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那位農業專家突然臉色大變,李誌剛忙問道:“出什麽事情了,咱們忽視了什麽非常重要的問題!”
那位專家是一位戴著黑邊眼鏡的胖子,他怔怔地看著手中的土壤,有些緊張地說:“我剛剛意識到,這些土壤已經死了!”
“土壤死了,!”這句話讓李誌剛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什麽?土壤還是有生命的,我怎麽不知道呢?”
另一位專家身材略為消瘦一些,頭發全都白了,但年輕看起來並不是很大,他也忙抓起泥土看了看,臉色同樣難看起來,他對李誌剛說:“咱們僅是發現動植物在伽瑪射線的襲擊下大規模死亡,卻忽視了土壤同樣也受到了傷害!”
李誌剛仍舊不太明白,他問道:“土壤怎麽會死,土壤死了的話,會影響稻田建設嗎?”
那位戴黑邊眼鏡的農業專家並沒有直接解釋土壤為什麽會死亡,而是針對第二個問題說道:“咱們稻田暫時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咱們可以通過預埋通風管進行人工通風,也可以在土壤裏麵混入專業的改良劑,甚至還可以去找一些活體土壤來置換,但是咱們也不能都靠在室內種植的農作物生存呀,還得需要在南海島等地的室外進行種植,可是那裏的土壤肯定也死亡了,農作物的生長肯定會成為問題!”
那位白發農業專家也擔憂地說道:“土壤死亡後,無論農作物也好,普通的野生植物也好,生長起來都會非常困難,不僅咱們的糧食和蔬菜種植會遇到非常大的麻煩,就連恢複植被也會受到嚴重阻礙,也就是說,即便咱們擁有相當數量的植物種子,也很難恢複災難發生前的植物環境,何況這一假設根本不存在,更為可怕的是,依靠土壤自身的發展來恢複土壤的生命力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這期間在風沙、陽光、幹旱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土壤板結的速度可能會大大加快,咱們地球就將徹底變成一個不毛之地!”
李誌剛聽得瞠目結舌:“啊!真的會這麽嚴重,!”
黑邊眼鏡專家將手中的土壤慢慢地撒到田裏,又抓起一把新的土壤遞給李誌剛,說道:“你看,這土壤非常鬆散,缺乏粘度,味道也非常淡,而正常的土壤有一定的粘度,味道也很重,你剛才說的泥土的芳香提醒了我,我才意識到土壤發生問題!”
白發專家對李誌剛說道:“土壤是動植物生存及生長的自然體,土壤是由固體、液體和氣體三類物質組成的,固體物質包括土壤礦物質、有機質和微生物等,液體物質主要指土壤水分,氣體是存在於土壤孔隙中的空氣,土壤中這三類物質構成了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它們互相聯係,互相製約,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條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質基礎,在這三類物質中,有機質和微生物相互依存度最高,對伽瑪射線的敏感程度也最大,現在看來,這兩方麵的成分都已經被伽瑪射線徹底破壞,無法逆轉了!”
黑邊眼鏡專家也說道:“你用肉眼是看不到土壤裏麵的微生物,它們可能是生存於黑暗土壤王國中數量最大的居民了,這些微生物的質量雖不到土壤有機物的1%,但其數量卻是巨大的,1克的土壤中就有幾百萬個微生物,其中大部分是細菌,還生存著數量可觀的藻類、原生蟲、放線菌及真菌等!”
聽到這些話語,體育館內在一旁忙乎著修建稻田的幾位助手也停下手中的工作,悄悄走了過來,在一旁靜靜地聽著,那位黑邊眼鏡專家繼續講道:
“大家都知道,細菌、真菌和藻類是動植物腐爛的主要原因,它們將動植物的殘體還原為無機質,土壤中還有一些微生物可促成多種多樣的氧化和還原反應,通過這些反應使鐵、錳和硫這樣一些礦物質發生轉移,並變成植物可吸收的狀態,災難發生後,伽瑪射線將地表進行了一次‘消毒’,現在土壤中沒有這些微小的生物,碳、氮等化學元素就無法通過土壤、空氣以及生物組織進行循環運動!”
“微生物在土壤裏生活,能夠產生二氧化碳,並形成碳酸,促進了岩石的分解,這才讓土壤的總量在逐漸擴大,另外,微小的蟎類和被稱為躍尾蟲的沒有翅膀的原始昆蟲的數量也很驚人,盡管它們很小,卻能除掉枯枝爛葉,並可促使森林地麵碎屑慢慢轉化為土壤,例如,有幾種蟎類能夠在掉下的樹葉裏生活,隱蔽在那兒,並消化掉樹葉內部組織,當蟎蟲完成它們的演化階段,樹葉就隻留下一個空外殼了,土壤也就獲得的新的補充!”
