烈登基稱帝的地方,現在在大明的手中,楊洪繼承父親爵位鎮守邊關就是在開平,這一鎮就是四十年。
交趾現在還有北方在大明手中。
朱祁鈺最近聽到了很多勳戚子弟們,說留級就留級,決定繼續擺爛。
擺爛是吧。
朱祁鈺給他們一次機會,如果第二次依舊留級,就會送到開平府去鎮守一年。
如果回來了,第三次又留級,那好了,直接送交趾去,自生自滅。
京師講武堂不是開著混日子的。
朱祁鈺直接了當的告訴了他們,貪生怕死勿入此門。
既然出生在勳貴之家,就得拿起祖宗的榮光來,既然他們家教不嚴,管不住,那就由他這個皇帝來管。
英國公府是勳戚典範,即便是英國公張輔,殉國在了土木堡,新的英國公張樊才九歲,但是張樊也進了這講武堂來。
雖然他年齡很小,甚至看起來有點老實,但是張樊似乎並不打算當個米蟲敗類,而是打算繼承父親遺誌。
張樊從頭到尾都沒有低下頭,即便是他的哥哥張忠因為騎馬摔斷了腿,無法承襲爵位。
但是張樊依舊來了。
朱祁鈺下諭問過,張樊上奏說:嶽飛子嶽雲,十二歲隨父從軍,上陣殺敵,衝鋒在前,十六歲先登隨州城,再複登州。
虎父無犬子,方為將門。
勳貴和勳貴之間的差距,有的時候,比人和狗之間的差距,還要大。
朱祁鈺宣布了規矩,之後繼續說道:“去年,咱們大明敗了,土木堡之變,連稽王都被俘了。”
“朕看著堪輿圖,做夢都是金戈鐵馬之聲。”
“朕承繼大統之位,這大統之位,所承載的是大明列祖列宗的期許,承載的是大明江山社稷之重任,更承載了我大明萬萬臣工黎民的希冀。”
“朕在這裏要求你們,到講武堂來,認真求學,完成課業,與朕一起分擔如此重任!”
朱祁鈺之前訓斥張輗、張軏,說勳將乃是皇帝的肱骨,那可不是空口白牙,他們爛了,大明真的好不了。
他們是軍隊的主要軍官,他們都爛了,大明的軍隊爛了,大明好的了才怪。
石亨站到了點將台上,他作為暫代祭酒,也是要宣講條例,尤其是講武堂的條例,違反了也會有相應的懲罰,和軍隊是相同的十七禁五十四斬。
違背任何一條,都會讓講武堂的錦衣衛們,將其逮捕處罰。
“這裏是講武堂,不是衛校,更不是國子監,更不是私塾。”
“這裏就是講武堂!”
“違反十七禁五十四斬,不遵講武堂條例者,要想想自己到底幾個腦袋!”
“好鋼就該鑄利劍,好兵就該打硬仗!你們都是在戰場上,拚過命、流過血的人,我不希望你們將來死在了戰場上!”
“水不動就是死水,人不動就是廢物!”
“累不死,就接著練!幹不死,就往死裏幹!”
石亨和朱祁鈺的說法完全不同,他就是個常務副校長的角色,更多的是承擔教務主任。
楊洪才是祭酒,回京之後,才是常務副校長。
石亨不需要講那麽多的大道理,他要做的就是把這些人訓練的嗷嗷叫,到了戰場上,上陣殺敵。
他和朱祁鈺的職責完全不同,所以,他講話,就凶狠多了。
石亨和楊洪的治軍方式,也有點不同,石亨更喜歡打硬仗,更喜歡衝鋒在前,楊洪更喜歡調度有方,運籌帷幄。
開學典禮很快就結束了,軍校也沒那麽多的廢話。
大家都是來習解器械之用法、戰陣之指揮、敵人之伎倆,未來是要上陣殺敵的,廢話憑多,又有何用呢?
