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駿轉向佳人道:“清兒,倘若有活命之機,你願否陪我涉險?”石素清淒然道:“若是隻有一人活命,還是不要枉費心思的好!”龍駿心中甚是激動,知道她情之所鍾,雖然臉嫩卻情深意重,當下微微一笑,凝神屏氣,由丹田中聚集一股內息提在胸腹之間,以一手之力能否將兩人躍上峭壁,則全無把握,一時左手摟住她的纖腰,右手與雙腳並用緩緩攀上了十多丈,眼見便要接近洞口,沿洞底緣峭壁整塊凸起,積雪也已結了冰,又滑又陡,好生難以委決。


    龍駿瞧見石素清聖潔明豔的俏臉,不由得心中一蕩,笑道:“清兒不給我一些香豔的鼓勵麽?”石素清伸出左手慢慢翻轉化作掌形,嬌笑道:“你這次要左頰還是右頰?”弄得龍駿心癢難抑,哪敢讓你她再動手。


    龍駿運功內力,循環經脈,勁力發在掌間,拍石借力淩空躍起,先以古墓派輕功淩波虛渡憑空縱上數丈,然後一個“鐵板橋”翻身,再施出全真教“金雁功”換氣吐納落在洞口處,二人側身望向淵穀望去,仿佛身子前傾立在半空中,嚇得渾身冷汗。


    石素清挽著龍駿的手臂邁進漆黑的山洞,洞內隻有半人之高,愈行愈陡,竟是傾斜向上二人一前一後半步也不敢遠離,爬了約莫半個時辰方覺此洞應為天然洞穴,乃華山腹中排擠雨水而形成,待鑽過一道狹逢後,洞內甚是寬敞,隻是濕氣凝重,聽到潺潺水聲。


    龍駿隨身的現代工具都被程英埋在地下,幸好石素清帶著火折子,但見一處天然洞府似鬼斧神工,左旁是口寒潭,右首為道丈許寬的裂縫,深不見底,洞頂怪石林立,奇穴無數,麵前則一條極窄彎曲石路通向遠處另一個洞口的石板門扇,甚是陡峭。


    二人牽手側手小心翼翼走過山道石路來到那扇門前,門上扣有鐵環,竟是人工造成均感意外。石素清伸手去推,石門卻紋絲不動,一試便知這石門乃花崗岩石砌成,足有千餘斤重,龍駿暗運內勁,雙臂貫力推將上去,但聞“吱呀”一聲,石門啟動,二人大喜隨即邁進洞府。


    龍駿牽著清兒走進寬敞的石洞內,登時目瞪口呆,裏麵並無房舍石間,而是自然掏空的洞穴,占了八成地方盡是潭水,中央一股清泉從池心汩汩噴湧而出,形成一個晶瑩的蘑菇狀,潭水正上有一塊半圓形的斷橋,淩空高懸造勢,四方石柱上各鑲嵌一顆碩大的水晶石將穴空的光線折射引入,清淡的柔光與潭麵一映泛起一層餘暉。


    龍駿拉著紅暈雙頰的石素清走上懸空中央的半圓斷壁橋上,環顧四周,鬥見內洞岩壁上刻著密密麻麻的字跡和人形持劍拆招的圖幅,筆致與懸崖上“舍身崖”三字同出一轍,雄渾剛健,顯然出自一人手筆。


    石素清指向最左處的石壁,喜道:“駿哥,你瞧那四個大字!”龍駿依言順勢瞧去,吃驚道:“獨孤九劍!”石素清道:“正是。聽爹爹講,此套劍法乃百年餘前一位名叫獨孤求敗的前輩所創製,他老人家四十歲後持此劍法想求一敗而不可得,當年獨孤前輩前輕氣盛曾與明教高手決戰華山之顛,結果誤傷我輩義士性命,後悔莫及一氣之下,將他慣用的紫葳軟劍棄落山穀。


    “不久明教第二十九任教主戚天南,找上了門以鎮派神功將之打敗,獨孤前輩因此隱居江湖苦創這套劍法,十餘年後欲找戚教主複仇,可惜當年明教與中原各門派大戰之後,又被黃裳帶宋兵大軍圍剿,元氣大傷早已退避西域深山,獨孤前輩複仇無望,便改名‘求敗’,挑戰中原與西域武林,竟無敵於天下,後來看淡成敗名利,埋劍深穀,嘯傲山林,世人無一承他衣缽,隻道獨孤九劍失傳於世,沒想到果然留在華山。”