見李誌剛等人聽得驚奇,那位黑邊眼鏡專家接著講道:“你可能見過但沒有留心,在土壤中還有許多較大的生物,它們與地麵上的生物一樣過著雜居生活,它們既分擔著各自不同的工作,有時又在同一的工作中互相競爭,有的還互相廝殺,形成了奇異的地下世界!”
李誌剛若有所思地說:“我知道了,土壤裏麵有蚯蚓,還有一些其他的昆蟲,對了,土壤裏麵還有老鼠!”
那位黑邊眼鏡專家點點頭,說道:“你說得很對,除了蚯蚓、老鼠以外,還有蜘蛛、蜈蚣和昆蟲幼蛹等,土壤裏這些居民活動的結果,使土壤中充滿了空氣,並促進了水分在整個植物生長層的流動,這裏麵蚯蚓是土壤裏的重要居民,它把尚未腐化的植物殘體連同土壤一起吃進去,而排出的是摻混了有機物的肥土,排泄物中的鈣質等被濃縮後,對酸性土壤具有改良作用,有機體通過蚯蚓的消化管道被分解,土壤借助其排泄物變得更加肥沃,另外,因為蚯蚓在食用土壤和腐殖質的同時還在土壤中活動,所以土壤的孔隙有所增加,從而使土壤排水和空氣流通良好,據統計,由蚯蚓所翻鬆的土量,每1000平方米每年可達38~55噸,土壤是由一個生命之網所組成的綜合體,在這兒,生物依賴於土壤,反過來,隻有當這個生命綜合體繁榮興旺時,土壤才能成為地球上一個生機勃勃的部分!”
那位白發專家對李誌剛說:“這樣跟你說吧!如果用極端一些的說法來形容的話,目前地球上的土壤已經嚴重退化,和月球上的土壤沒有太大的差別,都是沒有生命的!”
“土壤死了,這是咱們事先沒有考慮到的事情!”那位眼鏡專家憂心忡忡地說。
“啊!怎麽會這樣!”那幾名助手都驚歎道。
李誌剛心中一陣狂跳,眼前一陣陣發黑,自己在鳳凰山溶洞賓館發現所有植物全部死亡後,曾經有過這種感覺,如今四個多月過去了,通過自己和大夥的共同努力,稻種也弄到手了,社會秩序也基本有所恢複,聯盟也初步規模,本想甩開膀子大幹一場,卻被這兩位專家迎頭潑了一盆涼水,真是“晶晶亮、透心涼”。
難道今後地球的環境真的變得這樣糟糕,李誌剛心亂如麻,腦海裏不由得浮現了這樣的景象:
……兩位農業專家的預言果然變成現實,盡管體育場稻田試驗取得成功,但也是在人工改變土壤結構後才實現的,因風沙影響,北方大區建設中無法在室外進行農作物種植,當道南方大區建設開始後,人們驚恐地發現,從聯盟帶來的稻種根在那些已經死亡的土壤中生長得十分緩慢,甚至無法完成整個生長周期,按災難發生前的種植方法隻能是顆粒無收,沒有辦法,人們隻能在土壤裏麵加入各種改良劑,埋入通風管,就像給病人安裝呼吸機和生命維持儀一樣,強行行持著土壤的生命,勉強收獲一些農作物。
但由於人口數量有限,這種改良隻能隻能是極小範圍的,對於廣袤的大地來說作用是微乎其微,野生植物越來越少,隻能局限於當時沒有被伽瑪射線襲擊過的地方,無法向其他地區蔓延,沒有植物的覆蓋,大地繼續是一片蕭條,即便是蔡同榮他們那邊,也逐漸變成一個荒涼的、沒有任何生物在野外活動的野島,氣候也越來越糟糕,各種極端天氣頻現。
幾年後,幸存者們的外部生活環境明顯惡化,走出室外,到處都是一片荒涼,風沙肆虐,昔日的土地都板結變硬,生物無法在上麵存活,也無法進行人工改良,人們隻能生活在室內,農作物隻能在體育館內種植,日常活動也限於室內,又過了幾年,地球環境極度惡化,室外徹底變成了不毛之地,氣候也更加異常起來,要麽就是烈日當空,要麽就是大雨傾盆,由於地麵植物都無法恢複,土壤結構也失去了涵養水分的功能,大雨一到,洪水就開始泛濫,低窪處一片澤國,蔡同榮等人又重新退縮到基地內,李誌剛這邊的一部分人也要重新回到鳳凰山賓館,其餘的則隻能躲在大型體育場內,成為真正的‘穴居動物’。