朱祁鈺終於當上了京師講武堂的校長。
這些軍卒全都是天子門生,未來的資曆也是大明皇家陸軍學院出身。
朱祁鈺和於謙就講武堂的這些事,又深入的交換了一下意見,最終確定了一些朱祁鈺心裏還有些疑惑的地方。
“朕打算讓陳鎰去張秋,跟著徐有貞治水,還有巡查黃河流域,深入地方,體察民情。”朱祁鈺說到陳鎰。
陳鎰之前在燕興樓大放厥詞,說什麽太陽落山了再接著幹,說什麽誇上天之類的說辭,顯然是升的有點快,整個人都飄了起來。
朱祁鈺當時要做大事,削了太上皇帝號,就借著陳鎰發酒瘋訓斥了都察院,為自己削太上皇帝號做鋪墊。
陳鎰做事能力還是有的,密雲土城的百姓,都是他安排撤離,前往了昌平磚城。
在地方巡撫多年,頗有民心,尤其擅長安撫百姓。
於謙俯首說道:“陛下仁慈,陳鎰咎由自取,妄自揣摩聖意,有點功勞就沾沾自喜,不是為臣之道。”
“陳鎰巡撫地方多年,擅長安民。”
仁慈,是於謙很少用在朱祁鈺身上的一個詞,興安將陳鎰在燕興樓上說的話,複述給了於謙。
於謙當時,人都傻了,人怎麽可以這麽蠢?
當得知陳鎰喝酒喝大了,舌頭都卷了之後,於謙隻能搖頭,明明一個鯉魚躍龍門的機會,從小卿到六卿的機會,就在眼前,這陳鎰,把握不住。
<a id="wzsy" href="http://m.bidige.com">嗶嘀閣</a>
於謙也沒法幫他,京官任命是皇帝要用誰就用誰,他舉薦了,陛下本來都打算批了,結果酒後狂言,還被禦史們給彈劾了。
“徐有貞從張秋上奏,治水之策。”朱祁鈺將徐有貞的奏疏拿了出來。
在徐有貞之前,有十四個治官前去,最後的結果都是無果而終,到了地方,徐有貞才發現事情,不是他想的那麽簡單。
於謙拿過來了那封《言沙灣治河三策疏》,認真的看了許久,又還給了陛下,十分慎重的說道:“陛下,臣巡撫地方,深知治水之難。”
“這沙灣、張秋運河段已經決口整整四年,卻無一人可以治理,但是徐禦史到了地方,依舊覺得自己可以治水,臣以為,可以讓他試一試。”
徐有貞善治水,朱祁鈺是知道的,這也是這個把家人送到了南方,多次提出南遷,甚至為鳳陽詩社、奸商求情的人,還能活著的原因。
治水不僅僅是個工程問題,還涉及到了地方方方麵麵,十四人前往,卻屢次無果,可知其阻力有多大。
朱祁鈺又拿出了一份奏疏,這份奏疏也和治水有關。
於謙拿過了來看了半天,說道:“漕運都禦史王竑上奏,認為沙灣、張秋,漕渠淤積阻礙漕船運輸,要求徐有貞盡快堵塞決口,以確保漕運暢通。”
“這個王竑,之前就去過沙灣、張秋,治了半個月,結果水勢更大,田、產、池皆潢,乘船居然可以來往四方,此人說辭不可信。”
於謙對這個王竑是了解的,他跑去治水,越治水越大,最後從京官貶到了漕運去,此時王竑上奏,大約有痛打落水狗的嫌疑。
“朕記得王竑與於少保有舊,對吧。”朱祁鈺有點好奇的問道。
按理說,這有關係,不是該幫著王竑說話嗎?