    龍駿思索半晌,猛然間想起這套獨孤九劍的傳人不是還有華山的風清揚、令狐衝麽?不過那已是三百年後的事了,既然此劍法如此威震天下,豈有不學之理,當下凝神望向石壁,先縱觀全套劍法,獨孤九劍分為九個部分,即總訣式、破劍式、破刀式、破槍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破氣式。


    龍駿先從總訣式練起,細心一閱,才知這總訣式足有三千餘字,內容東扯一句、西拐一句全不連貫,僅此一招竟有三百六十種變化,而其中每一招變化又推衍第二招、第三招的變化,與《道德經》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思想頗為接近,而總訣式的要旨又與《九陰真經》上半卷一些心法不謀而合,可見上乘武學也好,寶典也罷,盡管殊不同門,招不類聚,但最終的心旨卻殊途同歸,同出異名而已。


    有《九陰真經》的心法輔助對於其他武林理解便得心應手,前後快慢閱了兩遍已將這三千字總訣一字不漏地印在腦海,什麽“歸趨無妄、無妄趨同人、同人趨人有,甲轉丙、丙轉庚、庚轉癸,子醜之交、辰巳之交、午未之交,風雷是一變、山林是一變、水火是一變……”看似甚有哲理,實則虛無縹緲摸不著邊際,但比《九陰真經》最後一章梵文卻又容易記許些。


    一個時辰後開始修習破劍式,此招有三百零六種變化,由總訣式生變而來,其旨在於一個“破”字,要知道無論劍招如何精妙,隻要有招可尋,便有隙可乘,要破敵劍招,對方須得有劍招給你來破解才成,倘若出手無招,那才真是踏入高手的境界,但不曾學武之人雖出手全無招式,又會給人輕易打倒,可見真正上乘劍術,則是能製人而決不能為人所製。


    龍駿默記後逐一自悟口訣含義,似覺每一句都是奇巧奧妙的真理,又覺得是眾所皆知的廢話,既然無招勝有招,那麽還學招式幹麽?獨孤九劍雖然高明,卻也未必是白皮天書,口訣劍招那也是有的,由此可知,無招並非真的沒有招式,而是像《道德經》中所述:“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當有招的功力達到一定的登峰造極的階段,便可以變化成無招境界,隨手一式便可以威力無窮,擊敗對手招數中的破綻,與《九陰真經》及“先天功”無所思不謀而合。


    龍駿一日修習三招,利用過目不忘的天資將口訣默記後,按石壁上的人形圖號逐一拆解,當時微現生澀,愈練愈加行雲流水,瀟灑自如,石素清功底頗為不弱,而且蘭心慧質,但修習此套劍法卻深感複雜,一日下來,第一招總訣式隻學會幾十種變化,與龍駿相比,雖遜得太遠,但較尋常練武之人已強上百倍。


    石素清覺得劍法複雜難明不做強求,趁龍駿專心練武之時,她則尋找出洞之口,山洞乃是獨孤求敗當年悟劍修行之處,密道造有石階和通氣孔,直通玉女峰的後山背脊,她行了半個時辰,光線漸明,終於在一個秘洞口鑽了出來,放眼但見,峻嶺疊翠,林木蔥蘢,峰險石奇,雲霧繚繞,想起日前身臨險境,當真恍如隔世。


    石素清欣賞了一番風景,想到洞中男子,不禁臉上一紅,心中甚是甜美,當下摘些野果野菜,又擒來一隻山兔,帶入洞中接著折回又拾些木枝做柴,龍駿全心武學渾然不覺。


    三日後,龍駿已將九招獨孤九劍三千六百七十二種變化盡數拆窮,但覺劍法中一劍一式卻又推衍變化,前後招式逐一融合竟成算術對陣分列式,變化無窮盡,龍駿樂在其中,最後覺得隨手一劍都是妙至毫顛的佳作,猶如天馬流星一般。


    龍駿鑽研完最後一招‘破氣式’後,瞧見末尾竟多刻出一排小字:“凡修習此劍法者且勿硬記招式,拘泥不化,一切須當順其自然,行乎其不得不行,止乎其不得不止,要旨盡在一個悟字,其意自通,臨敵之際,須將全部變化盡數忘記,神而明之存乎一心。”


    龍駿反複沉思三遍,登時釋然,一拍大腿,喜道:“這套劍法思來複去,隻有最後這幾句還尚算對我脾胃。”隻因招數是死的,發招之人都是活的,死招數破得再妙,劍法仍非最上乘武學,便如同林朝英苦創《玉女心經》破盡全真劍法,但遇到王重陽宗師級高手的活招數,免不了縛手縛腳,有所不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龍神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竹並收藏遊龍神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