由於農業文明進程停滯不前,幸存者重新恢複工業文明的夢想徹底破滅,跨地域的融合停止了,人們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少,外出活動的主要內容就是收集各種災難發生前遺留下來的生物物資,隨著自然環境溫度的驟升驟降,這些遺留物資也在迅速老化失效,高分子製品基本上都不能夠使用了,金屬製品也是鏽跡斑斑。
十幾年後,幸存者的後代開始長大,他們因為未成年而不能獲準到地麵上去,寂寞難耐,隻能在洞穴裏麵看錄像節目解悶,災難前留下的種種節目內容都如同在外星上發生的事情似的,他們無法理解在錄像中那種曠野中的恬靜,隻好從室內種植的農作物中想象父輩們口中關於災前地球環境的樣子,所有的自然之美都變成了永遠的傳說,室外就是如同外星一樣,晝夜溫差巨大,氣候反複無常,颶風、洪水更是家常便飯,所有沒有利用的建築都被這種惡劣的環境弄的土崩瓦解,破爛不堪,雜物隨著颶風到處飄揚,整個地球就像一個大垃圾場。
幸存者可以利用的人工建築也開始進入迅速衰老期,會展中心、大型體育場這些適合種植農作物的地點破損的地方越來越多,幸存者們為修補而整日疲於奔命、戰戰兢兢,外出活動的風險越來越大,許多人都會被突如其來的暴風刮走丟掉性命,為了未來生存著想,人們開始修建地下城堡,各大中心城市裏麵的人防設施成為根據地,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擴展,相繼修建了大型的地下農作物種植基地,依靠人工陽光來從地麵引入並過濾後的空氣提供給農作物生長所必須的原料。
人們轉入地下生活後彼此間的交流越來越少,文明被地域分割成千奇百怪的發展形態,由於地下農作物種植成本過高,人口的繁衍也開始受到限製,災難發生前人類在地球表麵留下的各種建築陸續都崩塌風化,被無情的歲月侵蝕的麵目全非,最終變成和岩石黃沙一樣的粉末,從地表來看,隻有金字塔等古建築還能勉強顯露出地球上曾經有人類生存過的痕跡……
若幹年後,晝夜溫差進一步拉大,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地表的微生物全部消失,人類隻能穿著宇航服似的防護服才能來到地麵,大氣的成分變化異常,威脅人類生存的不僅是食物的缺乏,還有空氣的稀薄,當世界最後一處地下文明因為苦捱不過而消亡後,與之共生的極少量動植物也就失去發展的動力,全都被封存在地下,隨著地表運動而陸續死掉,地球終於徹底退化成一個沒有生命的星球……
又過了不知多少年,地球上已經已經與生物剛剛出現時的情景一模一樣,到處都是死一般的寂靜,這時,一顆彗星撞擊地球,又帶來了生命的啟蒙,生物重新從單細胞開始了又一輪的進化,直至億萬年後,文明重新出現在地球,但那時的文明根本不知道曾有有一種人類文明在此之前已經存在……
……您輕輕一次點擊,將照亮我碼字的人生,請支持正版閱讀,上一起看,多謝多謝!!!
沉默了一會兒,李誌剛混亂的頭腦有些清醒過來,他將兩位專家的話仔細地梳理了一遍,又冷靜地思考一陣子,感覺現實未必會這麽糟糕,他反問道:“既然蒼蠅都能夠迅速繁殖,土壤裏麵的微生物就停滯不前,我感覺目前土壤的情況不能這麽糟糕!”
兩位專家沒有吭聲,李誌剛又接著說道:“咱們在災後的世界中已經生活很長時間了,通過這段時間我發現,伽瑪射線是很可怕,但對地球仍網開一麵,沒有造成絕對的百分之百的毀滅,你們看,在白山風景區不就有幸存動植物嗎?另外我在島內時,他們也告訴我,在島內也有一些幸存動植物,還有,我們剛剛離開北山,在溶洞賓館附近也聽到了鳥的鳴叫聲,至於省城至今到處飛舞的蒼蠅,都是生機勃勃的生物呀,既然這些大個體的生物能夠幸存下來,微生物同樣也能夠有相當數量的幸存者!”
兩位專家對視了一下,其中那位黑邊眼鏡專家略顯尷尬的幹咳一下,說道:“李同學,你說得很一定道理,剛才,我倆有些太悲觀了!”