“國事在前,臣不敢私。”於謙趕忙說道。
他和王竑的確關係不錯,但是國事就是國事,誰有道理聽誰的。
徐有貞認為可以花半年的時間,設置水門、開挖支河、竣通運河,王竑則是盡快堵口,讓漕運通過。
“堵不如疏啊。”朱祁鈺也傾向於徐有貞的法子。
王竑說堵上漕運過去再說,可是張秋、沙灣運河段,幾乎是整個京杭大運河,河患最嚴重、行航最艱難、河防設施最多的地方。
簡單的堵一堵,那倒是容易,但是日後怎麽辦?山東百姓,深受其害。
於謙知道陛下心中已經有了決議,認真的想了想說道:“臣以為調五萬京營前往張秋,徐有貞一個人在那邊,臣怕他力有未逮啊。”
於謙巡查地方十九年,張秋、沙灣那地方,真的好治理,也不會陸陸續續去了十四個人,而得不到任何的改善。
京營是保持大明政令通達的保障,這等需要大規模治理黃河的時候,就用到了。
朱祁鈺搖頭說道:“於少保為徐有貞考慮,他也早就想到了,在奏疏裏說什麽,京軍一出,日費不貲,遇漲則束手坐視,無所施力,自足集事。”
“嗯,他說不需要大明朝廷的幫忙,他自己可以。”
於謙愣了愣,他略微有些懷疑的問道:“沒有京營將士,他…行不行啊?”
不是於謙懷疑,實在是徐有貞有的時候,就是喜歡吹牛。
朱祁鈺拍著手中的奏疏,頗為肯定的說道:“他自己說了,不效則治罪,三十年內決口,則引頸受戮。”
“三十年?”於謙眉頭緊皺,如果說五年十年,那還好,居然說三十年內決口,徐有貞哪來的自信?
“可不是嗎?牛皮倒是吹出來了,朕看他做不到如何收場。”朱祁鈺點頭,這軍令狀立一下。
三十年的時限,這萬一大暴雨,他豈不是得腦袋搬家?
徐有貞這可是白紙黑字寫著呢,這可是軍令狀!
“有些人,總覺得這天下的仗啊,都跟著太宗文皇帝打完了,功勞,也跟著太宗皇帝立完了,就開始馬放南山,整日裏遊手好閑,聚眾享樂,賭博狎妓為樂。”
“提籠遛鳥,鬥蛐蛐,鬥雞,並以此為榮。”
“武備之鬆弛,朕見痛心不已,有些個勳將之家,連騎馬都不會了,騎上了馬,反而被馬給撅了。”
“忽軍旅之事而不修,玩祖父之功而不恤。”
朱祁鈺先是說了他看到的問題,而且這的確是切實存在的問題。
他剛說完,勳戚子嗣的二百多人,都低下了頭,若不是這次土木堡之驚變,他們還是之前那副樣子。
“朕皇祖於軍職,雖行世襲之製,實有考選之典。故後之有功者,可以升授。而不才者可以汰減,萬世不易之法也。”
“咱大明的軍職,雖然世襲,但是也是有考選的,如果不才,是可以汰減的。”
“最近,朕聽說,有些人,覺得留級就留級吧,名字貼到了京師講武堂的外麵布欄上,不過是丟人。”
“朕今天告訴你們,留級一次,減半俸;留級兩次,發開平府鎮守一年;留級三次,發交趾。”
開平府,是元上都,忽必烈登基稱帝的地方,現在在大明的手中,楊洪繼承父親爵位鎮守邊關就是在開平,這一鎮就是四十年。
交趾現在還有北方在大明手中。
朱祁鈺最近聽到了很多勳戚子弟們,說留級就留級,決定繼續擺爛。
擺爛是吧。
朱祁鈺給他們一次機會,如果第二次依舊留級,就會送到開平府去鎮守一年。
如果回來了,第三次又留級,那好了,直接送交趾去,自生自滅。
京師講武堂不是開著混日子的。
朱祁鈺直接了當的告訴了他們,貪生怕死勿入此門。
既然出生在勳貴之家,就得拿起祖宗的榮光來,既然他們家教不嚴,管不住,那就由他這個皇帝來管。
英國公府是勳戚典範,即便是英國公張輔,殉國在了土木堡,新的英國公張樊才九歲,但是張樊也進了這講武堂來。
雖然他年齡很小,甚至看起來有點老實,但是張樊似乎並不打算當個米蟲敗類,而是打算繼承父親遺誌。
張樊從頭到尾都沒有低下頭,即便是他的哥哥張忠因為騎馬摔斷了腿,無法承襲爵位。
但是張樊依舊來了。
朱祁鈺下諭問過,張樊上奏說:嶽飛子嶽雲,十二歲隨父從軍,上陣殺敵,衝鋒在前,十六歲先登隨州城,再複登州。
虎父無犬子,方為將門。
勳貴和勳貴之間的差距,有的時候,比人和狗之間的差距,還要大。
朱祁鈺宣布了規矩,之後繼續說道:“去年,咱們大明敗了,土木堡之變,連稽王都被俘了。”
“朕看著堪輿圖,做夢都是金戈鐵馬之聲。”
“朕承繼大統之位,這大統之位,所承載的是大明列祖列宗的期許,承載的是大明江山社稷之重任,更承載了我大明萬萬臣工黎民的希冀。”
“朕在這裏要求你們,到講武堂來,認真求學,完成課業,與朕一起分擔如此重任!”