那位白發專家也補充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的確快得驚人,細菌一般每隔20分鍾即可分裂一次,一天時間內即可繁殖72代,如果一個不死,總數將達到4722噸,假如再這樣繁殖4~5天,它們就會形成跟地球同樣重量的物體!”
說到這裏這裏,他又幹笑著修正道:“當然,這隻是極端的數字,自然界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影響細菌繁殖的各種因素隨時都在起作用,微生物這種驚人的繁殖速度,土壤中的微生物應該可以得到一定的補充!”
那位黑邊眼鏡專家也解釋道:“細菌的芽孢、放線菌的分生孢子,真菌的各種孢子,更能抵抗外界不良環境的侵害,一般能成活幾年甚至幾千年,因此不排除在土壤中仍存留細菌的可能,一個微生物細胞在合適的外界條件下,不斷的吸收營養物質,並按自己的代謝方式進行新陳代謝,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過了異化作用,則其原生質的總量(重量,體積,大小)就不斷增加,於是出現了個體的生長現象,如果這是一種平衡生長,即各細胞組分是按恰當的比例增長時,則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發生繁殖!”
李誌剛擺擺手,對兩位專家說:“你們說得這些專業術語我雖然聽不太懂,但我認為即便土壤真的死亡,咱們也應有補救措施,咱們既然能夠躲過伽瑪射線,每個人身上都攜帶大量的細菌和微生物,咱們又不是躲在洞內不出來的,到處活動時就相當於一台台微生物播種機,走到那裏就將微生物播種到那裏,還有風,也是咱們的好幫手,要不許多地方咱們也沒有去過,那裏的屍體怎麽會大規模腐爛呢?我看如今地球上的細菌數量和規模,並不比災難前相差太多!”
兩位專家仍沒有吭聲,靜靜地聽著李誌剛和專家的對話。
李誌剛俯身抓起一把泥土,對兩位專家說:“你們看,這泥土雖然沒有什麽味道,但並不意味著它就完全失去生命,咱們可以去市區裏麵收集那些蒼蠅的屍體,裏麵肯定富含大量的細菌,你們剛才不也是說可以用置換的方法來使土壤起死回生嗎?”
眼鏡專家辯解道:“我們對這裏的土壤活力有信心,但對於一些沒有人活動土壤感到信心不足,比如說在一些平原地帶,特別是北方那一望無垠的平原,幸存者乃至幸存生物都非常少,土壤裏麵的微生物肯定會被滅絕,我剛才還想到一個重要影響因素,那就是風向,咱們目前的風都是北風,也就是從北往南刮,細菌的孢子很難逆風而上,那裏的土壤生命恢複也就將會非常困難!”
李誌剛笑道:“所以我提出要積極北上,盡早開辟東北大區,至於北方沒有幸存者,我認為這一結論下的過早,咱們國家是個多山國家,即便在北方,也有很多山脈,如大行山脈、和蘭山脈、興平山脈、宋嶺等,這些山脈和咱們這一帶的山脈一樣,都是高大險峻,對伽瑪射線的阻擋能力也很強,它們那裏也應該存在類似白山風景區那樣的天然避難所,有一些生物特別是微生物躲過了伽瑪射線的打擊存活下來,並在空氣的流通下向四周傳播!”
這時旁邊一位助手說話了,他支持李誌剛的觀點,說道:“我覺得情況沒有那麽可怕,記得原子彈剛剛問世時,科學家們都形容其威力有多麽可怕,爆炸地點在百年內寸草不生,然而
寬島核爆幾年後就開始長草,自然界的自我修複能力很強,要超過咱們的想象!”
另一位助手也插言道:“我看地球上的人類要比伽瑪射線還要可怕,五十多億人從事的各種活動對土壤造成了嚴重的汙染,這在災難發生前已經是世界性難題,如今人類消失,土壤借機可以休息一下,估計若幹年後就能夠完全恢複正常,環境汙染問題也將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李誌剛圍著稻秧田轉了一圈,說道:“兩位專家最好用儀器檢測一下土壤裏麵的微生物數量,不僅要檢測這個稻秧田裏麵,而且還要檢測一下野外的,甚至還要包括其他地區的,如果那些沒有幸存者活動北方地區土壤裏麵微生物含量真的過少的話,我看咱們還可以開辦一個微生物培養基地,培養出來大批菌種,再讓萬玉江的駕駛農用飛機進行空中播散,盡快讓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恢複正常!”
正說到這裏,李誌剛手中的衛星電話響了,他忙接起來一聽,原來是章武打過來的,他報告說:“林中校的飛機在機場降落了!”