朱祁鈺之前訓斥張輗、張軏,說勳將乃是皇帝的肱骨,那可不是空口白牙,他們爛了,大明真的好不了。
他們是軍隊的主要軍官,他們都爛了,大明的軍隊爛了,大明好的了才怪。
石亨站到了點將台上,他作為暫代祭酒,也是要宣講條例,尤其是講武堂的條例,違反了也會有相應的懲罰,和軍隊是相同的十七禁五十四斬。
違背任何一條,都會讓講武堂的錦衣衛們,將其逮捕處罰。
“這裏是講武堂,不是衛校,更不是國子監,更不是私塾。”
“這裏就是講武堂!”
“違反十七禁五十四斬,不遵講武堂條例者,要想想自己到底幾個腦袋!”
“好鋼就該鑄利劍,好兵就該打硬仗!你們都是在戰場上,拚過命、流過血的人,我不希望你們將來死在了戰場上!”
“水不動就是死水,人不動就是廢物!”
“累不死,就接著練!幹不死,就往死裏幹!”
石亨和朱祁鈺的說法完全不同,他就是個常務副校長的角色,更多的是承擔教務主任。
楊洪才是祭酒,回京之後,才是常務副校長。
石亨不需要講那麽多的大道理,他要做的就是把這些人訓練的嗷嗷叫,到了戰場上,上陣殺敵。
他和朱祁鈺的職責完全不同,所以,他講話,就凶狠多了。
石亨和楊洪的治軍方式,也有點不同,石亨更喜歡打硬仗,更喜歡衝鋒在前,楊洪更喜歡調度有方,運籌帷幄。
開學典禮很快就結束了,軍校也沒那麽多的廢話。
大家都是來習解器械之用法、戰陣之指揮、敵人之伎倆,未來是要上陣殺敵的,廢話憑多,又有何用呢?
朱祁鈺終於當上了京師講武堂的校長。
這些軍卒全都是天子門生,未來的資曆也是大明皇家陸軍學院出身。
朱祁鈺和於謙就講武堂的這些事,又深入的交換了一下意見,最終確定了一些朱祁鈺心裏還有些疑惑的地方。
“朕打算讓陳鎰去張秋,跟著徐有貞治水,還有巡查黃河流域,深入地方,體察民情。”朱祁鈺說到陳鎰。
陳鎰之前在燕興樓大放厥詞,說什麽太陽落山了再接著幹,說什麽誇上天之類的說辭,顯然是升的有點快,整個人都飄了起來。
朱祁鈺當時要做大事,削了太上皇帝號,就借著陳鎰發酒瘋訓斥了都察院,為自己削太上皇帝號做鋪墊。
陳鎰做事能力還是有的,密雲土城的百姓,都是他安排撤離,前往了昌平磚城。
在地方巡撫多年,頗有民心,尤其擅長安撫百姓。
於謙俯首說道:“陛下仁慈,陳鎰咎由自取,妄自揣摩聖意,有點功勞就沾沾自喜,不是為臣之道。”
“陳鎰巡撫地方多年,擅長安民。”
仁慈,是於謙很少用在朱祁鈺身上的一個詞,興安將陳鎰在燕興樓上說的話,複述給了於謙。
於謙當時,人都傻了,人怎麽可以這麽蠢?