那位專家是一位戴著黑邊眼鏡的胖子,他怔怔地看著手中的土壤,有些緊張地說:“我剛剛意識到,這些土壤已經死了!”
“土壤死了,!”這句話讓李誌剛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什麽?土壤還是有生命的,我怎麽不知道呢?”
另一位專家身材略為消瘦一些,頭發全都白了,但年輕看起來並不是很大,他也忙抓起泥土看了看,臉色同樣難看起來,他對李誌剛說:“咱們僅是發現動植物在伽瑪射線的襲擊下大規模死亡,卻忽視了土壤同樣也受到了傷害!”
李誌剛仍舊不太明白,他問道:“土壤怎麽會死,土壤死了的話,會影響稻田建設嗎?”
那位戴黑邊眼鏡的農業專家並沒有直接解釋土壤為什麽會死亡,而是針對第二個問題說道:“咱們稻田暫時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咱們可以通過預埋通風管進行人工通風,也可以在土壤裏麵混入專業的改良劑,甚至還可以去找一些活體土壤來置換,但是咱們也不能都靠在室內種植的農作物生存呀,還得需要在南海島等地的室外進行種植,可是那裏的土壤肯定也死亡了,農作物的生長肯定會成為問題!”
那位白發農業專家也擔憂地說道:“土壤死亡後,無論農作物也好,普通的野生植物也好,生長起來都會非常困難,不僅咱們的糧食和蔬菜種植會遇到非常大的麻煩,就連恢複植被也會受到嚴重阻礙,也就是說,即便咱們擁有相當數量的植物種子,也很難恢複災難發生前的植物環境,何況這一假設根本不存在,更為可怕的是,依靠土壤自身的發展來恢複土壤的生命力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這期間在風沙、陽光、幹旱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土壤板結的速度可能會大大加快,咱們地球就將徹底變成一個不毛之地!”
李誌剛聽得瞠目結舌:“啊!真的會這麽嚴重,!”
黑邊眼鏡專家將手中的土壤慢慢地撒到田裏,又抓起一把新的土壤遞給李誌剛,說道:“你看,這土壤非常鬆散,缺乏粘度,味道也非常淡,而正常的土壤有一定的粘度,味道也很重,你剛才說的泥土的芳香提醒了我,我才意識到土壤發生問題!”
白發專家對李誌剛說道:“土壤是動植物生存及生長的自然體,土壤是由固體、液體和氣體三類物質組成的,固體物質包括土壤礦物質、有機質和微生物等,液體物質主要指土壤水分,氣體是存在於土壤孔隙中的空氣,土壤中這三類物質構成了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它們互相聯係,互相製約,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條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質基礎,在這三類物質中,有機質和微生物相互依存度最高,對伽瑪射線的敏感程度也最大,現在看來,這兩方麵的成分都已經被伽瑪射線徹底破壞,無法逆轉了!”
黑邊眼鏡專家也說道:“你用肉眼是看不到土壤裏麵的微生物,它們可能是生存於黑暗土壤王國中數量最大的居民了,這些微生物的質量雖不到土壤有機物的1%,但其數量卻是巨大的,1克的土壤中就有幾百萬個微生物,其中大部分是細菌,還生存著數量可觀的藻類、原生蟲、放線菌及真菌等!”
聽到這些話語,體育館內在一旁忙乎著修建稻田的幾位助手也停下手中的工作,悄悄走了過來,在一旁靜靜地聽著,那位黑邊眼鏡專家繼續講道:
“大家都知道,細菌、真菌和藻類是動植物腐爛的主要原因,它們將動植物的殘體還原為無機質,土壤中還有一些微生物可促成多種多樣的氧化和還原反應,通過這些反應使鐵、錳和硫這樣一些礦物質發生轉移,並變成植物可吸收的狀態,災難發生後,伽瑪射線將地表進行了一次‘消毒’,現在土壤中沒有這些微小的生物,碳、氮等化學元素就無法通過土壤、空氣以及生物組織進行循環運動!”
“微生物在土壤裏生活,能夠產生二氧化碳,並形成碳酸,促進了岩石的分解,這才讓土壤的總量在逐漸擴大,另外,微小的蟎類和被稱為躍尾蟲的沒有翅膀的原始昆蟲的數量也很驚人,盡管它們很小,卻能除掉枯枝爛葉,並可促使森林地麵碎屑慢慢轉化為土壤,例如,有幾種蟎類能夠在掉下的樹葉裏生活,隱蔽在那兒,並消化掉樹葉內部組織,當蟎蟲完成它們的演化階段,樹葉就隻留下一個空外殼了,土壤也就獲得的新的補充!”