當得知陳鎰喝酒喝大了,舌頭都卷了之後,於謙隻能搖頭,明明一個鯉魚躍龍門的機會,從小卿到六卿的機會,就在眼前,這陳鎰,把握不住。
<a id="wzsy" href="http://m.bidige.com">嗶嘀閣</a>
於謙也沒法幫他,京官任命是皇帝要用誰就用誰,他舉薦了,陛下本來都打算批了,結果酒後狂言,還被禦史們給彈劾了。
“徐有貞從張秋上奏,治水之策。”朱祁鈺將徐有貞的奏疏拿了出來。
在徐有貞之前,有十四個治官前去,最後的結果都是無果而終,到了地方,徐有貞才發現事情,不是他想的那麽簡單。
於謙拿過來了那封《言沙灣治河三策疏》,認真的看了許久,又還給了陛下,十分慎重的說道:“陛下,臣巡撫地方,深知治水之難。”
“這沙灣、張秋運河段已經決口整整四年,卻無一人可以治理,但是徐禦史到了地方,依舊覺得自己可以治水,臣以為,可以讓他試一試。”
徐有貞善治水,朱祁鈺是知道的,這也是這個把家人送到了南方,多次提出南遷,甚至為鳳陽詩社、奸商求情的人,還能活著的原因。
治水不僅僅是個工程問題,還涉及到了地方方方麵麵,十四人前往,卻屢次無果,可知其阻力有多大。
朱祁鈺又拿出了一份奏疏,這份奏疏也和治水有關。
於謙拿過了來看了半天,說道:“漕運都禦史王竑上奏,認為沙灣、張秋,漕渠淤積阻礙漕船運輸,要求徐有貞盡快堵塞決口,以確保漕運暢通。”
“這個王竑,之前就去過沙灣、張秋,治了半個月,結果水勢更大,田、產、池皆潢,乘船居然可以來往四方,此人說辭不可信。”
於謙對這個王竑是了解的,他跑去治水,越治水越大,最後從京官貶到了漕運去,此時王竑上奏,大約有痛打落水狗的嫌疑。
“朕記得王竑與於少保有舊,對吧。”朱祁鈺有點好奇的問道。
按理說,這有關係,不是該幫著王竑說話嗎?
“國事在前,臣不敢私。”於謙趕忙說道。
他和王竑的確關係不錯,但是國事就是國事,誰有道理聽誰的。
徐有貞認為可以花半年的時間,設置水門、開挖支河、竣通運河,王竑則是盡快堵口,讓漕運通過。
“堵不如疏啊。”朱祁鈺也傾向於徐有貞的法子。
王竑說堵上漕運過去再說,可是張秋、沙灣運河段,幾乎是整個京杭大運河,河患最嚴重、行航最艱難、河防設施最多的地方。
簡單的堵一堵,那倒是容易,但是日後怎麽辦?山東百姓,深受其害。
於謙知道陛下心中已經有了決議,認真的想了想說道:“臣以為調五萬京營前往張秋,徐有貞一個人在那邊,臣怕他力有未逮啊。”
於謙巡查地方十九年,張秋、沙灣那地方,真的好治理,也不會陸陸續續去了十四個人,而得不到任何的改善。
京營是保持大明政令通達的保障,這等需要大規模治理黃河的時候,就用到了。
朱祁鈺搖頭說道:“於少保為徐有貞考慮,他也早就想到了,在奏疏裏說什麽,京軍一出,日費不貲,遇漲則束手坐視,無所施力,自足集事。”
“嗯,他說不需要大明朝廷的幫忙,他自己可以。”
於謙愣了愣,他略微有些懷疑的問道:“沒有京營將士,他…行不行啊?”
不是於謙懷疑,實在是徐有貞有的時候,就是喜歡吹牛。
朱祁鈺拍著手中的奏疏,頗為肯定的說道:“他自己說了,不效則治罪,三十年內決口,則引頸受戮。”
“三十年?”於謙眉頭緊皺,如果說五年十年,那還好,居然說三十年內決口,徐有貞哪來的自信?
“可不是嗎?牛皮倒是吹出來了,朕看他做不到如何收場。”朱祁鈺點頭,這軍令狀立一下。
三十年的時限,這萬一大暴雨,他豈不是得腦袋搬家?
徐有貞這可是白紙黑字寫著呢,這可是軍令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