見李誌剛等人聽得驚奇,那位黑邊眼鏡專家接著講道:“你可能見過但沒有留心,在土壤中還有許多較大的生物,它們與地麵上的生物一樣過著雜居生活,它們既分擔著各自不同的工作,有時又在同一的工作中互相競爭,有的還互相廝殺,形成了奇異的地下世界!”
李誌剛若有所思地說:“我知道了,土壤裏麵有蚯蚓,還有一些其他的昆蟲,對了,土壤裏麵還有老鼠!”
那位黑邊眼鏡專家點點頭,說道:“你說得很對,除了蚯蚓、老鼠以外,還有蜘蛛、蜈蚣和昆蟲幼蛹等,土壤裏這些居民活動的結果,使土壤中充滿了空氣,並促進了水分在整個植物生長層的流動,這裏麵蚯蚓是土壤裏的重要居民,它把尚未腐化的植物殘體連同土壤一起吃進去,而排出的是摻混了有機物的肥土,排泄物中的鈣質等被濃縮後,對酸性土壤具有改良作用,有機體通過蚯蚓的消化管道被分解,土壤借助其排泄物變得更加肥沃,另外,因為蚯蚓在食用土壤和腐殖質的同時還在土壤中活動,所以土壤的孔隙有所增加,從而使土壤排水和空氣流通良好,據統計,由蚯蚓所翻鬆的土量,每1000平方米每年可達38~55噸,土壤是由一個生命之網所組成的綜合體,在這兒,生物依賴於土壤,反過來,隻有當這個生命綜合體繁榮興旺時,土壤才能成為地球上一個生機勃勃的部分!”
那位白發專家對李誌剛說:“這樣跟你說吧!如果用極端一些的說法來形容的話,目前地球上的土壤已經嚴重退化,和月球上的土壤沒有太大的差別,都是沒有生命的!”
“土壤死了,這是咱們事先沒有考慮到的事情!”那位眼鏡專家憂心忡忡地說。
“啊!怎麽會這樣!”那幾名助手都驚歎道。
李誌剛心中一陣狂跳,眼前一陣陣發黑,自己在鳳凰山溶洞賓館發現所有植物全部死亡後,曾經有過這種感覺,如今四個多月過去了,通過自己和大夥的共同努力,稻種也弄到手了,社會秩序也基本有所恢複,聯盟也初步規模,本想甩開膀子大幹一場,卻被這兩位專家迎頭潑了一盆涼水,真是“晶晶亮、透心涼”。
難道今後地球的環境真的變得這樣糟糕,李誌剛心亂如麻,腦海裏不由得浮現了這樣的景象:
……兩位農業專家的預言果然變成現實,盡管體育場稻田試驗取得成功,但也是在人工改變土壤結構後才實現的,因風沙影響,北方大區建設中無法在室外進行農作物種植,當道南方大區建設開始後,人們驚恐地發現,從聯盟帶來的稻種根在那些已經死亡的土壤中生長得十分緩慢,甚至無法完成整個生長周期,按災難發生前的種植方法隻能是顆粒無收,沒有辦法,人們隻能在土壤裏麵加入各種改良劑,埋入通風管,就像給病人安裝呼吸機和生命維持儀一樣,強行行持著土壤的生命,勉強收獲一些農作物。
但由於人口數量有限,這種改良隻能隻能是極小範圍的,對於廣袤的大地來說作用是微乎其微,野生植物越來越少,隻能局限於當時沒有被伽瑪射線襲擊過的地方,無法向其他地區蔓延,沒有植物的覆蓋,大地繼續是一片蕭條,即便是蔡同榮他們那邊,也逐漸變成一個荒涼的、沒有任何生物在野外活動的野島,氣候也越來越糟糕,各種極端天氣頻現。
幾年後,幸存者們的外部生活環境明顯惡化,走出室外,到處都是一片荒涼,風沙肆虐,昔日的土地都板結變硬,生物無法在上麵存活,也無法進行人工改良,人們隻能生活在室內,農作物隻能在體育館內種植,日常活動也限於室內,又過了幾年,地球環境極度惡化,室外徹底變成了不毛之地,氣候也更加異常起來,要麽就是烈日當空,要麽就是大雨傾盆,由於地麵植物都無法恢複,土壤結構也失去了涵養水分的功能,大雨一到,洪水就開始泛濫,低窪處一片澤國,蔡同榮等人又重新退縮到基地內,李誌剛這邊的一部分人也要重新回到鳳凰山賓館,其餘的則隻能躲在大型體育場內,成為真正的‘穴居動物’。
由於農業文明進程停滯不前,幸存者重新恢複工業文明的夢想徹底破滅,跨地域的融合停止了,人們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少,外出活動的主要內容就是收集各種災難發生前遺留下來的生物物資,隨著自然環境溫度的驟升驟降,這些遺留物資也在迅速老化失效,高分子製品基本上都不能夠使用了,金屬製品也是鏽跡斑斑。
十幾年後,幸存者的後代開始長大,他們因為未成年而不能獲準到地麵上去,寂寞難耐,隻能在洞穴裏麵看錄像節目解悶,災難前留下的種種節目內容都如同在外星上發生的事情似的,他們無法理解在錄像中那種曠野中的恬靜,隻好從室內種植的農作物中想象父輩們口中關於災前地球環境的樣子,所有的自然之美都變成了永遠的傳說,室外就是如同外星一樣,晝夜溫差巨大,氣候反複無常,颶風、洪水更是家常便飯,所有沒有利用的建築都被這種惡劣的環境弄的土崩瓦解,破爛不堪,雜物隨著颶風到處飄揚,整個地球就像一個大垃圾場。
幸存者可以利用的人工建築也開始進入迅速衰老期,會展中心、大型體育場這些適合種植農作物的地點破損的地方越來越多,幸存者們為修補而整日疲於奔命、戰戰兢兢,外出活動的風險越來越大,許多人都會被突如其來的暴風刮走丟掉性命,為了未來生存著想,人們開始修建地下城堡,各大中心城市裏麵的人防設施成為根據地,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擴展,相繼修建了大型的地下農作物種植基地,依靠人工陽光來從地麵引入並過濾後的空氣提供給農作物生長所必須的原料。
人們轉入地下生活後彼此間的交流越來越少,文明被地域分割成千奇百怪的發展形態,由於地下農作物種植成本過高,人口的繁衍也開始受到限製,災難發生前人類在地球表麵留下的各種建築陸續都崩塌風化,被無情的歲月侵蝕的麵目全非,最終變成和岩石黃沙一樣的粉末,從地表來看,隻有金字塔等古建築還能勉強顯露出地球上曾經有人類生存過的痕跡……
若幹年後,晝夜溫差進一步拉大,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地表的微生物全部消失,人類隻能穿著宇航服似的防護服才能來到地麵,大氣的成分變化異常,威脅人類生存的不僅是食物的缺乏,還有空氣的稀薄,當世界最後一處地下文明因為苦捱不過而消亡後,與之共生的極少量動植物也就失去發展的動力,全都被封存在地下,隨著地表運動而陸續死掉,地球終於徹底退化成一個沒有生命的星球……
又過了不知多少年,地球上已經已經與生物剛剛出現時的情景一模一樣,到處都是死一般的寂靜,這時,一顆彗星撞擊地球,又帶來了生命的啟蒙,生物重新從單細胞開始了又一輪的進化,直至億萬年後,文明重新出現在地球,但那時的文明根本不知道曾有有一種人類文明在此之前已經存在……
……您輕輕一次點擊,將照亮我碼字的人生,請支持正版閱讀,上一起看,多謝多謝!!!
沉默了一會兒,李誌剛混亂的頭腦有些清醒過來,他將兩位專家的話仔細地梳理了一遍,又冷靜地思考一陣子,感覺現實未必會這麽糟糕,他反問道:“既然蒼蠅都能夠迅速繁殖,土壤裏麵的微生物就停滯不前,我感覺目前土壤的情況不能這麽糟糕!”
兩位專家沒有吭聲,李誌剛又接著說道:“咱們在災後的世界中已經生活很長時間了,通過這段時間我發現,伽瑪射線是很可怕,但對地球仍網開一麵,沒有造成絕對的百分之百的毀滅,你們看,在白山風景區不就有幸存動植物嗎?另外我在島內時,他們也告訴我,在島內也有一些幸存動植物,還有,我們剛剛離開北山,在溶洞賓館附近也聽到了鳥的鳴叫聲,至於省城至今到處飛舞的蒼蠅,都是生機勃勃的生物呀,既然這些大個體的生物能夠幸存下來,微生物同樣也能夠有相當數量的幸存者!”
兩位專家對視了一下,其中那位黑邊眼鏡專家略顯尷尬的幹咳一下,說道:“李同學,你說得很一定道理,剛才,我倆有些太悲觀了!”
那位白發專家也補充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的確快得驚人,細菌一般每隔20分鍾即可分裂一次,一天時間內即可繁殖72代,如果一個不死,總數將達到4722噸,假如再這樣繁殖4~5天,它們就會形成跟地球同樣重量的物體!”
說到這裏這裏,他又幹笑著修正道:“當然,這隻是極端的數字,自然界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影響細菌繁殖的各種因素隨時都在起作用,微生物這種驚人的繁殖速度,土壤中的微生物應該可以得到一定的補充!”
那位黑邊眼鏡專家也解釋道:“細菌的芽孢、放線菌的分生孢子,真菌的各種孢子,更能抵抗外界不良環境的侵害,一般能成活幾年甚至幾千年,因此不排除在土壤中仍存留細菌的可能,一個微生物細胞在合適的外界條件下,不斷的吸收營養物質,並按自己的代謝方式進行新陳代謝,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過了異化作用,則其原生質的總量(重量,體積,大小)就不斷增加,於是出現了個體的生長現象,如果這是一種平衡生長,即各細胞組分是按恰當的比例增長時,則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發生繁殖!”
李誌剛擺擺手,對兩位專家說:“你們說得這些專業術語我雖然聽不太懂,但我認為即便土壤真的死亡,咱們也應有補救措施,咱們既然能夠躲過伽瑪射線,每個人身上都攜帶大量的細菌和微生物,咱們又不是躲在洞內不出來的,到處活動時就相當於一台台微生物播種機,走到那裏就將微生物播種到那裏,還有風,也是咱們的好幫手,要不許多地方咱們也沒有去過,那裏的屍體怎麽會大規模腐爛呢?我看如今地球上的細菌數量和規模,並不比災難前相差太多!”
兩位專家仍沒有吭聲,靜靜地聽著李誌剛和專家的對話。
李誌剛俯身抓起一把泥土,對兩位專家說:“你們看,這泥土雖然沒有什麽味道,但並不意味著它就完全失去生命,咱們可以去市區裏麵收集那些蒼蠅的屍體,裏麵肯定富含大量的細菌,你們剛才不也是說可以用置換的方法來使土壤起死回生嗎?”
眼鏡專家辯解道:“我們對這裏的土壤活力有信心,但對於一些沒有人活動土壤感到信心不足,比如說在一些平原地帶,特別是北方那一望無垠的平原,幸存者乃至幸存生物都非常少,土壤裏麵的微生物肯定會被滅絕,我剛才還想到一個重要影響因素,那就是風向,咱們目前的風都是北風,也就是從北往南刮,細菌的孢子很難逆風而上,那裏的土壤生命恢複也就將會非常困難!”
李誌剛笑道:“所以我提出要積極北上,盡早開辟東北大區,至於北方沒有幸存者,我認為這一結論下的過早,咱們國家是個多山國家,即便在北方,也有很多山脈,如大行山脈、和蘭山脈、興平山脈、宋嶺等,這些山脈和咱們這一帶的山脈一樣,都是高大險峻,對伽瑪射線的阻擋能力也很強,它們那裏也應該存在類似白山風景區那樣的天然避難所,有一些生物特別是微生物躲過了伽瑪射線的打擊存活下來,並在空氣的流通下向四周傳播!”
這時旁邊一位助手說話了,他支持李誌剛的觀點,說道:“我覺得情況沒有那麽可怕,記得原子彈剛剛問世時,科學家們都形容其威力有多麽可怕,爆炸地點在百年內寸草不生,然而
寬島核爆幾年後就開始長草,自然界的自我修複能力很強,要超過咱們的想象!”
另一位助手也插言道:“我看地球上的人類要比伽瑪射線還要可怕,五十多億人從事的各種活動對土壤造成了嚴重的汙染,這在災難發生前已經是世界性難題,如今人類消失,土壤借機可以休息一下,估計若幹年後就能夠完全恢複正常,環境汙染問題也將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李誌剛圍著稻秧田轉了一圈,說道:“兩位專家最好用儀器檢測一下土壤裏麵的微生物數量,不僅要檢測這個稻秧田裏麵,而且還要檢測一下野外的,甚至還要包括其他地區的,如果那些沒有幸存者活動北方地區土壤裏麵微生物含量真的過少的話,我看咱們還可以開辦一個微生物培養基地,培養出來大批菌種,再讓萬玉江的駕駛農用飛機進行空中播散,盡快讓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恢複正常!”
正說到這裏,李誌剛手中的衛星電話響了,他忙接起來一聽,原來是章武打過來的,他報告說:“林中校的飛機在機場降落了!”